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554 文档
诗歌练习八首
• 远方的客人已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 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 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 问今夜已到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 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 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 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我们的豪饮还赶 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 照耀清秋。
• 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 空高远更显得风景十分清幽。可是 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 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掌握权柄的大 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 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 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 人没盼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 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 翻译:
•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 盛,满带浓艳露水。
•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 寂,钟声却未听到。
• 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 碧绿山峰之上。
• 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 派遣万端愁思。
说说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 ①诗人的心情由上山时欣赏山 景的愉快惬意和对朋友即将相 见的期盼喜悦(兴奋激动), 变成到达后却不遇道士的失望 和焦虑。(2分)
诗歌鉴赏
有人说,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梦醒时见你。
可我, 林深时起雾,海蓝时浪涌, 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 见鲸,也不见你。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李白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问题:说说诗中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 ②前两联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 的耳闻目睹,把道士离人间闹市 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 写出来,表现出诗人穿行在山间 的愉快惬意的心情;第三联是写 道士处所的近景,写野竹、飞潭, 形成一种宁静优美而壮观的奇境, 表现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2 分)
诗歌练习参考资料
• 2下片运用了想象与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点 明。作者高兴的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已经散去。 作者仿佛看到长安城外灞桥西岸的烟柳在应风飘 摆长安城南曲江两岸的无数亭台楼阁都敞开着大 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全词充满了 乐观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表达了作者收复 失地的壮志豪情。(点明手法-分析——感情)
(1.)本诗作于因支持新法而被贬谪之时。 ①用“路暗”“酒阑无奈”写出因仕途 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一个“客思家”见出作者希望脱离官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 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一分。
齐安郡晚秋
•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 得更加寂静、苍茫。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 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 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 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 到北雁南飞。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 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 晋昌 》
• “飘”“挂”用得好。 •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
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 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 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神地 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一分。
•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写。上句写月色澄明之 状,下句叙泉水奔流之态。一静一动,相得 益彰。营造出山地夜间特有景色。
现代诗歌(1)
高二期末迎考---现代诗歌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面对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
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这是一(2)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2.阅读食指写于1967年的诗《命运》,完成问题。
命运食指①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情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②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我只有在街头四处流落,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③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④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1)第一节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2)“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一句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菲薄的施3.阅读下面诗歌,试分析诗歌中是如何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诗歌练习365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
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参考答案】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诗歌练习530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答:(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答:答:(1)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二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20.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2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20.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1.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景","作用")2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含义与作用各1分)三王维《过香积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答案: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答案: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诗歌练习59文档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不见(唐)杜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
(4分)(1).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2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分)(意思对即可)(2).示例①对比手法。
(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
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
(3分)(意思对即可)示例②直抒胸臆。
(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
(2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II卷)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3.(2011•阜阳市第一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诗歌练习55文档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
(6分)(2)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5分)(1)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2)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要扣信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全国卷)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两首诗词中写一个“孤”字,其内涵与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试加以简要分析。
诗歌四十首训练
从军行李白注释:(1)沙场:战场。
(2)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反映戍边抵抗匈奴的将领)。
碎,破碎。
(3)突营:冲出敌人的包围。
(4)呼延:匈奴贵族,诗中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译文: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
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
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闺怨王昌龄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鉴赏: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幼儿诗词朗诵练习题
幼儿诗词朗诵练习题诗词朗诵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审美意识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诗词朗诵练习,幼儿能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韵律感,增强记忆力与理解力,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幼儿诗词朗诵练习题,供教师和家长引导幼儿进行相关学习和训练。
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诵指导:请幼儿朗诵这首诗,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感。
在朗诵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语调和节奏,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感。
同时,可以与幼儿讨论诗中描述的春天和夜晚的景象,让幼儿感受诗人描绘的美丽和变化。
2. 《小鱼儿》水波不兴,鱼儿游矣,蜩与学士相知也。
蕊初吐,叶未展,两蛾扑火,此理可明矣。
朗诵指导:这首诗描绘了小鱼儿在水中畅游的情景以及蜩和学士的知交。
幼儿可以用流畅的语音表达小鱼儿轻盈的游动,并将描绘小鱼儿和比喻情感的蜩和学士的部分表达得形象生动。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诵指导:在朗诵这首古诗时,幼儿需注意把握好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可以借助肢体语言,适当配合朗诵,表现出对明月以及思乡之情的真实感受。
4. 《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诵指导:幼儿在朗诵这首诗时,可以结合手势和语调,生动地表现出太阳下山、黄河入海的场景。
特别是在最后两句诗中,可以适当加强语音的节奏感和高低起伏,以突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气势感。
5.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朗诵指导:在朗诵《咏鹅》这首儿童诗时,幼儿可适当模仿鹅的姿态和颈部的曲线,用明快、活泼的语调表达儿童对小鹅的喜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
诗词朗诵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针对不同诗词的朗诵指导,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意义,并将自己的情感与其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传达出来。
诗词朗诵练习既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诗歌练习 Word 文档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诗歌练习556文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
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2.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
”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飘蓬”、“霸才无主独怜君”、“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注】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
诗歌练习
诗歌练习姓名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都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感叹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曹植(2)曹丕(3)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阴山(2)边关(3)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2)汗青(3)汗清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练习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诗歌练习455文档
一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阅读答案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
②蛩(qióng):蟋蟀。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
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1)从听觉角度写景,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2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分)(2)①“懊恼伤怀抱”直接抒情,抒发了懊恼伤心之情。
②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
(衬托亦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6分)赏析: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
“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
四、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
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
_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从中可见内心的愤激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登缥缈峰
吴伟业①
绝顶江湖②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③,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注】①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
②江湖:偏义复词,义在“湖”,这里指太湖。
③鱼龙气:指太湖水汽。
(1)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
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2)这首诗的尾联表面是慨叹吴王夫差的霸业消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荻花和钓船了,实际上抒发的是吊古伤今的感慨,借对吴王夫差的慨叹,抒发对明王朝灭亡的感慨。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4分)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
每点1分)
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
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
(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