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前汛期雨团和强雨团的若干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地处闽江上游,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沛,是全国著名的雨都之一。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以期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一、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1. 降水量较大闽北地区前汛期(4月至5月)是降水量较大的时段,这一时期通常伴随着多次降水过程,降水量集中。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平均降水量较高,且存在较大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2. 降水频次多在前汛期,闽北地区的降水频次较高,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据统计,该时段内降水频次通常超过10次以上,有时还会出现连续性较强的降水过程。
3. 局地性强在前汛期,闽北地区降水呈现出局地性较强的特点,即某些地方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形成了显著的降水中心。
这种情况常常导致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对当地的农业和民生产生不利影响。
4. 多雷暴天气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主要以雷暴天气为主,降水过程中伴随着雷电、狂风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
二、造成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1. 季风影响季风气候是闽北地区降水较多、集中的重要原因。
季风的影响导致了季风降水在前汛期出现频繁、强度较大,形成了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
2. 地形因素闽北地区地处闽江上游,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等地形地貌构成了多个降水中心,使得降水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大。
3. 气候系统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系统的影响使得闽北地区前汛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强降水特征,高空槽、低槽的活动也增加了降水发生的几率和强度。
4. 海气相互作用闽北地处海岸线附近,海气相互作用对降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海洋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对降水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三、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1. 时段偏移近年来,观测数据显示,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出现时段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偏移,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中旬,而4月份出现强降水天气的次数减少。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是福建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其气候特征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热带气旋、青藏高原高压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前汛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时,闽北地区常常受到强降水的影响,造成洪涝灾害等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一、环流特征闽北地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区和北半球西风带之间,常常受到南下的副热带高压和东移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在前汛期时,这两个高压中心的位置和强度都很重要,它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闽北地区的降水情况。
一般来说,在活跃的台风季节(5月至9月)时,闽北地区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比较大,可以带来大量的降水。
此外,如果东北季风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偏南或偏弱,也可能会导致降水偏多。
相反,如果东北季风势力较强,副热带高压偏北或偏强,就可能会导致降水偏少。
二、海气特征闽北地区面临的海域是西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这些海域的海温、海洋热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周围气氛的稳定性和湿度。
研究发现,当西南海的海温高于正常值时,闽北前汛期的降水量较多;而当东海的海温高于正常值时,闽北前汛期的降水偏少。
原因是西南海的暖湿气流可以向东移动并在岛屿山脉上抬升形成降水,而东海的海洋环流影响下,闽北的降水受到抑制。
此外,台风在来到闽北之前会经过台湾的海域,而台湾海峡的水温和洋流也对降水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台湾海峡南侧海水温度高于正常值,会导致闽北地区降水增多。
而如果台湾海峡北侧的洋流较强,则会带走大量的水汽,降水偏少。
三、位势高度特征前汛期的闽北地区往往是一段天气不稳定的时期,位势高度的变化也比较频繁。
研究表明,当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移,同时伴随着弱的中纬度槽的影响,就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环境气象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闽北地区的位势高度偏低,水汽充足,容易引发强降水。
相反,如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或者有强劲的西风带控制,闽北地区的位势高度会偏高,降水偏少。
四、结论综合以上分析,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海气特征和位势高度等。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位于我国福建省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地势起伏,气候多样。
本文将对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一、闽北前汛期的时间特征闽北地区的前汛期一般指的是4月至5月初,这个时期处于春季末期和夏季初期之间。
在这个时段内,闽北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升高,是气候转暖和降水增多的过程。
由于地处南岭山脉北侧,闽北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前汛期降水时有发生。
闽北也受到东南亚季风的影响,前汛期间常常有强降水天气。
二、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空间特征闽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到南岭山脉和扬子江外围高地的影响。
这个区域地势复杂,山多谷少,地势起伏大,气流受阻而形成降雨,因此前汛期时,闽北地区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宁德市、福州市、南平市和龙岩市等地的山高地势复杂,降水相对较多,降水量达到2000毫米以上,是强降水的主要发生区域。
三、闽北前汛期强降水事件的形成原因闽北前汛期强降水主要与低涡、冷锋和季风活动有关。
在这个时期,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但仍然有影响力,冷空气活动频繁。
而东南亚季风也开始逐渐增强,使得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闽北地区。
当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时,容易形成较强的对流云团,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
闽北地区的地势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带的上升运动也会加强对流云团的生成,促使降水量进一步增加。
四、闽北前汛期强降水对当地的影响闽北前汛期强降水对当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降水会导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当地的交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降水量较大,会加剧土壤侵蚀,对农田和森林资源造成损失;强降水会导致水库、河流等水位上涨,可能引发洪水,加剧灾害风险;强降水也有助于补充地下水资源,对当地水资源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具有一定的气候特征,包括时间、空间和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特点。
研究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当地的防洪减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当地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适应能力。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在前汛期(5月至6月)通常会出现强降水事件。
本文将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降水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量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在前汛期的降水量较大,平均值在200毫米以上。
尤其是山区地区,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上,甚至超过500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闽北地区的东南部,如南平市、宁德市等地。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通常伴随着特定的降水过程。
根据观测资料,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这些降水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3天内,但降水强度较大,小时降水量可达50毫米以上。
在降水过程中还常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现象。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
降水系统是引发降水过程的重要因素,如副热带高压、副热带气旋、季风等。
暖湿气流则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常由西南气流和对流层滞留高压带等形成。
闽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也对降水产生一定影响,如山地地形容易形成局地性强降水。
靠近台湾海峡的闽北地区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过境时常伴有强降水事件。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表现出降水量较大、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降水量和降水过程的形成主要受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对于预报和防范前汛期强降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张信华;蒋宗孝;付伟辉;黄元森;黄永玉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7(35)3
【摘要】为揭示闽北暴雨的中尺度规律,利用1980~2005年南平市10县(市、区)气象站5~6月雨量大于等于50mm达到或超过3个站的43个暴雨过程129个暴雨日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日雨团和强雨团的时空分布、强度及持续时间、移动规律、雨团与影响系统的关系以及地形对雨团的产生、分布、移动等的影响等,得出闽北汛期强降水的中尺度若干特征,其结论可为预报人员在业务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4页(P351-354)
【作者】张信华;蒋宗孝;付伟辉;黄元森;黄永玉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
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平,353000;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南平,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近50年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J], 黄元森;林毅;陈小梅
2.闽北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与雷达回波特征 [J], 陈秋萍;黄东兴;余建华;祖基煊;郑淑
贞
3.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王怀俊;刘爱鸣;陈世阳;黄东兴
4.“98.6.19”闽北大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分析 [J], 王怀俊刘爱鸣陈世阳
5.2020年6月21日青海中东部局地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索琳;何卓玛;孙文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在夏季前汛期,闽北地区的降水量较大,气候特征明显。
下面将对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一、降水量分布特征: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份,这段时间是气候湿度较高,暖湿气流活动频繁的时期。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闽北地区的降水量往往在每年的前汛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且增加速度较快。
而在前汛期之后,降水量则逐渐减少。
二、暖湿气流和台风的影响: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主要由暖湿气流和台风的影响而来。
暖湿气流往往从南海、菲律宾海一带经由南风输送到该地区,导致空气湿度增大;东亚季风也会影响华南地区,为闽北地区带来更多的水汽。
台风是影响闽北地区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前汛期,台风的生成和移动路径相对不稳定,一旦台风登陆或靠近该地区,往往会带来强降水。
而台风登陆期间的强降水往往会对闽北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地形因素的影响:闽北地区位于福建省的北部,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带比较多。
这种地形条件对前汛期的强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的高度较高,气流受阻的情况比较多,导致岭南地区容易形成降水云团。
当暖湿气流遇到山地时,会产生上升气流,水汽得以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
降水量集中在5月至6月份,而后逐渐减少。
暖湿气流和台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降水。
地形因素也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闽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气候特征,做好相应的预测和应对措施。
闽西北山区一次致灾暴雨的特征分析
闽西北山区一次致灾暴雨的特征分析作者:张尾兰杨锋嵇夏兰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11期作者简介张尾兰(1973—),女,福建泰宁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10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aster Causing Rainstorm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west Fujian ProvinceZhang Wei-lan et al(Tain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Taining, Fujian 354400)Abstract On May 8, 2016, a dispersive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occurr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west Fujian, resulting in a debris flow disaster in Taining,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west Fujia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Doppler radar, wind profile radar, encrypted automatic station and other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ster causing rainstorm proce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1) During the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the southwest jet stream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c front shear maintenance and obvious wind speed convergence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warm shear. There wasconvergence line in the near ground, and the upper level pump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obvious,which was a typical rainstorm rainstorm situation. (2) The boundary layer was invaded by cold air, and the topographic dynamic uplift and bell mouth topographic contraction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3)There were multiple “train effects” on the radar combined reflectivity. During the strongest precipitation period, obvious wind speed convergence can be seen on the wind profile. There is mesoscale convergence on the densified automatic station, which has a good indication for rainstorm.Key words Heavy rain; Circulation form; Terrain; Radar;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摘要 2016年 5 月8日闽西北山区出现了分散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造成闽西北山区泰宁发生泥石流灾害。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在夏季降雨较多的情况下,闽北地区常常出现强降水气候,尤其是在前汛期,降水量更为集中,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了解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对于准确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一、闽北地区前汛期气候特征概述在中国的气候划分中,闽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在进入夏季之初,也就是季风开始影响的时候,闽北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增多,气温也逐渐升高。
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前汛期,也是闽北地区降水较为集中而强度较大的时段。
在这个时期,闽北地区常常遭遇强降水天气,短时间内降水量大、强度大,给当地的农业、交通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1. 时空分布不均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表现为时空分布不均。
在时间上,前汛期通常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强降水天气较为集中。
在空间上,闽北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强降水频率较高,而东部地区强降水频率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匀的时空分布特征,也增加了降水天气对当地的影响程度。
2. 强降水引发的灾害由于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常常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事件。
特别是在山区地带,降水量大、地势复杂,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较高。
这些灾害会对当地的农田、交通、居民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3.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降水量可能出现异常增多或减少的情况,这种变化会带来更大的灾害风险。
降水强度和频次也可能发生改变,这需要及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预测和应对,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气象预测和监测加强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的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强降水天气,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是福建省的一个地区,主要包括福州、宁德和莆田等城市。
前汛期是指梅雨季节之前的降雨时段,也是福建省降雨最为集中的时期。
本文将对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一、降水分布特征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量较大,降水分布不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福州市位于闽北地区中部,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
而莆田市位于闽北地区西部,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
宁德市位于闽北地区东部,也是一个降水较多的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
从时序上看,降水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5月开始明显增多,到6月降水量较大,尤其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多雨时段。
二、降水强度特征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强度较大,降水过程常常伴随着强对流天气。
气象站观测资料表明,降水日数较多,尤其是6月份。
福州市6月有超过15个降水日,有的年份降水日数可以达到20多天。
而莆田市和宁德市的降水日数也较多,6月份超过10个降水日,其中有大部分日子会伴随暴雨或大暴雨。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强度大,短时间内的降水量可以达到50-100毫米,甚至更高。
三、降水形式特征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形式以阵雨和雷雨为主。
由于前汛期常伴有较强的对流活动,降水往往以阵雨和雷雨的形式出现。
闽北地区的地形复杂,山区较多,地势起伏较大。
这使得闽北地区产生了许多形成和发展对流云的有利条件,如地形抬升、水汽充沛、低层辐合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形式以阵雨和雷雨为主。
四、降水原因分析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大气环流方面,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北界位置会影响福建地区的降水情况。
当副高向北伸展时,暖湿气流较容易进入福建地区,造成降水增多。
而当副高位置较南时,受其控制的暖湿气流影响则较小,相应降水减少。
副热带高压的形势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
在地形方面,闽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区较多,地形对大气流动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得地区降水增多。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都比较接近,雨量可达到 73mm/h,其余的地区差异不大。主要通 过越靠近武夷山来分析降水量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数 据,以便数据更加精确。
②降水量变化 在 1961年到 2012年这一段时间内,5-6月份的时平均雨 量一般都大于了 25mm,日平均量大于 50mm。通过我们实际调 查的分析,5月份的降水量略微小于 6月份。而最大雨量所出现 的时间为下午 3点到晚上 8点左右的时间段,而最低区域出现 在上午 11点左右和后半夜里。同时,一个峰值区出现在了 9时 前后位置,另外的峰值区出现在 15时到 20时之间。那么之所以 会产生 5月份略微小于 6月份降水量的原因是因为 6月份的最 大值会出现一个很高的峰值,而 5月份却没有。这就导致了 5月 份的降水量反而略低于 6月份的降水量。从分析数据我们看到 6月份的强降水时间主要发生在凌晨到半夜之间,但总体情况 来说,我们可以看到 18时和 20时出现了峰值情况,其余时间段 都较稳定。 3、通过观测站和乡镇的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利用 2008年到 2012年之间 5-6月份的气象雨量数据和观 测站的雨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到观测站 和乡镇气象站日雨量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站点数据的时间序列 长度,准确性和是否完整进行考察。我们在这个基础分别对 5月 和 6月进行相关关系趋势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对武夷山脉地 形最敏感得的地区为中心,对武夷山的西北侧和东北侧进行相 关降水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武夷山市和其他东北侧的地区 的相关系数为 0.82,武夷山与西南侧的地区的相关系数为 0.68。 通过种种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武夷山测站和周围乡镇气象 自动测站的数据较为一致,相关性较比较好,当然 5月份的相关 系数没有 6月份好。同时在武夷山的西南侧建阳市的黄坑的关 系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武夷山和黄坑的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我们 可以了解到武夷山与黄坑的关系更为较好。所以我们必须将强 对于观测站和乡村自动气象站的联系,加强联系,结合地理位置 分布和所在地方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尤为重要。 总之,闽北前汛期的雨量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武夷山 为强降水地区的中心,离武夷山越近则前汛期雨量和日降水量 就越大。远离武夷山脉,受到武夷山的影响就会更小。5到 6月 间,闽北地区是降水量的高峰区,暴雨级别以上的降雨量高峰时 间段为上午 9时左右,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凌晨到中午这段时间 内。 (作者单位: 福建省顺昌县气象局; 福建 省建瓯市气象局; 福建省尤溪县气象局)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山岭交错、河流众多的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闽北地区在汛期常常会出现强降水天气,造成洪涝灾害。
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对灾害防治和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通常由3月初至4月中旬。
在这个时期,强降水天气频繁出现,降水量较大。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这个时期的降水量往往是全年的最高点。
强降水主要表现为强对流天气,包括大风、雷暴、冰雹等。
这种天气形势往往给农作物生长、交通出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根据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其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地形因素是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闽北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存在着众多的山脉和流域。
这些地形特点使得空气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形成锋面、抬升气流等天气系统,从而形成强降水天气。
海洋气候因素也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有着重要影响。
闽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靠近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
春季气流较为活跃,携带着水汽从海洋上空向内陆输送,使得闽北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降水形成。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也是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
3月初至4月中旬正值春季,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加速了大气的水汽蒸发和达到饱和的速度。
与此大气环流也发生了变化,季风气流逐渐增强,水汽向闽北地区输送加强,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气候环境。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是地形因素、海洋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综合结果。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气象数据、灾害预警和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闽西北两次致洪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闽西北两次致洪暴雨成因对比分析张尾兰;蒋宗孝;廖才科【摘要】利用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等,对2010年6月18日和7月7日发生在闽西北山区的两场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场暴雨过程均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和西南急流在福建省中北面的强风速辐合的相互作用下,有充分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西南急流的水平宽度及前倾槽是影响大暴雨时间长短及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暴雨的强度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效应、垂直上升运动等成正相关;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的最大中心比特大暴雨发生时间早,分析预报点上空的水汽变化特征对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有指导作用;两次暴雨雷达回波均呈带状,且该强中心的长轴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是两次暴雨的重要特征.%R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dat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al data, etc. , the causes of two heavy rainfall events occurred on 18 June and 7 July 2010 in the mountainous northwestern Fujia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c two processes happened under the circulation condition of the southward-moving cold air guided by the east-moving upper-level trough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outhwest jet with the strong wind speed convergence over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Fujian, integrating with rich water vapor, strong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and unstable atmosphere stratifica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the horizontal width of the southwest jet, and the forward-tilting trough are th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uration and scope of the heavyrainstorm. The storm strengt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and the suction effects of lower-level convergence and upper level divergence, etc. The maximum center of water vapor flux and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over the storm zone appeared earlier than heavy rainfall. The variation of water vapor has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disasters weather. The radar echoes of the two rainstorms exhibit a z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strong radar echo intensity cente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ong axis of the echo center-【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2(040)004【总页数】7页(P606-612)【关键词】洪涝灾害;大暴雨;暴雨成因【作者】张尾兰;蒋宗孝;廖才科【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气象局,泰宁354400;福建省三明市气象局,三明365000;福建省泰宁县气象局,泰宁354400【正文语种】中文暴雨是福建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在每年的前汛期(5—6月),暴雨频繁发生常导致江河泛滥、山洪暴发,给福建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2005年6月18—22日闽江干流发生35年一遇的洪水,各地地质灾害严重,福建省顺昌、泰宁、建宁等县市遭受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因其地理位置接近闽南地区,受到南方季风和闽南地区气候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纬度西风带和台风的影响。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是指从3月到4月底的时间段,是一年中降水量较高的季节。
本文将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受到南方季风的影响。
南方季风主要从印度洋吹向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的主要降水源。
在前汛期,南方季风逐渐加强,气流湿度增大,从而导致闽北地区的降水增多。
此时,闽北地区通常会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强度较大,使得雨量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还受到闽南地区气候的影响。
闽南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农业区域,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由于闽北地区离闽南地区较近,气候条件相似,所以前汛期时,闽南地区的降水也会影响到闽北地区,增加了闽北地区的降水量。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还受到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
中纬度西风带是指位于30°-60°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以西风为特征。
在前汛期,中纬度西风带通常会南移,对闽北地区的降水产生影响。
西风带越南移,湿空气可更容易吹到闽北地区,导致降水增多。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还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会在夏秋季节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生成,并向中国沿海地区移动。
在前汛期,台风活动较为活跃,有时会登陆中国沿海地区,包括福建省。
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对于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南方季风、闽南地区气候、中纬度西风带和台风活动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量较高,且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是沿海山区和内陆山区的过度地带,其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
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主要分布在5月至9月之间,其中汛期降水量最为丰富,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该地区汛期的强降水趋势逐渐增强。
1、时段分布特征闽北前汛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之间,通常指的是入汛前两个月,这一时期的强降水主要分布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特别是4月下旬至4月30日和5月1日至5月5日这两个时段,为闽北地区入汛前的强降水期,降水量集中,且较为频繁。
2、气候背景特征闽北地区汛期前降水主要由南海西南暖湿气流、季节性反气旋以及辐合线的影响所致。
在此期间,我国南方地区的持续降水使得湿气流向闽北地区,同时季节性反气旋的影响也会使得地面风向逆时针旋转,带动暖湿气流犯闽北地区,形成强降水。
此外,高空急流及其支配的波动也影响闽北地区的气候,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宁德市、龙岩市等地。
其中福州市的强降水降水日数最多,最长降水历时达到13天。
宁德市及其周边地区强降水频次也较高,降水历时较长,为东南部地区的主要汛期。
二、强降水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闽北地区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汛期前的强降水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强降水会造成农田内涝、水稻秧苗失收、蔬菜水果果实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强降水也会造成山洪灾害、水库、水电站溃坝等灾难性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面对汛期前强降水的影响,当地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应对。
对于降水特别丰沛的地区,需要在地质环境复杂的地方设置工程措施加固堤坝,提高抗汛能力;并在强降水易发地区加强监测和信息发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助居民转移避险。
对于农业生产受损地区,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服务等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的自我保护能力。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地区是指福建省北部的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
暖湿润,四季分明。
前汛期指的是每年的4月至6月,也就是入梅前的阶段。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是一个普遍的气象现象。
强降水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
的影响:
地形因素对闽北地区的降水分布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闽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很多山
脉和山谷,这种地形条件导致了锋区在此交汇的概率增加,从而形成强降水的条件。
季风系统也是影响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前汛期正是夏季季风南移
的时候,季风的影响使得湿润的气流从南海向陆地输送,导致了闽北地区的湿度增加,降
水量增大。
暖湿气流在此期间也是重要的原因。
前汛期闽北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形成暖湿气流,这种气流与南海的湿气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对流层,从而形成了比较持久的降雨天气。
台风等强大气旋系统的影响也是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前汛期是台风活
动频繁的季节,台风的路径经过或接近闽北地区,都会给该地区带来强降水和暴雨。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是受到地形、季风、暖湿气流、台风等多种因素的
综合作用。
这种气候特征使得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量比较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对于
农业生产和防汛工作而言,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对制定决策和提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
要的。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气
象
科
技
第 3 5卷
表 j ;
最多 , 8 达 4次。强雨 团出现高 峰 在 0 :0 0 :0和 60 - 80
l :0 4 0 , 0 :0 8 0 30 ~l :0 以 7 0 ~0 :0出现 最 多 , 1 。 达 2次
续 时 间 约 为 1 3 h 最 长 持 续 时 间 为 3 h 出 现 在 . , , 20 0 5年 6月 1 9日 1 :0 3 0 ( 0 0 -1 :0 建瓯 ) 。
10 0 8 O
型; 曹长根 等 对 三 明 市汛 期 中尺 度 降水 的若 干 特 3
征进 行 了统计 分析 。 1 定 义及 资料来 源 6 0 Leabharlann 4 O 2 O0
0 :0 0 0 0 0 : 0 l 0 1 0 1 : 0 1 : 0 2 : 0 l 4: 0 7 0 Ol 0 3: 0 60 90 20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3期
20 0 7年 6月
气
象
科
技
V0. 5 No 3 13 . .
M哐TE 0RoL GI’ CI ( AL S ENC AND E TECHNoL Y l
Jn 0 7 u .2 0
闽北汛期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分析
( 柱为强雨团, 黑 白柱 为雨 团 )
作者简介 : 张信华 , ,9 0年生 , 士 。 男 17 学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短期天气 预报 收稿 日期 :0 6年 3月 2 2o 0日; 稿 日期 :0 6年 6月 2 定 2o 3日
维普资讯
32 5
了中尺度 分析 , 而 得 出 了引 发 山 洪暴 雨 的概 念 模 从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是福建省中部偏北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范围,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受到季风和海洋影响较大。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即四月至五月期间),常常会出现强降水天气,给农田灌溉和水利活动带来一定的困扰。
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前汛期强降水的降水量较大。
由于前汛期处于季风过渡期和降水量逐渐增加的时候,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增加,尤其是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常常有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较大。
这种降水气候特征会给农作物生长和耕地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前汛期强降水的强度较大。
强降水的特点是短时强降水量大。
在前汛期,由于气候变化较快,大气锐减层存在,湿度较大,容易形成对流云团,从而导致雷暴天气的产生。
而雷暴天气往往伴随着强降水,降水强度较大。
这种强降水的特征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交通和生活带来不便。
前汛期强降水的频率较高。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天气的频率较高,常常出现不连续性的降水天气过程。
即使是一个整天降水的过程也会有明显的间断现象。
这种频繁的降水会对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困扰,也会对交通运输和市政设施造成影响。
前汛期强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在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分布不均匀。
由于地理地形的影响,闽北地区的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情况下,山区相对平原地区降水量更大,降水强度也更大。
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特征会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闽北地区的前汛期强降水具有降水量大、强度大、频率高、空间分布不均匀等气候特征。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洪抗灾和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适应性。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闽北地区是福建省北部的一片地域,地处我国南岭山脉向东枕向福建台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备受关注。
前汛期通常指的是5月至6月初的时间段,这段时间正是气候转暖、降水增多的时期。
由于闽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之地势复杂,形成了独特的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
下面我们将从降水量特征、降水过程特征、气温特征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
一、降水量特征1. 降水量分布不均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丘陵地带和东北部的沿海地区,而在中部山地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丘陵地带地势较低,地形开阔,容易形成对流性降水;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在前汛期常常出现较强降水过程。
由于地处南岭山脉向东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变,山地与平原交错,所以降水量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
2. 降水量较大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就是降水量较大。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前汛期的月平均降水量通常在200-3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则在1200-1600毫米之间。
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达到甚至超过300毫米;而山区和丘陵地带降水量则在200毫米左右。
3. 降水事件频繁在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就是降水事件频繁。
降水事件通常以短时强降水为主,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但降水强度大,容易引发城乡内涝、山洪灾害等次生灾害。
每年前汛期,闽北地区都会出现多次降水事件,对当地农田和水稻生长影响较大。
二、降水过程特征1. 局地性强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之一是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局地性。
由于地形复杂,山、丘、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因素的影响,使得降水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较大的不规则性。
一场降水过程可能只在一个市县或一个乡镇降大雨,而周围地区却无降水甚至出现晴天。
这种局地性强的降水过程给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强对流天气较多在前汛期,闽北地区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如雷暴、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近年来,福建省闽北地区的降水量异常增多,强降水频发,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分析该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可以为该地区的防洪减灾、农业生产等提供参考和支持。
1. 降水量显著增多闽北地区的前汛期指的是4月到5月初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降水量通常比较少。
但近年来,闽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量显著增多,且强降水频率明显提高。
例如2015年4月的降雨量达到221.6毫米,为历史同期平均值的2.1倍,2017年4月更是达到了278.0毫米。
2. 强降水多发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同时还伴随着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例如2017年4月23日至24日,宁化县、将乐县等地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著的增水量和强降水频发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闽北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常年依赖于雨水灌溉,过多的降雨和水势泛滥往往导致水稻的倒伏、灌浸、烂秧等现象,给农民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1. 海陆效应闽北地区是福建沿海山区,临近东海,海陆效应比较显著。
在前汛期,东海水温比较低,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烈,导致海陆温差加大,此时形成的急流气流带着水汽被带到福建海岸,形成了局地强降水。
2. 暖湿气流和冷湿气流的交汇闽北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前汛期是暖季的过渡期,暖湿气流和冷湿气流交汇的概率较大,这种交汇产生的气旋和锋面都是诱发暴雨的重要原因。
3.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加剧了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频率和强度。
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洋温度升高、大气变湿等都是引起闽北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因素。
三、防范策略考虑到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频发的现象,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策略,以减轻降水带来的灾害和经济损失。
1. 强化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是减轻灾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大气环流、降水等数据及时预报强降水的发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3闽西北前汛期雨团和强雨团的若干特征分析吴家富,王正廷,陈光咏,杨远航(三明市气象局,福建三明 365000)摘要: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5月~6月(前汛期)的暴雨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
由于暴雨的局地性非常强,降水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不均匀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该文分析研究了暴雨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及中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希望能对指导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雨团;中尺度降水特征;中尺度系统;三明市中图分类号:P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08)01-0008-031 引言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5月~6月(前汛期)的暴雨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如:1994年5月2日发生的特大暴雨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以上。
由于暴雨的局地性非常强,不论降水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不均匀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因此,分析研究暴雨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及中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对于指导暴雨预报很有必要。
现根据1980年~2005年三明市11个县(市)气象站5月~6月230个暴雨日的逐时降水自记资料,分析闽西北前汛期雨团和强雨团的若干特征。
其中雨团定义为:单站1h 降水量≥10mm;强雨团定义为:单站1h 降水量≥25mm 。
2 中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211 时间分布(1)旬频数:表1给出各旬雨团和强雨团出现的频数情况。
由表1可知,雨团出现的次数6月明显多于5月,其中以6月中旬的次数最多,6月上旬最少;强雨团出现的次数6月明显多于5月,其中以6月中旬的次数最多,5月下旬最少。
(2)出现时间:图1给出雨团和强雨团各时次出现的频数情况。
由图1可知,雨团和强雨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日变表1 三明市5月~6月雨团、强雨团出现的旬频数类别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5月合计6月合计雨 团222246260175451198728824强雨团414132427435114151图1 中尺度降水逐时频数分布化特征。
雨团出现的最高峰在07时~09时,其次出现在15时~17时。
强雨团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
雨团和强雨团出现的最低谷均在深夜02时~03时。
212 空间分布(1)地域差异:从雨团出现的地域分布情况看(见图2),西北部明显多于东南部,平均而言,二者出现的机率比约为2∶1。
强雨团出现的地域分布与雨团的情况大致相似(图略)。
图 5月~6月雨团频数地域分布:2007-0-2728(2)水平尺度:分析测站同时(同一时次)出现雨团或强雨团的情况可知,3个站或以上同时出现雨团的次数仅占总数的9%,1个站出现雨团的比例为71%;1个站出现强雨团的次数占强雨团总数的91%,可见我市出现的雨团或强雨团的空间尺度一般都比较小。
213 强度特征(1)平均雨强:统计可得,雨团平均雨强(1h 雨量)为1814mm,强雨团平均雨强为3317mm 。
平均雨强表现为6月大于5月,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2)雨量极值:1h(定时)最大降水量为6316mm,出现在1994年5月1日16时~17时的尤溪站。
(3)持续时间:统计可得,雨团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5h,最长的12h;强雨团平均持续时间为112h,最长的可达4h 。
214 移动规律根据移动情况,可将雨团分为停滞性和移动性二类。
停滞性雨团是指移动不太明显,在小范围内生、消的雨团。
这一类雨团影响范围小,但有时降水强度比较大。
移动性雨团移动方向基本上与700hPa 的平均风向一致,即自西向东移动,移动速度一般20km/h ~40km/h 。
进一步分析,可将我市雨团的东移路径分为北路、中路和南路三种,具体可见图3。
图3 5月~6月雨团移动路径示意图(1)北路:从建宁→泰宁→将乐,而后进入南平地区南部。
该路雨团影响我市北部地区,暴雨灾害出现在金溪流域。
(2)中路:途经宁化→清流→明溪→三明→沙县→尤溪。
该路雨团影响我市中部地区,是一种出现频数多、影响范围大的移动路径,产生的暴雨及洪涝灾害出现在沙溪流域。
前面提及的1994年5月2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该路雨团影响造成的。
(3)南路:即从永安→大田→尤溪。
该路雨团出现次数不多,主要影响我市的南部地区,成灾流域在尤溪。
以上三种雨团移动路径的形成显然与汛期本市上空盛行的西南气流有关。
具体路径取决于雨团源地和西南气流的位置与强度。
3 中尺度降水过程与影响系统华南前汛期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多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就其本质而言,是适量的北方冷空气南下与热带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1]。
这种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地面锋面(冷锋或静止锋)、低层切变线以及低空西南急流的存在。
311 雨团降水过程分析雨团活动,可知其出现大致有三种过程:(1)冷锋雨团:地面冷锋南下至江南北部(汉口与南昌之间),西南地区形成热低压或热倒槽;而后西风带冷性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进入热低压或热倒槽,在冷空气激发下形成雨团。
冷锋雨团一般出现在锋面附近,沿着锋面东移。
(2)静止锋雨团:南下的弱冷锋由于武夷山或南岭的地形阻挡,形成华南静止锋;850hPa 对应有东西向切变存在。
此时如果西南地区有低涡发展东移,造成低层切变和地面锋面的一次南北摆动,容易出现雨团。
静止锋雨团一般出现在静止锋的冷空气一侧。
(3)锋前暖区雨团:冷空气南下影响之前,西南地区出现热低压,850hPa 上形成强的低空西南急流,其左前方低层为气旋性切变区和辐合区,在地面冷锋前暖区内出现雨团降水。
312 影响系统分析表明,对应于雨团出现的天气尺度系统,或表现于中层,如500hPa 的低槽、低涡;或表现于低层,如700hPa 或850hPa 的短波槽、切变线、低涡、西南风急流;或表现于地面,如冷锋、静止锋、锋面气旋等,常常是中低空系统与地面系统相互配合。
这里侧重分析低层天气系统。
700hPa 图上,与雨团相对应的天气系统主要有4类:(1)西风槽或西风槽转变成的切变线;(2)低涡;(3)西南风风速辐合(伴有位置适中的西南风急流);(4)暖式切变。
其中(1)、(2)为主要影响系统,(1)、(3)配合出现为常见,(4)少见。
普查1980年~2005年5月~6月福建前汛期暴雨的850hPa 天气型,对应其间我市出现雨团的情况,可知冷切适中型是对应雨团出现机率最高的天气型(占26%),其次有冷切偏南(占14%)、低涡冷切适中、低槽偏西和暖切适中型(各为11%),上述5种天气型占了雨团日数的3/4。
各天气型条件如下:(1)冷切适中型:冷切位于26°N ~30°N,即与115°E相交的纬度过汉口。
(2)冷切偏南型:冷式切变与115°E 相交的纬度过赣州。
(3)低涡冷切适中型①准东西向冷切上有≤位势什米的闭合气旋环流,其前沿有偏南风或偏东南风。
②切变:1489与115°E 相交的纬度位于26°N ~29°N 之间。
③低涡位置在25°N ~29°N,103°E ~117°E 之间。
(4)低槽偏西型:①槽线呈东北~西南向或南北向,槽底位置≤28°N 。
②北槽南涡,槽底在30°N ~35°N,涡在川南、黔西。
③槽线在上海至赣州以西。
(5)暖切适中型:①切变呈西北~东南向或东西向,风场为东南与西南切变,切变北侧的主要高压中心在117°E 以东,切变与120°E 相交的纬度在25°N ~29°N 之间。
②切变北侧有≥2站吹东南风。
4 地形对中尺度降水的影响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形起伏,崎岖不平,地形对雨团的产生、移动和强度变化必然发生影响。
411 对雨团移动的影响分析发现,影响我市东部尤溪县的雨团时常会“折向”西南,影响位于其西南侧的大田县,这种不规则路径的出现很可能与地形有关。
尤溪、大田县的东侧是近乎东北———西南走向的戴云山脉。
显然,当雨团东移时遇到戴云山脉的阻挡,被迫产生偏转,与山脉走向平行而“折向”西南。
412 对降水强度的影响从区域情况看,西北部雨团活动远比东南部次数多,这可能与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的东南侧迎风坡地形有关。
由于山脉迎风坡是中尺度系统如中尺度切变和中尺度辐合线易于发生、发展的地区,这些中尺度系统对降水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单站情况看,以北部的建宁与泰宁为例,二县的直线距离不到35km,但雨团或强雨团出现次数比分别为198∶147和45∶18,差别较大。
究其原因,地形作用的影响不可忽视。
图4 建宁、泰宁“哑铃状”地形示意图如图4所示,建宁和泰宁分别处于由北面的鹅眉山(海拔1714m )和南面的天台山(海拔1574m)二座大山之间的东西向“哑铃状”低地。
建宁位于西侧,在山脉迎风坡的动力抬升和喇叭口地形收缩的共同作用下,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势必产生辐合上升,产生明显的降水。
泰宁位于东侧,气流在山脉的背风坡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辐散,显然不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5 结语(1)雨团和强雨团的出现具有日变化特征;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的出现6月多于5月,6月中旬为高峰期;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2)雨团的移动路径大多以东移为主,移速平均每小时20km ~40km;东移路径可分为北、中、南路三种;受地形阻挡的影响,存在不规则的“折向”路径。
(3)雨团的产生大致有三种过程:冷锋雨团、静止锋雨团和锋前暖区雨团,分别出现在冷锋附近、静止锋锋后和锋前暖区内。
(4)850hPa 天气型中,冷切适中型是对应雨团活动机率最高的一种天气系统,其次是冷切偏南、低涡冷切适中、低槽偏西和暖切适中等天气型。
700hPa 图上,对应雨团活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西风槽或西风槽转变成的切变线、低涡、位置适中的西南风急流以及暖式切变等。
(5)地形对气流的强迫约束作用不可忽视,喇叭口地形和山脉阻挡的动力作用对降水强度和雨团的移动产生明显影响。
(6)雨团、强雨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活动的时间尺度大多在1h ~2h,空间尺度则在1个~2个测站之间。
显然,目前的测站间距及定时观测时间密度难以监测类似雨团、强雨团等中小尺度天气的活动。
第一作者简介:吴家富(1948-),男,福建泉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天气气候预测工作。
CGS 技术在围堰工程中的应用CGS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其核心是使用一种被称为CGS (胶接砂砾石)的廉价筑坝材料。
CGS 是在坝址附近易于得到的河床沙砾石或开挖弃渣等材料中加入少量水泥,经简单拌和后振捣碾压而获得的一种材料,可以看做是一种贫碾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