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下垂验方
中医医案——胃下垂并冠心病心绞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益气升陷法治愈中气下陷重症病案:程某,男,62岁。
初诊:1977年8月29日。
主诉及病史:腹胀食后为甚已七八年。
于1973年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6cm。
时有胃痛,受凉加重,饮食减少(每日半斤左右),体渐消瘦,常觉头昏,精神疲惫。
入院时又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小弯侧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7.8cm。
近1年多来又有左胸背相引而痛,时作时止,每次痛20分钟左右,多于生气及气候异常变化时出现。
若服冠心苏合丸可于10分钟内缓解。
西医诊断:①胃下垂;②冠心病心绞痛。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稍厚少津。
脉象弦而小,脐左有压痛。
辨证:①脾胃病,中气下陷证。
②胸痹,胸阳不振,心脉瘀滞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陷,以补中益气汤加清上生津之品。
胸痹服冠心苏合丸治之。
处方:党参9g 白术6g 升麻6g 柴胡6g 当归6g 陈皮9g 黄芪9g 甘草6g 白芍9g 菊花6g 川芎9g 麦冬9g服上方药18剂,病情无变化。
1977年10月4日,因进食过饱后致腹胀加重,不欲饮食。
舌苔黄厚少津,口干且不欲多饮,脉弦有力。
此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之候。
轻者损谷则愈,重者消导自安。
而该患者脾气素虚,中气下陷,兼食滞于中州,宜先治其标。
治以健胃消食,理气消胀。
方选平胃散、木乌散加味。
处方:苍术12g 枳实9g 陈皮9g 甘草6g 木香9g 乌药9g 神曲15g 大麦芽15g 大腹皮9g 石斛12g 菊花9g上方药进6剂,腹胀减轻,食欲好转,舌苔变薄,但大便溏泄,一日3次。
原方加肉蔻以固肠止泻。
又进6剂,大便仍溏,每日1~2次,且食后仍有腹胀,并出现胃脘痛,口干。
苔隐黄转薄而少津,脉弦。
据食欲好转为胃气稍复,食后腹胀为脾气仍虚,食后胃脘痛多为实证,但本例则以脾胃虚为主,故不宜再进消导理气之剂。
宜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之法治之。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单兆伟是一位资深的中医药专家,对于治疗胃下垂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治疗案例,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下面我们将从单兆伟的治疗经验中挑选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分享他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案例一:患者张女士,35岁,因为长期办公室工作,生活节奏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导致胃下垂症状严重。
她常常感到胃部酸痛、胀气,甚至食欲不振,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多次尝试西医治疗无效后,她前来求治于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望诊,结合张女士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针对张女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建议她少吃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单兆伟医师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益气健脾、和胃理气的中药材料,能够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下垂的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张女士的胃部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胀气不再频繁发作,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单兆伟医师的指导下,她还加强了运动锻炼,通过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最终实现了胃下垂的康复。
患者李先生,60岁,因为年龄增长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胃下垂的症状日益严重。
他感到胃部沉重、酸痛,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常困扰着他。
他曾经在医院接受过胃部检查,确诊为胃下垂,但是医生只是开了一些止痛药,并没有根治的方法。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发现他的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导致胃下垂的症状。
基于这一情况,单兆伟医师为李先生调配了一副中药方剂,用于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同时还建议他进行针灸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在单兆伟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李先生在短短一个月内感到了明显的好转。
他的胃部不再感到沉重和酸痛,食欲明显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持续的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李先生的胃下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两个案例是单兆伟医师治疗胃下垂的典型代表,他深谙中医养生之道,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审视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符合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反胃、喛气,胃胀疼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反胃、喛气,
胃胀疼
一位粉丝给我私信:“晟哥,我母亲胃下垂10多年了,胃下垂6公分。
一直偏瘦,有时反胃、喛气,胃胀疼,舌苔厚腻,您能帮忙看看么”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此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
轻度胃下垂患者无明显症状,重度患者多形体消瘦、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进食后加重,平卧可缓解,腹中常见水声漉漉作响,部分患者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
55岁,诊断为“胃下垂”,近一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辨治: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处方:柴胡、黄芩、干姜、桂枝、炙甘草、牡蛎、天花粉、茯苓(剂量因人而异),水煎服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
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注意:上面涉及组方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辩证施治才行。
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可以咨询晟哥,祝健康每一天。
中药治疗胃下垂临床分析
中药治疗胃下垂临床分析胃下垂是指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甚至低达小骨盆腔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
多见于妇女,其中多子女者更为常见,亦见于瘦长体型者。
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或情志失调,气郁胃脘,中气不足,症见胃缓而不约,脘腹胀满,嗳气不适,腹痛畅鸣,中医认为,本病多为中气不足,脾胃亏虚所为,当以益气升提,补中健胃;理气解郁,舒通积滞;化饮除湿,消食和胃;养阴生津,协调阴阳。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3例。
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7.6岁。
全部病例均经过X线钡餐造影确诊,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骨嵴联线水平1~5厘米者为轻度23例,6~10厘米者为中度17例,11厘米以上者为重度3例。
经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萎缩性胃炎7例,溃疡2例。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腹痛、腹胀,食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好转,伴纳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
1.2 临床特点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主要见慢性上腹痛与不适感、腹胀、恶心、嗳气和便秘等;重度胃下垂病人往往食后或多食后即出现上腹胀痛或不适,疼痛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站立和运动时疼痛加剧,仰卧及垫高臀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碱性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1.3 体格检查嘱病人立位,直接在剑突下进行触诊,压痛明显;继后使病人呈仰卧位,将下垂的胃推举上移,再触压此点,则压痛减轻或消失。
亦可嘱病人饮水一杯或食后进行腹部叩诊,可叩出胃下极轮廓下移至骨盆。
2 中药治疗2.1中气虚弱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气短不思饮食,胃下垂,胃痛隐隐,脘腹胀满,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
当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枳壳15克,党参12克,砂仁3克(后下),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气滞者,加广木香10克。
平胃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胃下垂41例
涎凝 聚 型 胃痛 疗效显 著 [ 。笔者所 用 加 味半 夏厚 朴汤 4 ]
( 收稿 2 0 —80 ; 回 2 0 —00 ) 080 —9 修 0 81-8
平 胃散加 味 配合 西药治 疗 胃下 垂 4 1例
李万 禹 青 海红 十字 医院 ( 宁 8 0 0 ) 西 1 0 0
提 示 : 方 法具有 增加 胃肠 蠕动 , 本 促进 胃排 空, 协调 幽 门舒 缩 功 能 , 而使 胃下 垂康 复 。 进
主 题词 胃疾病/ 中医 药疗 法 平 胃散 / 治疗应 用 @ 法莫 替 丁 慢性 病
胃下垂 为 消化科 常见疾 病 , 笔者在 临床实践 中 , 应
剂或广 谱抗 生 素的人 群 , 营养 不 良、 年人 、 尿 病 、 如 老 糖
肾上腺 皮质 功能 不全 、 艾滋 病和 肿瘤化 疗 病人 。 医治 西
疗 除 尽 可能 去 除病 因外 , 多选 用 毒性 较 小 的氟 康 唑 类
抗 真菌 药 口服 , 有较 好 的杀灭 真菌作 用 , 虽 但在 基础 疾
用 西 药西 沙 比利 , 法莫 替 丁和 中药 平 胃散加 味 治 疗 胃
下垂 4 1例 , 取得较 好 的疗效 , 总结并 报道 如下 。 现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4 l例 中 , 性 1 男 5例 , 性 2 女 6 例 ; 龄最小 2 年 O岁 , 大 5 最 1岁 ; 程 最 短 1年 , 长 病 最 1 2年 ; 消化 道钡 餐透 视 胃小 弯弧 线在 髂 嵴连 线 下小 上
摘 要 目的 : 观察健脾益气、 温中和 胃类中药配伍 配合 西药治疗 胃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 采用西
药西 沙 比利 , 法莫替 丁和 平 胃散 加味 ( 术 、 朴 、 苍 厚 陈皮 、 山药 、 内金 、 鸡 砂仁 、 葛根 、 附片等 )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病案:张某,男,52岁,胃脘部下坠感3年加重半月来诊。
患者3年来,经常感觉到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在医院做钡餐透视显示胃下垂,在外院不间断的治疗,但是疗效不显,现患者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虚。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失于运化水谷,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则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失于运化水液,则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便稀溏。
脾主升清,脾胃虚弱,则升举无力,故胃脘部下坠不适。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45g当归10g党参20g炒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3g 金樱子10g枳实10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白扁豆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服用5剂后,胃脘部下坠感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但仍感疲乏无力。
效不更方,上方去陈皮、白扁豆、枳实,加砂仁6g、仙鹤草45g、枳壳10g、醋莪术15g。
患者再服用7付,胃脘部下坠感消失,纳食正常,乏力感明显减轻。
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语:
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的效方,但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化裁;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枳壳具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3、仙鹤草很多人单纯认为它是一味收敛止血药,其实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虚药,尤其擅于补气;
4、醋莪术,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除积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这味药来消食,而且其消食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消食药。
典型病案-胃下垂-2017.6
同仁堂系内师承典型医案(跟师□独立□)患者姓名:冯某某性别:女年龄:64就诊日期: 2017年5月30日主诉:胃坠胀伴打嗝1月余现病史:胃下垂病史因劳累引起胃脘灼热疼痛阵发,打嗝,无反酸,口渴,食欲尚可,进食后需躺下,久站立则打嗝频作,服红参水可缓解,大便调,睡眠差,易醒,需头低足高位,腰背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胃下垂、肾下垂病史过敏史:不详体格检查:今测血压:BP:120/60mmHg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胃缓证候诊断:脾虚气陷西医诊断:胃下垂治法:补脾健胃,益气升陷处方:炙黄芪25g 太子参15g 炒白术20g 炒山药20g旋覆花15g 代赭石20g 木香15g 莪术10g焦槟榔15g 姜厚朴15g 代代花15g 陈皮10g巴戟天15g 桑寄生20g 炒杜仲15g 狗脊15g玄参15g 黄连10g 合欢花15g 茯神15g炒枣仁20g 炙甘草10g14付复诊:复诊日期(第1次):2017年6月13日服药后胃胀烧灼减轻,口渴减轻,站立久则腹痛加重,餐后必需躺下,打嗝频作,后背胀,腰右侧疼痛,颈椎僵,纳可,眠差早醒,舌淡苔薄白略腻脉细弱。
处方:上方减太子参、陈皮、玄参;加人参叶6g、炒白芍12g、九香虫10g;炙黄芪20加至30g、炒枣仁20加至30g 继服14付。
复诊日期(第2次):2017年6月27日服药后打嗝减少,胃痛减轻,反酸烧心减轻,久立后烧灼感耐受时间延长,上午可有1.5小时站立活动,躺1小时后可缓解,纳食可,便调,眠不实,舌红苔薄脉弦。
处方:减巴戟天;桑寄生、炒杜仲20g加至30g;加升麻10g、知母10g 继服14付心得体会(要求:由本人独立完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不少于500字):胃下垂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本藏》篇云:“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胭不坚者,胃缓。
中医医案——胃下垂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胃下垂病案:何某,男性,54岁。
初诊:1974年2月。
主诉及病史: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下垂,病已数年,其主要症状为胃中终日辘辘有水声,中脘部常觉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喜食干燥炒香食物,如锅巴、炒米等物,食后觉得胃中舒适。
喝多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乃快。
诊查:口淡不渴,精神委靡不振,脉沉细,缓而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24g 升麻9g 5剂二诊:中脘畏冷见好,精神稍好,以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药10剂。
三诊:诸症均有改善,胃中辘辘之声大减,精神及饮食均渐转佳,脉象见有力。
处方:茯苓30g 肉桂6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30g 升麻9g 10剂四诊:诸症痊愈,胃中辘辘有水声已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能胜任日常工作。
为善后及巩固疗效计,嘱服黄芪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方中黄芪用量为30g。
20剂后停药。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其他证候可随证加减。
总而言之,温阳涤饮一法,温阳与涤饮应配合得当,则可取药到病除之效。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第一篇: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常见于女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日常护理和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越来越严重,这将严重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下面是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食疗胃下垂病患者需要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辛辣及大量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例如豆腐、鸡蛋白、瘦肉等。
同时,应每餐多次少量进食,不要饱食过度或长时间饥饿。
2. 穴位按摩对于胃下垂,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脾胃经脉的气血循环,调整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等穴位。
3. 药膳调理药膳对于胃下垂的治疗非常有效,一些中医药材例如枸杞子、山楂、大枣、生姜等可入药膳中进行煮汤调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
4. 草药治疗胃下垂可以通过中药治疗进行缓解。
中药的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诊断患者的中医病名,针对症状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胃下垂需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运用中药和食疗方法进行治疗,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针对症状的治疗。
同时还需要调整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身体状况的恶化。
第二篇: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胃下垂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症状严重化。
在现代医学中,治疗胃下垂的方法相对比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1. 胃复康胶囊胃复康胶囊是国内唯一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胶囊。
主要成分为五味子、陈皮等多种草药,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下垂症状。
每次1~2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1~3个月。
2. 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病症的药物,可以缓解胃下垂症状,增加胃肠道管腔的张力,促进进食的排空,并减少患者的胸口疼痛。
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连续使用1~2周。
脾肾阴虚型胃下垂医案
脾肾阴虚型胃下垂医案
【病例】某女,42岁
【初诊】胃脘重坠,作酸发胀,呕恶欲吐,头痛昏重,大便燥结,困倦无力。
体力劳动后更为严重。
舌质红、苔薄,脉洪滑。
【辩证】属脾肾阴虚,中气下陷。
【治则】宜养阴益气,健脾补肾。
【处方】黄芪20g 党参15g 白术10g 当归10g 陈皮10g 茯苓10g 柴胡6g 石斛10g 大黄12g 枳实10g 玄参12g
【用法】水煎服三剂
【二诊】重坠感明显减轻,大便舒畅,精神稍佳。
药已对症,前方少改继进。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柴胡6g 当归10g 陈皮10g 黄芪20g 大黄15g 枳实10g 玄参12g 瓦楞子20g 海螵蛸1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三诊】精神佳,唯胃脘稍觉重坠。
【处方】郁金10g 黄芪20g 当归8g 升麻10g 柴胡6g 党参15g 半夏10g 白术10g 陈皮10g 枳实10g 海螵蛸1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四诊】饮食如常,自感已痊愈,为巩固疗效再与三剂。
【处方】郁金10g 当归8g 升麻10g 柴胡6g 党参15g 枳实10g 茵陈8g 瓦楞子20g 甘草8g
【用法】水煎服三剂。
消化系统疾病偏方秘方
34. 车前子治便秘:
车前子50-100克,加水500ml,文火熬煮30分钟,一次口服。一般12小时后,大便即解,巩固数天后便秘即解除。
35. 干艾叶治排便不畅:
把干艾叶洗净放入茶杯,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如怕苦可适当放点糖,一天冲泡数次。
38. 治习惯性便秘:
取炒决明子10—15克,蜂蜜20-30克。先把决明子用布包好后打碎,倒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后搅拌。一次服下或早晚分服。每日一剂。
39. 土豆治便秘:
取鲜土豆500克,洗净后捣烂绞汁,将汁液放入锅中,以小火煎熬至黏稠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再熬至黏稠如蜜,冷却后装瓶,每日2次,每次1匙,用开水冲服。
取海带60克,温水浸泡几分钟后,放入锅中,加水煮熟。然后取出晾凉,拌入佐料即可食用。一次吃完,每日一次。本法对湿热燥结便秘疗效佳。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50. 治习惯性便秘法:
取鱼腥草5-10克,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每日饮水量不
限。10日一疗程,停药复发继服仍有效。此药中药店有出售,有利尿、消炎、解毒、排脓、祛痰作用。
口服维生素K3,每次20毫克,每天3次。本法副作用小,1-2周即能开始自主排便。
21. 按压穴位治便秘:
两手中指按压两侧迎香穴(鼻孔两侧凹陷处)5-10分钟,出现酸痛为止,可刺激大肠,治便秘和大便困难。
22. 马铃薯汁治便秘:
生的马铃薯(土豆)汁,在清晨空腹时及午饭前后各服半杯,加些蜂蜜更好。
23. 胡萝卜汁治便秘:
鲜马齿苋250克(干品150克),白醋50克。将马齿苋加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天2剂,早、晚各空腹1剂,每次服药后饮白醋50克,7天为1个疗程。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
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顾护下焦元气: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胃下垂请服益气升降汤
龙源期刊网 胃下垂请服益气升降汤作者:梁兆松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7期前一阵子去检查,发现胃下垂6厘米。
我胃一直不太好,经常便秘,吃饭就胀,但过去没当回儿事,就没检查。
医生估计这病很久前就已经有了,建议我今后不要吃生冷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不喝汽水、咖啡,不饮浓茶,少喝豆浆等产气饮品;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可以吃羊肉、鸡肉、红枣、甘薯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好心情;经常锻炼。
我想服中药治疗,能否介绍一些有效的验方呢?江西小巫胃下垂是指胃全部(包括胃大弯和胃小弯)下降至不正常的位置,多由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驰、腹压减低所引起。
生活中,平素身体虚弱、胸廓狭长者;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者;身体肥胖但因某种原因骤然消瘦者;生育过多的女性,容易发生。
患者可表现为消瘦、乏力、胃口不好、嗳气、食纳减少、胸脘胀闷不适,平卧时可感到症状减轻,可借助x线检查来确诊。
中医认为,胃下垂一证,或由于饮食失节,或由于内伤七情,或由于劳累过度,或由于误伤脾阳,以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
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受伤,脾胃失和则脾失统摄,运化无权,胃之受纳腐熟功能也相对减弱,久而久之则气血乏源,中土失养而中气下陷,因而发生胃下垂。
笔者自拟“益气升降汤”治疗胃下垂,对临床上出现的脘胀、嗳气等症有明显疗效,同时可增进食欲,使下垂之胃上升。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升麻、枳壳、降香、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服药10剂为1个疗程。
一般服药2~3个疗程即可。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以补虚弱之中气,与白术、茯苓、甘草配合,达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升麻有升提之功,使因虚而下降之气随益气之药重新上升;降香和降胃气,配枳壳顺气和中,使升者升,降者降,脾升胃降,并行不悖,不但能使临床症状尽快消失,又能收垂胃上升之良效。
佛门秘方根治一切胃肠疾病离欲上人遗方
佛门秘方根治一切胃肠疾病离欲上人遗方标签:各类胃炎灵验良方分类:佛门济世良方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有效率98%以上。
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徳之士。
岀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
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o好多,不多说。
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计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
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 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配方:乌贼卄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 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50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 0克.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
(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
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
有效率98% o 无任何毒负作用.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
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
不要吃完饭就躺下。
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泄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 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泄的治疗作用.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罠15克,黄罠10克,淮山2 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 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 — 4疗程.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补中益气汤合枳术汤加减治疗胃下垂30例
( 1 ) 钡 餐 照 影 。1 ) 胃位 置 明显 低 下 , 即站 立 位
充盈像 上 角切迹 位 置 低 于 两髂 嵴 连 线 以下/ 胃下 界 位置 , 到达 骨盆 腔 ; 2 ) 胃张力 极 度低 下 ; 3 ) 伴 或 不伴
有并 发症/ 临床 症 状 。依 据 患 者 站立 位 时 胃角 切迹
胃体明显向下延长且 向左移位 ; ③ 胃小弯切迹位 于
两髂 嵴连线 以下 并 呈锐 角状 ; ④ 胃体 部 小 弯 侧 与 胃 窦部 小弯侧 相互 靠 近 , 甚 至呈平 行走 形 ; ⑤ 十二指 肠
球部 被拉 长 、 位 置下 移呈 垂直位 , 且 接近 腹 中线甚 至
位于 腹 中线 左侧 ; ⑥ 胃蠕 动 减 弱 , 排空延迟 ( 服钡 4
与两 侧髂 嵴连 线 的位置 主要分 为三 度 : 轻度 : 胃角 切
迹 的位置 位于 两侧 髂 嵴 连 线 1 . 0~5 . O c m; 中度 : 胃
角切迹 的位 置位 于两 侧 髂 嵴 连 线 下 5 . 1—1 0 . 1 c m; 重度 : 胃角切迹 的位 置位 于两 侧髂 嵴 连线 下 1 0 . 1 c m
治疗期间嘱患者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餐后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等空腹时可倒立或者做仰卧起坐等进食易消化软食避免进食生冷辛辣油腻及不消化食物等
J I A NG XI J OU RNA L OF T RA DI T I O 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补 中 益 气汤 合枳 术 汤 加 减 治 疗 胃下 垂 3 O例
减 进 行 治疗 , 4周 为一 疗 程 。 结 果 : 3 0例 胃 下 垂 患 者 服 药 2~5 个 疗 程 后 , 治愈 1 5例 ( 5 0 %) , 有效 1 2例 ( 4 0 %) , 无 效 3例
我来荐方:椿白皮治痔疮红糖炒面治胃病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单味土茯苓治牛皮癣
·传统医学用药之道表示认可表示有疑问表示不认可椿白皮治痔疮椿白皮30克,大枣5枚,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1天2次,每日1剂。
连服2~3天能起到明显效果。
湖南长沙 王菲菲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痔疮成因复杂,饮食不节、胃肠湿热、饮酒过度、久坐少动、习惯性便秘等都是诱发因素。
中药治疗多以清利湿热、凉血止痛等为主。
椿白皮,又名椿皮、椿根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树)的根皮或干枝。
椿皮性寒,味苦、涩,入胃、大肠经,主要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疳积、蛔虫等病。
椿皮为清利下焦湿热之要药,治血痢、肠风下血、痔疮或出血等效果明显。
如明《证治准绳》之“椿皮丸”,就是用单用椿根皮研末,以醋调和为丸,用于“治痔漏下血疼痛”。
《陕西中草药》也记载:“治痔疮,用椿皮9克,蜂蜜30克,水煎服。
”研究表明,椿皮含臭椿苦内酯、苦木素、苦楝素等,具有收敛、抗炎、抑菌、抗癌等作用。
红枣能补脾益气,改善肠胃功能。
痔疮经常便血者,易造成贫血,加红枣有助补脾生血;红枣味甘还能缓和椿皮之苦涩味。
此方适用湿热偏盛之痔疮或便血,但脾胃虚寒者要慎用。
提示:痔疮容易复发,治疗上“防重于治”。
平时患者应注意禁忌辛辣和戒酒;常做做缩肛运动,切勿久坐;用温开水常清洗肛门等。
红糖炒面治胃病500克白面放入炒锅内,用文火翻炒7~10分钟,然后加100克红糖继续翻炒约2分钟,红糖与面粉融合后,即可食用。
每天吃红糖炒面3~4次,1次3汤匙。
干吃最好,如不适应,也可以加点温开水调糊食用。
湖南长沙 王菲菲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胃病是包括各类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病的统称。
胃病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
面粉由小麦去皮磨制而成。
小麦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和除热止渴等功效,可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心悸、失眠等症。
面粉含蛋白质、淀粉酶、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香蕉皮煎服巧治痔疮
家庭医药 2016.0253传统医学·用药之道药之道中药,它主要用于治呃逆、呕吐、反胃、心腹冷痛等病证。
由于丁香含丁香油等,对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且有镇痛、促皮透等功能,故丁香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牙病及外科等疾病。
生姜有散寒、发汗、止痛功效,对多种细菌、真菌有一定杀灭效果。
丁香配生姜制作酊剂或膏剂外用,对白癜风、脱发(或斑秃)、手足癣等有一定效果。
不过,上方能“去白发生黑发”之依据不足。
因为白发的生成,与头发根部无法持续生成黑色素有关,诱发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到慢性疾病、营养缺乏、精神因素、遗传等方面。
用丁香生姜外用治白发未见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而采用强行拔去白发的方式也不妥,因为这样可能会损伤毛囊,甚至造成毛囊炎、头发稀疏等不良后果。
所以,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存疑,不宜提倡采用。
其实,老人生长白发是自然现象,不必在意。
青壮年出现白发,过度求诸药物也不足取,只要平时保证睡眠充足、精神愉快、饮食调理,结合常梳头和按摩头皮,以促进发根血液循环,对预防白发或许有一定帮助。
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枳壳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服药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部分患者同时加用腹带。
本方具有行气宽中、下气除胀的功效,疗效颇佳。
吉林长春 王战国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胃下垂是由于胃体平滑肌松驰,张力下降而致,正常胃体平滑肌应保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枳壳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枳壳对处于不同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降低处于紧张状态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有解痉止痛之功,又能兴奋松驰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增强其蠕动。
枳壳为芸香科香椽、酸橙等植物接近成熟的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以行气宽中解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闷为主。
香蕉皮煎服巧治痔疮取香蕉皮4个,洗净加水适量炖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方药组成:炙黄芪20~30g,党参15~20g,炒白术10~15g,炙甘草6~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6g,当归6g,枳实20~30g,生赭石15~20g,内金10~15g。
加减:兼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加附子10g,干姜8g;
兼胃有振水音,肠鸣漉漉,加桂枝10g,茯苓30g;
兼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加黄连8g;
舌苔白厚腻,加苍术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治疗胃下垂习遵中气下陷理论,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
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临证医案?脾胃》),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胃下垂病人,除了有胃体下垂、腹部坠胀、便溏、气短乏力等中气下陷症状,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减少、恶心呕吐等胃气不降甚或胃气上逆等症状。
在治疗时单纯用益气升阳法,会加重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的同时再根据病情重用枳实理气消痞,生赭石通降胃气,鸡内金消食除胀,升清降浊,标本兼治,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温脾术附汤(治疗胃下垂)
温脾术附汤(治疗胃下垂)刘维忠;李祥雨;于华楠;邴学震;潘丽;李娟;董娜;梁娟娟【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1页(P285)【作者】刘维忠;李祥雨;于华楠;邴学震;潘丽;李娟;董娜;梁娟娟【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组成:制附子9g(先煎),白术15g,焦艾叶12g。
功效:补益脾气,散寒止痛。
主治:脾虚气陷、脾虚夹饮之胃下垂。
用法:制附子先煎1小时,加余药同煎30分钟,煎两次,混合,分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连服50天。
方解: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卷上“白术附子汤”加减。
方中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除湿,补火生土。
白术补益脾气,温运脾土,燥湿利水。
二药配伍,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利水通络之功,并有脾肾兼治之能。
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
两药并用,用于除痹,附子量宜大;用于温阳,利水止泻,白术用量宜大。
附子配焦艾叶温脾散寒以补虚。
三药合用,可治脾虚气陷、脾虚夹饮之胃下垂。
胃下垂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
中医辨证多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
故治本方以补脾散寒为主,临床辨证分型属“脾虚气陷”型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者;以及“脾虚夹饮”型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
脉象沉细小滑者。
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