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2相对位置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的基本能力,是通过画法几何及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建筑工程制图实训的实践,培养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徒手作图能力,熟悉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掌握并应用各种图示方法来表达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制图及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图样的画法,培养专业识图的基本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计算机绘图及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2)培养用仪器绘图、徒手绘图的基本技能。
(3)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培养绘制与阅读投影图的能力。
(5)培养适度与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等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如讲授、练习、制图、讨论等多种实践活动。
实践课以学生动手画图、识图为主,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增加制图、识图的能力,注意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绪论教学内容:1.1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概述1.2 投影的基本知识1.3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教学要求:(1)了解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的课程性质及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2)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2 画法几何教学内容:2.1 点2.1.1 点在三面体系第一角中的投影与该点的直角坐标关系2.1.2 点在两面体系第一角中的投影2.1.3 两点的相对位置2.2 直线2.2.1 直线的投影以及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2.2.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2.2.3 求直线的真长及其对投影面的倾角2.2.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2.2.5 两直线垂直2.3 平面2.3.1 平面的表示法2.3.2 平面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2.3.3 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2.4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2.4.1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平行2.4.2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相交2.4.3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垂直2.4.4 点、直线、平面的综合作图题示例2.5 投影变换2.5.1 投影变换的目的和方法2.5.2 换面法以及用换面法解定位及度量问题示例2.5.3 以投影面垂直线为轴的旋转法简介2.6 曲线、曲面和立体2.6.1 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线和点2.6.2 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2.6.3 曲面、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线和点2.6.4 圆柱螺旋线和平螺旋面2.7 平面、直线与立体相交2.7.1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2.7.2 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2.7.3 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2.7.4 直线与曲面立体相交2.8 两立体相交2.8.1 两平面立体相交2.8.2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2.8.3 两曲面立体相交2.9 轴测投影2.9.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9.2 正等测的画法2.9.3 斜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2.9.4 轴测投影的选择2.10 标高投影2.10.1 点和直线2.10.2 平面2.10.3 曲线、曲面和地面2.10.4 应用示例教学要求:(1)掌握点、直线、平面、曲面、立体等的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作图方法。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第二章相对位置
第 2 章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3.1 平行问题§ 2.1 平行问题§2.3 垂直问题§2.4 综合问题举例§2.2 相交问题一、直线与平面平行二、平面与平面平行§2.1 平行问题§2.2 相交问题§2.3 垂直问题§2.4 综合举例§2.1 平行问题一、直线与平面平行PCD BA♦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总目录例2-1 试判断直线AB 是否平行于平面 CDE 。
g 'f 'b 'a ' bc 'd 'e dc结论:直线AB 不平行于定平面一、直线与平面平行XOfgae '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2.1 平行问题§2.2 相交问题 §2.3 垂直问题 §2.4 综合举例分析:如果在平面内能作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AB ,则AB 平行于定平面。
总 目 录例2-2 过点K 作一水平线AB 平行于已知平面 ΔCDE 。
b ' a 'f ' fabc 'e ' d 'edk 'kcXO一、直线与平面平行§2.1 平行问题§2.2 相交问题 §2.3 垂直问题 §2.4 综合举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分析: AB 应平行于平面 ΔCDE 内的水平线,因此,先在平面 内作一水平线,然后过点K 作该水平线的平行线。
总 目 录♦若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对应地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PSEFDACB二、平面与平面平行§2.1 平行问题§2.1 平行问题§2.2 相交问题 §2.3 垂直问题 §2.4 综合举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总 目 录m ' n 'nr 'rss 'O 例2-3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f 'd 'c 'c 结论:Xa 'ab b 'fee 'md两平面平行 §2.1 平行问题§2.2 相交问题 §2.3 垂直问题 §2.4 综合举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总 目 录例2-4 已知定平面由平行两直线AB 和CD 给定。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举例:读蜗轮减速箱体零件图
4
举例:读蜗轮减速箱体零件图
1.概括了解 2.分析表达方案 3.深入分析视图, 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
4.分析尺寸 5.了解技术要求
5
思考题
看懂泵体零件 图,想象出该 泵体的形状, 分析每一部分 的结构形状及 其作用。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读零件图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步骤
本讲的主要内容
01 读零件图的要求 02 读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2
一、读零件图的要求
读零件图时,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和用途。 2.了解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功用,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3.了解零件的制造方法和技术要求。
3
二、读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6
思考题答案
7
谢谢 再见!
8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3 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目的要求:研究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投影图中的投影特性和基本作图方法。
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教学重点难点:相交关系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及可见性的判断,线、面相对位置综合作图。
学时:3§ 1平行关系1.1直线与平面平行几何条件:如果平面外的一直线和这个平面上的一直线平行,则此直线平行于该平面,反之亦然。
投影:如果直线的投影与平面内任意一直线的同面投影平行,在空间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根据此定理,我们可以在投影图上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并解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作图问题。
作图:如图5-1所示,已知b’d’∥e’f’,bd∥ef,且BD是ABC平面上的一直线,因此,直线BD∥ΔABC。
图5-1例1:过点K作一水平线,使之平行于ΔABC(图5-2)解:①在ΔABC上作一水平线AD。
(先作正面投影 aˊdˊ∥X)②过K点作直线KL∥AD。
(kl∥ad,kˊlˊ∥aˊdˊ)直线KL即为所求。
图5-2例2:过点K作一铅垂面(用迹线表示),使之平行于直线AB解:由于铅垂面的H投影为一直线,所以作铅垂面平行于直线AB,则P H必平行于ab。
1)过k作P H∥ab,与X轴交于P X点。
2)过P X点作P V⊥X轴,则P平面即为所求。
图5-31.2平面与平面平行几何条件:如果一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则此两平面平行。
投影:一个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投影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同面投影对应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作图:由于AB∥A1B1,BC∥B1C1,所以平面ABC∥平面A1B1C1,如图5-4所示图5-4两平行平面的同面迹线一定平行,反之,如果两平面的两对同面迹线分别相互平行,则不能确定两平面是相互平行的。
在图5-5中两平面平行,在图5-6中两平面不平行。
图5-5图5-6§2相交关系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两平面的交线是解决相交问题的基础。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点的相对位置
Z
a’
a”
H 面上:左右,前后
b’
X
O
a b
b” V 面上:左右,上下 W 面上:上下,前后
YW
B 点在A 点的左、
前、下方
YH
§2-4 点的相对位置
二、重影点
定义:在同一条投射线上的两点,其在某投影面上的
投影重合,称这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A、B 为H 面上的重影点。
V a’
Z
a’
Z a”
b’ A
B X
a” O b”
b’ X
b” O
YW
a ( b)
Y a( b)
YH
水平投影重影,由正(侧)面投影判断上下关系。
§2-4 点的相对位置
二、重影点
C、D 为V面上的重影点。
Z
V
c’( d)’
c(’ d)’
D
d”
C O
c” 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d
d
c
Yc
Z d” c”
O YW
YH
正面投影重影,由水平(和侧面)投影判断前后。
一、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 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两点的同组投影
判断其前后、上下、左右关系。
V
b’
X
左右
Z 上 约定:
a’ A
下 X 轴方向 称 左右
a”
Y 轴方向 称 前后
Z 轴方向 称 上下
B
O
a b
b”
后 B 点在A 点的 前 左、前、下方
Y
§2-4 点的相对位置
一、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第2版)课件: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几何公差
二、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公差框格内容注写
被测要素
(1)当公差涉及轮廓线或轮廓面时,箭头指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应与 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a、b所示;箭头也可指向引出线的水平线,而引出线引自 被测面,如图c所示。
(a)
(b)
8
(c)
二、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2)当公差涉及要素的中心线、中心面或中心点时,箭头应位于相应尺寸线的延 长线上,如图所示。
• 基准
与被测要素相关的基准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字母填写在基准
框格内,与一个涂黑(图a)的或空白(图b)的三角形相连以表示 (a)
基准;表示基准的同一字母还应标注在公差框格内。涂黑的和空白
的基准三角形含义相同。框格与连线都用细实线绘制。
9
(b)
二、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基准及其比例画法
带基准字母的基准三角形应按如下规定放置: (1)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轮廓面时,基准三角形放置在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 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a所示;基准三角形也可放置在该轮廓面引出线的水平线段上, 如图b所示。
• 图样中不论标注几何公差与否,几何要素几何公差都是有限制的。 • 几何公差的标注形式与内容
6
二、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 用公差框格标注几何公差时,公差要求注写在划分成两格或多格的矩形框格内 。公差框格用细实线绘制。第一格为正方形,第二格及以后各格视需要而定, 框格中的文字与图样中尺寸数字同高,框格的高度为文字高度的两倍。
3
提取(实际)面应限定在间距等于0.08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该两平行平面垂直于基准轴线A。
13
二、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9-9 几何公差标注图例及4
(摘自GB/T1182—2018) 解释
画法几何制图—平面的投影及相对位置
PRT SIX
建筑制图的投影应用
建筑平面图:表示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
建筑立面图:表示建筑物的立面形状和尺寸
建筑剖面图:表示建筑物的剖面形状和尺寸
建筑详图:表示建筑物的细部构造和尺寸
工程制图的投影应用
建筑设计: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机械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等
,
画法几何制图—平面的投影及相对位置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wo
平面投影的基本概念
Prt Three
平面投影的特性
Prt Four
平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Prt Five
平面与投影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Prt Six
平面投影的实际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PRT ONE
平面投影的基本概念
PRT TWO
平面的表示方法
投影面:将物体投影到平面上形成平面图形
投影线:连接物体与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点:物体与投影面的交点
投影方向:投影线与投影面的夹角
投影面法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
投影面坐标:表示平面图形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和方向
投影面与平面的关系
投影关系: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投影面:将物体投影到平面上形成投影面
特点:平面与投影面之间没有交点且平行于投影面
垂直关系
垂直关系: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
垂直关系特点: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垂直关系应用:在工程制图中垂直关系常用于表示物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
垂直关系判断:通过测量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判断是否满足垂直关系
倾斜关系
倾斜角度: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
《画法几何》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相交(或交 叉)成直角 的两直线, 只要其中有 一条直线平 行于某投影 面,则它们 在该投影面 上的投影仍 反映直角
水平线
B
b a
A C
c
反之,两直线之一是某投影面平行线,且两直线在该投影面 上的同名投影互相垂直,则在空间两直线互相垂直
[例2-7]已知过点A作线AB平行于EF,问AB与CD是否相 交(习题P25-4)
Ⅰ∈AB Ⅱ∈CD
Ⅲ∈AB Ⅳ∈CD
3 4) (
1
b
判断重影点重 合投影的可见性 时,要在其他投 影中比较它们坐 标的大小。
直角投影定理
当两直线都平行于某投影面对,其夹角在该投影 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当两直线都不平行于某投影面时,其夹角在该投 影面上的投影一般不反映实形。
a b
a c b
c
b0
c
b
d
[例2-11]作一直线与AB和CD相交,并与它们垂直(即 求两直线的公垂线),并标明其真实距离
c´ b´
f´
a´
e´
d´ c (d) e
a
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距离
f
b
点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平面的投影(自学)
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性质
P
A D C B
q p H d
根据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求其实长和倾角 (直角三角形法)
b´
m
V
a´
α
b´
B
C
X
a´
1、过A点作 AC//ab 2、过b点作 O bb ⊥ab,且 0 bb0=BC
A b
a
α
画法几何 第三章 平面投影
直线由两个点确定,平面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
求直线、平面的辅助投影和复辅助投影都可以归结为求点的 辅助投影或复辅助投影。因此应透彻理解求点的辅助投影和 复辅助投影的原理和熟练掌握其作图方法。
a a′⊥ OX。
由于投影面是无限大的,在投 影图中毋须画出其边界线 。
§1-1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点的两面投影规律 : (1)两投影的连线垂直于投影轴,即a a′⊥ OX 。 (2)空间点的某一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另 投影面的距离,即 aaX = A a′= yA,a′aX = A a =
在投影图中需要判断并标 明重影的可见性,即标明沿投 射方向“看”去,哪个点的投 影是可见的,哪个点的投影是 被遮挡而不可见的。 重影a、b的可见性是从V 面(或W 面)上的投影判断出 来的:a'高于b',所以a 可见, b不可见。通常在不可见的投 影标记上加上括号。
§1-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无轴投影图 三、无轴投影图
§1-4 点的辅助投影 根据点的原有投影作出其辅助投影的方法,可以表述 如下:
自辅助投影面所垂直的原投影面 上的投影,向辅助投影轴作垂线,与 辅助投影轴交于一点,自交点起在垂 线上截量一段距离,使等于原有的另 一投影到原有投影轴的距离,即得点 的辅助投影。这个关系习惯上简单说 成是新投影到新轴的距离等于老投影 到老轴的距离。
同名坐标值的代数差Δx、Δy、Δz。
§1-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无轴投影图 一、两点的相对位置
例1-4 已知两点的投影,试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解: 选定A (a, a′, a″)为 基准点,B 为比较点,则有: Δx为正值,点B 在点A 之左; Δy为负值,点B 在点A 之后; Δz为正值,点B 在点A 之上。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a
定比作图方法
c
b
§2-2 直线的投影
例2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求点C的正面投影。
b Z
b
V
b
c a C B
X
A
O
a
X
a
a
O
a
c YW
a
c Hb
c b
YH
§2-2 直线的投影
例3.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 使AC = L,求点C的两投影。
b c
a
L
b c
a
a
X
a
b
L
c
ZAB
O
b
c
ZAB
b0
L
c0
平面对 投影面的倾 角、、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3 平面的投影
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倾斜 于另两个投影面的 平面
V面—正垂面 H面—铅垂面 W面—侧垂面
特殊位 置平面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同时 垂直于另两个投影 面的平面
V面—正平面 H面—水平面 W面—侧平面
投影面倾斜面: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 斜的平面
c b
X
b O c
YW
当两直线均为
b
一般位置直线时, c
若有两个同面投影 满足上述条件,则 空间两直线相交。
d
a
YH
§2-2 直线的投影
3. 交叉两直线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直线
b
1(2 )
d
c
a
Ⅱ
2 Ⅰd
c
b
a1
b d
1(2 )
c
X a
O
d
c
a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章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 (一)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章直线、平面
的相对位置 (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直线、平面基本概念、相互位置关系和解题技巧。
一、基本概念
直线:有无数个点组成,是长度无限的线段。
通常用一字母标记,如AB。
平面:是用无数个点组成的,长度和宽度均无限的平面。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平面α。
向量:它由长度和方向两部分组成,通常用小写字母加无箭头表示,如a。
二、相互位置关系
相交:两条直线或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
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在平面外平移但方向不变。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在相交点处互相垂直。
相交于无穷远处:两条平行直线或直线与平面,因长度无限,永远不相交。
但可借助扩展线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如图1-5。
三、解题技巧
绘图法:根据问题条件用图示,找到几何实体的相对位置。
假设法:缺少某个条件时,可以先“假设”该条件成立,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并且判断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巧用扩展线:有些相互位置关系,可能在图中表现不出来,可以利用扩展线把直线或平面延长,找到相应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一章介绍了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互位置关系,以及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
这些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几何和机械制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掌握相关技能,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02-直线
相交 平行
交错
第二章 直线
21
§2-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一、两直线平行
空间平行的两直线,其所有的同面投影都各自保持平行关 系。 反之,若三面体系中两直线的所有同面投影都各自保持平行 关系,则空间两直线平行。
第二章 直线
22
§2-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只要有一组同面投影不平行,空间两直线就不平行。 注意:一般情况下,只要检查两组同面投影就能判断出两直线 是否平行。对于平行于同一投影面的两直线,则需要求出它们在该 投影面上的投影,或根据两直线共面、定比等关系作图进行判断。
第二章 直线
29
§2-6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直角投影法则:
当构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中,有一直线是投影面平行 线,则此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相交成直角。 逆定理也成立 。
第二章 直线
30
§2-6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证明:AB⊥BC、AB⊥Bb , ∴ AB⊥BbcC 又 ab∥AB ∴ ab⊥BbcC , ∴ ab⊥bc 即 ∠abc=90°
迹点是直线穿越相邻两分角或卦角间的投影面上的点;
直线在其两相邻迹点之间的部分,必处在同一分角或卦角 中,这部分直线段上所有点的同名坐标值的正、负号相同。
第二章 直线
8
§2-3 直线的倾角和直线段的实长
一、倾角和实长
空间直线与某投影面的夹角,称为 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 对H 面的倾角记为α
对V 面的倾角记为β 对W 面的倾角记为γ
第二章 直线
31
§2-6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直角投影法则不仅适用于相交垂直的两直线, 也适用于交错垂直的两直线。下面都是符合直角 投影法则的投影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第02章习题.
2-19 2-25 2-33 2-39 2-47 2-53
2-20 2-26 2-34 2-40 2-48
2-22
2-29 2-30
2-27
2-35 2-41 2-49
2-28
2-36
2-43 2-44 2-50
2-42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
第 02 章
章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结束放映
2-1 已知A、B、C 各点到投影面的距离, 画出它们的三面投影图及立体图。
章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结束放映
2-20 点A在直线MN上,已知MA:AN 为3:2,求点A的两面投影。
2-21 点C在直线AB上,C点到H面的 距离为16mm,求点C的两面投影。
c b
16mm
Z
k
X a
b k o
a YW m m
z
a a
n
m
a
n
X
a
b c n
a
o
a
ao
k
b
YH
KL的两面投影。
d
o
a
a
k
c
b d X
c
b
b
k
o X
l
c
o
X
a
k
c
b
d
d c
a
b k
b
l
c
2-29 过点E作线段EF平行于 线段MN,EF的实长为MN 实长的一半。
f m X e n
2-30 重影点M在CD上,N在AB 上,判别M,N点水平投影 的可见性(作图表示)。
a
2-34 已知正方形ABCD的AB边,CD边比AB低20mm, 求正方形的两面投影。
画法几何 线面相对位置例题
b m n
● ●
作 图
h
1(2)
a f
c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点Ⅰ在FH上,点Ⅱ在BC上, 上 上 在上, 在下, 点Ⅰ在上,点Ⅱ在下,故fh 可见, 不可见 不可见。 可见,n2不可见。
⑶
f′ ′ a′ ′ m′ d′ ′ ′ ●
b′ ′ k′ ′ ● n′ ′ c′ ′ b m● e
●
投影分析
dΧ Χ a d
●
e
●
n c
作 图
① 求交线 ② 判别可见性 在交线左侧,平面 在交线左侧,平面ABC 在上,其水平投影可见。 在上,其水平投影可见。
能否不用重 从正面投影上可看出, 能! 从正面投影上可看出, 影点判别? 影点判别?
m f
b
如何判别? 如何判别? 可通过正面投影 直观地进行判别。 直观地进行判别。
(4)
d’
b’
c’ f’ a’ e’
d a f
c
e
b
如互相垂直两平面垂直于同一投影面, 定理 如互相垂直两平面垂直于同一投影面, 它们在这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也互相垂直。
K A X
K A
H
例习题37例习题37-1:过M点作平面ABC的垂线,并求垂足。 37 点作平面ABC的垂线,并求垂足。 ABC的垂线
例1: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平面ABC。 点作直线MN平行于平面ABC。 MN平行于平面ABC
有多少解? 有多少解? a′ ′ b n a c
●
b′ ′ c′ m′ ′ ′
●
有无数解
n′ ′
m
例2: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平面ABC。 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平面ABC。 MN平行于 A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H m
M
c
特殊位置线面相交,根据平面的积聚性投影能直接 判别直线的可见性--观察法
13
例6 铅垂线AB与一般位置平面ΔCDE相交,求交点并判别可 见性。 a’ d’ c’ b’
k’
e’ e
f’ O f d
X
k a(b) c
14
(2) 两平面相交
V
M B K F m N C c PH f n b k a L
h f
n
2 k
5、连接KH,KH即 为所求。
m 1
27
2-3 垂直问题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
28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
V
A C E B D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必垂直于属于该 平面的一切直线。
29
n
V
A C E a
k d
e
c
b
X
B
a k d e
54
作图过程
h
3
1 a
d
k
g
c X
e 4
2
f
b
l l O
a
b d
2 f
g
3 e 4 h 1 k
c
55
本章小结
1. 平行问题
(1)熟悉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几何条件; (2)熟练掌握线、国平行,面、面平行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
2. 相交问题
(1)熟练掌握特殊位置线、面相交(其中直线或平面的投影具有积 聚性)交点的求法和作两个面的交线(其中一平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 (2)熟练掌握一般位置线、面相交求交点的方法;掌握一般位置面 、面相交求交线的作图方法。 ( 3 )掌握利用重影点判别投影可见性的方法。
3
例1 试判断直线AB是否平行于平面 CDE。
c g d f a
b
e
X
f e
O
d
a g b
c
结论:直线AB不平行于定平面
4
例2 过点K作一水平线AB平行于已知平面 ΔCDE。 c f e b k a
d X e k d b f
5
a
O
c
2.1.2
平面与平面平行
P S B A C
b
e d
a
c f
n
34
例11 试过点N作一平面,使该平面与V面的夹角为60 °,与H 面的夹角为45 °。
n X n O
35
分析 平面的法线与平面的最大斜度线对同一投影面的夹
角互为补角
A
C
D
E
B
36
作图过程
m k mn |yM-yN|
|zM-zN| X mn n n
h O
30° 45° NM
例12 平面由 BDF给定,试过定点 h K作已知平面的垂面 f c g k b O g b h
40
a
X d f
k c
a
d
例13 试判断 ABC与相交两直线KG和KH所给定的平面是否 h 垂直。 c
g
k f b a d
X
g
c
O
f k 结论:两平面不平行。 b
d
16
k
a
l
平面可见性的判别
V M B K F m L X n c m k
b l a O k b f a l
f
N C c
f
m
k
a
l
n
Hc
n
17
2.2.2
A E
辅助平面法
K
1
2
D
C
B
过AB作平面P垂直于H投影面
18
a
d
2
k 作题步骤: 1、 过AB作铅 垂平面P。 2、求P平面与 ΔCDE的交线 ⅠⅡ。 e O 3、求交线 ⅠⅡ与AB的交 点K。 e
m
P
b f n k l a
c
X
m k b
O a l
f
l
H
c
n 求两平面交线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求两个共有点的问题, 由于特殊位置平面的某些投影有积聚性,交线可直接求出。
15
平面可见性的判别
V
M B K c X m k
b l a a l
f
n
F
m C c N f n
L
O
m
k b f c H n
11
2.2.1 积聚性法
V
N
B P
A PH a M K C
b k
c
H
当直线为一般位置,平面的某个投影具有积聚性时,交 点的一个投影为直线与平面积聚性投影的交点,另一个投影 可在直线的另一个投影上找到。
12
直线可见性的判别
V
b N
a P k
n
B A PH a K
m
c
a
b k
n k b
在平面之前
X
k f
a
e e O f
k
25
b
c
分析 K F H
C
A
E
B 过已知点K作平面P平行于 ABC;直线EF与平面P交于 H;连接KH,KH即为所求。
26
作图步骤
c PV m a b a b c f1 2 n
k
1、过点K作平面 KMN// ABC平面。
h
e e
2、过直线EF作正垂 平面P。 3、求平面P与平面 KMN的交线ⅠⅡ。 4、求交线ⅠⅡ 与 EF的交点H。
X
c c
r
O
r n d a f k s
8
e
b
m
例5
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s e f d b r c
O
a
X
e s
SH
d
a c b
9
f
结论:两平面平行
r P H
2-2 相交问题
2.2.1 积聚பைடு நூலகம்法
2.2.2 辅助平面法
10
交点与交线的性质
D P K A B
K
A
B
C
L
E
F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不平行则必相交。直线与平 面相交有交点,交点既在直线上又在平面上,因而交点是直 线与平面的共有点。两平面的交线是直线,它是两个平面的 共有线。求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实质是求共有点、共 有线的投影。
d
c X c
b
1 g a h g a h d f 2 f
PV
k k
2
O
1
e
b
46
例15 试过定点A作直线与已知直线EF正交。 f
e X e
a O a
f
47
分析 A
E
K
F
过已知点A作平面与已知直线EF交于点K,连接AK,AK即为所求。
48
作图过程
2
f
k
2
f
e
直径任取
k
|yM-yN| mn |zM-zN|
m
h
37
2.3.2
两平面垂直
A
P
B
几何条件: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定平面,则包含这条直线 的所有平面都垂直于该平面。
38
A A
Ⅰ Ⅱ
B
Ⅰ
B
Ⅱ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不垂直
反之,两平面相互垂直,则由属于第一个平面的任意一 点向第二个平面作的垂线必属于第一个平面。
39
a
d
1
k 2
c X 所求距离 c
b
e O
b
1 k 2
d
a
e
52
2.4.2 空间几何元素度量问题
例17 求交叉直线AB和CD的公垂线。 d
b c X a b a O
d
c
53
分析
D G
H F B A L
K E
P
C
过一条直线CD作平面P平行于另一条直线AB,在过点A作平 面P的垂线AH,求出垂足点E;在平面P上过点E作直线EF∥AB与 直线CD交于点K;过点K作直线KL ∥AH交AB于L点,KL即为所求 的公垂线。
3. 垂直问题
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
4. 综合问题分析及解法
(1)熟练掌握点、线、面的基本作图方法; (2)能对一般画法几何综合题进行空间分析,了解综合题的一般解 题步骤和方法。
56
b
f l k c
O
2
a d
1
e
23
两平面相交,判别可见性
3
c k
b 1 (
n ) l 利 用 重 影 点 判 别 可 见 性
2
4
X m m
e
a b 2 e a O
3 4
c
( ) k
l
1
n
24
例7 试过K点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平面ΔABC,并与直线EF相 交。
c a b
1
a
PV
1
e
a
e
e
2
a
2
k
a
f
f
1
1
49
例16 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a
c X c
b O
b
a
50
分析
A
K C
P
B 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CK一定在过C点并且与AB垂直 的平面P内,过C点作一平面与直线AB垂直,求出该平面与 AB的交点K,最后求出垂线CK的实长即为所求。
51
作图过程
43
2.4.1 空间几何元素定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