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_专题四_第1课__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第1课 鸦片战争(精品课件)-【情境式课堂】八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第1课 鸦片战争(精品课件)-【情境式课堂】八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扩大了侵掠权益 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 法国与清 惠《国待黄遇。埔条约》
素养探究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4.鸦片战争的影响
问题四: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说说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战前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增加了中华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的
①矛鸦片盾战争的改矛变盾(了即中阶国级矛历盾史)矛发盾展(的既有进阶程级矛。盾又有民族矛盾)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 地位,资本主义开
始产生与发展
结②地革合中半命任材国封务料独建谈社立反谈主 会封你权 。建对的鸦完片整战性争遭影到响破的坏理,反帝解自反然。封建经济遭到破坏形压,式迫开上,独丧始立失沦,部但分为受领半外土殖国及控主民制权和
福州
英商进资出本口主货义物成的分税,率但,仍国保发持动着战封争建剥削制度。
广州
厦门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的破根坏本中国目的的关税自主权
(协定关税)
素养探究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3.近代不平等条约 问题三:阅读教材,归纳继《南京条约》后,还有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
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阅时读教间材,归纳继国《南家京条约》后,条还约有哪些不平等条约内使容中国或主影权进响一步被破坏?
林则徐像
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员翻译外文书报,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
虎门销烟
、军事、文化等情况,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时间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为纪念 “虎门销
地点 广州虎门
烟”,国际联盟将 每年的 月 日定为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开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

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开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

(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表达。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材整理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激化(1)原因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和赋役沉重,各地农民反抗不断。

(2)结果地主占据大量土地,还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造成了北宋财政困难。

2.民族矛盾激化北宋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常年争战不已。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改革势力与大官僚大地主守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建国后,统治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

主要表现:①军权集中: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军职;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相互牵制,军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实行更戍法,规定各地驻军要经常换防,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

②行政权集中: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取消宰相对军事的支配权。

③财政权集中: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长官是三司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影响①积极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深化升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核心是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

中央机构中,设参知政事、枢秘使、三司使,使其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也收归中央,这样,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基本得以解决。

(3)表现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由于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军队素质低下,缺乏训练,结果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11世纪初,宋辽军队签定“澶渊之盟”,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来暂时的苟安。

2.积贫局面的形成(1)冗兵为了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御,北宋大大扩充军队;此外,北宋还经常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以稳定社会秩序,促使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传承礼乐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孔子提出“礼”的思想,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提出“仁”的思想,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3.孔子的一生主要有哪些重要活动?(1)学习礼乐(15岁)(2)收徒讲学(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3)从政生涯(51岁)官: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加强,削弱抑制结果:从政失败(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5)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孔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

试述其主要活动二、孔子为什么要开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原因:①背景:春秋时期是的时期,充满的矛盾。

违背行为司空见惯。

表现为: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目的:孔子决心恢复,传承和改善。

2、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礼、仁、中庸A.礼,是政治概念....①礼的地位:是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②礼的含义:③关于礼的做法:克己复礼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评价: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B.仁,属于伦理概念....①仁的地位:②仁的含义:③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④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仁爱有等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含答案):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含答案):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学习目标】1.概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2.讲述英国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3.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重点难点】1.重点:英国在印度的侵略掠夺;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知道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英雄事迹。

2.难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自主学习】1.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殖民地。

2.19世纪初,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_____________在北部地区率领起义部队相继解放了哥伦比亚、_____________和厄瓜多尔等地。

______________在南部地区领导了_____________、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年,印度______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

年轻的_______________领导军队与英军展开激战,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4.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探究】1. 概括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活动及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 合作完成下表运动名称杰出英雄斗争对象主要事迹印度民族大起义拉美独立运动3. 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三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4.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给我们的启示。

【当堂达标】1.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高中历史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学习指导】“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导致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严重的土地兼并带来哪些影响?
3、预读p47“资料回放”思考并回答除阶级矛盾激化外,还有什么社会问题?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阅读教材第二目前三段教材,归纳要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影响。

在此基础上指出“积贫”是什么意思?“积弱”是什么意思?
2、识图p47《北宋中期形式示意图》,指出当时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些?并立的民族政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民族关系特征?
3、【历史纵横】北宋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设置了平行的机构,出现?“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一人在职,一人刚去职,已经又有一个人在等待这个职位。

宋仁宗时,官员总数比宋真宗时增加一倍多。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是怎样导致这种现象的?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归纳“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

四、学习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包含四个主要内容: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预习导引知识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深度认识]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戌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原因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

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③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2)表现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3)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4)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4.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

主题一北宋的积贫积弱【史料探究】史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初二历史第1-4课学案

初二历史第1-4课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三、导学提纲导学步骤1、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2、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回答)3、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通过哪次会议确定下来的呢?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哪些重要决定?答:4、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5、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6、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基础练习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③规定了新中国的国歌和国旗④确定了新中国采取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几人民英雄纪念碑A. 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史册,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A、青年节B、建军节C、国庆节D、建党日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开国大典C.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D.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4、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5、今年(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2周年B、42周年C、60周年D、61周年五、达标测评1、新中国国旗的图案中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五角星,它的象征意义是()A、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B、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C、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D、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团结六、拓展延伸1、故事:毛泽东“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课标要求]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目标导航] 1.了解李时珍的从医之路,知道李时珍的高尚品质。

2.概括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目的及历程,理解科学创作的艰辛。

3.了解《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认识李时珍对药物学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从医之路1.医生世家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科举受挫几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决定专心学医。

3.成为名医十余年刻苦钻研,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4.提升学识曾担任太医院院判,饱览丰富医药典籍。

后辞职回乡,行医之余进行医药学的研究和著述。

[思维点拨]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

这反映了李时珍治学的严谨性和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二、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1.原因在学习和行医的实践中发现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有不少错误,造福人民。

2.经过(1)花费大约十年的时间,对以往本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和考证。

(2)经过2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初稿,后经三次修改,最终定稿。

(3)1596_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三、“中国的百科全书”1.内容和特点(1)《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纠正了前人的错误。

收载药物1 892种,附药方11 096个。

(2)《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2.历史影响(1)《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2)李时珍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历史认识]李时珍确定《本草纲目》的书名受到了宋代朱熹《通鉴纲目》的启发;其中,“纲目”有纲目分明、查阅方便之意,“本草”二字则体现了该书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学案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选修1)

高二历史学案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选修1)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掌握: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贫弱局面的成因了解:王安石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宋神宗在变法的作用二、预习内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3)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思维延伸: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危机多出现在统治的后期,而北宋却出现在中期,这与其措施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原因:北宋统治者采取措施,集中军权和行政权,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

2.影响(1)积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2)积贫①冗官: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②冗兵: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③冗费:北宋财政日益人不敷出。

拓展提升: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行改革。

2.内容(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3)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

(4)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3.结果: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新法被宣布废止。

反思领悟:庆历新政的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决心。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内容。

《第1课__人类的形成》(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课__人类的形成》(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课人类的形成同步达标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C.海猿 D.外星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A.黑种人白种人B有色人种无色人种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5.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

A.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B.德国尼安德特人C.印尼爪哇人D.中国丁村人E.法国克罗马农人F.中国北京人6A.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B.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C.男子主要从事打猎和捕渔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使用语言B.建造房屋C.烧制陶器D.制造工具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A.山顶洞人B.印尼爪哇人C.法国克罗马农人D.德国尼安德特人2.下面几项表现了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B.使用陶器器皿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3.恩格斯说:“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这两段话表明A.男女分工现象出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B.男子的社会地位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C.男子取代妇女掌握了氏族的统治大权D.男子的经济地位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提高4.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一种社会形态B.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起始于170万年前,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C.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D.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材料解析题5.阅读下列材料“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历史选修二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导学案 设计人:陈晓凤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过程,知道教会的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理解教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学习重点:教权与王权的权利分配过程以及影响。

学习难点:君主专制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

【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欧 洲 封 建 社 会5世纪 15世纪 17世纪经济 政治土地所有权分散王权加强权力集中新君主国 君主专制皇 王 族 城市预习案:教材P 4—6一、“万王之王”——欧洲中世纪“教权至上论”二、君主专制的加强——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1.背景:教会具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2.措施:⑴对教士课以重税;⑵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国王⑶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⑷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王3.结果:国王控制了教会;获得教会地产的人成为亨利八世专制统治的坚实基础三、“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背景:①王权已合并教权,王权力量的加强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英国都铎王朝: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矛盾加深④目的:稳固自己的王权专制统治。

2、主要内容:狂热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王权至上”,“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理论3、产生影响:(1)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2)查理一世继位后,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探究案:探究一:思考:“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为什么要宣扬…君权神圣‟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探究二:思考:英王詹姆士一世为什么极力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三: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知识结构:达标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图材料二材料三“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王权”;“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学案1: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学案1: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2.通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提升理性思考的品质能力。

3.结合写作实践,能够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本文论述的针对性、辩证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

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

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二)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三)字词:惰.性(duò)虔.诚(qián)编纂.(zuǎn)米涅.(niè)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 北京人》教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2020版历史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及答案

2020版历史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及答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历史纲要导引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学科素养对接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0年西周建立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原始人群到民族公社,三皇五帝与夏商周。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代表性遗址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

②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现状①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②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思考点](教材P2)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提示: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微点拨]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学习聚焦]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的里程碑。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①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一课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认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过程及评价。

知识与能力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情况,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二战后世界各国的情况,知道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

【学习重点】
美国强盛的原因,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雅尔塔体制的概念、评价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背景(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一)、西欧各国的衰落: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遭到极其沉重的打击。

2、表现:
(1)德国被彻底。

表现:①失去所有的_______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经占有的份额,
②被分割占领,军队被解散;
③大量被没收,许多工厂被摧毁或拆除以抵赔款;
④德国已被排除在___________之外,失去了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

(2)、法国一蹶不振。

表现:①②③④
(3)英国成了小“伙伴”。

表现:①从战前的变国;②出卖了
③海外投资缩减,出口贸易下降,储备几乎耗尽。

④放松了
3、西欧各国衰落的影响:
①各国经济萧条,国力衰弱,无力继续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

②控制世界、决定世界事务的中心发生转移,美国成为新格局的主导者。

(二)、美苏的强盛: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1)表现:
①经济上:工业实力最雄厚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确立了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
系和以为中心的体系。

②军事上: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

③政治上:一度操纵联合国,将其作为推行全球扩张的工具。

(了解补充1)(2)原因:①美国本土远离战场,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人力、物力也损失相对较少;②美国向盟国提供大量的军事物资,剌激了本国的工业生产;③美国在战争期间使黄金大量流入自己的国家;④美国在战争期间加大科学研究,使其具有技术优势。

2、苏联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表现:①势力范围扩大②经济迅速恢复
(了解补充2)(1)军事上:军队数量与美国国平分秋色。

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在世界各地广泛驻军。

(2)政治上:威望空前提高。

帮助东欧和亚洲建立起一系列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了一国的范围。

(3)战争使苏联扩大了领土面积。

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归纳: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②美国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军事上: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经济上:工业实力最雄厚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二、雅尔塔体制
1、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
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内容:
(1)成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2)处置战败国: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分区占领德国,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4)对战败国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3.确立
(1)三大国达成了与对德、日作战,处置德国,解决波兰和____问题,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协议。

(2)三次首脑会议形成的以《___________》为主体的国际关系,称为体制。

4、实质(特点):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带有明显______
色彩。

(是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5、评价:
(1)积极影响
①雅尔塔体制维护并扩大了___________原则,对最后打败法西斯国家、结束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它倡议建立的_________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③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也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④它将苏联与美国等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
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十分重要。

(2)消极影响:
①雅尔塔体制是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带有明显的
______________色彩
②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

6、雅尔塔体制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①体制是美苏力量均势的产物,美苏关系一直主导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只要美苏力量对
比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格局就维持在雅尔塔体系的框架内。

②体制所划分的美苏势力范围,促成了以两大军事集团及以美苏对抗为主要形式的东西方冷战,并且
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标志。

③体制所确定的处理战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格局的总体面貌,对战后国际
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2).雅尔塔体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由于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客观的世界力量均势,增强了和平结构的有效性,维持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
相对和平,世界大战没有再发生。

②雅尔塔体制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美苏两国的争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加深了不同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利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结归纳】
西欧各国严重削弱
美国成为头号强国
二战结束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雅尔塔会议的原则
建立联合国
雅尔塔体系确立
处理德日法西斯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
1.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D.美国是惟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2.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3.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B.它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D.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4.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C.美苏争霸的结果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②美苏军事均势形成
③社会制度不同与国家利益的冲突④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二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A.美苏两分天下B.美苏战时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D.美苏争夺霸权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
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
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2: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
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3: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
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4: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
大自身的影响力。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斯大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2)材料2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材料3、4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
(4)综上所述你认为斯大林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疑难问题:
①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意识形态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
矛盾重新主宰了双方的关系。

②客观上,二战使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登上了资本
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苏联也依靠其军事力量和扩大的政治影响而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一个强国。


就为冷战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主观上,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和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和战略
构想的冲突。

但是,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饱尝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
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所以,冷战便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④战后初期在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因此比苏联具有更强烈的争霸进攻意识,挑
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