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旨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和动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当前,全球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也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拟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及测度方法,旨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测度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和测度,可以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我国经济朝着更加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点,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和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相关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高效率的基础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GD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等多个指标切入,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测度研究。

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并不能反映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需要对GDP增长率进行修正。

一个常用的修正方法是考虑到资源环境约束的“绿色修正”,即将环境指标如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纳入GDP的计算。

在统计GDP增长率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的变化,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劳动效益的重要指标。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测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将劳动生产率与技术水平相结合进行研究。

在测算劳动生产率时,应该充分考虑各地区之间和各行业之间的差异。

还应该考虑到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测度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可以从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因素。

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消费水平的提升、贫富差距的缩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准确地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摘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分析了影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测度方法。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结论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研究有助于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影响因素、测度方法、现状分析、研究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关乎经济增长速度,更关乎经济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

如何准确测量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成为当前经济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更是受到挑战。

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和测度,不仅有助于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还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战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测度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助于深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日益凸显。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的必然选择。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增长方式步入新阶段的重要体现,研究和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意义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的稳定增长,更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中高等收入阶段,传统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和依赖资源优势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产业强大向产业强优的转变。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全要素生产率等都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维护国家长期发展利益的关键举措。

维护国家长期发展利益,就必须通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来增加经济总量,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确保长期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研究和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维护国家长期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测度指标体系。

从经济增长质量来看,可以衡量GDP的增长率、GDP的结构性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可以测度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从经济结构优化来看,可以衡量三次产业占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等指标;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可以测度科技创新投入、专利申请数量、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指标。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挑战。

在新时代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成为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高质量发展应包括以下特征:1.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变。

2. 质量导向: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3. 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共享共赢: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 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总额等。

2. 产业结构指标: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等。

3. 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高技术企业数量等。

4.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环境质量等。

5. 社会进步指标: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水平等。

三、测度方法的选择为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型。

1. 综合指数法:将各个指标按一定权重综合计算,得出一个综合指数,以反映整体发展水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H省为例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H省为例

统的主成分息熵进而确定各测量指
标的客观权重,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使结
果更加客观合理,再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HDI)的测算方法,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
无量纲化后的数值
y ij
与其权重
wj
进行计算
,

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S,具体的计算公
式(
加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他方面的投入,缩小 与一、二梯队县域的差距。
(三)主要评价结论 基于县域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维度构建了县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 和空间自相关法对 H 省 2012—2021 年县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有待 提高,但综合指数总体上略有上升。测算结果 表 明, 在 考 察 期 内 县 域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综 合 指数增长了 3.8%。其中,绿色发展指数最高, 但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指数变化较大,成“N 型”波动上升 ;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六个维度中 的最低,且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 ;协调发展和 开放发展指数有所上升,共享发展指数整体变 化较小。 第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 异明显,县域之间和县域内部都表现出明显的 空间差异性。一方面,县域间发展水平分化现 象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另一方面,县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具体表现 为 :东部和西部地区既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较好的县域,也有发展水平较差的县域,发展 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地区以第一梯队县 域为主,西部地区第三梯队县域则占据多数 ; 中部地区的县域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第二梯队 的县域为主。 第三,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和共享六类发展指数来看,六类发展指数数值 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梯队,但存 在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的情况 ; 第三梯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虽然不 高,但是在个别发展维度存在一定的优势,部 分县域的绿色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类发展 指数。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及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及分析
的外延无法得以确定 , 从 而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时比较
随意。
4 、 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 1 ) 水 污染状况——单位 产出工业废水排 放总量 ; ( 2 ) 大
气污染状 况——单 位产 出工业废气排放 总量 ; ( 3 ) 固体废 物
污染状况——单位产 出工业 固体废物产生量 。
基础指标后面 加 表明该指标为逆指标, 在综合 评价时需要将逆指标做正向 化处理。
村分 等级 收入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算得 出。
通过计算 ,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结果如表 1 所示 。
3 3
F I N AN CE E CON OMY 金 融经济
表 1
审份
2( , ∞ 2 0 0l
2 、 经 济结 构的优化程度 ( 1 ) 产业结 构——工业化 率 , 第三产业 比重 ; ( 2 ) 投 资消费 结构—— 消费率 , 居 民、 政府消费 比; ( 3 ) 就业结构——第 二产 业就业人员 占比,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占比。
3 、 经济增 长成果 的分享性 f 1 ) 生 活质 量— —城镇居 民恩 格尔系数 , 农村 居民恩格 尔系 数 , 城镇 居 民人 均住房 建筑 面积 , 农村 居 民人 均住房 面积 , 每万人 口拥有 医疗 床位数 ; ( 2 ) 收入水平 ——城镇居 民
三、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测 度 结 果及 分 析
本文认 为 , 对经济 增长质量的评价应紧密结合经济增长 本身, 涵盖经济增长 的整个 过程 , 包括经济增长 的方 式 、 经济
增长的结果和经济增长 的前景 。首先 , 经济增长质量应该体 现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 比如 , 经济增 长效 率的提高 、 经 济增长结构的优化 。其次 , 经济增长质量应该体现 经济增长 成果 的共享性 。如果 百姓不 能有效地分 享到经 济增长 的成 果, 那么 民生就不 会随经济增 长得 到同步改 善 , 经 济增长就

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探究

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探究
的研 究 课题 , 目前 国 内外 的研 究 缺 乏 系统 的经 济 增 长 质 量理 论分 析 框架 。” …本 研究 将 在 已有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上 , 探 讨 经 济增 长 质量 理 论基 础 和
长 的源 泉 和动 力 作 用 机 理 及 经济 增 长 的动 态 性 、 稳 定 性 和持 续 性进 行 了卓 有成 效 的深 入 研 究 ,从 而推 动 着经 济 增 长理 论从 古 典经 济增 长 理 论发 展 到新 古典 经 济 增 长理 论直 至 内生 经济 增 长 理论 而 依 然 生 生不 息 ,虽 然 没有 直 接提 出 “ 经 济 增 长质
尺度 , 为经济 实践和宏观 决策提供有 益的参考。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 综合评 价 ; 因子分析 ; 指标体 系; 经 济增 长 持 续性 中图分类号 : F 2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0 6 8 3 ( 2 0 1 3 ) 0 4— 0 0 3 6— 0 4
内涵 以 及 与 其对 应 的反 映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与通 用模 型 的构 建 , 为后 续 研究 区域经 济
中国 经济 的建设 和 运行 具有 显 著 的政 府 主 导 型 特征 。新 中国成 立 以后 , 特别 是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尺度 , 为 地 方政 府宏 观 决策 提 供可 资 借 鉴 的参 考 。


经 济增 长 质量 的 内涵长质 量 的观 点 国外 长期 以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理 论 和 经 验 研 究 中, 更 多 的是利 用 睿智 的思 想 和模 型对 经 济增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 2 5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后,如何准确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关乎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点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为核心,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与传统的以GDP增长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提升。

二、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在测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指标的选择与衡量。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测度指标:1. 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是评价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均收入的提高表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提升。

2.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包括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产出等指标,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专利申请数量等进行测度。

3. 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通过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如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评估。

4. 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状况: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仅是经济规模的增长,更加注重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可以通过就业率、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5. 社会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因此社会民生福祉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指标。

三、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针对上述指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度和实证研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单指标测度法:将各个指标独立进行测度,例如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环境质量等指标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指标体系研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指标体系研究
维普资讯
财 经 i 坛 仑
济增 长方式转 变进程 的指标 体系研 究
代戈 资
[ 摘
青海 大 学财 经学 院
要 ] 目前 ,评 价 经 济增 长 方式 转 变进 程 的指 标 体 系研 究尚 处 于起 步阶段 , 本 文从 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的理 论 综 述 开
的内在 因素去把握 即剖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源 泉与机制 ,如
将 很 容 易 受 到 报 酬 递 减 定 律 所 支 配 即 当经 济 发 展 到 一 定 阶段 经 济 结 构 的 优 化 经 济 效 益 科 技 进 步 水 平 资源 配 置 市 场 化
后 总和要素劳动生产率必然下降 经济增长率亦随之下降i知 水 平 以及 可 持 续 发 展 水 平 等 。
分为两个阶段 :传统增长理论和现代 增长理论 。尽 管传统经济增 家 和 地 区 之 间 进 行 比较 是 指标 体 系 简 单 明了 指 标 不 能 太 多 . 四
长理 论 为说 明经 济 的持 续 增 长导 入 了外 生 的 技 术进 步 和 人 口增 长 换 算 不 能 太 复 杂 。 率 但 外 生 的 技 术进 步 率 和 人 口增 长 率 并 没有 能 够 从 理 论 上 说 明 持 续经 济 增 长 的 问题 。现 代 增 长 理论 是基 于 传 统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发 松 了 传统 增 长 理 论 的假 设 并 把 相 关 的 变量 内 生化 。
增 长方 式 转 变 ,我们 从 以 下两 个 层 面来 把 握 :首 先 对 于 经 济增 低及 其 变化 趋 势 可 以综 合 体 现 经 济增 长 方 式 所 处 的 阶段 . 变 转
经 济 增 长 模式 可 以分 为 两 种 :一 种 是 要 素投 入 增长 模 式 另一 种 长 方式 把 握 ,即对 国 民经 济 整 体 经济 效 益 的把 握 经 济 效 益 的高 是知 识 投 入 增 长模 式 。 素 投 入 增 长模 式 主 要 以劳 动 力 、 器 , 要 机 模 式 是 以实 物 资 源 为 主 ,但 却 没 有 提 升 生 产 要 素 的使 用 效 率 能 源 及其 他 物 质 生 产 要 素 的投 入 推 动 经济 增长 。这 种 经 济 增 长 的程 度 以及 经 济 增 长 质 量 的 高 低 。其 次 从 经 济 增 长 方 式转 变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中国经济在质量、效率、动力、结构、公平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参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然后,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资源环境可持续等多个维度。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不断完善测度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导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等。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正逐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科学、准确地测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成为研究的热点。

赶超“亚洲四小龙”:从数量到质量的超越

赶超“亚洲四小龙”:从数量到质量的超越

一 引言
1992 年初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 话” , 对中国 1990 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曾赋予广东追赶 “亚洲四小龙” 的历史使命: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起了‘龙头’作用,今后还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广 东要上几个台阶, 争取用 20 年时间赶上 ‘亚洲四小龙’ ! ”①东自此进入了追赶 “亚洲四小龙” (简称“追龙” )亦即事实上的“对标管理”过程。今年是整个战略期(1992-2012)届满后 的第一年,相应的数据也已出炉。为此,本文拟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照来检视小平赋予广东 的赶超任务是否已如期完成(或实现度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借以缅怀和告慰这位中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回眸广东“追龙”战略,一是可能有助于增进知己知彼并据以优化广 东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具有实践意义;二是可能对整个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应对未来全 球竞合提供有益启示, 具有借鉴意义; 三是可能有助于丰富区际对标理论并强化经济发展评 价的质量意涵,具有理论意义。
二 综述
(一)关于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Benchmarking)亦作“标杆学习” ,形成于 1970 年代末的美国施乐公司 (Xerox) ,时为该公司针对“后来居上”的日本同业竞争对手采取的一项对比与赶超活动。 后来参与并主导这项工作的工程师坎普(Robert Camp)出版了《对标管理:寻求行业最佳 实践以达成卓越》书 ②,总结分析了施乐公司开展对标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成了这一议题的 经典之作与管理畅销书。继而西方学界及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 APQC)对之加以了系统 和规范,用以指企业选择、确立、比照、学习、赶超“样板” 、 “基准” 、 “标杆”的管理方法 和过程。由于化“竞争对手”为“学习标杆” 、改对抗性竞争为双赢性竞合、变“彼消此长” 为“彼此竞长” ,对标管理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一方面跨越行业甚至企业界被广泛运用到 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乃至团体、部队、政府等,另一方面跨越地域走向全球包括中国。尤 其区域对标(Interregional Benchmarking)日趋活跃,成为优化域际竞合的一项重要工具。 (二)关于经济增长 /发展水平的评价 萨缪尔森把经济增长定义为代表一国潜在 GDP 或者国民产出的增加,是一国生产可能 性曲线的向外推移。 ③而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不仅仅在于生产能力的增长,更强调在技术 改进、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后者正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反映。 ④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于 1977 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中也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生产资源和生产量的 增长,而且也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 ⑤另 一方面,在托马斯等著的《增长的质量》中,把增长质量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它是指构成 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 比如机会的分配、 环境的可持续性、 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⑥可 ①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 1993 年,页数:111-113. ②Robert C.Camp, 《 Benchmarking:The Search for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that Lead to Superior Performance》 [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年,Page:57-61. ③Paul Samuelson, William Nordhaus,Economics 《经济学》 [M],18th Edition,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年,Page:483-500. ④Simon Kuznets, The fact and thinking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各国经济增长》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年,中文授权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5 年,Page: 1-13. ⑤B·D, Kama Aliyev,Developed socialism, speed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发达社会主 席,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M],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年,Page:19-32. ⑥Vinod· Thomas,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增长的质量》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长期以来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顺利地跨越了贫困陷阱,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唯GDP”倾向,强调经济增长的“量”,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经济增长的“质”,导致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而中国目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因此,必须开始注重经济增长质量。

本文围绕着“什么是经济增长质量”“怎么测度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个问题展开。

“什么是经济增长质量”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与前提。

从管理学意义的“质量”含义出发,经济增长质量就是“经济增长所固有的特性满足发展需要的程度”;从哲学“量变”和“质变”的角度出发,经济增长质量就是“经济增长这一量变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

无论从哪方面意义出发,以发展的视角来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其本质要求。

然而,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无论是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还是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大多仍然是从量变的视角讨论经济增长本身的特点,并且由于事先没有从质量的本质含义出发去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将“增长”和“发展”、“手段”和“目标”、“存量”和“增量”三类视角相混淆,以致在后续的经济增长质量测度和影响因素讨论中出现了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发展的视角出发重新界定经济增长质量,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本文将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可行能力的提升,尝试解决现有研究中三类视角混淆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如何测度经济增长质量。

由于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可行能力的提升,测度经济增长质量必然要在厘清经济增长与可行能力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Sen的理论,可行能力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以及个人特征、社会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济增长则是为微观个体提供了各种可用资源,比如提高人们的收入,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从而影响其可行能力。

但是其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如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地区空间结构等,因为这些结构决定了经济增长所创造的资源在不同群体和不同部门间的分配。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经济增长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调整等指标,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商业环境指标:包括市场开放程度、政府服务水平、投资环境等指标,可以反映商业环境的友好程度和吸引力。

3.人力资源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指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优势和能力。

4.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发投入、新产品推出、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可以反映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5.社会福利指标: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福利水平和民生改善程度。

6.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率、生态保护措施等指标,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测度方法:1.权重确定:通过结合经验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准确反映各指标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

2.数据获取:通过收集各区域的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等方式,获得各指标的具体数值。

3.归一化处理: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不同单位和数量级的指标数据统一转化为[0,1]范围内的相对数值。

4.综合评价:根据指标权重和归一化后的数值,使用加权求和或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一个综合得分。

5.排名确定:根据综合得分,将各区域按照高质量发展程度进行排名,以便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和对比。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可以对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为政府制定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还可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改进方向。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高质量发展旨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为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概念和意义高质量发展,指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经济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公正性,创新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绿色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应包括以下方面:1、财政投入水平:反映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投入力度。

2、经济增长率:反映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3、劳动生产率:反映单位劳动力创造的GDP额。

4、城市化率:反映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例的大小。

5、国际化水平:反映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比重。

6、环境污染状况:反映环境质量的好坏。

7、技术进步:反映国家各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1、定性研究: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发展阶段、重点领域等进行定性分析,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

2、定量研究: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测度和分析,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状况。

3、比较研究: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和不足,寻找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四、结论及建议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在财政投入、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提高,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和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向和思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摘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热门话题,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介绍了现行测度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测度指标体系。

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在对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提出政策建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我可以根据你的大纲为你生成内容,然后提取出关键词。

在这篇文章中,关键词可能包括:高质量发展、经济、测度、内涵、特征、指标体系、现行体系、不足、实证分析、案例研究、政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写作论文。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

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制定和调整相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结合国际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准确评估和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测度方式。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1. 宏观经济指标(1)GDP增长率: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2)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劳动生产率:衡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产出。

(4)投资增长率:反映资本积累和投资活动的增长情况。

(5)消费增长率: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

2. 社会发展指标(1)就业率:衡量就业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2)教育水平: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率等指标。

(3)医疗保健水平:反映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水平。

(4)社会保障覆盖率:衡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5)贫困人口比例:反映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3.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1)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单位GDP产出所需能源的多少。

(2)碳排放强度:衡量单位GDP产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4)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情况。

(5)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评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状况。

三、高质量发展指标测度方法1. 加权平均法通过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指标的数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指数,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

2. 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对各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到综合指数。

3. 熵权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反映指标的离散程度和信息量,然后根据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到综合指数。

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评估各指标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得到综合指数。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研究

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方程式 () 1计算河南省的 T P 还 需要做 的一项 工作是 F,
需要将人力 资本作 为投入计算 的争论 (i lr等 ,0 0 。在本 旧率 设 定 为 1 % 。 Mle 20 ) 0
文 的研 究中, 根据宏 观层 次各种能力理论特别是关 于国家技术

在 此基 础 上 ,采 用永 续 盘存 法 (e p t a Iv n oy Pr eu l n et r 6 ) () 其 中 K 表示第 t年的资本存量 , 表示第 t 1 K 。2 , 一 K - 年
究来 说 , 了与我们 的实证计量模 型在逻 辑上相一 致 , 用来 加 权 平 均 得 到 总 资 本 的折 旧 率 分 别 为 1. 7 为 利 0 4%~1. 6 和 20 %
测 算 TP F ,实质上 也是传统 的 S lw余 值法 。T P: yK L oo F / a:
9 6 ; 宗 裕 (0 0 认 为 各 配 资 本 的 寿 命 期 和 折 旧 率 是 变 化 .% 叶 2 1)
能力 理论 的分析 , 力资本是作为技术 能力 的重要 构成因素之 M t o ) 人 eh d 计算河 南省 的实 际资本存量 , 基本公式 为 :tI ( K= t 1— +

本文 在 自主 创新 能力 组成要素 分析 中, 也将 其作 为技 术能
力 的一个重要支撑 因素 。因此在笔 者检验 TP和 自主创新能力 的资本 存量 , 示第 t年 的投 资, 表 示第 t 的折 旧率 。 F I表 5 年 关系 时,我们不将人力资本作 为计算 T P中的一个投入 因素 , 根 据 上 述 方 法 , 可 以 测 算 得 到 河 南 省 1 7  ̄ 2 1 F 9 8 0 0年 的资 本 存 而将其视作 T P决定因素的技术创新 的一部分 。 F 二、 河南省 T P的测算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注:本文系国家社科“九五”重点课题《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研究》部分成果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结构、体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买方市场形成,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实现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被列为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和探讨更多地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定量测度和评价研究很少。

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度量与评价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过去,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以产值和速度来衡量,其结果是加剧了追产值、求速度、忽视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使用经济集约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使人们从根本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此外,各地区采用这套指标体系,能够对本地区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有一个科学的测度与评价,也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同时,还可以提出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量化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由产值型、速度型和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结构优化型和质量型增长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不顾市场需求状况和资源条件,盲目上项目,随意扩大生产规模;不重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一味铺新摊子,片面追求产值和产量;不注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不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环境破坏,等等。

而集约型经济增长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对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将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把握。

1.对于经济增长方式或增长质量的把握,即对国民经济整体经济效益的把握。

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可以综合体现经济增长方式所处的阶段、转变的程度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

2.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因素去把握,即剖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源泉与机制,如经济结构的优化,规模经济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根据上述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体制转轨所处的阶段,对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其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1.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即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实现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下形成的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环,这是衡量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尺度,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体现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程度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2.合理、优化的经济结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经济结构的状况在一定程理论与方法38中国软科学6/1999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处的阶段。

经济结构的优化与集约型增长是相伴而生的。

只有在经济结构不断走向合理、优化和升级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增长,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相关。

3.规模化经营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考虑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一味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普遍达不到合理规模。

其结果是争原料、争市场,单位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低,竞争能力差,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因此,达到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也是集约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4.科技进步水平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要素投入增长推动外,还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的管理等,即依靠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源泉。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

我国现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因此,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成果转化率、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

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经济体制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提出,是因为,在我国的现阶段,两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现集约型增长的关键和前提。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计划性配置资源的方式还大量存在。

不能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不可能形成经济集约型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市场的主体企业来说,也不可能产生集约型增长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

只有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现实。

因此,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6.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实现经济持久、高效的增长,就必须保证经济运行的质量与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同时,保持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如果供需持久失衡,通货膨胀率过高,或经济增长伴随高能耗、高污染,以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么,经济增长是不会持久的,也是低质量的。

因此,保持经济总量的供需平衡和较低的通货膨胀,克服经济增长中的短期行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又一重要特征。

三、建立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和方面的系统工程,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与考核不是单一指标或部分指标就能完成的,必须根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与主要特征,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既能测度经济集约化程度,又能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源泉与机制的指标体系。

在我国,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社会公认的指标体系。

我们以为,建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指标体系要科学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与主要特征,避免现行统计指标的简单堆砌和交叉重复,尽可能选择最能科学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征的指标。

2.可行性指标体系要在尽可能科学、客观、合理的基础上,兼顾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度与评价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到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通俗易懂且便于数据采集和计算操作,割舍部分有价值、有评价功能,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数据的指标。

在指标设计上,应尽量以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数据为依托,不给经验判断、人为假定等方式留下空间,从而避免评价结果的随意性。

3.可比性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有作为衡量和评判标准或参照数值。

这类数值可以通过纵向比较(与历史状况相比)取得,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与国外、全国平均水平或国内部分省区比较)取得。

由于通过纵向比较取得的参照数值缺乏系统外的参照系,对外没有可比性。

因此,衡量标准或参照数值应尽量以国外、全国或部分省区水平作参照,这样得到的结论理论与方法可比性强,既可以纵向考察,也可以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四、经济增长方式与增长质量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一)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测度指标──集约化指数首先,我们从投入产出的角度,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的主要标志,分别考察劳动、能源、投资、贷款、工业等方面的投入产出状况,选择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出率、投资产出率、贷款产出率、工业增加值率等五个单项指标,综合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状况。

并以此五项指标为基础,分别测算劳动、能源、投资、贷款、工业集约化指数,从而计算出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综合指数。

劳动生产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值,是全社会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标志着平均每个劳动者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是衡量劳动力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

能源产出率,是单位能源消耗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以及节能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投资产出率,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是从投资效率的角度反映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

此值越大,投资效率愈高,反之则愈低。

贷款产出率,是指单位贷款所能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此值越大,表明贷款资金的效益越好,集约化程度也越高。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它反映工业的附加值率高低和工业生产的中间消耗水平。

一般而言,工业增加值率高,表明工业投入产出效益水平高。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宏观经济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出率、投资产出率、货款产出率和工业增加值率确定集约化标准,计算劳动、能源、投资、贷款和工业集约化指数,并在此五个单项集约化指数基础上,确定经济增长集约化综合指数和集约化区间。

1.劳动集约化指数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本年国内生产总值/本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公式中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集约化标准:考虑到用货币汇率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我国与其它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以世界银行公布的1990年各国购买力平价(见表1)来计算1990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并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五个发达国家1990年折成美元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值约为47000美元/人·年(见表2)作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化标准。

劳动集约化指数=劳动生产率/47000×100%指数大于等于100,表明劳动生产率达到了集约化标准。

2.能源集约化指数指标定义:单位能源消费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能源产出率=本年国内生产总值/本年能源消费总量公式中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折成吨标准煤。

集约化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标准选取相类似,我们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1990年中国的能源产出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