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合集下载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报告【5篇】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报告【5篇】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报告【5篇】师德就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师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师德师风学习总结报告,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师德师风学习总结报告1好的师风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

师德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作为教师的我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教师应当热爱每一个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应当深入地观察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活动,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会使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后果。

与此相反,我应该强调应用奖励的办法,认为对儿童(尤其是那些脆弱或缺乏自信心的儿童)加以赞扬,对儿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应该终生学习,具有崇高科学精神,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完美的雄辩家。

再次,教师应当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能熟练地应用教学方法。

只有深刻地理解所教内容,才有可能有效地教学,也能应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此,我要做到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防事事依赖别人的坏习惯,简洁明了地讲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pdf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pdf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

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思想之光,兹述析如下。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师者自我价值的确认 春秋战国之时,具备为师之资格的人,皆是具有“道术”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知识分子。

无论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尽管其思想上取舍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传授自己所认同的“道”,而这便成为为师者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吕氏春秋》更明确地指出:“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又说:“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

”教师应当认识到,其自身之所以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

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

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行义”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就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所以《吕氏春秋》讲:“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了“行义”而“争于道”,对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的确,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

就以大教育家孔子来说,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分不开的,他要通过育人来“行义”。

在匡地被围困时,他还带领学生习礼树下,弦歌之声不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有临大节而志不可夺的精神。

在教育劳动中,义务体现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师德师风国学心得体会总结

师德师风国学心得体会总结

师德师风国学心得体会总结在当今社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而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道德理念,对于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

国学中强调的“仁爱”思想,是师德的核心。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用心去了解和帮助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耐心细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国学中的“礼仪”文化,为师风提供了行为规范。

古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当体现出对教育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关爱。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风榜样。

国学倡导的“学而不厌”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学习,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

这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包括对自身修养的提升和对学生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

国学中提倡的“中庸之道”,对于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学生差异、家长期望、教育改革等多重压力时,我们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盲目追求功利,也不消极懈怠,而是要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路径。

国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激励教师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担当。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更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通过学习和实践国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风,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尊敬、让家长放心、被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通用8篇)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通用8篇)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通用8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通用8篇)快乐有趣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做人的学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活动总结吧。

写活动总结可马虎不得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1根据《尧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回归责任,增强使命”为主线,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开展了系列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总如下:一、积极动员,全面启动。

1、学校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广播、板报、墙报等载体进行宣传,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健全机构,制定方案。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师德教育活动计划。

二、积极开展学习活动。

我校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阶段,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学习有内容、有体会。

1根据师德建设工作计划,我校在2月初召开了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法步骤。

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工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规范言行,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的自觉性。

2学习法律法规。

采用集中学习讨论交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铸师魂,讲正气。

3、根据师德建设工作计划,我校开展了学习最美教师活动,活动形式分为自学和教师集体学习,教师们根据学校发的学习材料和自己从网络上的教材深入的学习,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出学习心得。

我校根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文明礼仪”教育,制定教师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5篇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5篇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5篇篇1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是教书育人的根本。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讨论,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结合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师德师风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师德师风的概念和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指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风尚,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它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而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风尚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将师德师风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实践探索。

我们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三、反思和总结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具备以下素质: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建议和展望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和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后,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展望未来,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我们的教育工作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

教师学习师德师风活动总结(3篇)

教师学习师德师风活动总结(3篇)

教师学习师德师风活动总结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

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思想之光,兹述析如下。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为师者自我价值的确认春秋战国之时,具备为师之资格的人,皆是具有“道术”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知识分子。

无论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尽管其思想上取舍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传授自己所认同的“道”,而这便成为为师者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吕氏春秋》更明确地指出:“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又说:“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

”教师应当认识到,其自身之所以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

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

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行义”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就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所以《吕氏春秋》讲:“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了“行义”而“争于道”,对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的确,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

就以大教育家孔子来说,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分不开的,他要通过育人来“行义”。

在匡地被围困时,他还带领学生习礼树下,弦歌之声不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有临大节而志不可夺的精神。

在教育劳动中,义务体现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从《吕氏春秋》看师德师风建设

从《吕氏春秋》看师德师风建设

从《吕氏春秋》看师德师风建设摘要:《吕氏春秋》是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包含十分丰富内容,其中《劝学》等篇目对师德师道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对《吕氏春秋》中的几个篇目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出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也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教师地位及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吕氏春秋;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

”纵观中华传统师德的流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对于师德的论述,经过几千年的流变,中华传统师德集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关于教师修养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对当下的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吕氏春秋》形书于秦,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以及所保留下来的大量科学文化方面的史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遗产。

《吕氏春秋》分为纪、览、论三大部分,全书共160篇。

在《孟夏纪》中大量篇幅都是在讲述关于教育的内容,其中大量篇目对传统的教学之道进行阐述,对如今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吕氏春秋》中对教师素养的论述儒家学派将“仁”作为核心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都被后世所传承,《吕氏春秋》中关于教育的思想大多继承了儒家学派,在《劝学》篇中写道:“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教师在施行教诲、传道解惑时,不应该去计较学生的家庭条件地位的轻重、尊卑和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教师要追求的是“师之道”,从春秋战国以来,无论儒家、道家、墨家,虽然彼此思想上取舍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在传授自己所认同的“道”,早在那个时期就认为具备为人师资格的人必须是要有“道术”、坚持“师道”的。

(师德师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怎么写五篇

(师德师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怎么写五篇

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怎么写五篇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学风和的校风,老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同学素养的培育。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那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的文章,欢送参考和借鉴,期望对你有所挂念。

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老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老师具备的最根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老师这个行业的风气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困难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宠爱同学,敬重同学是老师最根本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宠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细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把尽可能多的学问传授给同学,完成古人对老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

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同学假如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确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确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疑心,这样对同学的学习明显是很有利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同学对老师的敬重之言。

既然做“父亲〞,就要关怀爱护同学,敬重同学,对同学负责。

老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预同学、指使同学甚至利用同学。

老师应当宠爱教育事业,宠爱同学,主动经常与同学沟通沟通,了解同学的思想,想同学所想,从心里情愿与同学成为伴侣,建立起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样,同学平常会主动和老师沟通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

老师遇事要冷静,不任凭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正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全部的同学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宠爱一个同学就等于塑造一个同学,而厌弃一个同学无异于毁坏一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社会竞争的越来越猛烈,使现在一些同学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简洁形成孤僻、霸道的共性,使局部同学进入高校后就消灭了很多的不适应。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2篇)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2篇)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一、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

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

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

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

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

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

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四篇)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四篇)

师德师风建设总结与收获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应做以下几方面:一、自我认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

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二、在师德方面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自身素质四、本学期成绩本学期没有显著的教学成果与自我奖项,但是本人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帮助本校体育教师进行说课大赛备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当前,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提高,才能使教育再永葆青春的光彩。

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

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

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师德师风总结与收获1按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系统地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我做了许多工作,现总结如下: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高低。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1)、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

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

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踏踏实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追求。

(师德师风)学校师德师风活动总结范文

(师德师风)学校师德师风活动总结范文

师德师风活动总结范文老子曰:“上善假设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从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宠爱他独到的见解。

在参与的师德培训之后,细细咀嚼,我好像有所感悟,于是写下我的独白,就作为自己的师德答卷吧!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师德师风活动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师德师风活动总结1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假设用一根火柴去点亮一堆火,就可以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很多倍的热量。

我想我们老师群体就是一根火柴,我们在燃烧时,不但点燃同学们,还点燃了我们的人民群众,点燃中国数亿人民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就是一艘大船,我们老师就是那把握人民命运大船的水手!作为师者,我会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无限的奉献,做时代的先驱;作为师者,我更应留意师德师风,在生活学习中教会我们同学如何做人。

要使同学对老师敬重,的源泉便是老师的德和才!师德师风建设,不同于法律,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传统习惯和自我的内新心来评价的。

道德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遇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做人要有道德,做老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同学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认真体会,从中感悟。

我们教授同学的同时,多与他们沟通,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情愿上他的课。

作为一名年青老师,同学原来就比拟与我亲近,但仍有同学不会主动与我沟通,大多是敬而远之。

刚开头我的心情很急躁,不知道怎么办,但经过询问同学和有阅历的老师后,我发觉是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

比方,有时候同学做题作错了,我很生气便大声的说同学,那样同学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不情愿和我交往;还有在上课时,由于很多胆小的同学不爱举手,我也没多在意,便没抽那些同学答复下列问题,可久而久之同学们就没有乐观答复下列问题的习惯了,而我在无形中也削减了与同学沟通的时机……这以后我一改以往的作风,加强与同学们的联系,课上课下融为一体,并在生活玩耍中,教给他们很多的学问和好玩的东西。

师德师风方面总结

师德师风方面总结

师德师风方面总结师德师风方面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方面总结(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师德师风方面总结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系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而教师的灵魂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一、崇尚崇高的师德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

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

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幼儿教育。

1.提高对师德认识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

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

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通用15篇)

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通用15篇)

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通用15篇)师德师风学习活动总结1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为了将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王洪伟校长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就向全体教师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阐明了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其重大意义,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二、认真组织学习。

在学习教育阶段中,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灵宝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范学兵局长在全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会议上的讲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我校在此阶段活动中,以小学文科、小学理科、后勤服务三个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学习有内容、有记载、有体会、有考核。

三、学习教育效果显著。

我校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阶段,专门组织召开了学习动员大会,在集中学习上级有关实施方案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分成三个小组进行个人自学和会议交流。

每周学校组织一次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集中学习,在11月11日,学校召开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学习教育阶段总结、经验交流、体会畅谈会。

通过深入座谈,全体教师把握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了内在的精神动力,促进了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四、长远计划(1、继续学习2、榜样引领)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强学习,集中学习上级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材料,并继续完善学习笔记,组织全体教师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升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的服务意识。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教师,是万民的楷模,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师之道,其意不仅为择师之道,也有为师之道的意思。

从古至今,大家都对于选择老师,爱戴老师,敬重老师行为礼仪等比较重视。

吕氏春秋。

劝学中说:“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在唐。

韩愈《师说》中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元。

关汉卿也曾说过:“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

而今天,我所指的却是它的“为师之道”,学生要尊重老师,那么老师也该爱戴学生。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根本。

我们必须遵循为师之道,要以德树人,德艺双馨。

从教两年来,既然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那么遵循做“文雅”“高雅”“优雅”的示范人就成为了我为人师表的目标。

也是我为师之道的一重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中,保育和教育一直是幼儿园的主体。

但是保育是幼儿园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3岁到6岁儿童而言,学习可以放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课程中去,而我们幼儿园重要负责的就是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环节。

所以我一直坚持把培养幼儿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与人交往能力,处事态度的引领等作为首要任务,从不会强加给他们很多学习的压力或者严厉的规矩。

我希望尽量的陪他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所以不断的锻炼他们的自身修养和乐观的态度,为以后为人处事打好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很重视依法治教,以德树人的思想。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我们幼儿园也有规章制度。

应园领导的要求,我们幼儿老师不仅要对《幼儿园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熟记一二的,而且必须遵守。

而我也是一直遵循着用热情,活力,激情创新教育,用和谐,友爱,奉献爱戴幼儿,这也做为了我为师之道的思想之一。

在21世纪的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真的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局面。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及收获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及收获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及收获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及收获精选篇1经过师德师风整顿与学习,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这次学习让自我看到了存在的缺点,结合自我的工作对自我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剖析,现总结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时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所以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2、基本功不够过硬,业务有待提高。

多媒体教学跟不上,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3、虽然平时与学生的交流的次数较多,但与家长沟通、交流不多,对学生的思想问题仍不能尽早尽好地解决。

二、根源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自我放松了学习及对自我的要求;二是自我对自我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

这次集中教育整顿使自我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我工作的方式、方向。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经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不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做到思想业务两过硬。

2、开拓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

3、尊重家长,服务家长。

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提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

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得到家长信任二、注意加强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增加自我对各种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师德师风建设
总结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

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思想之光,兹述析如下。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师者自我价值的确认
春秋战国之时,具备为师之资格的人,皆是具有“道术”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知识分子。

无论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尽管其思想上取舍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传授自己所认同的“道”,而这便成为为师者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吕氏春秋》更明确地指出:“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又说:“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

”教师应当认识到,其自身之所以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

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

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
“行义”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就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所以《吕氏春秋》讲:“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为了“行义”而“争于道”,对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的确,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

就以大教育家孔子来说,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是分不开的,他要通过育人来“行义”。

在匡地被围困时,他还带领学生习礼树下,弦歌之声不绝,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有临大节而志不可夺的精神。

在教育劳动中,义务体现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毛病
《吕氏春秋·诬徒》篇批评了某些为师者容易犯的四种毛病:
第一,“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是过于随心所欲,缺少一贯性的原则,信口开河;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稳定,喜怒无常。

一般说来,“不讲”的老师少,但“妄说”者却大有其人,“妄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缺乏、学术不精和不负责任。

为师者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和其心气,宽大其胸怀,培养对学生的.良好感情。

由于学生的知识、
经验不足,有时出现傲慢、顶撞、无理、“不懂事”等言行并不意外,对此教师应掌握分寸,正确处理。

第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就是说为师者自己有失败或过失,不肯自我批评,刚愎自用,坚持错误。

当然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教师不应过分看重自己的尊严。

如果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顾是非曲直,实际上你的尊严并不能得到真正地维护,相反却受到更大的损害。

每个当老师的,都希望学生尊重自己,这是正常心理,问题是怎样赢得学生的尊重。

尊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基础上的自觉行为,即使对于年少的学生也应当是这样,教师发现自己错了能坦率地承认,学生不但不会瞧不起你,反而会感到你可敬可亲。

第三,“见权亲势。

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

有些教师阿谀谄媚权势者,不管其德才如何,千方百计地讨好奉承。

这种情况在古代专制社会中是存在的,是不正常的。

一方面,这会在心理“骄惯”那些富豪子弟,使他们产生鄙视教师进而轻视知识的心理;另一方面,这在客观上是对贫寒子弟的不公与歧视,使他们的自尊心无形中受到伤害,他们也同样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鄙视的心理。

为师者平等视人、给予每个受教育的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关注度,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体面与美德。

第四,“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妬而恶之。


个别为师者对品学兼优却不善于“搞好关系”的学生无端地疏远、嫉恨,从而压制之、刁难之。

“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于父母兄弟,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

”学生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不可能完全一样,也不会是一种类型。

就性格而言,有能说会道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有“眼皮子活”的、也有灵活性差的,这都是正常的。

作为教师,对于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要善待,因为他们在心灵深处都期待师长的关爱,这一点不可不明。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为师者最好能“反己以教”
《吕氏春秋》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反己以教”。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好老师对待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一样,要设身处地施行教育。

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先想想,自己若是学生,能否做到,不能勉强学生做力所不及之事。

这样就能师生同心,情感和谐,使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为什么为师者要“反己以教”?《吕氏春秋》指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

”又说:“为之而乐者,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

”人之常情是,不能喜欢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能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中有所得。

做一件能得到快乐的事,即使是不肖者,也会努力干;做一
件苦恼的事,别说不肖者,贤者也难以坚持。

因此,“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验学生的心情,研究其心理特点。

这样,就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反己以教”,从教学内容上讲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凡说者,兑(悦)之也”。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锤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草名,有毒)也。

”意思是说,大凡说教,应该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硬性说教。

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硬性说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用石头让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

“反己以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是注意学习、休息和娱乐相结合。

一味紧张单调而急迫地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精神疲劳,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师不能令于徒”,即造成老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局面。

而高明老师的教学,总是能把教学组织得劳逸相济、从容不迫。

使学生既有严肃认真之学习精神,又有愉快活泼之生活情致,即“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

”这样,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而能够疾学不倦了。

综观《吕氏春秋》所讲的为师之道,毫无疑问,有利于为师者恰当地自我定位,有利于为师者的自我省察,有利于为师者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颇值得今天的为人师者思索玩味、借鉴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