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合集下载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是传授道德品质和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育是学生接触最早、最密切的教育领域之一,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诗词歌赋、古代典籍等各种文化传统,在接触这些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也接受了古人们的道德修养。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从而受到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也是学生品格养成的重要途径,通过课文、作文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道德情感,感受到善良、勇敢、正直等美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德育,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选取一些蕴含优秀品德和道德情感的课文和文章进行教学。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诗词,这些诗词中蕴涵着古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和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善美之道,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和社会也要给予支持,共同努力将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阅读一些富有道德情感的作品,多与孩子交流讨论,培养孩子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社会应该加强对语文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提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多 一些 了 解 , 让每一 1 . 文 课上 , 师要 对 学 生 多一 些 观 察 、: 在语 老 进另一个头脑里 , 而是师生之 间每时每刻都在 育渗透 的一些体会。 个 学 生 都 能 以 健 康 的心 理 和 健 全 的人 格 去 挑 : 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 因此, 构建 和谐 良好 的课

心理 现 象 ( na P e o ea 是 心理 活动 堂心理教育环境就 显得非常重要 。中学生 处 战未来 的社 会 , 正成为身心健康 、 才兼备 Me t h nm n ) t 真 德 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人的内心世界 的精神 在青春 期 , ’ 他们的 自我 意识 很强 , 不会轻易 向 的有 用 人才 。




改变 ; 中学 生 面 临不 断 加 重 的学 习负 担 及 社 会 他看待问题过于主观臆断等等。 : 倾诉 。 从而 , 可以让老师及时地发现问题 , 进行 就业形势 的严峻 ,使较 多的学生在心 理方面 : 通过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 中的反映 , 能 心 理 上 的 辅导 。 都 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地影 反馈 出所存在的心理特征 。 这就给我们老师一 3 .语文老师还要联合班 主任及其他任课 响着 青少 年 的心理 健 康 在 大力 提 倡 和强 化 素 个 信号 : 证明有些学生 的心理 出了问题 , 要 需 老师 , 掌握 学 生 更多 的情 况 质教育的今天 ,教 育的最终 目的还是培养 学 老 师引 导 。 时 我 们 可 以 因势 利导 。 这 比如 , 一 讲 语 文老师应 该和班主任及 其他任课 老师 生健康的心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 个 故 事 或 探 讨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 给 培 养 学 生 就 多联 系, 多交流 , 随时得到学 生的有效信息 , 了 所以, 促进学 生心理的健康发 展 , 是作 为一名 :良好心理品质提供 了良好 的契机。 ・ 解学生的总体表现 ,这样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 语 文教学工作者 的天职 ,把心理健康 教 育融 : 2语文 老 师应 该 营 造 融 洽 民 主 的 氛 周 , . 得 游 人 语 文 教 学 中 是 必要 的 , 是 必然 的 。 此 , : 也 因 我 到学生们 的信任 , 使学生能够主动找我们来倾 情况 ,进行相关 的心理辅导就会有 的放矢 ,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孩子们汉字拼音、词语解释、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对如何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友情、亲情、助人为乐等主题的故事给学生阅读,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传递的道德价值,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语文教学材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其中应该包含一些符合道德要求的文章和材料。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乐于助人等主题的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德行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激发学生对这些德行的积极向往和追求。

我们还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言谈举止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遵守交流的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评价应该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评价。

在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笔水平,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情操进行评价。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和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课堂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课堂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课堂之中作者:尹淑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6期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工具,它要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服务。

但是,如果一味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仅仅是给学生开辟社会的谋生之道,把语文课降低为一门纯技术课,显然是不恰当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内驱力量,而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因素之一。

按照马斯洛的动机层次说,人类的基本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以为语文教学仅仅是给学生开辟谋生之道、赚钱之道,显然是只满足学习者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假如我们学生的动机水平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低层次上,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以满足,那么就缺乏推动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永动力,他们的发展将走向延滞。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引导学生将低层次的需要转化为高层次的需要,为振兴中华施展个人才能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

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像《十六年前的回忆》、《三克镭》、《黄继光》等文章就是很好的教育材料。

在这些文章里,李大钊先生的浩然正气,居里夫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黄继光为正义而舍生忘死、勇赴死地的壮举,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在讲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就可以通过课文分析,让学生学习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操。

另外,教材中还有不少描绘祖国大好山河、文明古迹的文章。

这些文章文词优美,感染力强,教师就可以搞美读训练、搞形象描绘,让学生在美读训练和形象描绘中,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摘要】当前小学生的德育与其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存在严重脱离现象,其表现为德育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性;德育资源缺乏整合,学生荣辱观的形成出现偏差。

文章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将语文中的教育生活化、儿童化,且在学生活动课与学科教学中渗透。

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教学,切记“教育”与教学脱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为教书而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通过近十年三尺讲台的耕耘,我认为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狱中联欢》时,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伟大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又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让学生在朗读中被邱少云的一举一动深深感动,从而体会到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早日取得胜利而在烈火中纹丝不动。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美誉,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语文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因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教育?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几年的求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语文教师必须修身立德,以身示教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都会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职业,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道德修业,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才会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个性,是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责任、幽默等优秀品质。

同时,语文教师应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使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二、深入教材,挖据教材本身的洗相性和教育性语文课程赋予我们一个思想教育的魔宫,它浓缩人生精华,潜藏智慧源泉,饱含成才哲理。

语文教师只有钻进这座魔宫,把教材本身的思想性挖掘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新课程有很多篇目反映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如《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有的反映人民勤劳智慧,如《李时珍》、《司马光》、《聪明的华佗》、《田忌赛马》,这些课文有的浅显易懂,有的语言文字优美,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胜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作者: 孙梅一[1];刘秀香[2]
作者机构: [1]孙吴一小;[2]孙吴一小
出版物刊名: 黑河教育
页码: 35-35页
主题词: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热爱祖国语言 小学语文 语文学科 写字教学 自学能力 识字写字 小学生 培养学生
摘要: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加强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是为了从小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也是摆在我们小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一、在识字写字中渗透思想教育 我们除了教好基础知识、严格训练基本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内在的规律,认识汉字的优点,使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认真写汉字的习惯。

在写词语时,我们引导学生认。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摘要:小学语文不仅仅是用作教授学生知识的,小学语文应该是育人、表情达意的一门学科.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也就是要把“学文”和“悟道”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思想教育形象思维创设情境教学中,我在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学文”与“悟道”的关系时,注意了三点基本要点:体现“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思想;采用“以其不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方法;在“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旨若出于吾之心”上下功夫。

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初步的做法。

一、抓住关键点化,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比较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强,对课文反映出来的人和事,或者社会现象,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常以它们的外部表现作依据,凭着直觉,作出判断。

对于事物的本质、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很少去探求。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围绕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节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深入思考求索,使他们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涵都理解得比较深透。

例如:《穷人》一文,描写桑娜抱孩子回家时的内心活动出神入化,用词造句朴素无华,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

教学中,我要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词句,看清桑娜心理变化轨迹,懂得桑娜的内心处于极度矛盾之中。

我又让学生讨论,启发找出最能反映桑娜道德、心灵的两个句子,引导品析,通过感情朗读,从中感悟、体验当时桑娜把救助不幸的邻居当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为救孩子宁受“惩罚”,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把重点句的思想内涵和描写桑娜的词句,对照来看,想一想,议一议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思、议、联、比的学习过程中,思想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逐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懂得了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救助别人,这是穷苦劳动人民真善美的高贵品质.做人就要具备这样的美德。

一个高尚的道德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为他们所接受。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语文关乎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情感世界的发展。

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教育者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德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

本文将探讨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

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当下,社会风气日益浮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逐渐缺失,这时更需要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中,通过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他们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优美的品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选材注重道德性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的使用,而合理的教材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道德教育。

教育者可以选择一些蕴含传统美德和人文情怀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通过这些教材展示出正直、诚实、勤劳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活用课文进行道德引导在语文课堂上,教育者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故事情节,进行道德引导和教育。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信念和行为规范,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品读激发出对道德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诗词歌赋、经典名篇的传唱和背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意境和哲理。

鼓励学生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优雅的品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在情感上具备正确的道德情操。

4.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情感表达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育者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散文、作文等文体,引导学生从自我生活体验出发,用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内心的善良、真诚、正直,抒发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道德修养。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的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寓德育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德育于其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德和品格。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文字和语言,更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做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德内涵,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学习《三字经》时,可以通过解读其中的教育道理,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

在课文中提到的一些具有典型人格特征的人物,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语文是一门涉及人文、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道德规范等问题。

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责任、品德的培养等话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和行为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选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他们自觉维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和谐稳定。

可以通过课外读物、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时事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爱护他人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操。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的问题 : 在你 们身上是否存 在一些不 良作 风顿时 , 全班人都不作 声 了, 只是面面相觑。笔者接着列举 同学们在校内表现 出的一些 浪费现象 、 爱 慕虚荣 的现象 , 然后 , 拿起一份 报纸 , 向他们讲述一 些领导 干部违法犯罪 的故事 , 分析这些 干部 堕落 的原 因 : ——贪 污, 受贿 、 生活腐朽 , 也 就是 经不起人们 的用糖衣包裹着 的炮 弹的 攻击 , 在“ 糖衣炮弹” 面前 打了败仗 。 丢掉一 只没吃完 的饼 , 看见地 上有零钱不 弯腰去捡 , 本是小 事, 但 这/ M, 的事 却反映 出一个人 的思想 品质 , 如果你 有一种艰 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 你就不会这样 。
4 理 想 前 途 的教 育
在教《 为 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前 , 笔者问学生 : “ 你们到 底 为谁 而读 书? ” 有人说 为父母 , 有人说为 自己的将来 。笔者暂不 加 评论 , 叫学生 阅读课 文 , 看 看周恩来 同志为谁而读书 。 “ 为 中华 崛起 而读 书” !学生们 当然一看就明 。他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理想 呢?进一步 引导 学生看 书 , 让学生 了解周恩来当时所处的社会环 2 尊 老爱幼美德的教育 境 。清末 , 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 民地 , 国家贫弱不振 。他 1 2 岁时 《 背影》 是一篇反 映父子 间真挚感情 的文章 。笔者在 教这篇 到 了沈阳 , 听说 中国人 不能在 自己的国土上行走 。后来 , 又看 到 课文时 , 主要抓 住“ 我” 的三次流泪去 激发学生 的感 情。 “ 我” 在什 “ 日俄 战争 ” 的遗迹 , 战场 竟在 中 国 , 倒 在 血泊 中 的竟是 中 国人 么情况下流泪?表达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道 , 第一次是在 这一桩桩怪事 , 使周恩来感 到“ 中华不振 ” , 从而确立“ 为中华 家庭衰败 的情况下 , 见着父 亲 , 看到家破人亡 的景象下流 泪。这 崛起 而读书” 、 “ 誓 当中国之主人” 的志 向。周恩来 同志把 自己的 次流泪表现触景伤情 的悲哀 , 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劝慰 。第 理想和 国家 的命运 , 民族的前途 紧密联 系在一起 。他 的理想是崇 二次是在浦 口送别时 , “ 我” 看 着父 亲为我买橘子时跨 过铁道蹒跚 高 的, 伟 大的。分 析到这里 , 笔者把话题转 了回来 . 冈 0 才有 的学生 的背影 , 情不 自禁 地流 了泪 , “ 我” 被父亲 的背影 所感动 。第 三次 的想法 ( 理想 ) 虽然都很 实在 , 但与周恩来 的理想相 比, 则显得渺 是读 到父亲 信中那种复杂 感伤 的词句 时 , 出现“ 晶莹的泪光 ” , 想 小 、 卑微 了。一般来说 , 一个人 的理想越崇高 , 为之奋斗 的动力就 象 两年多来 离别 的情景 。这是怀念 中的黯然神伤 。这种父亲 体 越大 , 成就也越 大。相反 , 一个人如果 没有 理想 , 就没有 了动力 , 贴儿 子 , 儿 子思念父 亲的感情 十分动人 。分析 到这里 , 笔者让 学 当然不会有什么成就 。 生掩卷沉 思 : 你 的父亲 ( 或母 亲 ) 怎样对你 ?值得你思念 吗?待 学 在教《 孔 乙己》 和《 范进 中举 》 时, 笔者 向学生 指出 , 孔 乙 己和 生脸 色沉下来 时 , 笔 者叫他们 回去也写一篇文 章 , 通 过具体 的事 范进读 书的 目的都是为了升官发财 , 书不过是他们 的敲 门砖 。门 例去表达 自己与父 亲( 或母亲 ) 的真挚感情。让学生懂得 : 天下 父 敲开了 , 书就丢 了; 门敲不开 , 书也没用 了。孔 乙己不知考 了几次 母都爱 自己的子女 , 人世间最珍贵 的就是父母与子女 的感情 。 试, 但 连半个 秀才 也捞不 到 , 结果潦 倒一生 。范进 虽然 “ 大器 晚 当然 , 父母 对子女 仅是 关心还 不够 , 还 要 了解 、 沟通 。在上 成 ” , 当他得知 自己 中举后 , 竞喜欢得 疯了。渺小 的 目的 , 当然 不 《 羚羊 木雕》 时, 笔者 向学 生指出 : 父母逼 “ 我” 要 回羚羊木 雕是不 能产生持久 的伟大 的动力 。 对的。他们这样做伤害 了孩子 的心灵 , 伤害了孩子之间的纯真感 初 中阶段 的学生 , 世界观开始 确立 ,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 注 意 情 。但作 为孩子 , 在未经 大人 同意的情 况下拿贵重的东西送给别 适 当的引导 , 把 思想教育渗 透到课文 的教学里 去 , 有 利于学生沿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浅谈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浅谈
1 思 想 教 育 的 主 要 任 务
课文表现 了公而忘 私的美德 。《 新华 礼物》 、 《 小抄写 员》 等课 文
《 我 的战友邱 少云 》 、 《 我 的心事 》 、 《 诚 1 . 1 进行热 爱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 热 爱祖 国语言文 字教 育 。 教 材 中很 多课文 赞扬 了尊敬师 长 的美德 ,
戟 碍 教育 代札
教 孥 研 究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 学之 中浅谈
内 蒙 古 呼伦 贝 尔 扎 兰屯 市 哈 多 河学 校( 1 6 2 6 7 6 )张| - | 罾
[ 摘 要] 寓 思想教育 于语文教 学之 中, 传授 学生语 文知识 与教 会学 生做人 的统 一 , 也 是班级 管理 工作 的重要基 础 , 是我在语 文教 学工 作 中
[ 关键词 ] 思想教 育 语 文教 学 教书 育人
中国历 史就 有 文 以载道 的 思想 , 元 代赫 经 在 《 原古 录 序》 养赵 大叔 》 、 《 手》 等课文 记叙 了学 生 懂得 劳动 的意 义 , 培 养 热 《 司马光》 、 《 孔融 让梨 》 、 《 收稻谷 》 、 《 过 桥》 、 《 伟 中说 : “ 文非道 不著 , 道 非之 不生 ” , 做 为小学语 文教 师 , 应根 据 爱 劳动的情 感 , 新 课标 的要求 , 在语文教 学 中渗透 思想教 育 , 做到 “ 既教 书 , 又 大的友谊 》等 课文表 现了 团结互 助的美德 , 《 周总 理的 睡衣 》 、 《 一 件棉袄 》 等课文表 现 了艰苦朴 素的 美德 , 《 白杨 》 、 《 钻石 》 等 育 人” 。
追 求的 目 标 。使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受到潜移 默化 的思想教育 。使 学生 的言行和在 班级 中的表现 多有正 气感 , 为 班级管理 工作也 带来 了正 能量。

谈思想情感教育必须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谈思想情感教育必须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谈思想情感教育必须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提要】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对于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做“四有”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注重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思想情感教育语言文字教学语文因素因文释道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做班主任。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光荣职责是在学生心里撒播知识的种子,除了这个任务之外还要撒播思想、道德、情操的良种。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优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形象,鞭策人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思想感情。

这些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是从事两个打基础的工作:一个是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教文;一个是育人,培养学生做“四有”人才。

教文是为育人的大目标服务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任务,把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那么,如何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一、对语言文字教学和思想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就告诉我们,教学目的除了培养语文能力之外,一定要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等,也就是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

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

常言讲:“诗言志,文载道”,这说明任何一篇课文总是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的。

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只就文字讲文字,忽视思想性教育,那也是难于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因文释道”,把思想情感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

范文:如何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范文:如何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何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

当今社会,离婚率增高,大量农民工进城,不少孩子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家庭教育缺失,特别是低俗、暴力、淫秽色情等不良文化泛滥,对小学生这个庞大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些小学生孤单孤独、无拘无束、行为无常,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偏差。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切体会到,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

对此,各个学科的教学都负有责任,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故事性特点和优势,融入心理教育更有用武之地和良好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呢?根据实践和体会,我认为要坚持做到三点。

一、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积极的情感主导课堂相比之下,在小学的各门功课中,语文教学更富有情感性。

因而,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持乐观向上态度,带着感情上课,就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愉快教学”的精神所在。

教师心不在焉,神情恍惚,心烦气躁,动辄谩骂,就会造成心理脆弱的小学生有压抑感、恐惧感和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对抗情绪。

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心理素质训练,保持良好心态,消除急躁情绪,积极坦然、面带微笑地看待对待学生,做到静心养性、充满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语言规范,富有感情,注重课文的故事性讲述、现实性体验、哲理性阐释,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通过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把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的事理讲清、道理讲明,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逐步地明辨是非、向上向好,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

寓思想教育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寓思想教育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寓思想教育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能否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语文教材中不乏品味高尚、文质兼美的古今作品。

如何寓思想教育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育人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具有这种思想感情应该是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必备素质。

教师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充分利用教材中这方面的优势,细水长流似地进行滴灌,使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日益增强,将来在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和各种复杂的政治局面、经济局面和文化局面时有主心骨,保卫和捍卫高尚的人格和国格。

如《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主题就饱含了及其凝重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顽强战斗的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一些重要的段落、关键的词语,激发学生思考,领会其中饱含的爱憎感情,让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情流入学生的心田。

再如教学《土地》时,我们可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课文怎样描写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土地、保卫建设祖国的土地?为什么那些破产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上栗镇新民小学小草从教十年了,十年里我教了8年的语文。

在这8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奥妙。

我自己也经常被课文中一些文字的精彩用法所吸引住,于是现在,我也常常会琢磨这个地方用哪个字更好。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吧!今天,我在这里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简要的谈谈“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意义及关键。

(一)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之中的重要意义语文课在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四有”新人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深刻的思想,精纯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都给学生以极大的教育作用和感染力。

谁也不会否认,人们在最初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做人之道了,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大量有系统地学习知识,首先是从识字开始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紧紧抓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担负起授文传道,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的来完成的。

要想在教学中完成好的“传道”任务,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

下面我说说我在教学中是怎么做的。

1,制定学习目标要注意思想性在教学《惊弓之鸟》时,我考虑到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到更赢只要拉弓,不射箭就能把一只飞得慢,叫得惨的大雁射下来的故事,还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中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逻辑推理后得出正确判断的思维方法。

在制定目标时,这点应该考虑进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又逐步地引导学生理解“飞得慢,叫得惨”是更赢看到的,听到的,也就是说观察到的。

更赢从“飞得慢”这个现象分析这只大雁受过伤;从“叫得惨”这个现象分析是离开了同伴,孤单且在痛苦中挣扎。

根据这两点,更赢进行推理:这只大雁再听到弓响,就害怕,就要往高处飞,一往高处飞,就要用力拍翅膀,一用力伤口就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语文课程总目标也确立了语文教学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

而小学语文教材涉及面广,许多课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

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只要善于挖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是抒情性比较强的诗歌和散文。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营造了一个个动人的情境。

教学时宜从语言入手,再现文章的场面和情境,发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制作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诵的同时,根据内容展示水静、清、绿及山奇、秀、险的不同画面。

在这由画面和声音共同营造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感受画面美与语言美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可爱,从而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反复朗读、感悟领会阅读教学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会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还会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如教学《白杨》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的不仅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

尤其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情感。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青少年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

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它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这也就是说我们广大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等心理品质。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而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首先应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了课程目标由“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部分组成。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比较突出。

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认识爸爸对花儿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很美,花与人相映生辉。

同时爸爸正直、善良、爱国等情感也渗透在文章的细节之中,让人读了甚为感动,学生也被其平凡中的伟大的人格所感染,从而会潜移默化地去学习他。

学习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可以教学生面对挫折,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的人生路途一片阳光灿烂。

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共3页

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共3页

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初中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学科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安排课时多、教学容量大,尤其具备在传承中华悠久文化同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独特优势,因此是承担学校思想教育一门重要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孩子既成材又成人,是初中语文教师一项义不容辞职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语文教学、训练与思想教育关系”,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融文道为一体,集教书育人为一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才。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受到深刻思想教育,从而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责任心与使命感。

如何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取“四步”教学法,着重在语文教学四个点上挖掘实施思想教育积极因素:在钻研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着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把握点;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思想教育知识点;在生活实施中检验思想教育表现点。

一、备好课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关键一步。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前提,然而要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一般说,决不能靠随心所欲,临堂发挥,这种作法虽不能说是盲目教学,但起码是心中无数,打无准备之仗。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准备之战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就语文本身性质来说,有其知识具体性与艺术间接性,其中又包含着深刻思想性,这是文、道统一表现。

在这点上,任何时代,任何优秀作家作品无不把这两面紧紧结合在一起。

因此,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具体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科学性与趣味性,还要注意思想教育目性与针对性。

例如,我在备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高潮部分精彩段落写法这一知识点时,就注意到与挖掘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我这样设问:(一)用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部分;(二)要是用这句话概括这部分你感觉如何;(三)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三拳”?这里就渗透思想教育,可用讨论方式让学生明白镇关西横行霸道,太可恶了,只有让鲁达打出个样子来,才能解作者之恨,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封建社会邪恶势力憎恶,增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决心,并联系当前打击犯罪团伙与扫除邪恶势力斗争中,涌现出来英雄人物模范事迹进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心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古少辉
[本文摘要]:语文学科应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中。

[关键词]:学科渗透,因材施德,优化心理
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使当今的中学生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竞争、抗挫、生存诸方面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等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是学校教育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加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作为中学教学主课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我们对此作了不少思考与探索。

1997年,我们在初96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尝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

一、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
地融入语文教育之中。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人,树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给“人”以知识、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陶冶性情。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由此可见,如何培养“人”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就成为直接关系教育成败的大问题。

纵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在应试教育的魔杖下,旧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领着学生围着教材,死啃书本,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指出:“教
育中应该保持智力与道德发展的统一。

”可见,贯穿于语文教育始终的应该是把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与性格培养、性情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从而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健康向上的巨大能量。

因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必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这个目标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原则,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并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心理实际,相应地制定的。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
个性品行方面:培养自信、自爱、自尊、自强、自律、乐观、温和、镇定、宽容、文明、热情、耐心、认真、负责、勤奋、谦虚等品格;矫治自卑、自厌、自弃、自傲、自私、狭隘、孤僻、畏难、懒惰、脆弱、无恒、无志等心理疾病。

心理能力方面:培养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矫正人格缺陷的能力、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竞争能力等;矫治任性、依赖、自贱、忧郁、消极、被动、攻击、冲动、固步自封、个人主义等心理疾病。

心理卫生方面:学会科学用脑、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技能、完善学习方法;训练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学会心理保健、注意心理调试、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广泛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学会宽以待人,悦纳自我等;克服精力分散、盲目蛮干、粗心拖拉、兴趣狭窄、不敢创造、畏惧困难等不良行为。

理论与实践表明: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开发培养而得到提高,人的性格可以通过塑造而得到优化,而人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得到增强并健康发展。

而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实验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将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化整为零”,把它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心理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水平,使学生逐步成为较全面的并具鲜明个性的和健康心理的人。

二、教学要因材施德,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融点。

一篇文章,是作者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晶,它注入了作者喜怒哀乐恨。

乌申斯基说:“语文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的发展起来”。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主工具学科,它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美学性。

教材中所选用的很多文学名篇均折射出强烈的伦理道德之光,闪烁着耀人眼目的人格之美,展示出中华民族品质的精华。

它们对淘冶人的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都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教学实验中,我感受到,心理健康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它的教育目标的设计,绝不是“1+1=2”那么简单地把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生拼硬凑地叠加在一起的问题,实验要求我们,学生的心
理需求要求我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

比如,挖掘课文中永恒的主题来感染学生,分析课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感动学生,揣摩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情施教来感化学生。

对教材在思想性、情感上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寻找出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可渗透的结合点,然后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对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的同时,融进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剖自我,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并在生活、学习、情感、意志等心理与行为方面得到调适、增强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比如《狼》一课,叙述的是一个屠夫面对两只穷凶极恶的狼怎样由惧到御最后杀死两狼的经过。

针对这一故事情节,设计的“心育”目标是:(1)、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怎么办?(2)、做一个像狼一样的恶人怎么样?告诉学生认清象狼一样的恶人的本质,一旦自己受挫遇险时应如何对待,培养学生临危不惧、遇难不慌的心理品质;同时又使学生在认识狼的凶残本质最终灭亡中,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做人。

《理想的阶梯》让学生懂得实现理想离不开奋斗。

奋斗,是改变现实状况的重要手段,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经之途。

凡是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

《失败是个未知数》内含胜不骄败不馁的做人哲理,而失败了如何做到自控、自省;胜利后又如何自勉、自奋,便是教授这篇课文所融入的心育内容。

一节语文课的传授,一篇文学作品的赏析,应该是深渊知识、优美语言、深刻思想、丰富情感的凝聚,使学生在知识的充实中、在情感的满足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得到解剖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喜悦。

三、课堂教学注重方法的多样,注重教学环境的优化,从而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呆板陈旧的教学模式,死水一潭的教学环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心灵情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启迪学生良好的心向了,而且使学生厌学,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导致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忌“课堂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要使学生能良好地参与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每堂课中必须都有一种宽松感、愉悦感、新奇感、成功感。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该想法创设情境,以多变的形式,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一个提问、一幅挂图、一曲音乐、一段录像、一番开场白,以及一版新颖的板书设计,都会给学生创设一种新的意境、一种新的情调、一种新的氛围、一种新的教与学和谐的教学环境。

(2)、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实、美、新、情。

”语文教学目标有严格的体系,一环紧扣一环,但在教学中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实际,不能架空现实,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这是其一。

其二,问题设计是铺开一条通向作者思路的路,而对一篇课文是可以提出无数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找准突破口。

如《驿路梨花》,我设计了一组连环题:梨花为什么美?——梨花姑娘为什么美?——具有梨花精神的人为什么美?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了这篇文章不仅写得美,更使学生的情感脉搏在一片赞美声中跳动。

有人把语文老师比作是情和美的传播者,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情的培育,美的熏陶,使学生乐于学、喜于听、欣于行,实实在在学知识,实实在在学做人。

(3)、课堂教学“以读与说为本”,创造能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名人佳作,这些文章,语言准确简明,形象生动感人,意境深沉含蓄。

教师在讲析课文时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议论文创造解惑的思索气氛启迪学生,抒情文创造传情的感染气氛淘冶学生,叙事文借助感人的形象激励学生,写景文借助开阔的意境开拓学生。

教师或以读代讲。

根据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如《背影》、《听潮》《岳阳楼记》等。

让学生在读中升情,在读中悟情,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品格得到净化。

课堂上或质疑问难。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都有机会去独立思考,都有能力去说。

课堂上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解答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活动被激活了,以致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各自的心理素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生学会识字、用词、读文、写作等,而是把做人的教育贯穿始终,既要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营养,更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氛围环境的熏陶和健康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成为跨世纪高素质人
[写作时间]:1999年9月10日
2000年3月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科研成果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