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得了中国的国企病
中国民营公司的国企病
中国民营公司的国企病
郭力文
【期刊名称】《电动自行车》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通过对大型民营公司的调研,分析了现在许多民营公司的弊端,即民营公司的状态又回到了计划经济中的国营企业.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企业责任的社会化、分配机制的平均化、机构设置的表面化、重大决策的随意性、人才使用的局限性、内部管理的松散性.并指出民营公司出现的这些国企病是阻碍民营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总页数】4页(P39-41,50)
【作者】郭力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罹患的"时代病"辨析
2.民营公司六大国企病
3.中国大公司罹患“大企业病”国企成亏损重灾区
4.中国企业“管理病”的治理与EVA体系的应用
5.日企得了中国的国企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企病”的病根在哪里
“国企病”的病根在哪里?谭浩俊原创 | 2013-05-18在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监督机制尚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哪种所有制企业都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感染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所不同的是,由于病菌不同,产生病菌的原因不同,有的病是致命的,有的病是不伤及生命的,有的病是能让患者得到他人同情的,有的病则很难让患者得到他人同情。
“国企病”作为众多中国企业病种中的一个,显然病情要比其他企业危重,而且很难得到社会的宽容和同情。
因为,患者是掌握着庞大社会资源,又被称作国民经济支柱与保障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
眼下,一系列的负面消息,不仅再次将国企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且让“国企病”再一次暴露在公众面前,且病情是那么的危重。
先是国企占据了2012年企业亏损榜的前十位,让舆论哗然。
接下来,媒体披露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报中“业务招待费”一项高达8.37亿元(人民币,下同),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还引发了舆论对其他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业务招待费”的关注。
关注的结果是,五大建筑央企2012年一年的“业务招待费”共计22亿元,占1720家公布了“业务招待费”企业总量133亿元的16.5%,而五家央企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则只有0.29%,两者相比,相差近57倍。
就算央企的块头大些,也不该差距如此之大。
紧接着,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十户央企和三家国有银行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不仅未批先建工程超过了600亿元,而且诸如滥发福利、滥设开支项目、不按规定对项目公开招标、随意更改招标结果、违规发放贷款,以及以“健身卡”之名滥发福利等现象也是大量存在。
虽然按照审计署的说法,相关涉案企业已经按规定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也进行了处理。
但是,却没有提供如何根治“国企病”的办法和措施。
也就是说,面对这些企业暴露的“国企病”,仍然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的方式。
日本企业居然得了我们的国企病!
日本电子产业连续亏损,不复当年盛况。
各路媒体都在解读为什么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会出现巨亏,总结一下一共三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能力不足。
郎咸平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区区一场地震不足以整垮日本的制造业,日元升值理论更加站不住脚,而最有市场的说法——日本企业不再有创新能力却是因为媒体对日本企业市场的不了解所致,事实上日本的制造业很多方面还是领先水平。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郎咸平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领导体制僵化,决策滞后导致错失良机。
第二,用合并、重组代替淘汰、破产,掩盖问题。
日本电子产业五大巨头——日本电气(NEC)、松下电器(Panasonic)、富士通(Fujitsu)、夏普(Sharp)和索尼(Sony)——在过去12年里市值蒸发了2/3,其中日本电气(NEC)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中下跌了90%。
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巨额亏损:2011年,夏普(Sharp)预计亏损38亿美元,创自1912年成立以来的百年之最;索尼(Sony)宣布亏损将会达到52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松下电器(Panasonic)更创下年度亏损102亿美元的日本制造企业亏损纪录,并计划出售东京分公司业务以减少部分损失;日本电气(NEC)预计亏损13亿美元,计划裁员1万人;理光也面临6亿美元的亏损。
而2012年2月27日,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更是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制造业史上的最大破产案。
因此,各路媒体都在解读为什么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会出现巨亏,总结一下一共三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能力不足。
媒体水平就这样,我们不必苛责,可是若连专家,甚至索尼中国区总裁也这么解释就有问题了。
一场地震就能把日本制造业震垮吗?怎么可能!坏掉几个工厂不可能摧毁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厂房没了重新造就是了。
按照媒体的这种逻辑,把硅谷和华尔街的房子拆了美国就没有信息技术和金融帝国了吗?地震最多只能解释当年的亏损,可是日本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已经连续4年亏损又如何解释呢?此外,尼康和佳能受影响也很大,日本地震和泰国水灾导致它们的生产停滞,但是它们两家当年都是盈利的,佳能增长14%,尼康预计翻倍。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警惕“大企业病”
为世 界 第二 , 这不 意味 着 日本再也 但
没有可学习的地 方, 而真正超越 日本,
到海外企业中 却没有把相应的管理方 业 , 就需要创品牌, 高端路 线, , 这 走 实
不过 , 中国制造过去整体 法也灌输进去。 丰田尚且如此 , 在 现产业升 级。 还 追赶工 业化 的中国制 造业 企业更应警 惕“ 大企业病”问题 , 否则实现制造 业 质量声誉较低 , 结果丧失了不少顺利实
国制造 将 难以转变为 “ 中国创i 。 o
理者缺乏责任 心、 危机感 , 在产品上倾
注心血 太
过于自满, 企业一大, 危机感就 大大缺
这 种情 况并 非只存 在
于印象不佳的小企业, 不少
少, 导致 企业对 海外企业、 零配件合作
企业的管理不足 ; 同时, 术出口始 终 技
大型企业 的产品质量也 同样 堪忧 。 其实, 与日本相比 , 中
企业 决 经验有 效灌输 给 海外企业 , 结果质量 行政部 门关 系密切 ,
问题 出现 后, 有丰 田海外 企业都 比 所 其 国内企业反应慢 。 外, 田 全球 此 丰 在
规 模庞 大, 跨地 域特征使 企业 家无 法
亲历亲为, 只通过 上传下达很 难执行
策 时多从 社 会 影 响 方 面考
虑。 不少 国内大企业 , 实 其
只能算 国际上 的中小公 司,
刚刚迈 上 国际舞 台, 已经 却
9 1 高 企 20 6 o 国 l竣术 业 0 中 14
占据丰 田产品国际化的优 先地 位 , 而
忽视 了 产品与技 术 实现 衔接过 程 中的 人 的因素。 其实, 田并不乏成功管理 丰
国培 养 “ 大企业病 ” 的土壤
国企病假能请多久
国企病假能请多久国企的⼯资待遇都会⽐较⾼,福利也会⽐较好,在国企⼯作肯定是会⽐私企更加舒适。
国企员⼯也有可能会⽣病,在⽣病的时候⾃然是需要请病假了,有些员⼯担⼼病假时间太长会影响⼯作。
那么,国企病假能请多久?店铺⼩编为你仔细讲解。
国企病假能请多久?国企病假能请多久,跟⼯龄有关的,具体请参考如下规定:《企业职⼯患病或⾮因⼯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因患病或⾮因⼯负伤,需要停⽌⼯作医疗时,根据本⼈实际参加⼯作年限和在本单位⼯作年限,给予三个⽉到⼆⼗四个⽉的医疗期:(⼀)实际⼯作年限⼗年以下的,在本单位⼯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五年以上的为六个⽉。
(⼆)实际⼯作年限⼗年以上的,在本单位⼯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五年以上⼗年以下的为九个⽉;⼗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为⼗⼆个⽉;⼗五年以上⼆⼗年以下的为⼗⼋个⽉;⼆⼗年以上的为⼆⼗四个⽉。
国企病假⼯资病假⼯资是根据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制定的,⽤⼈单位可以根据⾃⾝情况,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病假⼯资的发放标准。
法律规定为病假⼯资不应当低于当地最低⼯资标准的80%。
1.病假⼯资计算基数:1)其可以由劳动合同进⾏约定,但是不得低于相应的岗位⼯资;2)如果集体合同或集体协商约定标准⾼的,取其⾼;3)双⽅⽆任何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资的70%来确定。
2.病假⼯资的系数:1)病假⼯资的系数与职⼯病假期限以及⼯龄的长短相对应,⼀般来讲,期限越长,⼯龄越短,系数越⼩;2)现⾏法律规定,职⼯连续休假在6个⽉以内的,连续⼯龄不满2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60%;3)满2年不满4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70%;满4年不满6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80%;4)满6年不满8年,病假⼯资的系数为90%;5)满8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100%;6)连续休假在6个⽉以上的,连续⼯龄不满1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40%,满2年不满3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50%,⼤于等于3年,病假⼯资的系数为本⼈⼯资的60%。
日本企业在中国衰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日本企业在中国衰败对中国企业 “ 走出去” 的启示
许颖涛 ‘ , 张 倩 2
(1.山 东经济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山 东 济南 250014) (2. 山 东经济学院 会计学院,山 东 济南 、 250014)
Chinese enterpr ses "going global":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ong-term ef iciency and profitabilit and car ying out the i f y r
overal l
strategy; doing as the Romans do and str ssing local zation; focusing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brand image; valuing the e i cultural integration; enhancing enterpr ses' aw i 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 to r pay the local communit actively; establishy e y ing and impr ving the moder enterpr se system and th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 n i K words : Chinese enterpr ses; "going global"; r asons; enl ghtenment ey i e i
三株与“常德事件”
案例之461998年3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商战教程”的书,该书用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名字——《中国人可以说富》。
该书的副标题为“三株决策——三年赚100亿的吴炳新之迷”。
在该书的封底,有几行宣传文字格外引人注意:“吴炳新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百亿元的财富,他部署了中国范围最庞大、最细密的市场营销网络,他给了15万人就业的机会,他用‘嫁接理论’创造的‘三株口服液’占据了中国四分之一的保健品市场,创造了三年就为国家上交了十亿元的税收的民营企业最高记录,成为1997年中国亿万富豪中的首富。
”三株确实可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迹,从1994年以区区30万元起家,在短短三五年内,便开创了资产达40多亿元的基业。
最鼎盛时,三株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行销人员总数超过了15万。
1996年,凭借着这一庞大的营销网,三株的年销售额达到了8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这相当于当时整个中国保健品市场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但三株人没有想到,就在三株创造辉煌的1996年,一场将决定三株命运的官司已开始悄悄酝酿。
1996年上半年,湖南常德三株营销有限公司在常德市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发布广告,散发一些宣传小报,三株在电视广告称三株口服液“有病治病,无病保健”。
常德市患老年性尿频的退休职工77岁的陈伯顺于1996年6月3日购买10瓶三株口服液回家服用。
服到第4瓶时,陈伯顺身上起了红斑,待服到第5、6瓶时,陈伯顺已全身红肿,当服第8瓶时,全身溃烂。
湖南省汉涛县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
陈伯顺于1996年9月3日死亡。
随后,陈伯顺的家属诉讼到法院,要求三株公司赔偿其经济及精神损失20万元。
吴炳新坚信三株没有毒性,而且他也认为30万这个数目太大,完全是敲诈,根本不予理睬。
但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后,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3月31日对陈伯顺案作出宣判:陈伯顺系喝三株口服液导致死亡,责令由三株公司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没收三株公司“非法”收入1000万元。
二战中国劳工首次在国内起诉日企 希望谢罪赔偿
二战中国劳工首次在国内起诉日企希望谢罪赔偿各地新闻国际在线[微博]2014-02-26 16:22我要分享11原标题:二战中国劳工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企业 8旬幸存老翁希望日本谢罪赔偿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林维):今天(26日)上午,37位原二战中国劳工及遗属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就二战期间被强掳至日本做苦役,起诉日本焦炭工业株式会社及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这意味着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经历了漫长的在日诉讼之路却一无所获之后,首次在国内提起相关诉讼。
“日本把我们抓劳工去了,就是去挖煤,晚上吃不饱,就是干活,跟在监狱差不多。
光三菱那,我当时一个寮,我记得就有300多中国劳工。
”祖籍河北的老人张世杰今年88岁,他不到20岁时就被日本侵略军抓到长崎做苦役。
现有材料记载,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间,像张世杰这样被强掳的中国人有近4000。
而当年最大的劳工年龄78岁,最小的11岁。
时光流逝,像张世杰这样的幸存者已是极少。
今天上午,以张世杰为代表的37名原中国劳工及遗属,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日本企业。
被告锁定为日本焦炭工业株式会社(原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和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原三菱矿业株式会社)。
本次起诉的律师团由北京、河北、山西、上海六家律师事务所组成。
律师团成员之一、来自山西晋丰律师事务所的王晨告诉记者,这次起诉主要有两项诉讼请求。
“诉求基本是两项:一个是谢罪,在相关媒体上做出道歉;另一个是索赔,基本是人均10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
”众所周知,中国劳工的索赔之路一直不顺。
自1995年,中国劳工在日本法院陆续提起14件讼案,尽管部分案件在一审或二审中胜诉,但最终全部以败诉告终。
2011年3月1日,日本最高法院驳回中国劳工诉日本政府及鹿岛公司和间组公司损害赔偿案的上诉,至此在日法院的诉讼全部结束。
张世杰曾代表中国劳工多次前往日本诉讼。
在他看来,虽然日本最高法院最终确认了日本企业的加害事实,但却免除了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法律责任,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变化环境下在华日本企业的发展问题
变化环境下在华日本企业的发展问题作者:杨江连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3期摘要:从1972年秋天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不正常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已经顺利走过了40个春秋。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贸合作经历了逐步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社会各领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日本企业在此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深刻影响了其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迫使其不得不开始重新调整对华战略以保证其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本文重点探讨日本企业变化环境下在华投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在华日本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现状;问题点;本土化;调整;机遇中图分类号:F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64-02一、中国经营环境的变化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国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通过集团经营、大量子公司、投资性公司的运营模式进军中国市场,在高速经济发展的中国占有了强有力的一席之地。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对于在华的日本企业而言,这种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从以往建立“制造基地”开始向“市场导向”经营模式的转变。
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投资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瓶颈收紧、工资成本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紧缩,以致在华日本企业面临企业成本增加的严峻经营环境。
第三,中国的高速成长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国内企业的大发展,在华日本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起来,某些地方政府开始由原来的“招商引资”转变成“招商选资。
”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华日本企业却未能很好地适应和改变,成为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下面就着重研究这种变化下在华日本企业的现状和问题点。
日本航空公司破产保护对中国国企改革的启示
就我 国 国企 特 别 是 央企 改 革 有 关 问题 提 出个 人 见
关键词 : 日本航 空公司; 破产保护 ; 国企 改革 ; 经济增长 ; 系统
性风 险 中图分类号 : F 2 7 1 文献标志码 : A
战后经 济繁 荣 的骄 傲 象 征 。 日航 的衰 落令 人 深 思 。 国有企业 改 革是我 国经 济体 制改 革 的关 键 和 中 它 曾是 E t 本航 空 业 的旗 舰 , 是 日本 战 后 经济 迅 速 发
Vo 1 . 1 2, No . 3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0 4 1 ( 2 0 1 3 ) 0 3 - 0 0 3 6 - 0 4
日本 航 空 公 司 破 产 保 护 对 中 国 国 企 改 革 的启 示
马 永 光
国有资 产监管 体 系 进一 步 完 善 , 国有 经 济 结 构 和布 域 , 如 大面 积开发 旅游地 , 在 金融 市场 上做 期货 交 易 局得 到调 整和 优 化 , 国有 企 业 逐 步 建 立 了 规 范 的公 等 ; 同时也表 现在 不计成 本 的经营 方式 , 如 购买 很 多 司法 人治 理结 构 , 企业 效 益大 幅度 提升 , 为 我 国经济 大型 的飞机 , 高 企 的油 价 使 E t 航 众 多 相对 旧 、 大、 能
碑, 为 国企 改革确 定 了主基调 和大 方 向 。可 以说 , 国 相 当于云 南省 大 小 的 面积 建 了近 1 0 0家 机 场 , 机 场 企 改革 的一 系列 路 线 、 方针、 政 策 已经 十 分 成熟 、 周 过 密 、 过 多 。显 然 , 其 中很 多 都是 赤 字 经 营 的机 场 。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
跨国公司十大在华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事件也是非常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这对于他们的声誉和业务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下面将介绍一些跨国公司在华危机事件的十大案例。
1.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污染事件2004年,百事可乐公司曾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出售含有农药成分的产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对百事可乐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手机爆炸事件2016年,三星电子公司的部分手机在中国市场出现了爆炸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三星电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
3.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排放门事件2015年,大众汽车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柴油车辆存在排放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抵制。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4. 英国荣誉出版集团的敏感书籍事件2009年,荣誉出版集团出版了一本敏感的书籍,引发了中国政府的愤怒和抵制。
该事件导致荣誉出版集团的图书在中国市场无法销售,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 美国苹果公司的劳工问题近年来,苹果公司在中国的劳工条件和待遇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有报道称,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中存在着违法劳工条件的问题,这对于苹果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6. 日本东芝公司的财务丑闻2015年,东芝公司被曝光存在财务造假问题,这一事件对于东芝在中国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东芝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幅下滑,公司的业务发展受到了重创。
7. 法国路易威登公司的价格歧视2015年,路易威登公司在中国市场被曝光存在价格歧视问题,对于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的定价不同。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和抨击,对于路易威登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8.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贿赂事件2008年,西门子公司被曝光在中国市场存在贿赂问题。
2022撤出中国的日企有哪些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很多日本企业纷纷撤出中国市场。
但是并不是所有日本企业都退出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2年有哪些日企撤出中国市场。
一、日资环球塑料(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3月16日,日资环球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财报。
报告显示,2021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3.2亿日元,同比下降17.3%。
而在2月13日,日资环球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已于3月10日停止经营活动,从上海工厂撤出,在中国的业务也将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二、日本电气株式会社2022年2月13日,日本电气株式会社(EIGHT.O)宣布将在3月底之前停止在中国业务,该公司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影响而做出的举措。
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及再生材料制造商之一,在上海和苏州拥有两家工厂,在中国国内从事废金属回收、加工和销售业务。
但是疫情的影响使得全球供应链受阻,公司难以获得原材料供应而陷入困境。
二、日本大坂市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大坂市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Shinjin Metal Industries Co。
,Ltd。
)成立于1898年12月,总部位于日本大坂府大坂市中央区,是一家从事金属加工、制造的外资企业,产品主要为金属加工、钢铁制品,也包括电子设备的制造。
2018年7月,大坂市政府决定将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的部分业务从大坂搬到上海,同年8月正式开始运营。
目前公司在上海和苏州拥有两家工厂。
三、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有限公司2021年7月8日,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该公司于2020年4月12日在中国设立了一家独资子公司——本田(成都)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零部件。
但由于疫情反复和供应链问题导致的订单减少等原因,今年1月公司正式停止生产制造。
四、日本日立制作所日立制作所(Shimonoi Cosmetics Co。
,Ltd。
)是日本一家跨国性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隶属于日立集团旗下。
日本企业中国衰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I 探身 - - ’ ’
日本 企业 中国衰败 对 中 国企 业 “ 出去 " 的 启 走
一 / 十
面. 内缈 不同 方场癸撩徊 莞争 手 企 如 衄 最好 地 国 发爨 税经历 7砖茏 分肯定自鲍受争 议的历程 ,
随着 世 界经 济 一体 化 进程 的不 断 随着 中国社会经 济的
向中 国销 售三 流 产 品,但 产 品特 别 是 现 出来。 日本企 业 才 意识 到 自己忽 略 高 潮 。 但 是 , 质 量 问 题 } 日本企 业 的声 誉一 落 千 : 家 电产 品的质 量 、性 能仍 高于 国内 同 了中国市场 的潜 力 ,进而 转变 了观念 , 类产 品 ,所 以几乎 占据 了全部 的中 国 许 多制 造业 大企业 转 向到 中国进 行 直 些 知 名 品 牌 慢 慢 淡 出 了 人
日本企业 没有 根据 消费 者需 求 的变化
期短 ,技术 含量低 的短、平、快项 目。 国公 司不但 很早 就在 中 国设 立 了研 发 重 新 调 整 自己 的产 品及 服 务。 其 次 ,
这 说 明 日企 从 一 开 始 便 没 有 一 个 长 远 中心 ,而 且投 入 巨大,动辄 就 是几 千 日企 产 品 的 质 量 问 题 接 连 不 断 ,从
加速 ,跨 国公 司 日益成 为影 Ⅱ 深 远 的 发展 ,中 国民族工业 迅速 向 企业 形态 , 国际化 是 企业 发 展 的必 然 崛起 ,消费者 的价值 取 向 趋势。 和 审美品位 不断提 升 ,人 们越 来越关注 产品 的质量
一
、
日企在 中国发展 的起伏 和售后 服务 。然而 ,直到
力 的产 品 ,随 着 竞 争 优 势逐 渐衰 退 , 的。 在 整 合 资 源 型 的 全 方 位 本 土 化 方 不 断,尼康 电池危 机、索 尼 电荷耦 合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7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7.5年为何会患上国企病2006年10月13日 16:41:37 来源:新华网有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5年。
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固然有一定的外部原因,但主要还是企业内部的因素如领导者的浮躁急进、体制上患上国企病等造成。
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何无法做大做强,这一直是许多中国学者、企业家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治理制度之完善与否,对企业竞争力的构建有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弊病关键在“三个不分”:政资不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资本经营职能不分;政企不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不分;两权不分,所有权跟经营权不分。
与国有企业一样,许多失败的民营企业大多有着三个与国企弊病相似的缺陷:企业的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纠缠不清。
国有企业的最大弊病之一就是产权不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着诸多缺陷。
而有些民营企业也是如此。
权责不分,决策流程存在严重缺陷。
由于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管理层经常存在着权责不分的现象———由于岗位的权责没有清晰的划分,一些经理人存在患得患失、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心态,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在决策流程上往往出现互相推逶,拖沓延误的现象。
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建立之初,没有重视企业管理流程的建立,原有的管理体制只能适合小企业形式的运作,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却没有适时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导致运作流程严重滞后于实际,造成许多经理人有职无权或者有权却不想承担相应的责职,导致决策流程漫长而缓慢,使企业在市场反应上不够敏捷,错失许多市场机会。
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国企的领导往往都是上级任免制,任期长则八至十年,短则三至五年,有些领导者总怀着在其位谋其政,人走茶凉的想法,只想到自己在职时企业利益最大化(或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会对企业发展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
同样,一些民营企业由于企业主本身素质与认识局限,在企业运营时考虑的更多是企业的短期利益,比如为了追求销售,一味超额投放广告,或者甚至在产品质量上以次充好,骗取短期利润。
民企咋就患上了“国企病”
第 一 是 缺 乏 方 向 管 理 — — 战 略
管 理
周 鸿 稀 说 , “ 产 业 发 展 角 度 从
1 CL文 卓PRT 0 I业U化CR AE 企 T E O U嗣 而 越 R O
话题
II 爪 E 『n 0lf ATE R℃
成 与 发展 。
身 事 业 的 发 展 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以 及 企 业 主 的 人 格 缺 陷 ,使 得 民 营 企 业 的发 展 受 困 于 自身 的 “ 才 陷 人 阱 ” ,即 一 方 面 急 需 要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另 一 方 面 又 很 难 凭 着 有 效 的 人 力 资 源 政 策 在 较 长 时 期 内 留 住 人 才 ,并 发挥 其 最大 潜 能 。 试 想 一 下 ,一 个 民 营 企 业 如 果
年 ,中 国 的 互 联 网 公 司 ,大 公 司 在 抄 袭 ,小 公 司 也 在 抄 袭 。大 公 司 抱
怨 说 ,小 公 司 都 在 抄 ,我 凭 什 么 不 能 抄 ? 其 结 果 是 , 火公 司 没 有 真 正 去 做 一 些 引 导 行 业 、引 导 创 新 的 事
情 , 而 是 在 垄 断 用 户 、 垄断 流 量 的
活 动 中 创 造 的具 有 本 企 业 特 色 的 精 神 财 富 和 物 质 财 富 形 态 。 它 以 民 营 企 业 的 价 值 观 为 核 心 ,包 括 了经 营 理 念 、 企 业 精 神 、行 为 规 范 、企 业 制 度 、典 礼 仪 式 和 企 业 产 品 等 方 面
的 内容 。
战 略 管 理 是 指 对 企 业 战 略 的 管 理 ,包 括 战 略 制 定 、形 成 与 战 略
警防医改中的“国企病”
另 一 方面 .至 今 国企 的 治 理结 构 和 国 资委 的 地 位 ~ 直 是 个争 论 不 休 的 议 题 。在 经过 郎顾 之 争 的辩 论 后 国 企 的产 权 改 革 之 路 就 此 止步 不 前
代 之 以 产 权 不 变 前提 下的 公 司 治 理 结构 改革 。在
垄 断地 位 ,各 种 医 疗 资 源 譬 如 医生 、 医务 管理 人 员 都齐 聚在 公 立 医院 内部 无 法 形 成 一 个 生产 要
不 免 存在 委 托 代 理 之 间 的 信 息 不 对称 和 交 易 风 险
问题 。
的 纯粹 公 立 医院垄 断 天 下的格 局 。 最 后 ,为 了 完善 公 立 医院 和 股 份化 公 立 医院 的 治 理 结 构 昆 明 市 属 9 公 立 医 院 的 办 医 权 被 家 划 拨 给 市 国 资 委 新 设 的 下 属 机 构 — — 医 投 公 司 此 举 不 但 改 变 了公 立 医 院 以 前 多 头 管理 、产 权 不
也 不 是 什 么 间 的鸿 沟 ,积 极 营 造 对 等 竞 争 的政 策许
可和 外 部环 境 。 再 次 在 公 立 医 院 绝对 垄 断 地位 难 以撼 动和
公 私 产 权 改 革 易 遭 质疑 的情 况 下 主 政 者 曲线 前
和 服 务 产 品 的市 场 化 ,弭 平 待 遇 、职 称 等 各 种公
方 .然 而 稍 微 熟 悉 一 下 中 国资 本 市 场 的 运作 就 可 以 知道 截 至 目前 为 止 ,中 国 的资 本 市 场根 本没 有 起 到 改 造 国 企 企 业 治理 结 构 的 目的 相 反 它反 而被 国企 改 造 ,其 外 部 董 事 多数 沦 为 花 瓶 的 事 实
简析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简析日本中小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领袖之一。
对于日本中小企业来讲,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研究表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政策环境、人才资源等因素对于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因此,日本中小企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市场特点和文化习惯,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挑战。
关键词:日本中小企业、中国、发展现状、问题、策略正文:一、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中小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根据《2018年企业调查报告》,在华日本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服务业、贸易等领域,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其中,日本制造业在华的广泛存在更是备受关注,为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互动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日本中小企业在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文化差异、政策环境、人才短缺、市场营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它们在中国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面临的问题1. 文化差异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极大,这也是影响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过程中经常遭遇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困难。
例如,与中国大型企业合作时,合同的解读和谈判可能会因文化习惯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原因发生误解或不透明现象。
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上,也需要考虑到中日两国文化习惯和行为差异,以避免因文化原因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风险。
2.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也是影响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政策存在差异,因此,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成本、资金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方面都需要遵守当地的法规,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运营风险。
国企病假管理制度最新
国企病假管理制度最新一、总则病假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为保障员工健康、促进员工工作效率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国有企业所有员工。
二、病假申请1. 员工如因病需要请假,须提供有效的病假证明,要求员工在确诊后的第一天向所在部门主管提出病假申请,并提交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
2. 如果员工身体不适无法亲自前往医院就诊,需提前通知所在部门,并由其他亲属或同事代为提供病假证明。
病假证明必须包括病情诊断、医院盖章等有效信息。
3. 若员工病情持续需要延长病假,请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说明情况并提交相应的病历资料,经主管同意后可延长病假。
4.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请假,员工可先向所在部门主管请假,然后尽快提供病假证明。
三、病假管理1. 病假管理分为普通病假和重大疾病病假两种。
普通病假指因轻微疾病或小病导致的短期请假,重大疾病病假指因严重疾病导致的长期请假。
2. 员工应按照规定提供病假证明,如未提供病假证明或病假证明不真实的,应按旷工处理。
3. 在病假期间,员工不得从事与病情有碍的工作,须按医嘱充分休息,并在痊愈后经医生同意方可返岗。
4. 部门主管应在员工请假期间保持与员工的联系,及时了解病情状况,如有需要可提供协助或支持。
四、病假报销1. 在病假期间,员工若需要购买药品和治疗费用,可向企业医保部门提出费用报销申请。
需提供药方票据和治疗相关费用清单。
2. 费用报销需提前经过医疗部门确认,并在痊愈后向企业医保部门提交相关报销材料,医保部门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和报销。
五、病假记录1. 企业将建立员工病假记录,记录员工每次病假的时间、原因和病历,对于连续多次的请病假行为需及时跟进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凡有违纪行为或滥用病假的员工,企业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视情况调整病假管理政策。
六、病假管理责任1. 企业各级部门负责人应认真执行病假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病假权益得到保障。
2. 企业医保部门应做好费用报销审核工作,确保员工的医疗费用得到及时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