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七教学教案设计
《练习七(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涉及两位数加减法或乘法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运算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加减法和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图形与几何:复习和巩固平面图形的识别,学习图形的简单分类和组合。
5.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练习七(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2.增强时间与货币观念: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形成基本的货币观念,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平面图形的识别和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2×3、4×5等。
(3)时间和人民币:认识时分秒,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和货币计算。
举例:1小时3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5元加3元等于多少元?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教案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6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完了,你掌握得怎样呢?我们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好不好?
师生对口诀,复习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1~6的乘法口诀,巩固记忆,为今后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探究新知
师:熟记乘法口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第10题。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有两个小朋友做沙袋,两个小朋友做毽子。
生2:做毽子的两个小朋友做的不一样多,其中一人做了5个毽子,另一人做了6个毽子。
师:那一共做了多少个毽子?该怎样解答呢?
生:就是计算两个小朋友做毽子的个数和,用加法计算,6+5=11(个)。
师: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了多少个沙袋?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可能说:
·计算两个人做沙袋的个数和,用加法计算,6+6=12(个)。
·因为两个小朋友做的个数相等,也就是2个6相加,所以也可以用乘法计算,6×2=12(个)。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能直接说出乘法算式,讲出道理应该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与区别,体验乘法口诀计算的简便性】
3.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总结反思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9.练习七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组成3、7、8的数”的概念;
2.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组成3、7、8的数”;
3.认识到“组成3、7、8的数”有很多种组合方法。
教学准备
1.黑板、粉笔、教材;
2.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
1.寻找黑板上的“组成3、7、8的数”;
2.请同学们到黑板上用数字卡片拼出“组成3、7、8的数”。
2. 教学
1.讲解“组成3、7、8的数”的概念;
2.引导同学们发现“组成3、7、8的数”的规律;
3.分别列出“组成3、7、8的数”的所有可能组合;
4.给同学们布置练习题,要求认真思考并互相交流。
练习题:请用数字卡片拼出不少于5个“组成3、7、8的数”。
3. 拓展
1.扩大数字范围,如“组成13、17、18的数”等。
教学总结
1.强化“组成3、7、8的数”的概念;
2.掌握“组成3、7、8的数”的规律;
3.拓展“组成13、17、18的数”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够,需要更多实践;
2.个别同学理解困难,需要更多关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例如: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哪些规则?请大家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2 + 1/3;2/5 × 3/4;4/7 - 2/7。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练习七》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题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但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题:设计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价格为24元的书,他还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先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个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十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单元第三单元课题: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2.经历多种合作研究方式,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目标性,体现“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落实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重点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册等。
教师活动:一、导入(5分钟)1.定标: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2.学生活动:个人和集体备课,为课堂做好准备。
3.二次梳理:师生一起制定并明确研究目标。
二、自主探究(30分钟)1.激趣导入:让学生把动物和合适的体重连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连线?2.新知:教授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
3.合作研究:让学生完成练七第7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4.总结提升: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2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七第8题,设计一个过桥方案,以及80名师生去旅游租车的问题。
四、课堂检测(5分钟)让学生完成数学资源评价46页2题、4题、5题的练。
板书设计:1千米=1000米反思与改进:本节课通过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巩固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七-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七-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共同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计算方法。
4. 巩固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呈现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练习七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1)》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中“几”和“多少”的区别。
2.学会使用数学口诀进行口算加减。
3.掌握简单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几”和“多少”的概念。
2.掌握口算加减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师生问候互动。
2.出示数字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及其数量,引入“几”和“多少”的区别。
2.讲授
1.口算数学口诀:“加法先加位、减法退一位”,学生跟读并理解。
2.出示练习
七(1),让学生找到待解决的问题。
3.解释题意,示范解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口
算口诀计算出答案。
3.练习
1.学生根据练习七(1)上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2.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总结
1.对口算加减的技巧加以总结,并强调自己的体会。
2.老师复述数学口诀和计
算方法,让学生跟着读,加深记忆。
四、课后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七(1)。
2.作业本上页完成练习七(2),老师检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了数学中“几”和“多少”的含义及其区别,
掌握了简单口算加减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反应速度较
慢,口算有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因此,下节课仍要将口算技巧作为重点,并适当减少口算题目的难度,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口算加减的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七》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练习题、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游戏道具等。
3.教学场地:教室,座位排列以方便学生交流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有多少个水果,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上数学练习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数学练习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黑板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内容,通过问答方式复习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小数?什么是分数?为什么要学习分数?2. 讲解(25分钟)2.1 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 分数的概念: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称为分数的一个单位,整体称为分数的分母。
- 分数的运算规则:- 分数相加减的基本原则: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前提是分母相同,若分母不同则需要先通分。
- 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
- 分数的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减。
- 若分数的分母不同,则需要通分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2.2 示例演示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进行示范操作。
3. 操练(40分钟)3.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解答,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答题,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4. 总结(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七》五上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练习七》五上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练习七》五上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练习七》五上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30—31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填一填。
完成第1、4、7题。
第1题,转化练习。
第4题,巩固小数除法计算,体会商的变化规律。
第7题,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填数的练习。
二、算一算。
完成第2、9题。
第2题,巩固练习。
在基本计算中包括“位数够”(包括两类:位数相同、位数不同)、“位数不够需添0再除”、“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等不同情形,以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9题,数探索“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的练习。
三、解决问题。
完成第3、5、6、8、10、11题。
第3、5、6题,给出了除法应用的不同背景与类型。
第5题。
(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谁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3)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第8、10、11题,是关于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
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
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七(2)》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 掌握数字顺序的概念,能够在不同数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3. 学习使用尺子并测量物体长度。
4.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认识20以内的数,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 掌握数字顺序的概念,能够在不同数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3. 学习使用尺子并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 学习使用尺子并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式1. 示范教学法。
2. 合作探究法。
3. 图片呈现法。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t(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询问学生有多少个指头、眼睛、耳朵、鼻子,几个手指?让孩子回答,并进行数量的比较。
了解20以内的数的范围和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引入新知\t(10分钟)A. 叫几个学生上前,摆一些不同长度的棍子。
让学生排列这些棍子的长度从短到长,并花3分钟洛阳阅读中规中矩。
B. 通过图片或实物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
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练习书写结果。
C. 引入数字顺序概念。
拿出数条问学生哪一条最短、哪一条最长,逐渐转移到数字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字顺序概念,并能够在不同数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学习新知\t(30分钟)A. 完成书本P52、P53的练习,解决问题:1、哪一组数中的数比较多。
少得多,相等的有哪些数?2、填写数字,使等式成立。
B. 完成书本P54、P55的练习,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C、通过与同学比较己所测量的物体长短,找到测量错误之处,找到正确方法并再次测量。
四、巩固练习\t(10分钟)老师统一发放练习本,以提示学生“阅卷标准”为切入点,鼓励他们逐项检查答案,提高检查答案的能力,减少错误的出现。
五、大扫除\t(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对教室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巩固测量长度的观念和操作,同时树立卫生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对于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大小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的相关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
例如,老师可以拿出两块相同的蛋糕,一块切成了8份,另一块切成了12份,让学生判断哪块蛋糕更大。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呈现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7.《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7.《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七》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和混淆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如何避免计算错误和混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练习本,供学生练习笔算。
3.准备答案,用于核对学生练习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如,讲解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计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练习题。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笔算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南京实验国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教案
南京实验国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
2.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和退位规则,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规则。
2.进位和退位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两位数的进位和退位,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规则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教学方法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规则,并能够在实际运算中进行灵活运用。
3. 思路展开(1)进位的概念及规则当十位数上的数加上个位数上的数的和大于等于 10 时,需要进行进位操作。
进位的规则如下:•十位数加 1,个位数变为原个位数减 10。
•如果个位数为 0,则只需将十位数加 1。
例如,对于 45 + 8 这个加法式,先将 5 + 8 = 13,需要进位,把十位上的 4 加 1,变成 5,个位数为 3,所以最终结果为 53。
(2)退位的概念及规则当十位数上的数小于个位数上的数时,需要进行退位操作。
退位的规则如下:•十位数减 1,个位数变为原个位数加 10。
例如,对于 32 - 9 这个减法式,先将 2 - 9 = -7,需要退位,把十位数上的 3 减 1,变成 2,个位数为 13,所以最终结果为 23。
(3)进位和退位的灵活运用进位和退位规则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得一些复杂的加减法变得简单。
例如,对于 36 + 28 这个加法式,可以先将个位数上的 6 和 8 相加,得到 14,需要进位,把十位数上的 3 加 1,变成 4,再把个位数上的 4 填入。
然后将十位数上的4 和个位数上的 1 相加,得到 5,最终结果为 64。
四、教学步骤安排1.导入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及规则,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
3.通过带领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灵活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技巧。
4.练习举例,让学生巩固理解,促进思考。
5.答疑解惑,进行思维梳理。
(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四】练习七
练习七一年级数学教案【四】练习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计算。
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七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练习七第1题。
(1)课件出示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1)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课件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
(3)全班交流算法。
(4)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七第2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习七第3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
你有信心吗?学生手持分别写有11~17数字的卡片进行口算的训练。
4、做练习七的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算法,及时查漏补缺。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89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计算。
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练习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词语,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能够通过图形的位置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与问题,进行简单的角度、方向的判断和推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和判断。
2.图形的位置和方向的表示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1.图形位置和方向的判断和推理。
四、教学方法与技术1.演示法。
2.引导法。
3.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经常在什么时候会用到位置和方向呢?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在课堂上,我们需要讲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比如说,黑板在教室的前面;在外面,我们需要识别出右边和左边等位置和方向。
2. 学习 (30分钟)1.教师将一张简单的图形投影在黑板上或给予学生看图形或让学生画出。
2.教师让学生辨别图形的方向和位置。
3.教师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例如:这个正方形在左边,三角形在上面等。
4.老师通过多个图形的演示来深入让学生学会描述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5.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回答。
3. 拓展(15分钟)1.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便利贴,让他们根据不同角度和方向的便利贴,进行相应图形的绘制和描述。
2.教师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答疑和解答。
4. 总结(5分钟)1.教师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2.询问学生本次教学是否明白和掌握了规定的知识点,可再进行巩固。
六、教学资源1.投影仪或白板。
2.简单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3.便利贴。
七、作业1.完成分发的练习册相关位置和方向的作业。
八、板书设计1.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2.图形的位置和方向的表示。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演示法”、“引导法”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方法较为灵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拓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七(2)》教学设计
练习七(2)
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在调查过程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能有效的白哦是、简单的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显示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实际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和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教具准备
1枚1元硬币和一个滴管
教法学法
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
2022年10月20日第节(第周星期)
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明确目标。
1、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板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统计图——分析数据
2、揭示: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5、活动小结提问:能总结一下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吗?有什么体会?
三、综合训练,扩展提高。
统计全班视力情况
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决?需要怎么统计?
出示第7题选择一个调查表收集数据
2、小组调查数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班汇总
3、统计表要设计哪些项目?完成设置,并填写
4、分析评价数据你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做一个评价?你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吗,有哪些好的建议?
(2)组长收回调查表
(3)组长和小组成员想方法整理
(4)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5)在小组里交流核对各组按要求分别调查、整理和统计,完成统计表。
3、交流、分析数据说说小组课外阅读的情况。
4、汇总数据并分析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可爱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练习七教学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mathematics exercise 7
数学练习七教学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练习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写字。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字。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说说破折号的用法。
5.读一读,熟记6组成语。
6.读背成语。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用钢笔写字。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字。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说说破折号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句子。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字形结构。
(3)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进行描红。
要求笔笔到位,有一定的速度。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5.反馈。
(1)表扬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按图——象形字——汉字的顺序看图了解“瓦”部的的演变。
(2)让学生用手指画一画图上的瓦片、象形字、汉字,加深印象。
(3)小组讨论过去所学过的属于“瓦”部的字。
(4)小组进行汇报。
按同样的方法学习“角、斤、刀”这三个部首。
(5)让学生说说四个部首的共同点。
(6)向学生明确“部首字”的概念。
3.练习。
从小组汇报的内容中选择几个带有这样部首的字,认真地填写。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小组讨论“景仰”、“如履平地”两个词的含义。
(2)指导学生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景仰”。
(3)指导学生理解“如履平地”一词的词素。
(4)让学生读读供选择的义项。
(5)让同座同学讨论选择。
3.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
(2)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正确解释,完整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可适当指导。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练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
(2)集体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
(3)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的破折号前后句子的意思,从而得出破折号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
(4)学生说说第2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
(5)再读句子体会。
3.反馈。
让学生在前面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带有破折号的句子,哪些与这两个作用相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一读,熟记6组成语。
2.读背成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像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说说以前见过的春联。
(2)让学生自读三副春联。
(3)指名试读。
(4)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
(5)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三副春联的意思。
(6)教师再次范读三副春联。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讨论如何用好压岁钱。
二.教学过程: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用好压岁钱
(2)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
①讨论应该怎样处理压岁钱、用好压岁钱;
②准备发言提纲,当众说一说。
2.指导。
(1)回忆往年压岁钱的处理方法。
①让学生说说往年收获多少压岁钱,又是怎么处理的。
②让学生讨论过去的使用是否合适,理由是什么。
(2)集体评议何种处理压岁钱的方式最为有益。
①大组讨论。
②让学生看图,说说储蓄的意义。
③联系社会生活,讨论处理压岁钱最有益的方式。
(3)准备提纲当众发言。
①明确提纲要求:按先摆观点,再说理由的顺序来讲说。
②同桌相互交流。
3.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内汇报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当众讲说。
(3)对讲说内容的不足之处,可以互相补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反馈。
(1)教师对讲说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今后正确使用压岁钱。
5.学写毛笔字。
(略)
(1)分析写法。
(2)练写。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