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黄河壶口瀑布B. 华山西峰绝壁C. 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D. 海南天涯海角沙滩2.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A. 横断山区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D. 珠江三角洲3. 2014年初,我国部分省区实行“单独二胎”,人口生育率将有提高,要让人口增长与环境相协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可不加控制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C.人口增长与消费习惯、受教育程度正相关D.人口增长与资源、科技水平正相关4.沿京广高速所见的景观差异,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差异 B.经度地带性差异C.水分差异导致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5. 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 花岗岩B. 石灰岩C. 大理岩D. 玄武岩6.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7. 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8.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因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侵蚀作用B. 前者是风力堆积作用,后者是流水沉积作用C. 前者是流水沉积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D. 前者是流水侵蚀作用,后者是褶皱和断层作用9.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A. 河流阶地、大峡谷B. 喀斯特地貌、陡崖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 角峰、U型冰川谷10. 下列城市中,规模等级最高、服务功能最全的是:A.广州 B.韶关 C.湛江 D.潮州11.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 岩层的弯曲形态B. 地形的起伏状况C. 岩层的坚硬程度D. 岩层的新老关系12. 下列有关地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移动B.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C.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D.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地理精校版】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I1. 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A. B.C. D.【答案】A【解析】判断风向应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可排除B、D;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排除C,A正确。
北京时间 2011 年11 月17 日19 时36 分,我国“神舟八号”卫星在内蒙古顺利降落返回地面。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 材料里提到的时间是指A. 北京地方时B. 格林尼治时间C. 东八区区时D. 内蒙古地方时3. 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 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B. 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C. 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D. 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4. “神舟八号”降落返回地面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A. 11 月17 日2 时36 分B. 11 月17 日6 时36 分C. 11 月16 日6 时36 分D. 11 月17 日18 时36 分【答案】2. C 3. C 4. B【解析】2. 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地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
选C正确。
3. 11 月17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即已过秋分日,向冬至日前进。
选C正确。
5. 12月22日,下列城市在以下几项中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地转偏向力北京、上海、新加坡B. 自转线速度新加坡、上海、北京C. 正午太阳高度北京、上海、新加坡D. 自转角速度新加坡、上海、北京【答案】C【解析】北京纬度最高,其次是上海,新加坡纬度最低;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由小到大依次为新加坡、上海、北京;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由小到大依次为北京、上海、新加坡;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小到大依次为北京、上海、新加坡,C正确;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同,北京、上海、新加坡三地角速度相同。
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解析】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位置,判断为秋分日,故全球昼夜平分。
9.当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时,埃及首都开罗(32°E)的时刻(区时)是
A.9点
B.6点
C.18点
D.16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开罗32°E位于东二区,故区时较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10.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区时
8.该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A.A
B.B
C.C
D.D
25.在晚秋或寒冬,老农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增高
C.最主要是想燃烧植物秸秆释放出的热量增温
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26.读某区域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第27题:
(3)E点的地方时为,120°E的地方时为。
(4)图中F点这一天白昼时间是小时。
(5)图中A、B、D、E四点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小到大排列为:。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B,C.
(2)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度风带风向
(3)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节)。
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B.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3.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③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读下面的“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图中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造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7.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8.下列各组能源中,完全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A.水能、风能、天然气B.生物能、煤炭、石油C.风能、生物能、核能D.煤炭、石油、天然气9.读图,a、b、c分别对应图中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9题;共56分)1. (4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末) 下表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A . 原始型B . 传统型C . 过渡型D . 现代型(2)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人口迁移B .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C . 文化观念D .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2. (2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期中)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 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B . 国家政策的影响C . 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D .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 (2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首次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
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得到扭转的年份最可能是A . 2025年B . 2030年C . 2033年D . 2040年(2)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②发达地区和城市污染严重③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④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转移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④(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双降,影响最明显的产业是A . 资源密集型产业B . 劳动密集型产业C . 资金密集型产业D . 知识密集型产业4. (4分)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 . 由农村到农村B . 由农村到城市C . 由城市到城市D . 由城市到农村5. (2分)(2016·太原模拟)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解析版)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1. 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 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 内力作用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面变得趋于平坦【答案】A【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能量可能是来自地球本身也可能来自地球外部。
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而言,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据此选A。
2. 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 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 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C对。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A错。
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B、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3. 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 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 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D. 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发生岩层的变形或者错误。
岩层受挤压常形成皱褶山系。
所以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等。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B. 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C. 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D. 大陆内部的沙漠、裸岩荒漠——冰川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地貌。
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干旱地区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地貌,C错误;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长江三峡和瀑布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
广东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高二级地理期中检测考试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高一级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
21.(24分)⑴该区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河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8分)
⑵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或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气温低于 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下渗;气温低,R 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 R 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8分)
⑶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R 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流域内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运输量小,河流航运价值不大。
(8分)22.(20分)⑴南部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北部缺乏地形抬升,降水少;自北向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渐长,降水渐多(6分)。
⑵石油以重油为主,石油质量较差;生产设施差,开采成本高;距离欧洲和亚洲市场远,运输成本高;石油产量少(不稳定)。
(任答3方面,共6分)
⑶经过高山地区,地形地质复杂,工程难度大;资金缺乏;需要跨国合作,协调难度较大;国家政治不稳定;(每点2分,共8分)
23.⑴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2分);西部地区为离岸风受海洋影响小(2分);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2分);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紧逼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延伸(2分)
⑵东部地区位于内陆,为雨林气候,闷热潮湿(2分),不利于农业发展与人们居住(2分),人口城市少;西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2分),渔业资源丰富(2分)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
2017-2018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率较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动力能源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独立包装的物质是( )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食盐、硫酸亚铁 C. 生石灰、还原铁粉 D. 生石灰、食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焦炭炼铁、发酵粉烘焙糕点均会产生温室气体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4.下列推测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 X 2-和Y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 ,还原性:Cl ->Br -C.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作半导体材料D. 铷(37Rb)和锶(38Sr)分别位于第五周期IA 和IIA 族,碱性:RbOH>Sr(OH)2 5.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本试卷共5页,37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70分。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
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A. AB. BC. CD. D2.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答案】1. A 2. C【解析】试题分析:1. 天体糸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C和其他行星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是A银河系,所以根据图判断A正确。
2. 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而存在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层次、地球生命条件。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A. 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D. 造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A属于。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B属于。
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C属于。
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火山是球内部岩浆的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D不属于,选D。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睛】太阳辐射是地球外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地球上生物、天气现象,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地理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地理试题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17至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考试用时:90 分钟卷面总分:100 分本卷共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读我国个人组织的某次自驾游线路图,回答3-4题。
森林带缺失下图示意新疆某区域。
7.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天山山脉附近B.塔里木河沿岸C.山前冲积扇D.河流上游地区8.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自然资源是A.光热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10..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乙.丁2010年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关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11.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城市蔬菜生产基地。
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B.光.热.水资源丰富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12.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 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转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E 地A.水资源日益缺乏B.土地价格上涨C.灌溉水源受到污染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13.右图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B.甲地的等级最高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水平考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A.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B. 美国中部平原C. 巴西亚马孙平原D. 非洲东非高原2. 关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土壤肥力最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B. B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后枯枝落叶减少C. 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D. 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答案】1. C 2. 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题详解】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
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是由一些土著部族中进行着的一种农业耕作类型。
故B正确。
【2题详解】图中显示c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连续耕作和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
故C正确。
土壤肥力最高为b,原因为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A、B、D错误。
下图是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B. 交通C. 土地D. 历史4. 要监测草原放牧草场面积的变化,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A. 数字地球B. 遥感技术(RS)C. 全球定位系统(GPS)D. 地理信息系统(GIS)【答案】3. A 4. 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3题详解】图中显示草原放牧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地区,农耕区为降水量大于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在农耕区又以年降水量800mm与1月均温0℃分为旱地和水田。
降水和气温为气候要素,因此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理科)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1. 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 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 内力作用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面变得趋于平坦【答案】A【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能量可能是来自地球本身也可能来自地球外部。
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而言,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据此选A。
2. 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 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 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C对。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A错。
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B、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3. 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 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 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D. 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发生岩层的变形或者错误。
岩层受挤压常形成皱褶山系。
所以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等。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B. 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C. 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D. 大陆内部的沙漠、裸岩荒漠——冰川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地貌。
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干旱地区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地貌,C错误;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长江三峡和瀑布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
读下图“某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列问题。
5. 图中的山前地貌名称是A. 三角洲B. 沙丘C. 冲积扇D. 背斜6. 图中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 流水侵蚀B. 流水沉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沉积【答案】5. C 6. B【解析】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5. 仔细读该地地貌景观示意图可以发现,该地貌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状;根据常见地貌形态与分布可知: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位置,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沙丘一般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分布,故选项C正确。
6. 由图可知该地貌位于山麓地带,处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因而该地貌应当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选项C、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水携带的泥沙在山口部位沉积,形成扇形平原,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故选B。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 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A. aB. bC. cD. d9. 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质构造为褶皱B. b地背斜成山C. a地向斜成谷D. b、c之间有断层【答案】7. D 8. B 9. A【解析】7. 图中主要呈现了沉积岩和岩浆岩两类岩石,沉积岩分层明显,岩浆岩侵入到了沉积岩中且出露于地表,所以岩浆岩④形成时间最晚,选D。
8. a处岩层上弯是背斜构造,b处岩层下弯是向斜构造。
向斜处易储存地下水,背斜处易储存油气资源,故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b处的向斜,选B。
9. a处岩层上弯是背斜构造,b处岩层下弯是向斜构造。
背斜、向斜都属于褶皱,图中b地背斜成谷,a地向斜成山,b、c之间有岩浆侵入,选A。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
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
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下两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据左图判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是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11. 关于甲、乙两地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可以建设采沙场;②甲—适宜建设港口;③乙—大规模建设住宅;④乙—建设防洪堤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2. 右图所示为该河流入海口处,某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 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B. 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C. 抽地下水致地面下陷D. 该流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13. 符合甲、乙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 B. C. D.【答案】10. B 11. D 12. D 13. A【解析】10. 由图可知,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据此丙、乙处侵蚀作用强,乙处河流弯度更大,故乙处冲刷更强烈,据此选B。
11. 该河段在凹岸的流速要大于凸岸的流速,甲处为凸岸,乙处为凹岸。
河流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河水较浅,不适宜建设港口,但可以建采沙场、住宅区。
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可以建港口,也要建设防洪设施,据此选D。
12. 根据材料,该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这说明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多,导致海岸线向大海挺进,选项中与泥沙增多相关的是D项,ABC都导致泥沙减少,据此选D。
13. 甲处为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乙处为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据此选A。
【点睛】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14. 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 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 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地理环境要素由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组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这是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故选B考点:陆地环境整体性点评:本题考查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读下图“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5.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人类活动C. 地壳运动D. 大气环流的变化16. 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 地理环境的无序性【答案】15. C 16. A【解析】16. 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A.17. 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外流河众多,水循环活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D. 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河流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自然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选A。
18. 番禺所处的自然带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热带热带雨林带【答案】B【解析】番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处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B。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0. 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最典型的地区是A. 北美大陆B. 亚欧大陆C. 非洲大陆D. 南美大陆21. 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变化B. 水分变化C.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 地形起伏【答案】19. B 20. B 21. B【解析】19. 图中从A到B,从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到了温带季风气候,该变化是因为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而引起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选B。
20. 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是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最典型的地区是亚欧大陆中部地区,选B。
21. 结合上题可知,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是因水分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经度地带性规律,选B【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基础因素是热量;(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基础因素;(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丙—甲—乙—丁D. 、甲—丙—乙—丁23. 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热量B. 水分C. 坡向D. 地形24. 与丙图比,丁图中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B. 海拔高度低C. 处于阴坡D. 处于背风坡【答案】22. B 23. A 24. A【解析】22. 纬度越高,自然带数目越少,且可根据基带的自然带来判断其所处的纬度。
根据丁地山麓的自然带为苔原带,纬度最高;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纬度较高;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纬度较低;甲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纬度最低,据此选B。
23.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低,分布海拔越高,据此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