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自考-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原理
1、P2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3—6、7岁)是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P7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
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 走向多元化
3、P13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4、P23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
5、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1。“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提出了“0岁扫盲,三岁读书",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学生
第七章教师
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
重点重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重难点分析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与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1.
2.
•
•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二、相关概念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随机
主动
二、相关概念
灌输多引申为知识、思想的输送。
单方向主动的
调双方互动
学生具有能动性。互动和能动性是教育和灌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二、相关概念
与“规训”相比,教育关注的是“人”及“生命”的价值,而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及驯服。
二、相关概念
教唆可以解释为“怂恿唆使”,一般用于指使他人做坏事。
教育与教唆的区分,就在于其正面、正向、积极的价值属性。正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
•
•
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因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
•
•
学生。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之一。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
•从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体是教育内容。
•
讲解归纳与举例
)A.
B.
C.
D.
【正确答案:A】
讲解归纳与举例
【参考答案】
•
•
谢谢
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
2.
3.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
•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据古籍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
•“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庠”“序”“校”分别是夏朝时期学校的名称。
•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学、私学和书院。•
自考教育学原理
自考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问题。自考教育学原理是指自学考试中关于教育学原理的考试科目。下面将详细介绍自考教育学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教育学原理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它包括教育学的科学原理、规律和方法,以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等。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人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它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心理学为教育学原理提供了关于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社会学为教育学原
理提供了关于社会环境、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哲学为教育学原理提供了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三、自考教育学原理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00429自考教育学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教育学原理自考ppt课件
.
6
学习:个体在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
或外显行为的变化。 Q1: 现在大家坐在教室里是在学习吗?
Q2:死记硬背可以称为学习吗?
2020/5/10
.
7
P: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 同于个体的 ______
A.社会化过程 C.个体化过程
B.学习过程 D.认知过认知程
教育学原理
2020/5/10
.
1
education ?
2020/5/10
.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2020/5/10
.
3
教育的字源-
英语:education; 法语: éducation; 德语: erziehung.
教育的词源-
Educare(引出)
拉丁文
教育
2020/5/10
•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装备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作为标准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其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
5.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自考《教育学原理00469》重难点课件
•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一)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 • (二)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交往性” • (三)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 • (四)定义强调教育活动的“社会性”
•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
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单纯地从社
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
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
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
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
• 一、“教育”的概念
•
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
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 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
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
•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原始社会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没有阶 • 级性的。教育机会对于所有的氏族青少年都是平等的,教育内容也 • 没有阶级的偏见。奴隶社会的教育则截然不同。由于奴隶主阶级对 • 物质和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他们同样地也占有了学 • 校。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教育 • 目的是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 一些奴隶主贵族子弟;教育内容多是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 • 以满足统治阶级对内对外武力镇压和道德教化的双重需要;教育方 • 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教师担负起教育青少年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对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律和原则进行了系
统的总结和阐述。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习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将就教育学原理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体力、美感、道德、劳动等各个方面。教育学原理指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方法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
潜能,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再次,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教育的内容应该
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过程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育
不应该是单向的灌输和传授,而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教育学原理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者。
总之,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它对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律和原则进
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
自考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3,人类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4.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5“二馆六学”即弘文管,崇文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6师生关系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7.现代教育的公共性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大众化。
8.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动力。
9.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10.夸美纽斯在《教育论》
一书提出了泛指思想教育。
11.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
之父或者是“科学教育学的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2,实验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3.文化教育学是十九世纪在德国兴起,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14.实用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5.制度教育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法国,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洛布罗
16批判教育学是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鲍尔斯,金地斯,阿普尔,吉普和法国的布厄迪尔。
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
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与发展受社会规律的支配
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的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自考教育学复习(第一、三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
(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
(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
(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我们认可的观点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的特点向儿童传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准则,便成为满足维持生命的需要和满足延续群体生命的必要手段。
教育学原理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 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 (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
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
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
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
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
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一、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普遍性和原则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有关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育目标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明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 教育内容原理:研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教育方法原理:研究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4. 教育评价原理:研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判断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5. 教育环境原理: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依据。
三、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2. 教学模式: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3. 学习动机:研究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背诵笔记【精华】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背诵笔记【精华】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领会: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①学前教育为再生产劳动力打下基础。
②学前教育为再生产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③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2、简单应用: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3、综合应用: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①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布局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⑤学前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识记:政治
政治是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的管理原则和组织形式等。政治的集中体现是政治制度。
2、领会:学前教育为政治服务
①学前教育为培养一定社会政治人才打下基础
②学前教育影响这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关乎社会和谐
3、简单应用: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受教育权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学前教育内容
4、综合应用: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受教育权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学前教育内容
教育学原理自考
教育学原理自考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
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自考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学
原理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
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和本质特征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等内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其次,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
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教育活动
的客观规律性和本质特征,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
方面的规律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指教育活动的理论体系和学科
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学科内涵和学科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知识。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实践方法和技术手段,包
括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方法和教育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技能。
最后,教育学原理的实践应用是指将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应
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管理实践和教育评价
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技能。教育学原理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我们将理论
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教育学原理自考是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
途径。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和本质特征,提升我们的教
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考教育学原理
自考教育学原理
00469 教育学原理()
笔记依据教材
《教育学原理》()
成有信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共1页,120题)
1.1.在中国,“教育”最早见于【A】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A.《孟子·尽心上》B.《说文解字》C.《学记》D.《劝学篇》
1.2.在中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是在【B】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20世纪初C.辛亥革命D.解放初
1.3.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向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是【C】A.设立“学部”B.废除科举制度C.改“学部”为“教育部”D.设“京师大学堂”
1.4.【B】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级,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
1.5.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B】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6.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D】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7.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C】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1.8.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
1.9.【C】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学科。从研究领域看是研究教育活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看介于普通教育学应用学科与形而上学层次之间;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从宏观,整体上研究问题,力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高教研究对象:透过诸多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来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教育遵循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教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是高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和高教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两规律反应在两关系上,构成要素:高教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两大研究轨道:注重高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教应用性研究。
高教发展历史:春秋,官学衰私学现,学术活跃;汉设太学,封建教育制度建立;东汉-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科举隋朝建立唐发展;宋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提举学事司。宋书院是私学演进的形式后官学化。
高校职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职能之一。
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研他可以使我们认清教育现象的本质;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高教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本质四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志说、本质规定说。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概念:广义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即学校教育。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循既定的教育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
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人和动物都有;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社会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历史阶段:原始状态简单;农业社会阶级性与劳动分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又与劳动结合;信息社会变革国际化本土化终身化全民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领导权,教育目的,受教育的权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地域分布)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优先发展:教育在建设现代社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教育现代化理论内涵: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过程;对一个国家教育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的概括;教育系统全面性,整体性转换运动;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主要内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基本特征:教育民主化,终身化,开放化,信息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塑造人的现代素质(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增』高教的社会功能
高教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作用,德柏林大学提出教育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高教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是通过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和合格的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实现的。
高教文化功能:保存与传递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筛选与净化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高教相对独立性:高教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由高教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高教思想的相对独立性、民族文化历史继承性决定);高教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方向,结构,发展需要可能性上,水平上[教育先行:高教发展水平可能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先行理论风靡一时,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高教由于与人才市场,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最为直接,所以发展最快,但人们对高教在促社经发展的作用过于乐观,期望过高,实际教育与社会经济是两个并行的系统,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他们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以致于有些国家高教发展规划难以落到实处,导致大研失业和就业不足。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向高教强国进军的序幕。-一个时期国家一个限制,超过了,教育费用的负担可能破坏经济平衡])高教发展的先导性(在教育系统中的先导作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赫斯柏-学习做事,学习做人;赫钦斯-完人;雅斯贝尔斯-全人])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身体发展包括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身心发展是统一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身尤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心理发展。生的发展也要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影响。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是身心发展前提,成熟度制约身心发展过程,遗传差异对人有影响,遗传素质可塑性,作用不能夸大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有积消之分,作用不夸大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高度组织性。可以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能对各种环境加以控制和利用。
个体因素的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能动性作用:选择性,自觉性,创造性,整体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机械到有意识记忆),阶段性,不均衡性(不同年龄段,俩发育高峰,不同方面如生理心理,因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个别差异性(不同人,不同方面),互补性(盲人耳灵)内发论: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亚里士多德,彪勒,弗洛伊德,威尔逊
外烁论:由外在力量决定,强调教育的力量。荀子,约翰.洛克,华生(一打人塑成总统和小偷)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发展由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践主体
人的本质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受动性和能动性,共性和个性,主体性和客体性。
教育主导的条件:不断完善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条件;了解研究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其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主导的过程:确定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是实现其发展的现实基础;不断向学生提出恰当合理具体的要求,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起点;受能够不断将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和行为;理解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实现由知向智的转化。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盼,狭义指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结果或达到的标准,是一定社会或统治阶级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两部分组成: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以及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用体现在:导向、选择、激励、评价、调控作用。
高教目的的特征:制定主体的多元性;文化价值的差异性;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人才素质的创新性;目标设计的时代性。
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大发展
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人的存在依于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方针:根据一定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由国家或统治阶级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或教育工作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根据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性质和培养任务确定的对培养人的具体的质量规格。
多层目标结构体系:高教目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更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