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数学公式14
数学运算常用公式
数学运算中的常用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Ѕ=πr2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数学全部的公式
数学公式全部有哪些?常用的数学公式: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3、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4、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15、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16、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1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8、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19、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2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2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作为数学中的基本工具之一,恒等变形在各种数学问题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14个常用的恒等变形公式,这些公式的掌握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应对高考、数学竞赛等考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恒等变形1.加减同项式的恒等变形∵a+b+c+d+e+f=0∴a+b+c=-(d+e+f)2.去分母的恒等变形∵a/c=b/d∴ad=bc3.两边平方式的恒等变形∵a=c·d·e·f∴e·f=a/(c·d)4.拆分因式的恒等变形∵a²-b²=(a+b)(a-b)∴(a+b)(a-b)=a²-b²二、平方恒等变形5.一次二次(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6.和差二次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7.平方差a²-b²=(a+b)(a-b)8.完全平方a²+2ab+b²=(a+b)²a²-2ab+b²=(a-b)²三、三角函数恒等变形9.正弦cos²(a)+sin²(a)=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10.余弦sin²(a)+cos²(a)=1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11.正切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12.双角sin2a=2sina·cosacos2a=cos²(a)-sin²(a)=2cos²(a)-1=1-2sin²(a)13.半角sin(a/2)=√[(1-cos(a))/2]cos(a/2)=√[(1+cos(a))/2]tan(a/2)=sin(a)/(1+cos(a))14.万能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可以通过这些公式的使用,将复杂的数学运算转换成简单而直观的形式,使数学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常用初等数学公式
常用初等数学公式1.乘法公式:-(a+b)×c=a×c+b×c-(a-b)×c=a×c-b×c-(a+b)×(c+d)=a×c+a×d+b×c+b×d-(a-b)×(c-d)=a×c-a×d-b×c+b×d2.平方公式:- (a + b)² = a² + 2ab + b²- (a - b)² = a² - 2ab + b²3.立方公式:- (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 (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4.四则运算:-a+b=b+a-a-b=-(b-a)-a×b=b×a-a÷b=a/b5.分式运算:- 分式相加:a/b + c/d = (ad + bc) / bd- 分式相减:a/b - c/d = (ad - bc) / bd- 分式相乘:(a/b) × (c/d) = ac / bd- 分式相除:(a/b) ÷ (c/d) = (ad) / (bc)6.指数公式:-a⁰=1-a¹=a-a²=a×a-aᵐ×aⁿ=a^(m+n)(同底数的指数相乘,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ⁿ)ᵐ=a^(n×m)(指数的幂,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ⁿ=1/aⁿ(负指数的运算)7.开方公式:-平方根:√a×√a=a- a × √b × √b = ab- √(ab) = √a × √b-aⁿ/ⁿ√a=√a8.百分数运算:-百分数变小数:移动两位小数点向左-小数变百分数:移动两位小数点向右-分数变百分数:分子变化,分母变100-百分数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变1009.比例运算:-比例:a:b=c:d,即a/b=c/d-相等比例:a:b=c:b-倒数比例:a:b=1/b:1/a-反比例:a×b=k(k为常数)10.连续整数运算:-连续整数的和:n个连续整数之和=(第一个整数+最后一个整数)×n/2-连续整数的平均数:n个连续整数的平均数=(第一个整数+最后一个整数)/2-连续偶数的和:n个连续偶数之和=(第一个偶数+最后一个偶数)×n/2-连续奇数的和:n个连续奇数之和=n²或n²+n11.平行线运算:-共线角性质:对内(内错角):互补角之和为180°;对内(内析角):互余角之和为180°;对外角与内错角互补;对外角与内析角互余-切线性质:切线与半径垂直;相交弧(两条)所对圈角相等;切线之间平行12.角度运算:-直角的两个补角相等-锐角的两个角平分线的和等于180°-相邻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对顶角:两个补角叫做一个对顶角13.园及圆周运算:-圆的面积:A=πr²-圆的周长:C=2πr-弧长公式:L=2πr(α/360°)(α为圆心角)-扇形面积公式:A=1/2r²α/360°(α为圆心角)- 弓形面积公式:A = 1/2r²(α - sinα)14.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正弦公式:sinA = 对边/斜边- 余弦公式:cosA = 邻边/斜边- 正切公式:tanA = 对边/邻边15.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比值:- 正弦:sin45° = cos45° = √2/2- 余弦:cos45° = sin45° = √2/2- 正切:tan45° = 1, tan30° = 1/√3- 三角函数的反函数:sin(-A) = -sinA,cos(-A) = cosA,tan(-A) = -tanA16.四边形运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的性质:所有内角为90°;对角线相等-正方形的性质:所有边相等;所有内角为90°;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菱形的性质:所有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平分-梯形的性质:上底+下底×高/2=面积以上为常用的初等数学公式,涵盖了乘法公式、平方公式、四则运算、分式运算、指数公式、开方公式、百分数运算、比例运算等多个方面。
数学公式初中必背公式
数学公式初中必背公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b·sinC2、圆面积公式:S=π·r^2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四边形面积公式:S=a·b5、正多边形面积公式:S=1/2·a·b·sinC6、勾股定理:a²+b²=c²7、余弦定理:a²=b²+c²-2·b·c·cosA8、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9、正切定理:tanA:tanB:tanC=a:b:c10、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11、圆的弧长公式:L=2πr12、矩形的面积公式:S=a·b13、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²14、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15、三角形的周长公式:P=a+b+c16、圆的面积公式:S=πr²17、椭圆的周长公式:P=2πab18、四边形的周长公式:P=a+b+c+d19、正多边形的周长公式:P=n·a20、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P=2(a+b)21、立体几何积公式:V=S·H22、椭圆体积公式:V=πabH23、三角柱体积公式:V=1/3·S·H24、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25、圆锥体积公式:V=1/3·S·H26、四棱柱体积公式:V=a·b·h27、平面角度公式:A=180-B-C28、球的体积公式:V=4/3πr³29、梯形面积公式:S=1/2·H(a+b) 30、正梯形面积公式:。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一年级数学公式1.加法公式:a + b = c2.减法公式:a - b = c3.乘法公式:a × b = c4.除法公式:a ÷ b = c二年级数学公式1.十进制加法公式:a + b = c2.十进制减法公式:a - b = c3.十进制乘法公式:a × b = c4.十进制除法公式:a ÷ b = c三年级数学公式1.简单分数的加法公式:a/b + c/d = (ad + bc)/(bd)2.简单分数的减法公式:a/b - c/d = (ad - bc)/(bd)3.简单分数的乘法公式:a/b × c/d = ac/bd4.简单分数的除法公式:a/b ÷ c/d = ad/bc四年级数学公式1.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 = 长 × 宽2.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 边长3.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 × 高 ÷ 24.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²五年级数学公式1.十进制小数的加法公式:a + b = c2.十进制小数的减法公式:a - b = c3.十进制小数的乘法公式:a × b = c4.十进制小数的除法公式:a ÷ b = c六年级数学公式1.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公式:百分数 ÷ 100 = 小数2.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公式:百分数 ÷ 100 = 分数3.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公式:小数 × 100 = 百分数4.分数转换为百分数公式:分数 × 100 = 百分数以上是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常见数学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将有助于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效率,并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应用,通过练习题和例题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生必背常用数学公式(可编辑
小学生必背常用数学公式(可编辑以下是小学生必背的常用数学公式: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5.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6.立方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7.分配律:a×(b+c)=a×b+a×c8.结合律:(a+b)+c=a+(b+c)9.交换律:a×b=b×a10.分数加法公式:a/b + c/d = (ad + bc)/(bd)11.制数乘法公式:a/b×c/d=(a×c)/(b×d)12.分式乘法公式:(a/b) × (c/d) = ac/bd13.百分数转小数公式:百分数%=小数/10014.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公式:百分数%=分子/分母×10015.分数转换为百分数公式:分子/分母=百分数%16.两角和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 17.两角差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 18.两角和公式: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20.邻角和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 21.邻角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 n(b)) 22.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顶角相等23.相交线性质:对顶角相等、内错角互补、补角和为180度24.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的三角形、内角均为60度、边长相等25.等腰三角形性质: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两底角相等26.直角三角形性质:一个内角为90度的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勾股定理:a²+b²=c²27.等比例公式:a/b=c/dF=G×(m₁×m₂)/r²29.直线方程:y = kx + b (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30.两点间距离公式:AB=√[(x₂-x₁)²+(y₂-y₁)²]以上是小学生必背的常用数学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运用。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1.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设直角边长度为a和b,斜边长度为c,则有勾股定理:a^2+b^2=c^22.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为斜率,则可使用斜率公式:k = (y2 - y1) / (x2 - x1)。
3.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 ≠ 0),其顶点坐标可通过公式:x = -b / 2a,y = c - b^2 / 4a 计算得出。
4.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其中(a ≠ 0),其判别式可使用公式:Δ = b^2 - 4ac。
5.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1,2 = (-b ± √Δ) / (2a),其中Δ为判别式。
6.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7.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Sn = n(a1+ a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 为项数,则其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 / 28.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Sn=a1(q^n-1)/(q-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 为项数,则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1(q^n-1)/(q-1)。
10.圆的周长公式:11.圆的面积公式:12.球的表面积公式:13.球的体积公式: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平行四边形,其面积可使用公式:S=底边长度×高,其中底边长度为b,高为h。
数学常用公式
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an=am+n(m、n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a0=1(a≠0)a-p=(a≠0,p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na1+ n(n-1)d;(2)an=a1+(n-1)d;(3)n =+1;(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m+an=ak+ai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a1q-1;(2)sn =(q 1)(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4)若m+n=k+i,则:am•an=ak•ai ;(5)am-an=(m-n)d(6)=q(m-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其中:x1= ;x2= (b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x2=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常用公式表大全
数学常用公式表大全数学的常用公式1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3)×5=2×5+3×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恒等变形公式是高等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
在学习恒等变形公式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公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 ± b) = cos a cos b sin a sin b其中,a、b为任意实数。
2.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tan a tan b)cot(a ± b) = (cot a cot b 1) / (cot b ± cot a) 其中,a、b为任意实数,且tan a tan b ≠±1,cot a cot b ≠±1。
3. 二倍角公式sin2a = 2sin a cos acos2a = cos2 a - sin2 a = 2cos2 a - 1 = 1 - 2sin2 atan2a = (2tan a) / (1 - tan2 a)其中,a为任意实数,且tan a ≠±1。
4. 半角公式sin(a / 2) = ±√[(1 - cos a) / 2]cos(a / 2) = ±√[(1 + cos a) / 2]tan(a / 2) = ±√[(1 - cos a) / (1 + cos a)] 其中,a为任意实数,且cos a ≠±1。
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 指数函数的恒等变形公式a^m × a^n = a^(m+n)(a^m)^n = a^(mn)(a × b)^n = a^n × b^n其中,a、b为正实数,m、n为任意实数。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恒等变形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从而得到等价的新式子的过程。
在数学中,恒等变形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a^2-b^2=(a+b)(a-b)$。
这个公式在代数中是非常常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平方差。
2.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a^2+2ab+b^2=(a+b)^2$。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个二次项的平方。
3. 二次差公式二次差公式是指:$a^2-b^2=(a+b)(a-b)$。
这个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相同,但它更适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4. 一次多项式恒等式一次多项式恒等式是指:$ax+by=c$。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一次方程。
5. 一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一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是指:$ax+ay+bx+by=a(x+y)+b(x+y)=(x+y)(a+b)$。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因式分解一次多项式。
6. 二次多项式恒等式二次多项式恒等式是指:$ax^2+bx+c=(x-p)(x-q)$,其中$p$和$q$是二次方程的解。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二次方程。
7. 二次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二次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ax^2+bx+c=a(x+p)^2+q$,其中$p$是二次方程的解。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将二次多项式变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8. 二次多项式配方法二次多项式配方法是指:$ax^2+bx+c=a(x+frac{b}{2a})^2-frac{b^2-4ac}{4a}$。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将二次多项式配成平方的形式。
9.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指:$e^{ix}=cos x+isin x$。
这个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它将复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10. 对数公式对数公式是指:$log_ab=frac{log_cb}{log_ca}$。
数学公式大全
代数部分一、数1、正数和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负数;3、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4、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5、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6、数轴: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的一条直线叫数轴;7、任何一个有理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8、相反数: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得0;0的相反数是09、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距离相等;10、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11、绝对值: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1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4、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的得0;绝对值不等的,符号和绝对值大的相同,然后绝对值相减;15、一个数加0,仍是这个数;16、加法交换律:A+B=B+A17、加法结合律:(A+B)+C=A + (B+C)1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20、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21、乘法交换律:AB=BA22、乘法结合律:(AB)C=A (BC)23、乘法分配律:A (B+C) =AB+AC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25、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26、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结果叫幂;a是底数;n是指数;n a 读作a的n次幂;27、有理数混和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8、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常见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常见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一元一次方程式公式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是:ax + b = 0。
其解为:x=-b/a。
2.一元二次方程式公式一元二次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是:ax^2 + bx + c = 0。
其解为:x = (-b ± √(b^2 - 4ac))/2a。
3.平方差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4.立方差公式(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5.二次根式的和差公式√a ± √b = √(a ± 2√ab + b)6.平方根公式√((a+b)(a-b))=√a^2-b^2=a-b7.平方根乘方公式(√a)^2=a8.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9.百分比转换公式百分比=(部分/总数)×10010.百分数的应用公式部分=(百分数/100)×总数11.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3.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2πr或圆的周长=πd(其中r为半径,d为直径)14.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πr^2(其中r为半径)15.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边长度×高)/216.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s×(s-a)×(s-b)×(s-c))(其中s为半周长,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17.体积公式(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18.体积公式(立方体)立方体的体积=边长^319.体积公式(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πr^2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20.体积公式(锥体)锥体的体积=(1/3)×底面面积×高21.体积公式(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1/3)×πr^2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22.三角函数sin(θ) = 对边长度 / 斜边长度cos(θ) = 邻边长度 / 斜边长度tan(θ) = 对边长度 / 邻边长度23.三角函数的正割、余割和余切公式sec(θ) = 1 / cos(θ)cosec(θ) = 1 / sin(θ)cot(θ) = 1 / tan(θ)24.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公式sin(θ) = 1 / csc(θ) cos(θ) = 1 / sec(θ) tan(θ) = 1 / cot(θ)。
数学公式大全
代数部分一、数1、正数和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负数;3、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4、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5、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6、数轴: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的一条直线叫数轴;7、任何一个有理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8、相反数: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得0;0的相反数是09、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距离相等;10、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11、绝对值: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1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4、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的得0;绝对值不等的,符号和绝对值大的相同,然后绝对值相减;15、一个数加0,仍是这个数;16、加法交换律:A+B=B+A17、加法结合律:(A+B)+C=A + (B+C)1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20、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21、乘法交换律:AB=BA22、乘法结合律:(AB)C=A (BC)23、乘法分配律:A (B+C) =AB+AC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25、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26、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结果叫幂;a是底数;n是指数;n a 读作a的n次幂;27、有理数混和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8、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数学公式-数学公式表
数学公式-数学公式表一、基本运算符
- 加法:a + b
- 减法:a - b
- 乘法:a * b
- 除法:a / b
- 次方:a^b
二、代数运算
- 开方:√a
- 绝对值:|a|
- 立方:a^3
- 平方:a^2
- 取余:a % b
三、三角函数
- 正弦:sinθ
- 余弦:cosθ
- 正切:tanθ
- 正割:secθ
- 余割:cscθ
- 余切:cotθ
四、微积分
1. 导数
- 函数导数:f'(x)
- 高阶导数:f^(n)(x)
- 一阶偏导数:∂f/∂x
- 二阶偏导数:∂^2f/∂x^2 2. 积分
- 不定积分:∫f(x) dx
- 定积分:∫[a,b] f(x) dx
- 累积积分:∫∫f(x, y) dA
- 弧长积分:∫√(1 + (f'(x))^2) dx 五、向量运算
- 向量加法:a + b
- 向量减法:a - b
- 向量点乘:a · b
- 向量叉乘:a × b
- 向量模长:|a|
- 向量投影:proj_a b
六、矩阵运算
- 矩阵加法:A + B
- 矩阵减法:A - B
- 矩阵乘法:A * B
- 矩阵转置:A^T
- 矩阵行列式:|A|
- 逆矩阵:A^(-1)
七、概率统计
- 期望:E(X)
- 方差:Var(X)
- 标准差:Std(X)
- 协方差:cov(X, Y)
- 相关系数:corr(X, Y)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可以帮助你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 应用题常用公式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1、【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2、【和倍问题公式】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3、【差倍问题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4、【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6、【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7、【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8、【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9、【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10、【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常用数学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1. 一次方程:ax + b = 0 (解:x = -b/a)2.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解:x = (-b ± √(b^2 -4ac))/2a)3. 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 (解:可以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4. 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 (解:可以使用费拉里法求解)5.指数函数:y=a^x(其中a>0,a≠1)6. 对数函数:y = loga(x) (其中 a>0,a≠1)7.幂函数:y=x^n(其中n是任意实数)8. 三角函数:sin(x), cos(x), tan(x), cot(x), sec(x), csc(x)9.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10.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11. 对数规则:log(xy) = log(x) + log(y), log(x/y) = log(x) - log(y), log(x^n) = n*log(x)12. 指数规则:a^x * a^y = a^(x+y), (a^x)^y = a^(xy)13. 二项式定理:(a + b)^n = C(n,0)a^n + C(n,1)a^(n-1)b +C(n,2)a^(n-2)b^2 + ... + C(n,n-1)ab^(n-1) + C(n,n)b^n (其中C(n,k) 表示从 n 个物品中选取 k 个的组合数)14.勾股定理:c^2=a^2+b^2(其中c表示斜边的长度,a和b表示直角边的长度)15.高斯公式:1+2+3+...+n=n(n+1)/216.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2)(a+l)(其中S表示等差数列的和,n 表示项数,a表示首项,l表示末项)17.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a(1-r^n))/(1-r)(其中S表示等比数列的和,a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18. 质数定理:π(x) ≈ x/ln(x) (其中π(x) 表示不大于 x 的质数的数量,ln(x) 表示自然对数)19.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F(n)表示第n个斐波那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o
∞
− at
−e 2j
− j 2 πft
dt =
1 1 1 1 1 1 + + 2 a − j 2 πft 2 a + j 2 πft 2 j a − j 2 πft
1 1 a + 2 πf a 2 πf e o = 2 = 2 + 2 = Hx ( f ) + Hx (f) 2 2 2 2 2 j a + j 2 πft a + 4 π f a + 4π f a + 4π 2 f 2 a 2 πf −j 2 2 2 a + 4π f a + 4π 2 f 2
14
The Hartley Transform
14.1 Introduction to the Hartley Transform 14.2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urier Transform 14.3 Power and Phase Spectra 14.4 Properties of the Hartley Transform 14.5 Examples of Hartley Transforms 14.6 Hartley Series 14.7 Tables of Fourier and Hartley Transforms 14.8 Two-Dimensional Hartley Transform 14.9 Discrete Hartley Transform References
© 1999 by CRC Press LLC
Example (Exponential Function): Hx ( f ) = + −
∫
∞
−∞
e − at u(t ) cas(2 πft ) dt = e
j 2 πft
∫
∞
o
e − at cas(2 πft ) dt =
∫
∞
e − at
o
e j 2 πft + e − j 2 πft dt 2
14.1.5 Signs of the cas Function
TABLE 14.2 Signs of the cas Function
Quadrant 1st 2nd 3rd 4th cas + + and – – + and –
© 1999 by CRC Press LLC
14.1.6 Variations of the cas Function
e Hx (f) =
H x ( f ) + H x (− f ) = 2 H x ( f ) − H x (− f ) = 2
∫
∞
−∞ ∞
x(t ) cos(2 πft ) dt x(t ) sin(2 πft ) dt
o Hx (f) =
∫
−∞
14.1.4 Properties of the cas Function
14.1 Introduction to the Hartley Transform
14.1.1 Definition of the Pair with Symmetry and the Use of ω (units: rad s–1)
H x (ω ) = 1 2π 1 2π
∫
∞
−∞
x(t ) cas(ωt ) dt
o Im{X ( f )} = − H x (f)
e o Hx ( f ) = Hx ( f ) + Hx ( f ) = Re{X ( f )} − Im{X ( f )}
Note: The Fourier transform is the even part of the Hartley transform minus j times the odd part. The Hartley transform is the real part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minus the imaginary part.
casξ = cot ξ sin ξ + tan ξ cos ξ casτ casν = cos(τ − ν) + sin( τ + ν) casξ = cot ξ sec ξ + tan ξ csc ξ csc ξ sec ξ
cas2ξ = cas 2 ξ − cas 2 ( − ξ)
∫ cas(τ) dτ = −cas(−τ) = −cas′τ
d cas τ = cas( − τ) = cas ′τ dt cas( τ + ν) = cosτ casν + sin τ cas ′ν cas( τ − ν) = cosτ cas ′ν + sin τ casν
1 casτ + casν = 2cas 1 2 ( τ + ν) cos 2 ( τ − ν) 1 casτ − casν = 2cas ′ 1 2 ( τ + ν)sin 2 ( τ − ν)
2
X ( f ) = F {e − at u(t )} = Example (Delta Function): Hx ( f ) =
∫ ∫
∞
−∞
δ (t − to ) cas(2 πft ) dt = cas2 πfto
Example (Pulse Function): Hx ( f ) = +
∞
−∞
cas(ωt ) = cos(ωt ) + sin(ωt ) π cas(ωt ) = 2 sin ωt + 4 π cas(ωt ) = 2 cos ωt − 4 ω = 2 πf
© 1999 by CRC Press LLC
14.1.3 Odd and Even Parts of the Hartley Transform
TABLE 14.3 Variations of the cas Function
Quadrant 1st 2nd 3rd 4th cas +1 → +1 with a maximum at π/4 +1 → –1 –1 → –1 with a maximum at 5π/4 –1 → +1
14.1.7 Values of the cas at Special Angles
14.3.1 Power Spectrum
If X( f ) is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x(t), then Px ( f ) = power spectrum = X ( f ) X ∗ ( f ) = [Re{X ( f )}]2 + [Im{X ( f )}]2 From (14.2.1) H ( f ) + H x (− f ) H x ( f ) − H x (− f ) e o Px ( f ) = [ H x ( f )]2 + [− H x ( f )]2 = x + 2 2 = [ H x ( f )]2 + [ H x ( − f )]2 2
∫
∞
−∞
x(t ) cos(2 πft ) dt ) sin(2 πft ) dt
e o = Hx ( f ) − j Hx (f) =
H x ( f ) + H x (− f ) H ( f ) − H x (− f ) −j x 2 2
e Re{X ( f )} = H x ( f ),
TABLE 14.4 Values of the cas at Special Angles
Angle 0° = 0 π 30° = 6 45° = 60° = 90° = π 4 π 3 π 2 2π 3 5π 6
1 2
cas 0
1 2
( 3 + 1) 2 (1 + 3 )
1
1 2
120° = 150° =
pa (t ) cas(2 πft ) dt =
∫
a
−a
cas(2 πft ) dt =
∫
e j 2 πft + e − j 2 πft dt 2 −a
a
∫
e j 2 πft − e − j 2 πft sin 2 πfa dt = 2j πf −a
a
14.3 Power and Phase Spectra
TABLE 14.1 Trigon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as Function
The cas function The cas function The complementary cas function The complementary cas function Relation to cos Relation to sin Reciprocal relation Product relation Function product relation Quotient relation Double angle relation Indefinite integral relation Derivative relation Angle-sum relation Angle-difference relation Function-sum relation Function-difference relation casξ = cos ξ + sin ξ casξ = 1 2 [(1 + j ) exp( − jξ ) + (1 − j ) exp( jξ )] cas ′ξ = cas( − ξ) = cos ξ − sin ξ 3π π 2 sin ξ + = 2 cos ξ + 4 4 cosξ = 1 2 [casξ + cas( − ξ )] sinξ = 1 2 [casξ − cas( − ξ )] casξ = csc ξ + sec ξ sec ξ csc 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