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实验史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实验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教育领域,实验一直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教育理论的可行性,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回顾外国教育实验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经验和启示,以下是我对这一历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实验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外国教育实验史表明,实验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教育界兴起了一股实验浪潮,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实验,如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室学校”、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实验室”等。

这些实验不仅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实验有助于发现教育规律通过实验,教育工作者可以观察、记录和分析教育现象,从而发现教育规律。

例如,杜威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比传统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

这一发现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实验有助于验证教育理论教育实验可以为教育理论提供实证支持。

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通过大量实验得到了验证,为儿童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二、实验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外国教育实验史中的实验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1. 实验形式多样在教育实验史中,实验形式多样,包括实验室实验、课堂实验、田野实验等。

这些实验形式各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研究目的和需求。

2. 实验方法创新实验方法在教育实验史中不断创新,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教育实验更加科学、严谨。

3. 实验内容丰富教育实验的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

这些实验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教育改革思路。

三、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实验的科学性实验必须遵循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此,实验设计应严谨,实验方法应科学,实验数据应真实。

中外教育史讲读心得体会

中外教育史讲读心得体会

在阅读中外教育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外教育史讲读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贵族阶层的特权,而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

教育使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无知走向智慧。

在我国,从古代的“有教无类”到现代的“普及义务教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感、有道德、有文化的公民。

在中外教育史中,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普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德国教育家康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自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则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这些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方法的发展在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师徒相授”到现代的“班级授课制”,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教育方法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

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则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国外,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了“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柏拉图则主张“辩证法”,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而美国教育家杜威则提出了“实验法”,强调通过实践来学习。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感想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感想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感想人们大都喜欢挤破头皮往前上,总对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每每茶余饭后回首历史时,也会觉得受益匪浅,甚至对久久迷惑的某一问题恍然大悟。

中国名臣魏徵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古人尚知道借鉴前人,修正自己的行为,从历史的兴亡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历史,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

古往今来,纵然已有无数人为之探索,想要看透历史的真相,但却永远隔着最后一层纱幔,那是指尖无法触及的尺度。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却永远处于依稀仿佛之间。

历史,也就成为了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

也许真是因为这无法触及的遗憾,才使读史充满了更多的神秘与诱惑。

就如同人们虽无法帮断臂的维纳斯恢复她原本的臂膀,她断臂的残缺之美却令人充满无限遐想。

静下心来,捧起书本,神交古人,感觉很是不错。

史书,如同浩瀚之海,其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读史使人知兴衰,读史让人明耻辱,读史令人振奋,读史使人智慧。

中外教育史的第一次课上,胡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所读的中外教育史的书,大多断章取义,看重历史事件,对史实的认识只停留在点与点的分隔上,还不能形成线与线的交融。

胡老师的课,贯穿史实前后,深挖其中的逻辑关心,使我们真正理解和领悟某一教育家及其教育实践的前因后果。

教育史是一条线,每一个教育家的出现和教育实践的发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因素,都促进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教育家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有了当时社会的局限性。

比如夸美纽斯所推行的班级授课制,对于当时的捷克是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夸美纽斯究其国家受欺的原因,发现入侵者都是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因此推行班级授课制,使大批量的民众能够接受教育,能够使数量较多的人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目的,在于使数量较多的人拥有学习的机会,其初衷就不在于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外国教育史对于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的教育发展。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外国教育史》一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外国教育史概述《外国教育史》一书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变革,再到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书中详细阐述了各个时期的教育特点、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三、外国教育史领读心得1. 教育观念的演变在阅读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观念的演变。

从古希腊时期对“教育即自由”的追求,到古罗马时期强调“教育即训练”的理念,再到近现代教育制度中重视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这些变化无不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的不断探索和进步。

2. 教育制度的变迁外国教育史中的教育制度变迁让我对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古希腊的“学园”到古罗马的“学院”,再到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国教育制度在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3. 教育家的贡献外国教育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

他们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育素养和责任感。

4.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制约。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5.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在阅读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科技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古代的书写工具到现代的互联网技术,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外教育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外教育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学习中外教育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脉络,汲取不同教育思想的精华,从而更好地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在学习中外教育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历史的悠久、教育的多样性和教育思想的深刻性。

以下是我对中外教育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中外教育史的学习价值1. 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私塾制度、科举制度等,都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瑰宝。

了解这些,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吸取外国教育经验学习外国教育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发展趋势。

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德国的洪堡教育思想,美国的教育改革等。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提高教育素养中外教育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通过对教育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心得1.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了解到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走向正规化、规模化。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私塾、科举、近代学堂、现代教育等阶段。

在国外,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罗马的修辞学、中世纪的教会教育、近代的公立教育等。

2. 教育思想与制度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思想丰富多样,如我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教育思想,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制度方面,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私塾制度,西方的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制度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外国教育发展史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发展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古希腊的哲学教育,从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到现代的全球化教育,外国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画卷。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演变、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的演变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智慧的追求。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由宗教、家族和社会团体负责。

例如,古埃及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象形文字的传授来培养官员和祭司;古希腊的教育则强调体育、音乐、哲学和修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中世纪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会学校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神学为主,旨在培养神职人员。

这一时期,教育开始注重信仰和道德的培养,但同时也存在着等级森严、排斥异端的现象。

3. 近现代教育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个体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教育逐渐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科学、人文和社会的发展。

近代以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普及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制度相继建立。

4. 当代教育当代教育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育手段更加先进。

二、教育的本质1.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2.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犯罪、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1. 对个人的意义(1)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掌握知识、技能和素质,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的作文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的作文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的作文翻开《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接触到终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教育专著的克鲁普斯卡娅、提倡集体教育的马卡连柯、提出“以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赞科夫、写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名著的苏霍姆林斯基等等;翻开《外国教育史》,我们还可以接触到现代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新流派,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等,与这些大师对话、与这些现代的思想流派对话,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

他一生提出了很多教育主张,如:“儿童中心主义”“从做中学”等教育原则,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变”。

他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写道:“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一方面是在那里受教,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

“教育无痕”,不正是杜威这个观点的精练概括吗?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当教育被狭隘化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置于“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逻辑拘囿时,它的很多意义已经消遁无形了。

“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

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

读《外国教育史》有感《外国教育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可以传承知识,培养人才,还可以塑造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我了解到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搭建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队伍,推动国家的进步。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连。

在外国教育史的发展中,很多教育制度的更迭和教育政策的变化都是受到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所导致的。

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的变革都会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教育可以塑造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因此,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相适应,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的。

在读《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都是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而制定的。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的进步。

通过阅读《外国教育史》,我对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塑造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的进步。

讲中外教育简史心得体会

讲中外教育简史心得体会

讲中外教育简史心得体会中外教育简史心得体会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中外教育的发展历史则是探索人类教育之路的宝贵经验。

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不仅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了一些启示。

首先,通过学习中外教育的发展历史,我意识到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和古希腊的哲学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们旨在培养合格的官员或高雅的人文主义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也随之演变。

近代中国的教育也因社会变革而不断调整和转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教育更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意识到教育应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

其次,了解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与普及性。

中外教育的发展历史中,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现代的中小学教育体制、美国的综合教育和德国的职业教育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每一种教育体系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没有一种方式是完美的。

因此,我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是值得尊重和包容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教育文化的优秀经验,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再者,通过学习中外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也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历史上,教育改革往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潮流。

无论是古代的大学改革运动还是现代的教育革命,都是为了破除旧的教育模式,追求教育目标的更新和优化。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教育改革更显得迫在眉睫。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最后,中外教育简史的学习给我带来了教育价值观的启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

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教育模式获得了成功,而强调实用性和竞争力的教育方式则有时会埋下隐患。

西方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西方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教育理论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西方教育理论,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西方教育理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使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即教育要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2. 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成长。

二、教育的目的1. 培养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西方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培养个体社会责任感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培养个体创新能力西方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为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教育的方法1. 个体化教育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任务驱动教学西方教育理论倡导任务驱动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 合作学习西方教育理论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四、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西方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国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完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3篇)

学完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教育简史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演变,从而对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教育简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教育简史的学习过程1. 了解教育起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活动,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传承。

2. 探究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在国外,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我对这些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等观点。

3. 分析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从古代的“师徒相授”到现代的“班级授课制”,教育方法不断演变。

通过对教育方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方法的选择应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心得体会1. 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教育简史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例如,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古代教育强调的“学以致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育简史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其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外国古代教育史感想作文

外国古代教育史感想作文

外国古代教育史感想作文在学习外国古代教育史这门课程时,我深深地被远古时期人类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所震撼。

古希腊是西方教育的发祥地,古希腊人非常重视教育。

索福克勒斯曾说过:"教育使人从野蛮走向文明。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教育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格拉底提出"诘问式"教学法,强调启发式教育;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理想教育的构想,提出"教育即是使灵魂转向真理之光";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智力、体育和品德三方面的培养。

古罗马虽然一开始主要从希腊吸收教育思想,但后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

最著名的当属西塞罗,他倡导"人文主义教育",强调语言、修辞、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学习。

另一位思想家份丢则主张教育应以德育为本,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古印度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有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制度。

当时印度的教育以婆罗门教为中心,主要是通过口诵和默记的方式,将宗教典籍和哲学思想传授给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古印度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大学——那兰达大学,这是一所佛教大学,曾吸引了大量外国学生前来求学。

古代中国也是教育的重镇。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教育,孔子被尊为"教育之祖"。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主张"因材施教",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

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主张顺其自然,不勉强学生。

此外,《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都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从古希腊到印度,从罗马到中国,古代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为后世的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培养人的品德修养,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学习外国古代教育史,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我们能够本着对知识的渴望,勤奋学习,以实现自我价值。

学习西方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篇一: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

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一引言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

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

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

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

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

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

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

西方教育简史心得体会大学

西方教育简史心得体会大学

西方教育简史心得体会大学西方教育简史心得体会大学西方教育的历程漫长而丰富多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他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来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西方教育的历史,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我对西方教育历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西方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强调思辨和理性,他们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罗马时代则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其次,中世纪的学院教育对于现代大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院是由天主教教会创办的教育机构,培养了许多哲学家、神学家和科学家。

学院教育注重自由探索和智力辩论,为后来的大学教育提供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在欧洲迅速传播。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尊严,反对教条主义和追求物质利益。

这对于整个欧洲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人文主义教育的理念依然存在于大学教育中。

第四,启蒙运动的兴起使教育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主张通过理性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来探索和理解世界,这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启蒙运动也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倡导普通人的教育权利。

最后,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普通教育的普及。

此时,普通教育变得普及了,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还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如德儒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

通过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学习,我意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领导能力。

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今天,西方的教育体系依然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外国教育史的感悟

学外国教育史的感悟

学外国教育史的感悟学习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让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多元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对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多元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和行政才能;中世纪欧洲的教育由教会主导,宗教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而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例如,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国的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学科专精能力。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明白到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和发展。

学习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和社会精英的需要,培养他们的统治能力和文化修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变。

在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劳动力的技术能力和实用技能。

而在现代社会,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明白到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它需要不断与社会变革保持同步。

学习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而整个社会也能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外国教育史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个体。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中外教育史的收获与体会

中外教育史的收获与体会

中外教育史的收获与体会
中国的教育史可以看做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百科全书,里面列有
我国漫长而又艰辛的学术之路和发展过程。

中国的教育史追溯到西汉,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由儒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引领,有着非常
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智慧。

而外国教育史也总结了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
思想,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

比较中外教育史,收获大有不同。

首先是理论上的收获,细读中外教
育史,可以提炼中外各种教育思想,领略其宗教文化的底蕴,深入洞
悉学理论与教育模式,从中汲取智慧,完善和重构自身的认知。

其次
是实践上的收获,中外教育史可以指导实践教育,从中学习到古今名
师的教育技巧,总结优秀的教学流程与经验,积极借鉴,创新教育,
实现教育教学进步。

总而言之,研究中外教育史,收获丰富,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把
握发展趋势,掌控实践教育的本质,助力教育的实现实现真正的终身
发展。

外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3篇)

外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我对教育的发展脉络、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外国教育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宗教、政治和军事活动。

在我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

西方古代教育则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注重体育、音乐、哲学等学科的教育。

这一时期的教育以培养统治者和贵族为目标,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刻板。

2. 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教育主要分为教会教育和世俗教育。

教会教育以宗教教义为主,注重神学、哲学、法律等学科的教育。

世俗教育则以骑士教育、行会教育为代表,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教育仍然以培养统治者和贵族为目标,但开始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3.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启蒙运动为标志,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

我国近代教育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改革传统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为背景,注重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等制度。

这一时期的教育开始关注平民教育,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4.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背景,强调终身教育、个性发展、国际交流等。

我国现代教育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

西方现代教育以信息化、全球化为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二、教育思想的发展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

儒家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提倡教育公平。

2. 柏拉图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主张“理念论”,认为教育应培养统治者和哲学家。

他提出了“学园”教育理念,强调思辨和哲学教育。

3.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夸美纽斯、卢梭等教育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外国教育史学习心得

外国教育史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外国教育史学习心得篇一:《中外教育史纲》学后感孔子对教师素质的规定对现今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黄显观11思政陶班11020XX201经过一个学期的《中外教育史纲》的课程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在教育思想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古代至今中西方的教育思想的演化进步,扩展了我的教育视野。

书中列举了很多如孔子、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杜威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这些名家的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分析现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陶行知、杜威等的教育思想而进行的。

而对于古代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素质的规定上。

虽然孔子并没有构建系统的教师理论,但从《论语》等著作中描述的孔子的教师言行,事实上为我们描绘出孔子对于教师素质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今天我们的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规定一:“学而不厌”。

孔子认为,教育者也应(:外国教育史学习心得)该是学习者,《论语·述而》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说:将所见所闻默记在心中,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厌弃,教导他人而不厌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其实这既是孔子的反躬自问,也是孔子对于一位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看法。

这个规定与现今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专业知识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其次,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使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并卓有成效,就要博采众长,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只有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旁征博引,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再次,要有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告诉教师“怎么教”的知识,是教师能够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条件;最后,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个人实践知识越丰富,标志着教师在专业方面越成熟,越意味着教师开始构建具有个人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西方教育简史的心得体会篇一: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

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一引言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

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

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

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

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

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

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

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

他们在科学上贡献了跨时代的成果,在思想上甚至为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打下伏笔。

苏格拉底曾提到“我唯一比学生知道的多的是我自己的无知,而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他们的这一种开放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为那个时代乃至以后的数千年都奠定了科学在求知方面的底蕴。

同时,柏拉图学院的设立开启了西方教学机构的历史。

在他的价值观引导下,西方建立一种纯粹的学术与思考传统。

从地位上来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相似的,但其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会在之后的部分进行分析。

大学在西方的第二个阶段是毁灭和沉寂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科学与人文泯灭的时期。

教会和封建专制的联手压抑了人们的思想,愚弄人民。

鉴于对神权的巩固,部分科学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相比古希腊的打下的雄厚科技基础,只有少数人在进行学术研究。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人文精神受到了控制,一方面科学技术受到了打压。

西方的科学进程承受着它最大的压力。

然而,最重要的是,由于教会的思想专制,苏格拉底所说的那种谦虚怀疑的精神没有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西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落后于东方,没有哪个民族会缺少天才,而是因为这种环境的缺失,才断送了古希腊的优良传统!这个阶段和中国的封建社会后期又是十分相似的。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的封建社会停滞的是科学发展但是没有停滞的是大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西方的大学在封建时期(中世纪)开始了发展,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等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建立的。

但那个时代的大学与教会是紧密联系的,准确的说,那个时代的大学就是教会创办的。

因此,传授教会所知的真理,为教会所控制的世界服务,是那个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当然,教会的大学有它独有的好处,在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他指出——“当教会创办一所大学时,它并非出于爱护才智或知识自身,而是为了孩子,为了他的精神幸福和他们的宗教影响和效用,以便达到训练他们更好地履行各自的生活职责并把他们培养成更聪明、更能干、更活跃的社会成员的目的。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中世纪的大学虽然在科学技术上面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基于教会本身的特点。

在对西方学生的思维方式训练上,取得现代注重技能培养的大学所不能达到的成果!西方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技术和传统结合的快速发展期。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的大学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西方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之风开始加强。

在著名教育家洪堡看来,“优秀的大学,应该在管理上与政府划开界限,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经费上面支持这些大学。

”此外,随着自由的学术风潮兴起,私立大学的发展逐渐进入佳境。

站在当今世界大学格局来看,牛津、麻省理工、哈佛等等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中,很多都是私立大学。

私立教育,让西方的大学发展的一个特色,他使得学术在行政上脱离了政府的控制,这大大方便了他们在那个剧变的时代冲破旧的思想“随心所欲”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革。

没有了这个层面上面上的阻力,各种理想得以实施。

虽然正确与错误的改革并存,但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他们摸索出了一套培养的方案,一种对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齐头并进的的通识性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整个西方大学发展,这个发展经历了内涵发展——形式发展——内涵形式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为西方大学的现代发展壮大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但是这个过程也有缺点,整个发展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内在积累以及宗教文化在教育中的显著影响,这个也会在后面的讨论中叙述。

三中国大学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思考在现代中国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成就的认识还是很容易停留在思想上和文学上,而科学总是容易被淹没在文学成就的巨大光环之后。

目前对于大学,社会也似乎更多将其理解成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地方,也引爆了蓝翔这些年的话题热潮。

二者的矛盾冲突既是社会对于教育认识的缩影,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缩影。

中国教育的传统是种人文轻科学。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的地位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中国教育的开路者。

当然,春秋战国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高等教育,孔子的教育也只是集中在人文方面的,他虽然支持实用的技术但也并不去传授技术。

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却是超前的,无论是有教无类还是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XX年封建历史的教育基调。

但可惜的是,后人更多只是发扬了他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成就。

相比苏格拉底,孔子的在教育上的思维更加超前,但是在传递文化上面,由于孔子被选择性表达,使得教育内容反而缺失了很多。

在科学文化方面,中国可谓是独树一帜,独特的算学文化让中国的科学为提高生产力做出了超前的成就,以至于当时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几百甚至上千年。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著书甚少,其实这反映的就是当时科技工作者地位的地下,而科学技术更不能得到系统的类似太学一样机构的传授,门徒制,学徒制,自学成为了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主线。

中国的古代科学制度有着自己的完善系统。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大学的机构,那就是书院和太学,他们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延续者,因此虽说有着完整的体系,但是仅仅服务于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

虽然部分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想摆脱科举的束缚,例如湖南的岳麓书院。

但是,这也不足以挽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经书学习为主的事实。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古代大学从结构上相比西方少了科学这一部分的教育。

中国的现代教育是舶来品和试验品。

中国在近代最终有了自己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那就是京师大学堂。

可是不得不说,那是中国迫不得已接受西方的结果。

中国的大学由此渐渐发展出来。

之后,清华、浙大……一批中国的大学建立了起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建立大学,大学里面填充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先驱,北大蔡元培校长关于文理必须通学的思想与古希腊的哲人似乎是一次响应。

可惜,中国在50年代还是分科了。

这次,不仅仅是学生区分学习,连学校都分了一个文理法工农。

如今,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教育又被市场严重影响着,薛涌教授[1]曾说,中国2/3最顶尖的学生结果都到经管去了,中国的市场销售需要那么多那么精英的人么?另一方面,清华的施一公教授最近也说到:清华需要更加纯粹的教育,不需要过早的职业教育。

但是无论大家怎样认为或者分析,都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大学现在出于一个十分迷茫的转折期。

最后想说,中国教育相比西方,公立大学影响力远远超过私立大学。

这个特点和中国的教育发展历史是相关的,一方面,思想教育是政权延续的重要支持,大学作为思想教育的核心资源长久以来一直控制在国家手上,这与西方的教廷传教是相似的;另一方面,中国相比西方少了一个漫长的技术传承阶段,这使得中国教育更加紧迫的需要通过集中力量来促进现代大学建设,私立大学难以达到这个速度。

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学发展过程是一个思想准备期被拉长和实质准备期更加集中的过程。

教育积累被高度集中在文化领域,而技术领域被过度低估。

使得西方的中世纪阶段在中国被拉长为整个封建社会。

四中西方现代大学的对比思考不得不承认,中国大学的发展状况,是不符合中国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目标的。

从历史上看也很清楚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全面追赶上也是来日方长。

而对于中西方大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的差别需要仔细考虑和分析1、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大学是优势还是劣势?泛泛而看,中国的文化与现代科技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发展,但是如果从大学的定义来看,这种文化却可以是大学发展的根基。

西方大学中都有广泛的教会渗透,本科教育中更是十分鼓励历史、数学这样的非实用型学科。

因此,传统文化不会是中国教育的软肋,而应该是中国大学教育可以作为基石的依靠。

对于西方来看,西方传统文化为西方教育过去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方文明孕育在海洋文明之中,其相比中国大陆的文明对人和社会的认识是相对简单的,这也是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的弱点。

如果能将这一部分融入大学教育,中国大学教育的根基将会更加夯实。

2、中国社会所处状态相比西方是不是阻碍了大学发展?目前,功利的社会氛围十分普遍。

当今中国,各个大学最喜欢比较的就是自己的就业率,富豪校友等等。

这个导向下中国的大学教育直接指向了市场,也确实影响了大学发展,随之而来,类似的问题也在学术界出现,SCI导向的现象也导致了学术发展困境。

但是需要看到,这是一个社会认同和社会价值导致的,绝不是简单的拜金主义。

在美国,他们在本科阶段,采取了淡化专业的措施,在通才教育的背景下,数学,历史,哲学这些中国学生看上去很废的课却是美国顶尖大学热门中的热门。

但是需要认识到,美国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和社会发展状态,使得不同专业之间的差距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以及不同选择之间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