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

合集下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健康管理和培训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第二章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健康检查结果和培训情况。

第六条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七条从业人员应当提交有效的健康证明,未提交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第八条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影响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的疾病期间,应当暂停从事相关工作。

第九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第十条公司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加强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帮助从业人员应对工作压力。

第三章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考试成绩和培训证书。

第十三条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公司组织的培训,包括公司文化、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法律法规等内容。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每年应当接受定期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选拔和培养优秀从业人员,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应当设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负责人,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从业人员需要每年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不得先上岗后体检。

2.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食品经营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并及时组织健康年检和新上岗人员健康检查,组织每日人员晨检,督促以上“五病”人员调离。

4.从业人员必须认真研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本岗位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惯,严格规范操作。

经营餐饮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后。

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戴口罩。

不得用手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用后的操作工具不得随处乱放。

5.严格按规范洗手。

工作人员操作前、便后以及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按消毒液使用方法正确操作。

6.工作人员不得留过长头发、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穿工作服入厕及存在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7.食品经营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研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8.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直接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从业人员包括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等工作的人员。

9.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9个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9个制度)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3)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制度;(4)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帐记录管理制度;(5)进货验收制度;(6)库房管理制度;(7)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8)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9)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本店所有的在职工作人员。

2、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对所有进入本店工作的员工将安排其到当地的防疫站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本店工作,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上岗体检:凡本店每年新招的人员均须上岗体检,到本店制定的市卫生防疫站进行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

检查范围包括料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如果体检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进入本店开始上岗工作。

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将不予安排进入本店上岗工作。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店内办公室负责保管员工的健康证,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的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店经理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安排员工到指定市防疫站进行统一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饮料生产的工作。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健康管理制度1.概述: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2.健康筛查:所有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健康筛查,包括身体检查、职业病筛查等,确保身体健康状态符合相关的工作要求;凡有疾病情况或存在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3.职业卫生培训:新入职人员应参加职业卫生培训,了解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对危险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4.职业卫生控制措施:针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换气、噪声控制、防尘措施等,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健康监测:根据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监测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和职业病例监测。

6.急救措施:制定紧急事故应对预案和急救方案,培训从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和知识,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减少事故伤害。

7.健康宣传:举办健康宣传活动,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宣教,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

1.岗位培训:根据从业人员的具体岗位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熟悉工作流程。

3.继续教育: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培训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成果。

5.培训档案: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的内容、时间、成绩等相关信息,便于管理和查询。

6.培训需求分析:定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外部培训资源: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利用外部培训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患有医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中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2、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岗,待査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2、制订从业入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査,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4、制订食品安全检査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査记录;5、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査食晶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6、建立食品安全检査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三、食品安全自检自査与报告制度1、各岗位负责人应当每天开展岗位自査,指导、督促员工严格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检查与汇报工作、每天在加工操作时段至少至;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冷却应在清洁操作区进行,并标注加工时间等;用于烹饪的调味料盛放器皿宜每天淸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菜品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不得回收后再使用;4、供餐要求供应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5、餐用具淸洗消毒保洁要求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用具保洁设施应定期淸洗,保持洁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应规定洗净并消毒;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消毒后的餐饮用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盛放调味料的器皿应定期清洗消毒;五、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次,对等虚假内容;4、严格查验食品的保质期,对过期食品应当拒绝收货,对临近保质期食品应当根据自身销售量确定采购量,确保在食品保质期内使用;5、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档案,如实记录查验负责人、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保留相关凭证;记录或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七、主要食品和食品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1、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履行相应的信息追溯义务,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须进行信息追溯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类别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3、须追溯的食品安全信息:采购的追溯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配送日期,以及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采购的追溯食品的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直接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购的追溯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质量安全检测、十、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1、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食品经营许可证正本原件,并设罝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2、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具体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许可经办人员、曰常监督管理人员、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本单位投诉举报电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和食品安全量化管理等信息;十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1、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其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最后,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卫生计生部门报告;3、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査、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4、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帐,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防止食品从业人员的疾病和污染传播,确保员工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健康隐患。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身体状况、健康证明等项目,确保员工身体健康,没有患传染性疾病。

3.健康宣教和知识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意识,了解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食品的生产操作规范。

4.健康状况记录和管理:对每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体检记录、健康教育培训记录等,并及时更新。

5.疫情防控措施: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员工的卫生习惯培养,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员工进行隔离和治疗。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确保食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2.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提供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培训方式和周期:根据不同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培训、在线培训等,并设定培训周期,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和持续性。

4.培训考核和评估: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估,评估培训效果和效果,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充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并及时更新。

6.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对已经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从业人员进行持证上岗,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总结起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制度,其目标是确保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加工和经营过程中能够遵循卫生操作规范,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和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1.3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2.1 健康检查2.1.1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入职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2.1.2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传染病检查、职业病检查等。

2.1.3 从业人员应如实填写健康检查表,如有隐瞒病情或提供虚假信息,一经发现,立即予以辞退。

2.2 健康档案管理2.2.1 公司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2.2.2 健康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疾病治疗记录、职业病防治记录等。

2.2.3 健康档案应严格保密,除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外,不得泄露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2.3 健康教育与培训2.3.1 公司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

2.3.2 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健康教育与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3.3 公司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培训。

2.4 职业病防治2.4.1 公司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4.2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职业病防治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2.4.3 公司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检查,发现职业病病例应及时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3.1 培训内容3.1.1 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

3.1.2 培训应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确保从业人员掌握本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3.2 培训方式3.2.1 公司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线上培训、实操培训等。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不仅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助推企业的发展。

一、健康管理制度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维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具体措施如下:1. 健康体检为了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单位应制定健康体检制度,规定体检的频率和内容。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劳动保护单位应落实劳动保护制度,明确劳动防护设施的使用规定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

3. 心理健康关怀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单位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从业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4. 健康促进单位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活动,如健身训练、健康讲座、营养培训等,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二、培训制度培训制度是指为了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制定的一系列培训措施和规定。

具体措施如下:1. 岗位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定期进行重点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所需的岗位能力。

2. 职业素质培训职业素质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单位可以开展职业素质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 创新能力培训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单位可以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新潜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4. 职业发展规划单位应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发展职业,激励从业人员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三、评估与改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后,单位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本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目的和原则本健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合理、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和合同工。

3. 健康检查3.1 入职体检根据职务的不同,新员工入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视力检查、听力检查等项目,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工作。

3.2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定期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心理检查等项目,以及相关职业病检查。

4. 健康管理4.1 健康宣传和教育公司将定期组织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4.2 预防职业病公司将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

4.3 心理健康管理公司将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5. 健康食堂和运动场所公司将提供健康食堂,并推广健康饮食,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食品。

同时,公司将提供运动场所,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二、培训管理制度1. 目的和原则本培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规范、注重实效、多元化。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3. 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和员工的工作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4.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等。

5. 培训实施和评估5.1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和针对性。

5.2 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评估,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满意度评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培训方案。

6. 培训资源管理管理公司的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和培训资料等,确保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订立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并应严格遵守。

二、健康管理责任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健康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搭配。

3.各部门领导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

三、入职体检1.全部新员工入职前需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包含但不限于: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心肺功能等的检查。

2.入职体检报告由企业保密,并作为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的一部分。

四、健康档案管理1.企业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体检结果、病史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严禁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查阅或泄露。

3.从业人员可以申请查阅本身的健康档案,但不得对档案进行任何形式的窜改或损坏。

五、健康监测与评估1.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体检。

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个人,并依据需要供应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依据从业人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从业人员如发现自身身体不适或怀疑与工作有关的健康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搭配企业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六、健康教育和培训1.企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从业人员宣传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和工作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

2.企业为新员工和特殊工种人员供应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熟识相关急救措施。

七、职业病防护1.企业应订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方案,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防护用具配备和监督管理。

2.从业人员必需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护目镜等,确保自身的安全防护。

八、心理健康管理1.企业重视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从业人员中,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管理的意义和目标1. 健康管理的意义(1)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2)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3)减少企业因员工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4)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

(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 健康管理的目标(1)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职业伤害的发生。

(2)提高从业人员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

(3)建立和完善企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机制。

(4)实现从业人员健康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二、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 培训制度的建立(1)根据企业特点和从业人员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建立健全培训组织机构,明确培训职责。

(3)制定培训教材和课程,确保培训质量。

(4)建立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效果。

(5)制定培训考核制度,确保培训效果的落实。

2. 培训制度的实施(1)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岗位技能培训等。

(2)在职员工培训:定期进行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病防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

(3)专项培训:针对企业特殊需求,开展相应的专项培训。

(4)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5)培训考核: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督促从业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的落实与改进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3.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4. 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6. 完善考核机制,激发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1、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借用、倒卖。

3、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如出现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腹泻、皮肤感染等有碍公众健康的疾病症状,应立即离岗治疗,待痊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6、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卫生知识培训1、工作人员上岗前须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做好培训记录。

并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3、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突发应急培训。

4、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

三、个人卫生制度1、工作人员应了解、掌握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知识,提高预防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发生及处理的意识及能力。

2、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严格洗手消毒,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

3、工作人员不宜在工作区域内食、宿,不宜在工作场所摆放私人物品。

自身检查制度1、负责人每日应对游泳池进行卫生(工作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检查。

2、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3、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大检查。

4、各类检查必须做好检查记录。

5、每日做好清洗消毒记录存档。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组织管理
1.1、确定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组织与领导就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与培训项目等进行协商,按照有关规定及安全管理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监测、健康检查,进行健康评价。

1.2、发布健康管理相关文件
组织与领导针对从业人员的不同工种,发布有关的健康管理政策、规定及建议、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素质及职责意识。

1.3、组织实施健康检查
组织安排和执行从业人员定期的健康检查,监测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并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及时保存处理,负责定期安排报告和记录等。

1.4、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监督
组织安排专属职业健康监督员,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检查现场安全状况,及时捕捉及处理从业人员的异常情况等。

2、组织管理
2.1、制定培训计划
组织与领导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研究和制定有关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周期等。

2.2、确定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组织与领导安排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实施,并调整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确保食品、服务等行业的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健康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三)健康要求1、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方能上岗工作。

健康证明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且涵盖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健康检查项目。

2、新入职的从业人员,必须在入职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录用。

3、直接接触食品、药品等的从业人员,不得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四)健康检查1、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频率根据行业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每年一次。

2、健康检查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一般体格检查、肝功能、胸透、大便培养等。

3、对患有可能影响工作的疾病的从业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待病情痊愈、恢复健康后,经复查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五)日常健康管理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工作服。

2、工作期间不得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等。

3、如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就医,并向单位报告。

4、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用品,如洗手池、消毒洗手液、清洁工具等,以方便从业人员保持个人卫生。

(六)监督与处罚1、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监督岗位,负责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2、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健康检查或违反健康管理规定的从业人员,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应予以辞退。

3、因从业人员健康问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单位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培训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并实施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健康风险评估企业应当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2. 工作环境监测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环境监测应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各方面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健康检查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身体检查、心理检查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4. 健康宣教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健康宣教内容应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健康管理档案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情况。

健康管理档案应包括健康监测数据、健康宣教记录、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为员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够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保培训效果。

2. 培训计划制定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内容。

培训计划应按照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制定,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培训实施企业应当根据培训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素质培训等多方面内容,满足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 简介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本公司制定了完整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从业人员,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临时工。

通过建立规范的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2.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1 健康档案管理为了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每位从业人员都应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包括基本信息、体检报告、疾病史等内容,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2.2 健康监测与评估公司将定期进行员工健康监测和评估工作,包括体检、职业病检查等。

针对检查结果,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指导。

2.3 职业病预防和治疗为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公司将加强职业病防护培训,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对于已经发生的职业病,将提供相应的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

2.4 心理健康管理公司将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

同时,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 培训管理制度3.1 培训需求调查公司将定期开展员工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

通过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安排。

3.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员工需求和公司发展需求,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内容,并经过相关部门和员工的审核与确认。

3.3 培训实施与管理为确保培训有效地实施和管理,公司将统一组织培训实施,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同时,公司将建立培训管理数据库,对培训记录、培训效果等进行记录和分析。

3.4 培训考核与评估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估工作。

通过培训考核,对员工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用于员工绩效考核和晋升晋级。

4. 执行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执行,并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为什么需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前体检: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前需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保其健康状况符合工作的要求。

(2)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职业性病防护:对特定工种的员工,根据其工作内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职业性病防护措施,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4)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5)职业病防治: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对职业病病例进行定期报告和处理,并对其它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病检测和辅助治疗。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执行:企业应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来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设置相应的岗位和责任,确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2)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由独立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培训管理制度的内容(1)培训需求分析: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3)培训资源整合:对内部和外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选择,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和活动。

(4)培训执行和评估: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的执行和实施,同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培训记录进行归档和保存,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参考。

3.培训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2)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或实际操作检验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实际应用情况,为改善培训质量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考核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1、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借用、倒卖。

3、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如出现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腹泻、皮肤感染等有碍公众健康的疾病症状,应立即离岗治疗,待痊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6、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卫生知识培训
1、工作人员上岗前须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做好培训记录。

并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3、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突发应急培训。

4、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

三、个人卫生制度
1、工作人员应了解、掌握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知识,提高预防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发生及处理的意识及能力。

2、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严格洗手消毒,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

3、工作人员不宜在工作区域内食、宿,不宜在工作场所摆放私人物品。

自身检查制度
1、负责人每日应对游泳池进行卫生(工作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检查。

2、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3、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大检查。

4、各类检查必须做好检查记录。

5、每日做好清洗消毒记录存档。

6、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7、每日检查各种设施、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并做好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8、游泳池固定专人负责池水消毒和清扫工作,每场开场前测定余氯一次,并做好记录。

9、配备足够、干净的清扫工具,定期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并做好记录,及时清运废弃物并统一处理。

10、每天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游泳池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记录、水质监测记录、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更换记录、自身检查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等。

金滨游泳池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制度
1、循环净化给水系统的管理由邱善奎负责,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转。

2、每天的净化、消毒、水循环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3、每次游泳池开场前检测浸脚消毒池和游泳池水的余氯、PH值、水温
等,并在公告栏公示自测结果。

4、保证游泳池水应8小时以内循环净化一次,并每天补充新水。

5、保证循环净化给水系统为自动添加消毒剂的设施。

6、水池水通过过虑循环,把杂物过滤到了沙缸随水管排放,沙缸要每星期进行清洗从而确保正常的循环过滤。

7、在循环水消毒器中及时加消毒药,在水循环的同时把水中细菌杀死,起到消毒作用。

8、游泳场所开放时,要定期测定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记录。

9、每月进行一次换水,在换水的同时用消毒水将池底及四周彻底地刷洗一遍,保证绝对干净,无杂物及沉淀物之后方可进行换水。

10、每天清洗两次循环泵过滤网,保证正常的水循环过滤。

11、水池边上的污渍每天用消毒水浸泡过的抹布统一擦拭一遍,保证卫生标准。

金滨游泳池水质监测制度
1.必须树立对市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

2.做到环境卫生、池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

3.每天对水质进行三次以上的检查。

4.每天对水质进行处理,确保细菌数、透明度和余氯含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5.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每4小时更换一次。

6、每日检查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

游泳池应每天补充新水,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

7、游泳池水消毒,可采用氯消毒、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8、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

9、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应加入除藻剂。

若使用硫酸铜,其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0毫克/升。

10、场所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

金滨游泳池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更换制度
1、清洗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保证能正常运转。

2、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工作由保洁人员负责。

3、消毒间应保持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移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4、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拖鞋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禁止重复
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拖鞋的清洗消毒:应设置专用的拖鞋洗消间或区域。

①设置两个洗消池或洗消桶,备有橡胶手套、消毒药物、水源等。

②清洗:先用清水或洗洁液清洗拖鞋。

③过水:在过水池或过水桶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④消毒:将拖鞋完全浸泡在消毒池或消毒桶中,消毒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应当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

用含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500毫克/升,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⑤保洁: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

金滨游泳池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及事故报告制度
为及时调查,处理突发的健康卫生安全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二、当发生突发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游泳池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并实施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报告范围: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2.生活饮水遭受
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或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兴奋剂膜炎)等中毒。

四、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五、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六、发生健康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并立即通知负责人,听从统一指挥进行紧急救护,根据事件程度报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疫情。

七、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八、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写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九、传染病报告制度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必须做到劝止下水,并上报到卫生防疫站,设置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传染病报告情况(病名、患者名、发现时间、报告时间、上报单位、报告人),存档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