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教学设计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纸牌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副扑克牌,要求扑克牌大小、质地相同。

2. 准备一些积木或者其他可以用来搭建的物品。

3. 准备一个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扑克牌,引导幼儿观察扑克牌的大小、质地等特征。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比如:用积木搭建、用手指顶住、用扑克牌折成支架等。

3. 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扑克牌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4.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强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扑克牌站立起来的方法应用到环境创设中,如:用扑克牌搭建墙面装饰等。

3. 科学探索: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4.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六、活动评估:1. 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幼儿分享:记录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和思考,了解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

3. 活动反馈:通过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了解活动效果,收集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都站起来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都站起来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都站起来吧!教案名称:都站起来吧!——探索物体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体验物体的平衡状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索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理解什么是平衡,如何保持平衡,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物品,如积木、书本、瓶子、纸片等。

2. 平衡尺或自制的简易平衡工具。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生活中物体平衡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物体平衡的例子(如天平、跷跷板、不倒翁等),引发幼儿对平衡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探索活动:让幼儿尝试用提供的物品在平衡尺上找到平衡点,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不同物品的平衡状态,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活动,每组幼儿使用提供的物品,尝试搭建一个能保持平衡的结构。

鼓励他们通过试验和错误来调整和改进他们的设计。

4. 讨论分享:邀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引导幼儿理解影响物体平衡的因素,如重量、位置、形状等。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观察更多的平衡现象,例如自行车、椅子、人体站立等,进一步深化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体的平衡状态与重量、位置、形状等因素的关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应用这些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探索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评估幼儿对物体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在教学延伸环节,通过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解释平衡现象的能力,评估他们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小生命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爱心、自我保护意识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

3.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究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有机物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重力”的概念,提高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2.教育幼儿对小生命的善意与尊重。

三、教学准备物品准备1.鸡蛋 x 52.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 x 13.大容器 x 14.水杯 x 1知识准备1.了解“重力”的概念。

2.学习如何正确地操作手电筒或者使用手机闪光灯。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富有情趣的教学导入(5分钟)老师把五个鸡蛋倒在一张桌布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看看它们在桌布上的状态。

接着,让幼儿注意观察每一个蛋,接触它们,并试图让它们站起来。

此时,幼儿肯定会发现这是一个十分难办的任务。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法。

步骤二:实验步骤(20分钟)1.把一个鸡蛋轻轻地放入大容器里,没过鸡蛋。

2.轻轻地用水杯往大容器里加水,使水位慢慢升高,直到鸡蛋浮了出来。

3.把浮出水面的鸡蛋用手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4.用手电筒或者手机闪光灯,或者其它光源照向鸡蛋的侧面,让幼儿观察到鸡蛋在被照明的一侧受到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在大家不停地照耀的同时,鸡角会产生一个倾向往被照的一侧卷曲的力。

5.尝试把鸡蛋用肉眼看得到的照明较弱的面向下放在桌子上,再照射它的一侧,让幼儿看到鸡蛋又重新立了起来。

6.让幼儿探究为什么鸡蛋又能够立起来,又是什么影响鸡蛋的着地状态的因素。

步骤三:总结(5分钟)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发现重力的作用,认识自己的小生命亲戚——鸡蛋,理解科学知识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活动主题为《站起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探索不同物体的站立方式,观察和分析物体站立时的平衡状态,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和操作的欲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同物体的站立方式和平衡状态。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寻找物体的站立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球、纸盒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几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如积木、球、纸盒等,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站立的。

2. 探索: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让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使物体站立起来,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3. 分享:教师邀请几组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4. 操作:教师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尝试创造性地使物体站立起来,并记录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平衡的尺子,尺子上站立着各种物体,用不同颜色标出物体的重心位置,帮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尝试使这些物体站立起来,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同时,教师还可以延伸本次活动,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站立实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的关键环节。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球、纸盒等,让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站立的,从而引发幼儿对物体站立方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纸牌站立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欲望。

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共52张。

2. 准备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幼儿的发现和总结。

3. 准备一个计时器,用来记录幼儿完成任务的时间。

4. 准备一些小奖品,用来激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纸牌站立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纸牌的特点和可能性。

2. 探索:教师分发扑克牌给每个幼儿,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纸牌站起来。

3. 发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总结纸牌站立的方法,记录在白纸上。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牌站起来,并记录时间。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实践经验,总结纸牌站立的方法和技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尝试纸牌站立的方法。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些纸牌站立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学游戏:教师设计一些与纸牌相关的教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在探索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3. 评价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享交流的意愿。

4. 评价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纸牌站立方法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标题:小纸片站起来了一一探索物体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并体验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幼儿尝试使小纸片站立起来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各种大小、形状的纸片若干。

2.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3.平衡木或者尺子作为参照物。

4.关于物体平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引入主题:教师展示一张平放在桌面上的小纸片,提问:“谁能帮助这张小纸片站起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探索实践:幼儿分组,发放纸片和工具,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方法使纸片站立起来。

教师在旁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3.观察讨论:请成功使纸片站立起来的幼儿分享他们的方法和发现,引导全班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和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

4.视频讲解:播放关于物体平衡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

5.扩展活动: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纸片,甚至其他物品,进行平衡实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物体平衡相关的例子,如椅子、桌子、自行车等,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其平衡原理。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强调物体平衡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并记录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问题解决策略和理解程度。

2.作品展示:收集幼儿的实验成果,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对物体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反馈交流:在课后与幼儿进行个别或小组反馈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困惑,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改进。

幼儿园大班《都站起来吧!》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都站起来吧!》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都站起来吧!》科学活动教案活动简介本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帮助幼儿了解地心引力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探讨为什么人类不会飘走。

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地心引力的基本作用,并能简单解释为什么人类不会飘走。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活动准备材料•气球•细绳•轻盆(塑料容器)•小石子•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室外活动场地活动步骤1.导入(5分钟)–园丁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不会飘走?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解答。

2.实验准备(10分钟)–将气球充气后系在细绳上,把细绳固定在轻盆上。

在轻盆里放一些小石子,让气球悬空。

–请幼儿们围着轻盆围绕一圈,观察气球的运动。

3.实验探究(15分钟)–请幼儿们轻轻推动轻盆,在观察气球的运动过程中思考:轻盆里的石子为什么不会飘走?与地球上的情况有什么相似之处?4.展示实验结论(10分钟)–让幼儿们结合观察结果分享自己的想法。

园丁老师做简单的解释,引导幼儿认识到地心引力对维持地球表面物体不飘走的作用。

5.室外实践(15分钟)–带领幼儿们到室外活动场地,通过奔跑、跳跃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地面的稳固感,加深对地心引力的认识。

6.活动总结(5分钟)–请幼儿们回到教室,园丁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活动:我们在地球上站着不会飘走是因为什么?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活动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类似的实验,让家庭成为科学学习的延伸。

•观察其他物体,探究其他物体受地心引力的影响。

活动评估通过幼儿的言行举止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地心引力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设置简单的问答或观察记录,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活动心得通过本次《都站起来吧!》科学活动,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探究地心引力的作用,在观察和实验中增长知识,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站起来》一等奖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站起来》一等奖教案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活动准备 2.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
戏棒、羽毛、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路灯、花瓶、帐篷、屋顶、
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
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
垫。)
二、操作、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活动过程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 游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提
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那现在熊老师请大家去选择喜欢的材料,让它们也能像我们一
样站起来,先操作完成后的小朋友可以回到位置上,和你旁边的小伙
伴分享你的发现。(幼儿操作)
指导要点:(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
力,特别设计了本次活动。
1、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2、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探索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重点难点 难点:大胆表达交流自己发现,感受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
泛使用。
准备:
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让物体站起来大班教案_1

让物体站起来大班教案_1

让物体站起来大班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大班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受力面增大与站立稳定性的关系。

2、对探索如何使物体站起来感兴趣,尝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台历、纸袋、镜子、相框、扑克牌、吸管、书等。

2、各类辅助材料:剪刀、皮筋、橡皮泥、积木及集体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索:让桌上的物体站起来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宝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大家能帮我让这些宝贝都站起来吗?2、幼儿自由尝试。

(二)集体讨论、归纳方法1、师(出示台历):你用什么办法让台历站起来的?为什么台历打开就能站起来了?(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前后台历底部的不同,发现底变大了使台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2、师:(出示相框):你用什么办法让相框站起来的?为什么相框撑开了就能站起来了?它的底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支撑点变多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3、教师小结:有些宝贝底变大了就站起来了;有些宝贝脚变多了就站起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让吸管小人站起来1、师:你能用我们学到的办法让吸管小人站起来吗?你可以选择材料帮忙(介绍辅助材料)2、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操作。

3、幼儿交流、讨论使物品站起来的方法。

4、教师小结:有些宝贝虽然自己不能站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东西的力量来帮忙站起来。

(四)谈话迁移1、师:小朋友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宝贝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站起来的?2、除了这种方法,要是物体站起来还有其他方式吗?(探讨呼啦圈的站立)3、延伸: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物体站的秘密吧!让物体站起来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
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媒体准备:游戏音乐《郊游》mp3。

2.材料准备:扭扭棒、木质积木、塑料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拱形纸片、卷筒纸芯、书、吸管、花、卡纸、路灯若干、玩具车若干辆、八幅图片(东方明珠塔、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去郊游吧!
师(放一阵刮风的音乐):噢?孩子们,一阵大风把我们家园里的东西都刮倒了,请大家快帮忙把东西都站起来吧!
二、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
1.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纸站起来了》。

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张的硬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纸张的硬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形状的纸张站立的方法。

2. 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纸张站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张的硬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掌握使纸张站立的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自主发现纸张站立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棒、画笔、直尺。

学具:纸张、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纸张,提问:“这张纸能站起来吗?”(2)邀请幼儿尝试让纸张站起来,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将纸张剪裁成不同形状,并让纸张站立。

(2)讲解纸张硬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动手操作(1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剪裁不同形状的纸张并让它们站立。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发现纸张站立的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纸,幼儿根据要求剪裁纸张并让它们站立。

(2)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结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剪裁形状,还有其他方法让纸张站立吗?六、板书设计1. 纸张站立的方法(1)剪裁成不同形状(2)折叠成不同形状2. 纸张硬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纸张站起来请幼儿回家后,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让纸张站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剪裁成不同形状的纸张站立方法。

(2)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站立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形状的磁性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性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这些积木搭建起来,让它们站起来。

3. 发现: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出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4. 实践: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让物体站起来。

5.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3. 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4.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5.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关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学习新的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如利用杠杆原理、平衡点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回顾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新课:教师介绍新的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如利用杠杆原理、平衡点等。

3. 实践活动: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利用新学的原理让物体站起来。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站立起来的新方法。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设计意图:一次,班里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爱好。

有孩子问:“这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吗?照相机会倒下来吗?为什么不能做成两脚架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站起来”的物体。

于是,我想到可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让幼儿设法使物体“站起来”,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的关注与思索,并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这个活动有三个大环节:第一环节,以轻松的“站起来”嬉戏导人,丰富幼儿的体验。

其次环节,尝试使物体“站起来”,其中又分两个小环节:(1)操作与沟通方法;(2)按归纳出的三种方法将作品分类放置。

第三环节,查找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将幼儿探究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与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相联系,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环节的支配上我们力求互有承启,小步递进,以有效达成目标。

目标:1.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情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沟通自己的发觉。

3.培育幼儿与他人共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怀他人的情感。

4.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预备:1.媒体预备:嬉戏音乐mp3。

2.阅历预备:幼儿喜爱玩“站起来”的嬉戏。

3.材料预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塑料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嬉戏棒、拱形纸片、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三个呼啦圈、八幅图片(东方明珠塔、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过程:一、嬉戏:站起来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爱的嬉戏“站起来”吧。

(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老师报出数字指令,让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

如老师报数字“3”,孩子们就马上两腿站立并加一只手伏地,或者两手撑地加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腾空抬起。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老师的数字指令,参加“站起来”的嬉戏,为下一环节探究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阅历方面的铺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纸片站起来了”。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平面物体因力的作用而改变形状,从而站立起来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并运用力使平面物体站立起来。

重点:观察、实践、探索平面物体因力的作用而改变形状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纸片、铅笔、直尺、胶带、小锤子、磁铁、气球等。

学具:小纸片、铅笔、直尺、胶带、小锤子、磁铁、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小纸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张小纸片能站起来吗?”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用铅笔、直尺等工具,演示如何让小纸片站起来。

讲解力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小纸片站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探索活动(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铅笔、直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小纸片站起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纸片站起来了2. 板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实践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纸片站立起来的方法有哪些?2. 答案:用铅笔、直尺等工具支撑;将小纸片折成立体形状;用胶带固定在桌面上;用磁铁吸住小纸片;将气球吹满,放在小纸片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小纸片,还有哪些平面物体可以通过力的作用站立起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活动设计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关乎幼儿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学会通过试验探究科学问题、察看现象并发觉规律。

3. 提高幼儿阅读理解本领,学习科学概念和相关的科学术语。

4. 培育幼儿团队合作本领,加强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幼儿科学试验——小纸片站起来。

3. 阅读科学书籍《小萝卜头和小纸片》,学习相关科学概念和术语。

4. 团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10分钟)老师事先准备需要的物品,如纸片、竹签、小木块等。

在课堂上摆放物品,并向幼儿介绍本次试验的主题和目的。

告知幼儿们,今日我们要通过试验探究物体的稳定性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的影响。

2. 试验介绍(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发放纸片和竹签,并简要介绍试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告知幼儿们,每组幼儿将会拥有5张纸片和5个竹签,需要用纸片和竹签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3. 试验操作(30分钟)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进行试验,每组幼儿需要合作探讨、尝试、摆放,使构成的三角形能稳定地站立在桌面上。

同时,老师察看和引导,关注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4. 共享交流(20分钟)幼儿完成试验后,老师组织小组共享,让幼儿们可以相互借鉴,了解其他小组的操作方法和成功阅历。

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回顾试验过程,总扎试验规律和结论。

5. 科学术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幼儿阅读科学绘本《小萝卜头和小纸片》,学习与试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术语,如重力、支撑面积、无法稳定等。

通过阅读,帮忙幼儿进一步理解科学学问,并加深记忆。

6. 反思探究(1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反思探究,引导幼儿对本次试验进行思考,了解试验中团队合作的紧要性,并激励幼儿发表本身的察看和理解,让幼儿们学会从试验中得到乐趣,进一步爱好科学试验。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试验的主题是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简单力学原理,探索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等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的概念,运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小车、弹簧、磁铁、积木等。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玩具小车,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动?”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弹簧,讲解弹簧在受到力作用时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力的概念。

(2)教师演示磁铁吸铁钉,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住铁钉?”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并记录力的作用。

(2)每组汇报成果,分享观察到的力的作用。

4. 知识拓展(1)教师出示积木,让幼儿尝试运用力使积木站起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力使物体站起来(1)请幼儿选择一个物体,运用力使其站起来。

(2)记录观察到的力的作用,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受到力作用时的变化。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过程,共同感受力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站起来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于物体的简单运动规律的观察和探索能力;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1. 蛋壳、蜡烛、小漏斗、底座等材料;2. 图片或视频展示设备。

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颗蛋,并简单介绍蛋的特点和结构。

鼓励幼儿们观察和描述蛋的形状、颜色、硬度等特征。

2. 激发兴趣(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一个有趣的问题:“蛋是怎么站起来的?”让幼儿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鼓励幼儿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

3. 提出问题(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蛋壳做一个“蛋宝宝”,并使它能够自己站起来?”鼓励幼儿们思考和讨论,并尽量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

4.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蛋宝宝”并观察结果。

(1)分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幼儿组成。

每个小组配备一颗蛋和一套制作材料。

(2)引导幼儿们团队合作,让他们依次尝试使用蜡烛、小漏斗等材料对蛋壳进行改造和装饰。

(3)鼓励幼儿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提供必要的帮助。

观察并记录每组使用不同材料的情况和结果。

(4)组织幼儿们展示他们制作的“蛋宝宝”。

鼓励幼儿们互相欣赏和评论。

引导幼儿们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10分钟)根据幼儿们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出“蛋宝宝”能够站起来的关键条件,如平衡、重心等。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幼儿们了解其他物体也具有类似特点的情况,如滚珠、玩具秋千等。

鼓励幼儿们提出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索。

7. 结束(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幼儿们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制作“蛋宝宝”,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让幼儿们体验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让物体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让物体站起来。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各种形状的物品,如塑料杯、纸盒、瓶子、球等。

2.工具准备:剪刀、胶水、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吗?3.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物品都可以站立。

(二)探究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1.教师将物品分为两组,一组为可以直接站立的物品,另一组为需要改变形状才能站立的物品。

2.请幼儿观察两组物品,并尝试让需要改变形状的物品站立。

a.改变物品的形状,如将纸盒折叠成三角形、圆柱形等。

b.增加物品的支撑面,如将球放在瓶子口上。

c.使用辅助材料,如用绳子将塑料杯绑在一起。

(三)动手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物品和工具。

2.请幼儿在小组内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让物品站立。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幼儿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在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本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发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探索科学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物体站立的多种方法:教师展示一个三角形纸盒和一个圆柱形塑料瓶,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更容易站立呢?”幼儿观察并尝试放置,发现三角形纸盒容易倒,而圆柱形塑料瓶则稳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5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1一、活动内容:科学:纸站起来了二、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寻找让纸站立与叠高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主动参与讨论,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ppt图片数量多的纸相机记号笔四、活动过程: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认不认识,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出示刘谦的图片,这是谁呀?(刘谦)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变魔术)请幼儿来说说看他所知道的关于刘谦的事。

他厉害吗?(厉害)你想和他一样厉害,变成一个出色的魔术师吗?(想)老师也想。

要不今天我们也来变一变魔术,好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开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关于纸的魔术。

"让幼儿观察白纸,说出白纸的一个特点——软,立不起来,好象没力气一样的。

"软软的纸站得起来吗?(站不起来的)那现在请你自己动动脑,动动手,来试一试,变一变,让纸站起来,好吗?"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教师记录幼儿将纸站立的方法。

提问: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立在桌子上的。

(请幼儿进行解释和示范)。

②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纸站在桌子上呢?③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纸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④有不一样的方法吗?⑤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3.幼儿第二次尝试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纸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①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在桌子上站的最稳?②为什么?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纸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纸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纸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彩色的纸,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纸来变变变,搭房子,看看谁是神奇的魔术师,房子搭得又高又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
案:站起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站起来
设计意图:
一次,班里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有孩子问:“这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吗照相机会倒下来吗为什么不能做成两脚架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站起来”的物体。

于是,我想到可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让幼儿设法使物体“站起来”,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的关注与思考,并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这个活动有三个大环节:第一环节,以轻松的“站起来”游戏导人,丰富幼儿的体验。

第二环节,尝试使物体“站起来”,其中又分两个小环节:(1)操作与交流方法;(2)按归纳出的三种方法将作品分类放置。

第三环节,寻找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将幼儿探索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与生活中各种“站起来”的物体相联系,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环节的安排上我们力求互有承启,小步递进,以有效达成目标。

目标:
1.尝试让物体“站起来”,感受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准备:
1.媒体准备:游戏音乐mp3。

2.经验准备:幼儿喜欢玩“站起来”的游戏。

3.材料准备:剪刀、扭扭棒、木质积木、塑料积木、雪花片、塑料圆环、泡沫板、游戏棒、拱形纸片、手工纸、卷筒纸芯、木夹、书、三个呼啦圈、八幅图片(东方明珠塔、花瓶、帐篷、屋顶、相机三脚架、路牌、支撑大树的三脚木桩、相架)。

过程:
一、游戏:站起来
师: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轻松的音乐玩喜欢的游戏“站起来”吧。

(随着音乐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师报出数字指令,让幼儿做“站起来”的动作。

如教师报数字“3”,孩子们就立即两腿站立并加一只手伏地,或者两手撑地加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腾空抬起。

)
师(小结):大家用了各种动作使自己站起来、站得稳,真棒!
(析:在轻松的音乐中,幼儿听着教师的数字指令,参与“站起来”的游戏,为下一环节探索使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做好经验方面的铺垫。

)
二、尝试使物体“站起来”
(一)操作与交流
1.简单认识材料。

师:看到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桌子上那么多材料也想玩“站起来”的游戏。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

指导要点:(1)请幼儿走到操作桌前看一看各种材料,并与同伴自由说说材料的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提醒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小心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锐物品。

2.探索让各种材料“站起来”的方法。

师: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帮助这些材料“站起来”。

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在帮助一种材料“站起来”后,再去尝试帮助其他更多材料“站起来”,使幼儿在有限的操作时间里操作更多种类的材料。

(2)在幼儿能用一种方法帮助某种材料“站起来”后,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方法帮助此材料“站起来”,拓展幼儿思路。

3.交流与小结。

师:你让什么“站起来”了?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指导要点:根据幼儿叙述的方法,将基本方法概括为三类(有的物体可独立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有的物体可找与它不一样的物体帮忙站起来)。

例如:
幼:我把书打开,书本就能独自站在桌面上了。

师:原来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独自站立的。

幼:我把两片雪花片插在一起,雪花片就站了起来。

师:一片雪花片找到了和它相同的朋友帮忙,互相一插就站起来了,真棒。

你还尝试过什么方法也能使雪花片站起来吗?
幼:我用剪刀把卷简纸芯剪出两道口子,将雪花片插在纸芯的口子上,雪花片也站起来了。

师:你帮雪花片找了和它不一样的纸芯朋友帮忙,还使用了工具剪刀,使纸芯有了小小的改变,这样也能帮助雪花片站起来。

幼:我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像照相机架子一样,游戏棒就站了起来。

师:你帮游戏棒找来了和它不一样的朋友——扭扭棒来帮忙,结果三根游戏棒一起站了起来。

师(小结):有的物体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还有的物体找来了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了起来。

(析: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用各种肢体动作使自己“站起来”,在这里教师引导他们将方法迁移到帮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站起来”中,并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

)
(二)送物体回家
师:请你们用小科学家亮亮的眼睛找找看,哪些物体是自己“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一个家。

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二个家。

哪些物体是请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帮忙“站起来”的,请把它们送到第三个家。

师(小结):我们成功地将这些物体送回了家。

小科学家们的眼睛真亮!
(析:鼓励幼儿按之前总结出的使物体“站起来”的三种方法,将众多作品分别送回三个“家”,了解幼儿是否已理解这种分类方法。

)
三、发现生活中“站起来”的物体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站起来的物体。

看看你的作品和哪张照片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扭扭棒把三根游戏棒绑在一起,让游戏棒“站起来”了,它和图片上东方明珠塔的底部、照相机的三脚架、还有撑帐篷的架子都很像。

幼:我的作品是用长方形积木撑住一本书,和图片上的相架很像。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和我们想出来的办法差不多,说明我们很会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看一看更多用各种方法“站起来”的物体吧。

(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站起来”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源于生活的教学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