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电大复习资料[1]
2021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科
2021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科
2021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科)一、单选题(合计24题)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的道德达到(a)a.自律b.他律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
2.元认知就是个体对心智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主要内容不包含(d)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操作3.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b)
a.深入细致谈话法
b.两难故事法
c.调查法
d.文件分析法
4.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a)
a.评价
b.分析
c.综合
d.运用5.以下项目中描述错误的就是(a)。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导”就能够教会的
6.对于那些“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的孩子,应加强(d)的培养。
a.道德重新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7.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b)
a.归纳说道
b.相同要素说道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8.一个学生直面问题时难于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女性主义于对事物的单一制推论。由此可以窥见这个学生属(d)
a.场依存型
b.抽象型
c.沉思型
d.场独立型
9.数学中学至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助于物理问题的化解,这属(a)a.正搬迁b.近搬迁c.横向搬迁d.逆向搬迁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c)a.学生的自学心理b.人的心理活动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人与动物的心理现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单元幼儿教育心理概述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单元幼儿教育心理概述
复习提纲
1. 引言
- 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幼儿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
- 心理发展理论
- 学习理论
- 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3.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 婴幼儿期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 幼儿期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 学前期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4.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践
-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 幼儿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环境的指导
5. 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教育政策
- 幼儿教育政策背景
- 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6.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 科技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融合
- 全球化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
-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新理论和方法
7. 结论
- 总结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 强调教育者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视
总结:
本文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第一单元进行了概述,包括幼儿教育心理
学基本原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践、幼儿教育心
理学与幼儿教育政策以及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对
这些方面的复习,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
而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幼儿的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幼儿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视野的扩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将继续发展,并为幼儿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教育者应当高度重
视幼儿教育心理学,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2020年更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环境
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
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
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 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教育心理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在教育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即把环境指为发生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发生影响的事件之总和。这个说法在界定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时,一般地强调了两点:
(1)通过“发生影响”这个词语,强调我们所说的“环境因素”应该是显然作用于儿童个体的,于是一般就不去考虑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光了,因为它们不是为了影响人而存在的,但是广告媒体得算,因为它们就是为了影响人们而存在的;
(2)通过“周围”一词,强调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要具体,于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概念一般也不在教育心理学里使用,因为相对于儿童个体来说,它们及其影响的方式也太抽象了,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儿童同侪之类要讲,因为它们使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像到场所、人员、行为、话语以及可能的人际相互作用。
答案解释:
参考答案: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首先尽量利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对象。当同化不成时,则顺应新对象,修改已有的或创建新的图式。按照这样的机制,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在各发展阶段之间,儿童的思维有质的不同,教学因此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次序。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或表征世界的工具,因此学校教学应该起着“磨砺”的作用。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学校教学尤其要注重磨砺后两种表征能力,并且促进儿童从映像表征过渡到符号表征,为此教学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过程于是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
电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本文由天亮了456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教育心理学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 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叶克斯叶克斯 多德森定律: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4、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 相关研究 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 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 描述性研究 述性研究。 麦兹在 1978 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 、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 生理发展 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 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 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后天因素 10、自然成熟论 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 自然成熟论 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 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 环境决定论 理和行为。 12、印刻 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 印刻 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 13、他律 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他律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自律 14、学习 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 15、反射学习 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反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认知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 19 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 经典条件作用 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 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获得 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 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 消退 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 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 自发恢复 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 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 刺激泛化 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 CR 自动扩展到 CS 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 CS 和与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学(试题13道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学(试题13道含答案)元认知名词解释
正确答案: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以下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的是()。
A.人是如何学习的
B.如何更好地教学
C学生的心理发展D.学生的道德发展
正确答案:ABCD
心理学家()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与动作技能的学习。
A.桑代克
B.布卢姆
C.皮亚杰
D.加涅
正确答案:D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A.正迁移
B.近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正确答案:A试述掌握学习的内涵和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只有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 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掌握学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①小的、分离的单元。教学内容被划分成一系列分开的单元,每个单元包
含较小量的学习材料。
②逻辑序列。各单元排成一定的逻辑序列,学生首先学习那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学习较复杂的概念。
③在每一单元结束时,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水平。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进入下一个学习单元的学习之前,必须参加有关这个单元内容的考试,以检验其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内容。
④每个单元要有一个具体的、可观察的掌握标准。
⑤为需要额外帮助或练习的学生提供“补救”措施,以使他们达到所要求的掌握水平。
人格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学前本
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
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
之父”的心理学家是(B)
A.冯特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加涅
2.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AC )
A.表面特质
B.外在特质
C.根源特质
D.内在特质
3.陈述性知识通常以(AC)方式来表征
A.命题
B.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概念
4.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BC)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游泳
C.解决问题的过程
D.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5.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学习外来动机的因素有(ABD)
A.父母的奖赏
B.教师的表扬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6.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他的道
德发展水平处于(A)
A. 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自律水平
7.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D)。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应用科学
D.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8.优生学的创始人一英国的高尔顿是(B)的鼻祖。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强化控制论
D.社会历史论
9.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BE).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会骑自行车
C.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
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BCD).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自然实验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得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3.移情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个体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和愉快的情感,这种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4.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把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的过程。
5.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互作用。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
6.控制点是指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某些力量的看法。
7.顿悟是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8.问题的表征是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
9.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
10.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实验室实验法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应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
2.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答案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答案一、名词解释
试题1:环境
答: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试题2:认知
答:“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试题3:图式
答: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试题4:平衡
答: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试题5:依恋
答: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试题6:儿童的社会化
答: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答案在最后)
试题7: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
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试题8: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1154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5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o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超常规发展原则
2.加里培林认为,处于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智力活动,它的关键在于〔〕。
A.讲解
B.示范
C.展开
D.概括
3.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抄写
B.列提纲
C.作笔记
D.组块
4.吉尔福特认为个人创造性的核心特征是〔〕。
A.超常的智商
B.从众心理强
C.聚合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有〔〕。
A.通过好成绩寻求较高的社会地位
B.要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
C.力求解决某一问题
D.努力赢得领导的表扬
6.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当儿童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去做家务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o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自律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7.动作技能
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8.自我调节学习
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o
9 .他律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相结合, 倡导(直观教学的) 原则, 认为
的个体心理发展, 即个体从出生到心 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
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18、消退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 发展学生的思维。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 一种是 “渐进 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 若使食物 5、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把教
论” 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 ( US)不再伴随铃声( CS)出现,那么 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 他将教
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
狗对铃声( 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 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明了)、(联想)、
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 ( 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 (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
22、二级条件作用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
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 2)负相关。当 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
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
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
改变的依变关系, 这种现象, 劳伦兹称 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
为“印刻” 。
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从而得出两个变量 理和行为。
初的特定刺激以外, 而借助于刺激分化
理否相关的结论。
电大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电大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教育方法
B.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
C. 教学策略
D. 教育政策
答案:B
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 感觉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演绎法
答案:D
二、填空题
4.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_________而进行学
习的心理状态。
答案:达到某种目的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需求
三、简答题
6.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学
习者通过自己的发现来构建知识。学习者应该被鼓励去探索、提问和
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四、论述题
7.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答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再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最后,通过反馈
和评价来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结束语:
通过本次考试题库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教育心理
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祝愿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 1 (第 1——3 章)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
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反复与食物()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不再伴随铃声()出现,那么狗对铃声()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自动扩展到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和与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
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准备、提示、联想、系统和方法)五个阶段。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
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正式的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创的。
7、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
8、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