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7.人教版初中生物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下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新课引入(2-3分钟)一、导入利用一张献血车的图片让同学们知道献血的事情,并了解人体大量失血是需要及时输血,否则就会死亡。
从而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回答献血车的作用,知道及时输血能救人性命。
新课教学教师演示任务一:完成探究一(5-8分钟)任务二:研究血浆的成分及功能(5分钟)一、分组讨论:分析下面的资料 (P51)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见右图)。
2.人们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作血常规化验。
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
请阅读下面的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探究讨论一: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学生认真看书,小组讨论,写下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总结:血液的组成(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1)含水分约90%(2)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等约占3%(3)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约占7%。
还含有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三、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涂片,1、分析资料,讨论血液分层的原因、知道血液中的物质。
(讨论、展示、点评)2、教师实时点拨5、分组讨论问题。
(讨论、展示、点评)任务三:看书完成问题(5分钟)任务四:听血细胞的自述完成表格(6-8分钟)当堂检测(5-6分钟)便于同学们观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53-54,结合前期的观察的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涂片,探究血细胞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讨论题)讨论:1、血细胞的组成?(课件展示)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课件展示)红细胞数量最多3、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课件展示)红细胞的形态:两面向内凹的圆饼状,体积小,无细胞核。
七年级生物下册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对消化和吸收以及人体的呼吸的学习,师生对营养物质、氧气及二氧化碳等会进入血液中有了共同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并且为之后学习血液循化、泌尿系统中的物质交换等奠定基础,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较强,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极高的兴趣。
而且他们对血液的组成和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血液各成分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病人血常规检测结果就能知道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得而知。
所以本节课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解读血常规化验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验单的解读,掌握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较,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小组探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血液功能的学习,形成血液对人体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个部分的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人血永久装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五、教学过程1、出示一下表格,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53—54页内容,自主填写完整。
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2、出示以下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小组探究:(1)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的?(2)某病人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的数量较正常值要高,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对他说?(3)小明今年读七年级,最近发现自己经常头晕、乏力,去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发现红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值要少,那他患的是什么病?在饮食中他应该注意多吃含什么比较多的食物?(4)身体上的小伤口能自动止血,为什么?3、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合适的评价,肯定他们的能力,补充其学习中的漏洞。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含重点、 难点、关键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点)
教法提示
教具准备 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含课件、电 教手段等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 复习提问:
学生思考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 P61-62小 功能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B、红细胞 提问: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
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二、讲授新课: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
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流动的组织——血液
科目
生物
年级
七
班级
授课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节次
“三维”目 1、 标(含知识 目标、能力 2、
目标、情感 3、 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 4、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新人教版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五、教学过程6.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收集到的血常规化验单,(1)贫血(2)炎症(3)血流不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
),呈红色.功能:运输氧(2)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
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3)血小板(PLT):无核、最小、形状不规则。
功能:凝血、止血6.同学们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PPT)①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哪种血细胞数目异常?②他有什么病?他的身体有哪些异常表现?③对这个病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疗或缓解?巡回指导,找出一些典型的单子,投影分析①红细胞较少或血红蛋白较少②白细胞数目过多(血小板数目异常的单子比较少,可以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血小板起作用的时候)课堂小结以组为单位,总结本节收获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六、板书设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功能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因此,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课前准备课件、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讲授新课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
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
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
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定波折的。
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生:人类对血液的认识,原始的血液观: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
师: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
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技能目标(1)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设计教学课程,并制作有关本节内容的课件。
四、教学方法教法:分析法、启发引导、讲述学法:观察、分析、讨论、综合归纳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运用知识回顾,复习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的有关知识,引出血液。
回忆所学知识,建立和新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合理进入学习状态。
初步感知血液引导学生谈一谈已知的关于血液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1.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2.血液经伤口流出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自由发言,交流从生活经验或课外获取的有关血液的信息。
从生活中感知血液的颜色、状态。
血液的组成成分资料分析1.展示“资料分析1”:提出:血液分成了几层?各是什么颜色?2.展示“资料分析2 ”:重点阅读“代码”和“项观察、阅读与思考1.仔细观察血液分层后各部分的颜色。
2.阅读血液常规化验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分析资料,设计问题由浅到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血液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二、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三、阅读背景资料资料分析小结目名称”这两栏。
知道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
3.展示“背景资料”:(1)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法定义“血浆”。
(2)用已知的科学实验证明,给定血液成分的轻重关系。
(3)结合通过背景资料,知道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每一层分别是什么成分?单,明白RBC、WBC、Hb、PLT表示的含义,从中知道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血液制品,能够概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血浆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有关血浆和血细胞的知识;(2)制作血浆成分示意图模型,掌握血浆的成分和功能;(3)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能够正确认识血液成分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2)通过学习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树立科学的义务输血和献血观念。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解读化验的主要数据;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制作模型、实际观察永久涂片、指导分析化验单结果、知识拓展开阔视野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制品;准备血常规化验单;视频:血浆的组成、血细胞的结构和作用、血细胞的寿命及产生;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有关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血浆成分示意图模型。
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血常规的化验单并了解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医院抽血、化验过程教师讲述: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常常让我们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从中找出病症所在。
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流动的组织——血液》有关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教师讲述: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些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下面我们来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
(一)血液的组成成分【资料分析】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展示课前准备的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观察结果。
提出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分析讨论血液中的成分。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1【教学设计】《流动的组织血液》
《流动的组织-血液》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吸进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环、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成员的观察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血液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1.课前上宰猪场买适量新鲜猪血,加入柠檬酸钠(抗凝剂)后置于量筒中待用。
2.人血永久涂片和显微镜3.干净缝衣针和消毒液4.相关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1.要致富先修路,条条交通运输线满足了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其实,在我们人体内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
它们将我们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呼吸系统中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从这节课起我们将进入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学习。
2.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3.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二活动探究探究活动一:血液的组成课前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完成有关于血液分层的实验,课上展示实验,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并回答讨论题,从而总结出血液的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4.4.1流动的组织——血液_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1、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炎症、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二)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一)教师把血细胞微课视频挂在智学网、希沃白板5课件、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样品、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血常规化验单。
(二)学生预习教材相关知识,学习微课并完成相关作业,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的有关知识,现在我提问大家几个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什么部位被吸收?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是在人体什么部位被吸收?3.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运输到身体各处的呢?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怎么运走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迅速运往身体各处,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运走。
这个运输系统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师:提出问题:失血过多的病人如何抢救?输血还是输液?学生:输血,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教师:血液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关于血液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内容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说出有关血液的知识。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生活中很留意,我们知道了血液是咸的、有营养、有腥味、有血糖、有血细胞并且是红色的,那么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吧?请仔细看我手中的试管(出示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及分层图),在新鲜的血液里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试管中的血液分几层?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分成上下两层,两层中间还有一薄层白色物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案设计
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学习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讨论分析,知道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认识血常规化验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4)识别人血的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辨析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的观察讨论,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进而珍爱生命。
【活动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然后小组组内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分层现象,分了几层? 各层呈什么颜色?2、通过你们的预习能说出各层血液的名称吗?3、血液各成分的特点及功能a 、血浆b 、血细胞活动二:各小组汇报交流活动三:观察与思考1、指出右图人血永久图片中不同细胞的名称。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3、如何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4、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血细胞类型 形态特点有无细胞核数量 功能 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梳理巩固】【达标检测】1、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A、蛋白质B、无机盐C、水D、葡萄糖2、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3、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A、血小板、血浆B、血小板、白细胞C、红细胞、血浆D、白细胞、血浆4、贫血是指()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我们将要探讨的内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分别讲解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如血浆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显微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创设问题情境,如“血液为什么是红色?”“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医生和患者,讨论血液在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血液有哪些成分?”“血液如何流动?”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以日常生活情景导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的显微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1流动的组织血液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4.1流动的组织血液”,这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但对血液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设计一个生动、直观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血液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血液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流动组织—血液(教案)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能认识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起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验血液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教学难点:观察血液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血液的成分【知识回顾】老师:在前几节课中人体通过呼吸来自肺部的氧气最终进到哪里?还有前一章消化和吸收中提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再进入毛细血管中。
那么营养物最终进入哪里去了?学生: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血液中。
老师:那么血液对这些物质进行怎样的处理,血液又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就进入本节课的内容,人体的流动组织—血液【进入新课】教师从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输入血液,一张是生理盐水,一张是葡萄糖注射液。
提问,对于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送到医院第一个要采取哪个抢救措施。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选第一张输血,可见血液对身体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血液的组成。
教师从课件展示试管中一定量的人血和放入抗凝剂或用离心机沉淀分离后的血液也可以跟课本的图片相结合,分析学生血液分了几层?学生的回答中有些会说分了两层,有些说分了三层,教师用电子白板软件中放大功能软件将两层的交界处放大过来,此时学生会确切地知道血液分了三层。
再展示一张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从检查结果中学生能找出些血液的成分吗?他们分别位于分层后的哪些位置,从而教师可以总结出血液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而是由不同种成分组成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因为成分不同和个成分的比重不同可分为三层。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液中的流动那一部分。
下层暗红色部分是红细胞。
两层交界处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他们的量少所以难以查到。
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__血液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授课目的】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试一试鉴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试一试解读血老例化验的主要数据。
【授课重难点】1.授课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授课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授课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数份血液老例化验单;准备实验所需资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等;制作PPT 课件、相关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授课过程】【复习提问导入】1、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定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取。
3、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解说新课】师:(大屏幕显现录像)被吸取的营养物质,及进入肺泡的氧气都进入哪里,再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生:血液。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来往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一致的生命体,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出示血液循环图)他们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 血液。
师:平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过出血的经历(大屏幕显现问题,惹起学生研究的欲望。
)问题: 1.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以致死亡?2.为什么经过化验血液能够在必然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生:诱惑师:一起进入流动组织 -- 血液,认识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后所有都会弄理解。
板书: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师:(出示课件)认真观察试管1(加入抗凝剂)和试管 2 里的牲口血液,发现什么现象?生:观察并回答:试管 1 里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试管 2 里的血液凝固了。
师:结合实验,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率大体是多少?生:观察和思虑,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谈论解析, 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参加谈论):血液中含有不一样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样。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血液样本,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基本成分。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血液的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比较三类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血液化验的意义,远离疾病诊断误区,正视健康体检和珍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正确认识血液化验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到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的视频,设疑:为什么医生能根据血液成分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呢?为何因意外失血过多的人必须马上输血?否则危及生命?从而进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1.资料分析——血液的分层现象的演示实验。
教师简述并演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并注意血液各部分的颜色和比例大致是多少。
出示讨论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液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该分别在什么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完善。
鼓励性评价。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1)血浆;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看一看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并结合血液的组成,思考血浆的功能。
(2)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实验;让学生回顾在医院做血常规化验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预习教材的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明确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组织学生讨论: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性评价。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8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尝试分析简单的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2.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二)教学难点(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入抗凝剂的鸡血样品、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彩色橡皮泥、学生平板。
学生准备:课前培训各小组组长正确使用显微镜找到人血细胞。
功能4、【提问】 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5、【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血浆的成分推测血浆的作用。
活动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6、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实验观察,强调注意事项并带着问题观察。
【过渡】 通过观察永久涂片,同学们初步认识了不同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它们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53-54页内容各小组分工讨论交流。
【问题】 (1)、红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 (2)、贫血是怎么回事?贫血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身体某处受外伤后,不消毒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什么现象?此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为什么会增加? (4)、皮肤不小心划破了,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 【展示交流】电镜下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模式图,介绍血红蛋白的特性和功能,说明红细胞的功能。
展示贫血的原因和分类及症状。
播放白细胞作用的视频和血小板止血视频,理解问题(3)、(4)。
【小结】比较三种血细胞和血红蛋白 项 目 正常数量(单位:个/L ) 特点 功能 数量异常 可能疾病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白细胞 血小板 小组活动观察,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观看 视频 在导学案上完成比较表并拍照提交 阅读化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血液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二)血浆
学生注意到血浆中含有90%的水来推断出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及运输物质。
(三)血细胞
分组实验
学生就观察回答
学生列表
数目大小形态结构特点
RBC
WBC
PLT
分组讨论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
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
学生很有兴趣观察比较找出三副漫画分别代表哪种血细胞并总结各自功能。
学生纷纷发言,如白血病、血栓、血友病等
三、知识应用
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四、课外知识拓展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题
编号
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Hale Waihona Puke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教学
重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感受血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感受生命的可贵,以及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课上学生积极发言,显示自己广闻博知;课余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自己去主动获知。学生自学课本内容P25页
归纳本节重点,交流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1、查阅附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推导血液的功能。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看典型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体验血液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1、显微镜下分辨三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新鲜的动物血液、显微镜、人血涂片。
2、制作课件、学案。
3、收集整理血液常规化验单。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识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5.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爰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
思.体会
1.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
2.根据课前的准备,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问题,交流对血液的认识。
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互相补充。
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4.资料分析
4.1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
4.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
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先简述演示实验的做法。
4.3(结合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
论、分析和归纳。
提醒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4.4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认真阅读,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E各表示的意思并关注以
上各项的测定值。
课程标准
4.5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归纳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4.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并及时给以鼓励性评价。
回忆组织的概念,然后从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来分析,师生共同小结血液的成分。
指导学生边看书,思考,特别强调应注意血桨中水所占的比例。
结合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成分,思考并推断血浆的功能。
5.血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回顾并讨论医院的血常规化验过程。
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事先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操作、观察并思考。
巡视、检查、指导。
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
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5.1红细胞
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根据实验中的观察,并结合课本图IV—30电镜下的红细胞,思考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提供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正常数值,并加以说明,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做铺垫。
特性: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功能:具有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贫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或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
联系生活实际及所搜集的资料,开展讨论,了解贫血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设疑,引入贫血,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5.2白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根据实验中的观察,并结合课本图IV—3l电镜下的白细胞,思考回答。
比红细胞大,但数量较少。
功能:包围并吞噬病菌,对人体健康有保护功能。
设问白细胞有何作用,引导学生分析。
发炎与化脓,联系生活实际及收集到的资料,开展讨论,分析并做出回答。
教师设疑: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常会出现“红肿”甚至“流脓”?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
5.3血小板
回忆为何在实验中没有看到血小板,结合课本图IV—33电镜下的血小板,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中为何看不见血小板,组织学生了解血小板的形态。
提供血小板的正常数值。
功能: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回忆鼻出血(或小伤口出血)时自己的处理措施,思考止血的原因。
强调观察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引导学生关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课后查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简介血友病和血栓的形成。
6.能力训练
6.1了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
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解读情况。
6.2课外关注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