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1.个体化诊疗: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对不同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理表现,因此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给病人进行推拿按摩时,按摩手法和力度应该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
和病人的承受能力来调整。
2.结合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饮食来
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护理方案中,可以结合药膳调理,根据病人的具
体病情和体质,推荐适合的中药材和食材,并给出具体的制作方法和用量。
3.针灸推拿配合: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就是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
穴位或适当的按摩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护理方案中,可以结合针灸
推拿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疗法,以增强疗效。
4.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包括心理和情绪
的调理。
在护理方案中,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增强自我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5.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注重调整生活作息
以维护健康。
护理方案中可以合理安排病人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时间、
饮食时间和锻炼时间,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6.配合其他辅助疗法:中医护理方案可以结合其他辅助疗法,如中药浴、艾灸、气功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护理方案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和
需要,适当引入其他疗法,以促进康复。
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又可以满足个性化护理的需求。
护士和医生应当加强中医知识的学习和应
用,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医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方案实施前的准备
80%
培训护理人员
对参与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 确的中医护理技能和知识。
100%
准备护理用品
根据护理计划,准备所需的中药 、针灸、推拿等所需的用品和器 材。
80%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中医护理方 案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的原则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等。在实践中,中医护 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能 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支持,中医护理方案在肿瘤管理 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肿瘤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护理 。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情志调护等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护理方案 还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应对疾病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 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 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能够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中医护理还具有 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等特点,能够降低医疗成本,缓 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因此,加强中医护理的应用 和推广,对于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汤剂进行疗程治疗,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2.咳嗽:建议采用中药合剂进行治疗,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3.高血压:推荐采用中药调理血压,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糖尿病:建议采用中药降糖,配合推拿、足浴等中医疗法。
5.冠心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心血管功能,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6.高血脂: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血脂,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7.便秘:推荐采用中药通便,配合腹部按摩、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
8.痛经: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月经,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9.颈椎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颈椎,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0.腰椎病: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腰椎,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1.风湿性关节炎: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关节,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2.鼻炎:建议采用中药滋阴清热,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3.风热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4.肺炎:建议采用中药清肺化痰,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5.高原反应:推荐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配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
16.慢性支气管炎: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气道,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7.肾结石:推荐采用中药利水通淋,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8.肠炎:建议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9.失眠:推荐采用中药安神补脑,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以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试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
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总结
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总结
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总结如下:
1.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在制定护理方案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病史、身体状况等。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加强饮食调理,增加营养摄入;对于阳虚寒凉的患者,可以使用温补的中药等。
3. 综合运用中医疗法:中医护理方案应该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疗法,例如针灸、拔罐、推拿等。
不仅要注重疾病的治疗,还要兼顾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4. 配合药物治疗:护理方案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协同作用。
护士要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合理安排患者的药物使用时间,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
5.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制定护理方案后,要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护理内容。
只有不断评估和调整护理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
6. 重视患者教育:中医护理方案中应该注重患者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原因和病情,以及中医治疗的机制和方法。
只有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中医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定期评估护理效果,以及重视患者教育。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医护理的效果。
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的方案
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的方案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是指利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的技术措施。
在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徒传承:临床科室应建立中医师徒传承制度,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与年轻护理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和交流,传授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培养中医护理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2.专业培训:临床科室应组织中医护理培训班,邀请知名中医学专家授课,培养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包括中医护理理论、中医药膳疗法、中医推拿按摩、中医穴位按摩等,使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3.优化护理环境:临床科室应提供适宜的中医护理环境,如调整空气湿度、保持房间通风、减少噪音等,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和效果的发挥。
4.疗效评估:临床科室应建立完善的中医护理疗效评估体系,通过定期随访和评估,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对于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行探讨和改善,提高中医护理的疗效。
5.开展中医护理研究:临床科室应鼓励和支持中医护理研究,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研究项目,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信息化建设:临床科室应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数据库,记录和分享中医护理的经验和成果,方便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总之,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的方案需要从师徒传承、专业培训、护理环境、疗效评估、研究、信息化建设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实施方案,将中医护理融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职责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职责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 研究和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医学实践,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中医护理方案。
2. 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负责向医务人员传达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方案能够正确执行。
3. 确保方案实施质量:监督和评估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4. 与其他科室协调沟通:与相关科室如中医科、护理部门等进行密切合作,协调沟通,确保中医护理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的协调一致性。
5. 文档记录和信息管理:负责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 组织中医护理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小组的一些基本职责,具体的工作内容可能会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有所不同。
中医护理方案六大要素
中医护理方案六大要素引言中医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综合医学体系,注重维护和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
在中医护理方案中,有六大要素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这六大要素,并探讨它们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和方法。
1.饮食养生在中医护理中,饮食养生是首要的要素之一。
中医强调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疾病情况和季节变化,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合理均衡的饮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保持正常的体重等。
中医护理建议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量饮用中草药汤剂,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
2.中草药治疗中医护理方案中,中草药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手段。
中草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中草药配方,并进行中草药的制剂和服用方法指导。
3.按摩推拿按摩推拿作为中医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平衡经络系统,并舒缓身心压力。
中医护理师通过触摸和按压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自身的康复和健康。
4.气功调理气功调理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气功通过调整人体的呼吸、姿势和意念,达到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的流动的目的。
气功调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情绪压力等。
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中医护理强调身心的统一,认为良好的心态对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护理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6.锻炼养生锻炼养生在中医护理中被视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中医护理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护理师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太极拳、气功等。
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六大要素包括饮食养生、中草药治疗、按摩推拿、气功调理、心理护理和锻炼养生。
这些要素综合运用,可以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康复。
中医护理师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时,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对六大要素进行科学的应用,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8篇
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8篇年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1)一、优质护理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服务内涵,落实护士岗位管理,修订优质护理绩效考核方案,细化各项质量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加强健康教育。
1、实行护士岗位管理: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管理机制。
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岗位职责,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条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进一步完善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和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动态调整,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
2、修订优质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病员满意度和理论操作考核。
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挂钩。
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3、质量标准细化:根据最新的《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版》和三甲检查反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细化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部分质量指标及计算方法不够精细的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提出和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4、加强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制定病人版《健康教育手册》:进一步完善各种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规范健康教育形式,将护理路径理论与临床的健康教育相结合,制定实施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修订完善各专科病人版《健康教育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理解、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正确观念的形成,提高宣教效果,优化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质量、护理安全1、制定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根据临床实际和最新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常规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性,符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具有科操作性,完善修订成册,全院护士人手一册,方便护士及时查阅。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篇一」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胁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调护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来制定护理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步骤。
下面是一个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
比如,如患者属于寒湿重,脾胃虚寒的辨证类型,则护理目标可以是温补脾胃、祛除湿寒,改善消化功能。
二、护理措施:
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合理安排饮食,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胡椒等,同时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如西瓜、冰淇淋等。
2. 药物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温中扶正的中药,如参、肉桂等。
3. 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调理。
比如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健胃等穴位,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4. 养生指导: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养生指导。
比如对于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告诉他们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寒潮湿的环境。
5. 精神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精神调理。
比
如对于虚寒型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护理效果评估:
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疗效,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估。
比如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
四、护理记录和交接:
将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包括辨证依据、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等,以便后续的护理工作参考。
并及时向接班护士进行交接,提供必要的护理信息。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1. 了解患者信息: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过敏情况等,以便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2.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
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3. 清洁伤口:如果患者有伤口或创口,护士需要定期清洁伤口,并更换敷料,以防止
感染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4. 协助医生诊断:护士需要提供所需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协助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
治疗方案。
5. 给药和输液:根据医生的嘱咐,护士需要给患者正确的药物和输液,确保患者按时
按量服药和输液。
6.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程度、意识状态、
排尿和排便情况等,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参考。
7.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
恢复信心。
8. 教育患者: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和预防复发。
9. 保持环境清洁:护士需要保持病房和治疗区域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10. 与团队合作:护士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病房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上是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基本计划,具体执行细节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拟定中医护理工作计划的时间表和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
2. 负责患者的中医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查。
3. 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4. 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包括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5. 定期进行中医护理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反馈和体征变化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6. 与医疗团队合作,协助医生进行中医治疗,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
7. 参加中医护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
8. 定期进行中医护理记录和报告,确保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急性阑尾炎
中医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 术前后注重调理饮食、起 居,以促进康复。
急性胆囊炎
中医护理在急性胆囊炎发 作时采用中药急救,如灌 服大黄、芒硝等中药,缓 解症状。
脑卒中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 注重病情观察、情志调护, 可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 缓解症状。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骨折康复
中医护理在骨折康复期注重功能 锻炼、中药调理,以促进骨骼愈
03
CHAPTER
中医护理方案的方法与技术
饮食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 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 可以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免疫 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患病 的人,合理的饮食护理也可以辅助治疗,促 进康复。
情志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调节情绪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情志护理主 要是通过调节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 免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和疾病发生。例如,对 于癌症患者,情志护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 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新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研究
开展中医护理临床研究,探索中 医护理方案在各种疾病和症状中 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为中医护理 方案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证支持。
跨学科研究
鼓励中医护理与现代医学和其他 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通过多 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中医护理
方案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THANKS
谢谢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目录
CONTENTS
• 中医护理方案概述 • 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论基础 • 中医护理方案的方法与技术 •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践与应用 • 中医护理方案的挑战与展望
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区别课件
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区别课
件
以下是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之间的一些区别:
1. 定义:
- 中医护理常规:指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护理的一般惯例和规范。
- 中医护理方案:是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的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计划,包括具体的护理目标、措施和评估指标。
2. 内容:
- 中医护理常规:包括中医养生保健、调理饮食、中药疗法、按摩推拿等中医养生方法和护理技术。
- 中医护理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
3. 适用性:
- 中医护理常规:适用于普通人群和一般健康问题,如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 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有具体病情或不适的患者,如针对特定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案。
4. 个体化:
- 中医护理常规:常规护理是通用的护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人,没有个性化的差异。
- 中医护理方案:方案制定需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因此更加个性化。
5. 实施方式:
-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自行进行,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
- 中医护理方案:通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护理人员实施,包括针灸、按摩、吃药等具体操作。
中医护理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和护理方法,而中医护理方案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的具体护理计划。
前者适用于普通人群和一般健康问题,后者适用于有具体病情或不适的患者,并需要由专业人员实施。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内三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妇产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综合科)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与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标题: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引言概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方案,包括护理对象、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护理对象1.1 病情适用范围: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疲劳乏力等情况。
1.2 年龄范围: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1.3 病情严重程度: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设计。
二、护理内容2.1 中草药治疗: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包括中草药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药物的搭配。
2.2 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护理方案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经络。
2.3 膳食调理:中医护理方案还包括膳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
三、护理方法3.1 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设计,包括药物的搭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3.2 定期随访: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3.3 家庭护理: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四、护理效果4.1 病情改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后,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包括症状减轻、体质增强等。
4.2 预防复发: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3 促进康复: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五、注意事项5.1 遵医嘱: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5.2 饮食调理: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需要遵守医生的饮食调理建议,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5.3 定期复诊: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需要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纳排标准
中医护理方案纳排标准
摘要: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概念
二、中医护理方案的分类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纳排标准
四、纳排标准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应用
正文: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服务方案。
它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分为:基本方案、症状型方案、疾病型方案、体质型方案、健康教育方案等。
纳排标准是指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过程中,对患者的接纳和排除标准。
纳排标准主要包括:患者接纳标准、排除标准、方案禁忌等。
患者接纳标准主要是指患者符合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基本条件,如:患者有接受护理的需求、患者愿意配合护理计划的实施等。
排除标准主要是指患者不符合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某些条件,如:患者有严重的过敏史、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等。
方案禁忌是指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某些护理技术或方法,如: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技术;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刮痧技术等。
纳排标准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5篇)
中医护理工作计划(5篇)中医护理工作方案(5篇)中医护理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连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方案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学问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方案,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育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需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
其他层次的护士方案支配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学问的学习把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状况。
(二)、加强人文学问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争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详细的实施方案。
支配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学问,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进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学问,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别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睬诊争论等形式更新学问和技能。
同时,有方案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沟通等.(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批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2014 年 5 月发布,共 20 个病种)1、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5、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7、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8、胃癌中医护理方案10、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11、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12、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1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17、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20、丹毒中医护理方案目录1、促脉症(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5、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6、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8、旭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9、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
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
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心悸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
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
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4.遵医嘱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予中药泡足。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气阴两虚型、心虚胆怯型及气虚血瘀型中汤药剂宜热服;痰热内扰型中汤药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1)严格按医嘱调节输注速度,可选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如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绿视心律失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避免应用(其他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制定合理作息时间,不宜晚睡,睡前不宜过度兴奋。
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
2.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
3.发作期静卧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活动量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度,活动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如有头晕、气促、汗出、胸闷痛等症状要停止活动,休息缓解,严重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保持排便通畅。
(二)饮食指导1.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味甘或甘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枣、花生、山药等。
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物。
2.心虚胆怯证:宜食滋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品,如柏子玉竹茶。
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3.痰热内扰证:宜食清化痰热,补中益气,滋养心阴的食品,如荸荠、甘蔗等;也可选用薏苡仁、大枣、山药、莲子等熬粥食用。
4.气虚血瘀证:宜食补气、化瘀通络,行气活血的食品,如山药、菱角、荔枝、葡萄、鲢鱼、鳝鱼等。
也可食用桃仁、油菜等活血祛瘀的食品。
忌食破气耗气、生冷酸涩、油腻厚味、辛辣等食品。
(三)情志护理1.对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专人守护,稳定情绪。
2.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促脉证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五、护理难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疾病复发率高。
解决思路:1.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甄别房颤节律,一旦疾病发作时能够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建立促脉证患者自我疾病认知调查档案,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进行评估。
提出护理问题,协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逐步实施。
3.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监控,出院后15天、30天、60天。
随访内容为:用药依从性、生活起居规律性、自我疾病管理的自律性。
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促脉证(阵发性心房纤颤)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邪盛正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
舌质淡,苔薄白。
(二)邪热炽盛证:壮热口渴,皮现紫癜,齿鼻渗血,血色鲜红。
舌质红,苔黄。
(三)痰瘀互结证: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
舌质暗,苔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疲乏无力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重度贫血者,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红蛋白值及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
3.心慌气短伴头晕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
粒细胞缺乏(<0. 5×109/L)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二)发热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准确监测、记录体温。
2.高热者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热退汗出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防止受凉。
3.保证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耳尖等穴。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中药熏洗或中药湿敷。
(三)骨痛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缓。
2.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受压,可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头维、上星、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合谷、阿是穴等穴。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额、枕、神门、肝等穴。
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四)出血1.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的变化及病情症状,出现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或突然间的剧烈头痛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局部出血护理:(1)鼻腔出血: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报告医师,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棉球填塞鼻腔,如出血量大且位置较深时请耳鼻喉科会诊填塞;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鼻、肺、肾上腺、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2)牙龈出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棉棒蘸止血药物局部按压,或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棉球外敷牙龈或遵医嘱予凉血止血类中药汤剂含漱止血,做好口腔护理。
(3)皮肤黏膜出血:注意出血部位观察和皮肤保护,治疗或注射后穿刺局部应按压1 5分钟以上,避免出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中药含漱:遵医嘱实施中药含漱,每日5次(晨起、睡前、三餐后及出血时),每次2~3遍,每遍10~20ml。
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口含中药30秒,再行冲击性漱口1分钟,使漱口液充分接触牙龈齿缝及口腔黏膜。
中药漱口后10分钟内禁止刷牙、饮水及进食。
3.注射给药(1)亚砷酸注射液:稀释后3~4小时内输注,可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
(2)三尖杉注射液:易损害心肌及心脏传导,输液速度小于40滴/分,注意观察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5.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定时开窗通风。
2.保证充分的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重症患者卧床休息,粒细胞缺乏的患者(<0. 5×109/L)实行保护性隔离。
3.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
4.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女性患者注意经期卫生。
5.指导患者适度活动,避免磕碰、外伤,洗浴用水不宜过热,不可用力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二)饮食指导1.邪盛正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银耳、山药、莲子等;忌食寒凉冰冷的食品,如海鲜、绿豆等。
2.邪热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的食品,如冬瓜、绿豆、竹笋等;忌食温热辛辣的食品,如羊肉、辣椒等。
3.痰瘀互结证:宜食祛瘀化痰的食品,可选用杏仁、白萝卜、陈皮等;忌食肥甘厚腻的食品,如肥肉、奶油等。
4.发热患者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或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汗出较多者,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脾胃虚寒者慎用。
5.贫血患者宜食富含铁的食品,如豌豆、黑豆、芝麻酱、蛋黄、血豆腐、猪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