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四边形(正方形)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考查形式: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考查结论判断;②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度、线段或面积;③添加条件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考查题型:性质在选择和填空题中考查居多,判定题近年来多在解答题中考查,有时会在二次函数压轴题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存在问题.【命题预测】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主要的图形之一,性质与判定常常考查,是近年命题的重点. 1. 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C 的中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OE =12DC B . OA =OC C . ∠BOE =∠OBA D . ∠OBE =∠OCE1. D第1题图 第2题图2. 如图,在▱ABCD 中,BM 是∠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M ,且MC =2,▱ABCD 的周长是14,则DM 等于( )A . 1B . 2C . 3D . 42. C 【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M =∠CMB ,∵BM 平分∠ABC ,∴∠ABM =∠CBM ,∴∠CBM =∠CMB ,∴CB =MC =2,∴AD =BC =2,∵▱ABCD 的周长是14,∴AB =CD =5,∴DM =DC -MC =3.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若AB ∥CD ,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 AD ∥BC (答案不唯一)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 如图,▱ABCD 中,AC =8,BD =6,AD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1<a <7 【解析】如解图,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OA =12AC =4,OD =12BD =3,在△OAD中,OA -OD <AD <OA +OD ,即1<a <7.5. 如图所示,在▱ABCD 中,∠C =40°,过点D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BEF 的度数为__________. 5. 50°6. 如图,将▱ABCD 的AD 边延长至点E ,使DE =12AD ,连接CE ,F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FD.(1)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 =3,AD =4,∠A =60°,求CE 的长.6.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 , ∴DE ∥FC.∵F 是BC 的中点, ∴FC =12BC =12AD ,∵DE =12AD ,∴FC =DE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解:如解图,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由(1)知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DF =C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60°,AB =3,AD =4, ∴BC =4,CD =3,∠BCD =60°, 在Rt △DHC 中,HC =DC·cos ∠HCD =32,DH =DC ·sin ∠HCD =332,∵F 是BC 的中点, ∴FC =2,∴FH =FC -HC =2-32=12,在Rt △DFH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DH 2+FH 2=(332)2+(12)2=7,∴CE =7.命题点2 矩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形式:①利用矩形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或面积;②矩形的判定,一般在解答题中考查,也常在二次函数综合题中考查矩形的存在性问题;③矩形折叠的相关计算与证明(见命题点6:图形折叠的相关计算).【命题预测】矩形性质将勾股定理、全等、相似等重要知识综合考查,是全国命题趋势之一. 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AB),点E 是BC 上一点,且DE =DA ,AF ⊥DE ,垂足为点F.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 △AFD ≌△DCEB . AF =12AD C . AB =AF D . BE =AD -DF7. B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选项逐项分析正误A∵四边形ABCD 是矩形,AF ⊥DE ,∴∠C =90°=∠AFD ,AD ∥BC ,∴∠ADF =∠CED ,∵AD =DE ,∴△AFD ≌△DCE (AAS)√B只有当∠ADF =30°时,才有AF =12AD 成立×C由△AFD ≌△DCE 可知,AF =DC ,∵矩形ABCD 中,AB =DC ,∴AB =AF√D∵△AFD ≌△DCE ,∴DF =CE ,∴BE =BC -CE =AD -DF √8. 已知矩形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AO =1,那么BD =________. 8. 2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如图,矩形ABCD 的面积是15,边AB 的长比AD 的长大2,则AD 的长是________.9.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 设AD =x ,由题知,AB =x +2,又∵矩形ABCD 的面积为15,则x(x +2)=15,得到x 2+2x -15=0,解得,x 1=-5(舍) , x 2=3,∴AD =3. 10. 如图所示,△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AF 交CE 的延长线于F ,且AF =BD ,连接BF. (1)求证:D 是BC 的中点;(2)若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 (1)证明:∵点E 是AD 的中点, ∴AE =DE. ∵AF ∥BC ,∴∠AFE =∠DCE ,∠FAE =∠CDE , ∴△EAF ≌△EDC(AAS ), ∴AF =DC. ∵AF =BD , ∴BD =DC ,即D 是BC 的中点.(2)解: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证明如下: ∵AF ∥BD ,AF =BD ,∴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AB =AC ,又由(1)可知D 是BC 的中点, ∴AD ⊥BC ,∴四边形AFBD 是矩形.11. 如图,点P 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且不与点A ,C 重合,过点P 分别作边AB ,AD 的平行线,交两组对边于点E ,F 和点G ,H. (1)求证:△PHC≌△CFP;(2)证明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FBG 都是矩形,并直接写出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1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AD ∥BC ,∠DCB =90°.∵EF ∥AB ,GH ∥AD ,∴EF ∥CD ,GH ∥BC , ∴四边形PFCH 是矩形, ∴∠PHC =∠PFC =90°,PH =CF ,HC =PF , ∴△PHC ≌△CFP(SAS ).(2)证明:由(1)知AB ∥EF ∥CD , AD ∥GH ∥BC ,∴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D =∠B =90°,∴四边形PEDH 和四边形PGBF 都是矩形, ∴S 矩形PEDH =S 矩形PGBF .命题点3 菱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和形式:①根据菱形性质判断结论正误;②菱形的判定;③根据菱形的性质求角度、周长和面积;④与二次函数压轴题结合考查菱形的存在性问题.2.三大题型均会出现.【命题预测】菱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常考知识,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应做到牢固掌握.12.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 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 AB =AD B . AC ⊥BD C . AC =BD D . ∠BAC =∠DAC12. C 【解析】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A 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B 正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C 错误;由∠BAC =∠DAC 可得对角线是角平分线,所以D 正确.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 已知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A(5,0),OB =45,点P 是对角线OB 上的一个动点,D(0,1),当CP +D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A . (0,0)B . (1,12) C . (65,35) D . (107,57)13. D 【解析】如解图,连接CA 、AD ,CA 与OB 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OA ,交OA 于点F .由题知点C 关于OB 的对称点是点A ,AD 与BO 的交点即为点P .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两组对角,可知△COE ∽△EOF ,∴CO EO =EO OF ,∵OC =OA =5,OE =OB 2=25,∴OF =OE 2CO =(25)25=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F =OE 2-OF 2=(25)2-42=2,点E 的坐标为(4,2),易得直线OE 的函数解析式为y =12x ,直线AD 的函数解析式是y =-15x +1,联立得:⎩⎨⎧y =12x y =-15x +1,解得⎩⎨⎧x =107y =57,∴点P 的坐标为(107,57).14. 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若EF =2,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14. 16 【解析】∵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AB =2EF =4,∴菱形ABCD 周长是4AB =1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5,AC =8,则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15. 24 【解析】如解图,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5,AC =8,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OA =4,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B =3,∴BD =6,∴S 菱形ABCD =12AC ·BD=12×8×6=24. 16. 在菱形ABCD 中,∠A =30°,在同一平面内,以对角线BD 为底边作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BDE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___.16. 105°或45° 【解析】如解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 =30°,∴∠ABC =150°,∠ABD =∠DBC =75°,且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点E 在△ABD 内时,∠E 1BC =∠E 1BD +∠DBC =30°+75°=105°;(2)当点E 在△DBC 内时,∠E 2BC =∠DBC -∠E 2BD =75°-30°=45°.综上所述,∠EBC 的度数为105°或45°.17. 如图,在Rt △ABC 中,∠B =90°,点E 是AC 的中点,AC =2AB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作AF∥BC,连接DE 并延长交AF 于点F ,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DCF 是菱形.17. 证明:∵∠B =90°,AC =2AB , ∴sin ∠ACB =12,∴∠ACB =30°, ∴∠CAB =60°, ∵AD 平分∠CAB ,∴∠CAD =12∠CAB =30°,∠CAD =∠ACD ,∴AD =CD , ∵AF ∥CD ,∴∠DCE =∠FAE ,∠AFE =∠CDE , 又∵AE =CE ,∴△AFE ≌△CDE(AAS ), ∴AF =CD , 又AF ∥CD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D =CD ,∴四边形ADCF 是菱形.命题点4 正方形的判定与计算【命题规律】正方形的考查相对比较综合,难度较大,常在选择或填空的压轴题位置出现,考查知识点综合性强,涉及到正方形面积、边长和周长的计算.【命题预测】正方形综合了所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因此以正方形为背景出题更具有对知识的检验性,倍受命题人青睐,考生应加以关注.18. 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以相邻两边中点连线EF 为边的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 )A . 2B . 2 2C . 2+1D . 22+118. B 【解析】∵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BC =CD =1,∵E 、F 是边的中点,∴CE =CF =12,∴EF=(12)2+(12)2=22,则正方形EFGH 的周长为4×22=2 2. 19. ▱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BD,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ABCD 为正方形. 19. ∠BAD =90°(答案不唯一)20.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N ,P ,G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点M ,F ,Q 都在对角线BD 上,且四边形MNPQ 和AEFG 均为正方形,则S 正方形MNPQS 正方形AEFG的值等于________.20. 89【解析】设BD =3a ,∠CDB =∠CBD =45°,且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DQ =PQ =QM =NM=MB ,∴正方形MNPQ 的边长为a ,正方形AEFG 的对角线AF =12BD =32a ,∵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S 正方形AEFG =12×32a ×32a =98a 2,∴S 正方形MNPQ S 正方形AEFG =a 298a 2=89.第20题图 第21题图2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OC 的中点,连接BE ,过点A 作AM⊥BE 于点M ,交BD 于点F ,则FM 的长为________. 21.55【解析】∵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O =BO ,∠AOF =∠BOE =90°,∵AM ⊥BE ,∠AFO =∠BFM ,∴∠FAO =∠EBO ,在△AFO 和△BEO 中,⎩⎪⎨⎪⎧∠AOF =∠BOE AO =BO ∠FAO =∠EBO ,∴△AFO ≌△BEO(ASA ),∴FO =EO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E 是OC 的中点,∴FO =EO =1=BF ,BO =2,∴在Rt △BOE 中,BE =12+22=5,由∠FBM =∠EBO ,∠FMB =∠EOB ,可得△BFM ∽△BEO ,∴FM EO =BF BE ,即FM1=15,∴FM =55.2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点E 在线段DC 上,点A ,D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3,DE =1,连接AC ,CG ,AE ,并延长AE 交CG 于点H. (1)求sin ∠EAC 的值; (2)求线段AH 的长.22.解:(1)由题意知EC =2,AE =10,如解图,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 ∴∠EMC =90°,易知∠ACD =45°,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2,∴sin ∠EAC =EM AE =55.(2)在△GDC 与△EDA 中,⎩⎪⎨⎪⎧DG =DE ∠GDC =∠EDA DC =DA, ∴△GDC ≌△EDA(SAS ),∴∠GCD =∠EAD , 又∵∠HEC =∠DEA ,∴∠EHC =∠EDA =90°, ∴AH ⊥GC ,∵S △AGC =12×AG ×DC =12×GC ×AH ,∴12×4×3=12×10×AH , ∴AH =6510.命题点5 多边形及其性质【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①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②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2.考查形式:①已知正多边形一个内角或外角的度数或内角之间的关系求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内角度数;③求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命题预测】多边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延伸拓展,也是中考命题不容忽视的知识点. 23.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A . 540°B . 720°C . 900°D . 1080°23. B24. 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 . 7B . 7或8C . 8或9D . 7或8或924. D 【解析】分类讨论:(1)切去一个角,减少一条边,设减少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2)切去一个角,增加一条边,设增加一条边后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7;(3)切去一个角,边数无改变,设边数没有改变时的边数是n ,则180°(n -2)=1080°,得出n =8,所以原多边形的边数是8,综上所述,原多边形的边数是9,7,8都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25.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5. 6 【解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内角和为(n -2)·180°,外角和为360°,则根据题意有:(n -2)·180°=2×360°,解得n =6. 26. 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26. 8 【解析】由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5°,其外角和为360°,可得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方法指导设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为(n -2)×180°,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80°×(n -2)n.命题点6 图形折叠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命题规律】考查内容和形式:图形折叠计算以矩形折叠考查居多,常考查:①图形的折叠计算角度;②图形的折叠计算线段长或边长;③图形折叠的证明和计算结合;④图形折叠的操作探究.【命题预测】图形折叠将原有图形变得可操作化,且又很好地引入了对称知识,使问题升华,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掌握程度,是全国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值得每位考生关注.27.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的对应点为B′,AB ′与DC 相交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DAB ′=∠CAB′ B .∠ACD =∠B′CDC .AD =AE D .AE =CE27. D28.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 ,再过点B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若AB 的长为2,则FM 的长为( )A . 2B . 3C . 2D . 128. B第28题图 第29题图29. 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A . 115°B . 120°C . 130°D . 140°29. A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A ′B ′=∠A =90°,∵∠2=40°,∴∠B ′A ′C =50°,∴∠EA ′D =40°,∠DEA ′=50°,∴∠AEA ′=130°,∴∠AEF =∠FEA ′=12∠AEA ′=65°,∵AD ∥BC ,∴∠1=180°-65°=115°.30. 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处.若∠1=∠2=44°,则∠B 为( )A . 66°B . 104°C . 114°D . 124°30. C 【解析】设∠ACD =x ,∠B =y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x +y +44°=180°180°-y -(44°-x )=44°,解得y =114°.第30题图 第31题图 第32题图31. 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已知AB =7,BC =6,则△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31. 13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 =AD ,∴△BCD 的周长=BC +CD +BD =BC +AD +BD =BC +BA =6+7=13.32. 如图,在▱ABCD 中,E 为边CD 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至△AD′E 处,A D′与CE 交于点F ,若∠B =52°,∠DAE =20°,则∠FED′的大小为________.32. 36° 【解析】∵在▱ABCD 中,∠D =∠B =52°,∴∠AEF =∠DAE +∠D =20°+52°=72°,∴∠AED=180°-∠AEF =108°,由折叠的性质得,∠AED ′=∠AED =108°,∴∠FED ′=∠AED′-∠AEF =108°-72°=36°.3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 >AB)折叠,使点C 刚好落在线段AD 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 ,AD 相交.设折叠后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H,折痕分别与边BC,AD相交于点E,F.(1)判断四边形CEG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BC=9,求线段CE的取值范围.33. 解:(1)四边形CEGF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GFE=∠FEC,∵图形翻折后点G与点C重合,EF为折痕,∴∠GEF=∠FEC,∴∠GFE=∠GEF,∴GF=GE,∵图形翻折后EC与GE完全重合,FC与FG重合,∴GE=EC=GF=FC,∴四边形CEGF为菱形.(2)如解图①,当点F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CEGF是正方形,此时CE最小,且CE=CD=3;如解图②,当点G与点A重合时,CE最大.设EC=x,则BE=9-x,由折叠性质知,AE=CE=x,在Rt△ABE中,AB2+BE2=AE2,即9+(9-x)2=x2,解得x=5,∴CE=5,所以,线段CE的取值范围为3≤CE≤5.34.如图,▱ABCD中,AB=2,AD=1,∠ADC=60°,将▱ABCD沿过点A的直线l折叠,使点D落到AB边上的点D′处,折痕交CD边于点E.(1)求证:四边形BCED′是菱形;(2)若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请计算PD′+PB的最小值.34.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60°,由折叠性质可知,∠D=∠AD′E=60°,∴∠AD′E=∠B=60°,∴ED′∥BC,又∵EC∥D′B,∴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ED′=BC=AD=1,∴DE=ED′=1,又DC=AB=2,∴EC =1, ∴EC =ED′,∴四边形BCED′是菱形. (2)解:如解图所示,由折叠性质PD′=PD ,BD 之长即为所求, 作DG ⊥BA 的延长线于点G , ∵∠DAB =120°, ∴∠DAG =60°, ∵∠G =90°, ∴∠ADG =30°,在Rt △ADG 中,AD =1, ∴AG =12,DG =32,∵AB =2, ∴BG =52,在Rt △BDG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BG 2+DG 2=7, ∴BD =7,即PD′+PB 的最小值为7.方法指导“将军饮马”模型:直线同侧两定点,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该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小.作法:作其中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另一点和对称点的线段即是最短距离和;最短距离计算方法:构造以最短距离线段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关于▱ABCD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A B⊥BC,则▱ABCD 是菱形B . 若AC⊥BD,则▱ABCD 是正方形C . 若AC =BD ,则▱ABCD 是矩形 D . 若AB =AD ,则▱ABCD 是正方形2.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 a >bB . a =bC . a <bD . b =a +180°3.如图,正五边形ABCDE 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是(0,a),(-3,2),(b ,m),(c ,m).则点E 的坐标是( )A . (2,-3)B . (2,3)C . (3,2)D . (3,-2)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16,CD =6,则△ABO 的周长是( )A . 10B . 14C . 20D . 225.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CD 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EF =2,BD =2,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 2 2B . 4 2C . 6 2D . 8 2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26 cm ,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C ⊥AB ,E 是BC 中点,△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则AE 的长度为( )A . 3 cmB . 4 cmC . 5 cmD . 8 cm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GH ,若BE∶EC =2∶1,则线段CH 的长是( )A . 3B . 4C . 5D . 6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B 上一点,过点E 作EF∥AD,与AC 、DC 分别交于点G 、F2H 为CG 的中点,连接DE 、EH 、DH 、FH.下列结论:①EG =DF ;②∠AEH+∠ADH=180°;③△EHF≌△DHC;④若AE AB =23,则3S △EDH =13S △DHC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D 中,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10.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C =8,BD =6,则菱形ABCD 的高DH =________.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延长矩形ABCD 的边BC 至点E ,使CE =BD ,连接AE.如果∠ADB=30°,则∠E=________度. 12.如图,正方形ABCO 的顶点C ,A 分别在x 轴,y 轴上,BC 是菱形BDCE 的对角线,若∠D=60°,BC =2,则点D 的坐标是________.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如图,正十二边形A 1A 2…A 12,连接A 3A 7,A 7A 10,则∠A 3A 7A 10=________°.14.如图,菱形ABCD 的面积为120 cm 2,正方形AECF 的面积为50 cm 2,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cm . 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BC =10.点E 在CD 上,将△BCE 沿BE 折叠,点C 恰落在边AD 上的点F 处;点G 在AF 上,将△ABG 沿BG 折叠,点A 恰落在线段BF 上的点H 处.有下列结论: ①∠EBG =45°;②△DEF∽△ABG;③S △ABG =32S △FGH ;④AG +DF =FG.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 cm 2,E 为BC 边上一点,∠BAE =30°,F 为AE 的中点,过点F 作直线分别与AB ,DC 相交于点M ,N.若MN =AE ,则AM 的长等于________cm . 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D 中,连接BD ,在B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在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BF =DE ,连接AF 、CE. 求证:AF∥CE.1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1)求tan∠DBC的值;(2)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19.如图,▱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作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延长AE、CF分别交CD、AB于点M、N.(1)求证:四边形CMAN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4,FN=3,求BN的长.20.如图,△ABC≌△ABD,点E在边AB上,CE∥BD,连接DE.求证:(1)∠CEB=∠CBE;(2)四边形BCED是菱形.2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AQ⊥BE于点Q,DP⊥AQ于点P.(1)求证:AP=BQ;(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长.22.已知正方形ABCD中,BC=3,点E、F分别是CB、CD延长线上的点,DF=BE,连接AE、AF,过点A作AH⊥ED于H点.(1)求证:△ADF≌△ABE;(2)若BE=1,求tan∠AED的值.23.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把△ABC 绕A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连接BD 、CE 交于点F. (1)求证:△AEC≌△ADB;(2)若AB =2,∠BAC =45°,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求BF 的长.24.如图,将矩形ABCD 沿AF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E 处,过点E 作EG∥CD 交AF 于点G ,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探究线段EG 、GF 、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 =6,EG =25,求BE 的长.答案与解析:1. C2. B3. C4. B5. A 【解析】∵E ,F 分别是 AD ,CD 边上的中点,即EF 是△ACD 的中位线,∴AC =2EF =22,则菱形ABCD 的面积=12AC ·BD =12×22×2=2 2.6. B 【解析】在▱ABCD 中,AD =BC ,AB =CD ,BO =DO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6 cm ,∴AB +BC =13 cm ,又∵△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多3 cm ,∴AD -AB =BC -AB =3 cm ,解得AB =5 cm ,BC =8 cm ,又AB ⊥AC ,E 是BC 的中点,∴AE =BE =CE =12BC =4 cm.7. B 【解析】设CH =x ,∵BE ∶EC =2∶1,BC =9,∴EC =3,由折叠可知,EH =DH =9-x ,在Rt △ECH 中,由勾股定理得:(9-x )2=32+x 2,解得:x =4.8. D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表:序号逐项分析正误难点突破对于多选项判断正误性的题目,几乎每个选项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单独判断其中每个的正误或跳跃式判断往往使题目变得复杂而无法求解,本题目难点在于④中,需将S △FDH 与已知条件AE AB =23联系起来,并用含相同未知数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S △EDH 和S △DHC ,继而求解.9. 110°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AB =∠1=20°,∵BE ⊥AB 交对角线AC 于点E ,∴∠ABE =90°,∴∠2=∠CAB +∠ABE =20°+90°=110°.10. 4.8 【解析】∵S =1AC·BD =2AB·DH ,∴AC ·BD =2AB·DH.∵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B =90°,AO =12AC =4,BO =12BD =3,∴在Rt △AOB 中,AB =42+32=5,∴DH =8×62×5=4.8.第11题解图11. 15 【解析】如解图,连接AC.∵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C =BD ,又∵AB =BA ,∴△DAB ≌△CBA(SSS ),∴∠ACB =∠ADB =30°,∵CE =BD ,∴AC =CE ,∴∠E =∠CAE =12∠ACB=15°.第12题解图12. (3+2,1) 【解析】如解图,过点D 作DG ⊥BC 于G ,DF ⊥x 轴于F ,∵在菱形BDCE 中,BD =CD ,∠BDC =60°,∴△BCD 是等边三角形,∴DF =CG =12BC =1,CF =DG =3,∴OF =3+2,∴D(3+2,1).13. 75 【解析】∵多边形A 1A 2…A 12是正十二边形,作它的外接圆⊙O ,∴劣弧A 10A 3的度数=5×360°12=150°,∴∠A 3A 7A 10=12×150°=75°.第14题解图14. 13 【解析】如解图,连接AC 、BD 交于O ,则有12AC·BD =120,∴AC ·BD =240,又∵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OA ·2OB =240,∴ OA ·OB =60,∵AE 2=50, OA 2+OE 2= AE 2,OA =OE ,∴OA =5,∴OB =12,∴AB =OA 2+OB 2=122+52=13.15. ①③④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得,∠CBE =∠FBE ,∠ABG =∠FBG ,∴∠EBG =∠FBE +∠FBG =12×90°=45°,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得,BF =BC =10,BA =BH =6,∴HF =BF -BH =4,AF =BF 2-BA 2=102-62=8,设GH =x ,则GF =8-x ,在Rt △GHF 中,x 2+42=(8-x)2,∴x =3,∴GF =5,∴AG =3,同理在Rt △FDE 中,由FD 2=EF 2-ED 2,得ED =83,EF =103,∴ED FD =43≠ABAG =2,∴△DEF 与△ABG 不相似,故②不正确;S △ABG =12×3×6=9,S △FGH =12×3×4=6,∴S △ABG S =96=32,故③正确;∵AG =3,DF =AD -AF =2,∴FG =5,∴AG +DF =FG =5,故④正确.综上,答案是①③④.第16题解图16.233或33【解析】如解图,过N 作NG ⊥AB ,交AB 于点G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NG = 3 cm ,在Rt △ABE 中,∠BAE =30°,AB = 3 cm ,∴BE =1 cm ,AE =2 cm ,∵F 为AE 的中点,∴AF =12AE =1 cm ,在Rt △ABE 和Rt △NGM 中,⎩⎪⎨⎪⎧AB =NG AE =NM ,∴Rt △ABE ≌Rt △NGM(HL ),∴BE =GM ,∠BAE =∠MNG =30°,∠AEB =∠NMG =60°,∴∠AFM =90°,即MN ⊥AE ,在Rt △AMF 中,∠FAM =30°,AF =1 cm ,∴AM =AF cos 30°=132=233 cm ,由对称性得到AM′=BM =AB -AM =3-233=33 cm ,综上,AM 的长等于233或33 cm . 17.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第17题解图∴AD ∥BC ,AD =BC , ∴∠1=∠2, 又∵BF =DE ,∴BF +BD =DE +BD , 即DF =BE.∴△ADF ≌△CBE(SAS ). ∴∠AFD =∠CEB ,∴AF ∥CE.18. (1)【思路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BAD =1∶2,可求出∠DBC 的度数,其正切值可求出.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 ,∠DBC =12∠ABC ,∴∠ABC +∠BAD =180°, 又∵∠ABC ∶∠BAD =1∶2, ∴∠ABC =60°, ∴∠DBC =12∠ABC =30°,∴tan ∠DBC =tan 30°=33. (2)【思路分析】由BE ∥AC ,CE ∥BD 可知四边形BOCE 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菱形对角线垂直的性质即可证明四边形BOCE 是矩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 ⊥BD ,即∠BOC =90°, ∵BE ∥AC ,CE ∥BD , ∴BE ∥OC ,CE ∥OB ,∴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且∠BOC =90°,∴四边形OBEC 是矩形.19. (1)证明:∵AE ⊥BD ,CF ⊥BD , ∴AM ∥CN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MC ∥AN ,∴四边形CMAN 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E =∠CBF ,AD =CB , 又∵∠AED =∠CFB =90°, ∴△AED ≌△CFB(AAS ), ∴DE =BF =4,∴在Rt △BFN 中,BN =32+42=5.20. (1)【思路分析】要证∠CEB =∠CBE ,结合CE ∥DB ,可得到∠CEB =∠DBE ,从而只需证明∠CBE =∠DBE ,结合△ABC ≌△ABD 即可得证.证明:∵△ABC ≌△ABD , ∴∠ABC =∠ABD , ∵CE ∥BD ,∴∠CEB =∠DBE ,∴∠CEB =∠CBE.(2)证明:∵△ABC ≌△ABD ,∴BC =BD , 由(1)得∠CEB =∠CBE , ∴CE =CB , ∴CE =BD , ∵CE ∥BD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 ∵BC =BD ,∴四边形BCED 是菱形.21.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Q +∠DAP =90°=∠DAB , ∵DP ⊥AQ ,∴∠DAP +∠ADP =90°, ∴∠BAQ =∠ADP.在△DAP 和△ABQ 中, ⎨⎪⎧∠APD =∠AQB =90°∠ADP =∠BAQ ,∴△DAP ≌△ABQ(AAS ),∴AP =BQ.(2)解:①AQ 和AP ;②DP 和AP ;③AQ 和BQ ;④DP 和BQ.【解法提示】①由题图直接得:AQ -AP =PQ ;②∵△ABQ ≌△DAP ,∴AQ =DP ,∴DP -AP = AQ -AP =PQ ;③∵△ABQ ≌△DAP ,∴BQ =AP ,∴AQ -BQ =AQ -AP =PQ ;④∵△ABQ ≌△DAP ,∴DP =AQ ,BQ =AP ,∴DP -BQ =AQ -AP =PQ.22. (1)证明:在△ADF 和△ABE 中,⎩⎪⎨⎪⎧AB =AD ∠ABE =∠ADF =90°EB =FD, ∴△ADF ≌△ABE(SAS ).(2)解:∵AB =3,BE =1,∴AE =10,EC =4,∴ED =CD 2+EC 2=5,设AH =x ,EH =y ,在Rt △AHE 和Rt △AHD 中,⎩⎪⎨⎪⎧x 2+y 2=10x 2+(5-y )2=9, 解得,x =1.8,y =2.6,∴tan ∠AED =AH EH =x y =1.82.6=913. 23. (1)证明:∵△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AE =AC ,∠BAC =∠DAE ,∵AB =AC ,∴AD =AB =AE =AC ,∠EAC =∠DAB ,在△AEC 和△ADB 中∵⎩⎪⎨⎪⎧AD = AE ∠EAC =∠DAB AB =AC, ∴△AEC ≌△ADB(SAS ).(2)解:当四边形ADFC 是菱形时,AC =DF ,AC ∥DF ,∴∠BAC =∠ABD ,又∵∠BAC =45°,∴∠ABD =45°,又∵△ADE 是由△ABC 绕点A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AD =AB ,∴∠DAB =90°,又∵AB =2,由勾股定理可得:BD =AD 2+AB 2=2AB =22,在菱形ADFC 中,DF =AD =AB =2,∴BF =BD -DF =22-2.24. (1)【思路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易得DF =EF ,DG =EG ,∠AFD =∠AFE ,再由EG ∥DC ,可得∠EGF =∠AFD ,从而得出EG =EF.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得证;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第24题解图∠EFA =∠DFA ,EG =GD.∵EG ∥DC ,∴∠DFA =∠EGF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思路分析】由(1)可知EG =EF ,连接DE ,则DE 与GF 相互垂直平分,证得Rt △FHE ∽Rt △FEA ,列比例式,结合FH =12GF 得到EG 、GF 、AF 的关系; 解: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FEH =∠FAE =90°-∠EFA ,∴Rt △FEH ∽Rt △FAE ,∴EF FH =AF EF,即EF 2=FH·AF , ∴EG 2=12GF·AF. (3)【思路分析】把AG ,EG 代入(2)中的关系式,求得GF ,AF 的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DE ,再证Rt △ADF ∽Rt △DCE ,可求出EC ,从而可求出BE 的值.解:∵AG =6,EG =25,EG 2=12GF·AF , ∴(25)2=12(6+GF)·GF ,∴GF =4, ∴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 ∵∠CDE +∠DFA =90°,∠DAF +∠DFA =90°,∴∠CDE =∠DAF ,∴Rt △ADF ∽Rt △DCE ,∴EC DF =DE AF ,即EC 25=810, ∴EC =855, ∴BE =BC -EC =AD -EC =45-855=1255.。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2013•徐州,13,3分)请写出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的名称:.考点:中心对称图形.专题:开放型.分析: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菱形,写出一个即可.解答: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答案可为: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记忆一些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2.(2013上海市,15,4分)如图3,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 = 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3.(2013四川巴中,14,3分)如图,已知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1=∠2,BC=EF,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CA=FD.(只需写出一个)边长,且S △ABC =3,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一元二次方程 . 【答案】x 2-5x +6=0【解析】先确定两条符合条件的边长,再以它为根求作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指导】本题是道结论开放的题(答案不唯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直角边长未定),要写一个两根为直角边长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尽量写边长为整数的情况(即保证方程的根为整数),如直角边长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3,以2、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2560x x -+=;也可以以1、6为直角边长,得方程为2760x x -+=.5.(2013山东菏泽,12,3分)我们规定: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平面图形的“面线”. “面线”被这个平面图形截得的线段叫做该图形的“面径”(例如圆的直径就是它的“面径”)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它的“面径”长可以是______(写出1个即可).(写出1个即可).【解析】1)根据“三线合一”等可知,面径为底边上的高h ,31222=-=h ;(2)与一边平行的线段(如图),设DE=x ,因为△ADE 与四边形 DBCE 面积要相等,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有2122=)(x.解得综上所述,所以符合题意的面径只有这两种数量关系.【方法指导】根据规定内容的定义,思考要把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存在有两种情形:(1)高(中线、角平分线)所在线;(2)与一边平行的线.要把一个三角形面积进行两等份,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都过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经过计算无数条中等边三角形“面径”长只有上述两种情形.三.解答题1.(2013山西,25,13分)(本题13分)数学活动——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图形的展开和叠折
图形的展开与叠折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冈,7,3分)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如图所示的矩形,则其底面圆的面积为( )A .πB .4πC .π或4πD .2π或4π 【答案】C . 【解析】由图示侧面展开图——矩形联想圆柱形状可得图1和图2两种圆柱.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在图1中有2πr =4π,r =2,所以底面圆的面积为4π;在图2中有2πr =2π,r =1,所以底面圆的面积为π.综上可知圆柱底面圆的面积为π或4π.【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空间观念,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答时,一要理解圆柱和其侧面展开图之间的数量关系.2.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由于本题是选择题型,因了C 、D 这样的两解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1和图2两种情况,无形中降低了解题难度.这也启示我们在遇到这种命题结构的选择题时,要严谨、细致的多思量,再下笔.【易错警示】易漏掉一种情况而错选A 或B .如果本题以填空题的面貌呈现,学生较易联想到图1情形而错解为4π. 2.(2013重庆,7,4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6cm ,BC =8cm ,现将其沿AE 对折,使得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 1处,折痕与边BC 交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A .6cm B .4cm C .2cm D .1cm【答案】C 【解析】由折叠可知,∠BAE =∠B 1AE ,∴∠BAE =∠B 1AE =45°,又∵∠B =45°,∴∠AEB =45°,∴BE =AB =4,∴CE =BC -BE =8-6=2.故选C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折叠变换,需明确折叠变换是全等变化,同时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线段的和差问题.轴对称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轴对称的性质是: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正确的找出对称边和对称角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易错警示】对折叠的全等性质不能掌握,对结果只能想当然判断.AC BDEB 1(第7题图)图1 图23.(2013四川南充,9,3分)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转,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B.24C.312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考数学真题四边形分类汇编
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四边形分类汇编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CE⊥AB,垂足为E,AF⊥BC,垂足为F,AF与CE相交于点G;(1)求证:△CFG≌△AEG;(2)若AB=6,求四边形AGCD的对角线GD的长.2.如图,在△ABC中,过点C作CD∥AB,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2)若GB=3,BC=6,BF=,求AB的长.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C作CQ∥DB,且CQ=DP,连接AP、BQ、PQ.(1)求证:△APD≌△BQC;(2)若∠ABP+∠BQC=180°,求证:四边形ABQP为菱形.4.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CD=4,点E是BC边上的点,BE=3,连接AE,DF⊥AE交于点F.(1)求证:△ABE≌△DF A;(2)连接CF,求sin∠DCF的值;(3)连接AC交DF于点G,求的值.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B=,BD=2,求OE的长.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90°,E是BC的中点,AD∥BC,AE∥DC,EF⊥CD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AB=6,BC=10,求EF的长.7.如图,已知A、F、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F=CD,AB∥DE,且AB=DE.(1)求证:△ABC≌△DEF;(2)若EF=3,DE=4,∠DEF=90°,请直接写出使四边形EFBC为菱形时AF的长度.8.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CD,过E作EF∥DC交BC 的延长线于F.(1)证明: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是25cm,AC的长为5cm,求线段AB的长度.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C上(AE<BE),且∠EOF=90°,OE、DA的延长线交于点M,OF、A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MN.(1)求证:OM=ON.(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OM的中点,求MN的长.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E是BC上一点,且AB=AE,连接EO 并延长交AD于点F.过点B作AE的垂线,垂足为H,交AC于点G.(1)若AH=3,HE=1,求△ABE的面积;(2)若∠ACB=45°,求证:DF=CG.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CE⊥AB,垂足为E,AF⊥BC,垂足为F,AF与CE相交于点G.(1)证明:△CFG≌△AEG.(2)若AB=4,求四边形AGCD的对角线GD的长.12.如图,点B、E分别在AC、DF上,AF分别交BD、CE于点M、N,∠A=∠F,∠1=∠2.(1)求证: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2,连接BN,若BN平分∠DBC,求CN的长.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A,点F是AB的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EBD是菱形;(2)若DC=,tan∠DCB=3,求菱形AEBD的面积.1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 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1)求证:AB=AF;(2)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5.如图,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点D,E,G分别在BC,AB,AC上,且EG∥BC,DE∥AC,延长GE至点F,使得BE=BF.(1)求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2)当∠C=45°,BD=2时,求D,F两点间的距离.16.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接FG交BD于点O.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若AB=6,AD=8,求FG的长.17.如图,正方形ABCD中,G为BC边上一点,BE⊥AG于E,DF⊥AG于F,连接DE.(1)求证:△ABE≌△DAF;(2)若AF=1,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6,求EF的长.18.如图,点E,F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DC,DA上,且CE=AF.求证:∠ABF=∠CBE.19.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BF的相同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则所得四边形ABEF是菱形.(1)根据以上尺规作图的过程,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E=4,求∠C的大小.20.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连接EC.(1)求证:OE=OF;(2)若EF⊥AC,△BEC的周长是10,求▱ABCD的周长.21.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BD⊥AD,∠A=45°,E、F分别是AB、CD上的点,且BE=DF,连接EF交BD于O.(1)求证:BO=DO;(2)若EF⊥AB,延长EF交AD的延长线于G,当FG=1时,求AE的长.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点E在线段DC上,点A,D,G在同一直线上,且AD=3,DE=1,连接AC,CG,AE,并延长AE交CG于点H.(1)求sin∠EAC的值.(2)求线段AH的长.24.如图,在▱ABCD中,E是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CF;(2)连接DE,若AD=2AB,求证:DE⊥AF.25.已知正方形ABCD中,BC=3,点E、F分别是CB、CD延长线上的点,DF=BE,连接AE、AF,过点A作AH⊥ED于H点.(1)求证:△ADF≌△ABE;(2)若BE=1,求tan∠AED的值.26.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AD的角平分线AE交CD于点F,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BE=CD;(2)连接BF,若BF⊥AE,∠BEA=60°,AB=4,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7.如图,在△ABC中,∠ACB=90°,O、D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过点C作CE∥AB交DO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四边形AECD的面积为24,tan∠BAC=,求BC的长.28.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求BE的长.29.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PQ垂直平分BE,分别交AD、BE、BC于点P、O、Q,连接BP、EQ.(1)求证:四边形BPEQ是菱形;(2)若AB=6,F为AB的中点,OF+OB=9,求PQ的长.30.如图,点E正方形ABCD外一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E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EBF=90°,连接CE、CF.(1)求证:△ABF≌△CBE;(2)判断△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1)求tan∠DBC的值;(2)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32.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M为BC上一点,连接AM交对角线BD于点G,并且∠ABM=2∠BAM.(1)求证:AG=BG;(2)若点M为BC的中点,同时S△BMG=1,求三角形ADG的面积.33.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34.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CAB=∠ACB,过点B作BE⊥AB交AC于点E.(1)求证:AC⊥BD;(2)若AB=14,cos∠CAB=,求线段OE的长.35.如图,在▱ABCD中,AE平分∠BAD,交BC于点E,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与BF交于点P,连接EF,PD.(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B=4,AD=6,∠ABC=60°,求tan∠ADP的值.36.如图,△ABC中,∠BCA=90°,CD是边AB上的中线,分别过点C,D作BA,BC的平行线交于点E,且DE交AC于点O,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DCE是菱形;(2)若AC=2DE,求sin∠CDB的值.3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DE交AF于点M,点N为DE的中点.(1)若AB=4,求△DNF的周长及sin∠DAF的值;(2)求证:2AD•NF=DE•DM.38.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②作直线PQ,分别交AB,AC于点E,D,连接CE;③过C作CF∥AB交PQ于点F,连接AF.(1)求证:△AED≌△CFD;(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39.如图,已知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C为边BD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C、CE,使AB=AC.(1)求证:△BAD≌△AEC;(2)若∠B=30°,∠ADC=45°,BD=10,求平行四边形ABDE的面积.40.如图,在Rt△ABC中,∠C=90°,点O,D分别为AB,BC的中点,连接OD,作⊙O与AC相切于点E,在AC边上取一点F,使DF=DO,连接DF.(1)判断直线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30°,CF=时,求⊙O的半径.41.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边AB上.过点A、D的圆的圆心O在边AB上,它与边AB交于另一点E.(1)试判断BC与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6,sin B=,求AD的长.42.如图,Rt△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O,点D为⊙O上一点,且CD=CB,连接DO 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E=4,DE=8,求AC的长.43.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与BC、AC交于点D、E,过点D作DF⊥AC 于点F.(1)若⊙O的半径为3,∠CDF=1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求证:DF是⊙O的切线;(3)求证:∠EDF=∠DAC.44.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6,AC=BC=5,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直线DF是⊙O的切线,D为切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F⊥AC;(2)求tan∠E的值.45.如图,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O上取一点C,连接AC、BC.将△ABC沿AB翻折后得到△ABD.(1)试说明点D在⊙O上;(2)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B2=AC•AE.求证:BE为⊙O的切线;(3)在(2)的条件下,分别延长线段AE、CB相交于点F,若BC=2,AC=4,求线段EF的长.46.如图,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的上一点(与点B,C不重合),BE∥DC交AD于点E.(1)求证:△BDE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ABE≌△CBD;(3)如果BD=2,CD=1,求△ABC的边长.47.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PC切⊙O于点C,AD⊥PC,垂足为D,弦CE平分∠ACB,交AB于点F,连接AE.(1)求证:∠CAB=∠CAD;(2)求证:PC=PF;(3)若tan∠ABC=,AE=5,求线段PC的长.48.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作⊙O交AC于点D,点E在BC边上,且满足EB =ED.(1)求证:DE是⊙O的切线;(2)连接AE,若∠C=45°,AB=10,求sin∠CAE的值.49.如图,在等腰△ABC中,AB=BC,以BC为直径的⊙O与AC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AB交CB 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F.(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R=5,tan C=,求EF的长.50.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点P是斜边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O的直径为2,求PC2+PB2的值.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四边形分类汇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CE⊥AB,垂足为E,AF⊥BC,垂足为F,AF与CE相交于点G;(1)求证:△CFG≌△AEG;(2)若AB=6,求四边形AGCD的对角线GD的长.【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AC,AC=BC,得到AB=AC=BC,求得∠B=60°,于是得到∠BAF=∠BCE=3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CD是菱形,求得∠ADC=∠B=60°,AD=CD,求得∠ADG=30°,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E、F分别是AB、BC的中点,CE⊥AB,AF⊥BC,∴AB=AC,AC=BC,∴AB=AC=BC,∴∠B=60°,∴∠BAF=∠BCE=30°,∵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E=CF,在△CFG和△AEG中,,∴△CFG≌△AEG;(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ABCD是菱形,∴∠ADC=∠B=60°,AD=CD,∵AD∥BC,CD∥AB,∴AF⊥AD,CE⊥CD,∵△CFG≌△AEG,∴AG=CG,∵GA⊥AD,GC⊥CD,GA=GC,∴GD平分∠ADC,∴∠ADG=30°,∵AD=AB=6,∴DG==4.【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断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中,过点C作CD∥AB,E是A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2)若GB=3,BC=6,BF=,求AB的长.【分析】(1)由E是AC的中点知AE=CE,由AB∥CD知∠AFE=∠CDE,据此根据“AAS”即可证△AEF≌△CED,从而得AF=CD,结合AB∥CD即可得证;(2)证△GBF∽△GCD得=,据此求得CD=,由AF=CD及AB=AF+BF可得答案.【解答】解:(1)∵E是AC的中点,∴AE=CE,∵AB∥CD,∴∠AFE=∠CDE,在△AEF和△CED中,∵,∴△AEF≌△CED(AAS),∴AF=CD,又AB∥CD,即AF∥CD,∴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2)∵AB∥CD,∴△GBF∽△GCD,∴=,即=,解得:CD=,∵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AF=CD=,∴AB=AF+BF=+=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C作CQ∥DB,且CQ=DP,连接AP、BQ、PQ.(1)求证:△APD≌△BQC;(2)若∠ABP+∠BQC=180°,求证:四边形ABQP为菱形.【分析】(1)只要证明AD=BC,∠ADP=∠BCQ,DP=CQ即可解决问题;(2)首先证明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B=AP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B=∠DBC,∵CQ∥DB,∴∠BCQ=∠DBC,∴∠ADB=∠BCQ∵DP=CQ,∴△ADP≌△BCQ.(2)证明:∵CQ∥DB,且CQ=DP,∴四边形CQPD是平行四边形,∴CD=PQ,CD∥PQ,∵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B=PQ,AB∥PQ,∴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DP≌△BCQ,∴∠APD=∠BQC,∵∠APD+∠APB=180°,∠ABP+∠BQC=180°,∴∠ABP=∠APB,∴AB=AP,∴四边形ABQP是菱形.【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CD=4,点E是BC边上的点,BE=3,连接AE,DF⊥AE交于点F.(1)求证:△ABE≌△DF A;(2)连接CF,求sin∠DCF的值;(3)连接AC交DF于点G,求的值.【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2)连接DE交CF于点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AB=CD=4,AF=BE=3,证明∠DCH =∠DEC,求出sin∠DEC,得到答案;(3)过点C作CK⊥AE交AE的延长线于点K,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根据余弦的概念求出EK,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AD∥BC,∴=5,∠AEB=∠DAF,在△ABE和△AFD中,,∴△ABE≌△AFD;(2)连接DE交CF于点H.∵△ABE≌△DF A,∴DF=AB=CD=4,AF=BE=3,∴EF=CE=2.∴DE⊥CF.∴∠DCH+∠HDC=∠DEC+∠HDC=90°.∴∠DCH=∠DEC.在Rt△DCE中,CD=4,CE=2,∴DE=2,∴sin∠DCF=sin∠DEC==.(3)过点C作CK⊥AE交AE的延长线于点K.∴=.在Rt△CEK中,EK=CE•cos∠CEK=CE•cos∠AEB=2×=.∴FK=FE+EK=.∴==.【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B=,BD=2,求OE的长.【分析】(1)先判断出∠OAB=∠DCA,进而判断出∠DAC=∠DAC,得出CD=AD=AB,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OE=OA=OC,再求出OB=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AB∥CD,∴∠OAB=∠DCA,∵AC为∠DAB的平分线,∴∠OAB=∠DAC,∴∠DCA=∠DAC,∴CD=AD=AB,∵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B,∴▱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是菱形,∴OA=OC,BD⊥AC,∵CE⊥AB,∴OE=OA=OC,∵BD=2,∴OB=BD=1,在Rt△AOB中,AB=,OB=1,∴OA==2,∴OE=OA=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勾股定理,判断出CD=AD=AB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90°,E是BC的中点,AD∥BC,AE∥DC,EF⊥CD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AB=6,BC=10,求EF的长.【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根据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AD∥BC,AE∥D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BAC=90°,E是BC的中点,∴AE=CE=BC,∴四边形AECD是菱形;(2)过A作AH⊥BC于点H,∵∠BAC=90°,AB=6,BC=10,∴AC=,∵,∴AH=,∵点E是BC的中点,BC=10,四边形AECD是菱形,∴CD=CE=5,∵S▱AECD=CE•AH=CD•EF,∴EF=AH=.法二:连接ED交AC于O,由题意得:AC=8,计算得ED=6..计算得5EF=6✘4,EF=.【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7.如图,已知A、F、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F=CD,AB∥DE,且AB=DE.(1)求证:△ABC≌△DEF;(2)若EF=3,DE=4,∠DEF=90°,请直接写出使四边形EFBC为菱形时AF的长度.【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明.(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F、OE、O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B∥DE,∴∠A=∠D,∵AF=CD,∴AF+FC=CD+FC,即AC=DF,∵AB=DE,∴△ABC≌△DEF.(2)如图,连接EB交AD于O.在Rt△EFD中,∵∠DEF=90°,EF=3,DE=4,∴DF==5,∵四边形EFBC是菱形,∴BE⊥CF,∴EO==,∴OF=OC==,∴CF=,∴AF=CD=DF﹣FC=5﹣=.【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8.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CD,过E作EF∥DC交BC 的延长线于F.(1)证明: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是25cm,AC的长为5cm,求线段AB的长度.【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知ED∥FC,2DE=BC,然后结合已知条件“EF∥DC”,利用两组对边相互平行得到四边形DCFE为平行四边形;(2)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B=2DC,即可得出四边形DCFE的周长=AB+BC,故BC=25﹣AB,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解答】(1)证明:∵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ED是Rt△ABC的中位线,∴ED∥FC.BC=2DE,又EF∥DC,∴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DC=EF,∵DC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AB=2DC,∴四边形DCFE的周长=AB+BC,∵四边形DCFE的周长为25cm,AC的长5cm,∴BC=25﹣AB,∵在Rt△ABC中,∠ACB=90°,∴AB2=BC2+AC2,即AB2=(25﹣AB)2+52,解得,AB=13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C上(AE<BE),且∠EOF=90°,OE、DA的延长线交于点M,OF、A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MN.(1)求证:OM=ON.(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OM的中点,求MN的长.【分析】(1)证△OAM≌△OBN即可得;(2)作OH⊥AD,由正方形的边长为4且E为OM的中点知OH=HA=2、HM=4,再根据勾股定理得OM=2,由直角三角形性质知MN=OM.【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B,∠DAO=45°,∠OBA=45°,∴∠OAM=∠OBN=135°,∵∠EOF=90°,∠AOB=90°,∴∠AOM=∠BON,∴△OAM≌△OBN(ASA),∴OM=ON;(2)如图,过点O作OH⊥AD于点H,∵正方形的边长为4,∴OH=HA=2,∵E为OM的中点,∴HM=4,则OM==2,∴MN=O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E是BC上一点,且AB=AE,连接EO 并延长交AD于点F.过点B作AE的垂线,垂足为H,交AC于点G.(1)若AH=3,HE=1,求△ABE的面积;(2)若∠ACB=45°,求证:DF=CG.【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BH的长,进而运用公式得出△ABE的面积;(2)过A作AM⊥BC于M,交BG于K,过G作GN⊥BC于N,判定△AME≌△BNG(AAS),可得ME=NG,进而得出BE=GC,再判定△AFO≌△CEO(AAS),可得AF=CE,即可得到DF=BE =CG.【解答】解:(1)∵AH=3,HE=1,∴AB=AE=4,又∵Rt△ABH中,BH==,∴S△ABE=AE×BH=×4×=;(2)如图,过A作AM⊥BC于M,交BG于K,过G作GN⊥BC于N,则∠AMB=∠AME=∠BNG =90°,∵∠ACB=45°,∴∠MAC=∠NGC=45°,∵AB=AE,∴BM=EM=BE,∠BAM=∠EAM,又∵AE⊥BG,∴∠AHK=90°=∠BMK,而∠AKH=∠BKM,∴∠MAE=∠NBG,设∠BAM=∠MAE=∠NBG=α,则∠BAG=45°+α,∠BGA=∠GCN+∠GBC=45°+α,∴AB=BG,∴AE=BG,在△AME和△BNG中,,∴△AME≌△BNG(AAS),∴ME=NG,在等腰Rt△CNG中,NG=NC,∴GC=NG=ME=BE,∴BE=GC,∵O是AC的中点,∴OA=O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OAF=∠OCE,∠AFO=∠CEO,∴△AFO≌△CEO(AAS),∴AF=CE,∴AD﹣AF=BC﹣EC,即DF=BE,∴DF=BE=C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CE⊥AB,垂足为E,AF⊥BC,垂足为F,AF与CE相交于点G.(1)证明:△CFG≌△AEG.(2)若AB=4,求四边形AGCD的对角线GD的长.【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AC,AC=BC,得到AB=AC=BC,求得∠B=60°,于是得到∠BAF=∠BCE=3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菱形的判断对了得到▱ABCD是菱形,求得∠ADC=∠B=60°,AD=CD,求得∠ADG=30°,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E、F分别是AB、BC的中点,CE⊥AB,AF⊥BC,∴AB=AC,AC=BC,∴AB=AC=BC,∴∠B=60°,∴∠BAF=∠BCE=30°,∵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E=CF,在△CFG和△AEG中,,∴△CFG≌△AEG;(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ABCD是菱形,∴∠ADC=∠B=60°,∵AD∥BC,CD∥AB,∴AF⊥AD,CE⊥CD,∵△CFG≌△AEG,∴AG=CG,∵GA⊥AD,GC⊥CD,GA=GC,∴GD平分∠ADC,∴∠ADG=30°,∵AD=AB=4,∴DG==.【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断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点B、E分别在AC、DF上,AF分别交BD、CE于点M、N,∠A=∠F,∠1=∠2.(1)求证: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2)已知DE=2,连接BN,若BN平分∠DBC,求CN的长.【分析】(1)由已知角相等,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同位角相等,进而得出DB与EC平行,再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E与BC平行,即可得证;(2)由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CN=BC,再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即可确定出所求.【解答】(1)证明:∵∠A=∠F,∴DE∥BC,∵∠1=∠2,且∠1=∠DMF,∴∠DMF=∠2,∴DB∥EC,则四边形BCED为平行四边形;(2)解:∵BN平分∠DBC,∴∠DBN=∠CBN,∵EC∥DB,∴∠CNB=∠DBN,∴∠CNB=∠CBN,∴CN=BC=DE=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A,点F是AB的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EBD是菱形;(2)若DC=,tan∠DCB=3,求菱形AEBD的面积.【分析】(1)由△AFD≌△BFE,推出AD=BE,可知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BD=AD可得结论;(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F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E,∴∠DAF=∠EBF,∵∠AFD=∠EFB,AF=FB,∴△AFD≌△BFE,∴AD=EB,∵AD∥EB,∴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BD=AD,∴四边形AEBD是菱形.(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AB∥CD,∴∠ABE=∠DCB,∴tan∠ABE=tan∠DCB=3,∵四边形AEBD是菱形,∴AB⊥DE,AF=FB,EF=DF,∴tan∠ABE==3,∵BF=,∴EF=,∴DE=3,∴S菱形AEBD=•AB•DE=•3=1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 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1)求证:AB=AF;(2)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只要证明AB=CD,AF=CD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FC=∠DCG,∵GA=GD,∠AGF=∠CGD,∴△AGF≌△DGC,∴AF=CD,∴AB=AF.(2)解:结论:四边形ACDF是矩形.理由:∵AF=CD,AF∥CD,∴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BCD=120°,∴∠F AG=60°,∵AB=AG=AF,∴△AFG是等边三角形,∴AG=GF,∵△AGF≌△DGC,∴FG=CG,∵AG=GD,∴AD=CF,∴四边形ACDF是矩形.【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如图,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点D,E,G分别在BC,AB,AC上,且EG∥BC,DE∥AC,延长GE至点F,使得BE=BF.(1)求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2)当∠C=45°,BD=2时,求D,F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C,证出∠AEG=∠ABC=∠C,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得出∠DEG=∠C,证出∠F=∠DEG,得出BF∥DE,即可得出结论;(2)证出△BD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出BF=BE=BD=,作FM⊥BD 于M,连接DF,则△B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出FM=BM=BF=1,得出DM=3,在Rt△DFM中,由勾股定理求出DF即可.【解答】(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ABC=∠C,∵EG∥BC,DE∥AC,∴∠AEG=∠ABC=∠C,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DEG=∠C,∵BE=BF,∴∠BFE=∠BEF=∠AEG=∠ABC,∴∠F=∠DEG,∴BF∥DE,∴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2)解:∵∠C=45°,∴∠ABC=∠BFE=∠BEF=45°,∴△BD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BE=BD=,作FM⊥BD于M,连接DF,如图所示:则△B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M=BM=BF=1,∴DM=3,在Rt△DFM中,由勾股定理得:DF==,即D,F两点间的距离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如图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着对角线BD向上折叠,顶点C落到点E处,BE交AD于点F.(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接FG交BD于点O.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若AB=6,AD=8,求FG的长.【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折叠特性判断;(2)①根据已知矩形性质及第一问证得邻边相等判断;②根据折叠特性设未知边,构造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答】(1)证明:如图1,根据折叠,∠DBC=∠DBE,又AD∥BC,∴∠DBC=∠ADB,∴∠DBE=∠ADB,∴DF=BF,∴△BDF是等腰三角形;(2)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FD∥BG,又∵DG∥BE,∴四边形BFDG是平行四边形,∵DF=BF,∴四边形BFDG是菱形;②∵AB=6,AD=8,∴BD=10.∴OB=BD=5.假设DF=BF=x,∴AF=AD﹣DF=8﹣x.∴在直角△ABF中,AB2+AF2=BF2,即62+(8﹣x)2=x2,解得x=,即BF=,∴FO===,∴FG=2FO=.【点评】此题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结合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答,考查了翻折不变性,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好题.17.如图,正方形ABCD中,G为BC边上一点,BE⊥AG于E,DF⊥AG于F,连接DE.(1)求证:△ABE≌△DAF;(2)若AF=1,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6,求EF的长.【分析】(1)由∠BAE+∠DAF=90°,∠DAF+∠ADF=90°,推出∠BAE=∠ADF,即可根据AAS证明△ABE≌△DAF;(2)设EF=x,则AE=DF=x+1,根据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6,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F⊥AG,BE⊥AG,∴∠BAE+∠DAF=90°,∠DAF+∠ADF=90°,∴∠BAE=∠ADF,在△ABE和△DAF中,,∴△ABE≌△DAF(AAS).(2)设EF=x,则AE=DF=x+1,∵S四边形ABED=2S△ABE+S△DEF=6∴2××(x+1)×1+×x×(x+1)=6,整理得:x2+3x﹣10=0,解得x=2或﹣5(舍弃),∴EF=2.【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如图,点E,F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DC,DA上,且CE=AF.求证:∠ABF=∠CBE.【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A=∠C,再证明△ABF≌△C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C,∵在△ABF和△CBE中,,∴△ABF≌△CBE(SAS),∴∠ABF=∠CB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D中,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F,再分别以点B、F为圆心,大于BF的相同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E,连接EF,则所得四边形ABEF 是菱形.(1)根据以上尺规作图的过程,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E=4,求∠C的大小.【分析】(1)先证明△AEB≌△AEF,推出∠EAB=∠EAF,由AD∥BC,推出∠EAF=∠AEB=∠EAB,得到BE=AB=AF,由此即可证明;(2)连结BF,交AE于G.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B=4,AG=AE=2,∠BAF=2∠BAE,AE ⊥BF.然后解直角△ABG,求出∠BAG=30°,那么∠BAF=2∠BAE=60°.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即可求出∠C=∠BAF=60°.【解答】解:(1)在△AEB和△AEF中,,∴△AEB≌△AEF,∴∠EAB=∠EAF,∵AD∥BC,∴∠EAF=∠AEB=∠EAB,∴BE=AB=AF.∵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BE,∴四边形ABEF是菱形;(2)如图,连结BF,交AE于G.∵菱形ABEF的周长为16,AE=4,∴AB=BE=EF=AF=4,AG=AE=2,∠BAF=2∠BAE,AE⊥BF.在直角△ABG中,∵∠AGB=90°,∴cos∠BAG===,∴∠BAG=30°,∴∠BAF=2∠BAE=6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BAF=60°.【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解直角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0.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连接EC.(1)求证:OE=OF;(2)若EF⊥AC,△BEC的周长是10,求▱ABCD的周长.【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D=OB,DC∥AB,推出∠FDO=∠EBO,证出△DFO≌△BEO 即可;(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AD=BC,OA=OC,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CE,由已知条件得出BC+AB=10,即可得出▱ABCD的周长.【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D=OB,DC∥AB,∴∠FDO=∠EBO,在△DFO和△BEO中,,∴△DFO≌△BEO(ASA),∴OE=OF.(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OA=OC,∵EF⊥AC,。
2013届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基本作图(含解析)
(2013•遂宁)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2013•乐山)如图9,已知线段AB.(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2)在(1)中所作的直线l上任意取两点M、N(线段AB的上方).连结AM、AN、BM、BN.求证:∠MAN=∠MBN.(2013鞍山)如图,已知线段a及∠O,只用直尺和圆规,求做△ABC,使BC=a,∠B=∠O,∠C=2∠B(在指定作图区域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即∠MBN=∠O,在边BN上截取BC=a,以射线CB为一边,C 为顶点,作∠PCB=2∠O,CP交BM于点A,△ABC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方法.(2013•白银)两个城镇A、B与两条公路l1、l2位置如图所示,电信部门需在C处修建一座信号反射塔,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应选在何处?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2013•青岛)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BC相交于点B,点D是直线BC上一点求作:点E,使直线DE∥AB,且点E到B、D两点的距离相等(在题目的原图中完成作图)结论:解析:因为点E到B、D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E一定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首先以D为顶点,DC为边作一个角等于∠ABC,再作出D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找到点E.点E即为所求.(2013杭州)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Q(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结QD,在新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一条.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Q点位置,进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发现:DQ=AQ或者∠QAD=∠QDA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和性质等知识,熟练应用其性质得出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2013兰州)如图,两条公路OA和OB相交于O点,在∠AOB的内部有工厂C和D,现要修建一个货站P,使货站P到两条公路OA、OB的距离相等,且到两工厂C、D的距离相等,用尺规作出货站P的位置.(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根据点P到∠AOB两边距离相等,到点C、D的距离也相等,点P既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又在CD垂直平分线上,即∠AOB的角平分线和CD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即为点P.解答:解:如图所示:作CD的垂直平分线,∠AO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作法.这些基本作图要熟练掌握,注意保留作图痕迹.(2013,河北)如已知:线段AB,BC,∠ABC = 90°. 求作:矩形ABCD.以下是甲、乙两同学的作业:对于两人的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对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D.甲不对,乙对。
2013年数学中考汇编-四边形综合
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编 四边形综合题一、选择题1.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矩形; ②四边形A 4B 4C 4D 4是菱形;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4a b+ ④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12n ab+.A 、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BC),直线EF 经过其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 、BC 于点M 、 N ,交BA 、DC 的延长线于点E 、F ,下列结论: ①AO=BO;②OE=OF; ③△EAM∽△EBN; ④△EAO≌△CNO,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③④9题图B3. 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6,点E 在边CD 上,且CD =3DE .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结AG 、CF .下列结论:①△ABG ≌△AFG ;②BG =GC ;③AG ∥CF ;④S △FGC =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4. 己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CD=90°,BC=CD=2AD ,E 、F 分别是BC 、CD 边的中点.连接BF 、DF 交于点P .连接CP 并延长交AB 于点Q ,连揍AF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CP 平分∠BCDB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C ,CQ 将直角梯形ABCD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D .△A BF 为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AD 上一点,EF 交AC 于G ,AF=2cm ,DF=4cm ,AG=3cm ,则AC 的长为( )A 、9cmB 、14cmC 、15cmD 、18cm6.下列四边形中,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正方形 C 、等腰梯形 D 、矩形ABC D FE G10题图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射线OM、ON分别交AB、BC于点E、F,且∠EOF=90°,BO、EF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1)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2)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EBF面积的4倍;(3)BE+BF=2OA;(4)AE2+CF2=2OP•OB,正确的结论有()个.A、1B、2C、3D、49.)A、6B、12C、D、二、填空题1.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顶点D重合,折痕为EF.若BF=4,FC=2,则∠DEF的度数是60 °.2. 1.已知正方形ABCD,以CD为边作等边△CDE,则∠AED的度数是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连接BD,BD⊥CD,∠ADB=∠C.若P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值为 4 .三、解答题1.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E,并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BF、CD、AC.(1)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DE2=BE•CE,求证四边形ABFC是矩形.2.如图5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12BE.EDCBA3.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CD=2,BD⊥CD.过点C作CE⊥AB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1)求EG的长;(2)求证:CF=AB+AF.AB EGCDF24题图图54.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C ,垂足为O ,直线l 分别与线段AD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F .(1)△ABC 与△FOA 相似吗?为什么? (2)试判定四边形AFC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5. 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点O 是AB 的中点,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P =3.一动点E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匀速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 返回;另一动点F 从P 点发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 匀速运动,点E 、F 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 、F 的运动过程中,以EF 为边作等边△EFG ,使△EFG 和矩形ABCD 在射线PA 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 (1)当等边△EFG 的边FG 恰好经过点C 时,求运动时间t 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 和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设EG 与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交点为H ,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AOH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大,求出对应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D26题图6.(1)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边上,高AG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EAF的度数.(2)如图②,在Rt△ABD中,∠BAD=90°,AB=AD,点M,N是BD边上的任意两点,且∠MAN=45°,将△ABM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H位置,连接NH,试判断MN,ND,D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图①中,连接BD分别交AE,AF于点M,N,若EG=4,GF=6,BM=32,求AG,MN的长.7.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AD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连接DE.(1)求证:四边形ABED是菱形;(2)若∠ABC=60°,CE=2BE,试判断△C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8.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且AF=CE=AE.(1)说明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2)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并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CB=30°,AB=2.(1)求AC的长.(2)求∠AOB的度数.(3)以OB、OC为邻边作菱形OBEC,求菱形OBEC的面积.1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过点A作AG∥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DE∥BF;(2)若∠G=90°,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12.以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这四个点,得四边形EFGH.(1)如图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我们发现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如图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要求证明);(2)如图3,当四边形ABCD为一般平行四边形时,设∠ADC=α(0°<α<90°),①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HAE;②求证:HE=HG;③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13.如图,在▱ABCD中,E为BC的中点,连接DE.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14.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1)求证:EB=GD;(2)判断EB与G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2,AG=2,求EB的长.15.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 上,且AF=CE=AE.(1)说明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2)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并说明理由.16.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点P、Q分别在边AB、BC上,且AP=BQ.(1)求证:△BDQ≌△ADP;(2)已知AD=3,AP=2,求cos∠BPQ的值(结果保留根号).17.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是对角线,BE⊥AC,垂足为E,DF⊥AC,垂足为F.求证:DF=BE.18.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1),易证EG=CG且EG⊥CG.19.在△ABC中,AB=2,AC=4,BC=2,以AB为边向△ABC外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20.如图,在一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EB、ED,(1)求证:△BEC≌△DEC:(2)延长BE交AD于点F,若∠DEB=140°.求∠AFE的度数.2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0.DE∥AC,CE∥BD.(1)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2)若∠ACB=30°,菱形OCED的而积为AC的长.22.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都是有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因此,我们可利用矩形、菱形的性质来研究正方形的有关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填入它们的包含关系的下图中.(2)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可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这个矩形的相等;或者先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在证明这个菱形有一个角是.(3)某同学根据菱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对角线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是S=0.5a2,对此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23. 把一张矩形ABCD 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E 重合,点C 与点F 重合(E 、F两点均在BD 上),折痕分别为BH 、DG 。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 1.(2013江苏扬州,6,3分)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08°,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七边形 B . 六边形 C .五边形 D .四边形 【答案】C . 【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知,这个n 边形满足:(n -2)×180=108n .解得n =5.所以应选C .【方法指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 -2)×180°.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易错警示】记不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而出错. 2.(2013重庆市(A ),9,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连接CE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AE =2ED ,CD =3cm ,则AF 的长为( )A .5cmB .6cmC .7 cmD . 8cm 【答案】B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AF ∥CD ,所以∠F =∠ECD ,∠F AE =∠D ,则有△AFE ∽△DEC ,从而得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即3AF=2,解得AF =6.故答案选B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本题图形中蕴涵两个相似三角形基本图:1.“X ”型,即△AFE ∽△DEC .2.“A ”型,即△F AE ∽△FBC .2. (2013湖南益阳,6,4分)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1=∠2B .∠BAD =∠BCDC .AB =CD D . AC ⊥BD【答案】:D【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D 是错误的。
【方法指导】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2013广东湛江,5,4分)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是( )A .四边形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七边形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3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勾股定理
(2013•湘西州)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6,BC=8,CD=3.(1)求DE的长;(2)求△ADB的面积.==10ADB=AB×点O,过点O的直线EF交AD于点E,交BC于点F.(1)求证:△AOE≌△COF;(2)若∠EOD=30°,求CE的长.DAO=BAD=AD=×=×,×=CE==.(2013•巴中)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解:∵==线的所有□ADCE 中,DE 最小的值是( )A .2B .3C .4D .5 答案:B解析:由勾股定理,得AC =5,因为平行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DE 一定经过AC 中点O ,当DE ⊥BC 时,DE 最小,此时OD =32,所以最小值DE =3 (2013•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B 点落在AD 上一点E处,折痕的两端点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AB=6,BC=10。
设AE=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2≤x ≤6解析:如图,设AG =y ,则BG =6-y ,在Rt △GAE 中,x 2+y 2=(6-y )2,即x =8(0)3y ≤≤,当y =0时,x 取最大值为6;当y =83时,x 取最小值2,故有2≤x ≤62013•雅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B (,0),点C 在坐标轴上,且AC+BC=6,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C 的坐标 (0,2),(0,﹣2),(﹣3,0),(3,0) . ﹣ABC 的面积是 CA .48B .60C .76D .80(2013鞍山)△ABC 中,∠C=90°,AB=8,cosA=,则BC 的长.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分析:首先利用余弦函数的定义求得AC 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 的长.解答:解:∵cosA=,∴AC=AB •cosA=8×=6, ∴BC===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 (2013鞍山)如图,D 是△ABC 内一点,BD ⊥CD ,AD=6,BD=4,CD=3,E 、F 、G 、H 分别是AB 、AC 、CD 、BD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 .图1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FG=AD,EF=GH=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CD,BD=4,CD=3,∴BC===5,∵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EH=FG=AD,EF=GH=BC,∴四边形EFGH的周长=EH+GH+FG+EF=AD+BC,又∵AD=6,∴四边形EFGH的周长=6+5=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013•鄂州)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a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BE=,B==8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1)楼高多少米?(2)若每层楼按3米计算,你支持小明还是小华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1.41,≈2.24)x∴x=(﹣(2013•襄阳)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分别沿两直角边上一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6或2.=,AB=2CD=2,EF==3,或.(2013•莆田)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积是10.以点A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正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 .(2013•包头)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AE 、BE 、CE ,将△AB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CBE ′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 ′C= 135 度.______________.【答案】(2013•东营)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的点..,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1.3 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2013•绍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是x轴上的点,将射线OA绕点O旋转,使点A与双曲线y=上的点B重合,若点B的纵坐标是1,则点A的横坐标是2或﹣2.上的点的横坐标是=2(2013•黔西南州)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A、5B C D、5(2013•柳州)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D,则BD 的长为()...×5=×××,h=×=•BD=。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平移、旋转、翻折
全等变换(平移、旋转、翻折)1、(2013•天津)如图,在△ABC 中,AC=BC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将△ADE 绕点E 旋转180°得△CFE,则四边形ADCF 一定是( )2、(2013年黄石)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90ACB DEC ∠=∠= ,45A ∠= ,30D ∠= ,斜边6AB =,7DC =,把三角板DCE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15 得到△11D CE (如图乙),此时AB 与1CD 交于点O ,则线段1AD 的长度为A.5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3=15°,∠E 1=90°,∴∠1=∠2=75°,又∵∠B=45°,∴∠OFE 1=∠B+∠1=45°+75°=120°。
DCAE B AD 1OE 1BC图甲图乙∵∠OFE1=120°,∴∠D1FO=60°,∵∠CD1E1=30°,∴∠4=90°,又∵AC=BC,AB=6,∴OA=OB=3,∵∠ACB=90°,∴,又∵CD1=7,∴OD1=CD1-OC=7-3=4,在Rt△AD1O中,。
3、(201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4、(10-3平移与旋转·2013东营中考)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按如图所示放置,然后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至A OB ''∆的位置,点B 的横坐标为2,则点A '的坐标为( )A .(1,1)B .C .(-1,1)D .(2,25C.解析:在Rt AOB ∆中,2OB =,45AOB ∠=︒,OAAOB OB∠=,所以2cos 22OA OB AOB =∠==,所以2OA '=,过A '作A C y '⊥轴于点C ,在Rt A OC'∆,45A OC '∠=︒,2OA '=,sin A C A OC A O''∠=',2sin 21A C A O A OC '''=∠== ,又因为⊙O 1A C '==,且点A '在第二象限,所以点A '的坐标为(-1,1).5、(2012•青岛)如图,将四边形ABCD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点A 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6、(2013泰安)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在AC上一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则P2点的坐标为()A.(1.4,﹣1)B.(1.5,2)C.(1.6,1)D.(2.4,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BC的平移方向以及平移距离,即可得出P1坐标,进而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2点的坐标.解答:解:∵A点坐标为:(2,4),A1(﹣2,1),∴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P1为:(﹣1.6,﹣1),∵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P2点的坐标为:(1.6,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平移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平移距离是解题关键.7、(2013•湖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若DE:AC=3:5,则的值为()===AD==8、(2013•湘西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那么平移后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9、(2013•郴州)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 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10、(2013•常德)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DC落在对角线AC上,折痕为CE,且D点落在对角线D′处.若AB=3,AD=4,则ED的长为()∴AC==5x=11、(2013•十堰)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B与点A重合.已知AC=5cm,△ADC的周长为17cm,则BC的长为()12、(2013•荆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OP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是O(0,0),P(4,13、(2013成都市)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与点C’重合。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正多边形与圆
正多边形与圆一.选择题1.(2013山东滨州,7,3分)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的大小分别为A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C .6,3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B .【解析】∵正方形的边长为6,∴AB=3,又∵∠AOB=45°,∴OB=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选B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重点是了解有关概念并熟悉如何构造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比较重要.由正方形的边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正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它们的长度.第34章 正多边形与圆2.(2013浙江台州,9,4分)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正三形ABC 顶点A 的坐标为(0,6),BC 的中点D 在y 轴上,且在点A 下方,点E 是边长为2,中心在原点的正六边形的一个顶点,把这个正六边形绕中心旋转一周,在此过程中DE 的最小值为( )A .3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4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B .【解析】在正三形ABC 中,边长为2,易得o 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若DE 的值最小,则E 点位于y 轴的正半轴上,在正六边形中易得OE=2,此时DE=AO-AD-OE=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计算,在动态问题中,抓住旋转过程中DE 最小的特殊时刻解决问题。
3.(2013江西南昌,11,3分)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AB=2,点P 是ED 的中点,连接AP ,则AP 的长为( ).A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4C .13y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C【解析】连接AE、BE,由正六边形的性质知,△ABE、△APE为直角三角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有关计算,运用正六边形的性质将正六边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013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代数几何综合
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代数几何综合1、(2013年潍坊市压轴题)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因为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AB=4,所以A(-1,0),B(3,0),由点D(2,1.5)在抛物线上,所以⎩⎨⎧=++=+-5.1240c b a c b a ,所以3a+3b=1.5,即a+b=0.5,又12=-a b ,即b=-2a,代入上式解得a =-0.5,b =1,从而c=1.5,所以23212++-=x x y .(2)由(1)知23212++-=x x y ,令x=0,得c(0,1.5),所以CD//AB, 令kx -2=1.5,得l 与CD 的交点F(23,27k ),令kx -2=0,得l 与x 轴的交点E(0,2k),根据S 四边形OEFC =S 四边形EBDF 得:OE+CF=DF+BE,即:,511),272()23(272=-+-=+k k k k k 解得 (3)由(1)知,2)1(21232122+--=++-=x x x y所以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x y -= 假设在y 轴上存在一点P(0,t),t >0,使直线PM 与PN 关于y 轴对称,过点M 、N 分别向y 轴作垂线MM 1、NN 1,垂足分别为M 1、N 1,因为∠MPO=∠NPO,所以Rt △MPM 1∽Rt △NPN 1, 所以1111PN PM NN MM =,………………(1) 不妨设M(x M ,y M )在点N(x N ,y N )的左侧,因为P 点在y 轴正半轴上, 则(1)式变为NMN M y t y t x x --=-,又y M =k x M -2, y N =k x N -2, 所以(t+2)(x M +x N )=2k x M x N,……(2) 把y=kx-2(k ≠0)代入221x y -=中,整理得x 2+2kx-4=0, 所以x M +x N =-2k, x M x N =-4,代入(2)得t=2,符合条件,故在y 轴上存在一点P (0,2),使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考点:本题是一道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压轴题,综合考查了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象交点及图形面积的求法,三角形的相似,函数图象的平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难度较大.点评:本题是一道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与性质以及质点运动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于一体的综合题,能够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动态问题 2
动态问题一、选择题1.(2013江苏苏州,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点C 的坐标为(12,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动点,则P A +PC 的最小值为( ). ABCD .2.(2013山东临沂,14,3分)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8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从B ,C 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C ,CD 运动,到点C ,D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OEF 的面积为S (cm 2),则S (cm 2)与t (s )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3(2013四川南充,10,3分)如图1,点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BE →ED →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s .设P ,Q 出发秒时,△BPQ 的面积为y cm 2,已知y 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曲线OM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 ;②当0<≤5时,252t y =;③直线NH 的解析式为2725+-=t y ; ④若△ABE 与△QBP 相似,则429=t 秒.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A . D .DF4.(2013湖北荆门,12,3分)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若动直线l 垂直于BC ,且向右匀速(注:“匀速”二字为录入者所添加)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5 (2013山东烟台,12,3分)如图1.E 为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沿折线BE-—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从点B 沿B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 /s .若点P ,Q 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BPQ 的面积y (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2,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 cm AE 6= B . 54sin =∠EBC C . 当100≤<t 时,252t y =D .当s t 12=时,PBQ ∆是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 1. (2013杭州4分)射线QN 与等边△ABC 的两边AB ,BC 分别交于点M ,N ,且AC ∥QN ,AM =MB =2cm ,QM =4cm .动点P 从点Q 出发,沿射线QN 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 秒,以点P 为圆心,cm 为半径的圆与△ABC 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 可取的一切值(单位:秒)A .B .C .D . (第12题).2(2013浙江湖州,16,4分)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AC ⊥x 轴于点M ,交直线y x =-于点N .若点P 是线段ON 上的一个动点,∠APB =30°,BA ⊥PA ,则点P 在线段ON 上运动时,A 点不变,B 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 从点O 运动到点N 时,点B 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3.(2013山东菏泽,14,3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6,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动点P 在射线EF 上,BP 交CE 于点D ,∠CBP 的平分线交CE 于Q ,当CQ =13CE 时, EP +BP =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 (2013杭州4分)射线QN 与等边△ABC 的两边AB ,BC 分别交于点M ,N ,且AC ∥QN ,AM =MB =2cm ,QM =4cm .动点P 从点Q 出发,沿射线QN 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 秒,以点P 为圆心,cm 为半径的圆与△ABC 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 可取的一切值 (单位:秒)AB(第14题)2.(2013湖北孝感,25,12分)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BC上,若∠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图1中若点E是边BC的中点,我们可以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AE=EF,请叙述你的一个构造方案,并指出是哪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要求证明);(2)如图2,若点E在线段BC上滑动(不与点B,C重合).①AE=EF是否总成立?请给出证明;②在如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当点E滑动到某处时,点F恰好落在抛物线y=﹣x2+x+1上,求此时点F的坐标.3(2013·济宁,23,?分)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4.(2013·潍坊,24,13分)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关于直线1=x 对称,与坐标轴交于C B A 、、三点,且4=AB ,点⎪⎭⎫ ⎝⎛232,D 在抛物线上,直线是一次函数()02≠-=k kx y 的图象,点O 是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平分四边形OBDC 的面积,求k 的值.(3)把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与直线交于N M 、两点,问在y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P ,使得不论k 取何值,直线PM 与PN 总是关于y 轴对称?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2013湖北宜昌,22,12分)如图1,平面之间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BC 在x 轴正半轴上滑动,点C 的坐标为(t ,0),直角边AC=4,经过O ,C 两点做抛物线y 1=ax (x ﹣t )(a 为常数,a >0),该抛物线与斜边AB 交于点E ,直线OA :y 2=kx (k 为常数,k >0)(1)填空: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A 的坐标及k 的值:A (t ,4) ,k= (k >0) ;(2)随着三角板的滑动,当a=时:①请你验证:抛物线y 1=ax (x ﹣t )的顶点在函数y=的图象上;②当三角板滑至点E 为AB 的中点时,求t 的值;(3)直线OA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D ,当t ≤x ≤t+4,|y 2﹣y 1|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t+4时,|y 2﹣y 1|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a 与t 的关系式及t 的取值范围..(2013湖南郴州,25,10分)如图,△ABC 中,AB=BC ,AC=8,tanA=k ,P 为AC 边上一动点,设PC=x ,作PE ∥AB 交BC 于E ,PF ∥BC 交AB 于F .(1)证明:△PCE 是等腰三角形;(2)EM、FN、BH分别是△PEC、△AFP、△ABC的高,用含x和k的代数式表示EM、FN,并探究EM、FN、BH之间的数量关系;(3)当k=4时,求四边形PEBF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S的最大值.8 .(2013湖南郴州,26,10分)如图,在直角梯形AOCB中,AB∥OC,∠AOC=90°,AB=1,AO=2,OC=3,以O为原点,OC、OA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抛物线顶点为A,且经过点C.点P在线段AO上由A向点O运动,点O在线段OC上由C向点O运动,QD⊥OC交BC于点D,OD所在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是E关于y轴的对称点,点Q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OEAE′是菱形?(3)点P、Q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PB∥OD?9..(2013湖南娄底,25,10分)如图,在△ABC中,∠B=45°,BC=5,高AD=4,矩形EFPQ的一边QP在BC边上,E、F分别在AB、AC上,AD交EF于点H.(1)求证:;(2)设EF=x,当x为何值时,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该矩形EFP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DA匀速向上运动(当矩形的边PQ到达A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EFPQ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10 .(2013湖南张家界,25,12分)如图,抛物线y=ax 2+bx+c (a ≠0)的图象过点C (0,1),顶点为Q (2,3),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D=OC .(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直线CD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E ,求证:△CEQ ∽△CDO ;(4)在(3)的条件下,若点P 是线段QE 上的动点,点F 是线段OD 上的动点,问:在P 点和F 点移动过程中,△PCF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13上海市,24,12分)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顶点为M 的抛物线2(0y ax bx a =+>)经过点A 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 OB == 2,0120AO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联结OM ,求AOM ∠的大小;(3)如果点C 在x 轴上,且△ABC 与△AOM 相似,求点C 的坐标.12.(2013山西,26,14分)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213442y x x =--与x 轴交于A,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连接BC,以BC 为一边,点O 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m ,0),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l 交抛物线于点Q(1)求点A,B,C的坐标。
2013年全国数学中考试卷分类汇编:规律探索题
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规律探索题1、(绵阳市2013年)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用等式A 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3=( C )A.(45,77)B.(45,39)C.(32,46)D.(32,23)[解析]第1组的第一个数为1,第2组的第一个数为3,第3组的第一个数为9,第4组的第一个数为19,第5组的第一个数为33……将每组的第一个数组成数列:1,3,9,19,33……分别计作a1,a2,a3,a4,a5……a n,a n表示第n组的第一个数,a1 =1a2 = a1+2a3 = a2+2+4×1a4 = a3+2+4×2a5 = a4+2+4×3……a n = a n-1+2+4×(n-2)将上面各等式左右分别相加得:a n =1+2(n-1)+4(n-2+1)(n-2)/2=2n2-4n+3 (上面各等式左右分别相加时,抵消了相同部分a1 + a2 + a3 + a4 + a5 + …… + a n-1),当n=45时,a n = 3873 > 2013 ,2013不在第45组当n=32时,a n = 1923 < 2013 ,(2013-1923)÷2+1=46, A2013=(32,46).如果是非选择题:则2n2-4n+3≤2013,2n2-4n-2010≤0,假如2013是某组的第一个数,则2n2-4n-2010=0,解得n=1+ 1006 ,31<1006 <32,32<n<33, 2013在第32组,但不是第32组的第一个数,a32=1923, (2013-1923)÷2+1=46.(注意区别a n和A n)2、(2013济宁)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为()A.cm2 B.cm2 C.cm2D.cm2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上一个图形的面积的,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20cm2,∵O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AOC1B底边AB上的高等于BC的,∴平行四边形AOC1B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AOC1B的对角线交于点O1,∴平行四边形AO1C2B的边AB上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AOC1B底边AB上的高的,∴平行四边形AO1C2B的面积=×S=,…,依此类推,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cm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得到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上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是解题的关键.3、(2013年武汉)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A.21个交点B.18个交点C.15个交点D.10个交点答案:C解析:两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12×1×2=1,三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12×2×3=3,四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12×3×4=6,所以,六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12×5×6=15,4、(2013•资阳)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当的一个填入问号所在位置,使之呈现相同的特征()A.B.C.D.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找到规律解答.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是中心对称但不是轴对称,所以第五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但不是中心对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观察图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5、(2013•烟台)将正方形图1作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如图2,得到5个正方形;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A.502 B.503 C.504 D.505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正方形的个数变化得出第n次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4n+1=2013,求出即可.解解:∵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如图2,得到4+1=5个正方形;答: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4×2+1=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操作,若第n次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4n+1=2013,解得:n=50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已知得出正方形个数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6、(2013泰安)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A.0 B.1 C.3 D.7考点:尾数特征.分析:根据数字规律得出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相当于:3+7+9+1+…+3进而得出末尾数字.解答:解:∵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末尾数,每4个一循环,∵2013÷4=503…1,∴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相当于:3+7+9+1+…+3的末尾数为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7、(2013•德州)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根火柴.A.156 B.157 C.158 D.159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得出规律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再把11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则第11个图案需:11×(11+3)+3=157(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9、(2013•十堰)如图,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摆放成的图案,则图5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8B.9C.16 D.17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进而得出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1个.第二图案有三角形1+3=5个.第三个图案有三角形1+3+4=8个,第四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12第五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4=16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10、(2013•恩施州)把奇数列成下表,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上起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是171.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根据第6列数字从31开始,依次加14,16,18…得出第8行数字,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图表可得出:第6列数字从31开始,依次加14,16,18…则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为:31+14+16+18+20+22+24+26=171.故答案为:17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没行与每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1、(2013•孝感)如图,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称图中的数1,5,12,22…为五边形数,则第6个五边形数是51.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计算不难发现,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根据此规律依次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解:∵5﹣1=4,答:12﹣5=7,22﹣12=10,∴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第4个五边形数是22+13=35,第5个五边形数是35+16=51.故答案为:51.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仔细观察图形求出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是解题的关键.12、(2013•绥化)如图所示,以O为端点画六条射线后OA,OB,OC,OD,OE,O后F,再从射线OA上某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描点并连线,若将各条射线所描的点依次记为1,2,3,4,5,6,7,8…后,那么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上.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规律得出每6个数为一周期.用2013除以3,根据余数来决定数2013在哪条射线上.解答:解:∵1在射线OA上,2在射线OB上,3在射线OC上,4在射线OD上,5在射线OE上,6在射线OF上,7在射线OA上,…每六个一循环,2013÷6=335…3,∴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和3所在射线一样,∴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上.故答案为:O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数的循环和余数来决定数的位置是解题关键.13、(2013•常德)小明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下面有趣的结果:3﹣2=18+7﹣6﹣5=415+14+13﹣12﹣11﹣10=924+23+22+21﹣20﹣19﹣18﹣17=16…根据以上规律可知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是10200.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根据3,8,15,24的变化规律得出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为1012﹣1求出即可.解答:解:∵3=22﹣1,8=32﹣1,15=42﹣1,24=52﹣1,…∴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是:1012﹣1=10200.故答案为:102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数字的变与不变是解题关键.14、(2013年河北)如图12,一段抛物线:y=-x(x-3)(0≤x≤3),记为C1,它与x 轴交于点O,A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C2,交x 轴于点A2;将C2绕点A2旋转180°得C3,交x 轴于点A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C13.若P(37,m)在第13段抛物线C13上,则m =_________.答案:2解析:C1:y=-x(x-3)(0≤x≤3)C2:y=(x-3)(x-6)(3≤x≤6)C3:y=-(x-6)(x-9)(6≤x≤9)C4:y=(x-9)(x-12)(9≤x≤12)┉C13:y=-(x-36)(x-39)(36≤x≤39),当x=37时,y=2,所以,m=2。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四边形综合.
四边形综合2、(2013陕西)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BD 平分AC ,若BD=8,AC=6,∠BOC=12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根号)考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及特殊角的应用。
解析:BD 平分AC ,所以OA=OC=3,因为∠BOC=120°,所以∠DOC=∠A0B=60°,过C 作CH ⊥BD 于H ,过A 作AG ⊥BD 于G ,在△CHO 中,∠C0H=60°,OC=3,所以CH=323,同理:AG=323, 所以四边形ABCD 的面积=3123238=⨯=+∆∆CBD ABD S S 。
3、(2013河南省)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6BC cm =,射线AG BC ∥,点E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G 以1/cm 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 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1)连接EF ,当EF 经过AC 边的中点D 时,求证:ADE CDF ≅ 证明:∵AG BC ∥ ∴EAD ACB ∠=∠ ∵D 是AC 边的中点A B D CO H G第14题图文并茂∴AD CD =又∵ADE CDF ∠=∠ ∴ADE CDF ≅(2)填空:①当为 s 时,四边形ACFE 是菱形;②当为 s 时,以,,,A F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解析】①∵当四边形ACFE 是菱形时,∴AE AC CF EF === 由题意可知:,26AE t CF t ==-,∴6t = ②若四边形ACFE 是直角梯形,此时EF AG ⊥过C 作CM AG ⊥于M ,3AG =,可以得到AE CF AM -=, 即(26)3t t --=,∴3t =,此时,C F 与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
若四边形若四边形AFCE 是直角梯形,此时AF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F 是BC 中点, ∴23t =,得到32t =经检验,符合题意。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阅读理解 图表信息--武汉2014年数学中考复习备考资料
阅读理解、图表信息一.选择题1.(2013广西钦州,12,3分)定义: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A.2B.3C.4D.5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坐标确定位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专题:新定义.分析:“距离坐标”是(1,2)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该点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1、2.由于到直线l1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直线l1平行且与l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1、a2上,到直线l2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直线l2平行且与l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1、b2上,它们有4个交点,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到直线l1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直线l1平行且与l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1、a2上,到直线l2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直线l2平行且与l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1、b2上,∴“距离坐标”是(1,2)的点是M1、M2、M3、M4,一共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理解新定义,掌握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k的点在与已知直线相距k的两条平行线上是解题的关键.2.1=,2.(2013·潍坊,12,3分)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33=,[]35.2-=-,若5104=⎥⎦⎤⎢⎣⎡+x ,则x 的取值可以是( ). A .40 B .45 C .51 D .56答案:C考点:新定义问题.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先通过阅读掌握新定义公式,再利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3•东营,6,3分)若定义:(,)(,)f a b a b =-, (,)(,)g m n m n =-,例如(1,2)(1,2)f =-,(4,5)(4,5)g --=-,则((2,3))g f -=( )A .(2,3)-B .(2,3)-C .(2,3)D .(2,3)--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f(2,3)=(-2,-3),所以g(f(2,-3))=g(-2,-3)=(-2,3),故选B .4.(2013浙江湖州,10,3分)如图,在10×10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抛物线经过图中的三个格点,则以这三个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抛物线与网格对角线OB 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32,且这两个交点与抛物线的顶点是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满足上述条件且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条数是( )A .16B .15C .14D .13【答案】C【解析】如图,开口向下,经过点(0,0),(1,3),(3,3)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4x ,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一次得到一条抛物线,可平移6次,所以,一共有7条抛物线,同理可得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也有7条,所以,满足上述条件且对称轴平行于y 轴的抛物线条数是:7+7=14.故选C .【方法指导】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考查了网格结构的知识与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根据在OB 上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3 可知两交点的横坐标的差为3,然后作出最左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条数,同理可得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条数,然后相加即可得解.二.填空题1.(2013·鞍山,14,2分)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了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a ,b )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b -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6.现将实数对(-1,3)放入其中,得到实数m ,再将实数对(m ,1)放入其中后,得到实数是 .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应用题.分析:观察可看出未知数的值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隐含在题中,需要找出规律,代入求解. 解答:解:根据所给规则:m =(-1)2+3-1=3∴最后得到的实数是32+1-1=9.点评:依照规则,首先计算m 的值,再进一步计算即可.隐含了整体的数学思想和正确运算的能力.2.(2013·潍坊,12,3分)对于实数x ,我们规定[]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35.2-=-,若5104=⎥⎦⎤⎢⎣⎡+x ,则x 的取值可以是( ). A .40 B .45 C .51 D .56答案:C考点:新定义问题.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先通过阅读掌握新定义公式,再利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3•东营,6,3分)若定义:(,)(,)f a b a b =-, (,)(,)g m n m n =-,例如(1,2)(1,2)f =-,(4,5)(4,5)g --=-,则((2,3))g f -=( )A .(2,3)-B .(2,3)-C .(2,3)D .(2,3)--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f(2,3)=(-2,-3),所以g(f(2,-3))=g(-2,-3)=(-2,3),故选B .4.(2013山东临沂,19,3分)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a *b =22()().a ab a b ab b a b ⎧-⎪⎨-⎪⎩≥,<例如:4*2,因为4>2,所以4*2=42-4×2=8.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则x 1*x 2=_________________.【答案】3或-3.【解析】可以用公式法求出方程x 2-5x +6=0的两个根是2和3,可能是x 1=2,x 2=3,也可能是x 1=3,x 2=2,根据所给定义运算可知原题有两个答案.【方法指导】用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对两个根.【易错点分析】忽视讨论思想,会少一种情况.5.(2013浙江台州,16,5分)任何实数a ,可用[]a 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4, []3=1,现对72进行如下操作:72 第1次 []72=8第2次 []8=2第3次 []2=1,这样对7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①对81只需进行 次操作后变为1;②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 .【答案】:3;255.【解析】①首先理解[]a 的意义,它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然后仿照“72”的操作, 81 第1次 81⎡⎤⎣⎦=9第2次 9⎡⎤⎣⎦=3第3次 3⎡⎤⎣⎦=1,,所以对81只需进行 3次操作后变为1;②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找出最大的,需要进行逆向思维,若a ⎡⎤⎣⎦=1,则a 可以取的最大整数为3;若a ⎡⎤⎣⎦=3,则a 可以取的最大整数为15;若a ⎡⎤⎣⎦=15,则a 可以取的最大整数为255,∴最大为255.【方法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本题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需要学生清楚如何计算,并且能够结合算术平方根的运算,进行求值计算。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1、(2013•曲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A.(2,4)B.(1,5)C.(1,﹣3)D.(﹣5,5)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得解.解答:解:∵点P(﹣2,0)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P′的横坐标为﹣2+3=1,∵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点P′的纵坐标为1+4=5,∴点P′的坐标为(1,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记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2、(2013•遂宁)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2)B.(﹣1,2)C.(1,2)D.(1,﹣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先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解.解答:解:∵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的坐标为(﹣1,2),∴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及对称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点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右加左减.3、(2013泰安)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在AC上一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则P2点的坐标为()A.(1.4,﹣1)B.(1.5,2)C.(1.6,1)D.(2.4,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BC的平移方向以及平移距离,即可得出P1坐标,进而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2点的坐标.解答:解:∵A点坐标为:(2,4),A1(﹣2,1),∴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P1为:(﹣1.6,﹣1),∵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P2点的坐标为:(1.6,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平移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平移距离是解题关键.4、(2013•莱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A.4B.5C.6D.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更形象直观.5、(2013•德州)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A.(1,4)B.(5,0)C.(6,4)D.(8,3)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3÷6=335…3,∴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3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8,3).故选D.点评: 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的考查了,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6、(2013•湘西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 (﹣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那么平移后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 )A . (﹣2,﹣3)B . (﹣2,6)C . (1,3)D . (﹣2,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左减右加”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从点A 平移到点A′,点A′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是﹣2+3=1, 故点A′的坐标是(1,3).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之间的联系,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是“上加下减,左减右加”.7、(2013•孝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 (﹣4,2),F (﹣2,﹣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EFO 缩小,则点E 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 )A . (﹣2,1)B . (﹣8,4)C . (﹣8,4)或(8,﹣4)D . (﹣2,1)或(2,﹣1)考点: 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 作图题.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找出点E 的对应点E′的坐标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2,1)或(2,﹣1).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位似图形,以及坐标与图形性质,位似是相似的特殊形式,位似比等于相似比,其对应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8、(2013•荆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OP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是O(0,0),P(4,3),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P′位置,则点P′的坐标为()A.(3,4)B.(﹣4,3)C.(﹣3,4)D.(4,﹣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3718684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如图,把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P′位置看作是把Rt△OP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RtOP′A′,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A′、P′A′的长,然后根据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征确定P′点的坐标.解答:解:如图,OA=3,PA=4,∵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P′位置,∴OA旋转到x轴负半轴OA′的位置,∠P′A′0=∠PAO=90°,P′A′=PA=4,∴P′点的坐标为(﹣3,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在直角坐标系中线段的旋转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旋转,然后利用旋转的性质求出相应的线段长,再根据点的坐标特征确定点的坐标.9、(2013安顺)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先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出点B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判断点B所处的象限.解答:解: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为(1,﹣3),故点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变换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注意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0、(2013年广东湛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 )象限..A 一 .B 二 .C 三 .D 四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横纵坐标共同决定点所在的象限,点()()(),,,++-+--、、、 (),+-分别在第一、二、三、四象限,∴选D11、(2013年深圳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0,a )与点Q (b ,13)关于原点对称,则b a +的值为( )A.33B.-33C.-7D.7 答案:D解析:因为P 、Q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a =-13,b =20,a +b =7,选D 。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概率
概率1、(2013年临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 , A 2在x 轴上,点B 1,B 2在y 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 1(1,0),A 2(2,0),B 1(0,1),B 2(0,2),分别以A 1A 2B 1B 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 .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A ) 3 4. (B) 1 3. (C) 23. (D) 1 2.答案:D解析:以A 1A 2B 1B 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 .为顶点作三角形,能作4个,其中A 1B 1O ,A 2B 2O 为等腰三角形,共2个,故概率为: 1 22、(2013年武汉)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和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三个球.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摸出的三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 B .摸出的三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白球. C .摸出的三个球中至少有两个球是黑球. D .摸出的三个球中至少有两个球是白球. 答案:A解析:因为白球只有2个,所以,摸出三个球中,黑球至少有一个,选A 。
3、(2013四川南充,7,3分)有五张卡片(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上面分别画有下列图形:①线段;②正三角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腰梯形;⑤圆。
将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抽取一张,正面图形一定满足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 51B. 52C. 53D. 54 答案:B2解析: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线段、圆,共2张,所以,所求概率为:5 4、(2013•宁波)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3个白球和5个红球,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解答:解:解:根据题意可得: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余均相同的3个白球和5个红球,共5个,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则摸到红球的概率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5、(2013•内江)同时抛掷A、B两个均匀的小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设两立方体朝上的数字分别为x、y,并以此确定点P(x,y),那么点P落在抛物线y=﹣x2+3x上的概率为()A.B.C.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阅读型.分析:画出树状图,再求出在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的个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下:一共有36种情况,当x=1时,y=﹣x2+3x=﹣12+3×1=2,当x=2时,y=﹣x2+3x=﹣22+3×2=2,当x=3时,y=﹣x2+3x=﹣32+3×3=0,当x=4时,y=﹣x2+3x=﹣42+3×4=﹣4,当x=5时,y=﹣x2+3x=﹣52+3×5=﹣10,当x=6时,y=﹣x2+3x=﹣62+3×6=﹣18,所以,点在抛物线上的情况有2种,P(点在抛物线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6、(2013•自贡)在四张背面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印有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的图案,现将印有图案的一面朝下,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抽到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A.B.C.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轴对称图形.3718684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抽到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分别用A、B、C、D表示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画树状图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抽到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有6种情况,∴抽到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7、(2013•资阳)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4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次,其中10次摸到黑球,则估计盒子中大约有白球()A.12个B.16个C.20个D.30个考点:模拟实验分析:根据共摸球40次,其中10次摸到黑球,则摸到黑球与摸到白球的次数之比为1:3,由此可估计口袋中黑球和白球个数之比为1:3;即可计算出白球数.解答:解:∵共摸了40次,其中10次摸到黑球,∴有30次摸到白球,∴摸到黑球与摸到白球的次数之比为1:3,∴口袋中黑球和白球个数之比为1:3,4÷=12(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即可.8、(2013•攀枝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a,b是实数,那么a+b=b+a”是不确定事件B.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是指买7张彩票一定有一张中奖C.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比较合适D.“某班50位同学中恰有2位同学生日是同一天”是随机事件考点:随机事件;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概率的意义.分析:根据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概率的意义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如果a,b是实数,那么a+b=b+a”是必然事件,选项错误;B、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是指中奖的机会是,故选项错误;C、为了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调查具有破坏性,应采用普查的抽查方式比较合适;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用到的知识点为:确定事件包括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9、(2013•绍兴)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3个白球、2个黄球和1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可以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则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为()A.B.C.D.考点:概率公式.3718684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袋子中有3个白球,2个黄球和1个红球,共6个,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是黄球的概率2÷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10、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有4张形状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2,3,4,口袋外有两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2,3,现随机从口袋里取出一张卡片,求这张卡片与口袋外的两张卡片上的数能构A.14B.12C.34D.1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通过列表展示所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其中三个数能构成三角形的有2,2,3;3,2,3,2;4,2,3共三种可能,然后根据概率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列表如下: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三个数能构成三角形的有2,2,3;3,2,3,2;4,2,3.所以这张卡片与口袋外的两张卡片上的数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先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n,再找出其中某事件所占有的结果数m,然后根据概率的定义计算这个事件的概率=.也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1、(2013泰安)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1,1,2的卡片,它们背面完全相同,现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数字作为a的值,然后再从剩余的两张卡片随机抽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b的值,则点(a,b)在第二象限的概率为()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点的坐标.专题:图表型.分析:画出树状图,然后确定出在第二象限的点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下:一共有6种情况,在第二象限的点有(﹣1,1)(﹣1,2)共2个,所以,P==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2、(2013聊城)下列事件:①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②抛掷1枚硬币,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③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④长为3cm,5cm,9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确定事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在足球赛中,弱队战胜强队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正确;B.抛掷1枚硬币,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正确;C.任取两个正整数,其和大于1是必然事件,故本选项错误;D.长为3cm,5cm,9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是不可能事件,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随机事件,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13、(2013•德州)一项“过关游戏”规定:在过第n关时要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抛掷n次,若n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n2,则算过关;否则不算过关,则能过第二关的概率是()A.1318B.518C.14D.19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由在过第n关时要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抛掷n 次,n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n2,则算过关;可得能过第二关的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需要大于5,然后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由表格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能过第二关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过第n关时要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抛掷n次,n次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大于n2,则算过关;∴能过第二关的抛掷所出现的点数之和需要大于5,列表得:6 7 8 9 10 11 125 6 7 8 9 10 114 5 6 7 8 9 103 4 5 6 7 8 92 3 4 5 6 7 81 2 3 4 5 6 71 2 3 4 5 6∵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能过第二关的有26种情况,∴能过第二关的概率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2013•滨州)若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则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A.B.C.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利用列举法可得: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的可能结果有:3、5、6;3、5、9;3、6、9;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有:3、5、6;5、6、9;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的可能结果有:3、5、6;3、5、9;3、6、9;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有:3、5、6;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列举法求概率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5、(2013•呼和浩特)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偶数的概率是()A.B.C.D.考点:概率公式.3718684分析:先从1~9这九个自然数中找出是偶数的有2、4、6、8共4个,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9这九个自然数中,是偶数的数有:2、4、6、8,共4个,∴从1~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偶数的概率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与概率中概率的求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6、(2013•包头)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A.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仍为等式B.两个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C.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线段相等D.随机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一定朝上考点:随机事件.3718684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的事件.解答:解:A、当除数为0时,结论不成立,是随机事件;B、两个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是随机事件;C、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线段相等,是必然事件;D、随机抛出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可能朝上,是随机事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概念是解决基础题的主要方法.用到的知识点为: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17、(2013•铁岭)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通过多次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附近,则口袋中白球可能有()A.16个B.15个C.13个D.12个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由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附近得出口袋中得到红色球的概率,进而求出白球个数即可.解答:解:设白球个数为:x个,∵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25%左右,∴口袋中得到红色球的概率为25%,∴=,解得:x=12,故白球的个数为12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根据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得出是解题关键.18、(2013•泰州)事件A: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事件B: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朝上的点数小于7;事件C: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3个事件的概率分别记为P(A)、P(B)、P(C),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C)<P(A)=P(B)B.P(C)<P(A)<P(B)C、P(C)<P(B)=P(A)D、P(A)<P(B)=P(C)考点:概率的意义;随机事件.分析: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分别求出P(A)、P(B)、P(C),然后排序即可得解.解答:解:事件A: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是随机事件,0<P(A)<1;事件B: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朝上的点数小于7是必然事件,P(B)=1;事件C: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是不可能事件,P(C)=0,所以,P(C)<P(A)<P(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必然发生的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因而概率是1.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因而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就是随机事件,即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0并且<1.19、(2013•娄底)课间休息,小亮与小明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明出“剪刀”的概率是()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析:游戏中一共有3种情况:“剪刀”、“石头”、“布”,其中是“剪刀”的情况只有一种.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小亮与小明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共有3种情况:“剪刀”、“石头”、“布”,并且每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所以小明出“剪刀”的概率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20、(2013•张家界)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为()A.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B.方程x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C.面积之比为1:4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也是1:4D.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考点:随机事件.3718684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的事件.解答:解:A、只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随机事件;B、由于判别式△=1﹣4=﹣3<0,所以方程无实数根,是不可能事件;C、面积之比为1:4的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也是1:2,是不可能事件;D、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是必然事件.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概念是解决基础题的主要方法.用到的知识点为: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21、(2013•湖州)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只有颜色可以不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4个白球.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为()A.B.C.D.考点:概率公式.分析:让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解答:解:因为一共有6个球,红球有2个,所以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2、(2013•衡阳)“a是实数,|a|≥0”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不确定事件C.不可能事件D.随机事件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绝对值的定义可正确解答.解答:解:因为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因为a是实数,所以|a|≥0.故选A.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23、(2013•宜昌)2012﹣2013NBA整个常规赛季中,科比罚球投篮的命中率大约是8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比罚球投篮2次,一定全部命中B.科比罚球投篮2次,不一定全部命中C.科比罚球投篮1次,命中的可能性较大D.科比罚球投篮1次,不命中的可能性较小考点:概率的意义.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科比罚球投篮2次,不一定全部命中,故本选项正确;B、科比罚球投篮2次,不一定全部命中,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科比罚球投篮的命中率大约是83.3%,∴科比罚球投篮1次,命中的可能性较大,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科比罚球投篮1次,不命中的可能性较小,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只是表示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机会大也不一定发生.24、(2013•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C.D.A.B.12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几何概率.分析: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比即可求得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解答:解:设正方形的ABCD的边长为a,则BF=BC=,AN=NM=MC=a,∴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a)2=a2,∴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几何概率,关键是表示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表示出两个阴影正方形的边长,最后表示出面积.25、(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作随机扎针实验,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A.B.C.D.考点:几何概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对角线所分的四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再求出概率即可.解答: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观察发现: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四边形,∴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26、(2013•牡丹江)小明制作了十张卡片,上面分别标有1~10这十个数字.从这十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恰好能被4整除的概率是()A.B.C.D.考点:概率公式.3718684分析:在十张数字卡片中,恰好能被4整除的有4,8,共2个;求抽到的数能被4整除的可能性个数,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10中的数有:4、8,共2个,就有10张卡片,2÷10=,答:从中任意摸一张,那么恰好能被4整除的概率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27、(2013哈尔滨)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2个白球和2个红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袋子中随机地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球.则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为( ).(A)116(B)18(C)14(D)12考点:求概率,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2013版中考12年】浙江省宁波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0 四边形
宁波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 四边形一、选择题1. (2002年浙江宁波3分)已知菱形的边长为6,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是【】(A)(B)(C)3 (D)62.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八边形ABCDEFGH中,∠A=∠B=∠C=∠D=∠E=∠F=∠G=∠H=135°,AB=CD=EF=GH=1cm,BC=DE=FG=HA=2cm,则这个八边形的面积等于【】3. (2005年浙江宁波3分)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顺次连结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4. (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3分)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与△AOD 全等的是【】A.△AOM和△AON都是等边三角形B.四边形MBON和四边形MODN都是菱形C.四边形AMON与四边形AB CD是位似图形D.四边形MBCO和四边形NDCO都是等腰梯形6.(201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52,BC=4,连结BD,∠BAD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且AE∥CD,则AD的长为【】二、填空题1.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BD是 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形).2. (2009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B=70°,∠C=40°,作DE∥AB交BC于点E,若AD=3,BC=10,则CD的长是▲ .【答案】7。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DE∥AB,∴∠DEC=∠B。
∵∠B=70°,∴∠DEC=∠B=70°。
∵∠C=40°,∴∠CDE =180°-70°-40°=70°。
全国名校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8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选择题1、(2013·湖州市中考模拟试卷7)函数2y ax b y ax b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C2、(2013·湖州市中考模拟试卷8)抛物线2y x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 .()213y x =++B .()213y x =+-C .()213y x =--D .()213y x =-+答案:D3、(2013·湖州市中考模拟试卷10)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a <0)过)0,2(-A 、)0,0(O 、),3(1y B -、),3(2y C 四点,则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是( )A .1y >2yB .1y 2y =C .1y <2yD .不能确定 答案:A4、(2013年河南西华县王营中学一摸)将抛物线22-=x y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23+=x yB .()23-=x yC .()122++=x yD .()122+-=x y 答案:A5、(2013安徽芜湖一模)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0),(3,0). 对于下列命题:①b ﹣2a =0;②abc >0;③a ﹣2b +4c <0; ④8a +c >0.其中正确结论的是__________. 答案:②③④6、(2013吉林镇赉县一模)某广场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如图,以水平地面为x 轴,出水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x x y 42+-=(单位:米)的一部分,则水喷出的最大高度是( )A.4米B.3米C.2米D.1米 答案:A7、(2013吉林镇赉县一模)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221x y =的图象,C 2是函数221x y -=的图象,C 3是函数x y 3=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结果保留π). 答案:π35 8、(2013江苏东台实中)抛物线4412-+-=x x y 的对称轴是( ). A 、2-=x B 、2=x C 、4-=x D 、4=x 答案:B9、(2013江苏东台实中)函数42-=x y 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A 、(2,0) B 、(-2,0) C 、(0,4) D 、(0,-4) 答案:D10、(2013江苏东台实中)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0 b <0 c >0B a <0 b <0 c >0C a <0 b >0 c <0D a <0 b >0 c >0 答案:D11、(2013江苏东台实中)已知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b ax y +=的图象是( )答案:B12、(2013江苏东台实中)将抛物线y =2x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 =2(x +3) -4.( )A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B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C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D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 答案:B13、(2013江苏东台实中)已知函数201220132+-=x x y 与x 轴交点是)0,(),0,(n m ,则)20122014)(20122014(22+-+-n n m m 的值是( ) A 、2012 B 、2011 C 、2014 D 、、2013 答案:A14、(2013江苏射阴特庸中学)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0B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c <0D .3是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 答案:D15、(2013江苏扬州弘扬中学二模)如图是二次函数y 1=ax 2+bx +c 和一次函数y 2=mx +n 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y 2≥y 1时,x 的取值范围( ) A .x ≥0 B .0≤x ≤1 C .-2≤x ≤1 D .x ≤1答案:C 16、(2013江苏射阴特庸中学)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0.7≤x ≤2)如右图所示.关于该函数在所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2 B .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1 C .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2 D .有最小值-1,无最大值 答案:C17、(2013江苏扬州弘扬中学二模)点A (2,y 1)、B (3,y 2)是二次函数y =x 2-2x +1的图象上两点,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y 1_____ y 2( 填“>”、“<”、“=”). 答案:<18、(2013山东省德州一模)现掷A 、B 两枚均匀的小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设两立方体朝上的数字分别为x 、y ,并以此确定点P (x y ,),那么11题图各掷一次所确定的点P落在已知抛物线24y x x=-+上的概率为()A.118B.112C.19D.16答案:B19、(2013山东省德州一模)已知抛物线cbxaxy++=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2=++cba;③a<21;④b>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D20、(2013山西中考模拟六) 若二次函222y ax bx a=++-(a b,为常数)的图象如下,则a的值为()A.2- B. C.1答案:D二、填空题1、(2013吉林镇赉县一模)抛物线()9122-++=kxky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答案:-32、(2013江苏东台实中)抛物线5)2(42+--=xy的对称轴是____,顶点坐标是____.答案:2=x;(2,5)3、(2013江苏东台实中)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分别是(-1,0),(3,0)另有一点(0,-3)也在图象上,则该抛物线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322--=xxy4、(2013江苏射阴特庸中学)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0,-3),请你确定一个b的值,使该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1,0)和(3,0)之间.你所确定的b的值是(写出一个值即可).(第16题)答案:-1,0,……只要满足-2<b<2就行,答案不唯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1、(2013•昆明)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P分别作AC,BD的垂线,分别交AC,BD于点E,F,交AD,BC于点M,N.下列结论:①△APE≌△AME;②PM+PN=AC;③PE2+PF2=PO2;④△POF∽△BNF;⑤当△PMN∽△AMP时,点P是AB的中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PE=EM=FP=FN=NP又∵PE=EM=PM FP=FN=NP ACO 48816t(s)S (2cm (B )(C )O488 16t(s)S (2cm (D )2、(2013年临沂)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8cm,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点E,F 分别从B,C 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C,CD 运动,到点C,D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OE 的面积为s(2cm ),则s(2cm )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答案:B解析:经过t 秒后,BE =CF =t ,CE =DF =8-t ,1422BEC S t t ∆=⨯⨯=, 211(8)422ECF S t t t t ∆=⨯-⨯=-,1(8)41622ODF S t t ∆=⨯-⨯=-,(第12题图) BO所以,2211322(4)(162)41622OEF S t t t t t t ∆=-----=-+,是以(4,8)为顶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B 。
3、(8-3矩形、菱形、正方形²2013东营中考)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AD 上的点,且CE =DF ,AE 、BF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1)AE =BF ;(2)AE ⊥BF ;(3)AO =OE ;(4)AOB DEOF S S ∆=四边形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2.B.解析:在正方形ABCD 中,因为CE=DF ,所以AF=DE ,又因为AB=AD ,所以ABF DAE ∆≅∆,所以AE=BF ,AFB DEA ∠=∠,DAE ABF ∠=∠,因为90DAE DEA ∠+∠=︒,所以90DAE ABF ∠+∠=︒,即90AOF ∠=︒,所以AE ⊥BF ,因为AOBAOF AOFS S S ∆∆∆+=+S四边形DEOF,所以AOB S ∆= S 四边形DEOF ,故(1),(2),(4)正确.4、(2013凉山州)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4,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A .14B .15C .16D .17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菱形得出AB=BC ,得出等边三角形ABC ,求出AC ,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EF=EC=AC=4,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BC, ∵∠B=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AB=4,∴正方形ACEF 的周长是AC+CE+EF+AF=4³4=1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 的长. 5、(2013•资阳)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³AE³BE³6³86、(2013•雅安)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结论有()个.,∴BC﹣BE=CD﹣DF,及CE=CF,∵AE=AF,∴AC垂直平分EF.③正确.设EC=x,由勾股定理,得EF=x,CG=x,AG=x,∴AC=,∴AB=,∴BE=﹣x=,∴BE+DF=x﹣x≠x,④错误,∵S△CEF=,S△ABE==,∴2S△ABE==S△CEF,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个,故选C.7、(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³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8、(2013•咸宁)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块绿化带,其中阴影部分EOFB,GHMN都是正方形的花圃.已知自由飞翔的小鸟,将随机落在这块绿化带上,则小鸟在花圃上的概率为()a=9、(2013台湾、30)如图,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其中E在BC上,且B、E两点不重合,并连接BG.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1、∠2、∠3、∠4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A.∠1<∠2 B.∠1>∠2 C.∠3<∠4 D.∠3>∠4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直角求出∠BAD=∠EAG=90°,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1=∠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可得AE>AB,从而得到AG>AB,再根据三角形中长边所对的角大于短边所对的角求出∠3>∠4.解答:解:∵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BAD=∠EAG=90°,∵∠BAD=∠1+∠DAE=90°,∠EAG=∠2+∠DAE=90°,∴∠1=∠2,在Rt△ABE中,AE>AB,∵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AG>AB,∴∠3>∠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要注意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大于较短的边所对的角的应用.10、(2013台湾、23)附图为正三角形ABC与正方形DEFG的重迭情形,其中D、E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BD=BE.若AC=18,GF=6,则F点到AC的距离为何?()A.2 B.3 C.12﹣4 D.6﹣6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点B作BH⊥AC于H,交GF于K,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ABC=60°,然后判定△BDE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E=60°,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出AC∥DE,再根据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DE∥GF,从而求出AC∥DE∥GF,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的与高的关系表示出KH,然后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H⊥AC于H,交GF于K,∵△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60°,∵BD=BE,∴△BDE是等边三角形,∴∠BDE=60°,∴∠A=∠BDE,∴AC∥DE,∵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GF=6,∴DE∥GF,∴AC∥DE∥GF,∴KH=18³﹣6³﹣6=9﹣3﹣6=6﹣6,∴F点到AC的距离为6﹣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高线等于边长的倍,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13年南京)已知如图所示的图形的面积为24,根据图中的条件,可列出方程:。
答案:本题答案不唯一,如(x 1)2=25;解析:把缺口补回去,得到一个面积25的正方形,边长为x+1。
12、(2013•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Q在对角线OB上,且QO=OC,连接CQ并延长CQ交边AB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2,4﹣2).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OB=2﹣==BP=222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13、(2013•嘉兴)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6 ,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6.,,GH=HM=MN=NE=+++=6,.14、(2013•钦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10 .对称,根据两点之间∴DE==1015、(2013•包头)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135 度.∴EE′=216、(2013•德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2+.其中正确的序号是①②④(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CE=CF=,﹣a==2+,17、(2013•烟台)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BC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以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连结AF,C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π.18、(2013四川南充,14,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2,过点A 作AE ⊥AC,AE=1,连接BE ,则tanE=_____________. 答案:32解析:19、(2013年武汉)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交BD 于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 答案:15 解析:HGF E DA20、(绵阳市2013年)对正方形ABCD 进行分割,如图1,其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M 、N 、G 分别是OB 、OD 、EF 的中点,沿分化线可以剪出一副“七巧板”,用这些部件可以拼出很多图案,图2就是用其中6块拼出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