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网_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_何德旭

合集下载

金融安全网: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分析

金融安全网: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分析
的特定 位置 ;另 一方 面也体 现 了因信息 流动 而形成
的结构对信息流动本身产生的影响。 _ 4 本文尝试将信息空间分析框架与金融安全 网信 息 机制 建设 联系起 来 ,并结 合系统 思想 和复杂 性科 学研究成果 ,从构建信息空间的角度来探讨金融安 全 网的信 息 过滤 、整合 、传 递 以及 反馈机 制 。
网的途径 ,降低 银行 失败 的概 率 ,防范 系统 性银行
危机 ,具 有重要 的理 论价 值 和现实 意义 。
从 国 内 外 完 善 金 融 安 全 网的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来 看 ,大多数 研究 是 围绕 着银 行体 系 和金融 安全 网单
个构成 要 素来 展 开 的 。其 中 ,高顿 ( tn Goo )提 出 的存款 人 理性 行 为 模 型[ 、史 密 斯 ( mi )对 自 1 ] S t h 由银行 体 系稳 定性 的分 析 _ 、帕克 ( ak 2 ] P r )分析 银 行 挤兑 的 理 论模 型 _ ,都 论 证 了银 行 挤 兑 行 为 过 _ 3
40 0亿 美元 。这 些 新 兴 金 融 机 构 的 运 作 模 式 脱 0 离 了金融 安 全 网 的 管 理 。在 市 场 运 行 相对 良好 的 情 况 下 ,这 些 机构 的风 险被 掩 盖 了 ;而 市 场一 旦 出现 动荡 ,这些 机 构 的风 险 就 会 迅 速 转 化 为损 失 并 向外 蔓 延 。此 外 ,这 些 新 兴 金 融 机 构 投 资模 式 趋 同 、交 易 缺乏 透 明度 等 特 点 ,使 得 金 融 监 管 及 其 安全 网作 用 的发 挥 受 到 了极 大 的 限 制 ,特 别 是 在 金融 风 险识 别 方 面 面 临着 更 加 严 峻 的 挑 战 。这 也从 一 个 方 面说 明 ,如 果 缺 乏 金 融 领 域 内各 个 金

金融安全网_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_何德旭

金融安全网_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_何德旭
40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金融安全网: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
(2004) 则强调,政府用于减轻金融体系问题所带来的损害的工具有微观方面的 (存款保险、政府担
保、对机构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危机协调和退出政策) 和宏观方面的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来自 IMF
(一) 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 Fratianni (2008) 认为金融安全网④与审慎监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政府在向金融业提供“保 护伞”的同时要监管其行为以减少风险;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和审慎监管在金融体系的发展过 程中是相辅相成的。[11]近年来,与审慎监管一样,金融安全网也在不断延伸或扩展。例如,饱受最严 重银行危机影响的美国就展开了多方面的改革 (包括 1993 年出台的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不仅 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而且还限制银行在地域上和功能上的扩张 (如把商业银行的活动 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并通过利率限制银行竞争。事实上,金融风险的内生性以及最后贷款人和存 款保险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道德风险的存在,需要通过审慎监管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同样,信息不 对称产生的监管漏洞也需要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来予以弥补。一般而言,金融安全网容易鼓励 过度风险承担,这就成为审慎监管力求与之互补、至少是控制风险的原因;而审慎监管也有其内在的 不健全性,如证据显示,审慎监管是倾向于堵住“漏洞”的滞后行为 (这一漏洞产生于金融创新和金 融业规避监管的动机)。造成这一结果既与监管机构信息不对称、监管人员素质存在差异有关,也可 能是监管者与他们所监管的行业达成认同,并且在危机期间来自政治领域的压力使其变得更加宽容。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之间是互为补充 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割裂。 同时也应该看到,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在职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因为最后 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也有某种监管职能。当然,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职能是这两种制 度的执行机构,出于保护本部门利益而形成的对获利方 (获得存款保护的银行或获得最后贷款的金融 机构) 的一种自觉监管,而且这种监管能够在有效减少受援机构道德风险的同时,产生较少的委托— 代理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这两者本身的职责所在,所以当金融 机构真正出现问题时,它们一般要实施救助。从这一角度来说,其监管是不彻底的,难以真正杜绝道 德风险问题,因而需要进行强制性的审慎监管。然而,审慎监管作为政府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建 立的监管体制,它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也容易产生监管机构的委托—代理问题⑤和监管宽容⑥。因 此,如果能够使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职能很好地配合起来,将会发挥国家强 制力与自觉监管的双重优势,进而产生良好的监管效果。 (二) 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 作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核心手段,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都以商业银行为主。 当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后,这两者都有向其提供紧急贷款援助的职能,因而存在互相补充、配合的基 础。在极端情况下,当最后贷款人在存款保险机构缺乏资金时,还可以向其提供紧急贷款;而存款保 险制度的存在,事实上减轻了最后贷款人的负担。 虽然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都有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但它们在救助目 标、救助条件、救助对象、救助时机和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从救助目标来看,最 后贷款人着重于解决金融机构暂时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即缺乏流动资金,但仍具有偿付能力);而存

关于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及政策思考1

关于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及政策思考1

关于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及政策思考一、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分析(一)金融安全网的类型比较。

金融安全网(Financial safety net)一般是指在银行自身的风险内控之外,由监管当局、中央银行以及银行同业编织的一种带有公共性质的安全保护网络,因此又称“公共安全网”。

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反金融危机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危机防范、处理机制,是各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

“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金融安全网都被认为是金融基础结构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被认为对于增强体系的信心、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见大卫·福克兹-兰道;卡尔-约翰·林捷端恩主编:《迈向金融稳定的框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9月,P27)。

金融安全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安全网包括金融监管当局的谨慎性监管(Prudential Srpervision)、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手段(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和存款保险制度(Deposit Insurance)三种类型。

狭义安全网一般只包括后两者。

与谨慎性监管主要具有事前预防性质不同,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两种制度侧重于事后监督管理,一般不在银行监管机关的正常范畴之内,因此,巴塞尔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在该领域尚未明确规定。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解释:“巴塞尔委员会并未就各国是否该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以及这一制度的结构发表过建议,部分原因是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制度差异,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本委员会的主要工作重心是创造一个不需要存款保险的环境。

”(见《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的存款保险安排》(修订版,1997年3月)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因为金融安全网的三种制度虽然最终目的都是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但三者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的直接目的、所用方式、手段和效果各有不同,具有不可替代性。

1.谨慎性监管是各国监管当局的法定的职能,它主要通过加强对银行市场准入、市场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督管理,控制银行风险的形成、积聚和外化,以达到事前预防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常常被称为事前的安全预防网。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010-11-8 9:20:03 柳立金融时报何德旭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主持完成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十二五”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研究员做客《理论前沿》,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金融体制改革有待拓展与深化记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简《建议》)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如何理解这里面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何德旭:我认为,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各领域的改革所面临的更加复杂和更加不确定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处的新阶段以及所遇到的多方面的困难而提出的要求。

具体到金融领域的改革,一方面,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金融改革也成为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已经进行的这些改革都还是初步的,更深层次的改革还有待拓展与深化,因此,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也就“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竞争更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应对这样盘根错节的局面也必须有“更大决心和勇气”。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复杂化,金融风险也愈发严峻。

因此,构建金融安全网已经成为保护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要素。

一、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基础,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来管理金融机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对于一个完备的金融监管体制来说,需要多个方面的工作:1. 改革监管体制,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2. 提升监管部门职能和能力,提高监管效能。

3.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的法制化建设。

4.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需应对各种市场环境下的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减轻和控制风险,具体介绍如下:1. 建立系统化、灵活性高的风险管理机制。

2. 完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等管理程序。

3. 拥有一套完整的内部风险控制、合规体系。

4. 通过技术手段构建智能风险管理系统,预测潜在风险。

三、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能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保障金融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要点如下:1. 为金融市场提供丰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2. 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3. 打破行业壁垒、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市场竞争,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

4. 严格控制金融市场泡沫,避免金融泡沫带来的风险。

四、国际合作及风险跨界监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跨界传输将会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国际合作及风险跨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重点如下:1. 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标准,为国际风险跨界监管提供基础。

2.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形成有效的风险跨界监管体系。

3. 国际组织对于金融安全的重视,对国际风险跨界监管产生积极影响。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至关重要。

金融安全网是指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运行的体系和机制。

构建金融安全网需要综合考虑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等各方面因素,建立起坚实和稳固的金融安全防护网。

本文将从金融安全网构建的要素研究展开,探讨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重要性、要素及其作用。

一、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重要性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风险和金融动态波动性增大。

而金融风险的发生和传播会对整个金融系统、实体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金融安全网至关重要。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能够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重要性在于提升金融系统的韧性和稳定性,实现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 金融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机制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要素之一。

金融监管机制主要包括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

监管法律法规是金融监管的基本依据,通过明确金融市场的行为规范和监管制度,规范金融机构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

监管机构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其职责是制定监管规则、监督监管对象和保障金融市场秩序。

监管政策是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灵活的监管政策和措施,调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2. 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合规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3. 金融市场秩序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健康是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重要要素之一。

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包括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规范、市场交易机制的完善和信息披露的透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系金融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系金融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系金融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404财经系(13)020204金融学(2)01国际金融与投资裴长洪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2金融理论与政策何德旭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3城市与房地产金融倪鹏飞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04金融经济学钟春平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87金融学二、导师介绍裴长洪:财贸经济系博士生导师。

195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相关领域研究。

主要承担课题: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完善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体系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防范与公司治理研究》;201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委托课题《广东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论文《论我国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获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7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后危机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获2011年国家商务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担任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讲解人;参加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1999年至2002年曾两次当选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并出席执委会;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10月),2001年4月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2001年7月被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授予该州荣誉称号“肯塔基上校”。

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经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市。

1998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论金融安全网在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健中的作用

论金融安全网在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健中的作用

论金融安全网在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健中的作用
李学武
【期刊名称】《西部金融》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已为世人共识,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应当都是第一位的,金融危机源于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与恶化的环境因素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便形成了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具一定的防范控制作用,但实践证明即是最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指不含金融安全网的监管制度),也无法消除因个别银行破产倒闭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和金融希机,因此,建立一套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调度,包括谨慎性监管、最后贷款人手段、存款保险制度在内的防范系统,对金融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形成一个安全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或者说可以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序度,我国即将加入WTO,尽快建立金融安全网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李学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 [J], 刘冬;高彩霞
2.现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我国推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意义 [J], 任颖洁
3.央行间货币互换在金融安全网建设中的作用 [J], 益言;
4.论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角度 [J], 张勇;
5.论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角度 [J], 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

金融安全网构建要素研究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金融体系中,金融安全关乎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构建一个稳定、健全的金融安全网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要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要素包括:监管制度、规范法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机制等。

监管制度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基础。

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健全合理的监管制度和监管规则,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监管制度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充分监控和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和化解风险。

规范法律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保障。

相关法律应该明确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规范金融市场的行为和交易,确保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相关法律还应该加大对金融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信息系统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支撑。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全面监控和风险预警。

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准确地收集、处理和传递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存在的风险,为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风险管理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核心要素。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

还需要加强对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认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危机应对机制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包括危机管理和危机处理的措施和方法。

在金融危机出现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稳定市场信心,维护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网的构建要素包括监管制度、规范法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机制等。

只有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健全的金融安全网,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金融安全网络安全

金融安全网络安全

金融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关系紧密相连,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金融安全主要指的是对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进行保护的措施,而网络安全则是指采取各种方式保护网络系统不被破坏、攻击、篡改等的安全措施。

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安全依赖于网络安全。

现代金融业已经离不开网络系统的支持和运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

如果网络系统遭到破坏或攻击,就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业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客户的资金和信息也会面临风险。

因此,保护好网络系统的安全对于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其次,网络安全也依赖于金融安全。

网络攻击的目的通常是获取金融数据或实施金融欺诈行为,例如黑客通过攻击银行系统获取用户账户和密码,然后进行盗取或转账。

如果金融机构对用户的资金和信息保护不力,网络攻击者就能够找到机会入侵系统,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加强金融安全,提高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对于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都为经济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金融安全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保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防止金融风险传导和扩大。

网络安全则是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防止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生。

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双重防线能够共同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都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金融犯罪行为。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和网络安全意识。

个人用户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使用安全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并保护好个人账户和密码。

只有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共同合作,形成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有力防线,才能够更好地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只有加强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护好金融资产和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名单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名单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获奖名单一、一等奖(15项)(一)论文类(10项)陶德麟武汉大学略论辩证法与和谐问题郭齐勇武汉大学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沈壮海武汉大学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系列论文)马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系列论文)简新华黄锟武汉大学中国和湖北省武汉市城镇化研究(系列论文)陈继勇雷欣胡艺武汉大学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系列论文)徐顽强熊小刚李华君李月华中科技大学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系列论文)鲍升华李巍陈昀戴华勇陈金波湖北经济学院基于和谐思维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机理及对策研究(系列论文)刘仁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司法礼让原则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二)著作类(5项)段德智武汉大学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陈伟彭浩李天虹刘国胜萧圣中武汉大学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张中华朱新蓉唐文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与资本市场张立荣冷向明方堃江易华李晓园华中师范大学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雷振扬成艾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二、二等奖(62项)(一)著作类(27项)袁银传曹荣湘武汉大学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欧阳康张廷国潘斌丁建定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思想碰撞与方法借鉴——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能源约束与中国工业化发展研究程水源刘汉成黄冈师范学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吴少新许传华张国亮徐慧玲湖北经济学院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赵凌云范恒山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张李军军事经济学院军人工资制度创新研究陶良虎范恒山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国城市化进程何伟军三峡大学三峡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研究丁建定华中科技大学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何卫平武汉大学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魏文享华中师范大学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涂文学江汉大学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黄金时代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韩小荆湖北大学《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冯黎明武汉大学走向全球化:论西方现代文论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传播与影响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武汉大学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卢世华江汉大学元代平话研究——原生态的通俗小说李广柏华中师范大学红学史周叶中江国华武汉大学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立宪评论康均心武汉大学生命刑法原理顾杰武汉科技大学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陈达云李红吴开松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雷江华华中师范大学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董泽芳李友玉陈敏徐金燕胥青山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黄浩军张厚福赵蕴陈洪平黄莉武汉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发展与法制化建设萧洪恩华中农业大学土家族哲学通史(二)论文类(35项)孙来斌谢成宇姚芳武汉大学灌输理论的历史考察与当代思考(系列论文)龙静云沈昊驹华中师范大学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哈耶克的正义理论贺祥林湖北大学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系列论文)刘华才傅江浩武汉科技大学高等院校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系列论文)李小平卢现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宋亚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杨灿明孙群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钱学锋熊平陈勇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研究(系列论文)汪涛何昊诸凡武汉大学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创意——产品创新任务和消费者知识对消费者产品创意的影响陈池波潘泽江杜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现代农业投资的优先序与政策调整孙习祥兰肇华吕永泽马泽江武汉理工大学品牌管理的价值功能(系列论文)黎东升何蒲明魏君英长江大学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系列论文)郑军刘华翟华云王静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企业自主创新、股权激励及其经济政策环境研究(系列论文)王成勇艾春荣湖北文理学院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宋德勇卢忠宝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系列论文)潘敏缪海斌武汉大学基于银行信贷供给视角的中国金融救市政策的效果与对策研究(系列论文)王少平胡进华中科技大学中国GDP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效应石人炳华中科技大学生育控制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研究徐少华武汉大学复器、复国与楚复县考析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纽约时报》“气候变化”风险报道(2000一2009)为例刘为钦中南民族大学“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及其时空观辨析廖美珍华中师范大学目的原则与交际模式研究罗以澄吕尚彬胡新桥张昌旭武汉大学四类受众群体媒介认知调查研究(系列论文)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判组织表决规则研究李卫东华中科技大学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原理与方法刘再起武汉大学 "Мягкаясила "встратегииразвитияКитая(中国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沈红赵永辉华中科技大学“入门免”或“出门免”: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方式的选择李春梅魏忠明夏星陈红军詹红菊湖北工业大学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网络生活、自主创业)系列调研报告——以湖北地方高校为例(系列论文)雷万鹏华中师范大学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崔应令武汉大学柔性的风格:女性自我的再认识——以恩施土家族双龙村为例李其荣沈凤捷华中师范大学跨国移民与东亚现代化——以中、日、韩三国为例(系列论文)涂伟叶云袁心平武汉科技大学基于地域特色的鄂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策略研究(系列论文)杨卫东江汉大学试论第三轮国企改革张俊飚王宏杰李波李平罗小锋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三农”发展问题对策研究(系列论文)三、三等奖(130项)(一)著作类(52项)朱哲权宗田邹晓芟刘建锋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软实力徐志远李玉娇季爱民张煜崔蕤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韩美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谐文化论杨威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李芳华中师范大学财产权利、制度变迁与国家成长——当代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研究梁东李志宏王文清顾桥汪朝阳江汉大学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胡亮军事经济学院局部战争财政金融动员研究方鹏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汪海粟文豪张世如王娟娟梅良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失衡与无形资产减值分析胡芬湖北大学可持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论张新国杨君茹安增科刘德光陈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工标准问题研究赵玉林刘树林黄蕙萍汪芳单元媛武汉理工大学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白虹武汉工业学院阿奎那人学思想研究方红梅中南民族大学梁启超趣味论研究姚才刚湖北大学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柯卉兵华中科技大学分裂与整合:社会保障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研究梅珍生陈戈寒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道家政治哲学研究彭惠青武汉科技大学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以武汉市社区考察为例吴雪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回归边缘:清代一个土家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樊星武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肖希明武汉大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变革与发展杜娟华中师范大学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程斯辉武汉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刘云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王宏佳湖北科技学院咸宁方言词汇研究陈家林武汉大学外国刑法通论周卫华三峡大学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孙晋武汉大学产融结合的金融监管与反垄断规制研究郭娅湖北大学反思与探索——教育史学元研究邓大才华中师范大学土地政治:地主、佃农与国家任放武汉大学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邱观建袁晓建赵经张春田少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公路文化通论常健管斌饶常林华中师范大学金融法学专论李太平潘建红王媛媛杨黎明钟勇为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教育论张再红华中科技大学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电视话语的重构张俊超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詹建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诉讼契约研究刘冰清蔡长明三峡大学香溪毓秀——昭君传说的历史与现实潘弘祥中南民族大学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孟立军中南民族大学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余锐三峡大学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程群林咸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孟子逻辑之破译李万军武汉纺织大学当代设计批判吴亚林湖北科技学院价值与教育彭道海王相飞武汉体育学院基于体育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的顾客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汪季石汪颖子黄冈师范学院鄂东现代革命史肖家燕湖北文理学院《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向柏松中南民族大学神话与民间信仰研究黄德林朱清吕凌燕夏云娇周敬玫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制度研究李梦卿熊健民罗莉王宪成湖北工业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尹弘兵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国都城与核心探索(二)论文类(78项)陈世强张忠诚毛明天湖北省政策研究会非公企业党建的新突破:汉阳模式吴东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康凤云武汉纺织大学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雷江梅武汉理工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列论文)张忠家长江大学突出“情”“准”“实”增强思政课教学活力吴小莲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系列论文)湛柏明殷绛李建国刘茂红中南民族大学要素禀赋变动条件下中国工业企业的投资倾向及贸易效应钟春平孙焕民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信贷约束、信贷需求与农户借贷行为朱小梅吴秋实王鸾凤湖北大学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一个战略互动视角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生产率专题研究(系列论文)肖德云胡树华戴勇武汉理工大学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翟华云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企业投融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研究(系列论文)何威风刘启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白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的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战略分析(系列论文)陈红何德旭王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稳定机制的构建(系列论文)王恕立胡宗彪武汉理工大学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系列论文)陈玉萍吴海涛丁士军陶大云王怀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系列论文)谈多娇湖北经济学院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系列论文)杨清香胡向丽俞麟宋丽陈娜华中科技大学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与经济后果研究(系列论文)徐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黎精明郜进兴武汉科技大学财政分权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研究(系列论文)赵晶朱镇江毅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系列论文)罗小锋秦军华中农业大学农户科技作用认知和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系列论文)叶永刚宋凌峰张培武汉大学宏观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系列论文)赵曼李锐喻良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绩效评估中的模型选择问题与解决方法——基于就业培训项目的研究刘启亮武汉大学学习效应、私人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龚锋卢洪友武汉大学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王相飞郑强刘亮庞俊鹏李爱群武汉体育学院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研究(系列论文)苏文清江汉大学“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系列论文)谭术魁齐睿涂姗华中科技大学我国征地冲突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系列论文)傅才武陈庚武汉大学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王宗军张静赵丹毛磊华中科技大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与实证研究——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修倜华中师范大学喜剧美学研究(系列论文)易明王学东邓卫华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化标签网络分析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吴卫华三峡大学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形象研究(系列论文)贺东航朱冬亮华中师范大学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系列论文)吕忠梅邱秋张晓京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水资源保护研究(系列论文)许承光蒙柳孙文桢何丹武汉工程大学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系列论文)赵蕴王雷梅军红华颖赵昱武汉体育学院地理信息技术在后奥运会时期体育场地使用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虞崇胜王洪树武汉大学中国协商政治模式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机理(系列论文)张春泉湖北师范学院领域语言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系列论文)陈翠荣王坤庆张锦高林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小而精: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特色分析(系列论文)陈元欣王健华中师范大学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赵辉中南民族大学先秦文学研究(系列论文) 漆昌柱罗小霞叶冬茂武汉体育学院人格与社会支持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沉迷行为的影响苏喜生方辉贺德富军事经济学院后勤物资主动配送模式研究(系列论文)骆东平三峡大学美国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李佃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创新研究(系列论文)黄涛武汉科技大学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体制改革反思与重构(系列论文)周新民湖北大学构筑精神理想国——陈应松小说论向德平华中师范大学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建构余良华王威湖北大学论体操技术刘瑛张方方华中科技大学我国互联网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实现魏斌武汉大学宫亭庙传说:中古早期庐山的信仰空间陈刚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实在论能解决科学实在论的问题吗?陈柏峰董磊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问清泓宋晓波武汉科技大学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系列论文)许建国彭继旺李波李进都湖北省地方税收研究会区域税收分配与财政分配效率研究崔晓静武汉大学从“瑞银集团案”看国际税收征管协调机制的走向张治国湖北文理学院生态批评的理论特性与批评主体的生态责任王奎湖北文理学院清末商部的职权运作与局限性朱新方熊娜长江大学土地流转理论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实践研究(系列论文)孟庆星湖北美术学院邢侗书学思想研究曹丽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供应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系列论文)陈剑锋谢亮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群的文化和信任研究(系列论文)彭学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寻求注册与使用在商标确权中的合理平衡付海晏华中师范大学 1930年代北平白云观的住持危机孙志国钟儒刚刘成武王树婷张敏湖北科技学院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证分析(系列论文)谭德宇湖北民族学院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刘纪兴刘天纵张平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提升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系列研究汪华湖北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药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探讨陈娴灵湖北经济学院许可执行之诉:强制执行程序中当事人适格之救济童长江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选择李长健余劲松华中农业大学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理论逻辑的农业补贴制度研究(系列论文)杨洪林武汉纺织大学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七夕文化建构研究(系列论文)汪志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论和谐社会的整合机制杨玉荣余冬林海军工程大学中国近代伦理学核心术语生成研究(系列论文)。

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黄晓安
【期刊名称】《时代农机》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风险是金融内在的天然属性,但是从科学角度对金融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

金融周期反应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变量对真实经济周期的影响。

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可促进国
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文章对基于金融安全
视角下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为促进经济市场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页数】1页(P131-131)
【作者】黄晓安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4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 [J], 何德旭
2.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 [J], 何德旭;
3.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 [J], 张婷
4.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J], 黄晓安
5.基于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管理探讨 [J], 程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稳定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中国金融稳定:内在逻辑与基本框架》评介

金融稳定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中国金融稳定:内在逻辑与基本框架》评介

作者: 曾康霖
出版物刊名: 财贸经济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稳定;内在逻辑;稳定理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科学成果
摘要: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基于金融稳定考量的策略布局,一个国家如何保障金融稳足,也成为经济学家近年来热心研究的重要题材。

中国社会科学院何德旭研究员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机,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对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的百家争鸣之中,对中国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学术论文。

课题最终成果《中国金融稳定:内在逻辑与基本框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汇集体之智慧,展一家之真知,已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一、一等奖(15项)(一)论文类(10项)陶德麟武汉大学略论辩证法与和谐问题郭齐勇武汉大学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沈壮海武汉大学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系列论文)马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系列论文)简新华黄锟武汉大学中国和湖北省武汉市城镇化研究(系列论文)陈继勇雷欣胡艺武汉大学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系列论文)徐顽强熊小刚李华君李月华中科技大学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创新的若干问题研究(系列论文)鲍升华李巍陈昀戴华勇陈金波湖北经济学院基于和谐思维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机理及对策研究(系列论文)刘仁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司法礼让原则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二)著作类(5项)段德智武汉大学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陈伟彭浩李天虹刘国胜萧圣中武汉大学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张中华朱新蓉唐文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与资本市场张立荣冷向明方堃江易华李晓园华中师范大学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雷振扬成艾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二、二等奖(61项)(一)著作类(26项)袁银传曹荣湘武汉大学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欧阳康张廷国潘斌丁建定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思想碰撞与方法借鉴——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约束与中国工业化发展研究程水源刘汉成黄冈师范学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吴少新许传华张国亮徐慧玲湖北经济学院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赵凌云范恒山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张李军军事经济学院军人工资制度创新研究陶良虎范恒山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国城市化进程何伟军三峡大学三峡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研究何卫平武汉大学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魏文享华中师范大学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涂文学江汉大学城市早期现代化的黄金时代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韩小荆湖北大学《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冯黎明武汉大学走向全球化:论西方现代文论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传播与影响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武汉大学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卢世华江汉大学元代平话研究——原生态的通俗小说李广柏华中师范大学红学史周叶中江国华武汉大学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立宪评论康均心武汉大学生命刑法原理顾杰武汉科技大学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陈达云李红吴开松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雷江华华中师范大学听觉障碍学生唇读的认知研究董泽芳李友玉陈敏徐金燕胥青山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黄浩军张厚福赵蕴陈洪平黄莉武汉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发展与法制化建设萧洪恩华中农业大学土家族哲学通史(二)论文类(35项)孙来斌谢成宇姚芳武汉大学灌输理论的历史考察与当代思考(系列论文)龙静云沈昊驹华中师范大学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哈耶克的正义理论贺祥林湖北大学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系列论文)刘华才傅江浩武汉科技大学高等院校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系列论文)李小平卢现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宋亚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杨灿明孙群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钱学锋熊平陈勇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研究(系列论文)汪涛何昊诸凡武汉大学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创意——产品创新任务和消费者知识对消费者产品创意的影响陈池波潘泽江杜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现代农业投资的优先序与政策调整孙习祥兰肇华吕永泽马泽江武汉理工大学品牌管理的价值功能(系列论文)黎东升何蒲明魏君英长江大学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系列论文)郑军刘华翟华云王静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企业自主创新、股权激励及其经济政策环境研究(系列论文)王成勇艾春荣湖北文理学院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宋德勇卢忠宝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系列论文)潘敏缪海斌武汉大学基于银行信贷供给视角的中国金融救市政策的效果与对策研究(系列论文)王少平胡进华中科技大学中国GDP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效应石人炳华中科技大学生育控制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研究徐少华武汉大学复器、复国与楚复县考析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环境形象建构——《纽约时报》“气候变化”风险报道(2000一2009)为例刘为钦中南民族大学“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及其时空观辨析廖美珍华中师范大学目的原则与交际模式研究罗以澄吕尚彬胡新桥张昌旭武汉大学四类受众群体媒介认知调查研究(系列论文)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判组织表决规则研究李卫东华中科技大学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原理与方法刘再起武汉大学"Мягкаясила "встратегииразвитияКитая(中国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沈红赵永辉华中科技大学“入门免”或“出门免”: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方式的选择李春梅魏忠明夏星陈红军詹红菊湖北工业大学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网络生活、自主创业)系列调研报告——以湖北地方高校为例(系列论文)雷万鹏华中师范大学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崔应令武汉大学柔性的风格:女性自我的再认识——以恩施土家族双龙村为例李其荣沈凤捷华中师范大学跨国移民与东亚现代化——以中、日、韩三国为例(系列论文)涂伟叶云袁心平武汉科技大学基于地域特色的鄂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策略研究(系列论文)杨卫东江汉大学试论第三轮国企改革张俊飚王宏杰李波李平罗小锋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三农”发展问题对策研究(系列论文)三、三等奖(130项)(一)著作类(52项)朱哲权宗田邹晓芟刘建锋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软实力徐志远李玉娇季爱民张煜崔蕤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韩美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谐文化论杨威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李芳华中师范大学财产权利、制度变迁与国家成长——当代中国私有财产权演进研究梁东李志宏王文清顾桥汪朝阳江汉大学武汉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胡亮军事经济学院局部战争财政金融动员研究方鹏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汪海粟文豪张世如王娟娟梅良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失衡与无形资产减值分析胡芬湖北大学可持续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论张新国杨君茹安增科刘德光陈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工标准问题研究赵玉林刘树林黄蕙萍汪芳单元媛武汉理工大学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白虹武汉工业学院阿奎那人学思想研究方红梅中南民族大学梁启超趣味论研究姚才刚湖北大学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明中叶至清初的王学修正运动研究柯卉兵华中科技大学分裂与整合:社会保障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研究梅珍生陈戈寒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道家政治哲学研究彭惠青武汉科技大学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以武汉市社区考察为例吴雪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回归边缘:清代一个土家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樊星武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肖希明武汉大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变革与发展杜娟华中师范大学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程斯辉武汉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刘云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王宏佳湖北科技学院咸宁方言词汇研究陈家林武汉大学外国刑法通论周卫华三峡大学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孙晋武汉大学产融结合的金融监管与反垄断规制研究郭娅湖北大学反思与探索——教育史学元研究邓大才华中师范大学土地政治:地主、佃农与国家任放武汉大学中国市镇的历史研究与方法邱观建袁晓建赵经张春田少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公路文化通论常健管斌饶常林华中师范大学金融法学专论李太平潘建红王媛媛杨黎明钟勇为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教育论张再红华中科技大学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电视话语的重构张俊超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詹建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诉讼契约研究刘冰清蔡长明三峡大学香溪毓秀——昭君传说的历史与现实潘弘祥中南民族大学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孟立军中南民族大学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余锐三峡大学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理论程群林咸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孟子逻辑之破译李万军武汉纺织大学当代设计批判吴亚林湖北科技学院价值与教育彭道海王相飞武汉体育学院基于体育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的顾客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汪季石汪颖子黄冈师范学院鄂东现代革命史肖家燕湖北文理学院《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向柏松中南民族大学神话与民间信仰研究黄德林朱清吕凌燕夏云娇周敬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制度研究李梦卿熊健民罗莉王宪成湖北工业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尹弘兵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国都城与核心探索(二)论文类(78项)陈世强张忠诚毛明天湖北省政策研究会非公企业党建的新突破:汉阳模式吴东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康凤云武汉纺织大学正确把握文化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雷江梅武汉理工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列论文)张忠家长江大学突出“情”“准”“实”增强思政课教学活力吴小莲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系列论文)湛柏明殷绛李建国刘茂红中南民族大学要素禀赋变动条件下中国工业企业的投资倾向及贸易效应钟春平孙焕民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信贷约束、信贷需求与农户借贷行为朱小梅吴秋实王鸾凤湖北大学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一个战略互动视角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生产率专题研究(系列论文)肖德云胡树华戴勇武汉理工大学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翟华云周运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地区企业投融资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研究(系列论文)何威风刘启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白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的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战略分析(系列论文)陈红何德旭王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稳定机制的构建(系列论文)王恕立胡宗彪武汉理工大学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系列论文)陈玉萍吴海涛丁士军陶大云王怀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系列论文)谈多娇湖北经济学院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系列论文)杨清香胡向丽俞麟宋丽陈娜华中科技大学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与经济后果研究(系列论文)徐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黎精明郜进兴武汉科技大学财政分权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恶意再融资研究(系列论文)赵晶朱镇江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系列论文)罗小锋秦军华中农业大学农户科技作用认知和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系列论文)叶永刚宋凌峰张培武汉大学宏观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系列论文)赵曼李锐喻良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绩效评估中的模型选择问题与解决方法——基于就业培训项目的研究刘启亮武汉大学学习效应、私人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龚锋卢洪友武汉大学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王相飞郑强刘亮庞俊鹏李爱群武汉体育学院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研究(系列论文)苏文清江汉大学“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系列论文)谭术魁齐睿涂姗华中科技大学我国征地冲突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系列论文)傅才武陈庚武汉大学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王宗军张静赵丹毛磊华中科技大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与实证研究——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修倜华中师范大学喜剧美学研究(系列论文)易明王学东邓卫华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化标签网络分析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吴卫华三峡大学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形象研究(系列论文)贺东航朱冬亮华中师范大学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系列论文)吕忠梅邱秋张晓京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水资源保护研究(系列论文)许承光蒙柳孙文桢何丹武汉工程大学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系列论文)赵蕴王雷梅军红华颖赵昱武汉体育学院地理信息技术在后奥运会时期体育场地使用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虞崇胜王洪树武汉大学中国协商政治模式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机理(系列论文)张春泉湖北师范学院领域语言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系列论文)陈翠荣王坤庆张锦高林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小而精: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特色分析(系列论文)陈元欣王健华中师范大学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赵辉中南民族大学先秦文学研究(系列论文)漆昌柱罗小霞叶冬茂武汉体育学院人格与社会支持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沉迷行为的影响苏喜生方辉贺德富军事经济学院后勤物资主动配送模式研究(系列论文)骆东平三峡大学美国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李佃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创新研究(系列论文)黄涛武汉科技大学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体制改革反思与重构(系列论文)周新民湖北大学构筑精神理想国——陈应松小说论向德平华中师范大学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建构余良华王威湖北大学论体操技术刘瑛张方方华中科技大学我国互联网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实现魏斌武汉大学宫亭庙传说:中古早期庐山的信仰空间陈刚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实在论能解决科学实在论的问题吗?陈柏峰董磊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问清泓宋晓波武汉科技大学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系列论文)许建国彭继旺李波李进都湖北省地方税收研究会区域税收分配与财政分配效率研究崔晓静武汉大学从“瑞银集团案”看国际税收征管协调机制的走向张治国湖北文理学院生态批评的理论特性与批评主体的生态责任王奎湖北文理学院清末商部的职权运作与局限性朱新方熊娜长江大学土地流转理论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实践研究(系列论文)孟庆星湖北美术学院邢侗书学思想研究曹丽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供应链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系列论文)陈剑锋谢亮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群的文化和信任研究(系列论文)彭学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寻求注册与使用在商标确权中的合理平衡付海晏华中师范大学1930年代北平白云观的住持危机孙志国钟儒刚刘成武王树婷张敏湖北科技学院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证分析(系列论文)谭德宇湖北民族学院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刘纪兴刘天纵张平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提升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系列研究汪华湖北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药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探讨陈娴灵湖北经济学院许可执行之诉:强制执行程序中当事人适格之救济童长江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选择李长健余劲松华中农业大学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理论逻辑的农业补贴制度研究(系列论文)杨洪林武汉纺织大学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七夕文化建构研究(系列论文)汪志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论和谐社会的整合机制杨玉荣余冬林海军工程大学中国近代伦理学核心术语生成研究(系列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在动态的金融世界里,金融安全网的设计应该不断地变化以保持适用性和有效性。因此,金融安
全网的构成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关于金融安全网的构成,不仅理论界尚无定论,而且各国实践也不尽相同。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大多侧重于对金融安全网单个构成要素的分析。虽然有些文献对金融安全网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
(一) 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 Fratianni (2008) 认为金融安全网④与审慎监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政府在向金融业提供“保 护伞”的同时要监管其行为以减少风险;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和审慎监管在金融体系的发展过 程中是相辅相成的。[11]近年来,与审慎监管一样,金融安全网也在不断延伸或扩展。例如,饱受最严 重银行危机影响的美国就展开了多方面的改革 (包括 1993 年出台的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不仅 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而且还限制银行在地域上和功能上的扩张 (如把商业银行的活动 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并通过利率限制银行竞争。事实上,金融风险的内生性以及最后贷款人和存 款保险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道德风险的存在,需要通过审慎监管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同样,信息不 对称产生的监管漏洞也需要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来予以弥补。一般而言,金融安全网容易鼓励 过度风险承担,这就成为审慎监管力求与之互补、至少是控制风险的原因;而审慎监管也有其内在的 不健全性,如证据显示,审慎监管是倾向于堵住“漏洞”的滞后行为 (这一漏洞产生于金融创新和金 融业规避监管的动机)。造成这一结果既与监管机构信息不对称、监管人员素质存在差异有关,也可 能是监管者与他们所监管的行业达成认同,并且在危机期间来自政治领域的压力使其变得更加宽容。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之间是互为补充 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割裂。 同时也应该看到,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在职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因为最后 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也有某种监管职能。当然,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职能是这两种制 度的执行机构,出于保护本部门利益而形成的对获利方 (获得存款保护的银行或获得最后贷款的金融 机构) 的一种自觉监管,而且这种监管能够在有效减少受援机构道德风险的同时,产生较少的委托— 代理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这两者本身的职责所在,所以当金融 机构真正出现问题时,它们一般要实施救助。从这一角度来说,其监管是不彻底的,难以真正杜绝道 德风险问题,因而需要进行强制性的审慎监管。然而,审慎监管作为政府为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建 立的监管体制,它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也容易产生监管机构的委托—代理问题⑤和监管宽容⑥。因 此,如果能够使审慎监管与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的监管职能很好地配合起来,将会发挥国家强 制力与自觉监管的双重优势,进而产生良好的监管效果。 (二) 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制度 作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核心手段,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都以商业银行为主。 当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后,这两者都有向其提供紧急贷款援助的职能,因而存在互相补充、配合的基 础。在极端情况下,当最后贷款人在存款保险机构缺乏资金时,还可以向其提供紧急贷款;而存款保 险制度的存在,事实上减轻了最后贷款人的负担。 虽然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都有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但它们在救助目 标、救助条件、救助对象、救助时机和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从救助目标来看,最 后贷款人着重于解决金融机构暂时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即缺乏流动资金,但仍具有偿付能力);而存
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对危机的协调配合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事实上,客观认识并准确把握金融安全网的内在运行机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金融安全
网的运行机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并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
整;只有对金融安全网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为优化金融安全网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
收稿日期:2010- 01- 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08&ZD035) 作者简介: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主 要从事金融政策、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等研究;史晓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安全与碳金融等研究; 饶云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制度与货币政策等研究。
40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金融安全网: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
(2004) 则强调,政府用于减轻金融体系问题所带来的损害的工具有微观方面的 (存款保险、政府担
保、对机构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危机协调和退出政策) 和宏观方面的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来自 IMF
础。本文基于一般的经济制度环境来探讨金融安全网运行过程中的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
制度①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当然,根据各国经济运行状态的不同,有些程序可以省略,有些程
序则应该增强。②
二、金融安全网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从流程上看,金融安全网包括预防性管理、应急管理和市场退出管理三部分。其中,预防性管理 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及公众信心稳定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的构 建;应急管理主要是对困境中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以稳定金融系统;市场退出管理主要是对经营失 败且救助无效或救助成本过高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理,也即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金融安全网所使用的 制度工具有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等,这些要素构成一个紧 密衔接、有机结合的整体 (王刚、李赫,2007)。[12]
2010年第5期 总第306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5, 2010 Serial NO.306
金融安全网: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
何德旭,史晓琳,饶云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金融安全网是各国政府为积极应对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而设定的制度体系和政 策框架。从一般的经济制度环境上讲,金融安全网整体框架包括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 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正确把握金融安全网的运行机理,有助于完善其设置并根据经济发 展状况作出动态调整。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金融安全网能够有序运行并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政府 应充分发挥这种制度化风险应对机制的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
行了阐述 (如 Brock,2000;Fratianni,2008),[10-11]但一般也仅限于分析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许多文
章虽然强调了金融安全网构成要素相互协调的重要性,但也没有将金融安全网作为一个逻辑体系,对
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可以说,目前仍然缺乏把金融安全网各要素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
的支持)。[5]Schich (2008) 提出金融安全网应该包括四个基本要素,除了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和存款
保险制度以外,还应有一个破产退出机制。[8]由于思考的侧重点和角度不同以及关注的制度环境不同,
所以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基于同样的原因,相关国际组织也有不同的看法 (见表 1)。
其实,对于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早 在 2001 年 的 金 融 稳 定 论 坛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 上就有过一种说法, 即狭义的金融安全网局限于存款保险制度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和 最 后 贷 款 人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功能;而大家 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前 两者加上审慎监管 (Prudential Supervision) 框架。基于前人的研究,Marinkovic (2004)
然而,关于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Hoenig (1998) 认为,金融安全网 包括存款保险、联邦储备最后贷款人功能和联邦储备银行间大宗货币结算体系。[7]Demirgü觭- Kunt 和 Huizinga (1999) 指出,金融安全网一般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 。[3]White — —— —— —— —— —— —— —— ——
关 键 词:金融安全网;金融风险;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892 (2010) 05-0040-11
一、引言
2007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的破坏效应,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危机防 范的深度思考。从金融机构的中介性质、地位和作用及其内在的脆弱性来看,金融风险是内生的。 特别是危机所带来的金融恐慌加剧了金融传染效力,增大了其破坏力度。因此,金融安全成为一国 或地区着重关注的重大问题。鉴于这些原因,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其中作为主动 的、系统的应对机制— ——金融安全网再次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则和程序,它们保护着金融中介体系的安全
资料来源:根据 Johnson C.S. Chen (2007) 《Cooperation Among Safety- Net Members in Bank R esolution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整理绘制。
和有序运行;金融安全网应该重新设计以应对实际冲击,并且应该随着冲击的变化而变化。[9]这意味
表 1 相关国际组织对金融安全网构成要素的观点 审慎 最后 存款 弱质金融机 安全支付 监管 贷款人 保险制度 构退出机制 结算系统
国际存款保险机构
协会(IAD)I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国际清算银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