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1.3.2我的五样2苏教必修12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劝学》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字音、通假字、文言实词。
二、预习内容(1)作者及其作品荀子,名字,时期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
(2)字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镂()螯()蛇鳝()(3)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文言实词1、君子:2、已:。
3、中绳:4、輮:5、规:6、虽有槁暴:7、挺:8、金:9、就砺:10、参省乎己11、须臾:12、跂:13、而见者远14、疾:15、假:16、舆:17、致:18、水:19、绝:20、兴:21、跬:22、骐骥:23、用心一也: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难点)。
二、学习过程合作探究(1)文言虚词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苛政猛于虎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特殊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輮以为轮(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精讲点拨1、归纳课文的内容要点,列出结构框架第一段:中心论点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四喻)第三段:学习的作用:(五喻)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一喻)2、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比喻论证排比句论证正反对比论证3、思考交流《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4\运用比喻对比的方式写一个片段,关于学习的议论文。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1.3.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学校:临清实高《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属于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的内容。
此专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感悟人生、设计未来,通过文本解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属于设计未来这个板块,这个板块包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我的五样》两篇文章。
本文中马克思以他16岁的年龄向我们阐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逻辑思维严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维逻辑和睿智的思想;2.体会设计未来的重要性,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初步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理性而积极地规划、设计未来。
教学难点:理清结构、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本文特点——富有激情和理性,严密的逻辑性。
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高一学生思维还不够严密,较难理解课文富有逻辑性的内容。
但他们正处于16岁的年龄,正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年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
这篇文章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指导。
所以要特别地加强讨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师生讨论五、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案上的课前基础知识和课前思考题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并推一代表发言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解答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导入:中国有句古话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春是玫瑰色的年华,是爱做梦的岁月。
你带着灿烂的微笑,带着燃烧的希冀,带着无边的遐想,把自己的未来憧憬成星光漫天。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规划人生、设计未来呢?十七岁时的马克思在他的这篇中学毕业论文里应该给了我们不少的思考空间。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1.1.2相信未来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1、下列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A、蜘蛛炉台黯然神伤B、睫毛瞳孔长吁短叹C、摇曳灰烬硕果仅存D、曙光笔竿数见不鲜2、下列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A、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他们是寄予感动的泪水?还是轻蔑的讥笑?B、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奋斗一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C、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D、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时,诗人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腐败这股“支流”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让舆论对腐败缄默或轻描淡写....,写些粉饰太平的文章,必然会削弱传媒的作用。
B、他虽然劣迹斑斑,但瑕不掩瑜....,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有好的一面。
C、陈水扁一心想搞台独,这种危言危行....令国人唾弃。
D、这家商店原本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惨.淡经营...,濒临破产。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什么对于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B、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规则。
C、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出国考察去了。
D、经过老书记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与下面的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向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B、挺起你的胸,昂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D、挺起你的胸,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理解诗歌语言和内涵。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1.3 常春藤叶(苏教版必修2)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语文编写人:薛惠新审稿人:徐涛《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阅读课文,掌握文本中出现的字音、字形、词语二、预习内容(1)给加点的字注音数.落挪.动蔓菁.气喘吁吁..砖砌.咆哮.怒号.散.落昵.称窗槛.颤.抖瞥.见瞅.见唠.叨殡.仪馆(2)词语积累凝视倾泻蹑手蹑脚一筹莫展凄风苦雨错综复杂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1)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1)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重点难点]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三、学习探究过程:探究一: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复述小说的情节。
明确: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角度进行概括。
探究二: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至节):发展(第至节):高潮(第至节):结局(第至节):探究三: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讨论说明原因。
探究四:一个希望,一个永逝,都是源于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子。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围绕线索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说说琼珊是怎样活下来的、老贝尔曼是怎样离开人世的。
四、当堂检测:欧•亨利小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风格上,结合小说第四、五自然节,让学生来品味鉴赏。
课后练习与提高1、课堂小练习:为下面一段文字设计结尾,努力达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配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2.1.1《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必修2)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卢兰会审稿人:陈红艳《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探究答案见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二、预习内容1、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2、本文的题目叫《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谁?他有哪些遭遇呢?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2、难点:对本文的主旨的理解。
三、当堂检测1、索科洛夫说:“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尽是些老头儿的玩意。
”作者写这些反映了索科洛夫怎样的心理状态?联系后文,它所产生的作用是什么?2、“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 肩膀宽阔的男人”,索科洛夫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3、伏罗尼士是索科洛夫的故乡,但索科洛夫为复员后为什么坚决不回伏罗尼士?这说明了什么?课后练习与提高一枚古金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困。
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团聚。
有一天,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
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里总是满满的。
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
来客们坐在餐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高一语文导学案我的五样附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05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我的五样新授课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其中心理描写语段。
3、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学习重点难点1、对作者心理的把握。
2、和自己心灵的对话、和作者的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教学过程一、预习内容教学设计1、关于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斟酌()雏()形甄()别偷觑()刹(那犄()角悄()然鹰爪()商榷()墓冢()惶()然忐忑()()思忖()抉()择擂()鼓偌()大闸()孔巷()道瞠()目结舌气息屏()窒不啻()惊雷四肢百骸()生命之泵()冰冷成坨()3、字形一如既往清丽绝伦苟延残喘一笔勾销举棋不定愁肠百结冥思苦想二、自主学习补充深化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
3、通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生命中最宝贵选择的原因舍弃的顺序舍弃的理由的无样东西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说“人们在清醒的选择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
这是作者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意义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惟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苏教版必修2)
学校:临清实高学科:语文编写人:王冬雪审稿人:薛惠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第二模块的开篇,也是第二模块第一专题教学的定调之作。
本文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
个人觉得在本文的教学上存在两个影响学生理解和感悟的环节:第一,作者的特殊经历。
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个人感悟与生活体会不易为学生所理解。
所以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使学生体会盲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感受成为教师组织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海伦·凯勒三天的安排。
她想要看的事物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学生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能够结合自身体验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散文的欣赏,体会文章独特的抒情方式和心理描写。
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作者特定的文化背景。
活动体验的学生参与过程与启发。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定的理解能力基础之上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较好地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各基础知识点,根据文本的特点,本文重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陶冶与提高,而文章语言的障碍性不大,而本文的特殊的作者遭遇和经历是学生不太熟悉而需要体验和感受的,所以教师点拨要透彻到位。
故可以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讨论和活动体验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
活动体验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幻灯片与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课外作业课前预习部分:预习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小作文《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
此预习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既能够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写作训练与文本进行有机对比,反映出人性的普遍情感取向及意义,深化本文主题的阐发。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4.1.1《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2)
临清实验高级中学语文编写:于淑芳审稿:赵德生《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属于苏教版必修二模块“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
重点是鉴赏分析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
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和成语的意义背诵精彩语段2、能力目标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其思想感情。
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3、情感目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揣摩品味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难点: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四、学情分析《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作者用他的妙笔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精美的语言。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写景抒情散文,具有一定的写景分析,情感体会,语言品味能力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准备资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导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写出了荷花艳丽的色彩。
杨万里《小池》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问题设置1、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3.1.1《六国论》2(苏教版必修2)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3.1.1《六国论》2(苏教版必修2)临清市实验高中语文学科编写人:毛磊审稿人:陈红艳《六国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六国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是高二第一篇文言文。
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高二上学期文言文按时代编排,本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现行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后两中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课文中词语的积累和文章的背诵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4.背诵本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转变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错误以为文言文教学就是仅限于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层级B)的培养。
从而忽视了(能力层级C)、(能力层级E)的提高。
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下降,不能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
山东临清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3.2.1《念奴娇·赤壁怀古》2(苏教版必修2)
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王文娜审稿人:陈红艳《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篇课文。
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
这单元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词作,让他们能初步感知宋词的特点与美感。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词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2.通过赏析词中的“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周瑜的儒将风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赏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精神,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赏析词中壮阔的意境与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品味本词的意境美与人情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体会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初步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培养学生乐观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景物、人物、情感交融的手法,感受作品雄奇壮阔的意境。
2.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四、学情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化底蕴与文学内涵的考查,为此,古诗词鉴赏便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这盘文化大餐中的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佐餐。
题型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改为现在的主观赏析题,从而加大了解题的难度,因而古诗词鉴赏题被学生喻为色香味俱佳而又难于采摘的葡萄。
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告诉学生一些鉴赏的方法与要领,也许就能让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1.2.2常春藤叶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2
学科: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国外的小说,本篇教学设计将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围绕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让学生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从相互间思想的交流碰撞间学到他人的思维方式,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并且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学习了本课的写作方法后,针对高中生喜欢实践动手的特点,让他们设计一故事的结尾,初步把握欧•亨利“含泪微笑”的风格。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
(2)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能力目标:(1)概括并复述小说的情节。
(2)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3)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情感目标:(1)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2)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点难点]1、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3、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四、[学情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要求体现“珍惜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
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
2、本文属于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精神支柱”板块中的课文。
本专题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选取了六篇文章,组成三个板块:“强者之歌”、“精神支点”、“敬畏生命”。
有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自然灾害中遇难者对生存的渴求;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还有对小生灵的赞美。
高一语文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1.3《我的五样》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沈秋艳审稿:薛惠新《我的五样》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常识2、识记文本中的字词3、理清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二、预习内容㈠、散文的特点1、散文题材多样自由凡宇宙间一切事物,大至永恒的星球,小至花鸟鱼虫,皆可入文。
而且,行文的方式也无拘无束,可漫谈,回忆,日记,对话……散文家秦牧以“海阔天空”形容之,一点也不为过。
鲁迅的散文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
他的散文,被人称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打开他那十几册散文(杂文)集,里面有的是“大题小作”,如《关于女人》《拿来主义》;有的是“小题大做”,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有的是“借题发挥”,如《谈皇帝》……他的散文随心所欲,运思落笔也似漫不经心,但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饱含作者的满腔激情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2、散文结构“形散神不散”散文反映生活,不像小说,戏剧,要刻画人物,构造情节。
它不需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也不需有前后连贯的情节。
散文作家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
于是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
他依据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思想轨迹,描述的只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是“形散”;实际上,这些描述的东西却有一条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成一体,这就的“神不散”。
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一散一不神不散”之间。
由于有了“散”,作家可以放开思路,放开笔端,运笔如风,不拘成法;由于有了“不散”,散文能深邃含蓄,包含感情,成为反映社会的有力武器。
3、散文有浓厚的主观情感散文往往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抒情散文自不待言,叙事散文也往往寓情于事。
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如此说:“文学是通过个性表现共性的。
它时常要求作者不回避表现自己。
诗和散文,对作者这种要求更加显著。
‘直诉胸臆’和倾泻感情的时候,如果一个作家回避自己,就不可能写出精彩动人的文字,也不可能给人任何亲切的感觉。
……真正动人的散文,那个作者的音容笑貌是总会浮现在读者面前的。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2.3图片两组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2
临清实验高中《图片两组》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能够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二、预习内容1、你能够从第一、二幅图片中看出那些细节?第二幅图片中的军人丈夫在拥抱时为什么只用一条手臂呢?2、对比第一和第二幅图片后你会想到什么?3、再看第三幅图片,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细节?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对比第二幅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这位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4、看第四幅图片,你会看到什么细节?你觉得孩子的表情是恐惧的吗?5、第二组的两幅图片通过人群场面表达的主题又是什么呢?6、查找近几年来最让你震撼的关于战争的图片,选择1~2幅图片保存到U盘中,并为其写一段解说词(介绍画面内容、摄影意图、震撼你心灵的原因)7、查找国内近几年其它方面(社会生活等)最让你震撼的图片。
为其写一段文字,说出你的读图感受与理解,并解读摄影意图。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学生能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能够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为图片加小标题、配写解说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战争之残酷和损害之深重,呼吁人性回归,共创和平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把握摄影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理解图片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解读图片的内涵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一)第一组图片探究一: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像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
第一组四幅图片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种力量来自于细节。
请谈谈每一幅图片中哪一个细节最具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力。
探究二:按要求给其中一幅图片加一个小标题,注意标题要符合图片所表现的内涵,语言符合图片的风格。
探究三:综合第一组图片,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1.3.2鸟啼导学案1 苏教版必修2
学校:临清实高《鸟啼》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阅读课文,掌握文本中出现的字音、字形、词语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田凫 (2)椋鸟 (3)老饕 (4)斑鸠 (5)苍穹 (6)萌发 (7)潺潺而行(8)闪烁⑼蛰伏 (10)摇曳 (11)骇人 (12)隐遁 (13)窒息 (14)蝙蝠(15)攫⒃炽烈 (17)残骸 (18)昊天2.解释下列词语。
(1)老饕 (2)笨拙 (3)清越 (4)萌发⑸苍穹 (6)闪烁 (7)蛰(8)摇曳 (9)造物 (10)骇人 (11)隐遁 (12)窒息 (13)晶莹 (14)攫(15)炽烈 (16)残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严寒__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
(2)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__,这喜悦,我们禁不住。
(3)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__。
A.持续奔流暴发 B.持续奔涌爆发C.继续奔涌暴发 D。
继续奔流爆发4.填空。
《乌啼》的作者,国作家,其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明确层次的含义。
2.了解作者与写作意图;探究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文,探究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难点: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教师: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说出层意?第一部分:(1—5自然段)第二部分:(6—15自然段)探究二: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教师: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明确:教师: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山东省临清市三中-高中语文 3.1.2我心归去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1
临清实验高级中学《我心归去》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二】预习内容作者简介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去》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三、【提出疑惑】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快速阅读全文,作者的心由何处归到何处呢?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注意细节在文章中的表现力。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标注音别墅静谧贫瘠酥骨奇诡悲怆眷顾逃遁潦倒矫饰熠熠2、作家作品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去》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沈秋艳审稿:薛惠新
《我的五样》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常识
2、识记文本中的字词
3、理清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预习内容
㈠、散文的特点
1、散文题材多样自由
凡宇宙间一切事物,大至永恒的星球,小至花鸟鱼虫,皆可入文。
而且,行文的方式也无拘无束,可漫谈,回忆,日记,对话……散文家秦牧以“海阔天空”形容之,一点也不为过。
鲁迅的散文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
他的散文,被人称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打开他那十几册散文(杂文)集,里面有的是“大题小作”,如《关于女人》《拿来主义》;有的是“小题大做”,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有的是“借题发挥”,如《谈皇帝》……他的散文随心所欲,运思落笔也似漫不经心,但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饱含作者的满腔激情和精深的思想内涵。
2、散文结构“形散神不散”
散文反映生活,不像小说,戏剧,要刻画人物,构造情节。
它不需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也不需有前后连贯的情节。
散文作家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
于是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
他依据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思想轨迹,描述的只是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就是“形散”;实际上,这些描述的东西却有一条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成一体,这就的“神不散”。
散文的魅力就在于“一散一不神不散”之间。
由于有了“散”,作家可以放开思路,放开笔端,运笔如风,不拘成法;由于有了“不散”,散文能深邃含蓄,包含感情,成为反映社会的有力武器。
3、散文有浓厚的主观情感
散文往往是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抒情散文自不待言,叙事散文也往往寓情于事。
秦牧在《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中如此说:“文学是通过个性表现共性的。
它时常要求作者不回避表现自己。
诗和散文,对作者这种要求更加显著。
‘直诉胸臆’和倾泻感情的时候,如果一个作家回避自己,就不可能写出精彩动人的文字,也不可能给人任何亲切的感觉。
……真正动人的散文,那个作者的音容笑貌是总会浮现在读者面前的。
”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文学样式里,散文作者是最直接向读者敞开自己心扉的。
4、散文有美的意境
散文看似平淡,但在平淡中往往有着深远的意境。
所谓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情景交融,把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与外界事物结合起来,融成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
读者欣赏散文就要主动随作者一起进入这个境界,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
5、散文语言优美
散文又被称为“美文”。
这“美”不仅在它的意境,还美在它的语言。
散文篇幅不长,也不像小说那样以描写的栩栩如生见长;它以语言的凝练取胜,它的诗意也有赖于语言的优美动人。
当然,不同的散文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典雅细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深沉老练;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热烈欢快;秦牧的《土地》明丽清新……但优秀的散文语言,一定有个总的语言特点,即:精粹简洁,富有绘画美和音乐美。
如果语言繁冗乏味,缺乏生活的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旋律,即使有深刻的思想和较好的生活内容,
也难以感动读者。
㈡、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三)课前自学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斟酌zhēng zhuó甄别zhēn 偷觑qù
B、泵bèng 奢侈shēchì墓冢zhǒng
C、噗噗pū四肢百骸hái 纤巧qiān
D、商榷què瞠目结舌chēng 刹那间chà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膊度假貌合神离坐收鱼利
B、凋敝谍血既往不究金碧辉煌
C、辖制勘误层峦叠嶂墨守成规
D、沉缅幅员人才倍出反映问题
(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舍弃的顺序舍弃的理由舍弃时作者的心情
思考问题:作者这样选择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二、学习过程:1、预习检测梳理知识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3、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问题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
问题2: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1—45自然段的内容?问题3:语言美是散文必备法宝,找找文章当中运用到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它们?
二、当堂检测
1、下列注音有误的是()
A、斑斓(bān lán )甄(zhēn )别雏(chú)形
B、真挚(zhì)面面相觑(qù)商榷(què)
C、思忖(cùn )古冢(zhǒng )不啻(dì)
D、犄(jī)角偌(ruò)大瞠(chēng )目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班驳按步就班斑点扳门弄斧
B、抉择一决雌雄溃决林林总总
C、斟酌苟延残喘口诀冥思苦想
D、永诀举棋不定纤巧血迹斑斑
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
⑵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
⑶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
⑷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闹市附近的一个书刊亭竟当街出售盗版书刊,令身经百战的执法人员都张口结
舌。
B、一看之下,我忐忑不安,甚至觉得自己负罪在身。
C、每个人都在苦思冥想,举棋不定。
D、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
潮涨潮消。
5、给下列句子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
(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2)、也许是当过医生的缘故,在片刻斟酌之后,我本能的挥笔写下空气水太阳
课后练习与提高
欣赏作文小练习:
《我的五样》读后感
面对纷繁的世界,你可曾问过自己:你到底要什么?
事实上,很多人忙忙碌碌地走完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从未问过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在少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的人当中,许多人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清晰的答案。
重读毕淑敏《我的五样》,不禁边读边问:我的五样是什么?
不知道每一个人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五样,亦不知道每一个人在划去自己的四样之后留下来的会是哪一样,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无论有多痛苦,无论有多愤怒,无论是面对还是逃避,我们每一个人终将明白: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离不开的,当命运决定我们必需要舍弃时,我们仍然能够忍痛割爱,即使割爱有些剧痛,然而痛过之后可以获得一份保留至爱的安详,可以懂得拥有一份至爱的珍惜,可以无须再为形形色色的外物所动,可以从此理性而单纯地享有自己的惟一至爱。
读《我的五样》,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残酷和无情,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奈,是舍弃和拥有的抉择和彷徨,亦是顿悟与解脱的宁静与豁然……
答案:
课前自学检测部分1D 2C
当堂检测部分1C 2A
3生死攸关瞠目结舌苟延残喘4A
其他答案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