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了更 加 深 刻 的理 解 ; 通 实 验 操 作 录像 . 学 生 对 实 验 过 程 及 操 作 细 节 有 了更 加 清 晰 的认 识 。 总之 , 在 教 学 中充 分应 用 多媒 体 辅 助教学 , 既可以提高效率 , 又 可 以节 省 人 力 。 除此之外 . 我所 在 的教研室一 直以来 , 积极探索将计 算机辅 助教学 ( C A I ) 、 问 题 式 教学 ( P B L ) 、 团 队教 学 ( T B L ) 、 案例教学 ( C B T ) 等 国 际 流行 的 先 进教学方法 融人医学微 生物学与免 疫学实验 课堂教学 中 。 努 力 探 索 一 套 适 合 自身 发 展 的 教 学 体 系 。 3 . 巩 固理 论 知 识 基 础 上 。 注 重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医学 微 生 物 学 与 免疫 学是 一 门 复合 学 科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部 分 简单 易 懂 , 但枯燥乏味 、 难 以记忆 : 免 疫 学部 分 抽 象 难 懂 , 系 统性 比较 强 , 前 后 联 系 密切 难 以整 体 把 握 。 学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困难 重 重 , 因 此 理 论课 对学 生来 说 缺 乏 吸 引 力 。 实验 课 是 理 论 教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有 些 内容 在 理 论 课 上 难 以讲 清 楚 . 有 些 内容 必 须 通 过 实验 验证 。通 过 实 验操 作 和 示 教 及 实 验 结 果 的分 析 和判 断 . 使 理 论 课 上 无 法 完 成 的 内容 在 实 验课 上 完 成 。 实 验操 作 能 验 证 理论 并 通 过 实 践 加 深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 对 学 生掌 握 理 论 知 识 起 搭 桥 作 用 。 所 以 应 当按 教 学 大 纲 紧扣 理 论 教 学 设 计 实 验 .在 每 一 次 的 实 验 教 学 中尽 量 给 予 学 生 多 动 手 练 习 的机 会 ,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在 教 学 实践 中我 们 深 刻 体会到 , 实 验 课 程 的 教 学 重 点 应 当是 理 论 知 识 的应 用 与 创 新 。 医学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 学实 验课 程 在 培 养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协 调 能力 、 科 学 思 维 能力 和 创 新 能 力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积 极 的 作 用 [ 5 ] . 有 助 促 进 学 生 理 论 知 识 与 实 践 能 力 的 全 面 发展 。 4 . 注意知识更新 。 加 强 自身 修 养 医学 院校 的教 师 必须 加 强 对新 理论 、新 方 法 及 新 成 果 的 吸收和应用 。 近 年来 临床 上 的感 染 性 疾 病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如 严 重 耐 药 性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出现 , 引 起 医 院 内感 染 激增 : 病 原 微 生 物 变 异 所 引 起 的严 重感 染 性 疾 病 频 繁 爆 发 。 如S A R S 、 猪 流 感 和禽 流 感 的流 行 。 这 些事 件 引起 了全 世 界 恐 慌 。 人 们 似乎 看 到 传 染 病 在 全 球 复 活 。 由 于教 科 书 的 滞 后 性 , 这些新 动向 , 很 难 在 教 材 中及 时 得 到 反 映 。 因此 , 医 学微 生物 学 与免 疫 学 课 程 的任 课 老 师 . 更 应 注 意理 论 知 识 的更 新 。 我们 不 仅 要 通 过 各 种 方式 ( 如参 加短 期 培 训 班 、 进修班 、 专家讲座等 ) 追 踪 最 新 的 医 学科学发展 , 吸 取新 的 知 识 点 完 善 自我 知 识 结 构 : 还 要 通 过 教 师之 间互相听课 、 共 同交 流 , 开 阔教学 思维 , 学 习 新 教 学 法 和 新技术 , 从 而不 断 提 升教 学水 平 。 目前 医 学 教 育 模 式 改 革 对 医 学 院 校 教 师 的 知 识 结 构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专 业 课 教 师 除 了应 当精 通 所 授 专 业 的 基 本 理 论 、 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外 , 还 要 有 较 广 博 的文 化 修 养 . 尽 可 能 多 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 特别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 全 方 位 提 高 自身 修 养 。 在 积 极 提 高 自身 修 养 的 同 时 。 加 强 爱 岗敬 业
微生物和免疫学实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厌氧芽胞梭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 毒 梭 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破伤风梭菌:庖肉培养基、毒素动物试验 产气荚膜梭菌:血平板(靶样溶血)、庖肉培养基
高层琼脂断裂试验、汹涌发酵试验 肉毒梭菌:庖肉培养基
真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管放桶,试管放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业
示教片:肠道杆菌、其他细菌、真菌 肥达试验:原理、步骤、结果、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操作:肥达试验(试管凝集反应)
器材:试管6支/人,试管架1个/2人 吸管1支/人,标签1个/人
已知: 伤寒H抗原、O抗原 (4人/组) 甲型副伤寒H抗原
乙型副伤寒H抗原 待检:病人血清(1:10稀释)
0.5ml 血清 0.5 ml
0.5 ml
0.5 ml 0.5 ml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炭疽杆菌: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排列呈竹节状;
有荚膜,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0~35℃,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粗糙 型
菌落,边缘不整齐,在低倍镜下观察呈卷发状
炭疽杆菌培养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核杆菌:罗氏培养基
呈颗粒状
大部分凝集,液体轻度混浊,凝集块较大 全部凝集,液体澄清,大片凝集块
结果判断
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 抗体效价
O达到1:80,H达到1:160 H甲或H乙达到1:80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并能运 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简介
张连茹,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毅歆,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陈航姿,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利华,女,厦门大学副教授。 许晔,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郭慧玲,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王忠安,男,厦门大学高级实验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 设的慕课)
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教学目标 05 教师简介
目录
02 课程简介 04 所获荣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是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于2016年10月14日首次 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授课教师是张连茹、陈毅歆、陈航姿、金利华、许晔、郭慧玲、王忠安等人。据2021年8 月中国大学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经开课10次。
该课程适合先修了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在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本科非生物专业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具有 高中生物等相应的知识的非专业学生;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拟开展创新创业的人;喜欢探索生 命奥秘的人学习。
课程简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谢谢观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宿主对微生物的免疫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特异性免疫防御
免疫记忆
宿主通过皮肤、黏膜等物理屏 障以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 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微生 物进行防御。
宿主通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 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微生物 进行识别和清除。其中,T淋 巴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对微生物 进行杀伤,而B淋巴细胞通过 分泌抗体对微生物进行中和和 清除。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物制品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 和稳定性。
06 实验技能与操作规范
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无菌接 种、无菌培养等。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保存等基本方法 。
显微镜使用技术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运 动等特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中的
05
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病原体的识别与检测
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快速准 确地识别和检测病原体,为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抗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免疫预防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或免疫调节剂,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
研究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生物制品与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制品的研发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研发具有生物活性的 制品,如重组蛋白、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等。
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抗原,设计并研发预防性疫苗和治 疗性疫苗,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生物制品与疫苗的质量控制
抗原与抗体的识别与结合
抗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教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微生物与免疫学”。
本节课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机制。
重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显微镜片、染色玻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片,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点。
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学生思考并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免疫学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免疫的概念、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微生物与免疫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案:细菌、真菌、病毒。
细菌如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真菌如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病毒如流感病毒,引起流感。
2. 请简要描述免疫的作用和机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概述该教案全册旨在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本教案将涵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提供相关实验和案例研究,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研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在疾病防控和治疗中的应用。
-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微生物在人类和环境中的作用- 常见微生物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第二单元:免疫学原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和原理第三单元:微生物与免疫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免疫技术在诊断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在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介绍和解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实验和实践: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和免疫学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微生物和免疫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 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深入了解特定主题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和小组讨论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
- 实验报告和独立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微生物学原理》- 《免疫学导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案例研究》以上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的概要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计划和资源,以便有效教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
微免实验报告(赛)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供本科各类专业选用)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研室二○一八年三月实验一、溶血实验原理:方法与结果:摇匀,置37℃水浴30分钟结果分析:实验二、环状沉淀试验原理:结果分析:实验三、ELISA 、淋巴细胞转化与E 花环观察一、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原理:二、淋巴细胞转化与E 花环观察淋转 E 花环三、未转化与转化淋巴细胞形态特征比较实验四、凝集实验一、试管凝集反应原理:管号 1 2 3 4 5 6 7 8 9生理盐水(ml)1:10病人血清(ml)0.5 0.5诊断菌液(ml)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血清稀释度充分混匀,置 52℃水浴箱孵育45分钟左右结果血清凝集效价:二、玻片凝集反应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0.5实验五、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一、基本形态观察:球菌杆菌弧菌菌名:特点:二、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菌名:结构:功能:实验六、细菌的培养与代谢产物观察一、细菌的培养二、细菌代谢产物观察(一)细菌对糖发酵作用——糖发酵试验(二)细菌对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作用(三)色素的产生实验七、细菌分布的检测一、结果记录二、结果分析实验八、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三、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影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
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
2024年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微生物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微生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等。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元素、维持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
3.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免疫应答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
(3)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反应。
4.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骨髓等。
(2)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5.免疫应答的过程(1)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等。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B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而免疫学则是研究生物体对外来物质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机制的学科。
这两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及其进一步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础概念、技术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实验1: 细菌染色实验目的:学习电子显微镜观察菌类细胞结构。
学会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方法。
掌握细菌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 * 用牛津载玻片分别刮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制作涂片。
* 对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
*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2: 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实验目的:学习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掌握菌落特征、生长特性等基本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 用含有富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将样品进行扩散、切斜或点状接种。
*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边缘、透明度、质地等特征,用肉眼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
* 利用生物学技术手段对鉴定初步结果进行验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3: 病原体的药敏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方法。
了解不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 * 将多种抗生素涂在琼脂平板上。
* 用红色J型平板法或K孔法对细菌进行敏感性实验。
* 在J型菌落平板上观察防护圈直径,并计算药敏圈的直径。
* 在K孔实验中通过观察产物浑浊度变化来计算细菌的生长与抑制情况。
结束语本课程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借此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疾病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概述、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真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等;2、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细胞的功能与分类、抗原与抗体、细胞因子等;3、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抗感染免疫、疫苗与免疫预防等;4、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微生物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现象和反应,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自主拓展知识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报告等;2、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和分布。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加 强教 材 建 设 学 授课 的依据 ,是 学科 发展 过程 中、通 过 长期 的科研 实 践 ,累积 的经验 升华 而形 成 的科学 理 论 体系 的书 面总结 。一本好 的教 材是 提高 教学 质量 和 教 学效 果 的基本 条件 ,是 沟通 教与学 的 桥梁 ,是 教与 学 的基 本依 据 。为适 应 医学微 生物学 与 免疫学 发 展 的 趋 势 ,为 了满足 教学 需要 ,桂 林 医学 院微生 物学 与免 疫学教研 室 2 0 0 6— 2 0 年参编全 国统编规划教材与配 08 套教材 9部 ; 自编各专 业用 ( 生物学 与免 疫学 试 《 微 卷库 5 0套。 此外 ,2 0 0 8年 3月 主编 由人 民卫生 出版社 出版 的 《 医学微 生物学实验 指导》 与 ( ( 医学免疫学 实验指 导》 , 新编 的两 部实 验指 导均 以 “ 三基 ”训 练为 基础 ,以综 合 素质培 养为 核心 ,补 充增 加新 的实 验 内容与 修改 操 作 方法 。有 传统 的 、基 本 的实验 方法 ;也有现 代分 子 生 物学 实验 技术 操作 ;还 附加教 学 大纲 、模 拟考题 及 参考 答案等 内容 。着力 于 培养学 生 动手 的能力 ,要 求 学 生 掌握基 础知 识和 基本 技能 ,并 了解最 新 的实验 基 本原理 。从 而提 高学 生对 基本 技 能的掌握 、对 基 本知 识 的理解 、对 基本理 论 的学 习 ,使学 生适 应现 代社 会 需求 ,培养 学 生分 析和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同时 紧密 联 系 医学应 用 ,提高 学生 学 习的效 果 ,为今 后 的临床 实 践及 科学研 究 工作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学 改 革
随着 经济全 球化 的加 快 ,我 国高等 医学 教育 也 日 益 与国 际先 进教 育接 轨 。各学 科 间相互 交叉 、相 互渗 透 ,边缘学 科和 新学 科 不断涌 现 ,传统 的 医学 微生 物学 与免疫 学 》教学 方法 与教 学模 式 已不能 适应 现代 教育 与人 才培 养 的要 求 。实 践教学 过程 是培 养和 提高 学 生创新 能力 最重要 、最关 键 的教 学环 节 。本着 提高 学 生的综 合素 质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的 目的 ,我们 于20 0 7年对 医学 微生物学 与免疫学 实验教学创 新 模 式进行 了探 索与 实践 。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实验文档
数据分析:对 检测结果进行 分析,判断患 者是否感染伤
寒杆菌
结果报告:将 检测结果和诊 断报告提交给 医生,供其参 考诊断和治疗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01 实 验 目 的 : 验 证 伤 寒 杆 菌 感 染 模 型 的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学检验结果
03 实 验 步 骤 : 培 养 伤 寒 杆 菌 、 观 察 菌 落 形 态 、 进 行 免
实验结果:检测出伤寒杆菌 感染模型的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特征
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学与 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伤寒杆菌 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检验技术在伤寒杆菌感染 模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原理和意义
实验目的:探究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原理和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研究其感染机制和免疫反应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微生 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 实验文档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实 验 原 理 05 实 验 结 果 与 数 据 分 析 07 参 考 文 献
02 实 验 目 的 04 实 验 步 骤 06 结 论 与 讨 论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疫学检测等
05 分 析 与 讨 论 : 对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 讨 论 伤 寒 杆 菌
感染模型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结果,以及可能 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02 实 验 材 料 : 伤 寒 杆 菌 、 培 养 基 、 显 微 镜 、 免 疫 学 检
测试剂等
04 实 验 结 果 : 伤 寒 杆 菌 感 染 模 型 中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
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
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
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
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原理: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1. 细菌标本的制作(1)涂片:无菌操作。
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
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细菌与玻片黏附较牢固。
菌体蛋白质变性后,提高与染料的亲和力。
2. 革兰染色(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于涂片上,1min 钟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2)媒染:滴加碘液1-2滴,1min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3)脱色:加95%酒精数滴,摆动玻片使酒精与细菌充分接触,约20-30s后,立即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碳酸品红液,30-60s后,自来水缓缓冲洗。
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镜检后,载片放入消毒缸。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目的:观察并掌握细菌的形态及特殊结构。
材料:细菌鞭毛、芽孢、荚膜的标本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染色标本片示教: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紫色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红色细菌鞭毛细菌芽孢细菌荚膜细菌的分布目的: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血平板、镊子、无菌棉拭子、革兰染液。
操作步骤: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1)采用沉降法:取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1只,任意置一处,启盖约15分钟,再盖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2)结果判定:培养基表面可见多种大小、形态不一的菌落。
2. 皮肤表面细茵检查(1)采用涂抹法: 先在平板底面用记号笔分成两区,作标记,将未消毒的手指在平板的1/2处表面轻轻涂抹划线,然后用碘酒、乙醇擦拭手指皮肤,用消毒后的手指在平板另一1/2处进行涂抹,操作完毕,置37℃培养24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
(2)结果判定:培养基表面有几种大小及形态不同的菌落生长,注意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的生长情况。
3.咽喉部细茵检查(1)用无菌棉拭子在咽喉部涂抹后,涂在血平板上,并划线分离,37oC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注意观察平板上菌落种类以及是否有溶血现象,并可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口腔微生物检查也可用无菌牙签直接挑取少量牙垢,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2)结果判定:血平板表面有大小和形态不同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
牙垢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紫外线杀菌实验目的:掌握紫外线杀菌的原理,熟悉紫外线杀菌实验的操作。
材料:大肠杆菌,琼脂平板,无菌回形状纸片,接种环,镊子,紫外灯.原理: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40~280nm,最适的波长为260nm,这与DNA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
其杀菌原理是紫外线易被核蛋白吸收,使DNA的同一条螺旋体上相邻的碱基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干拢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外线特点: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尘埃。
步骤:1.平板密集划线接种。
2.在平板上贴无菌回形纸片。
3.UV照射30min(打开平板盖子)。
4.取出回形纸,将回形纸放入消毒缸中。
5.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培养基配制目的:掌握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
熟悉培养基的配制。
材料:培养基配制的原材料示教:培养基配制过程。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和生长现象目的:掌握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和结果的判断。
熟悉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材料:各种生化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等。
原理:不同菌的酶系统不同,对底物的代谢产物也不同,用生化的实验方法可将产物检测出来,从而对细菌鉴定。
步骤:一、细菌代谢产物观察1. 糖发酵实验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分别接种在葡萄糖发酵管内,37℃培养18-24h进行观察。
培养基中指示剂为溴甲酚紫。
如能分解葡萄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能分解乳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培养基未变色,仍为紫色,则表明细菌不能分解乳糖不能分解乳糖。
记录符合“-”。
2.枸橼酸盐利用实验该培养基中提供的唯一碳源是枸橼酸钠。
指示剂是澳麝香草酚兰。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37℃培养24h进行观察.若斜面有菌落出现,培养基由原来的绿色变为深兰色,表明细菌能利用枸橼酸钠,记录符合“+”,反之“-”。
3.靛基质吲哚产生实验能产生色氨酸酶的细菌,可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48h后,每管各加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3-4滴,若出现红色化合物-玫瑰色吲哚,表明靛基质产生阳性“+”;反之为阴性:“-”。
4. 硫化氢产生实验有的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
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在这样的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
若培养基中出现黑色沉淀物即为阳性“+”,表明产生的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结合,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
二、细菌生长现象1、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1)表面生长: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液面形成菌膜。
如枯草杆菌。
(2)混浊生长:液体均匀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如大肠埃希菌。
(3)沉淀生长: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管底,形成沉淀。
如链球菌。
2、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1)菌苔: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长成菌苔。
(2)菌落: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观察时要注意菌落的大小、形状、表面形状、边缘是否整齐、透明度、颜色等,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3)色素: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有鞭毛的细菌,由于能运动,在半固体培养基内沿穿刺线弥漫性生长,使穿刺线变得模糊不清。
无鞭毛的细菌,因为不能运动,接种生仍没穿刺生长,穿刺线与周围界限清楚。
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
材料:高压蒸汽灭菌器。
原理:高压蒸气灭菌器是一种坚固密闭的蒸锅,锅盖上装有压力计、安全阀及排气孔等。
锅盖密闭旋紧后由锅底加热,因蒸气不能外溢,可使锅内压力逐渐增高,从而提高了锅内水的沸点和蒸气的温度。
由于高压蒸气的温度较高,放出潜热多,热力穿透能力较强,故其灭菌效能最好。
凡能耐热和耐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纱布、玻璃器材等都可以应用此法消毒灭菌。
讲解(示教)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主要构件:一个能密闭的耐高压的双层金属圆筒,蒸汽压力计,安全阀,排气阀等。
步骤:1.先向外筒注入一定量水,需灭菌物品装入内筒,不宜拥挤,以便蒸汽充分回旋。
把筒盖拧紧盖严,打开排气阀,开始加热。
2. 水沸腾后,排气阀打开排出气体,待排气孔急促排出蒸汽,表明冷空腔已排尽,关闭排气阀,此时筒内压力逐渐上升。
3. 待压力达到所需值时,适时调节热源,使维持一定时间。
一般为15磅,温度121.3℃,维持15-30min。
4. 灭菌达到所需时间后,关闭热源,自然降压(温),待压力表指针降至“0”时,方可开盖取物。
注意事项:1.器内的水量适当。
2.放入的物品不拥挤。
3.排尽冷空气。
4. 待压力表指针降至“0”时,方可开盖。
凝集实验(玻片法)目的: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异性,熟悉凝集反应的操作。
材料:伤寒杆菌A-F群O多价血清、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生理盐水、未知菌、玻片。
原理:颗粒性抗原(凝集原)与相应的抗体(凝集素)直接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如红细胞ABO血型的测定,测定细菌的细菌凝集实验。
步骤:1.取清洁载物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
于第一格和第二格内各加约30ul伤寒杆菌A-F 群O多价血清及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第三格内滴加约30ul生理盐水。
2. 用接种环挑取待检菌种少许,分别均匀地涂抹于1、2、3格内的液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