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家记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中学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学问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

1958年,他参与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1-2 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

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1-10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8年,他通过探讨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1-10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9年,他发表了探讨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样性的显微探讨》。

5、1-10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探讨,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1-11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

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1-11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觉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视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觉由很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视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成为cell——细胞。

8、1-11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视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描述,发觉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1-11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

用显微镜广泛视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细胞(必修一书P10)★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建立者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列文虎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膜(必修一书P65)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提出假设)后人提取膜成分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荷兰科学家膜中脂质排列成连续的两层罗伯特森电镜观察“暗-亮-暗”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荧光标记:膜具有流动性桑格、尼克森膜流动镶嵌模型酶(必修一书P81)巴斯德显微观察,酿酒中发酵是酵母细胞的存在李比希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酵母死亡后裂解释放毕希纳酵母细胞提取液引起发酵,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取脲酶,证明为蛋白质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拉瓦锡物质燃烧需氧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缓慢燃烧”光合作用(必修一书P101)★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英格豪斯更新只有在有光,绿叶条件梅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恩格尔曼好氧细菌检测水绵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鲁宾、卡门标记H218O 、C1802证明氧气来自H2O★卡尔文14C0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遗传(必修二)★孟德尔豌豆、“假说-演绎”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基因”提出表现型、基因型魏尔曼理论推导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萨顿类比推理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到子代★摩尔根实验证明(白眼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道尔顿发现色盲、患者DNA是遗传物质(必修二P42)★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假说-演绎”DNA半保留复制,后人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克里克中心法则DNA(复制)—RNA—蛋白质(后人补充RNA复制,逆转录)进化(必修二P)★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内环境稳态(必修三P8)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坎农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稳态是中动态平衡现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动物激素(必修三P24)沃森默促进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斯他林、贝利斯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肯德尔从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甲状腺激素(28页)植物激素(必修三P24)★达尔文向光性鲍森.瞻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命名”生长素”后人提取证明为吲哚乙酸类林德曼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学95页)选修三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后代。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1)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3)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4)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英国的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19 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7)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8)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9)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10)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12)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13)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14)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1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19)1845年,德国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20)1864年,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21)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22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生物科学名人事例

生物科学名人事例

生物科学名人事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学科,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他们为生物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科学领域的名人事例。

1. 辛格-罗尔夫·扬森辛格-罗尔夫·扬森(Svante Pääbo)是瑞典籍的生物学家,以其在人类基因组学和古人类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而闻名。

他是著名的帕弗洛夫研究所的成员之一,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

他的工作围绕着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古代人类的基因组学,通过研究这些遗传信息,揭示了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故事。

2. 艾琳·格里克艾琳·格里克(Erin Brockovich)是一位环保主义者和公共卫生倡导者,她以揭露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黑壤灾难的环境污染事件而闻名。

她的努力最终促使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对其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赔偿和整改。

她的事迹不仅在于揭露环境污染问题,更在于激励和启发了无数人投身环保事业。

3. 简·古道尔简·古道尔(Jane Goodall)是一位英国的动物行为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她长期在非洲进行关于黑猩猩行为的研究。

她的工作揭示了黑猩猩的复杂社会结构和智力,对我们理解人类的进化和行为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也是全球环保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詹姆斯·沃森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是一位美国遗传学家,他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合作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发现赢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朱莉安娜·华生朱莉安娜·华生(Juliana Huxley)是一位英国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她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整合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整合

高中生物主要科学家成就记忆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2.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3.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4.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6.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7.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8.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9.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0.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1.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2.。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3.卡尔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14.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15..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16.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7.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18.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9.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0.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现在您浏览到是三页,共三十三页。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11月23日凌晨5时22 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江苏无锡。1941
年,他毕业于由天津迁到重庆的南开中学高中部;同年,考入设在昆明
的由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于化学系。
7、1972 年桑格和 尼克森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三、酶的发现
1.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
2.1875 年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 :发酵与活 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3.同年李比希(德、化学家)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 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细胞通过分
裂产生新细胞。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1821年10月13日生于波美拉尼亚湾的希费本(即现 在波兰的斯维得温)。184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 。1849年起他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病理学教授,在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动物学家施 旺(Schwann)的细胞学说影响下,系统论述了细 胞病理学理论,强调“细胞皆源于细胞”,所有 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体 液病理学决裂,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对 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1858年, 他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成为医学的经典。
2、1665 英国人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
大倍数为 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 片,第一次描述 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a(小室)这

【高中生物】用自己做实验的8位科学家

【高中生物】用自己做实验的8位科学家

【高中生物】用自己做实验的8位科学家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最近对八位拿自己做科学实验的科学家进行了盘点,他们当中有拿自己测试迷幻药的,也有拿自己做寄生虫实验的。

以下就是这八位科学家:斯塔宾斯?弗斯呕吐桑拿医学研究员斯图宾斯?弗思应该在自体实验记录中占据特殊地位,20世纪早期,弗思进行了一系列越来越令人作呕的实验,来证明黄热病并不传染。

弗斯将黄热病患者的“新鲜黑色呕吐物”倒在他手臂的裂口上,结果他没有感染黄热病。

这一成功使他更加勇敢。

弗斯甚至将病人的呕吐物倒进眼睛,并涂抹黄热病患者的各种体液,如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

他甚至坐在充满蒸汽的新鲜呕吐物中。

虽然他头痛,但没有染上黄热病,身体仍然很好。

后来他甚至喝下黄热病患者的呕吐物,开始他是以药丸的形式吞下这些呕吐物,后来他甚至直接喝患者的呕吐物。

由于他一直没感染上黄热病,他认为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通过他的亲身试验,或许其他人也相信黄热病不传染,因此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头衔。

但是最后证明,他们的推测都不正确,因为黄热病确实是一种传染病,不过只有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才会被感染。

另一位自我实验的科学家,美国陆军医生杰西?拉齐尔证明黄热病是一种传染病。

为了证明黄热病可以传播,拉齐尔在20世纪初故意让一只感染黄热病的蚊子叮咬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说杀死拉齐尔的蚊子不是他喂养的测试样本,而是一只野生蚊子。

奥古斯特?比尔的腰麻试验1898年,德国医生奥古斯特?比尔发明了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脊髓麻醉。

在脊髓麻醉期间,将小剂量可卡因注射到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中。

这是现有全身麻醉方法的重大进展,但脊髓麻醉的效果如何?为了看一看这种方法的效果,比尔决定先拿自己开刀。

然而结果跟比尔和他的倒霉蛋助手奥古斯塔斯?希尔德布兰德最初预计的结果并不一样。

希尔德布兰德正打算给比尔注射可卡因的时候,由于仪器出现问题,试验只好中止,比尔离开时脖子上扎的洞还向外流脑脊髓液。

然而,两人并没有放弃脊柱麻醉测试。

生物科学家的著名事迹

生物科学家的著名事迹

生物科学家的著名事迹你听过达尔文和孟德尔吗?这两位可都是生物学界的“大佬”,他们的故事啊,简直就像是现实版的《动物世界》加上《解密DNA》。

先说说达尔文吧,他就像是那个整天追着蝴蝶跑的小男孩,不过人家追的可不只是玩,而是追着生命进化的秘密。

想象一下,他坐在那艘叫“贝格尔号”的大船上,漂洋过海,看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每当他发现一个新奇的物种,眼睛里就像闪过了无数颗星星,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比中了彩票还开心。

达尔文可不是个光看不动手的主儿,他一边看,一边想,还一边记。

他发现,哎呀,怎么有些动物长得那么像,就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还有些动物呢,明明看着不一样,却又能生出“混血宝宝”来。

这可太神奇了!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这背后是不是有啥规律呢?经过多年的“头脑风暴”,达尔文终于提出了那个震惊世界的理论——进化论。

他说啊,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演化来的。

这简直就是给当时的科学界扔了个“炸弹”,炸得大家是又惊又喜。

再来说说孟德尔吧,他就像是那个躲在豌豆田里的“侦探”,整天跟那些绿油油的小豆子较劲。

你可别小看这些豌豆哦,它们可是孟德尔解开遗传秘密的“金钥匙”。

孟德尔发现,这些豌豆在繁殖的时候,有个特别神奇的现象:有些特征,比如高矮、圆扁,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传递给下一代。

这就像是在玩“传递游戏”,只不过传递的是生命的密码。

孟德尔可是个细心人,他一笔一划地记录下了这些规律,还画出了好多图表来帮助自己理解。

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推理,他终于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配对”和“分离”的方式,来控制生物的特征的。

这简直就是给生物学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开始真正了解生命的奥秘。

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故事啊,就像是两部精彩绝伦的探险电影,让我们在惊叹于生命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乐趣。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完整版)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

(完整版)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

(完整版)⾼中⽣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全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⑴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⑵① P 噬菌体侵染⼤肠杆菌:意义及其他78 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必修⼆P43-46DNA分⼦的结构必修⼆P47-4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952 年1953 年1957 年赫尔希和蔡斯威尔⾦斯和富兰克林【美】沃森英】克⾥克英】克⾥克② S 噬菌体侵染⼤肠杆菌:⑶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DNA衍射图谱为DNA分⼦的结构提供数据基础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法则的提出实验: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③⽤锡箔⼩帽罩住胚芽鞘的顶端,单侧光照射④⽤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的⼀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结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产⽣某种“影响” ,造成伸长区背光侧⽣长快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传递给下部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的⽣长,是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长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14 种群增长模型必修三P66⽣态系统15 的能量流动必修三P93-96 1914 年1928 年拜尔温特美】林德曼认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种物质,并命名为⽣长素研究草履⾍的增长曲线,得到“ S 型”曲线⽣态学家)⾼斯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定量分析得出: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1880 年英】达尔⽂1910 年鲍森·詹森13 植物⽣长素的发现必修三P46-48。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中学生物教材中确实很少见到中国科学家的影子,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建立,但他们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就有他们的贡献,下面就来一睹他们的真容吧。

1.邹承鲁——必修一科学家访谈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生物化学家。

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山东青岛。

发现纯化的细胞色素C与在线粒体结合时性质的差异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的路线,为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承鲁说: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2.翟中和——必修一第二章题诗细胞生物学家。

1930年8月18日出生,江苏溧阳人。

在我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我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进行了病毒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发生规律研究,在阐述染色体端粒、DNA复制、基因转录活性、RNA分子加工和病毒装配与核骨架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结果。

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证明核骨架与核纤层在重建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核装配并非必须核小体的构建。

他的名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3.杨焕明——必修二科学家访谈基因组学家。

1952年10月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籍贯浙江乐清。

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

带领团队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领衔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我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基因组学规模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大生物学方面的历史事件

重大生物学方面的历史事件

请老师帮忙总结一下高中课本(人教版)中涉及到的重大生物学方面的历史事件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出现的生物科学家出总结如下::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900年,孟德尔(G.Mendel,1822- 1884)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第2个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1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

(第2次出现)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一)和奥特曼(S.Ahman,1939一)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o4),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yon Sachs,1832—1897),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doc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doc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高中生物科学家: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中生物科学家小故事遗传学家萨顿

高中生物科学家小故事遗传学家萨顿

遗传学家萨顿沃尔特·萨顿(Walter Sutton,1877-1916),美国遗传学家,生物学家。

他对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将孟德尔遗传定律推广至细胞水平的染色体上,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1877年萨顿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父亲威廉·萨顿是一名法官,家境优渥,家中有兄弟七人,他在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五。

1886年全家搬到了堪萨斯州的罗塞尔。

萨顿从小心灵手巧,擅长修理,发明创造,照相机都是自己做的,这一特征贯穿萨顿一生。

1897年,他们全家移居堪萨斯城,萨顿随后进入到堪萨斯大学,学习工程学,在这里充分施展了他在机械工程上的天赋。

大学期间萨顿还参加了堪萨斯大学的篮球队,教练是发明篮球运动的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

图1 A:后排左三为萨顿,抱篮球者为教练、篮球之父奈史密斯;B:沃尔特·萨顿1897年,萨顿家中很多人得了伤寒,他的一个弟弟约翰因斑疹伤寒去世,这对萨顿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回到大学后,萨顿转入了生物系,打算日后从医。

堪萨斯大学一位重要的细胞学家麦克朗正在等着他。

麦克朗研究直翅目昆虫,是这一领域的先驱。

几年后萨顿成为了麦克朗的第一个研究生,那时的麦克朗也是青年才俊,只比萨顿大7岁,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9年,萨顿在跟家人田间散步的时候,看见成千上万的蝗虫爬满了麦子,就收集了一些蝗虫。

1900年,在麦克朗实验室,萨顿发现了这种直翅目的笨蝗有着巨大的染色体,用他的话来说“我发现这家伙的细胞是我见过的最大的,这要是真的,我们实验室要出点小名了”。

这一年萨顿发表了第一篇硕士研究论文。

读研时期,萨顿所在的麦克朗实验室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比如他们第一次确定X染色体是一条有着固定形态的染色体,而不是核仁结构,并且从雄性蝗虫细胞观察中发现,X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系。

这一发现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很容易联想到如果性别这个重要的性状可以由染色体决定的话,那么显然其它性状也可以。

高中生物科学家记事

高中生物科学家记事

必修一第一章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名言:“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2.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在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1543】3.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成21种。

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细胞并命名。

【1665】5.荷兰磨镜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17世纪】6.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7.耐格里(施莱登的朋友)用显微镜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8.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9.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论断,至今未被推翻。

【1858】10.美国科学家文特尔领导研究小组,对支原体基因测序,并研究出必须基因,并设想组装细胞。

【1995】第二章1.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十年努力,于1953年测得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排列顺序。

2.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设想,1965年由北京和上海两地研究小组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三章1.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①美国科学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细胞进行离心的办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织分开。

②比利时的德迪夫,实验中队研究的一种酶提出推测:这种酶被包裹在完整的膜内,当细胞破裂后,酶得以释放出来。

后来科学家将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命名为溶酶体。

③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克劳德的学生和助手),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化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同事设计了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

第四章1.欧文顿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世纪末】2.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史经典实验1、虎克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1666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2、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罗伯特森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表面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斯帕兰札尼研究消化作用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证明鸟类的胃液中存在着某种化学物质,可以消化瘦肉块,现在科学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酶。

6、毕希纳证明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

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变成了酒。

高中生物人名与事迹

高中生物人名与事迹

一、必修一涉及内容(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第一章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名言:“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2.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在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

【1543】
3.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成21种。

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细胞并命名。

【1665】
5.荷兰磨镜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17
世纪】
6.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7.耐格里(施莱登的朋友)用显微镜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8.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
9.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论断,至今未被推翻。

【1858】
10.美国科学家文特尔领导研究小组,对支原体基因测序,并研究出必须基因,并设想组装
细胞。

【1995】
第二章
1.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十年努力,于1953年测得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排列顺序。

2.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设想,1965年由北京和上海两地研究小组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第三章
1.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①美国科学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细胞进行离心的办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织分开。

②比利时的德迪夫,实验中队研究的一种酶提出推测:这种酶被包裹在完整的膜内,当细胞破裂后,酶得以释放出来。

后来科学家将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命名为溶酶体。

③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克劳德的学生和助手),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化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发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同事设计了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

第四章
1.欧文顿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世纪末】
2.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25】
3.罗伯特森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结构,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但描述为静态结构。

【1959】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27】
5.2003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
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年美国科学家麦金农测出了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

第五章
1.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巧妙的小金属笼实验证实了化学消化的存在。

【1773】
2.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发现了发酵原理,并发明“巴氏消毒法”。

如今这种消毒方法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消毒。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细胞死亡并裂解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4.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提取了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放入葡萄糖,产生气泡。

5.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1926】
6.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0世纪80年代】
7.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并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18世纪】
8.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好氧细菌和水绵做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880】
9.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蜡烛和小鼠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1】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779】
11.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了。

【1845】
12.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用叶片曝光和遮光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1864】
13.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1939】
14.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最终发现卡尔文循环过程(碳的转移途径)。

【20世纪】
第六章
1.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利用胡萝卜素韧皮部细胞组织培养成新的植株。

【1958】
必修二
第一章
1.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新的名字——“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1909】
第二章
1.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精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必有一个特殊过程使其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恢复正常。

这是天才的预见。

2.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做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即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903】
3.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研究,发现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4.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并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第三章
1.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通过实验推想,已经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1928】
2.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44】
3.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2】
4.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及其同事富兰克林研究出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5.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访问剑桥大学,提供给沃森和克里克一个重要信息: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1952年春】
6.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3】
7.梅塞尔松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8】
8.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第四章
1.1957,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2.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在1991年指出“传统生物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从实验出发的”。

3.伽莫夫提出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设想。

4.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

5.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1963】
6.霍拉纳用实验证明了尼伦伯格提出的子的存在。

【1966】
第五章
1.美国遗传学家缪勒发现,用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突变个数大增,【1927】
第七章
1.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859】
3.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少数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形成腾出空间。

必修三
第一章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1857年),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1926年),并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第二章
1.法国学者沃泰默小肠和盐酸的实验研究胰腺分泌胰液的原因,他认为盐酸影响胰腺的分泌是神经反射。

2.英国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证明促胰液素促进了胰腺的分泌。

(1902年)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近代笑话生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4.美国学者肯德尔从3吨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提取了0.23克的甲状腺激素。

5.美国生物学家平卡斯和中国生物学家张明觉,发明了口服避孕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

第三章
1.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实验探究其原因,他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第四章
1.马世骏,中国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从研究蝗灾的防治开始的。

2.高斯,在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草履虫,研究了其种群数量变化——“S”型曲线。

在1934年研究了大小草履虫共同培养时的数量变化——竞争关系。

第五章
1.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单向性和逐级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