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常识(小说单元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37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细节题
•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 不同?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 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 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 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 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 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 感情 《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 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手法+课件

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
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 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 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 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二、小说的特点
1.鲜明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高考考察的7大题型
①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梳理型 情节手法型 情节作用型
②揣摩人物形象 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手法 形象的作用
③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的特点 描写环境的方法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品味赏析语言 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的特点
作用:①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②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 ③衬托了人物形象; ④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⑤ 使结构曲折有致。
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只能写“我”的所见所闻。
优点: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便
于展开心理描写
缺点: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
职务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 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 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 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 -----莫泊桑《项链》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之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的基本常识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之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的基本常识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之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的基本常识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

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诞的闹剧。

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变形,是指有意识地变更所描写的对象的性质、形态,以达到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目的。

在童话创作中,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段把人形变作其他各种物体,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是因为中了魔法而变成了青蛙。

(2)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

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

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

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

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

”(3)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动人、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4)童话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于现实。

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

写童话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还要经过一个“幻想处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过程。

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生活才能成为童话。

童话中的夸张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质。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2020
全国Ⅱ卷
《书匠》 (节选)(葛亮)
书匠老董的 工匠精神



技巧 √ √ √

主题 √
关键能力
①信息获取能力;

②理解掌握能力; ③知识整合能力;
④研究探索能力;
⑤语言表达能力;
⑥人文思维能力;
⑦创新思维能力;
⑧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
第1讲 整体把握
语文
文体必备知识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加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主题,共同构成小说四要素。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 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 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语文
[附]小说“文本特征”新考知识点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在比对中相互映衬,使人物形象更 加具体丰满;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 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 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 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 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 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点归纳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讲义案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讲义案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讲义案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环境(一)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三、故事情节(一)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构思1、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情节安排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高考语文备考文学文本类阅读(小说)知识梳理,建议收藏!

高考语文备考文学文本类阅读(小说)知识梳理,建议收藏!

【导语】愿你插上⼀对有⼒的翅膀。

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甜的蜜汁所陶醉。

朝着明确的⽬标,飞向美好的未来。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语⽂备考⽂学⽂本类阅读(⼩说)知识梳理,建议收藏!》供您查阅。

复习⽬标 1. 认识⼩说⽂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学⽣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说三要素、⼩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法。

关于⾼考 ⾼考⽂学类⽂本⼩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说的情节、⼈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本的针对性,对考⽣⽂本阅读要求⾼,尤其是对⽂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要求更⾼;对考⽣的思维素养要求⾼,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性、清晰性,突出围绕⼈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本阅读的⾼要求,在⼀轮复习过程中⼀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放在对⽂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要作⽂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字与上下⽂的关联等。

复习任务 ⼀、认识⼩说⽂体特征 ⼩说是⽂学的⼀⼤类别,是⼀种与诗歌、散⽂、戏剧并列的叙事性⽂学体裁,它以塑造⼈物形象为中⼼,综合运⽤语⾔艺术的各种表现⼿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泛地、形象⽣动地反映社会⽣活。

1.⼩说三要素 ⽆论什么样的⼩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物、情节和环境。

⼩说都是重在写⼈物的,“⽂学即⼈学”,⼩说创作的中⼼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的⼈物形象。

⽽塑造⼈物形象⼀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定的⽣活环境,所以⼈物、情节和环境是⼩说的三要素;塑造⼈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说中的⼈物 ⼩说中的⼈物,我们称为典型⼈物;这个⼈物是作者根据现实⽣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个”,通过这样典型的⼈物形象反映⽣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一、小说常识1、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2、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3、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1)真实与虚构“真实”体现在人物类型、故事类型、环境类型或叙述方式,“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环境的描写或叙述方式。

“文学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具有文学艺术性;“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由“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使其富有文学真实性。

(2)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

拓展或补充情节,丰富或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故事更具艺术真实,更具张力。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依据历史事实做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同上)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夺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情节知识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主旨+标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主旨+标题)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人物类小说主旨一、主旨分类1.英雄人物/宏大主题【历史英雄】豪放不羁、坚守正义、勇敢无畏、侠肝义胆、家国天下【革命烈士】牺牲奉献、爱国爱党、视死如归、无所畏惧、革命信仰【杰出贡献者】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热爱敬业、舍己为人【基层干部】图片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民族团结、爱国爱党【积极群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知错能改【创业者】勤劳致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前沿视野、永不言弃【英雄楷模常被忽略的平凡面】疲惫困倦、不拘小节、儿女情长、愧对家庭【此类主旨归纳】对××人物××精神的讴歌对xx时代中xx阶层的赞美对当下时代xx的反思2.普通人物/生活主题【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勤劳善良【邻里亲友】团结友爱、善良朴实、助人为乐【个人经历】童真烂漫、朴实无华、努力奋斗人性的“弱点”:趋利避害、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守旧主义、从众心理、看客心态……【此类主旨归纳】对xx人物xx精神的赞美对xx人物xx缺点的反思/批判对xx时代平凡人物的讴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3.自然生态/文化思考【自然风光】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反思人类【乡村文明】乡村落寞、城镇化进程、往昔回忆【文化景观】历史厚重、文化消退、文化失落【城市风情】城市风光、现代文明、科技创新、城市节奏【此类主旨归纳】对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的赞美对乡村落寞/文化落寞的心痛对童年岁月/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感叹对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思考二、主旨分析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衬托人物的心情 (3)烘托气氛 (4)暗示故事的结局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发展 作铺垫、埋下伏笔
叙述顺序(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 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 “我”是线索人物。
(一)欣赏人物形象(单元重点)
小 说
(二)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赏 (三)理解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析 要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单元重点)
经典试题回放
分析人物写法 【示例】2007年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 要分析。(6分)
情节设置手法 【示例】2007年湖北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
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示例】浙江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
走进小说天地
一. 小说学习的要点
• 小说的学习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 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的情节、 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学习。 同时,注重让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 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学生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 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示例】浙江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
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 作用。(5分)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 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场面情景细节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 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 身 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 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 二次 ,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 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 里,“ 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 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 其效果通 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 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 时,不一定 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 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 分。
补Hale Waihona Puke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 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 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 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分析人物写法 【示例】2007年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 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 人。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 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 “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 “久后必然发迹”。
来分析人物。 • 3、从人物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背
景来理解人物。 •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对人物作面面观。
品味小说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 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从而 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如鲁迅的 幽默冷峻深刻;孙犁的娟秀柔美,诗情画 意。)
二、神态细节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
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 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 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 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 了。”
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生动传神,孔乙己 这 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 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 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 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 《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 《沉沦》等,都是名家名篇。
7.当代小说(1949至今)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 杨沫的《青春之歌》 柳青《创业史》 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 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 路遥、柯云路、张抗抗、王安忆、贾平凹、余华、 苏童、铁凝等。 “80年代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 李傻傻……
二、我国小说的发展史
1.上古神话(中国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 后羿(yì)射日 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辟地 黄帝战蚩(chī)尤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 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 表。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为代表。
3.唐人传奇(小说发展的成熟期)
四、对比展示细节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 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 同 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 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 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 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 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到后来,在别人冷 冷的笑容里,她只是 “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 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 的对比中,读者不 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 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课文中细节描写 常见类型有以下几 种:
一、动作细节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 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 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 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 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 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 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 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 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 “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 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点 (五)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欣赏人物形象
• 1.分析塑造手法; •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注重性格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 • 3.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 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 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方法指导
•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描写
6.现代小说(1919——1949)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 《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 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 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长篇小 说《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 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情节设置手法 【示例】2007年湖北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
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 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 “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 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1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 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课标》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 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 《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 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 《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 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 此外著名小说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 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 案惊奇》)
• 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
•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 曾朴的《孽海花》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三、小说的常识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 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 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 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刻画人物, 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 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 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