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调皮捣蛋奋不顾身B. 恍若隔世娇生惯养C. 风和日丽贵宾临门D. 惊心动魄碧空如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B.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C.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否则我们的家园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D.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现象,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静静地流淌。

B.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C.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相绽放。

B. 夜晚的星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C.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庐山谣》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 《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10.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题目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题目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yí)B. 毛遂自荐(sùi)C. 贵而重(zhòng)D. 鸿鹄之志(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是因为他平时学习刻苦,又善于总结经验。

D.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B.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翘楚)。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

D. 他的为人正直,在同事中享有(盛誉)。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

C. 他在书中提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 他每天早晨都会坚持跑步,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3)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1. 请简要概括《嫦娥奔月》的故事梗概。

(4分)2. 请结合《夸父追日》的故事,谈谈你对“持之以恒”这一品质的理解。

(6分)3. 在《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什么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请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8分)4. 请从神话故事中的哲学思想角度,谈谈你对“命运与努力”这一话题的认识。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D. 文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都城。南宋陆游有“谁令骑马客京华”一句,其中的“京华”指南宋行在临安。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B.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C.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5. 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 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旁边。
C. 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 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持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持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沟通和沟通,也反映出深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持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持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于是回忆当年巡游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 作者艳羡周景春的闲适生活,在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朗,周君景春语子:“吾白马湖园田,子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一再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高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苟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骄傲,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诈欺,不得自休息,穷日疲极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愿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效奇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原文“《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其文体特色即可。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2023-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天津市南开2024_2025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2024_2025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3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与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2024年9月23日,钱塘江畔。

杭州用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的盛大开幕式,为第19届亚洲运动会( )。

这是一场( ) 的文化盛宴。

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 )、生生不息;文艺演出上篇《国风雅韵》尽展钱塘繁华、江南风韵,又奇异地与“亚运”谐音,透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开幕式上播放的短片《相约杭州》诗情画意,纵贯古今,勾画出古都杭州的隽美、活力与现代。

,这是杭州人的浪漫,是今日中国的自信与从容。

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涵,杭州亚运会必将成为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取材于新华社官方账号,“新华社体育”相关报道)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启航意味深长薪火相传B.启航意蕴悠长薪火相传C.起航意蕴悠长一脉相承D.起航意味深长一脉相承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开幕式用“活力浙江”之新向亚洲发出邀约,又以“诗画江南”之秀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B. 开幕式用“诗画江南”之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又以“活力浙江”之秀向亚洲发出邀约。

C. 开幕式用“活力浙江”之秀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又以“诗画江南”之新向亚洲发出邀约。

D. 开幕式用“诗画江南”之秀向亚洲发出邀约,又以“活力浙江”之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是三吴地区的大都会,自古繁华。

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主要表现的就是杭州的富庶与漂亮。

B.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消货群体有显著区别。首先,饮食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保健食品和营养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其次,医养护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对医疗保健、日常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交、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社交活动等;最后,老年人对家居用品和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显著区别,例如老花镜、助听器、按摩椅等。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1.3%,其中农村地区略高,为51.7%。《2020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统计,大约有50%的农村老人处于空巢状态。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比例将高达90%,预计将有超过2亿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显著高于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守老年人数量超过1亿。
银发经济有以下三个着力点:一是填补经济增长缺口要以银发经济产业为抓手。银发经济是一个朝阳产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计,因此必须从新质生产力培育入手和起步。从需求方面来看,未来3亿老年人口作为市场需求主体,是我们双循环的重要驱动力。
二是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的紧密结合。银发经济和涉老产业发展,首先要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供求,激发活力。应对人口的变化、老龄化的外部性现象,是一项多重的、跨代的社会收益的重要来源,是我们实施产业政策补贴的重要依据。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每题3分,共18分)1.1.下列词语中相同的字读音全不同...的一组是:A.疟.子疟.疾牲畜.畜.生B.殷.切殷.红伺.机伺.候C.监.督监.生供给.给.予D.逮.捕逮.住勒.令勒.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A.虫豸诚惶诚恐赦然茕茕孓立B.幽壑伶牙利齿心扉横槊赋诗C.口呐无涯之戚嗥叫周公吐哺D.口啤杯盘狼藉蛊惑沧海一粟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②王相看着满桌的酒菜,虽然饥肠辘辘,但是因为刚做完手术,所以无福————————。

③——————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不但/还消受由于/因而B、不但/还享受因为/从而C、不单/也消受由于/因而D、不单/也享受因为/从而5、下列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目前,全球各主要军事强国对隐形军舰的研发,乐此不疲。

B、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独”危害绝中华民族的利益,决不会有出路。

C、个间因由在于美国因其强大、日本则因其狭隘,从来不愿意实践“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类的箴言对待中国的完全统一。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借机出国外逃,真可谓是与时俱进。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最能体现书写者的情趣,真正懂草书者,不会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波澜。

写意绘画也是如此,随意的几道枯笔,零星的红黄点缀,便成了寒冬的腊梅,透过宣纸,隐约能感受到一缕缕的暗香()。

再不经意地晕染一番,就是一片山水,使人仿佛置身于西湖的(),自然地联系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不得不承认,。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凝重浮动山光水色B. 厚重飘动山高水低C. 凝重飘动山光水色D. 厚重浮动山高水低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B.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C.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D.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3. 苏轼工于书画,也擅长诗文,我们学过他的很多作品。

耀华中学朴风诗社准备举办以苏轼为专题的展览。

下列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 石钟山下,目见耳闻,探自然真相B. 北固亭上,千古江山,觅三国英雄C. 旧南阁子,悼念亡妻,亭亭枇杷树D. 洞庭浩浩,扣舷独啸,一曲念奴娇【答案】1. A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凝重:指庄重,稳重,浓重。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书)敦厚持重。

语境形容草书运笔如山一样,应填“凝重”。

浮动:飘浮移动,流动;上下波动,固定。

飘动:(随着风、波浪等)摆动;飘。

天津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从小山间下坡,眼前突然开阔。

柳枝拂动,把淡淡的水光 ( )了上来。

这就是未名湖了。

过小桥,可见德才兼备体健全七座建筑。

其中健斋是座方形小楼,靠近湖边。

住在楼中,可细览湖上寒暑晨昏各种景色。

健斋旁有四扇石碑,一排站着,上刻两副对联:“”“”原立在湖边石舫上的小楼门前,小楼毁后移至此。

从未名湖北向西,到西门内稍南的荷池,荷池不大,但夏来清香四溢,那( )的气息,到冬天似乎还可感觉。

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荷池旁草地上,新立起一座极有意义的碑,它不评风花雪月,不记君恩臣功,而是概括了一段历史,这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碑文,背面刻有全体为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祖国而从军的学生名字。

碑文系冯友兰先生撰写,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真乃兼数家之美。

文章 ( )着一种爱国家、爱民族、爱理想的深情,看上去,真不觉得那是刻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

每于夕阳西下,来这一带散步,有时荷风轻拂,有时雪色侵衣。

常见人在认真地读那碑文,心中不免觉得 ( )。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牵感人肺腑充满宽慰B.拉沁人肺腑洋溢宽慰C.牵沁人肺腑洋溢安慰D.拉感人肺腑充满安慰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楼俯映柳荫多,画舫平临苹岸润。

垂虹影界水中央,夹镜光澄风四面。

B.画舫平临苹岸润,飞楼俯映柳荫多。

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C.飞楼平临柳荫多,画舫俯映苹岸润。

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D.画舫俯映苹岸润,飞楼平临柳荫多。

夹镜光澄水中央,垂虹影界风四面。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0 页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往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感悟。

意象可以分为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两大类。

自然意象主要包括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它们通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宇宙的敬畏。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广袤无垠的沙漠风光和壮丽的夕阳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人文意象则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例如,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对公瑾(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境。

诗人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多个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与思想无关。

B. 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分类是绝对的,不能相互交叉。

C.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能够创造出更丰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只有自然意象,没有人文意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然后分别从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与叠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5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5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

8分)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1)②一粥一饭,_____ _ ;半丝半缕,_______ ____。

(《颜氏家训》)①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 _ 。

(《锦瑟》)(2)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_ ______ ___,_____ ______。

(屈原《离骚》)①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进学解》)(3)②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 _____。

(4)(《游褒禅山记》)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二)古诗阅读(12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3分)(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三)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

(25分)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看待“国学热”现象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

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

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

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

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

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

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

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这些国学热之虚火,恰为一些人提供了攻讦和否定国学的口实和弹药。

虚火不熄,则国学亦不能真热。

检验国学是真热还是虚火,应有两个起码的标志:一是国学教育是否真正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从而使国学非热于一时一地,由热转为常态;二是国学是否具有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社会实践,其中包括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文明的进步;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等。

国学的内容纷繁复杂,人们阅读国学也应该理性对待。

第一需要有选择性。

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并存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第二,阅读国学著作,需要培养慢读与重读的习惯。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细咀嚼,才能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

国学究其根本,是滋润人生、净化心灵的学问,使人之所行不悖规律,合乎大道,所以我们阅读国学,应该越过工具理性,到达价值理性,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

(《人民日报》2011.6.29,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国学热”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些人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B. 近几年,国学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各出版社争相出版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足见人们的热情。

C.在当前国学热的同时,还大量存在着盲目排斥国学的现象,他们认为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应该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D. 只有真正的热爱国学,才能真正了解国学,才不会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才能形成真正的国学热。

2.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 国学所蕴涵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B. 网络上的文化产品之所以速生速朽,是因为缺少深刻内涵,缺乏时间的考验,与国学经典经过长期发酵、沉淀蕴含深刻哲理无法比拟。

C. 因为国学在现实中并不能真热,所以如何赚大钱、耍权术、保权位、求神佑、避灾祸等现象才能在生活中大肆兴起。

D. 国学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国际话语权的确立是国学在当今中国具有的核心价值的构成内容,有助于检验国学热的是否真正兴起。

3. 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当前国学教育变成常态,而非热于一时一地,逐渐走进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并成为终身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热。

B. 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规范的有序,会成为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润泽与提升,会滋润人生、净化社会风气。

C. 阅读国学需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推动和谐社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

D. 要到达价值理性层面的国学学习,一定要先会区分国学的糟粕与精华,否则还会出现五四时期的盲目排斥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

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

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

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

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

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

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乃决杖释之。

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

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

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

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

拜尚书左丞。

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

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

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

”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

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

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

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

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

”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

”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

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

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事遂寝。

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

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

”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

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

大德三年,移河南省。

明年卒。

有诗文数百篇。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情俱轻,宜从贷减贷:饶恕,宽恕B.岂不与诏书违戾乎戾:违背,违反C.迹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D.马左丞忠洁可尚尚:尊敬,仰慕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

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

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

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3分)(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4分)(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2),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3)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4)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5),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陈寅恪的“倔”脾气晏建怀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

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

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