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验必然命题_对_休谟问题_的形而上学回答
浅析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对休谟怀疑论的回应
浅析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对休谟怀疑论的回应作者:李亚非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对于康德而言,休谟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以怀疑论的态度来对抗一切有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断言。
休谟的怀疑论是从认识论切入的,通过将经验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底,他将实体排除在认识之外,把知识归结为一堆主观的知觉和印象,而将经验知识背后的因果关系归结为主观心理上的习惯性联想。
面对休谟的怀疑论,传统的知识大厦以及作为这些知识根基的传统形而上学都趋于崩溃。
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提出的,以之来应对休谟的怀疑论。
这种回应是康德批判哲学的起点。
它是否有力,以及是如何回应的,是我们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关键词:怀疑论;先天综合判断;经验;形而上学康德承认休谟对他的巨大影响,他曾写道:“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的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休谟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从认识论开始的,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他在现象界和本体界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现象界,他认为人们得到的只是知觉,而对于本体界人们却一无所知。
正因为如此。
康德认为,要抵制休谟的怀疑论、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也必须从认识论开始,先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一番考察,对纯粹理性的能力和界限进行批判。
由此他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对休谟怀疑论的有力回应,并以此建立起他的批判哲学,进而使科学的形而上学成为可能。
唯理论与经验论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我们知道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这与当时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有关。
它使理性客观上成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追求经世致用的工具,唯理论和经验论就是工具理性在认识论上的不同反映。
唯理论以数学为知识的模型,强调知识的必然性和准确性。
他们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把必然真理作为知识的目标,把观念的内在标准作为真理的标准;而与之相对,经验论把实验科学作为知识的模型,强调知识的偶然性和推陈出新。
休谟归纳问题
休谟归纳问题第一篇:休谟归纳问题休谟归纳问题:一个新模态逻辑语义解------------------作者:佚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曾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观念提出疑难。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在笛卡尔哲学中,也和经院学者的哲学中一样,原因和结果的关联被认为正如逻辑关联一样是必然的。
对这见解的第一个真正严重的挑战出于休谟,近代的因果关系的哲学便是自休谟开始的。
”(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01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这样,人们一般就认为,休谟的疑难,这是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否定。
其实,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会。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疑难,涉及到的是经验命题的必然真应如何表达的问题。
对休谟的疑难,不能被看成是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否定,它最多导致对具体理论的因果关系的否定。
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存在有一个新的与它矛盾的理论,它们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
而新的理论应当有自己的具体的因果关系,在这个新理论中,仍可继续应用归纳推理。
本文试用两个矛盾理论又都“反映”所组成的可能世界的模态语义理论,提出一个既符合休谟正确的观点,又不导致怀疑论结果的新的解决方法。
一、休谟对不完全归纳的疑难休谟主张,感觉印象是知识唯一可靠的来源。
他把人类知识分为关于观念的陈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前者可以是必然真,不依赖于经验;后者是偶然真,依赖于经验。
他说:“说到过去的经验那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所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的报告,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
但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相上相似的别的物象;则这正是我所欲坚持的一个问题。
”休谟认为:因为自然过程可以变化,而且一件事物纵然和我们曾经经验到的事物似乎相似,但也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或相反的结果,这些都是并不包含矛盾的事。
(注:转引自朱水林:《现代逻辑引论》第4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休谟问题与形而上学
“酒逢知己 ” 也算是 吧。 事实上, 陈波与我的商榷 “ ” 之处着重于我体现 雄心 的那一部分。 下面将 逐一回答陈波提出的问题或质疑 。 休谟的怀疑论证成立吗? 陈波把休谟对于因果必然性的怀疑论证准确
2012. 4 , “明天必然下雨 ” 能不下雨” 相容, 但是 则不可以 “明天可能不下雨” 同 相容。 : “休谟的次论证就面临 于是, 陈波得出结论 它最多 这样一个二难困境: 如果该论证是成立的, ‘因果关系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 , 证明了 但这一 结论是不足道的 ( trivial ) ; 如果它要证明‘因果关 , 系不具有现实的必然性 ’ 这一结论是足道的, 但 ② ” 陈波把休谟怀疑论 它并没有被该论证所证明。 证的目标锁定在足道的“因果关系不具有现实的 必然性” 上, 既然这一目标没能达到, 所以, 休谟 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对此, 我的看法是: 休谟的确只证明了“因果 , 关系不 具 有 逻 辑 必 然 性 ” 但 这 并 非 不 足 道 的。 相反, 休谟没有专门证明的论题即“因果关系不 具有现实必然性 ” 相对而言是不足道的。 因为可 以用于证明此论题的现实可能性比比皆是, 根本 用不着休谟花力气去寻找, 只需点到为止。 比如, 一枚抛掷的硬币落下后正面朝上, 就是一个存在 而没有原因的事件, 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有着某 种概率的随机的事件。正因为休谟意识到因果关 系的现实必然性是不可证的, 所以他才追问, 原因 和结果之间的必然性究竟存在于哪里 ? 他把因果 。 然而这 必然性归结为“两种现象的恒常汇合 ” 又面临新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两种现象恒常汇合 之后, 能够由此推出它们将来仍然汇合吗 ? 对此, 休谟承认人们 ( 包括他自己 ) 事实上都给以肯定 并且常常据此进行推论; 但问题是, 这种 的回答, 推论的逻辑根据是什么? 这就是休谟问题的核心 所在, 也被后人叫做“归纳问题 ” 或“归纳法的合 。这里的合理性指的是逻辑合理性 。 理性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 归纳法的逻辑合理性可以归 结为自然齐一律的逻辑合理性。 所谓自然齐一 。 休谟指出, 律, 休谟归结为“将来与过去相似 ” 我们很容易想象将来不同于过去, 由此证明自然 齐一律没有逻辑合理性。 正如陈波指出的, 这一 论证也是根据 CP 论题作出的, 因而也属于可设 。 : “ 想性论证 陈波谈道 自然齐一律是关于这个 现实世界的一个规律性断言, 怎么能够仅凭一个 逻辑上可能成立的断言就把它反驳掉呢 ? 要驳倒 : ‘自然进程发生改变 ’ 还必须证明 自然齐一律, 46 不仅是逻辑可能的, 而且是现实可能的, 它是现实 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但遍查休谟论著, 他
试论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试论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休谟是英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影响深远,本文将从哲学史的角度阐述休谟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休谟的批判主要围绕形而上学的两个主要问题: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本质展开。
对于第一个问题,休谟提出了关于因果联系的分析,他认为我们所称之为因果关系只是通过经验得出的一种根据习惯而形成的认识规律,而非本质上真实的。
其次,在休谟看来,事物的本质是不能理性认识的,只能通过经验发现,例如,我们不能通过单纯的理性来证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只能通过经验感受到我们有自由意志。
因此,休谟对于本质概念和实质概念都提出了批判。
他认为,本质和实质只是由经验中的感觉组织而成,而非存在于事物本身。
因此,休谟提出,“人类的理智不会有本质的概念,更不会有鲜明的实质”。
不仅如此,休谟还对实在性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他认为,世界并非由一些独立的实体组成,而是由一些经验构造而成的单元组成。
这种单元有时被称为感觉印象(sensory impressions)或印象(ideas),而这些单元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被描述为“协会关系”,即某些单元的频繁出现导致这两个单元之间形成了一种关系。
因此,休谟提出了印象主义(empiricism)的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关于世界本质或实质的任何讨论都是徒劳的。
举例来说,对于“自由意志”这个概念,休谟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人类的选择行为受到很多不同的影响(印象),这些影响与过去的经历及感觉有关。
因此,将这些印象相加起来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我们的选择行为,而这些印象之间的关系则是建立在我们的情境和其他依赖变量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对于“自然法则”这个概念,休谟认为这只是一个根据频繁出现的事件而形成的规律,而非事物本身的固有本质。
于是,在休谟看来,我们不能使用自然法则来证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印象所形成的关系。
进一步地,对于“神”这个概念,休谟对其存在性表示怀疑。
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张梦芹
【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8)005
【摘要】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休谟为西方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休谟问题\"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好几代哲学家的思想,特别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康德哲学是为回答\"休谟问题\"而展开的.康德将休谟问题视为因果问题,认为休谟的怀疑主义不仅否定了理性建构普遍必然性知识的能力,直接摧毁了形而上学的根基,而且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的怀疑将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建立在习惯性联想上,也使自然科学知识的根基发生了动摇.为了重建形而上学,挽救自然科学知识的危机,康德通过\"哥白尼革命\"从先天综合判断入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论体系,试图解决休谟问题.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张梦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1
【相关文献】
1.卢梭的问题康德的回答——重思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动机 [J], 张盾;田冠浩
2.休谟问题:归纳推导的逻辑依据是什么——从"康德的休谟问题"谈起 [J], 蒋昭阳
3.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J], 张梦芹
4.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J], 温倩
5.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J], 温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 喀什 师范学 院 思政部 , 新疆 喀什 84 0 ) 4 0 8
摘 要 : 卫 ・ 谟 作 为 极 端 的经 验 论 者 , 为 因 果 联 系 和 归 纳 推 理 既 不 是 唯 理 论 所 谓 的不 证 自明 , 不 是 从 经 大 休 认 也
验 中获 得 , 是 习 惯 性 联 想 的 产 物 , 就 是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 谟 问 题 ” 而 这 休 。休 谟 对 因 果 推 理 的合 理 怀 疑 动 摇 了 西方
作 者 简 介 : 文 书 (9 6 ) 男 , 韩 1 7 一 , 喀什 师 范 学 院思 政 部 教 师 , 主要 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教 学 和 研究 。
题。
景下 提 出了“ 休谟 问题 ” 。
( )“ 谟 问题 ” 提 出 及 论 证 二 休 的
休 谟作 为经 验 论 者 , 他从 经验 论 立 场 出 发 , 认
为 因果 性 原 理 既 不 是 唯 理 论 的不 证 自明 , 不 能 用 也
( ) 休 谟 问 题 ” 评 价 及 影 响 三 “ 的
种说法 立为 一条 确定 的真理 , 即凡 由任何 当前 印
象而来 的 信 念 , 是 由 习 惯 那 个 根 源 来 的 。 l 都 ”j 由此 可知 “ 休谟 问题 ” 最 早 由波普 尔 命 名 ) 以包 ( 可 含 以下 内容 : 1 ( )任 何 因果关 系都 是 由人 的 心理 习
何联系, 我们 只是 由于 经验 到 因与果 的恒常 结合 才
得 到有关 这 种关 系 的知 识 。 …… 宇 宙 中并 没 有什
普遍 必然 性 的知 识 , 坚持 怀疑 主义 。“ 休谟 问题 ” 的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具体内容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具体内容
一、引言
休谟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归纳逻辑的问题。
休谟在其著作《人性论》中提出了归纳逻辑的问题,即我们如何从一些特定的事实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本文将围绕休谟问题展开讨论。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
1.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
2. 休谟对归纳推理的质疑
3. 休谟所提出的悖论
三、不同观点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1.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通过神学证明来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2. 康德:通过先验知识来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3. 米尔:通过经验主义来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4. 波普尔: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四、现代哲学对休谟问题的回答
1. 概率论与统计学:从概率和统计角度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2. 贝叶斯网络:从图论角度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3. 人工智能:从机器学习角度解决归纳逻辑问题。
五、总结
休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其引发了众多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思考。
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现代科技和理论为解决归纳逻辑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也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休谟问题”效应
休谟问题”效应
休谟问题,也被称为“是”能否推出“应该”的问题,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
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
休谟认为,我们关于实际事情的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因果关系才使我们超出当下的直接经验获得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
但在他看来,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既不能得到理性的证明,也不能得到经验的证明。
人们在经验中所能发现的只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先后相继、恒常结合,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必然联系。
这种两个现象之间的恒常结合使我们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习惯:看到一个现象会联想到与之经常相伴的另一个现象,形成我们的因果联系的观念。
休谟解决因果问题是从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出发的。
在他看来,经验中不包含任何理性的成分。
这实际上割裂了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
正是由于这种彻底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休谟把因果联系归结为根源于人的心理习惯,对因果关系作了非理性主义的解释。
康德哲学试图解决休谟问题。
康德哲学的目的是要重建形而上学,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
为此,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理性,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考察使得休谟问题被改造、转换为一个新问题——康德问题。
总的来说,休谟问题的效应解释主要基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和彻底经验主义的立场。
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命题解读
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命题解读拉克劳与墨菲对马克思主义核心范畴的解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本质主义”的清洗,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后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都是建立在三个核心命题之上的,这三个命题既是拉克劳与墨菲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点,也是他们“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论的落脚点。
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这三个命题,考察他们提出这三个命题的理论根据。
拉克劳与墨菲的三个后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是:1. 马克思主义是本质主义,本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致命错误;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学已经过时,不能解释当代认同政治和身份政治;3. 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只是内在于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拉克劳与墨菲的这三个后马克思主义命题是和他们的三大基本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这三大理论即他们主张的话语理论、霸权理论和激进民主理论。
他们用话语理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是错误的;用霸权理论论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已经过时;用激进民主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他们的后马克思主义主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和发展”,是西方左派在晚期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策略,是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对“革命的新反思”。
一、后马克思主义三个命题的基本内容(一)后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命题是指责马克思主义是本质主义,认为本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致命错误。
拉克劳和墨菲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陷入危机之中,不能解释变化了的当代世界,无法为左派提供新的革命策略,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固有的“本质主义的致命缺陷”。
不把“本质主义”的致命错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清除出去,就不可能解决马克思主义和“现时代脱节”的问题,也不可能摆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危机”。
拉克劳和墨菲所说的“本质主义”是什么呢?他们说的本质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有哪些表现呢?他们认为本质主义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有三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主张在事物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本质,例如通过商品的现象发现商品的本质,研究社会是发现社会的本质,而不是描述现象,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这种辩证法的深度解释模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本质主义的第一种表现;第二种本质主义的表现是“经济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这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决定政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引言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为哲学中的两大基本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强调对事物本质和存在的探究,而辩证法则注重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这两种思维方式所要回答的问题也自然而然地不同。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探讨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形而上学要回答的问题1.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在形而上学的范畴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
形而上学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研究,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其存在的根据和内在必然性所在。
形而上学从事物的本体中寻找其本质,试图揭示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属性。
2. 存在的含义是什么?形而上学所要回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存在的含义。
形而上学强调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探究,认为存在是一种更加基本和根本的范畴。
形而上学试图阐明存在的含义,探究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以此揭示事物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 宇宙的结构和规律是什么?形而上学也试图回答宇宙的结构和规律。
形而上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存在着各种本质和存在。
形而上学试图阐明宇宙的结构和规律,探究宇宙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此理解宇宙的本质和存在。
三、辩证法要回答的问题1.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什么?在辩证法的范畴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事物内部的矛盾的探究。
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辩证法试图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探究矛盾的本质和意义,以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什么?辩证法所要回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存在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辩证法试图阐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探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此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3. 事物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如何统一?辩证法也试图回答事物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统一问题。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局部都受到整体的影响和制约。
辩证法试图揭示事物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统一规律,探究事物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此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二)对休谟问题的理解
休谟问题(Humean problem),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
休谟指出,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指出,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象中归类。
”也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经常连结”(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经常连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因果联系之间其实存在一个信心或盼望的跳跃,比如我们认为明天必定会来到是基于经验中对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知识”,不自觉的把明天作为今天的结果,这是盼望和信心,不是知识!。
评康德对_休谟问题_的回应_韩文书
第32卷第2期喀什师范学院学报V ol.32No.2 2011年3月Jour nal of K ashgar T eachers College M ar.2011评康德对 休谟问题 的回应韩文书(喀什师范学院思政部,新疆喀什844008)摘 要:大卫 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休谟问题 。
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 休谟问题 。
尽管康德对 休谟问题 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 休谟问题 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休谟问题;唯理论;经验论;主体能动性中图分类号:B0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432X(2011)02 0013 04一、 休谟问题(一) 休谟问题 产生的时代背景文艺复兴后的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理性派哲学思潮;一派由笛卡尔最早创立,并经过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到沃尔夫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的大陆唯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崇尚绝对理智的力量,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天赋的,人心中本来就存在一些不证自明的先验观念,我们凭这些先验观念去把握知识。
另一派则是由弗兰西斯 培根开创的并经过霍布斯、洛克、到贝克莱、休谟等发展而来的经验论。
经验论者认为一切知识都源于感觉经验,知识是后天形成的,是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
二者关于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谁是真理,归纳与演绎谁才是获得知识的工具等问题曾进行过长期的争论和公开的论战。
英国的大卫 休谟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 休谟问题 。
(二) 休谟问题 的提出及论证休谟作为经验论者,他从经验论立场出发,认为因果性原理既不是唯理论的不证自明,也不能用唯理论的逻辑方法来证明的,这一原理的提出有其经验论的根源: 我们从来感觉不到因果之间的任何联系,我们只是由于经验到因与果的恒常结合才得到有关这种关系的知识。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
归纳逻辑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涉及到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休谟问题的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休谟问题休谟问题最早由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他认为归纳推理并不具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因此无法证明任何科学定律的真实性。
这一观点对科学方法和知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哲学界长期的争论。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为了更好地理解休谟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逻辑推理方式。
1. 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出发,通过总结归纳得到普遍规律。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多次观察死亡现象得出的。
2. 演绎推理:从已知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演绎得到结论。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前提可以得出“张三会死亡”的结论。
三、休谟问题的核心观点休谟问题的核心观点是:归纳推理不能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
休谟认为,从有限的个别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并不能证明这些规律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无法保证未来的事实会不会与过去不同。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并不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因为我们无法排除可能存在一种非白色的天鹅,而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
四、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休谟问题引起了哲学界长期争论和思考,也有许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1. 康德对休谟问题做出了回应。
他认为,虽然归纳推理不能得到必然性结论,但可以得到有限性结论。
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归纳推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可靠的结论。
2. 波普尔则提出了“反证法”的思想。
他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需要证明某个理论是正确的,而只需要通过反证法来排除错误理论即可。
3. 哈克尔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而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得到的。
他认为,科学家需要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逐步发现规律和定律。
五、休谟问题的影响休谟问题对于科学方法和知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0年12月20日Dec.20 2020第40卷 第12期Vo1.40 No.12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12.003试析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答温 倩(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 要:休谟以因果关系为核心探讨了理性和经验,以经验习惯回答知识中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引发了学界争论。
康德通过哥白尼式革命、论证先天综合判断以及重建知识体系三种方式对休谟问题做出了回应。
康德的回应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虽然康德并未真正解决休谟问题,但他的思维范式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新的哲学路径。
关键词:康德;休谟问题;必然性;先验性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12-0008-03一、休谟问题(一)休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成功导致中世纪以来以神权奠基的唯心主义大厦的崩解,唯物主义经验论悄然兴起。
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关注认识论体系,催生了不同的哲学流派。
唯理论学派和经验论学派之间的争论无休无止:唯理论派否认理性知识来源于经验,将其归结于先天观念;经验论派则将一切知识的产生都指向于人的感觉经验。
两个学派对于真理是感性知识还是理性知识、知识是经验归纳而来还是理性推理而得等问题进行了无休止的争论,休谟问题应运而生。
(二)休谟问题的提出休谟认为,唯理论的方法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而从经验论的观点来看,他认为人们无法感受到因果之间的任何联系,只能通过因果结合的相关经验来了解这种关系。
宇宙本不存在因果关系,人们多次经历“前后相继”的事件,就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倾向。
习惯是基于对过去经验的重复,而不是新的推论,任何信念都来自习惯。
任何因果关系都不是必然的,它是基于人们的心理习惯,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
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休谟问题逻辑层面的解决和实践解决引言休谟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休谟问题指出,人类如何从感性经验中得出普遍性的知识或真理。
这个问题在哲学和逻辑学中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逻辑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来探讨休谟问题的解决方法。
逻辑层面的解决方法1.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最基本、最广泛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研究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存在本身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形而上学认为,存在于感性经验之外的东西是普遍性知识或真理的来源。
2.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内在的理性来获得普遍性知识或真理。
理性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而非通过感官。
3. 直观论证直观论证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基础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基于人类的感性经验,通过直接感知得到普遍性的知识或真理。
实践层面的解决方法1.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只能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得普遍性知识或真理。
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源于感性经验。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的方法。
科学方法基于实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是否正确。
3. 范畴论证范畴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这种推理方式基于特定范畴中的事实和规律,推导出普遍性规律或真理。
结论休谟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在逻辑层面上,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直观论证等都提供了解决休谟问题的途径;在实践层面上,经验主义、科学方法、范畴论证等也提供了解决休谟问题的途径。
不同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后验必然命题:对“休谟问题”的形而上学回答
种 可 以是不 依赖 于经验 的必然 真理 ,后一种 不 过
偶然 真 的,依 赖于经 验 。否 定经 验 陈述 不会 导致 自 相 矛盾 。因而 ,我 们只 能讨论 或然性 。
休谟 从 两个方 面来 否认 归纳法 的有 效性 :1 )从 先 验 的方面 来 说 ,归纳 法 的有 效 性不 能 在逻 辑上 得
到 证 明 。对 于 同一种 原 因 ,我 们 同样 可 以想 象别 的 结 果 的可能 性 ,这 在逻 辑上是 不矛 盾 的。2 )从后 验
在 休谟 看来 ,过 去 的经验 只 是给 我们 的直 接 的 确 定 的报 告 ,只 限于 我们 所认 识 的那 些物 象和 认识 发 生 时 的那 个 时期 ,但是 这个 经 验 为什 么可 以扩 展
知 识 的可能性 。在 他看 来 ,逻 辑 的 目的在 于解释 推
理 能力 的原理 和活 动 以及人类 观 念 的性 质 。概念 是 由感觉 得来 的 ,是 一致 的 。他 把推 理分 为两 类 :一 种 是解证 的 ,是涉 及于 各观 念 的关 系 的;另 一种 推 论是 或然 的 ,是涉及 于实 际 的事实 或存在 的 【 。前 J
[ 简 介】 龙小平 (98一 )男,哲 学 博士 ,电子 科技 大学 马克思 主义教 育学 院教师 作者 16
J u a o E T S ca S i c s dt n F b2 ,o.2 . o r l f S C(o i ce e io ) e . 1 V 1 No 1 n U l n E i 0 0 1,
J un l f S C(o i ce c s dt n F b2 ,o.1 . o ra o T S ca S i e io ) e .0 V 1 No 1 UE l n E i 1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验必然命题:对“休谟问题”的形而上学回答□龙小平[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0054][摘要] 克里普克通过“名称是严格指示词”的先天直觉,证明了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理论同一性命题和自然种类的一般陈述等后验命题具有普遍必然性。
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是对“休谟问题”的形而上学回答,这一论证在认识论领域掀起了一场重要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克里普克; 后验必然命题; “休谟问题”; 形而上学回答[中图分类号] BO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10)01-0064-04一休谟认为,归纳方法的概括性结论或关于未来的预测是不能够证明的,概括性或预测性陈述的真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换句话说,归纳方法的成功是没有保证的。
人们将休谟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的质疑称为“归纳问题”或“休谟问题”。
休谟的观点如下: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可靠的来源;对感觉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我们一无所知;怀疑我们获得必然知识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逻辑的目的在于解释推理能力的原理和活动以及人类观念的性质。
概念是由感觉得来的,是一致的。
他把推理分为两类:一种是解证的,是涉及于各观念的关系的;另一种推论是或然的,是涉及于实际的事实或存在的[1]34。
前一种可以是不依赖于经验的必然真理,后一种不过偶然真的,依赖于经验。
否定经验陈述不会导致自相矛盾。
因而,我们只能讨论或然性。
在休谟看来,过去的经验只是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的报告,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但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象上相似的物象,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1]33。
概括地说,休谟提出了“由经验而得来的一切结论其基础何在”这样一个涉及归纳法有效性的问题。
论证过程如下:为了否认归纳法的有效性,休谟从经验论立场出发,首先向归纳法的本体论前提——因果关系提出质疑,其中隐含对归纳推理合理性的根本质疑。
他认为从原因到结果的转移不是借助于理性,而完全来自于习惯和经验。
人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感觉印象和一个感觉印象跟随另一个感觉印象出现。
“可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中间有任何纽带。
它们似乎是‘会合’在一块的,却不是‘联系’在一块的。
”[1]68人们可能由于这种经验的重复出现而产生一种“习惯心理”,并由其中一个现象的出现期待另一现象的出现。
由此休谟得出:“因此,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1]43既然因果关系只是我们习惯的一种感觉印象,而感觉印象是知识的唯一来源,那么,我们当然无法知道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因果联系。
总之,休谟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这样我们根据归纳法当然也得不出普遍必然的结论。
休谟从两个方面来否认归纳法的有效性:1)从先验的方面来说,归纳法的有效性不能在逻辑上得到证明。
对于同一种原因,我们同样可以想象别的结果的可能性,这在逻辑上是不矛盾的。
2)从后验方面来说,归纳法的有效性也不能从经验上得到证明。
他说,一切关于实际存在的论证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只有依照这种关系来推理,我们才能超出记忆和感觉见证以外。
而一切因果推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我们的一切经验都是从“未来将符合过去”即“自然的进程将一律不变地进行下去”[收稿日期] 2009 − 11 − 25[作者简介] 龙小平(1968 −)男,哲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师.这一假定出发的。
相似的原因,在相似的条件下,将永远产生相似的结果。
但休谟继续质疑,认为关于自然齐一律的假定是不可能获得逻辑证明的。
因为假定一个根据过去经验得出的归纳结论在过去被证明为真,又以该结论去预言将来的结果,以后又根据观察实验证实该结论是成立的。
这样从表面上看证明了该归纳结论在过去和将来为真,然而,事实是,在上述证明中已暗含了“未来将符合过去”的假设,而这一假设作为一归纳结论恰恰是有待证明的。
因此,这显然是一循环论证。
所以,归纳方法非必然有效,它不能在逻辑上得到有效证明;归纳的结论也是不可靠的,经验知识的命题没有普遍必然性。
“因为根据经验而来的一切推断,都假设将来和过去相似,而且相似的能力将来会伴有相似的可感的性质——这个假设正是那些推断的基础。
”“因此,我们就不能由经验得来的论证来证明过去是和将来相似的。
因为这些论证统统都是建立在那种相似关系的假设之上的。
”[1]37是否能、如何能得到既有普遍必然性,又提供新知识的真命题成为近代哲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二根据休谟的看法,一切经验的科学命题就只能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然而,在《命名与必然性》中,美国当代哲学和逻辑学家克里普克以他独有的方式论证了后验必然命题的存在,这无疑是对“休谟问题”关于“经验事实知识的命题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一个回答。
当然,他主要论证的是后验的同一性命题的必然性。
克里普克首先证明了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必然命题。
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后验的必然命题的例证。
因为,“长庚星”和“启明星”都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每一个可能世界里都指称金星,在他看来,既然长庚星和启明星指的是同一个星体,那么在其他可能世界里它们不可能指两个不同的星体。
因此,“长庚星就是启明星”就是一个必然命题。
那么会不会出现长庚星事实上不是启明星的情形呢?克里普克指出:“让我们试着描述一种可能会出现的长庚星不是启明星的情形。
这是很容易的。
有人走来,称两颗不同的星为长庚星和启明星。
这件事甚至可能发生在与我们引入‘长庚星’和‘启明星’这两个名称时通常所处的相同的条件下。
但是,这难道就是长庚星不是启明星或者不成为启明星的情形吗?我看不是。
……这个人不能两次指着金星,一次称其为‘长庚星’,另一次称其为‘启明星’,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
如果他这样做,那么‘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种说法在这种情况中也就会是真的。
他或许一次也没有指过金星——我们假定,当他指着他称之为‘启明星’的那个天体时至少有一次没有指金星。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可以是说,‘启明星’这个名称可能不是指启明星。
我们甚至可以说,就在我们黎明时发现启明星的那个位置上,也可能发现启明星不在那个位置上的情况——可能有别的东西出现在那个位置上,甚至在某种情况中这种东西也会被称作..‘星’。
然而,这仍然不成其为‘长庚星不是启明星’的例子。
……由于不可能有这样的例子,也只好假设长庚星就是启明星了。
”[2]80-81克里普克还谈到了根本没有金星的情形,“有一个限定条件:当我说‘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句话是必然真的时候,我当然不否认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形,其中根本就没有像金星那样的行星,从而也就没有任何长庚星和启明星可言。
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一个问题,‘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个同一性陈述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既非真的也非假的。
如果我们接受最后一个选择,那么难道就因为‘长庚星等于启明星’这句话决不会是假的,而就成为必然的了吗,或者我们就应当要求必然真理在一切可能的世界中都是真的..吗?我根本不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希望谨慎一点,可以用条件句‘如果长庚星存在,那么长庚星就是启明星’来代替‘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个陈述句,并且谨慎地只把后者看作是必然的。
不幸的是,这个条件句使我们陷入了存在的单一归宿问题之中,可是我此时还无法讨论这个问题。
”[2]87-88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存在问题,因而是无法讨论的。
不过,当克里普克在讨论严格指示词的时候曾经指出,说一个指示词严格地指称一个对象,并不要求这个对象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都存在。
“长庚星就是启明星”是一个经验的事实,所以这是一个后验的命题。
“第一,我们并不先验地知道启明星就是长庚星,除了经验别无其他方式可能找到这个答案。
第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可以有一种其性质与我们已经有的证据无法区别的证据,并且根据这两颗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两个名称的指称,而无需要求这两个行星是同一个天体。
”[2]83因此,该命题是一个后验的必然命题。
在后验必然同一性命题的论证中,克里普克还提出了至少有两类其他的在语义上相似于包含专名的同一性命题。
一种类型克里普克称为理论同一性,另一类是涉及自然种类名词的一般陈述。
理论同一性是这样的命题:一个自然种类与一个科学的种类相同一。
这个种类的例子是“水是H2O”、“黄金是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等等。
克里普克的涉及自然种类的一般陈述是“光是光子流”和“闪电是放电”,也包括更多的诸如“猫是动物”的普通陈述[3]。
“黄金是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是一个典型的后验必然同一性命题。
克里普克认为,黄金的原子序数是79,因而原子序数79这一内部结构就给出了黄金的本质。
他用可能世界理论进行了论证。
在任一个可能世界中某物质是黄金,且仅它的原子序数为79。
而我们最初用来识别黄金的标准,诸如颜色、质地等,都不是它的本质,我们会遇到另一种物质,它具有我们最初用来识别黄金的一切外貌特征,但却不是黄金,而是黄铁矿或假金。
黄铁矿和假金之所以不被称作“黄金”,是因为它们并非原子序数79的元素。
所以,“黄金具有原子序数79是这种物体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2]102也就是说,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揭示了黄金的本质或必然的属性。
“黄金是一种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这一点就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我们还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更进一步地研究颜色和金属特性是怎样从我们所发现的黄金这种物质中得出的。
就这种性质是从黄金的原子结构中得出的而言,它们是黄金的必然性质,即使它们毫无疑问地不是“黄金”这个词的意义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以先验的确定性来被人认识的)。
”[2]103“黄金是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是一个必然命题,而且关于“黄金是原子序数为79的元素”的事实当然来源于我们经验中的发现,因而也是一个后验命题。
“水是H2O”的陈述是另一个克里普克提出的后验必然真理的例子:“‘水是H2O’这句话当然表达了一个发现。
我们最初识别水是根据它对我造成的特有的触觉,它的外貌特征或许还有它的味道(尽管它的味道通常可能是因为水不纯净的缘故所致)。
如此实际上甚至存在着某种物质,它具有与水完全不同的原子结构,但在上述方面都与水相似,那么我们会说有些水不是H2O吗?我认为不会这样说。
我们倒会说,正如存在着假金那样,可能也会有某种假水;存在着这么一种物质,它尽管具有我们最初用来识别水的各种特性,但是它事实上却并不是水。
”[2]106考虑不同的反事实情形,在其中,当我们固定名词“水”的意义但缺乏水的主要的物理结构时,我们遇到了很多具有我们所使用的特性某物。
我们将说如此的一种东西是水吗?克里普克认为,当然不。
我们将称它为“假水”或某种相似的东西。
由于“水”是严格指示词,而“H2O”是水的内部结构,因而是水的本质。
所以,“水是H2O”是一个必然命题,当然它也是一个经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