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建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分数应用题等基本知识。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PPT、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本单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但程度参差不齐。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复习效果。

同时,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自主复习的能力,学会运用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的巩固。

2.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与复习的相关资料、课件、案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我们先来热一下身,看看谁能回答以下问题:100的因数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特点和解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法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分数百分数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找准单位“1”,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练习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请同学们找出下列条件中的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独立思考(1)本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

(2)面粉的重量比大米少14(3)一根绳子剪掉一部分后还剩1。

3师:第一题的单位“1”是什么?男生人数。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根据已知条件,女生人数比男生多8%,多的是男生人数的8%,所以8%的单位“1”是男生人数师:那你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预设1:男生人数×8%=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问:那如果要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直接建立关系,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预设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女生人数(讲解提问: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什么量?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

师:我们想将题目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两个量建立直接关系,只需用男生人数加男生人数乘以8%就得到女生人数。

)这样我们就通过已知条件找到了单位“1”,并分析出了数量关系。

师:第二、三题与第一题分析思考方式类似,只不过把百分数换成了分数,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单位“1”是什么?可以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生汇报(PPT直接出示后两题结果)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找准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式了,现在有几位同学因为百分数问题产生了疑问,咱们去帮帮他们吧!(PPT第一题)三、例题讲解,分析对比出示例1图1例1、小明有25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小红有多少张邮票呢?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巡视后请2人板演,一人分步一人综合请学生说明思考方法和思考过程师:大家基本都是这两种方法解决这道题,你是怎么思考的?出示例1图2,生回答师引导再次有序思考师:这是一道稍复杂百分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要先找出百分数的单位“1”,20%的单位“1”是什么?小红的邮票比小明少20%,所以20%的单位“1”是小明的邮票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对它们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准确地识别它们。

2.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巩固和提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例如:“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的桌子,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

2.利用PPT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和计算步骤。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校对时申报者自主讲解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校对时申报者自主讲解,核心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1)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计算的?静静地整理一下思路,说给三人小组听听。
(2)汇报、交流。
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引导大家共同来听听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你听明白了吗?(教师做适当的记录和小结)
(3)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
三、基本练习
1、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பைடு நூலகம்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第2题,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分数连除和乘除 混合运算式题时各应注意些什么?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名称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清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脉络,体会学习的收获,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及分数连除和乘除运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化简比和求比值的熟练程度。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进行校对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补充习题相应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1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1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 时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 对的面面积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特 征正Βιβλιοθήκη 体顶点 8个顶点 面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 面的大小都相等 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对比:
名 相同点 称 长 方 体 不同点 联系
108 2 64
长方体的底面积= 长× 宽 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4 8
426 54.4 384
540 512
棱长 宽 长 高
有一块长3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 个角上分别剪去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 一个深5厘米的无盖铁盒。求这个铁盒的容积。
正方体 长方体
正 方 体
面的形状 面的大小 棱的长度 都有: 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 12条棱 长方形, 的面积相 中相对 6个面 等 的 4 条棱 可能两个 8个顶 相对的面 长度相 点 是正方形 等 12条棱 6 个面都 6 个面的 12条棱 是正方形 面积都相 长度都 等 相等
正方体是 特殊的长 方体( 长、 宽、高都 相等 )。
小学精品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市实小 清风制作
同桌一起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相互说一说:
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 系? 2、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常用的体积 (或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是多少? 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 关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4、你是怎么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公式 的?应用这些公式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正 方 体
a
C=12a
a a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与复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与复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与复习(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与复习(1)》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对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的内容。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准备分组任务,用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和巩固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的运算及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制作PPT,准备实际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中的知识点,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简单的概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掌握数学思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方法,并且能够进行思维训练。

3.能够正确认识数学,并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点解决问题。

2.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2.如何让学生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例如数的分类、大小关系等。

•确认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学生自主练习题目并讲解解法。

第二课时•学习如何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例如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学生自主练习题目并讲解解法。

第三课时•学习如何进行代数求解,例如方程的解法、代数式的运算等。

•学生自主练习题目并讲解解法。

第四课时•学习如何运用函数解决问题,例如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函数的种类等。

•学生自主练习题目并讲解解法。

第五课时•复习全章节所学知识点。

•进行知识点的检测题目。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

•根据借助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等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实际情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带给学生,引出问题,现学现用,嵌入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互动,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学习并提高。

教学评估采用测试、问答、综合评测、主观评价等方法,来进行学生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评定,并辅助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自身在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建议其实,数学的学习需要耐心和学科性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重要的不是背公式而是理解规律,掌握思维方法,通过思考问题将感性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理性的拼图游戏,进入学科性思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材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他们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熟练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3.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数据和统计图表。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和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6整理和复习(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6整理和复习(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6整理和复习(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6整理和复习(1)》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应用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数学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及应用。

2.难点:分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分数运算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展示和讲解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分数运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四则运算。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展示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分数运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案(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案(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关系。

2 .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3 .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正,会应用公式正确灵活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说明本节课复习内容二、1、回忆我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名回答。

2、整理所学内容: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应练习表面积:分别如何计算,以字母表示。

相应练习体积和容积:如何计算,统一公式,字母表示。

相应练习体积(容积)单位:如何规定,进率。

相应练习3、以一个鱼缸为例将这些知识串连起来复习:介绍鱼缸构造。

(这些银色的金属条就是角钢;)根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具体问题是求的什么?(说明:之前介绍过前后左右的面积就是侧面积。

)给出具体数据,根据上一步思考如何列式计算?(做到问题5时,问求水的体积与求鱼缸的体积一样吗?哪儿不同?有相同之处吗?)4、提升练习第2题,展开后出示展开图两个数据12时,分别对比原图问:这个12是原来长方体的什么?这个12呢?由此能想到什么?(底面边长就是12除以4等于3厘米)三、机动练习事先准备一些机动练习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根电线,截去了,还剩下50米。

截去的与剩下的两段相比,( )。

A.截去的长 B.截去的短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一定和高相等.A.直径B.半径C.底面周长3.下面的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1990年B.2010年C.2012年D.2100年4.与12÷ 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12÷5×4B.12÷4×5C.12÷4÷5D.12×5×4 5.a%去掉百分号后,就()A.大小不变B.缩小到它的1100C.扩大到它的100倍6.给分数的分母乘以3,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A.3 B.7 C.14 D.217.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数共有()个.A.15 B.16 C.178.数学竞赛共有20道选择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或不答倒扣1分.小王同学在竞赛中得了82分,他答对()道题.A.3 B.10 C.17 D.189.一段重12千克的圆柱体钢柱,锻压成等底的圆锥,这个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相比()A.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B.相等C.圆锥的高是圆柱的D.圆锥的高是圆柱的10.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边长是5厘米和4厘米,则它的周长为()厘米.A.13 B.14 C.13或14 D.无答案二、填空题11.定义运算❈,如果2❈3=2+3+4,5❈4=5+6+7+8,已知X❈5=100,则X=(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这些知识的主要内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是8米,宽是5米,请问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得出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如运算速度慢、错误率高、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复习题,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2.准备PPT,展示复习知识点和典型案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然后,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会议五练习内容:第一、二、三、四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践正确求解方程,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量的相等关系,能够列出方程来解决需要两到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能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相关施加问题。

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回答这方面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具体练习内容如下:一、填空题。

1.下图显示了在同一顶点相交的长方体的三条边。

盒子左侧的区域是(),顶部的区域是(),表面积是()。

2.在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单位。

一瓶六神花露水有195()。

我们的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50()。

一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0()。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40()。

3.1450毫升=()升()毫升3.08升=()升()毫升4升20毫升=()升2.04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立方体的高度增加3分米后,得到一个长方体。

它的表面积比原始立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始立方体的体积为()。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长方体长24分米,宽16分米,高19分米。

锯下尽可能大的立方体后,剩余部分的体积为()。

6.甲仓库比乙仓库多存粮24吨,如果从甲仓库运走4吨,则甲仓库的存粮吨数是乙仓库的3倍。

两个仓库共存粮()吨。

7.绳子有16米长。

第一次使用长度的1/4,第二次使用剩余的1/3,两次共用()米。

8.已知a×7/8=b×8/7=c÷8/9(a不为0),把a、b、c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9.a是0.75,B是a的倒数,B是(),a和B的乘积是(),a代表B的()。

10.六(2)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5,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11.6(1)班人数的2/3等于6(2)班人数的3/4,6(1)班人数占6(2)班人数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

二、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复习中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点掌握的目标。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具体操作如下:•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将六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抄写下来。

•请学生相互交流,看看自己是否漏写了重点知识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复习巩固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如下:1.某批商品从厂家直接到销售点售价为每件100元,但是为了促销宣传,销售点决定以每件90元的价格销售,那么销售点的利润是多少?2.一条绳子长度为20米,被剪成两段长短不等的两段,长的多3米,求短的长度。

3.假如有36个同学,要坐在3人座的桌子上,请问至少需要几张桌子?通过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练习题目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具体操作如下:•请学生发现练习题中的规律和特点。

•请学生自己解题,并相互交流讲解。

•教师可以对某些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4. 总结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和巩固后,教师可以总结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巩固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进行练习和巩固,可以通过教科书和网上相关的练习题进行。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写成笔记。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复习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1.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小组交流。
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全课总结。
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0-13题。
教学反思
整理和练习(1)
教学内容:P40-41“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
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指名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
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得后一个数。
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10/21×12/25×7/8 3/20×14×5/7
2.解答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 ,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题的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道应用题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时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第119页的应用广角,第27~31题,及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应用广角
1、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吗?
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2、完成第27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
3、完成第28题
收集一些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4、完成第29题
根据本校一年级的班级数,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级的数据。

全班交流,统计分别知道三个应急电话号码的人数,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5、完成第30题
(1)每位学生带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
(2)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这个纸盒用了多少硬纸板?
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评价
1、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

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成功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进和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