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最新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探析【最新哲学类】

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探析【最新哲学类】

摘要

女性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介入科学领域,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她们试图发展出一种新的、女性主义的认识论,以替代传统的男性中心的认识论模式,重建知识体系。经验论和立场论的女性主义对传统科学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批判,但均遭到种种质疑。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女性主义内部出现了一种后现代转向的趋势。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遇后,进过不断相互认同摩擦,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认识论。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理性和知识不是中立的力量,而是依赖社会关系,包括性别关系的。同时利用“后现代方法”对科学进行了更深入的批判,她们对是否存在一个“整体科学”进行质疑,指出科学存在于具体化的实践中,科学是负载故事的。“赛博格宣言”和“转基因食品的文化解读”更是强调了一个“多元、没有清楚边界、冲突、非本质”的主体概念,这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身份、性别、科学、自然是正在不断构成和重新组成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使科学批判的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女性主义;科学观;后现代;后现代女性主义

Abstract

Feminism intervened science field at the end of 1960s and the beginning of 1970s. It opened a new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its unique way of concerning sex. They tried to develop a new and feminist epistemology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androcentrism epistemology, and reestablish science and knowledge system. Feminist expiricism and feminist standpoint criticized the stream of scienc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ut they had many questions.

试论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试论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试论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

摘要:通过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开展

分析,明确了传统女性主义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后现代女

性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男女平等观、承认女性主体地位、否认宏大叙述和二元对

立等超越传统女性主义局限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女性主义局限;后现代女性主义;性别差异;男女平等;主体性引言:

传统封建社会,属于一种男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并且在历史上一直是被压

抑的性别,扮演者顺从者、附属者的角色,因此传统女性主义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但在后

现代主义影响下,女性逐渐形成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意识,并开始对男权进行攻击,其最终

目的是超越传统女性主义自身的局限。

一、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

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性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父权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并将

其应用到了以父权制为斗争的女性主义中。另一个方面,认为让女性屈服的原因是唯一的。

传统女性主义主要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三大

派别。其中产生最早的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它实际上是西方人权观念的拓展,并与主流文

化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具有保守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1]。例如,在妇女解放的问题上,认为其成功与否是由妇女个人决定的,而没有对其在社会上的

不利地位进行充分的考虑。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在二战之前出现的。其最大局限是没有对其

社会文化根源进行全面分析,并忽视了两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性别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引言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的一个学科领域,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探讨女性在后现代社会的地位、身份和权力关系。这一研究领域旨在挑战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探索女性主体性的重构与解放。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主要研究方向和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女性主义者开始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并寻求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女性的经历和问题。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理论也兴起,提出了对中心主义、稳定性和固定性的质疑,强调权力、身份和主体性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试图重新审视和重构女性主体性的概念和话语。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方向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方向包括语言与话语、身份与主体性、权力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语言与话语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语言是权力运作的工具,并且存在着性别化的话语结构。她们批判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试图挑战和改变这种话语结构。她们在文学、哲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著作中,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和重构经典作品,并探索女性话语的可能性。

身份与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性,认为女性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她们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以性别作为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准,并探索女性的身份认同与其他身份因素的交织关系。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doc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doc

女性主义立场论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回应以下是对后现代主义挑战的女性主义立场的小汇编。欢迎哲学毕业生从中学习!

摘要: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差异观的批判做出了积极回应:修正和统一了女性主体的身份,探索了不同女性群体主体与个体主体之间的关系;坚持女性认知优势理论,重塑价值负载的客观性,使知识的客观性最大化,避免相对主义;呼吁妇女从对抗转向对话,并努力实现主体间性宣传这些调整有助于女性主义立场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关键词: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后现代主义差异相同

女性主义立场理论以统一的女性经验和立场为出发点,以女性认知优势理论为载体,试图建构女性主义后续科学,促进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随着抛弃相同寻求差异的后现代范式影响的扩大,这一理论受到后现代女性主义差异观的猛烈冲击,这种差异观既强调性别差异,也强调女性内部差异,因而陷入了认同或差异的两难境地。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如何用差异挑战女权主义立场?女权主义者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澄清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女性主义立场的本质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分离,正确处理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之间的理解和政治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差异观审视和批判女性主义立场理论

女性主义立场对主体身份的责难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立场理论的主要同一性观点是僵化的:封闭和任意的本质主义倾向:

1是性别体验和认知风格的普遍预设首先,统一男女群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立场理论将男性和女性视为具有共同经历和统一立场的同质群体,主张女性拥有更多的认知优势。然而,它仅限于普遍主义和二元论。这不仅不利于性别平等的实现,而且强化了二元等级的性别结构。第二,女性身份的差异被掩盖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指责强调统一女性群体,忽视不同族群的差异:阶级、能力、性取向、女性身份及其地位和经历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身份女性独特的认知方式缺乏包容性。如果女性认知优势理论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那么只有占主导地位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认知特权才能得以维持。这种女性沙文主义不利于妇女之间的平等和共同解放,因此必须解构统一的女性身份。

从女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从女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从女性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作者:刘江滢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3期

摘要:美国作家费雷思出版于1993年的《蓝调石墙 T》《Stone Butch Blues》)讲述了一个生理性别为女性的跨性别者洁斯在性别表达时遭遇到身份认同困境的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现代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说明小说实现了从女性主义的大胆“言说”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以展现洁斯这些跨性别者艰难地成长历程。

关键词:《蓝调石墙T》;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11-02

《蓝调石墙 T》《Stone Butch Blues》)是美国作家费雷思于1993年写成的自传体小说。该书一出版就赢得了广泛赞誉,获1994年兰姆达(小出版社图书)文学奖、199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图书奖小说奖等。被列为妇女研究的必读书目。小说讲述了“我”即洁斯在世人“是男的还是女的”的逼问与挤压下痛苦而又艰难的成长历程。小说既透露着女性主义的特质,又彰显着后现代主义的风采。

这篇传记体的小说用个人化的“我”讲述故事。准确而细致的表达了“我”这个跨性别者多年来最真实的心理感受。作者费雷思实践着女性主义作家坚持的“身体写作”。将女性身体的成长、发育、变性后的生理反应以及性心理、性生活的细节进行描写和展露。小说既写洁斯性交的快乐也写T和婆的真挚爱情,将女性的私人经验,情色话语引入到小说中,并通过作者的自我解读,突出地“表达女性的身体”。这些无疑与西方早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自发地写作、情感的宣泄等基本特征不谋而合。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

样 , 是“ 都 属于 支配地 位 的” 蒙概 念 , 启 它在对 一些 人
后现代 女性主 义颠覆学 术界 旧有的疆域 和规 则 ,
进行启蒙的同时又是对更多的其他人的管制。 现代女 权主 义的 实践在 争取 了男女 平权 后并 没有 给女 性带 来真正的解放 , 女性虽然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已
律。所以, 它一开始就以从内部向现代主义发难为其
宗 旨, 更大程 度上拒斥现代 主 义的 陈规陋 习和行为 在
么即使可以做到 , 历史也将再次重复, 回到阳物统治
制度 , 那时 , 人的性 、 于她们 的想象 以及她 们语 到 女 关
原则。
现代女权主义是启蒙时代的产物 。启蒙使人们摆 脱了神秘主 义和 宗教教条 的束缚 ,被 认为是 为 自由 、
解放 和平等话语 的出现提供 了空间 , 但在精神 层面上
言。 都将不复存在。@ ” 在现代主义的社会中, 女性的危
险在 于 , 们为了实 现平等的 参与 , 她 但却 “ 变成 男人” 。 后现 代女性 主 义理论 探究的 就是保护和 支持关于 “ 个
体 女性 身份 的现 代性 理念 ” 的种 种基 础 , 为这个 基 认
实质是为女性寻找新的立足点, 一个新的话语空间, 它 出现的一个主要标志是一 系列异 质话语 的汇合 ,对一 系列具有明显差异( 有时甚至是对立) 的话语的尊重 。 从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摘要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尽管在女性经验主义和女性立场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是两者都认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东西决定着社会性别,因而是本质主义的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性别乃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关键词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

女性心理学(feminist psychology)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力图揭示主流心理学内容和方法中的男性中心偏见,反对扭曲和病态化女性的经验与行为。女性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这三种形式的女性主义虽然在反对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偏见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1女性心理学的进化

女性心理学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女权主义思潮。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物学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相应地,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也应该承担不同的角色,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这种观点维护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保护了父权制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实际上,这种“男尊女卑”的观点并不新颖,它在20世纪之前的西方社会生活中由来已久。但是在20世纪初,这种观点在科学的名义下获得了新的意义。一些学者借助于新兴的生物学、生理学和解剖学论证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如女性的大脑比男性的大脑小,特别是用于推理的大脑区域,女性明显比不上男性。生理上的这一差别决定了女性的智慧天生不如男性。新兴的心理学也推波助澜,一些心理学家以实验证实女性天生保守、被动、优柔寡断、富有同情心,不适合家庭范围之外的社会活动。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测量,认为女性的智力大部分处在中等水平,即女性的智慧水平比较平庸,高智商的人大多出于男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男性,女性在这一方面应该受到限制。另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这一结论上走的更远。他甚至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会损害女性的生育能力。总之,社会偏见在科学的名义下粉墨登场,科学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奴仆。

传统女性主义论文: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

传统女性主义论文: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

传统女性主义论文: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述评

【中文摘要】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的理论日益成熟和丰富。它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关注性别问题和妇女状况,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融合,以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知识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进而建构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本文首先对后现代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女性主义的社会实践背景和理论渊源,指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新的可能性,使得女性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后现代转向的新阶段,从而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接着作者对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的涵义进行阐述,对其认识理念作出综合性的梳理,并进一步从性别与实在角度探讨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实在态度,从而对后现代女性主义进入实在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

本文对后现代女性主义认识论做出客观评价,指出其优势与缺憾,并

且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女性主义无论在认识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作者认为,后现代女性主义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女性主义向后现代的转向使白种女人的特权结构被女性主义超越,那么这种边缘化的、多元化的理论取向又使后现代女性主义变得零散破碎、四分五裂。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坚持统一的女性主义立场,必须接受来自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考验,开辟一个审视科学和知识的更加科学、健康的新的认识视角。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

知识文库 第19期

27

浅谈后现代语境中的女性主义问题与矛盾

覃丽娟

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女性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其在后现代语境中有不同特点,并间接影响社会发展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后女性主义问题及矛盾。

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这一背景中,将问题关注重点集中于基本定义、身体态度等方面,同时,正是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女性主义不断进步,丰富女性主义理论,从中能够看出,本文针对这一论题具体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探究意义显著。希望本文分析能够使人们加深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认识和了解。

1相关定义和特点介绍 1.1定义

所谓女性主义,指的是女性在较长时间内为自由、平等而不懈坚持,并且女性主义组成流派众多,并且不同流派所持观点各异,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世纪七十年后后现代语境到来,女性主义又形成了新的理论,并且新理论极具批判色彩。女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划分为三大阵营,

分别为激进派、自由派和社会派。妇女运动为女性主义理论

形成奠定了基础,运动主题多为就业、选举、教育等,妇女为获得权力和平等多次参与斗争,即使斗争以成功结束,但这并未颠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这一理念和认知。

后女性主义是在上述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后现代语境的巧妙渗透,女性主义渐渐被男性认知,以往固定的、封建的思维模式渐渐被改变,女性主义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后女性主义发展获得了良好机遇。

1.2特点

后女性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特点一,复数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差异性、多元性特点渐渐凸显,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即地域文化、阶级、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特点二,学科融合性。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直接联系与其他学科,它作为学科间沟通的有效桥梁,不仅能够丰富学科内容,而且还能补充后女性主义理论,这也是女性主义作品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或称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

女性和女权都包含维护女性权益的意思,但现在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太喜欢用,觉得太张狂,要夺男人的权。但是如果把女权理解成为女性的right而不是理解成为power,还是可以接受的。

女性主义诉求最早缘起于18世纪思想启蒙时代的欧洲,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的《女权辩护》,便是最早阐述女权问题的专著。她提出,社会是根据最明智的方式建立的,它的构成以人类的天性为基础,但是,把陈规惯例当作为剥夺人类(包括男人和妇女)的自然权利辩护的理由,却是一种违背常识的荒谬诡辩,像依赖性被认为是女人的天性,为了保持身体的美和女人的光荣,就用比中国人的裹脚布更坏的东西束缚她们的四肢和官能.她认为抚爱和纵欲并不能代替夫妻之间的友情,德行若没有自由来培养,将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力量,而一个人若服从除理性权威外的任何权威,就不能被称为有理性的或有道德的。

“让妇女分享权利,她们将和男人在品德上竞争”,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口号。

其后也出现了个别先觉醒的女性的声音。如早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在19世纪开始出现,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例如,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

浅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

浅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

浅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摘要】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转换中的演变过程。首先回顾了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核心观点,然后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对其的影响。随后重点分析了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转变,以及其新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了历史背景和理论视角,总结了这一转换带来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文本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将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旨在为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转换、起源、核心观点、影响、新发展方向、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仅为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女性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通过将性别问题与阶级问题相结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女性问题,同时也为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启示。在当今

后现代社会中,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愈发凸显,成为学术界和社会运动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1.2 研究意义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核心观点,可以深入理解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背

景和理论基础,为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争取提供理论指导。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在

当代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融合与发展趋势。而女

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和新发展方向,则为探讨女性解放运

后现代主义与性别平等问题

后现代主义与性别平等问题

后现代主义与性别平等问题

在当今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为我们审视性别平等问题提供

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这与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产生了深刻的碰撞与交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

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质疑了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确定性、普遍性和统

一性。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世界不再是由单一的真理和规范所主导,而是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理解性别平等

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性别观念往往基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性别简单地划分

为男性和女性,并赋予其固定的特征和角色。男性被认为是强壮、理性、主导的,而女性则被视为柔弱、感性、从属的。这种刻板的性别

划分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也导致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然而,

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念,认为性别是多元和流动的,个体不应被固定的性别角色所束缚。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

性别认同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理性别,个体有权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

自我认知来定义自己的性别。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出生

时的生理性别不一致,例如跨性别者的存在。这种对性别认同的重新

理解为那些不符合传统性别规范的个体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促使我们关注性别平等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体现。在教育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存在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差异,导致

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不均。后现代主义呼吁打破这种教育中的性别

偏见,为男女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

挑战与颠覆

【内容提要】今天,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携手是一种存在的需要,也是发展的一大充要条件。但是,后现代主义毕竟不是女性主义的直接思想成果。因此,女性主义在利用它作为解构的武器的同时,必然会遭到它的解构;在利用它作为改造的工具的同时,必然会受到它的改造。而这一解构和改造又难免与妇女解放目标背道而驰,女性主义群体的被离间,女性主义力量的被化解,女性主义理论的被销蚀,女性主义思想的被破坏也就在劫难逃了。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中国大陆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

的一大陷阱;并且,事实上,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也正面对着它的挑战与颠覆。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挑战/颠覆/女性主义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携手也许

是很顺乎自然的事,因为两者都以对传统的、现行的社会——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为己任,两者都是在六十年代后期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但实际上,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是在八十年代才开始渗入女性主义的,直到九十年代,“后现代”终于成为女性主义的一种话语,并形成一种被称之为“后现代女性主义”

的流派。

相比之下,后现代话语被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引入与使用可谓是异乎寻常迅速的了。在中国大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观念的出现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作为一种典型现象,其时,出现了如《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方舟》之类的背离传统界说、严肃探讨妇女问题的小说。吴黛英较早地重新提出了与“女性自觉意识”相联系的“女性文学”或“妇女文学”这个概念。

而在八十年代后期,在诸多民间妇女组织和不同类型的妇女研究机构出现;代表妇女学框架初建的、以李小江为主编的“妇女研究丛书”出版;妇女问题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妇女自我教育深入人心;妇女运动进入高峰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转向以及新型女性文化的

建构。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如何从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视角逐渐转变为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这一转变对于理解和塑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后现代女性主义如何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和实践路径。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对传统的、线性的、历史进步观念的质疑和超越。它强调文化、社会和个人身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框架。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不再仅仅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平等,而是进一步探索女性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实现自我认同和主体性的建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论上,我们将梳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如何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实践上,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索女性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实现自我认同和主体

性的建构,以及这种建构如何影响她们的生活和社会。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为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推动性别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主义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二者之间的融合为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性、相对性、非线性和碎片化,这些特性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武器,使得女性主义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机制。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与后现代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或称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

女性和女权都包含维护女性权益的意思,但现在女权主义这个概念一般人不太喜欢用,觉得太张狂,要夺男人的权。但是如果把女权理解成为女性的right 而不是理解成为power,还是可以接受的。

女性主义诉求最早缘起于18世纪思想启蒙时代的欧洲,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的《女权辩护》,便是最早阐述女权问题的专著。她提出,社会是根据最明智的方式建立的,它的构成以人类的天性为基础,但是,把陈规惯例当作为剥夺人类(包括男人和妇女)的自然权利辩护的理由,却是一种违背常识的荒谬诡辩,像依赖性被认为是女人的天性,为了保持身体的美和女人的光荣,就用比中国人的裹脚布更坏的东西束缚她们的四肢和官能.她认为抚爱和纵欲并不能代替夫妻之间的友情,德行若没有自由来培养,将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力量,而一个人若服从除理性权威外的任何权威,就不能被称为有理性的或有道德的。“让妇女分享权利,她们将和男人在品德上竞争”,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口号。

其后也出现了个别先觉醒的女性的声音。如早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在19世纪开始出现,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例如,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而在战争年代,大批男人走上战场,各参战国劳动力奇缺,国家以“爱国”和“男女平等”的名义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战后,从战场上回来的男人需要工作,国家又以做“贤妻良母”为由,要求女性为男人让出她们已经在社会占有的工作岗位,而且以往以女性战友面目出现的男性同路人也大都如是说。这迫使女性重新思考女性与男性的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内涵。

最新-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精品

最新-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精品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步入后工业时代。

西方文化也在经历了一次次裂变之后,向后现代时期推进。

虽然说在如何界定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与后现代文化的内涵、后现代社会究竟以何时为起点,甚至后现代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还是体现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问题上意见均不统一,但此时出现的诸多哲学与社会思潮在反叛权威、颠覆传统、批判资本主义科技文明与理性等方面无疑具有一致性。

女性主义文论作为当代西方与后现代思潮几乎同步崛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模式,自然或多或少地汲取了其中的滋养,借鉴了其颠覆与反叛的时代精神。

在这当中,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利奥塔-对后现代社会状态的基本描述,米歇尔·福柯的怀疑主义哲学和权力——话语学说,雅克·拉康的新精神分析理论,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爱德华·赛义德与佳·斯皮瓦克等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解构现存的思维习惯、道德习俗以及价值定势的趋向。

这一趋向,和反叛父权统治、与生俱来便具有颠覆特征的女性主义文论的精神价值完全吻合。

事实上,美、英、法等国的女性主义文论家,都各自从上述理论话语中获得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批判分析的立足点,发展出文化身份批评、精神分析学派的女性主义、具有后殖民色彩的女性主义,以及探索女性话语建构的女性美学等等。

1985年,美国文学批评家埃莱娜·肖瓦尔特在为文集《女性主义新批评关于妇女、文学与理论》,所作的序言《女性主义批评的革命》中承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女性主义批评家、黑人批评家和后结构主义批评家之间正在相互靠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

1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哲学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理论研究者把“ feminism ” 译为“女性主义”,旨在强调用女性或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及达到平等的条件和途径。女性主义具有多元化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主义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包括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等。

20世纪90 年代,随着哲学发展走向多元化,哲学越来越贴近社会和人生,女性主义哲学思想开始兴起。女性主义哲学以

异”的角度,强调女性有其特有的对世界存在意义的理解方式,传统的哲学大多数站在男性角度看待世界,而女性主义哲学主张消除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必然存在不同生命主体的不同认识,女性要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哲学意义。女性的特有经验,例如怀孕、分娩等,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也应当成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的主要方面。

2后现代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是对理性予以质疑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近

代以来所强调的知识之客观基础根本上是不存在的。现代人对自

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深信不疑的、作为确立知识和真理基础的“理

性”所产生了根本性疑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我性、内在性的特征,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破除等级体系的纵向思维,以横向的“块茎状” 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否定元话语和宏达叙事,倡导和肯定小型叙事,反对以主体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后现代主义代表着它对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消极的摧毁性的作用,和对未来和现实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和向度。在这种兼具摧毁和建设两重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主要是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实际上正是在摧毁现存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有关两性关系的理论。女性主义不但赞同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倡导的事物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差别性,而且也从后现代主义消极的摧毁性向度中找到了与自己主导目标完全一致的有益思想。

3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与融合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女性主义是从追求妇女解放的实践中产生的,而后现代主义是从自身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诉求方式也存在差异,二者对启蒙运动与本质主义的评价也不同。

然而,在反对本质主义、二元论、以及解构理论、知识、主体、权力等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有着深刻的相似性,

后现代主义有助于女性主义克服其自身的内在冲突。女性主义不

仅在理论上与后现代主义存在共识,在实践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后

现代主义的趋同,例如话语即权利、知识就是权力、解构就是武

器、惩戒与凝视等思想的运用。

后现代理论对多元性、差异性、边缘性、一致性的强调,使

女性主义重视不同个体、群体和主体立场间的差异性和异质性,为女性主义反对本质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女性主义提供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批判后现代主义的男性中心主义,以及极端后现代理论有可能掩盖一些重大的共同利益等,对建设后现代主义不无裨益。

4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及其意义

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冲突和传统女性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促使女性主义不断寻求新的出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是两个并行发展的政治文化流派,但二者关注的焦点不同,后现代主义偏重于哲学上的创新,女性主义更关注社会批判。但是后现代主义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出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女性主义开始根据自身理论与实践双重发展的需要,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加以吸收和融合,在关于男女不平等关系等问题上开始采取新的视角,从而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话语即权力,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击作为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话语来

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后现代女性主义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作宏观的分类,提出整合的思维模式。在理论上坚持否定宏大叙述,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否定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并提出在差异中求平等的理论。

后现代女性主义主张通过创造性活动构建合理的两性世界,

鼓励多元思维,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和对未来的关心,主张建立关

于生活世界的生命哲学, 不仅批判了传统的女性主义, 而且实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传统女性主义局限性的超越,对于人类社会多元化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