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拉伸和扭转模拟实验课件的研发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 PPT课件
§3.3 纯剪切
一、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
1、实验:
(壁厚
t
1 10
r0
,
r0:为平均半径)
2、变形规律:
'
圆周线——形状、大小、间距不变,各圆周线只是绕轴线转动了一个角度。
公式的使用条件: 1、等直的圆轴, 2、弹性范围内工作。
四、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Ip 和抗扭截面系数Wp
实心圆截面:
d
Ip
2dA
A
2 2 (2π d )
0
d
2π( 4
)
d/2
πd
4
O
4 0 32
d A 2π d
Wp
Ip d /2
πd 3 16
空心圆截面:
D
Ip
2 d
2π
3
d
2
d
π D4 d 4
D
32
πD4 1 4
32
D d
O
d A 2π d
Wp
Ip D/2
π
D4 d 16D
4
πD3 1 4
16
注意:对于空心圆截面
D d
O
Ip
π 32
D4
d4
Wp
G → G
G
d
dx
方向垂直于半径。
三、静力关系:由横截面上的扭矩与应力的关系→应力的计算公式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材料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从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的定义、方法、应用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一、定义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是指通过实验手段,对各种工程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脆性、塑性等)和动态力学性能(如疲劳、冲击、爆炸等)进行实验测试和研究。
二、方法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扭转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
以下是对常用实验方法的简要介绍。
1. 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通过拉伸试样,测量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来研究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获取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
2.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通过压缩试样,测量在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来研究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与拉伸试验相比,材料的抗压性能要相对较弱。
通过压缩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屈服强度、抗压强度等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
3. 扭转试验扭转试验是通过扭转试样,测量在扭转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来研究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
扭转试验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的研究,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扭转试验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4. 冲击试验冲击试验是通过施加外力,让试验样本在极短时间内受到强冲击,破坏试样,来研究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损伤行为。
冲击试验可分为低温冲击试验、高温冲击试验等。
5. 疲劳试验疲劳试验是模拟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行为,进行循环加载和卸载,以研究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疲劳损伤行为。
疲劳试验常用的载荷形式有纯弯曲载荷、纯轴向载荷和复合载荷等。
三、应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材料设计和研发材料的实验研究是材料设计和研发的基础和关键。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PPT课件
(Torsion)
9
(Torsion)
10
(Torsion) 轴: 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
齿轮轴
11
(Torsion)
二、受力特点(Character of external force)
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
线的力偶.
me
三、变形特点(Character of deformation)
4
(Torsion)
§3-1 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Concepts and example problem of torsion)
一、工程实例(Example problems)
1、螺丝刀杆工作时受扭。
5
(Torsion)
6
(Torsion)
2、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轴工作时受扭。
7
(Torsion)
MA ml
2、截面法求扭矩 TMAmx
Tm (lx)
表示扭矩沿杆件轴线变化的图线(T-x曲线)-扭矩图
21
(Torsion)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Tors
薄壁圆筒:壁厚
1 10
r0(r0—圆筒的平均半径)
一、应力分析 (Analysis of stress)
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Me
Me
12
(Torsion)
§3-2 扭转的内力的计算 (Calculating internal force of torsion)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external moment)
1秒钟输入(出)的功:P×1000N•m
材料力学扭转PPT课件
方向如图所示
Nm
MB
MC
MA
MD
14
材
料 力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各段的扭矩为
MB 1 MC 2
MA 3
MD
T1=MB=3.5103 N·m
1
2
3
T2=MB+ MC =7103 N·m T3= -MD= -4.68103 N·m
MB
T1
若扭矩为正,表明
B
C
A
主动轮 D
13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解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力偶矩分别为
MA
9549 PA n
11.68 103
Nm
MB
MC
9549 PB n
3.50 103
Nm
MD
9549 PD n
4.68 103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第四章 扭转
1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引言-概念
工程实例
2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引言-概念
受力特点:两个等值反向的 力偶矩分别作用在杆件两端 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
变形特点:杆件的各横截面 绕杆的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12
材 料 力 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例 如图所示的传动轴的转速n=300转 /分,主动轮的输入功率PA=367kW,从动 轮B、C及D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PB=PC=110kW,PD=147kW,绘制该轴 的扭矩图,并确定最大扭矩Tmax及其所在位
最新拉压,扭转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
拉压,扭转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实验一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和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2. 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L F ∆-曲线)。
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CMT5504/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等图1-1 CMT5504/5105电子万能试验三、拉伸试件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
图中工作段长度l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
低碳钢拉伸铸铁拉伸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低碳钢拉伸实验图1-2 拉伸试件低碳钢试件在静拉伸试验中,通常可直接得到拉伸曲线,如图1—3所示。
用准确的拉σ-曲线。
首先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机的夹头内,之后匀速伸曲线可直接换算出应力应变ε缓慢加载(加载速度对力学性能是有影响的,速度越快,所测的强度值就越高),试样依次经过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匀变形的。
图1-3 低碳钢拉伸曲线(1) 弹性阶段是指拉伸图上的'OA段,没有任何残留变形。
在弹性阶段,载荷与变形是同时存在的,当载荷卸去后变形也就恢复。
在弹性阶段,存在一比σ,此部分载荷与变形是成比例的。
例极限点A,对应的应力为比例极限p(2) 屈服阶段对应拉伸图上的BC段。
金属材料的屈服是宏观塑性变形开始的一种标志,是由切应力引起的。
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当载荷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出现了锯齿现象。
这种载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试件还继续变形伸长的现象称为屈服现象。
屈服阶段中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就是屈服点。
低碳钢材料存在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不加说明,一般都是指下屈服点。
上屈服点对应拉F,即试件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值。
下屈伸图中的B点,记为SUF,是指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值,注意这里的初服点记为SL始瞬时效应对于液压摆式万能试验机由于摆的回摆惯性尤其明显,而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或液压伺服试验机不明显。
材料力学扭转教学课件
材料力学扭转的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法
实验演示法
互动讨论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理解材料在扭转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 形特点。
材料力学扭转教学课件
目录
• 材料力学扭转基础
材料力学扭转基础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概念
扭转的物理特性
扭矩
剪切应力
在材料力学中,剪切应力是物体在剪 切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而在扭转中, 剪切应力是主要的应力形式。
扭转的分类
自由扭 转
约束扭转
材料力学扭转的应力分析
切应力与扭矩的关系
切应力与扭矩成正比
扭转变形的计算
扭转变形计算的公式 扭转变形计算的数据 扭转变形计算的过程
扭转变形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材料性质的影响
加载条件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影响
材料力学扭转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 1. 将试样安装在扭转试验机上,调整试样的位置和角度。
材料力学扭转的变形分析
扭转变形的测量
扭转变形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在扭转变形后的角度、 长度等参数,计算出扭转变形的大小。
扭转变形测量的工具
扭转变形测量的步骤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测量,包括安装、 调整、操作和记录等步骤,确保测量 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使用扭角仪、测角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材料力学第3章 扭转幻灯片PPT
第3章 扭 转 图3-4
第3章 扭 转 例3-1 传动轴〔见图3-5(a)〕的转速n=300r/min,主动轮 为A,输入功率PA=50kW,两个从动轮为B、C,其中B轮输 出功率PB=30kW。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 (1〕扭力偶矩计算。A轮为主动轮,故MA的方向与 轴的转向一致;而作用在从动轮B、C上的扭力偶矩MB、 MC的方向与轴的转向相反。MA、MB的大小分别为
第3章 扭 转
图3-6
第3章 扭 转
由于圆筒两横截面间的距离不变,故横截面上没有正应 力;圆筒的半径不变,故在通过轴线的纵向截面上亦无正应 力。在变形过程中,相邻横截面p-p与q-q发生相对错动,矩 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种变形称为剪切变形。纵向线倾斜 的角度γ是矩形方格变形前后直角的改变量,即为切应变 〔见图3-6(e)〕,故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它组成与扭力偶 矩平衡的内力系。由于筒壁很薄,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 分布〔见图3-6(c)〕,q-q 截面上切应力组成的内力是横截 面的扭矩T,由q-q截面以左局部圆3
第3章 扭 转
3.2 扭力偶矩、扭矩与扭矩图
1.扭力偶矩的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根据力偶与力矩的理论,计算轴承
受的扭力偶矩。对于传动轴等构件,往往只给出轴所传递的
功率和转速,可利用动力学知识,根据功率、转速和扭力偶
矩之间的关系
P=Meω
求出作用在轴上的扭力偶矩为
MeN?m9549nPr/kmwin
(3-1)
第3章 扭 转
2.扭矩与扭矩图 为了计算圆轴的应力和变形,首先要分析其横截面上 的内力。如图3-4(a)所示圆轴,承受外力偶矩Me作用,现用 截面法分析任意横截面n-n上的内力。在n-n截面处假想地将 圆轴截开,取其左段为研究对象,作用在轴左段上的外力 偶矩为Me,由平衡理论可知,作用在n-n截面上分布内力系 的合成结果必为一力偶,而且该力偶的作用面在横截面内。 将作用于横截面的内力偶矩称为该截面的扭矩,用T来表示 〔见图3-4(b)〕。由轴左段平衡条件
材料力学扭转概要PPT课件
j AC
=
M x2lAC GIP
=
320 0.5
80109 0.054
= 0.0033rad
第30页/3共259页
T
2
T1
d
T3
Mx1=0.5kN·m Mx2 =0.32kN·m
lAB=300mm
B
A
lAB
T
T1
2
φAB
B
A
lAB
C
lAC
d
T3
φAC
C
lAC
G=80GPa
d=50mm
j AB
单位长度扭转角[θ]=0.20/m。试求轴所需的直径。
解:(1)轴的扭矩图
7
Mx (kN·m)
+
第43页/共59页
3.5
+
(2)求直径
max
=
M xmax Wp
[ ]
Mx (kN·m)
7
+
3.5
+
Wp
M xmax
[ ]
=
7103 N m 40106 Pa
=
0.175106 mm 3
d 3 16WP = 3 16 0.175106 mm 3 = 96mm
= 51.0MPa
第22页/共59页
(2)空心圆截面
T
由面积相等,且内、外直径比
α =0.5
1 d 2 = D2 (1 2 )
4
4
D
D/2
T
D =115mm
WP
=
πD3 16
(1 4 )
=
3.14 (115)3 16
109 m3
[1 (0.5)4 ]
《材料力学》实验.ppt
二、试验仪器 1.扭转试验机; 2.扭角仪。
扭转试验
三、试样 1.测低碳钢G采用自制试样:
d l
2.测低碳钢ts、tb、灰铸铁tb采用标准试样:
d0
扭转试验
四、试验原理 1.低碳钢切变模量G
T
j
Dd
O
j
GTIlp
G
Tl
Ipj
Fal
Ipj
l d
a
b
F
2)矩形截面
t b
l0
l0 11.3 A0 或 l0 5.65 A0
l0=10d0 l0= 5d0
拉伸试验
四、试验原理
F
1.低碳钢拉伸弹性模量E
√√
F Dl
D
l
EFAl
E
√
F
A√
l D
l
l
等量逐级加载法:
DF DF d(Dl)2
EDF l A d(Dl)
d(Dl)1
Dl
O
拉伸试验
2.测定低碳钢拉伸机械性能(ss、 sb 、 d、 y )
F
Fb 颈缩阶段
Fe FpFs屈服阶强段化阶段
冷作硬化 线弹性阶段
Dl O
屈服点:
s
s
Fs A0
抗拉强度:
s
b
Fb A0
伸长率:d l1 l0 100%
l0
断收面缩率:y
A0 A1 A0
100%
拉伸试验
低碳钢拉伸试验现象: 屈服: 颈缩: 断裂:
低碳钢拉伸试验动画:
tmax引起
拉伸试验
3.测定灰铸铁抗拉强度 sb
0 0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拉伸、扭转、冲击、应变)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拉伸、扭转、冲击、应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 61`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试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2. 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破坏现象。
3. 测定拉伸时低碳钢的强度指标(s 、b )和塑性指标(、);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b 。
4. 学习、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拉伸实验所用试件(材料:低碳钢)如图1所示,压缩实验所用试件(材料:铸铁)如图2所示:图1 拉伸试件 图2 压缩试件四、实验原理 1、拉伸实验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 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 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3。
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3曲线中发现OA 直线,说明F 正比于l ,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
屈服阶段(B-C )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
其中,B 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d 0l 0 l响;B 点为下屈服点。
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
测定屈服载荷Fs 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s =F s / A 0(A 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算屈服极限。
图3 低碳钢拉伸曲线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
当载荷达到强度载荷F b 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著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
应用公式b =F b /A 0计算强度极限(A 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和端面收缩率,即%100001⨯-=l l l δ,%100010⨯-=A A A ψ 式中,l 0、l 1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 1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材料力学实验之拉伸实验 ppt课件
拉伸实验
(验证性实验)
拉伸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之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拉伸实验
1、测定低碳钢拉伸弹性模量E、屈服点σs、 抗拉强度σb、断后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
2、测定铸铁抗拉强度σb,断后伸长率δ。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2. 0.02mm游标卡尺;
3. 双侧电子引伸计。
2、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试样装在试验机上,受到轴向拉力
F 作用,试样标距产生伸长量 D。l 两者
之间的关系如图。
铸铁没有明显直线部分,没有屈服和 颈缩现象。在较小拉应力下被拉断,断 后伸长率也很小。铸铁等脆性材料的抗 拉强度很低,所以不宜作为抗拉零件的 材料。
抗拉强度
b
Fb A0
(强度指标)
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服从虎克定律,其应力、应变成正比关系:E
将 F , Dl 代入上式,得
0
l
E F l0 Dl A0
双
侧
电 子 引
用双侧电子引伸计
测量变形量 Dl
伸
计
l为0 引伸计刀口间
距离 l0 50mm
材料力学实验之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
试验方法: 将引伸计安装在试样上,受拉力后所产生的伸长量与力之间的
F
Fb
O 铸铁拉伸曲线 Dl
断后伸长率 l1 l0 100%(塑性指标)
l0材料力学实验之拉伸实验
拉伸实验——观察现象
低碳钢
颈缩现象,“杯口”
拉伸实验
低碳钢试样拉伸破坏后,断口呈“杯口”状。
铸铁
平面断口,正应力引起
铸铁试样拉伸破坏后,断口在横截面上,呈平口状。
材料力学第三章_扭转 PPT课件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极惯性矩I p 2dA
A
实心圆轴
Ip
D 4
32
d
o
D
空心圆轴
Ip
(D4
32
d4)
D
4
(1
4)
32
dD
d
o
d D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max
T WP
圆轴扭转强度条件:
max
例6-3 图示轮C为主动轮,
A、B、D轮为从动轮,转 速为n=300r/min,TA=351N•m, TB=351N•m, TC=1170N•m, TD=468N•m, G=80GPa,
[]=40MPa,[]=0.3°/m,
试设计传动轴的直径d。
解: 1.绘扭矩图 Mnmax=702 N•m
2. 按强度条件设计直径d
参考坐标系如图所示,矩形1和2的面
积及形心位置分别为:
120 1
A1=10120=1200 mm2
A2=1070=700 mm2
2
10 z yc1 =120/2=60 mm
80
zc1 =10/2=5 mm
yc2 =10/2=5 mm,zc2 =10+70/2=45 mm
zc
Sy A
S y1 S y2 A1 A2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扭转平面假设:圆杆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直径变形后 仍为直径 推论: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
§6-3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二)圆轴扭转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进 行 了模 拟 云纹 实验 ;喻宏 波 等 采 用 MD T 进行 实体 造 型 ,以 O j c r bi tx为应 用 程 序 接 口 ,以 ea 面 向对 象 的 V +编程 语 言进行 三维 实体机 构运 动 C+ 仿真 ;而 阮静等 则 以 Sl w rs 开发 平 台 ,实 oi o 为 d k 现 了机 构运 动 的仿真 以及机 构运 动特 性分析 和 动力
转模 拟实验课件 ,概述 了模拟实验课件 的特点 以及该课件 各组成部分 的功能 ,对模拟实验 区的一些力学 特 点 和具体实现进行 了详细介绍 。该套实 验课件 可通过 网上学 习,相对 传统实验 可 以弥 补实验 资源 的不足 ,
提高材 料力学实验教学效果 。
关键词 :Drco; i o 模拟实验 ;拉伸 ; i t Ln ; e r g 扭转
维普资讯
二! 垫
CN1 1—2 3 / 0 4 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2 5卷
第 1 期
20 0 8年 1月
Ex e me tlTe h o o y a d Ma a e n p r n a c n l g n n g me t i
Vo. 5 No 1 J . 0 12 . a 2 08 n
材 料 力 学 拉伸 和 扭 转模 拟 实验 课 件 的研 发
黄 俊 ,杜 成斌 ,杨 辉
( .河海 大学 工程力 学系,江 苏 南京 2 09 ; .河海 大学 电教 中心 ,江苏 南京 20 9 ) 1 10 8 2 10 8
摘
要: 基于 Drc r i t 的多媒体制作平 台及其强大 的 Lno eo ig 脚本编程 能力 ,开发 了低碳钢 和铸铁 的拉 伸、扭
s lt n c u e r s a o t o c r o s e a d a t r n r d v lp d C a a trs c o s l t n t s i a i o r wae b u lw a b n t l n c s o a e e eo e . h ce t s f i ai e t mu o s e i r i i mu o
me tmeh d , smu ain ts a o e s t a k o x e me t r s u c s a d te ef c fe p r n e c i g n to s i l t e t n c mp n a e l c f e p r n e o r e , n h f t o x e me t ta hn o c i e i
c u e a e ,a d f n t n f o o e t a sa e i t d c d o c a ia au e n te e p rme t e c n o r w r s n u ci so mp n n r r r u e .S me me h nc f t r si x e i n sa o — s o c pt n o l e h r s ee n t e d s n i rd i h e i .T e ts o re r s c n b are u n t e I tme , a d c mp r d wi a i o a x e — d g h tc u wae a e c r d o to ne t n o ae t t d t n l p r e s i h h r i e i
c n b mp o e . a e i r v d Ke r s y wo d :Di co ;L n o i lt n e p r n ;t n i n;tri n r tr i g ;smu ai x e me t e so e o i o so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有关模拟实验的
中图分类号 : 6 2 43;T 3 2 G 4 .2 B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2 5 (0 8 o — 0 8 0 1 0 496 20 ) 10 6 — 5
De e o me to i l t n e p rme tc u s wa e v lp n fsmu a i x e i n o r e r o
frmae iltn in a d trin o tr e so n oso a
HU ANG u DU C e g bn , Y Jn, h n . i ANG H i u ( . e a m n O nier gMehnc,H hi n esy aj g20 9 ,C ia 2 M dm eh o g e— 1 D p r et f g e n cais oa U i r t,N ni 10 8 h ; . o e Tc nl yC n t E n i v i n n o t ,H hi nvrt,N ig20 9 ,C i r e oa U i sy n 10 8 hn ei a)
Ab t a t s r c :Ba e n Di co ' mu t d ap a o m n i g c p r g a s d o r trs l me i lt r a d L n o s r tp o r mmi gt c n q e,t n i n a d t rin t s e i f i n e h i u e so n o o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