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王素芬
示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示儿》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家庭、亲情等话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默写等多种方式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体验的习惯,发掘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增强美育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示儿》的含义和描写技巧,提升对于亲情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难点:学生如何发掘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如何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课前三分钟内,利用广播体操的形式热身,然后引出新课《示儿》,让学生在安静平和的心态下进入课堂。
2.阅读与理解1.教师朗读课文《示儿》。
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本文主人公是谁?他跟爸爸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文中叔叔是怎么对待爸爸和主人公的?这种对待方式正确吗?–文中爸爸的一番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哪个词可以概括?3.结合课文,小组讨论和结合故事和亲情关系的情境,让学生回答问题:–我与我的家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维系家庭关系?程序员的父亲日常工作较忙,我该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3.语言运用1.教师发布作文题目或难句翻译,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模仿《示儿》的语言特点表达。
2.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将语言特点逐个分解,梳理和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文言传情、今文述理、口笔并用、严谨凝炼等文体特点。
3.按照一定规范,利用语言特点完成写作任务或完成难句翻译。
4.体验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感知到的美好事情和感动瞬间,以及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结合语文中描写主人公与父亲在农田的感悟,引导学生不断发掘身边微小情感,其价值却极其宝贵,通过体验感悟美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课后作业1.朗读《示儿》课文,并做好节奏调节和语音语调练习。
2.模仿《示儿》的语言特点,完成一篇小作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找出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古诗《示儿》。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刻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古诗《示儿》的深入研究,掌握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示儿》,了解诗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谈论对家庭、亲情的看法,为学习《示儿》做铺垫。
2. 教学古诗《示儿》(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文意境。
(3)引导学生讨论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与《示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陆游的诗作,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
五、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1.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尊敬父母。
2.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选择一首陆游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创作风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示儿》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会写“祭、乃”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示儿》。
能结合资料,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学习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积极参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后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悲”与“盼”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难点:本课《示儿》围绕一个“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如何理解体会作者的“悲”,需让学生学会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教师需使用希沃白板里的语文学科工具,结合视频、图片等直观性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朗诵技巧后,教师利用希沃白板里的语文学科工具,通过欣赏范读,配乐朗诵,诵读比赛,学生点评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悲情,感受其浓浓的爱国情怀,产生共鸣。
合作交流法:结合收集的资料,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作者一生的悲苦,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
希沃白板在教学中的体现:利用蒙层工具,猜谜引出作者,引出诗题;利用学科工具里的汉字,让学生理解“祭”字的含义,笔画顺序;利用学科工具里的古诗词范读和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利用计时器,帮助学生控制好自由探究时间;利用触发工具,实现图片的展示和消失,方便课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利用放大镜,帮助学生观察图片,更好理解诗歌内涵;利用课堂活动里的“选词填空”和“判断对错”,对课堂进行有趣味性的练习巩固,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第四单元的学习,谁先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主题?从作家艾青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指名回答问题,引出爱国主题。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示儿》。
2.能借助标题、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陆游“悲”的多重含义,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陆游之“悲”。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情境导入。
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弥留之际,他用颤动的手给儿子提了一首诗作作为遗嘱。
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示儿。
2.认识诗人。
读古诗,知诗人。
师出示两段资料,用简短的词语概括陆游的一生。
(1)陆游爱国。
陆游两岁时北宋就灭亡了,从小就目睹了人民流离失所,金兵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的场面。
陆游从小就立下抗金救国的志向,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陆游不被重用。
战场杀敌,收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梦想。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
他一生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
(2)陆游借诗表达爱国情。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主要内容有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以至于遗嘱都流露出浓烈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古诗,字正腔圆1.了解课题。
古诗小小的标题是其实就是一个小提纲,能帮助我们古诗理解内容。
“示儿”就是说这首诗是给儿子看的。
2.跟读古诗读诗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学生跟读古诗,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读出七言诗的韵。
(三)再读古诗,通词解意结合诗下的注释,一句一句地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诗人在遗嘱中和儿子说了什么?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释词意“元”:本来,原来。
九州:代指中国(2)通句意我本来知道,死后,都和我无关了,长眠地下,金钱、地位都没有了。
但唯一令我悲伤的,就是没看见祖国的统一。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释词意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们的父亲。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对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古诗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三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
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话爱国师:古往今来,爱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发着心中的爱国情。
抗金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了铿锵有力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著名歌手张明敏身在异乡,用歌声唱出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篇,歌曲?(生交流),导入古诗《示儿》。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律,解诗题(生齐读诗题。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人们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诗题。
)那陆游写了什么?1.生自读,抽读,师指导读,读出节奏。
2.师:通过初读,你从陆游的遗嘱中大概读出了他想告诉儿子什么?(生交流初读感知。
)师:读诗,仅读出大概意思还是不够的,诗中又孕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反复品读,感悟诗情。
三、走进历史,抓住诗眼,悟诗情1.找诗眼。
师:找找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生交流)板书:悲2.探“悲”因①一探“悲”诗人悲什么?(生说)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谈看法)师:元——原来、本来,诗人本来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诗人心中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生交流)师:面对死诗人都如此豁达,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生回答)师:从哪知道的?(生齐第二句。
《示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诗人临终时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爱国主题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古代爱国志士的图片,如岳飞、文天祥等,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表现和意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诗人是非常爱国的?”从而引出陆游以及他的《示儿》。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陆游的生平,重点突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壮志未酬的经历。
(2)讲述《示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再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讲述对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重点讲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让学生交流讨论,感受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
(3)教师补充一些陆游其他的爱国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陆游爱国情怀的理解。
6、朗读升华(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进行指导,强调要读出诗人的悲愤、无奈和坚定的信念。
(2)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7、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精神。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关系。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是一位爱国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和无限牵挂。
这首诗就是《示儿》。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重点强调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始终未能实现理想。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陆游临终前,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依然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示儿》作为遗嘱,希望儿子在国家统一的时候能够告知他。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四)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重点解释“示儿”“元知”“但悲”“九州同”等词语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2、分析“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体会诗人深深的遗憾和悲哀。
3、探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和对儿子的嘱托。
(六)朗读指导,情感升华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情感的表达。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xx、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面具或者头饰【教学过程】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 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3、解释诗意并板书。
(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别读,齐读)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xx 有感》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XXX又一年”中的又”字)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2、朗读表演对话。
(两人表演)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
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
唉!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doc
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年暑假,有一部动画影片横扫各大影院,创造了票房奇迹。
观众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被片中精彩的诗句所吸引,把放映厅变成了集体背诵古诗词的现场。
知道是哪部影片吗?现在我们也来再现一下这个名场面。
(师出上句,学生接下句)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
1.同学们,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以前同学们学习积累了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题:《示儿》)2.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给儿子看)3.谁写给儿子看的?(陆游)这段介绍陆游的资料,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一生笔耕不缀,诗、词、文都有很高成就,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注意这首诗写于1210年,当我说1210年时,你发现了什么?不错,这首诗是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的绝笔试,相当于是遗言,因此读诗题的时候应郑重一些,范读,齐读。
诗中他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吧。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这首诗,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古诗诵读讲究抑扬顿挫,要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提示:七言诗句的停顿是2-2-3,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过渡:除了朗读,学习古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看注释。
有些诗句的意思一看注释就知道了。
现在来看看注释,告诉我们哪些字词的意思?1.元:本来,简单介绍通假字——理解元知——诗人本来就知道什么?2.九州:全国——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因此“九州”就是全国,那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呢?诗人悲的是什么?3.王师:南宋的军队。
《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教案:《示儿》目标:通过阅读《示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该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介绍课文《示儿》的作者,题材和背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示儿》,并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测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3. 文学分析(2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这些主题和情感的。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使用的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4. 创作写作(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以《示儿》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
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分析过的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5. 分享和讨论(15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鼓励他们给予彼此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习和进步。
教学资源:1. 课文《示儿》2. 阅读理解题目3. 文学分析导引问题4. 创作写作指导和范文5. 学生写作作品展示板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题的回答质量2. 文学分析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3. 创作写作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4. 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质量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相似主题或类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示儿》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文学作品《示儿》的阅读理解、文学分析和创作写作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辅以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深入浅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示儿》教案设计
深入浅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示儿》教案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授《示儿》这首经典诗篇也必须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
本文基于这一点,对《示儿》的教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示儿》的背景和艺术特点,领悟唐诗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弘扬爱情、忠诚、坚强等人性美德,推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想他们在课外的漫画、影视、文学等方面对于爱情悲情的感知和体验。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示儿》中表达的情感。
2.讲解课文讲解《长恨歌》背景。
让学生了解《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叙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其中,杨贵妃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加入后宫后,引得唐太宗为之痴迷,此后陷入一段焦灼的爱情、忠诚、不幸的命运之中。
接下来,讲解《示儿》具体内容和技巧。
例如,诗人通过示儿的语言表达,传递出女性对于爱情、家庭的坚定和执着,对于不公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展现了唐代女性的柔情和坚强色彩。
此外,针对《示儿》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文化背景,适当加入注解和解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3.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找到诗歌中所涉及的重要情节、人物和主旨,分析和探讨它们所蕴含的人性美德、历史文化、时代价值等方面的意义和体现。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展示评析学生在课后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例如,可以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并展开评析和想像。
5.扩展教学通过网上浏览、诵读和答题等形式,拓展《示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学习唐代文学历史和提高文学素养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示儿》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唐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同时,也能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示儿》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示儿》诗歌。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描述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通过创作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解释《示儿》诗歌的题目和意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
解释诗歌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2.3 诗歌内容解读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激发学生对《示儿》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分享自己的解读。
3.4 创作与表演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模仿《示儿》的形式和风格。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与理解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背诵《示儿》诗歌。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分析与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结构、关键词和意象的理解。
4.3 学生创作与表演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的诗歌表演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示儿》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介绍。
与《示儿》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原文和译文。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软件,用于展示相关资料。
诗歌创作和表演所需的道具、乐器等。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示儿》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化和传统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1.PPT演示2.笔记本或复印机打印的《示儿》诗歌文本3.学生手册和练习纸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学习的话题,询问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了解和喜好,并引出《示儿》这首古代诗歌。
第二步:背景介绍(10分钟)呈现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示儿》这首诗歌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期以及时代背景。
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诗词的兴趣。
第三步:诗歌朗读(1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读。
先教授诗歌的基础朗读技巧,如停顿、语调等。
随后,分段示范并引导学生跟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第四步:诗歌解析(20分钟)1.学生师生讨论,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意义等。
3.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第五步:巩固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示儿》这首诗歌的意境,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于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词汇提示,引导学生完成。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程度和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
2.组织趣味性的古诗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
3.以诗歌为线索,深入挖掘古代文化,组织古代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音乐欣赏、古代戏剧表演等。
4.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诗歌朗读比赛(20分钟)为了增加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学习兴趣,组织一个诗歌朗读比赛。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一首特别的古诗,它的作者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
大家猜猜这位诗人是谁呢?(稍作停顿)对啦,就是陆游!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他的《示儿》。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不足之处。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四)深入探究1、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但悲不见九州同”,体会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2、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对子孙的殷切期望。
)(五)情感升华1、介绍陆游的生平以及他一生为国家统一而奋斗的事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以及对爱国情感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爱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国的短文。
(七)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其实,爱国不仅仅是诗人的情怀,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也在默默地为国家做着贡献。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穿着军装的叔叔。
他看起来很疲惫,但一上车就主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
周围的人都对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叔叔刚刚完成了一项紧急的救援任务,连休息都没顾上就又要赶回部队。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示儿》的内涵,学会欣赏古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示儿》的诗意理解。
2. 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词的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示儿》全文、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示儿》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学习背景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为解读《示儿》做好铺垫。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示儿》,勾画出诗中不懂的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大意。
4.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诗句的含义,以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5. 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6.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儿子的教育,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7. 情感体验学生背诵《示儿》,体会诗词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8. 课堂小结9.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示儿》。
(2)结合诗人的生平,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示儿》的理解是否深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示儿》的理解和感悟。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6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6科目: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设计:《示儿》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示儿》这篇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示儿》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老师讲述读一首经典诗歌的重要性,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诗歌。
2. 介绍《示儿》这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第二步:诵读诗歌(10分钟)1. 老师朗读全诗,然后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到两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分析诗歌(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题材、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意境。
2. 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体验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并请每组选择一个学生表演一段《示儿》的诗歌朗诵。
2. 学生观看其他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五步:思考并表达(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a. 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b. 你对诗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c. 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哪些故事或场景?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总结(5分钟)1. 老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作者王之涣的背景。
2. 学生回答与学习过程相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互动。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作业,如写下对诗歌的感受或绘制与诗歌相关的图画。
3. 测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份简单的测试,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王之涣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诗词。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示儿》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诗文《示儿》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惜生命;(3)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示儿》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3.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2. 诗文意境的理解;3.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示儿》的文本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示儿”,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决学习难点;(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文意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2)学生分组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珍惜生命。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抄写诗文,加强记忆;(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理解诗歌的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感。
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学生自由回答)2、展示陆游的画像,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陆游的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示儿》。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示儿”:给儿子看。
“元知”:原本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悲伤。
“九州同”:全国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家祭无忘告乃翁”: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的大意。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收复失地,祖国统一)2、提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诗人的爱国之情?(“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让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但壮志未酬)4、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王素芬
教学背景:
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初步具备理解古诗句的能力,对诗人陆游也不陌生。
短短二十八个字的古诗本身学生之前大多已经能熟读成诵,但是对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及陆游的生平、志向却未作过深究。
因此,引导学生把古诗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志向联系起来,才能把古诗读透,把人物读活。
教学课题:《示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2、明白诗文大意,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作情感。
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树立爱国思想。
教材分析:
《示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是陆游的绝笔诗。
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这首《示儿》诗是陆游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作
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诵读感悟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直击主题,导入新课
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1、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2、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view/2370.htm
3、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从诗中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音韵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1、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正确、流畅,不错!)
再指名读(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
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指名读,反馈,齐读
三、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3、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
4、质疑释疑
/view/47304.htm#2
理解“通假字”——元,、无
理解古今字义不同——但
5、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悲)
6、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poem_Mmtpaw==.html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壮怀激烈!
/view/239105.htm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
/view/74199.htm
眼看青丝变白发,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view/21431.htm#sub5330157
一面是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一面却是朝廷夜夜笙歌,他只能无奈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
/view/408321.htm
老病僵卧之时仍然壮志未酬,英雄只能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
(板书:爱)
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
10、小结:王师北定统一祖国,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等了盼了60年,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哀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的父亲,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面对这样的父亲,听着这样的遗言,你的内心也一定会激情澎湃吧?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五、回读全诗,升华感悟
1、教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
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深沉、热烈而又真挚,一首绝笔诗,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又如何能道得尽诗人满腔的悲愤!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
这首诗吧!
(回归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
2、学了课文,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么?
——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六、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沦陷的国土,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义无反顾。
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再一次聆听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吧!
/song/19690276?pst=sug
板书:
示儿
悲之切——爱之深
忧国忧民
至死不渝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深切理解陆游内心的“悲”,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根据陆游各个时期的诗作追溯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的心路历程,学生认识了一个立体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自然也就真正理解了作者至死不渝的爱国深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