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1)荷兰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重点深化]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单元综合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 提 前提 确立
资本
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 原始积累
条 件
市场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了 劳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 界的统治 工业革命促进了产品推 销和原料掠夺,积累了 巨大资本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 张,市场进一步扩大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 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试题实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 能直接应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 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 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以及自学成才者。 ——《世界经济史》
助学园地
助考园地
材料二 1870~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 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 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经验 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 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自 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 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 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 多。
成: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 满足市场的需要,l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 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整理)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
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考点建构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㈡近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重点突破⒈从15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
概述资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概述变动的主要表现。
原因:表现:的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发展。
其中:近代工业主要包括:企业、企业、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地位:①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始终不占主导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赖性,难以独立发展。
作用:①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政治上: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经济、阶级基础。
③思想上: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其产生、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⒊鸦片战争以后,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政局的更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民众风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概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表现:因素:①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历史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提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城邦制度:形成时间、特征、影响?(二)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的历史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政治、传统?【提示】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很多,如政治、经济、阶级、地域等。
地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确切地说古希腊文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三位政治家。
3.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民主运作方式
4.特点
5.积极影响
6.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罗马法的含义、发展过程、原则(基本内容)、特点、性质、影响
1.含义
2.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法律发展变化的原因、标志、作用)
(1)从法律形式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2)从法律适用范围看: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3)从法律体系看: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时间、标志、如何评价?
★什么事罗马公民法?什么是万民法?
★罗马法发展完善的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3.罗马法的原则
原则: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私有制度。
4.实质
5.影响: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对罗马
对后世。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二
①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6C,新航路开辟②世界市场拓展——17-18C,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C60s-19C40s,一工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C末-20C初,二工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对欧洲:①贸易范围扩大:地区性向世界发展②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③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④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⑤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封建地主衰落⑥引发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亚非拉:破坏性和建设性使命①揭开早期殖民掠夺的序幕,给殖民地带来灾难②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的旧体制,传播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科技文化: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打击教会权威,促进人民思想解放殖民掠夺的影响:对殖民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殖民地:带来灾难,造成贫困与落后;客观进步性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一工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条件:①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②资本:殖民掠夺与扩张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④市场:殖民地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一工的影响(18C60s-19C40s):对欧洲:①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②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生产管理模式: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社会关系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矛盾日益激化)对世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对中国: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19C60s,中国近代化起步,标志:洋务运动二工的影响(19C末-20C初):①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形成③世界格局: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经济危机(1929-1933):影响:政治:国内:引发政治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经济:①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力②宣告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③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启示:①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②要注意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罗斯福行政(1933-1939):现实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主义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自由主义→敌人垄断→国家垄断)消极影响:总统行政权的过度膨胀,三权分立权力运行平衡的机制被打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启示:①市场与政府干预有机统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④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原因:①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②政治:民主传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③思想:国家干预经济和凯恩斯主义兴起④外因:借鉴苏联的计划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结束1945-20C70s初):积极影响:避免自由放任下的盲目生产消极影响:企业管制过严,活力降低,财政赤字。
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二高考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知识点提纲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1 新航路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望;(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5)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6)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在欧洲社会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⑤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给美洲和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考点2 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1、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②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17世纪末||,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若不是||,则没收船只和货物)(4)英法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
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021届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大题)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含解析
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典例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
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
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
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
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家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与英国家庭的关系。
【答案】(1)变化:家庭规模由大缩小;核心家庭数量由少增多;家庭由定居到经常迁移;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家庭中女性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关系:工业革命的开展冲击了原本家族关系;促使家庭成员自由和独立意识增强;致使工人工作岗位的变动;由于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女性经济逐渐独立并降低对男性的依附。
【解析】(1)据材料“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的社会角色,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据材料“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家庭规模由大到小;据材料“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
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反映了工业革命核心家庭数量增加;而家庭也由于工作的原因由定居到经常迁移;据材料“……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反映了工业的发展使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单元综合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课件4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19世纪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新航路开辟
15 世 纪 欧 洲 人 绘 制 的 地 图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 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 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生 活享受”……
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 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引发三次英荷战争 ——荷兰失去殖民霸权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七年战争1754-1763) ——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来自亚洲的许多商品是欧洲不能生产或无法与之 竞争的,例如丝绸、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糖 和香料。欧洲人对胡椒、肉桂、豆蔻及丁香等香料有 很大的需求。当时农业产量较低,饲料缺乏,只能在 秋季大量屠宰牲口。香料不但能够用来保鲜肉类,而 且还可以用来制作熏香、化妆品和药品。
奥斯曼 土耳其
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 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 罗盘以及从阿拉伯传入的用于计算纬度 的星盘广泛应用于航海。
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大帆船。 这种船装有大三角帆,不仅可以顺风 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用多桅多 帆取代原来的一桅一帆,船的航速得 到大幅度提高。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社会因素:寻金热潮的兴起; • 直接原因:商路受阻; • 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掌握,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五)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五)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五)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原因:(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欧洲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当时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宗教原因: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基督教;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①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②制造出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罗盘针已在海船上使用;武器装备得到改善;③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备了组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实力。
过程:(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行,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二、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并且与美洲有了联系,形成不同区域性的市场;2、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扩大,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3、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4、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
三、荷兰、英国是怎样进行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1)荷兰殖民扩张背景: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③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嬴得独立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历史高一下必修二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高一下必修二期中复习提纲田制遭到破坏。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⑵形成条件:a.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⑶含义、特点: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c.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交纳赋税和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具有稳定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小农经济条件下,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⑷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专制制度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发展成就:⑴新石器时代:出现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⑵商周: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在出土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平纹)。
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⑶汉代: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明西汉丝织技术高超(起绒锦、素纱禅衣);丝绸之路开通,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
⑷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也有相当大的规模;产品数量、质量高;丝织技术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⑸宋代:丝织工艺水平也有新的提高(织锦有花鸟画的写实风格);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⑹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广织造技术,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当时民众主要衣料。
⑺明清: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 (共18张ppt)
2.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变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 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C
2.经济: 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产生新的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
2.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 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展 的 3.思想: 传统华夷观 3.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促进了
影 收到冲击,师夷长技, 中国社会发展(如维新变法思想、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 “东方的诱惑”--欧洲出现“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原 商业危机 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直陆上接商原路因受阻)
因 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条 主观条件 萄、西王室、教会的支持,航海家勇于
件
探索的精神 。
客观条件 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影 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s-19C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中后-19C末20C初
对 中
1.政治: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国 历 史 发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科技含量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经济史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15世纪时,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明显认识到,绕过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新航线,将大大增加香料、丝绸、瓷器等亚洲货物的供应且带来丰厚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尖锐B.欧洲人热衷基督教的传播C.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普遍应用D.欧洲人对财富的迫切需求2.据航海史料记载:1498年,当达·伽马抵达印度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王公问他到底想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还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
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是样品。
”这说明( )A.资本具有扩张性和开放性特点B.当时欧洲与亚洲贫富差距较大C.新航路开辟主要出于经济动因D.欧亚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3.哥伦布的到来使这颗行星上原本分离的两半球重新相逢,美洲印第安人便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这些人的血液内、气息中,被他们带上岸来,这些潜在杀手就是疾病。
据此可知( )A.西方的殖民者利用疾病进行殖民扩张B.人类文明的交流为疾病传播提供可能C.文明的交流必然加剧文化的不断冲突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4.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材料说明了( )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C.西方国家打开中国市场D.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世界市场形成5.鸦片战争后,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并在印度大力发展制茶业,大约在19世纪末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到20世纪上半叶印度茶取代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印度茶的崛起反映了( )A.鸦片战争摧毁了中国茶产业B.英国政府倾力扶植印度经济发展C.印度开始融入资本主义市场D.殖民主义成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6.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指出:“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必修二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目录: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 (2)(二)、土地制度演变 (2)1.演变基本过程: (2)2.井田制: (2)3.土地私有制: (2)4.土地兼并: (3)5.均田制: (3)(三)古代人群的变化: (3)1.地主阶级: (3)2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雇农 (3)(四)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3)1 .小农经济的生产概况与特点 (3)2.小农经济在战国形成的条件 (3)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3)4.小农经济的地位与评价 (3)(五)古代城市发展 (4)1.城市的形成、功能变化(代表城市): (4)2.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变化: (4)(六)重农抑商政策 (4)1.演变过程: (4)2.目的: (4)3.评价: (4)(七)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4)1.含义: (4)2.原因: (4)3.评价: (4)(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1.概念: (5)2.表现: (5)3.缓慢原因 (5)(九)近代前夜中西社会差异 (5)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6)(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1.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6)2.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6)(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 (6)1.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与代表人物 (6)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6)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评价: (6)(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7)1.晚清时期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7)2.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1912-1937): (7)3.民国抗战时期(1937-1945): (7)4.1870年代—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8)(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与特点 (8)(五)、1840-1949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9)(六)、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于各领域变化的具体表现: (9)1.形体修饰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9)2.礼仪风俗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10)3.休闲娱乐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11)4、新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事物: (11)(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12)三、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2)(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12)1.过渡时期 (1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13)3.文革时期 (13)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13)(二)对外改革开放 (13)1.原因: (13)2.历程: (13)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剧变 (13)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表格)农业:工具的改进演变、水利工程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农业耕作经营方式变化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商业:商人、货币的变化、城市设置和商业活动限制变化、政策变化区域性不平衡,经济重心南移:两晋之际开始南移,中唐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二)、土地制度演变1.演变基本过程:原始时期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魏、唐均田制2.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名义上是土地国有,实际是周王分封给各贵族诸侯所占有的土地制度,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蒸汽机车、轮船使各地间联系更加便捷
2、影响(消极): 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 争);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原因: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 2、科技: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 3、资本: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 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二)概况: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标志: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范围: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 级状况》中指出:“新生 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 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 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 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 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 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 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 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上班途中的童工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铁产量
120
0
0
0
0
0
系列 系列
0
棉布产量
15.5 1
1796年 1830年 1
煤产量
12.8 1
1700年 1840年 2
0
0
1 1740年 1850年 3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 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工业 农业
21%
21%
1 2
农业
79%
工业
79%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0%
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农村人口占总 1 2人口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
主题之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考点建构
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㈡近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重点突破
⒈从15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
概述资
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概述变动的主要表现。
原因:
表现: 的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发展。
其中:近代工业主要包括: 企业、 企业、 企业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地位:①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始终不占主导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赖性,难以独立发展。
作用:①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政治上: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经济、阶级基础。
③思想上: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其产生、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⒊鸦片战争以后,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政局的更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民众风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概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主要表现:
因素:①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②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近代以来的每次重大战争、社会变革或政治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生活变化。
③生产力因素: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重大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因素。
④有识之士的推动: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
⑤近代以来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生活变化。
⑵概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
趋势:
特点: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社会生活,因此,明显。
②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色彩。
③发展不均衡:从空间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和沿海地区,和内地变化缓慢。
④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特征越来越明显。
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经历的四次重大变化
⑴第一个大的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⑵第二个大的变化发生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收到极大的冲击,人民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⑶第三次大的变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了。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人基本生活有保障。
⑷第四次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