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卍字手(三)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式拳谱1、无极式 2 、太极式3、懒扎衣4、开合手 5 、左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7 、进步搬拦捶8 、如封似闭9、抱虎推山10 、开合手11 、右搂膝拗步12、懒扎衣13 、开合手14 、斜单鞭15、野马分鬃16 、懒扎衣17 、玉女穿梭18 、下势19 、更鸡独立20 、倒撵猴21、左搂膝拗步22 、手挥琵琶23 、三通背24、懒扎衣25 、开合手26 、单鞭27、云手28 、高探马29 、右起脚30、左蹬脚31 、践步打捶32 、翻身摆莲33 、弯弓射虎34 、双撞捶35 、阴阳混一36 、无极还原孙氏太极拳36 式动作说明2018 年根据丁爱刚孟小萍视频整理1. 无极式面南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展各45 度,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心静而体松,阴阳未判,清浊未分,一气浑然,此无极也。
要点:两脚尖外展各45 度。
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2. 太极式一念起而阴阳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无极而生太极。
舌抵上腭,下颌内收,顶头竖项,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谷道上提,骨架拔领,筋肌松沉。
以头顶百会和脚跟连线为轴,右脚内扣至正前方(南方),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要点:以头顶和脚跟连线为轴,转身时整个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3. 懒扎衣两手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抱球,目视前方(东南);两腿微屈,两手随之回落至胯根处,坐掌;左脚迈步,重心前移,两手沿弧线上提至胸前,右脚跟步至左脚右后侧,两手前伸至三尖对齐,身体后靠,重心后移;扣左脚,旋掌,摆右脚,身体随之右转呈三体式;塌腰固胯,上身右转45 度,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身体左转松沉;右脚上步,左脚跟步,右掌呈侧立掌从耳下推出至三尖对齐,重心后移。
要点:手往前伸,身体后靠,重心后移同步进行;鼻尖、食指尖、脚尖三尖对齐。
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详解
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详解孙式太极拳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桩法,步法,手法等基本功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在盘架和推手中找劲儿的训练法。
下面且看小编给大家细细讲解。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方法基本桩法练太极拳也要站桩,这是确定无疑的,俗话说“练拳不站桩,纯粹是瞎忙”。
有人认为,太极拳已经是极为缓慢的动作了,在松沉的状态下,肌肉骨骼的负担已经比较大了,站不站桩区别不大。
其实不然,其中还是有区别的,动作中体会的主要是稳定与协调,重心的移动,手脚的配合等。
而在站桩时主要体会的是周身一体、内外相合的感觉,由于在站桩时不需要动,所以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自己从头到脚的姿势是否正确(九要是否做到。
三害是否屏除),自己的意念是否到位(周身上下前后左右是否用意念引领,处于圆满的平衡状态),自己的气息是否顺畅(呼吸吞吐是否与动作的开合伸缩达成了有机的默契)。
桩是一定要站的,关键是怎么站?首先要站无极式。
无极式如平地立杆,头顶天,收重心于两脚跟问,足跟蹬地,如木桩入地,所有要求一如九要,主要训练一轴到底和周身一体的感觉。
其次便是站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桩法,是个很好的桩形,但是练太极拳却用形意拳的桩法,是否有些不妥?难道太极拳本身就没有好的桩可站么?非也。
如前所述,孙式太极拳是三拳合一,是以形意拳为骨架的,融合有大量形意拳的内容,所以用形意拳的三体式作为基本桩法,是顺理成章的。
三体式的站法,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以及在孙老先生的《形意拳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述,惟关于两手的手形有必要多说一些。
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所描述的三体式两手的手心是向下的,即除大指外其余四指是指向前方的,这是孙禄堂老先生早年的式子。
在孙老晚年的书中,就已经改为塌腕,手掌直立,四指上指(后手也如此)。
后者已经传了近百年,是已经定型的姿势,与原来的姿势比,它的好处是“筋长力大”,手上贯的劲要足得多,而且与形意拳、太极拳中的手形动作相同,所以学者在站桩时还应以新式为准。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具有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猛烈三大特征,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是现代流行着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孙婉容和孙宝亨,孙婉容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姐姐孙叔容、弟弟孙保亨等合编《孙禄堂武学大全》、《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
孙宝亨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
如今孙宝亨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氏拳,正在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准备将孙氏太极的文献资料出版发行。
京派剪纸(申沛农)北京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质朴而率真,时代感强,近现代以来已形成以申沛农(已故)剪纸为代表的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靳鹤年,1944年生于北京,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30余年。
靳鹤年自幼喜欢绘画和剪纸,1975年参加西城区文化馆素描色彩学习班、美术创作组的活动,经庄平老师引荐,1975年拜申沛农先生学习剪纸创作理论和技术,逐渐从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创作。
靳鹤年创作的京派剪纸一方面继承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时代,增加作品的时代精神。
靳鹤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剪纸大赛、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业内享有盛誉。
泥塑彩绘脸谱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
而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
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辛亥革命以后,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
孙氏太极拳独门手法“万字手”之揭秘、纠偏和体悟
孙氏太极拳独门手法“万字手”之揭秘、纠偏和体悟【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凡所拳种,皆有独门技法,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莫不于此。
但令人遗憾的是,诸多武学绝技已经或正在慢慢失传,如《藏着的武林》有语所言,“人亡艺绝”。
武学史上,杨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形意拳宗师郭云深,都是心怀诸多武学绝技之大家,然其后人真正继承其衣钵、且所知所会者甚少。
为何?一则,创拳之宗师皆有过人之才学、智慧和悟性,且禀赋武学之异能,人如为拳而生,不仅能学绝技,而且能创绝技。
二则,后之传承者几乎完全循规蹈矩于创拳者之固定招式和拳法,在宗师无人可及的卓越功夫和师承规矩面前,即使有些学法不适合自己,也不敢尝试改进,只能固步自封。
吾师说,形意拳大师李洛能之所以能教出名震武林的八大弟子,不仅是徒弟天赋资质高,关键是师父因材施教好,故其八大弟子各身怀绝技。
三则,外家拳、内家拳有幸得以传承的一些绝技,或因拳诀难以理解,或因传承有所保留,或因先前练者有所走偏,现在已失去或正慢慢失去其古风本色。
今日和拳友们聊聊孙氏太极拳独门手法——“万字手”(见下图),欢迎交流。
有文说,孙氏太极拳孙禄堂先生曾如此评价“万字手”:“太极拳有“万字手”,犹枪膛内有来复线,引弦上有箭,持恒渐进,必然劲气内藏,运之发之,锐不可当。
”吾虽未读过记载此言之书籍,但相信传者之语意。
吾师说,“万字手”乃太极拳的一种掌法,属阳打之手法,杀伤力巨大,唯坚守武道武德之人方可传之,须慎用慎传。
之于为何称之为“万字手”,吾未作详细考究。
吾之观点,古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东西,自有它为人所认可之价值;从未亲身体验的事物,断不能信口开河般得随意否定或质疑;我们不能低估己之智慧,亦不能轻视古人之哲思;所言应于己负责,更要于他人负责。
此为做人、习武之须守。
自接触“万字手”以来,吾体悟至今已有多年,几点行拳体会,和拳友们分享。
体会之一:“万字手”是一种极刚之掌法,打法须知阴阳“万字手”,对应十天干之庚金。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展开全文第1式起式动作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肩放松;两足尖分开90度;眼向前平视,心静,稍停(图1)。
动作2:右足尖翘起,用脚跟做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足成45度;同时身体稍左转,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视(图2)。
要点:全身放松,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顶上颚,呼吸要自然。
第2式懒扎衣动作1:两臂向前上方慢慢举起,高与肩平,两手心相对内含,相距约18厘米,指尖向前如抱球状;两腿不动;眼看两手中间(图3)。
动作2:两手下落至腹前,同时两腿慢慢弯曲,左足跟随着慢慢提起(图4)。
动作3:左足向前迈步,足跟先着地;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慢慢伸出,两手仍如抱球状,胳膊略弯曲;右足随两手伸出向前跟步至左足踝内侧,相距约10厘米,脚尖着地;眼看两手中间(图5、图6)。
动作4:两手平着往右转动,转至面向正前方时,右手外旋,手心向上;左手内旋,手心向下扶着右腕向右转动;同时右足跟落地,左足尖翘起向右转动,右足尖随之向外略摆90度眼看右手(图7、图8)。
动作5:右手向右向后划一半圆,左手随右手转动,当右手转至右肩前,前臂直立,手心斜向上再转向前,左手扶着右腕一齐向前推出,两臂略弯曲;同时右足向前迈出,足跟领先着地;右足逐渐落实,左足随即跟在右足的后边,相距约10厘米,足尖着地;眼看右手,稍停(图9、图10)。
要点:动作要一气贯串,不可间断。
用法:懒扎衣由棚握挤按所组成。
1. 掤,即是架(不是死架硬顶)。
对方若用双手向我扑来,我双臂则向上粘住对方的手,向后坐腰撤左步,微微向右转腰,左手向右拍,右手向右挂,此时对方的力已化去,我应时而发。
拥法的奥妙在“粘”,不丢不顶两臂如弹簧一般,使对方按着若有若无。
拥可用双手,也可用单手,若用单手拥住对方的双手,则更为得势。
2.捋,对方以手击来,我以前手按其腕,向后引,后手迅速找其肘。
若对方来手高,则两手上托其臂向后、向下掘,亦可平着向侧后方掘。
3.挤,即将对方挤出。
意在前臂像锉一样搓住对方的胳膊。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孙式太极拳是由孙禄堂老先生所创,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柔、缓慢、融会贯通,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1、无极学2、太极学3、懒扎衣4、开手5、合手6、单鞭7、提手上式8、白鹤亮翅9、开手10、合手11、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抱虎推山16、开手17、合手18、搂膝拗步19、手挥琵琶20、懒扎衣21、开手22、合手23、单鞭24、肘下看捶25、倒牵猴左式26、倒牵猴右式27、手挥琵琶28、手挥琵琶29、开手30、合手31、搂膝拗步32、手挥琵琶33、三通背34、开手35、合手36、单鞭37、云手38、高探马39、右起脚40、左起脚41、转身踢脚42、践步打捶43、翻身二起44、披身伏虎45、左起脚46、右蹬脚47、上步搬拦捶48、如封似闭49、抱虎推山50、右转开手51、右转合手52、搂膝拗步53、手挥琵琶54、懒扎衣55、开手56、合手57、斜单鞭58、野马分鬃59、开手60、合手61、单鞭62、右通背63、玉女穿梭64、手挥琵琶65、懒扎衣66、开手67、合手68、单鞭69、云手70、云手下式71、金鸡独立72、倒牵猴73、手挥琵琶74、白鹤亮翅75、开手76、合手77、搂膝拗步78、手挥琵琶79、三通背80、开手81、合手82、单鞭83、云手84、高探马85、十字摆莲86、进步指铛捶87、退步懒扎衣88、开手89、合手90、单鞭91、单鞭下式92、上步七星93、下步跨虎94、转角摆莲95、弯弓射虎96、双撞捶97、阴阳混一98、无极学。
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丁爱刚)2018.11
孙氏太极拳三十六式拳谱1、无极式2、太极式3、懒扎衣4、开合手5、左搂膝拗步6、手挥琵琶7、进步搬拦捶8、如封似闭9、抱虎推山10、开合手 11、右搂膝拗步 12、懒扎衣13、开合手14、斜单鞭15、野马分鬃16、懒扎衣 17、玉女穿梭18、下势19、更鸡独立20、倒撵猴21、左搂膝拗步22、手挥琵琶23、三通背24、懒扎衣25、开合手26、单鞭 27、云手28、高探马 29、右起脚 30、左蹬脚31、践步打捶32、翻身摆莲33、弯弓射虎34、双撞捶 35、阴阳混一36、无极还原孙氏太极拳36式动作说明2018年根据丁爱刚孟小萍视频整理1.无极式面南并步直立,两臂垂于体侧,手指自然伸直,贴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展各45度,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中;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心静而体松,阴阳未判,清浊未分,一气浑然,此无极也。
要点:两脚尖外展各45度。
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耳无所闻。
2. 太极式一念起而阴阳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无极而生太极。
舌抵上腭,下颌内收,顶头竖项,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谷道上提,骨架拔领,筋肌松沉。
以头顶百会和脚跟连线为轴,右脚内扣至正前方(南方),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要点:以头顶和脚跟连线为轴,转身时整个身体随之而动,面向东南。
3.懒扎衣两手向前向上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掌心相对如抱球,目视前方(东南);两腿微屈,两手随之回落至胯根处,坐掌;左脚迈步,重心前移,两手沿弧线上提至胸前,右脚跟步至左脚右后侧,两手前伸至三尖对齐,身体后靠,重心后移;扣左脚,旋掌,摆右脚,身体随之右转呈三体式;塌腰固胯,上身右转45度,右手收回至虎口对准耳根,身体左转松沉;右脚上步,左脚跟步,右掌呈侧立掌从耳下推出至三尖对齐,重心后移。
要点:手往前伸,身体后靠,重心后移同步进行;鼻尖、食指尖、脚尖三尖对齐。
4.开合手扣右脚,碾转左脚,身体左转至前方;双脚平行,两手收回至胸前抱球,掌心相对,掌指朝上。
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在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流派当中,孙式太极拳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流派,它对太极拳的影响也是不行无视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
欢送阅读!简述孙式太极拳特点和学习方法太极拳的产生及开展,是前辈们才智的结晶和传承,我们应当好好的学习和发扬。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老先生以他终生习练探究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提取其精华,将三拳融会贯穿,合冶于一炉而创编的,并自成一家。
成为我国目前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它把修心养性、促进身体安康、提高防身技巧三者结合在一起,所以习练此拳日久,自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由此可见,孙式太极拳的学习,对我们是有许多作用的,我们应好好学习。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必以开合动作相承接,因此有人叫它开合活步太极拳。
练习时要伸展圆活,进退相随、上下相同,无左右歪斜的形体,全套练之如行云流水,源源不断,全身放松,不僵不滞,进展中无起伏,要各式相连贯,要一气哈成。
无论动作的虚实改变,速度要匀称,不行忽快忽慢,更不行有停顿的地方。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自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万不行努气(拙力),由于中正平稳,所以才能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这些在练拳以前,从思想上就应当留意。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自然协调,协调就要求我们周身各部位到达统一。
孙式太极拳的练拳要求1、要集中精力,就是精神内受,不行心猿意马、瞻前顾后,呼吸自然,即呼吸不要着意,舌顶上鄂,口要虚合。
2、要求精神与肢体放松要温柔(柔与软不同,软疲塌无力,而柔中有刚),就是要用自然之力,不是用拙力而是要用活力。
3、孙式太极拳要严格遵守规则,古人云:“不以规则无以成方圆”。
必需遵照根底动作,按部就班,按部就班的习练,俟整套动作娴熟日久,自然为所欲为了。
4、要有毅力、有恒心、切不行一日爆之十日寒之,要日日练习,要相古人说的那样终朝每日常缠手,更不行贪多求快,或躐等以进,要按步就班,一式不对不学下式。
孙氏太极拳26式拳谱
孙氏太极拳26式拳谱孙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流派,由孙禄堂创立。
下面是孙氏太极拳的26式拳谱:1.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始动作,体现了拳法的基本姿势和身体的调整。
2. 左右野马分鬃,这一式动作模仿野马奔跑的形态,通过左右分开的手臂和腿部的动作来展现。
3. 白鹤亮翅,这一式动作模仿白鹤展翅的形态,通过身体的转动和上肢的展开来表现。
4. 搂膝拗步,这一式动作要求将身体重心向下,同时扭转腰部,以达到搂膝的姿势。
5. 手挥琵琶,这一式动作模仿琵琶演奏时的手臂动作,通过手臂的挥动和身体的转动来表现。
6. 左右摆莲,这一式动作要求身体左右摆动,同时手臂做出莲花盛开的动作。
7. 左右云手,这一式动作要求手臂做出云朵般的动作,同时身体做出左右的转动。
8. 单鞭,这一式动作要求将一只手臂伸直向前,另一只手臂下垂,以达到单鞭的姿势。
9. 高探马,这一式动作要求身体向上抬起,同时手臂做出探马的动作。
10. 左右穿梭,这一式动作要求身体左右穿梭,同时手臂做出相应的动作。
11. 左右摆莲,同第6式。
12. 左右云手,同第7式。
13. 单鞭,同第8式。
14. 高探马,同第9式。
15. 左右穿梭,同第10式。
16. 左右摆莲,同第6式。
17. 左右云手,同第7式。
18. 单鞭,同第8式。
19. 高探马,同第9式。
20. 左右穿梭,同第10式。
21. 左蹬脚,这一式动作要求将一只腿向前蹬出,同时手臂做出相应的动作。
22. 右蹬脚,这一式动作要求将另一只腿向前蹬出,同时手臂做出相应的动作。
23. 左右摆莲,同第6式。
24. 左右云手,同第7式。
25. 单鞭,同第8式。
26. 收势,收势是太极拳的结束动作,体现了拳法的收敛和身体的平衡。
以上就是孙氏太极拳26式拳谱的内容,每一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意义,通过练习这些式子,可以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健康水平。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诠真(三)_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诠真(三)_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
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
2、抹肘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朝下,两手相合,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4)。
3、退步盖掌前势不停,两手同时向左右两边分开,右手与右肘平,左手与左肘平,掌心向下。
两手向前、向下盖掌,至腹前。
同时右脚后撤(图45)。
4、翻掌收步前势不停,两手掌往下经小腹,向内、向上、向前翻掌,手心向上,同时身体重心后坐成左虚步,目视前方(图46)。
说明:1、古代的大门有有两扇门组成,每扇门上有一环,关门之用。
“如封似闭”就像两手拉住两个门环把门关起来那样,故得名。
封闭意其意思为关闭,不让对方进攻我。
2、托肘抹肘是“三十六手”特有的一种动作,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完成。
双方较技时,控制对方的肘,和保护自己的肘不被对方控制,是战胜对方的重要一招。
而36手的托肘抹肘,既可以护自己肘,又可以控制对方的肘。
3、盖面掌,是八卦掌中常用的掌法。
孙禄堂把它引进到太极拳中,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
4、所有动作要完整一气完成,尾闾正中,整个动作符合平直圆的要求。
技击含义:1、两手成下字手,手掌如两扇门,称为“加封”,属防守法;继而沉肩垂肘,两掌微收向里引进,以化解敌力,分后即合,以闭劲向前按出,似关闭门户,称为“似闭”,属进攻法。
可见“如封似闭”一势,是由“如封”的防守法,及“似闭”的进攻法两者合成的。
是先防后攻,防后反攻,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典型拳势。
2、我用搬拦捶时,对方以右脚在前,用左手推我右拳,我右拳速抽回。
同时含胸松胯,坐在右腿,左手在自己右肘下穿出,向敌人左手腕格去粘住,放在对方之左肘上,左手即翻转速弓左腿,双手向前按去,使敌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
3、假设对方按我右臂,我用托肘抹肘动作化解,退步,一个盖面掌反击对方,我趁其不稳之时,进步以两手击其胸部,对方必跌出无疑。
孙式太极拳精解(1-3)——雷师泰
孙式太极拳精解(1-3)——雷师泰第一节起式动作要领(1)两脚呈90度,身体直立,如平地立竿,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上顶,项竖直,但不可紧张僵硬。
身体其余部分完全放松。
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
此时身体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
(2)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旋转45度(向正前方),并随即向后拉至左脚后,以右脚的踝骨对着左脚的脚跟。
(3)重心移至右脚的同时,两手沿着左脚尖的方向向斜前上方徐徐抬起伸出,胳膊似直非直,不可过于弯曲,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抬至与肩平齐,稍停。
(4)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腿慢慢弯曲下蹲(下蹲幅度视个人能力而定,初学者不宜过低,以下蹲5~10厘米即可),同时把手从原路拉回,收至小腹处。
轻轻贴住。
(5)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前蹬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蹬的同时,两手再向前伸出,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脚尖虚点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动作精解在孙禄堂老先生的著作中没有“起式”这一节,用的是“无极学”和“太极学”的名字。
而在孙剑云先生1997年版的新著中,把“无极学”和“太极学”合并为“起式”。
名称不同,而动作就是一个,即从两脚分开90度站立到右脚转45度止。
而据笔者的看法,以老先生的叫法似为更妥。
因为前者是如平地立竿,空空洞洞,没有动作,也没有动作的意念,当然是合于无极。
后者脚一转动,即是心念在动,有了意念和动作,从无到有,道自虚无生一气,便是太极了。
依笔者之见,应该保留“无极式”与“太极式”两节作为拳的起点,而不宜笼统地合二而一。
因为,虽然只是右脚转了45度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本质上的差别却极大。
依笔者之见,孙式太极拳的套路应起于“无极式”和“太极式”,在此之后应有“起式”为第三个动作。
在这里所说的“起式”跟孙剑云先生的又不一样,相当于他们二位的“懒扎衣”中的前三个动作。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拳式
据孙禄堂著《太极拳学》无极图太极图
懒扎衣
开手图合手式单鞭提手上势白鹅亮翅
左式搂膝拗步左式手挥琵琶
搬拦捶图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右转开手图右转合手图
右式搂膝拗步右式手挥琵琶式肘下看捶
左式倒辇猴右式倒辇猴
三通背
一式三通背二式三通背三式三通背
云手
高探马右起脚左起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披身伏虎
野马分鬃
右通背掌
玉女穿梭云手下势图
金鸡独立右式金鸡独立右式十字摆莲图
进步指裆捶
上步七星下步跨虎
转角摆莲弯弓射虎图
双撞捶图阴极混一图*************以下为推手图
甲乙无极式图甲乙合一图
乙(扌履)手图甲挤手图乙(扌朋)手图乙按手图甲(扌履)手图乙挤手图。
少为人知的孙氏太极拳卍字手
少为人知的孙氏太极拳卍字手一、卍字手的来历民国17年(1928年)7月1日,江苏省国术馆正式成立,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江苏水陆公安管理处旧址。
孙禄堂为教务主任。
翌年2月19日,迁至镇江办公,地点在新西门外阳彭山北五省会馆(引自《江苏省国术馆年刊·本馆大事记》第28页)。
孙师结识了精通《易经》的镇江著名中医师陈健侯。
春暖时节,孙师因痰中带血,请陈健侯诊治,服中药数月而愈。
孙师心存感激,便对陈健侯进行全面考察,认为陈出身书礼之家,品行好,懂《易经》,悟性高,身体素质好,筋骨特好,又有武术基础,才决定把真传传给陈健侯。
(音“万”) 字手是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特有的掌式,所谓卍字手,就是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
至于孙禄堂的卍字手从何而来,说法不一。
有人说,郝为真传给孙禄堂时就有卍字手,它是门内人的标志。
还有人说,卍字手可能是峨嵋山上的高僧传给孙禄堂的,因为卍字手是佛家手法,而孙与峨嵋山上的高僧有往来。
还有人说,浙江小开门拳种也有卍字手,它是从民间拳种移植过来的。
我查过《武术书籍总汇》,所有出版过的武术书上面都没有谈到卍字手,可想卍字手传承的机密性,谓之“法门不入六耳”。
二、卍字手的含义从佛学的角度看,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
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使用。
在西藏原始宗教中,卍字(g.yung drung)是“永恒不变"的象征,由于藏传佛教中使用的转经筒都是从左向右转,所以都写作“"。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称为吉祥海云相。
“”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
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已经成了佛教的一种象征,用来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
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
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笔者于1981年得自刘子明先生。
刘先生言民国九年得自孙存周先生,为孙氏拳所独创。
共分总诀8字,行拳、交手、心法各16字,合计56字诀。
刘先生说:“56字诀为孙氏太极拳所独创,与‘九要’合为一体。
可入孙氏太极拳之门。
”并允许笔者抄录。
时笔者尚未学习孙氏太极拳,不能明其真意。
1990年笔者认识孙剑云老师后,曾问及56字诀,剑云老师未置可否。
至1995年笔者协助剑云老师撰写《孙氏太极拳、剑》一书时,又向剑云老师提及此56字诀,时剑云老师与存周先生子女不睦,嘱之以不写入自己书中为妥,以免纠纷。
剑云老师于2003年10月2日去世后,我又问及孙叔容师姐关于56字诀之来源,师姐称隐约听存周先生提起过,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
如今笔者接触孙氏太极拳已经15年了,根据笔者的多年体悟,认为此五十六字诀对于初学孙氏太极拳者甚具指导性意义。
故愿奉献出来,与广大同道共同研究。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总诀8字:蓄神养气,体用中和。
行拳16字诀: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交手16字诀:神圆意藏,身柔气刚,借人摧根,横顺八方。
心法16字诀:有无并立,有无不立,虚中应物,抱圆守一。
另有孙存周传下练功进阶各层功象: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一、总诀八字释意:何谓蓄神养气?无极生太极之理,于拳中动中缩劲,致中和。
拳中各式之体用以此贯穿始终。
何谓体用中和?中为虚无之本体,和为虚无本体之作用。
故拳术者,体中用和,以虚无之本体,充融百家之技以为和,和之中,智勇生焉。
二、行拳16字诀释意:开合垂缩。
开合者,拳中规模,阴阳互根,相互循环之理。
大意有三,一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
二曰吸为开,呼为合。
三曰起为开,落为合。
一曰形,二曰气,三曰意。
曰形:形者,拳中规模也。
开者,开肩、开胯。
缩者,缩肩、缩胯。
开缩二者同时而生。
开者,外肩、外胯,即臂根、腿根处。
缩者,内肩、内胯,即躯干与四肢相接之处。
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的对比
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的对比孙式太极拳是众多太极拳流派中的一支,孙式太极拳经过多年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从而形成了新的套路,不过传统的套路与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的对比。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的对比一、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与传统套路的来历孙式太极拳97式是孙禄堂宗师为了适应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而创编的。
孙禄堂( 1861-1932)(一说为1860-1933),我国著名武术家,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
名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人。
他曾从李魁元(一作“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真学太极拳。
后来他以郝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形意、八卦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
1919年孙禄堂先生出版《太极拳学》一书,共97式。
在江苏省国术馆向露天班学员传授的太极拳就是这97式。
1957年,孙剑云整理出版了孙禄堂原著的《孙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年9月第一版)。
在孙剑云写的《前言》中说:“为了推广这趟太极拳,我大胆地根据先父的原书改编,内容解说力求通俗,以便初学者练习参考。
其中部分动作是按先父晚年的练法编写的,因此与原书稍有不同。
”又说:“在我改写这本书时,胡席圃师兄给了我很多帮助,谨致辞谢意。
”由此可见,现在我们见到的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是孙剑云在师兄胡席圃帮助下根据乃父《太极拳学》一书改编而成的,也就是说是由孙剑云定型的。
这一套孙式太极拳就是目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套路,被称为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
而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则由孙禄堂先生秘传给陈健侯先生的。
大致经过是:孙禄堂先生被任命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1928--1931),他结识了江苏史学大师陈庆年的次子、著名中医、少林高手陈健侯先生。
陈精通易经,又治好了孙禄堂多年不愈的内伤,孙就把真传三十六手秘传给他。
该套路,后由陈健侯的再传弟子周德良、孔小安、陈九皋整理后发表在《精武》(1985年第3期)。
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前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
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
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
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
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识了江南名医、“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
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
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
因精通《易经》,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
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
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115式,其中不计重复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
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在注重“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
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
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
“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
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
三十六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
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
完整地学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
就“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答读者问
就“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答读者问就“三十六手”答读者问自《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诠真》在《搏击》杂志上公开发表后,我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来电,有的表示赞助与支持,有的提出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共同性,所以在此统一作答。
1、为何叫“三十六手”,而不叫“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手”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人们称孙禄堂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这里的“手”就是“人”意思。
而“三十六手”的“手”就是“式”和“势”的意思。
这是因为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
再说,棚、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讲的手。
以主体部分代表全体,这是修辞上常用的借代手法。
例如,在国际上,通常的习惯,是把“北京”代表中国,“华盛顿”代表美国,“东京”代表日本等。
而且我们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
“太极三通背第二式”叫“太极三通背第二手”。
由此可见,孙禄堂把自己编创的“三十六路神拳”称之为“三十六手太极拳”,而不叫“三十六式太极拳”或“三十六势太极拳”,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套拳来自孙禄堂的真实性。
我们认为“三十六”是指这套拳的不计重复的主式是三十六。
此外“三十六”,在古代也是个神秘的数字。
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也正好与八卦图上三十六条线条相吻合。
三十六在《易经》中为震卦,用二进制表示为:100100,将其化为十进制:1×25+0×24+0x23+1×22+0×21+0×20=32+0+O+4+0+0=36。
2、“三十六手”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个特点是:三拳融一。
不仅融太极、形意、八卦于一体,甚至把内、外家拳之精华融为一体。
套路中不仅有三体式、八卦掌等,还有红拳和螳螂拳的手法和腿法。
第二个特点是:开合活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图 7。
接着 , 双臂上举 , 同时扭 转至
齐 喉部 ( 1 ) 图 8。
接着 , 扭转不止 , 至两手还原
( 1) 图 9。
以上为 一遍 。
作用 : 意在 活腕 , 并在于练 习
沾 粘连 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领 : 练习时 , 两手臂须松直 , 两手粘靠 , 不丢不顶 , 以肩带手顺 带腰部 , 并适当顺应呼吸 , 练后会
5 0 。单练后 , 0遍 再练习双人推手 , 就能体会沾粘连随, 不丢不顶。
待右手伸到极限, 左手缩到极
限 , 手 同时翻掌 , 换上下 ( 两 变 图
2 、8 。 7 2 )
二、 转肘功
除了套路 中的盘肘功外 , 还有
直 至呈 左手 在 上 ,右 手在 下 , 专练肘 的转肘功 。其方法是 : 要 领 : 步 与手 的动 作要 协调 走 呈 抱球 状 , 推球 ( 2 ) 图 9。 自然 站立 ( 亦可 两腿微 曲 , 呈 致, 气沉丹 田, 沉肩坠肘。 动作要 上 下变 换 为一 圈 , 反复 练 习上 高马步) ,上松下紧 ,两手上举齐 领 与立 圆 字 手相 同。 千 次 , 法 可 固定 不 变 , 可 以在 步 也 肩, 以肘为 固定轴 ( 2 ) 图 O。 说明 : 同立 圆 字手 。 行 进 中变换 双手 。 两手 同方 向下行 ( 2 、2 。 图 12 ) ( ) 三 粘转 手 作用 : 练引劲 、 搓劲与发劲。 以 肘 为 轴 ,放 到 底 后 再 上 行 太极拳 的技击特点是沾粘连 要领 :此动作似形意拳之横
一
= 蚴 ■ =▲ :
蚴
随靠 , 粘” 而“ 字尤为重要 。 在技击过
程中, 只有“ ” 了对 方再攻击 , 粘 住 这
( 3。 图 )
才是太极拳的风格。 如何做到“ ? 粘”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有其独特的练 法, 即粘转手。现介绍如下。
自然站立 ( 亦可 两腿微 曲, 高 呈
指 全部 如莲花状分开 ( 1) 图 4。
▲
9  ̄角。两掌心向对, 0 掌根相靠, 手
50圈。两手臂练到如泥鳅般滑 , 0 使对方抓不住 , 方能与人交手。
腹 ,表面上看是两手一 前一后在
动, 练久 了 , 其实是两边 胯骨在一
前一后 地 动 。 由手 带臂 , 臂带 肩 , 肩
. . |
叠
作用 : 练肘 的灵活性 , 不让对 要领 : 转前手臂的过程须上松
拳, 只是直对 中线 , 自己的身体不
偏 。在 技 击实 用 中为顺 对 方来 劲 , 左 手往 回领 的同 时 , 手直 指 插人 右 对方肋 腹之 间 。 时 , 两大 关键 , 此 有 首先 己方 的腿 要稳 , 次丹 田要 能 其 沉住 。若 不然 , 为对 方攻 入 而伤 反
左手在下 , 掌心相对( 2 ) 图 4。
两手拇指相合相靠 , 从指尖到
三 、 球功 搓
此为形象动作 , 亦即套路 中的
带后肋骨,最后以两胯为原动力 , 带动肋肩 臂手 ,这 就是 所谓 “ 暗
指根不用力的随靠 , 并在运动中粘
靠在一起( 1 ) 图 5。
风轮手 , 可以在套路 中练 , 也可以 劲” 。因此 , 练此功时要沉稳而实 , 单练。 随运动两手臂顺靠下移 , 至臂 切忌快而轻飘。 两腿呈三体式步 ,上松下紧 , 放直 。此时顺往下移 , 两掌背逐步 说明: 刚开 始 练 习 , 手 可 捧 两 两手如抱着一个圆球 ,右手在上 , 内翻呈两腕外根部相靠 , 两手指分 个 球 ( 球 、 球 或 排 球 均可 ) 篮 足 ,
一
熟练后 , 再空手练 , 但心里始终要 似推球在转 ,右手往前伸 , 左 想 着似 有一个 球 在手上 搓 。 待续 ) 接着 ,以两手腕背相靠为轴 , ( 手往 后缩 ( 2 、6 。 图 52) 右手由外往左 , 左手 由内往外扭转 ( 责任 编辑 柯 超)
别尽 力外 展 ( 1 ) 图 6。
及 自己 。所 以 , 练 习 中一 定 要沉 在
方控制 自己的肘 。 下紧 , 十指松直 , 但要有微微 的暗
劲 留住 , 由慢 到快 。快 时两肘 不 能 离肋 , 隔一拳 远 , 右次 数相 等 。 须 左 说 明 : 数 由少 到 多 , 每 次 次 达
. 曩
马步)上松下紧 , , 两手举起, 与脸同 高, 大臂与地面平, 小手臂与大臂呈
很 舒服 。 说 明 : 日练习 由慢 到快 , 每 由少
图 1 9 图 2 0 图 2 1
到多 ,逐 步能增 加 到每次练 10~ 0
图 2 图 2 6 7
图 2 8
图 2 9
缠由内向外旋转。简单来说 , 按逆
时针 方 向旋转 为 外旋 ) 图 1 ) ( 。 3 作用 : 主要训 练 腕关节 的灵活 性, 并增 加手 腕外 旋 的力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