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建议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方案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教学疑点:(1)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2)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4.解决办法:(1)强调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重视。
(2)加强三者之间关系的举例与解析。
(3)配合图示(课本第12页图6-7)说明染色体和基因间的关系。
(4)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5)对遗传效应的内容要举例解释清楚。
(1)运用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形象说明转录、翻译的场所、模板、原料、工具等;(2)对RNA和DNA的组成进行比较,RNA的种类及每种RNA的功能要举例讲清楚;(3)注意t RNA的反密码子和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不要混淆;(4)对3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要挑出来讲明用途”;(5)用电报的信息转换类比说明转录、翻译的概念。
(1)蛋白质与性状——举例说明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就是不同的性状。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就是控制性状。
(2)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不能。
对还有疑问的学生用DNA结构挂图或书中的插图讲解说明两条链方向不同。
(注:转录的只是其中一条链即35-55链,这在DNA的立体结构中已埋下伏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讲述: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基因是什么?(l)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
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引入生动的例子,比如举一个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图像或实验来观察和理解基因的翻译过程。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观察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加深对基因翻译的理解。
3.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
4.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疑问,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研究和深度思考。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网站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利用活动教具,可以将翻译过程直观化,从而突破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
目前,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课件,但是我认为课件的师生互动方面不如人意。
因此,如果利用活动教具,效果会更好。
首先,教师可以演示教具的使用,介绍教具各部分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然后,让学生按照mRNA上的遗传密码,利用教材上的密码子表,查出所代表的氨基酸名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应该由何种转运RNA来搬运氨基酸?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学生一般能悟出:应该是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的转运RNA来搬运。
接下来,教师可以演示转运RNA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的过程,并演示3个氨基酸转运及缩合的过程。
然后,学生可以动手完成翻译的过程。
一次3个学生,分别操作核糖体、氨基酸、转运RNA,每3个学生配合完成1个氨基酸的转运过程。
除了活动教具,我们还可以利用挂图来呈现翻译的过程。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表格来比较转运和翻译的异同,以及mRNA和XXX的异同。
本课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们要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以及中心法则的内容。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们要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活动教具,完成翻译的过程,培育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要通过图表的填写,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并利用挂图、插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
3. 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2. 转录:转录是指DNA模板上的遗传信息被复制成mRNA的过程。
3. 翻译:翻译是指mRNA上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复制、转录、翻译和蛋白质的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机制及其调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实例,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直观展示基因表达的过程。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遗传信息传递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为什么眼睛的颜色是由基因决定的?”引发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兴趣。
2. 讲解基因表达的概念:介绍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
3. 讲解转录过程:详细解释DNA复制成mRNA的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阶段。
4. 讲解翻译过程:详细解释mRNA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阶段。
5. 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DNA、m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基因表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3. 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增强课堂互动。
八、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基因表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在生物体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的,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是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分子与细胞部分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详尽阐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
它是高中必修本中“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
该内容在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其中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功能、基因的表达功能是历来统考、高考必考的内容。
同时,该部分涉及的实验和分子学知识较多,还含有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复习课中对D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功能、基因的表达功能等知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重复和对比,使学生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有关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课时安排两课时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在复习阶段,如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变通,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归纳、整理,亲历思考、总结的过程,使已学知识升华,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4.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复习课中,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要在短短的一两节课中回忆并熟练掌握大量的知识是枯燥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复习课,选取相同,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举出相应的例题,通过老师对例题的讲解,及学生对拓展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达到以知识点帮助解题,以解题帮助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相应知识点及题目的复习,使学生掌握:(1)证实DNA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2)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其中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实验过程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思路、遵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类、分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和能力。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教案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细胞和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及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差异。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重要性。
2.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及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差异。
难点: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细胞和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胞和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差异。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及其应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展示基因表达调控的流程图、示意图等。
2.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知识点。
3.教学视频:播放基因表达调控的实验过程及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及其在细胞和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
2.讲授新课:讲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生物学意义、环节等基础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回顾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胞和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差异。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提问、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基因表达与调控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2.基因表达的过程:转录和翻译是基因表达的两个主要过程。
转录是指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基因表达的意义:基因表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基因表达,细胞能够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进而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因表达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因表达,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基因表达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最后阐述基因表达的意义。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
4.归纳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基因表达的理解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基因表达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基因表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单元说课-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一、单元教学主题分析
1.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本单元对应的内容要求是:
大概念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支撑
重要概念
形成
次位概念
整合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等级
科学性(50分 )
动态性(30分 )
成本(10分)
艺术性(10分 )
四、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表1 基因转录、翻译过程模型制作评价量规
优秀(80~100)
合格(60-79)
模型包含转录或翻译过程的所有 重要结构,各结构的形态、比例 、相对位置合适,能真实,准确 地反映转录或翻译的过程
模型包含转录或翻译过程的大 部分重要结构,能基本准确地 反映转录或翻译的过程
小鼠控制毛 色的AVY基 因是如何转 录?
五、单元教学策略及实施
关键问题
驱动任务
细胞核中携 带的遗传信 息是怎样传 递到细胞质
中?
任务1:RNA适于作 信使的条件 任务2:遗传信息的转 录过程 任务3:mRNA上的 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 对应关系
学习活动
活动1:探究信 使分子的本质; 活动2:利用模 型简述转录的过 程; 活动3:遗传密 码的破译
模型能动态展示转录或翻译的完 整过程
模型能动态展示转录或翻译的 部分过程
材料易获得,成本低,安全环保
材料较易获得,成本较低,较 安全环保
制作精巧、形象美观
制作工整、比较美观
不合格(0~59)
模型只包含转录或翻译过程的 部分结构,相似度不够高,有 多处明显错误
高中生物_复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1.1 教材地位基因的表达是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有关染色体相关的知识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与DNA以及染色体的相互关系,认识RNA的形成过程,RNA的分类,认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基因的表达》既是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更是考试的焦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工程的基础。
特别是对基因概念的掌握运用是高考的着眼点,以基因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
1.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地位,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了以下目标。
掌握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的有关碱基的计算的规律。
理解中心法则,明确基因与形状的关系。
1.3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基因的表达过程。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而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比较复杂,较为抽象。
二、教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基因表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微观的,知识难度较大,并且涉及到许多繁杂的基础知识需要处理。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微观结构宏观化,以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创设的情境有:图片资料、学案、3D动化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学法学法是::“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
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
本节课以视频“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动画过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基因的表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张芳玉
【期刊名称】《科学教育》
【年(卷),期】2004(010)005
【摘要】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张芳玉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138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八年级信息技术《制作动画广告》教学设计[J], 姚萍萍
2."基因的表达"一节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J], 吕宇良
3.应用微课资源复习"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J],
江钐
4.一节示范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J], 芦竹艳
5.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方程”的课程整合(二) 基于信息技术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J], 骆魁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表达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本节课是生物新课程中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构建转录和翻译自制模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养成质疑、创新的批判性科学态度。
3.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所教学生为我校宏志班学生,学习欲望强烈,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略有不足,模型构建等探究实践活动较少。
五、设计理念融入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之道,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悄然落地。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景引入播放“荧光鼠”视频,提出荧光蛋白基因和荧光蛋白之间的关系?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巩固旧知以表格形式复习转录相关知识:合成场所、模板、原料、配对方式及产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问题形式巩固转录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模型构建一:利用黑板上粘贴的DNA卡纸模型让学生模拟转录过程。
要求:以荧光蛋白基因的L2链为模板链,将mRNA序列填写在空白纸条相应位置。
各小组用教师提前准备的教具模型,模拟转录过程。
“基因的表达”一节的学案
4 关 于 R A 的叙 述错 误 的是 . N
(
)
转录时,N I A分子是否需要解旋? )
一
一
A R A可作为逆转录酶的模板 . N B 信使 R A是翻译时的模板 . N
b .如果 已知 D A分 子 中碱 基数 量 , 否粗 略 的 N 能
计算出此 D A分子合成 的蛋 白质中含有多少个氨基 N 酸。
— —
c 信使 R A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 . N D R A分 子 中没有 碱基 T . N 5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 . 不正确的是 (
)
c 转运 R A一端携带的氨基 酸所 对应 的密码 . N 子是否就是转运 R A另一端的三个相邻碱基? N d 一种转运 R 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那么 , . N 据密码子表 思考 ,一种 氨基 酸是否对应 种转 运
mRNA— A 卜 - T一
~ 一
一
G一
十
一 … ~
一
G一
( 课本 P 3 理 解 并 记 忆 基 因 的 概 念 , i 看 1, 3r n后 a
回答 下列 问题 。 ) ( )基 因的概念 : 1
… 一 一 一 一 … … … …
I 卜
… … 一
一
・
一 ~
总结此概念 的 3 个要点 :①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 D A片段。② 基 因是 N 的功能单位。 ③ 基因是 的结构单位。 ( )基因的位置 : 2 染色体是基 因的主要载体 , 基
基 因的 表达” 一节 的学案
董 君香 ( 河北省冀 州市 中学 邮编 0 3 0 ) 5 2 0
1 教 学 目标
b 场所 : : 细胞 核 内 。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转录与翻译》
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
授课人:即墨一中钟秀娴
时间:2010、3、12
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课标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
二、水平要求:理解水平
三、重点和难点:翻译的概念、密码子、密码子表的使用、翻译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尤其是文科地理班学生)往往会由于概念的繁多和原理的复杂而产生困惑。
五、教学策略本案例的特点就是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在学习翻译的概念、遗传密码、密码子表的使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式学习;
针对翻译过程原理的复杂性,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角色表演式学习;
整个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本节课各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
一、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概念二.过程
1.场所 1. mRNA与核糖体结合
2.模板 2. 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3.原料 3.脱水缩合
4.产物 4.氨基酸连接形成肽链。
高中生物基因表达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表达备课教案教学内容: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转录与翻译、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mRNA的转录与剪接、蛋白质合成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及其在细胞中的重要性,了解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过程,掌握mRNA的合成方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过程、mRNA的合成和剪接、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图书资料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基本概念,引出基因表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基因转录与翻译(15分钟)1. 讲解基因转录的过程:介绍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的作用。
2. 讲解基因翻译的过程:介绍mRNA的合成与剪接,以及tRNA和rRNA在翻译中的作用。
三、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基因表达在细胞中的重要性以及和遗传疾病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实验视频,展示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五、概念澄清(10分钟)与学生一起澄清基因表达中的概念难点,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基因表达的小结,总结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过程、mRNA的合成与剪接,以及蛋白质合成的概念。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表达的重要性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激励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更加认真和深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来帮助理解,可以结合生物学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基因的表达》教案设计2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必修第二册)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基因的表达作者:江西省宜春中学曾锦红一、教学设计思路“基因表达”是人教版《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相对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
其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不能给学生进行实物演示,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观看图片,运用课件模拟基因表达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并和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教学难点,使轻松掌握本节的各知识要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容量,我把这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基因的概念及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复制和表达遗传信息是基因的基本功能;介绍RNA的种类,比较DNA和RNA等。
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式的分析“基因表达”的具体过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作用。
2.通过介绍密码子的破译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这一课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要处理好重、难点,事先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介绍清楚——做好铺垫。
通过已有的成功实验来分析整个基因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探究式的分析实验把比较抽象的问题更形象化,通过多媒体制作动画模拟基因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清楚细胞内的一些微观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课:观看动画:双胞胎姐妹的录像。
学生们看完动画后兴趣高涨,趁此机会我就说:“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长得很像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我们可以判断一下,这对双胞胎长得这么像,他们的遗传物质会不会相同?”(学生回答:会相同。
)不错,因为他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所以他们也就长得很像了。
我们是通过他们外在特征的相似来判断他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比如说这对双胞胎他们的遗传物质相同也就使他们的性状相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而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说明遗传物质要控制性状,就必须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人教版生物必修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答案:A 解析: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内容只包括图中的①DNA复制过程、 ②转录过程和③翻译过程,A正确。 图中③过程是翻译,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 G;④过程是R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也是A—U、U—A、G—C、 C—G,B错误。
图中①过程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⑤过程是逆 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②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续表
图乙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其中①是mRNA,⑥是核糖体,②③ 图
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4条多肽链,具体分析如下: 乙
(1)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 模
(2)多聚核糖体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 型
质; 分
(3)方向: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 析
温度 25 ℃(正常温度)
35 ℃
基因型 VV、Vv
vv VV、Vv、vv
表型 长翅 残翅 残翅
2.表观遗传与表型模拟辨析
表观遗传与表型模拟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性状改变, 相同点
遗传物质都没有改变
表观遗传是可以遗传的,表型模拟引起的性状改变是不 不同点
可以遗传的
[浸润素养] 3.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 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 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一)用模型建构法分析遗传信息的翻译
续表 图 (1)Ⅰ、Ⅱ、Ⅲ、Ⅳ分别为tRNA、核糖体、mRNA、多肽链; 甲 (2)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模 (3)翻译起点: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甲硫氨酸; 型 (4)翻译终点:识别到终止密码子(正常情况下,不决定氨基酸) 分 翻译停止; 析 (5)翻译进程: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mRNA不移动
《基因表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论文
《基因的表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设计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所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设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基因的概念,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能力目标本课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基因概念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基因控制性状探究和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在体验获取生物知识的成功感受中,养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三、学生分析虽然本课内容深奥难懂,但是在学生已学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和dna复制的基础上,经教师设问、引导。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从中获取生物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语——揭示课题师述:在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这些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出的恐龙的dna分子培育繁殖而来的。
请问同学们,利用已灭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生答:能够或不能够。
师述:不能,因为从dna到具有各种性状的生物体,需要通过极其复杂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过程才能实现,因此,生物复活难以做到,那么基因的表达是怎样的?(引出课题)2.问题提出,导入新知那我们先来了解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基因的表达调控的教学备课教案
基因的表达调控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了解基因调控的主要机制,包括染色质结构的变化、DNA甲基化、转录因子及miRNA的作用;3.熟悉基因调控的实际应用,如基因工程和疾病治疗等。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以及基因调控在维持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可通过举例说明基因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的疾病和发育异常等问题。
2.基因调控的机制(20分钟)教师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基因调控的主要机制,包括染色质结构变化、DNA甲基化、转录因子及miRNA的作用。
针对每个机制,教师可进行简要解释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基因调控的实际应用(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基因调控的实际应用,如基因工程和疾病治疗等。
可讲解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潜在的道德、伦理问题。
4.实验设计(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基因调控的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基因,在模拟实验条件下,设计一套方法来调控该基因的表达,同时预测实验结果。
5.小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要点和关键概念。
鼓励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教学资源:1.投影仪及投影幕布;2.基因调控的相关图表和实验描述;3.实验设计的辅助材料,如基因调控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
评估方式:1.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2.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思路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预测性;3.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如简答题、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基因调控的主要机制和实际应用,并发表自己对基因调控技术的看法;2.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内容,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基因表达教案
基因表达教案教案标题:基因表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基因表达在细胞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2. 细胞生物学教科书或相关资料。
3. 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表达的过程。
4. 实验室材料(如DNA提取试剂盒)。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因表达?它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解释基因表达的概念和过程。
- 解释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细胞中的位置。
- 强调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模型展示(10分钟)- 展示基因表达的模型或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
- 解释模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DNA、RNA聚合酶和核糖体。
4.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个基因表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
5. 实验设计(15分钟)-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基因表达。
- 提醒学生考虑实验变量、控制组和实验步骤。
6. 实验演示(10分钟)- 展示一个基因表达实验的演示,如DNA提取实验。
- 解释实验步骤和结果,并与学生讨论。
7.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基因表达的重点内容。
- 评价学生对基因表达的理解程度,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以深入了解基因表达的机制。
2. 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研究实验室或科学展览,以增加他们对基因表达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的质量。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验设计评估:评估学生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第$%卷第%期生物学通报$& !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建议黄春景#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江苏武进!&$&’&$!利用图式!将基因概念直观化图式是一种利于快速阅读%增强记忆和开发脑功能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用图形和图形的关联代替文字记录信息’文字是线型的%抽象的%逻辑的&而图形是空间的%形象的%直观的(后者更有利于信息的记忆和提取)图式可以描述事物的各种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将概念分解为几个部分&并显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由于基因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建议在引出基因的概念后&引导学生看人教版高中*生物+第&!页!图’()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提问,这样一条染色体上有几个*+,-将这样一个*+,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直观地呈现出来,黄身白眼截翅棒眼!-"!."!+"!/"强调说明,!有些*+,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0如-...+和/1&有些片段则不能("它们是特定的而不是任意片段(#每个片段中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和/片段就可以看作是基因)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基因的概念)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的不同作用&建议高三选修课时再讲授)因为基因的概念难以一步理解到位&新授课时浅显一点为宜)"注重科学史实!增强探究意识遗传信息在细胞核的*+,上&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却在细胞质中)遗传信息是如何从细胞核传到核糖体上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种方法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介绍科学实验的史实&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议采用后一种形式&后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投影,&%22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如果加入-+,酶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就停止3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3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同年3拉斯特#456789 :;<=$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3发现标记的-+,分子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提问,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有关)#利用磁性教具!将翻译过程直观化翻译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目前&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课件&但由于各地条件不一&不少学校不能享受这种资源)同时&课件的师生互动也不如人意)如果用自制教具&效果也非常好)做法如下,#!!教具制作!取几个直径约’>?的圆纸片&在正面贴上几种氨基酸名称的第&个字&代表不同种氨基酸&将其反面粘在磁铁片0有售&薄且有弹性可任意剪裁@上)"用白纸剪裁几个三叶草形.大小适中的转运-+,&在正面贴上不同的反密码子&反面粘在磁铁片上)#取!个直径约!">?磁铁片&将其剪裁成大小适中的核糖体)$取2>?!&"">?的三合板条&根&在其两端各粘上&个薄片磁铁&在三合板条上贴上相应的密码子&代表信使-+,)这样&氨基酸.转运-+,.信使-+,和核糖体&都可以吸附在磁性黑板上)#!"教具使用将上述教具布置在磁性黑板的相应位置上&表示氨基酸.转运-+,.信使-+,和核糖体处在细胞的相应位置上)教师介绍各部分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上的遗传密码&利用教材上的密码子表&查出所代表的氨基酸名称)如起始密码,A:&根据密码子表可知是甲硫氨酸)提问,甲硫氨酸应由何种转运-+,来搬运呢-为什么-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学生一般能悟出,应是反密码子为A,B的转运-+,来搬运&因为它与,A:互补)教师演示转运-+,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的过程)接下来的翻译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完成)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了学习兴趣)变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效果好) $利用教材插图!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插图丰富多彩&色彩逼真)有的可用于导入新课(有的可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可用于直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根据教材第&2页!图’(&"蛋白质合成示意图"3写出不同颜色的球所代表的氨基酸的名称&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而深刻)利用教材插图&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翻译的全过程&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知识的概括化水平的高低3决定着知识的迁移程度)%利用表格!将知识系统化/,C:C/B:,:CB/,B,:BC,B/,:C:B,:C:B:B,/C:BB:,BB/C:,://C,B,/:BC B,:/C:C B:,C:/CB,B:CB,B:B:C/,B::BC::/,:C B/转录翻译场所原料条件转录和翻译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知识的零碎记忆和不完整的理解水平上"让学生根据板书板画!采取#看图说话$的形式!对上面表格内的内容进行归纳!促使学生学会用归类和对比的学习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用直觉!推测三联体密码子为何是三联体密码子&教材在这里作了概括的介绍’如果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最多只能决定!种氨基酸!学生容易理解"对于两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建议画出两个方框!!"提问(每一方框内填碱基最多有几种填法&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有!种)这样!两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最多只能决定!!!"!#种氨基酸"同理!$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碱基组合就有!!!!!"!$种"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此时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往往找不到理想的方法"采用此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学通报#**!年第+,卷第,期生物学是以生命物质为对象!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危机(人口%能源和环境污染"它们均与生物学有关"生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它们将毫无疑问地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带头学科"有关生命现象的核心和本质问题的阐明将是#-世纪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世纪之前生物学发展的简单回顾在-.世纪以前!还没有统一的生物学!到了-.世纪!才形成了动%植物分类的系统科学知识!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学"-,世纪初!建立起统一的生物学名词"此后!生物学同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天文诸学科一样!取得了显著的发展"-//0年英国人虎克%12345672284(用自己改进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中蜂窝状的死细胞"-,世纪显微镜有了重大改进!-.$.*-.$,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9:;<=>4?@4A,和动物学家施旺%B:;<=CDAAE 根据对植物和动物观察的大量资料建立起细胞学说) -.0,年!英国的达尔文%F:GD5C?A!-.*,H-..#E根据前人和自己长期自然考察中积累的资料!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演化理论!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奥地利天主教修士孟德尔%I:94A@4>!-.*#H-..!E用了约,年的时间!先后处理了约+万株豌豆!反复进行了大量栽培及对种子的分类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和推理!从而概括出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两条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成为遗传学发展的基石)"#$#*世纪生物学发展的回顾#*世纪的生物科学的发展表现在从宏观向微观!从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例如基因学说建立)-,-*年以后!美国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B:7:925JDAE基于对果蝇眼睛颜色突变的发现及杂交实验K提出连锁遗传规律)他们第-次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使科学界普遍认识了染色体的重要性并接受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世纪0*年代!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卡尔文%9:FD>5?AE阐明了光合碳循环途径)另外! 0*年代诞生了分子生物学)-,0-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L:MD6N2AE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OP:7:F:F5?<8E在英国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用"射线衍射方法进行GQR 晶体结构的分析K结果刊登在-,0+年英国的.QD6S54/杂志上!只有两页纸的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 )*世纪T*年代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提纯!由美国分子遗传学家伯格%U:&4VJE首创!并经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科恩%;:Q:F2=2AE等的改进!建立起重组GQR技术).*年代后期!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控制!新的生物技术!如UF1-1RUG-GG1BH UF1-1GHUF1等技术层出不穷)-,,*年在美国首先实施的0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匹敌!预计耗资+*亿美元!到)**0年完成人体细胞!/个染色体的基因制图和碱基测序))**+年!月-!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与中国的政府首脑!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六国的科学家已完成了人类生命的分子指南***由+*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的关键序列图W-X)可以肯定!在完生物学发展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述民李凤兰张志翔+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摘要!"世纪生物学发展由单一走向综合!其巨大成就的取得需要复合型人才"在众多方面的人才素质中!最突出的是人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其中思维活力及创造力是现代人才要素的核心"因此!学校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具备两种态度#即积极学习和正确做人的态度$和两种能力#独立学习与表达交流的能力$的创新人才%关键词生物学人才素质培养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