2018国考行测意图判断题的隐藏对策
2018国考行测考场上最容易忽视的办法有哪些
A.498 B.400 C.489 D.500
2018国考行测考场上最容易忽视的办法有哪些
大部分的考生经过学习和练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题型,也学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是解题过程中思维还是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能够很直观的发现较为快捷的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看看考试中容易忽略的方法:
1.常见应用式的解法:基本的应用式我们有以下几种解法,首先是最基本的设方程解方程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奇偶性等基本特性解不定方程;最后要练习观察计算式中隐藏的整除特性,这三种基本能力是必一排有135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A. 2784 B. 2871 C. 2820 D. 1697
方法二(奇偶性):因植树棵数y=8x—15,根据奇偶特性,可以推出植树的棵数y一定为奇数,查看选项,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方法三(整除):因植树棵数y=8x—15,所以根据整除,选项中加上15一定能被8整除,也仅有C选项符合。
2.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求和过程中一般计算量比较大,除了常规解法,它还可以通过整除求解。
【中公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
方法一(设方程):已知去A地员工人数为x,则在A地植树5x棵,共植树y=(8x-15)棵,则在B地植树8x-15-5x=(3x-15)棵,去B地人数=(3x-15)÷3=(x-5)人,总费用=20x+30×(x-5)=50x-150≤3000,x≤63,植树y=8x—15≤8×63—15=489棵,故最多可植树489棵。
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秘籍系列之意图判断题的那些事儿
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秘籍系列之意图判断题的那些事儿备考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时光如白驹过隙,2017年江西公务员考试已经快要落幕,那如何备考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模块呢?接下来华图教研中心给大家分享一些在授课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进步有所帮助。
这次主要给大家分享言语考试的秘籍系列之意图判断题。
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公考学员或者系统做过言语题的同学,应该会有共同的感触,那就是:做意图题好晕啊,到底要不要引申?到底啥叫合理引申?到底如何引申?带着同学们的疑惑,我来分享一些技巧或注意事项。
(1)提问方式很重要提问方式是我们判断题型进而确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重要参考,所以建议各位学员在审题的时候,把提问方式中的关键词圈一下,这会有效提醒你:这是意图题这是意图题。
关键词主要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
(2)找到文段主体和关键词比如:1.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
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
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2.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
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
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
调查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
2018河南公务员行测考试之言语意图题目技巧小解
2018河南公务员行测考试之言语意图题目技巧小解2018河南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从来都不是死知识的考察,其注重的是只是和技巧的使用,总结为一句话,方法很重要。
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块内容,技巧性体现的尤为明显。
意图判断题简称意图题,是言语这个模块为重要的题型之一。
首先,这种题目需要考生能够在更好的理解文段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
其次,还要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信息,揣摩作者在这些文字背后的意图。
所以,很多考生纷纷表示意图题很难,总是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方法不对路,技巧没掌握。
接下来华图师资中心的老师为大家仔细分析,帮助大家找到技巧。
河南公务员考试考题: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答案简析:文段通过陈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引出话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但随着”这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突出重点,即文化遗产保护遇到的问题,使用了这样的一个表示程度的句子“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可能消亡”,综上可知,作者写这段话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读者对于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是艰难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继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所以正确答案是C。
这个题目其实属于公考中比较常规和中等难度的一个意图题,但是很有代表性。
文段的重点内容很容易找到,三个方面的因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文化遗产随时可能消失和灭亡,所以这个文段的中心内容就是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为题目中的D选项。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对策题中藏“玄机”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对策题中藏“玄机”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
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
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
同学们在做申论试卷的时候,经常会遇见要求提出解决措施的题目,我们把这一类题目叫做对策题。
这时你可能会说,对策题很容易,非常好做。
是这样吗?许多同学以为对策题很好做,认为不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的一类题目啊,没有什么难的。
其实不然,对策题中暗藏“玄机”。
例如:
四、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媒体报导,针对H区暴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的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问题,请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200字。
五、“给定材料4”中的媒体报导,概括H区爆发狂犬病疫情以及“屠狗”行动前前后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30分)
要求: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500字。
这两道题都是对策题,但是因为问法有区别,最后的答案点就相差很多。
第四题中它说“针对...问题,提出你的对策”,而在第五题中它说“概括...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对策”。
意思就是说,在第四题的答题中只需要提出对策就可以,但是在第五题中既要答出对策,还应该在提出对策前将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才能构成最后完整答案。
所以,千万不能小看对策题,它会暗藏“玄机”,让你掉入陷阱,我们须谨慎对待此类题目。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把握行测片段阅读中的“隐性”主旨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如何把握行测片段阅读中的“隐性”主旨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片段阅读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部分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无论从题目难度还是题量来看,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得分点。
其中主旨观点题又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在主旨观点题中,考生习惯通过在原文找主旨句的办法来确定选项,然而有些文段并没有直接表明观点,需要考生通过行文来自己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段主旨),我们把这类题目称作隐性主旨题。
本文中公教育专家主要讨论如何判断文段的隐性主旨。
通常含有隐性主旨的文段有以下几种行文脉络:行文脉络一:提出问题-危害分析这类文段会先提出一个问题(通常是不好的社会现象),进而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危害。
对于这类文段,其主旨就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具体分为:(1)如果文段中说到了造成问题的原因,主旨就要针对原因提对策;(2)如果文段没有提到原因,主旨就从宏观上题对策(例如从态度上表明这个问题需要予以重视等)。
行文脉络二:事实阐述-指出问题这类文段会先阐述一个客观事实(往往是中性的或者褒义的阐述),然后话锋一转,指出仍然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类文段,其主旨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行文脉络三:事实阐述-错误认识这类文段出现得相对比较少,就是先阐述一些客观事实,最后提出相关的错误认识。
其主旨是指出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进行应用。
2018国考申论中的“隐士”:提出对策题
2018国考申论中的“隐士”:提出对策题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真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现在距离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时间还有几个月,相信有志于参加国考的考生已经着手复习。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半边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应该是考生备考阶段的重头戏,对申论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就更显得重要。
接下来本文为各位考生详细讲解申论考什么,希望给各位考生的申论备考提供基本的方向。
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提出对策题型在国考申论中已经连续五年没有单独出过题了,但是在各地的省考中却多次出现。
所以,各位同学还是要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复习,不要单纯地以为此类题型连续多年没有出过就不重要。
其实提出对策题在国考中一直有所考察,只不过近几年往往借助于其他题型,如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大作文等来体现。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来具体说说这个题型的复习重点。
一、2011年,2012年的对策题需要认真做完。
这两年当中,提出对策题在试题中出现了,但总体真题数量较少。
但是不管怎样,这几道题也是近些年国考唯一的提出对策题,所以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仔细分析,研究每一条对策是如何提出来的。
对策题不管如何提问,答案往往都在材料中,这是考试大纲决定的,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阅读材料,抓住要点,就不会有很大困难。
二、认真学习推到对策的过程。
对策题中所出现的对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对策,较为简单,直接摘录稍稍加工,就可以使用。
而另外一个就是需要稍加推导的对策。
如材料:“刚刚结束的五一黄金周,又为各地创下了旅游人数与收入新高,南昌旅游收入近五亿元。
五一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962.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21亿元。
然而,在我国多个城市存在的导游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2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2图形推理中点的关系掌握必要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公务员考试中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判断推理模块中的图形推理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点”是图形中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我们可以把图形看成一个点集,但是,在图形中并非任何点都值得关注,值得关注的点主要是端点和交点。
点分为端点和交点。
端点是指仅引出一条线的点,交点是指引出多条线的点。
如下图(十字架)就可以识别包含1个交点和4个端点。
近些年来,交点是一个考试的热点。
交点的种类很多,大体分为线线的交点,线形的交点和形形的交点。
如下图1,线线交点为3;下图2,线形交点为2;下图3,形形交点为6.其中线线的交点需要区分直线和曲线,直线和直线的交点,直线和曲线的交点,曲线和曲线的交点有时需要单独计数。
如下图,直线间的交点为2;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为7;曲线与曲线的交点2.为了加大难度,点的数目有时会按位置来数,要注意图形中用以区分位置的方框或圆形。
下面我们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例1解析:本题属于数量类,主要考察交点的个数。
题干中的5个图形交点个数依次是5、4、3、2、1,那么下一个图形交点的个数应该为0.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例题2解析:本题属于数量类,主要考察交点的数量。
题干中图形交点的个数依次为0,1,2,3,需要选择一个交点数为4的图形。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例3解析:本题属于数量类,主要考察交点的数量。
题干六个图形中,①②⑥交点个数为2,③④⑤交点个数为4.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4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14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解题原则|行测答题技巧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先问题,后题干做逻辑判断题时,应该先看问题,然后再读题干。
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不同的问法可以迅速判断出属于哪类,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因此,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题干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二、题干前提为主当试题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看起米都有道理,令应试者很难做答时,应试者应坚持“题干前提为主”的原则,选项看起来似乎很正确,但极有可能与题中的陈述无关或意思相反。
正确的选项应该从前提推出结论,当某个选项的论述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的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时,就应该排除这个选项。
三、善用技巧逻辑判段题秒杀方法就是根据题目的特点,允分利用解答技巧,比如常用排除法、代入法。
善用这些技巧,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须将推理进行到底就已经排除掉了几个项,这样就帮助考生在选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当逻辑判断涉及数学问题时,思路要拓宽,要敢于借助数学方法,比如计算法等来解题,不要认为逻辑判断题就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题。
四、紧扣题干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的答题原则,不要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进行推理,不能觉得给出的陈述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离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五、化繁为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耍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小技巧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小技巧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要空着,可以使用一些技巧猜出答案,从而使自己尽量多得分.下面主要介绍行测科目考场上如何猜答案:(注意:以下猜题技巧仅供参考)一、数字运算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二、图形推理1. 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2. 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3. 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4. 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三、判断推理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4.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5.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6.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7. 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四、逻辑填空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五、片段阅读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备考策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备考策略第一,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知识点要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比如说我们论证题目中加强的几种方式,大家还是需要去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加强技巧。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论证题:气候变化影响了咖啡种植,咖啡危机已在酝酿。
气温和降水变化会降低咖啡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病虫害压力。
研究显示,气温平均升高2℃会增加疾病(咖啡叶锈病)和害虫(咖啡虎天牛)的风险。
事实上,大部分具有可能性的解决方案,或是代价昂贵,或是有负面后果。
因而,需要研究更加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A. 若自己现有的咖啡作物被摧毁,生产者可能被迫回到种植经济价值较小的作物B. 咖啡的经济效应是显著的,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建造遮阳系统或广泛防治病虫害C. 香蕉和咖啡豆间作,利用香蕉植株来提供种植咖啡豆所需要的额外资金和荫凉D. 即使温度变暖,农民依然可以在更高的山上种植咖啡,但可能会影响森林植被大家做论证题时一定要记住如果发现选项讨论的话题和主题不一致的话,就可以做无关选项排除。
比如说这题C、D两个选项都属于无关选项。
而B选项加大资金投入明显是对我们论点的削弱。
因此这题选择A选项,属于我们加强论证中的加强论点,对论点进行了解释。
第二,注意常识的积累。
常识作为我们联考的必考题那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我们的类比推理题目中也会加入对常识的考察。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金刚石:石墨A.氧气:氮气B.生石灰:熟石灰C.红磷:白磷D.二氧化碳:干冰【答案】C.红磷:白磷。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
C项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与题干关系相符,C项正确;像这一题就涉及到了化学常识,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那这一题是必然拿不到分的。
因此,平时对于常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家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三,解析我们的历年真题。
真题对于我们考试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最大的。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蒙题套路”一点也不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蒙题套路”一点也不深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觉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数量关系常见的题型有:数据分析、数学运算、数字推理等。
很多考生在做行测题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往往做到最后面就没时间做了,只能瞎蒙,而大多数考生都是把最不擅长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来蒙,那么怎么能蒙的更准呢,其实是有技巧的,接下来中公教育就给大家介绍几个蒙题的小技巧。
技巧一:题干见倍数,选项找倍数【例1】甲、乙两人买数量相同的萝卜,甲打算买1元2个,乙打算卖1元3个。
如果甲、乙两人一起按2元5个的价格卖掉全部的萝卜,总收入会比预想的少4元钱,问两人共有多少个萝卜?A.420B.120C.360D.240【中公解析】两人的萝卜数量相同,则两人共有的萝卜应该是单人的2倍,选项B、D 刚好是2倍的关系,所以直接选择D即可。
而B应该是一个人的萝卜数量。
技巧二:题干见和差,选项找和差【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个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梁教师当月一共举办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中公解析】两个教室当月总共举办培训27次,选项C和D加和正好是27,因此答案为其中一个,若答案为C,则甲教室总人次为偶数,乙教室总人次为奇数,加和为奇数,不符合题意,所以只能选D。
技巧三:巧用整除特性【例3】两个派出所某月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这个月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A.48B.60C.72D.96【中公解析】甲案件总数必须是100的倍数,所以只能是100,乙一共就是60起案件,80%就是48件,选A。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的备考策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的备考策略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
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路保驾护航!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要知道定义判断是联考判断推理当中的的必考题型,每一年的题量都是10道题目,而其单题分值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对于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也是考生需要进行重点把握。
华图小编为大家整理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的备考策略。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关键信息法关键信息法,是指通过检索题干定义当中的关键信息节点,通过对比关键信息,从而排除错误选项,这也是解答定义判断题目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而关键信息则指定义当中出现的主体、客体以及状语(一)主体、客体主体,动作的发出者。
主体一般位于定义项的最前面或是最后面,除了要重点关注主体本身外,还要特别关注主体的属概念即上位概念。
客体,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象。
有些题目经常会把主体和客体在形式上进行混淆,比如: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
在这个定义当中的主体是“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而客体则恰恰是“行政主体”,这就是在语言形式上去迷惑我们,所以对于定义判断题目,一定要优先寻找其中的客体在处理定义判断题目时,主体是我们要首要考虑主体一般可作为定义的要点,有的题目仅仅依靠区分主体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这样的题目毕竟是少数,实际上大多数题目需要结合其他要点来确定答案。
易混淆主体类型及含义:1.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公安局、法院和检察院和在通常意义我们会把它们统称为“公检法”,但是实际上公安局属于行政机关,而法院和检察院则是司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也不是行政机关。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答题指导意图判断题一招灵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答题指导:意图判断题一招灵意图判断题作为国考和省考的重点及难点,可以说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考生最为纠结的题型之一。
考生们普遍认为这类题型很难解答,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对于此类题型掌握的不够透彻,下面将主要结合意图判断题的不同特点为考生们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根据意图判断题当中题目的不同特点,我们将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提出问题类提出问题类主要指的是文段的重点内容是一个问题,但是却没有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因此需要我们选择一个正向的举措或者是一个呼吁的声音作为选项。
【例1】在国外,很多遗传、传染类疾病属于公民隐私范畴,而在我国,有些机构随意披露公民这些隐私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
A.我国的有关机构应严格保护公民病情隐私B.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C.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D.在医疗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显然,通过阅读文段,我们不难发现文段的重点内容讲述的是在我国,公民隐私被披露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
而文段中又没有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只只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因此我们直接针对原因选对策即可,答案为C选项。
二、寓言故事类寓言故事类,主要指的是文段的重点内容是一则寓言故事。
针对于这样的文段,则需要我们选择一个寓意深刻的大道理,同时排除一些不结合文段或者表意肤浅的选项。
那么究竟如何去选择一个深刻的道理呢?在这里我们主要涉及到一种对比的手法。
所谓对比手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培训搜培训网提示您寓言故事通常都是一个比较短小精悍的故事,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
比如说针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一个人方法得当取得了成功,一个人却因方法不当而失败,很显然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吸取成功人士的经验。
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意图判断——对策类
国考言语理解备考技巧:意图判断——对策类在我们学习行文脉络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落在总句上的一般是问题或者是对策或者是观点,而问题类的意图判断就是这一类总句为问题的题型。
意图类的题在答案的选择上都是要选择作者想要告诉你的话,所以当找到的总句是一个问题时应该相应的选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比如题干中说到由于缺乏监管而导致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应该加强监管,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做一道题来试一试:【例1】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或许有不少人认为,美又不能充饥,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在物质供应目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关系到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国人的审美能力亟待培养和提升B.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C.孔子的审美观念今天仍可借鉴D.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文段。
文段先引出话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接着引用孔子的话来论述“审美”的重要性,最后通过“然而”转折,提出文段的重点,“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去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于论述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找到重点之后我们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我们再看看其他选项为什么不对呢?A项和B项都偏离了话题“美育”,只是单纯论述“审美”。
而C项:“孔子”是引用的部分,非重点。
2018国考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窍门”
2018国考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窍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行测考试中的数学部分一直是广大考生的拦路虎,题型多样,难度不一,也是绝大多数学员失分模块,宁可放弃也不会花过多时间进行备考。
大家都想通过一些解题技巧甚至猜题的手段力求找到成功的便捷之路。
今天就一起为大家分享下在行测考场中猜答案有哪些“窍门”,来帮助解题。
其中常见的题干见和差,选项选和差的方法是猜答案的一大窍门。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观察几个例子,一起体会下这一方法:例1.已知甲、乙两种商品原价之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8折促销,乙商品提价10%,调价后,甲、乙两种商品的标价之和比原单价和提高了4%,求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各是多少?A.20B.40C.80D.93【中公解析】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原价之和为100元,答案大胆的A、C中选。
结合题意,发现,甲产品打折多,已产品提价少,结果甲乙两商品总价提高,所以,可以判断乙比甲大,故正确答案C。
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中公解析】根据两教室当月共举办培训27次,可判断答案应该在C、D中选择,猜想甲教室每次培训容纳的人数多,甲教室举办的次数多一些,故大胆选择D。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23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答题技巧23 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习题精解
1.答案:B
解析:左边一组图第一行“太”和“天”笔画相加得8,第二行“平”和“下”笔画相加得8;右边一组第一行“同”和“与”笔画相加得9,第二行“?”和“民”笔画相加也应得9,问号处应选一个笔画为4笔的汉字。
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2.答案:A
解析:第一行:从第一个图形向左旋转得到第二个图形,从第二个图形向上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行:从第一个图形向左旋转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三个图形是第一个图形向外翻转得到;第二个图形向上旋转可得A选项。
3.答案:A
解析:
每组图中第一和第三个图形互为轴对称,且黑白颜色互换。
因此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
对称属性。
第一组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第二组图形均为中心对称图形,所以选择C 选项。
5.答案:A
解析:移面法,A正确。
移面后BCD中小三角在面上的位置均错误。
2018福建漳州公务员考试申论“隐身”题技巧指导之提出对策题
2018福建漳州公务员考试申论“隐身”题技巧指导之提出对策题近两年提出对策题就好像“隐身”了一样,出现频率很低,但这并不表示提出对策题就不会考察。
中公教育专家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快速找到对策,致胜这种“隐身题”。
一、材料中明显的对策措施1、材料中的明显对策,借鉴专家学者的建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某专家建议;某某提议;....应该.....;会议要求.....;必须....2、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例:2009年国考题中提到稻盛和夫在成本上升、经营困难的时候,他的应对方法是加强自主创新,最后企业走出困境。
所以我们由经验推教训,那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在面对困境时,要加大自主创新。
二、针对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原因,本身提对策1、通过问题推对策例:2011年政法干警试题,当前学术领域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管理打击抄袭、作假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等对策。
2、从原因推对策例:由于青少年思想素质不过硬,一些网吧业主由于利益驱动,非法接纳一些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相当一部分青少沉迷于网络游戏。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青少年思想素质不过硬,二是网吧业主行为不规范。
从这两个原因中我们就可以推出两个对策,一是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二是要加强对网吧业主的监管以及加大处罚力度;三、自创对策:教育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监督手段、立法手段1、教育手段:例:问题:受资助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三分之二的学生未给资助者写信或采用其他方式联络,也没有回馈社会的行动。
对策:加强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
各级宣传委、文明办联合高校对有感恩回馈的受助大学生典型进行帅选,选出优秀者,在全社会广泛宣传,邀请受资助学生及其资助人讲述资助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同时对受资助学生回馈社会的行动做深入报道,开展感恩回馈社会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全社会营造感恩回馈的氛围。
2、行政手段例:问题: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导致各地频发群体性事件。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目考场猜答案技巧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目考场猜答案技巧众所周知,国考考试时间紧题量大,每道题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整个行测部分的分数。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些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例题】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中公解析】正常做法: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些是”和“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性质,第一句和第三句必然有一真,再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一真,因此“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为假话,可以推出“单位的负责人是本科学历”。
根据“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因此第一句为真话,故第二句话为假,假话变成真话后可得到正确答案为“所有是”,即单位共有20人是本科学历,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观察后可知,实际操作起来既浪费时间,而且由于用到多对推出关系和反对关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题干较为复杂,考生在做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因此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①题干出现上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同;题干出现下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反;②正确选项如果有“所有”就选“所有”,最具代表性,没有“所有”选“有些”。
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用这个口诀来做题:解法二:通过观察题干“有些是”、“有些非”,断定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并且“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这句话应写作句式“某个非”,根据公式①,正确选项要与“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即“某个非”中“非”相反的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在A项和B项中间,根据公式②,则答案要选“所有是”,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考行测意图判断题的隐藏对策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模块中意图判断题一直是难点所在,它以主旨题为基础,却在选项设置上又不完全等同于主旨题,虽然近年来意图主旨化的题目比较多,但今天小编想和公考的宝宝们分享的是主旨题与意图题的不同点,当文中无对策句时,通过字里行间找到隐藏的“对策”。
小编一共给宝宝们总结了两大类:第一种原因暗含对策项,第二种反面论证引导对策项。
下面小编一一给宝宝们讲讲吧!我们一起练起来!
一、原因暗含对策项
当文段谈论的重点是某种社会问题时,我们如何找到问题的对策,文段中隐含针对问题的对策项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原因分析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这里谈到的原因分析一定是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才可以,若非文段主旨句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就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了。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动物园中,由于游客乱给动物喂食,导致小动物拉肚子死亡。
那么针对小动物死亡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对策就是:禁止游客喂食。
这就是原因中暗含着问题的对策。
在我们言语真题中也许没有例子举的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只要找准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其对应的对策项就更有针对性了。
下面对两道真题进行解析来看看我们原因分析中如何暗含对策的。
【例1】(联考-行测-2015)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
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B、城管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C、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律
【答案】D。
【解析】文段中出现了“由于…导致…”这样的因果关联词,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导致后边的结果是出现了“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
我们看到之前的原因分析部分: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指导。
因此,我们应选择原因所对应的对策项:制定全国性城管法律,故此题选D选项。
A,B选项是非对策句可直接排除,C 选项这个对策提出的不正确,目前已经有地方性条例了,造成问题的原因是缺少全国统一的法律,C选项并非针对问题的对策项,是干扰选项,予以排除。
窗体顶端
【例2】(国考-行测-2014)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
消费者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品价格波动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又多是国有垄断企业。
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波动相对比较敏感
B.资源品价格改革应给予公众知情权
C.垄断才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品价格制定机制
【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出现设问的问号,一问一答,我们由标点符号的提示,可知文段最后一句正是文段的主旨句所在,我们重点分析最后一句话“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我们看到原因分析是公众和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公众缺少知情权,那么针对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改革疑虑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是要公众有知情权,故此题选B,A,C选项非对策项直接排除,D选项提出的对策并不是造成问题原因所暗含的对策,干扰选项,予以排除。
二、反面论证引导对策项
言语题中意图判断题常常在文段出现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作者有时会提出相应的对策,至于对策如何提出,形式多种多样,并非全部文段都是平铺直叙的说明对策,使用各种辅助论述的手段是常见的,其中反面论证是常考的形式之一。
举个通俗的例子说明一下:现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果每个人没有将环境保护当做自己的职责,不落实到行动上,会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
这个例句中就是将提出的对策以反面论证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行正面的理解就是每个人应该把环境保护落实在行动上。
这就是反面论证引导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那下面咱们就对真题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进行具体的解析。
【例1】(联考-行测-2015)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
科学家的努力当然是可贵的,30多年前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对白鳍豚的研究,其成果当然不止一张“全基因组图谱”。
但其对于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还不敢断言,而且我们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
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成为保护这些生命的力量,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只能对着一个个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来谈论它的习性,用基因图谱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不是科学的善意,而是人类的罪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得以成功地破译
B.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解开生命的密码
C.应该反思人类活动对物种犯下的罪恶
D.科学研究应对保护物种负起应有责任
【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用现在科学对白鳍豚的研究作为例子引出现在科学研究并不是保护物种而只是在它们身上找“利用”的特点这一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文段后面用“如果…不…”这样的反面论证引导词,反面论证了对策,如果科学家的研究不能保护这些可怜的物种,那么科学就不是善意的是人类的罪恶,也就是科学研究应该保护这些动物,即科学研究应该承担起保护物种的责任,就是D选项的描述。
A,B选项都是围绕白鳍豚这一例子的描述,干扰排除。
C选项中未提及文段的主体科学研究应予以排除。
故此题选择D选项。
窗体顶端
【例2】(国考-行测-2014)窗体顶端
【例2】(国考-行测-2012)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
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
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B.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C.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D.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窗体底端
【答案】D。
【解析】文段中出现“现在看来”在关联词中“看来”是一个结论性的引导词,我们可以判定结论词后面引出文段的重点部分,我们看到重点句是由“如果…没有…”引导的反面论证,我们应对反面论证的观点进行正面的理解,即可得到文段真正想表达的意图,“如果工业或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会造成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也难以持久维持。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发展工业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才能使经济社会不受制约,第三产业才能有服务的对象。
D选项就是文段想表达的正面观点。
A 选项中把工业和环境保护描述成了并列关系,而文段中的工业与环境保护之间应该是条件关系,所以排除B,然而C选项未提及工业发展这一主体也理应排除。
故此题选择D选项。
意图判断题和主旨题不一样哟,小编这里的小口诀是这样的,意图题优选基于主旨的对策项,次选主旨项!对策项怎么表达?直接叙述型,认准对策引导词:需要,应该,应当,务必,切实,亟需等。
间接叙述型,认清文段的主旨句,找出暗含的对策项。
两大类,叙述原因时,有暗含的对策。
反面论证表述作者的对策。
通过上面小编的分析,公考宝宝们能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