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贡院_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抹亮色

合集下载

1902年科举合考

1902年科举合考

1902年科举合考戊戌政变后的第四年,即壬寅年——1902年秋,满清政府举行了科举考试。

因为此前八国联军侵华,导致科举考试中断,这次考试是“壬寅科补行庚子辛丑并科”,也就是说三年考试集中到了一年举行。

这也是清朝政府举行的倒数第二次的科举考试。

1904年7月,为了庆祝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于是增加了最后一届恩科考试,即癸卯科考试,隔年清廷便宣布了废除科举。

绵延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寿终正寝。

1873年出生的曾祖父,时年29岁,它以“监生”的身份参加了此次科举考试。

在这里先普及一下清代各种考生:廪生,是指国家给提供食宿的学生;贡生是学习优秀的学生,送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的学生;附生是扩招的学生,食宿自理;监生的成份则比较复杂。

有举监,即由举人做监生的。

有贡监,即由秀才做监生。

有荫监,即凭借父辈做官而成监生。

有例监,以捐纳钱粟得为监生。

综合各方面来看,曾祖父应该是贡监身份参加的考试。

这科考试是借用了河南省贡院的地方,也就是在开封参加的科举。

因为,有慈禧的圣旨为证:“河南地居适中,毗连直隶,所有顺天乡试著于明年八月间暂借河南贡院举行,河南本省乡试著于十月间举行。

”本科考试的时间是八月初九开始,即公历1902年9月10日为第一场正场,八月十二为第二场正场,八月十五为第三场正场,先一日(初八、十一、十四)点名发给试卷入场,后一日(初十、十三、十六)交卷出场。

持续九天的考试,不可谓不辛苦啊!科举时代的苦,如今的孩子不一定能受得了!此次考试,在清末“新政”出台之后,考试题目和内容已不同于以往,废八股,考策论,这对于旧教育体制下的读书人来说,可谓难度空前。

首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

目前可见本科考题存10项,题目分别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义”、“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义”、“汉高祖命叔孙通起朝仪论”、“汉文帝诏议可以佐百姓者论”、“唐太宗命王珪品藻群臣论”、“宋仁宗除越职言事之禁论”、“宋仁宗诏天下州县立学行科举新法论”、“各国钱币异同策”和“东西洋商务日兴其要何在策”。

金代平阳史事考订二题

金代平阳史事考订二题
晋 阳学 刊 2 1 0 2年 第 5 期
・ 评- 书
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一定影响。 如果说第 二轮省社科志还有什么不足 的话 , 我认 为就 是
经济思想 核心——义利观》 见本 志第4 3 归为文学研究类 ( 3 页)
等 。但瑕不掩玉 。
没有把当时对某些研究成果 的社会反响如实记 录下来 。紧随
北人”康熙《 , 平阳府志 ・ 职官》 ,卢养浩 , 载 “ 顺天蓟州人 , 人 , 举 ( 万历 ) 十七年任 。贾继春 , 三 河南 新 乡人 , 士 , 十八 年 进 三
任 ,伸t 以推知 , ” 呵 营建平 阳贡院 当在 明末的万历三十七年到
三十八年 间。
考试之一的地 方解试 。南宋时 , 地方州郡遍设 贡院; 而北 方的 金 围, 也逐 渐在地方数府设立 ( ) 考 试院 , 组织 各府的府试。明

1 0・ 4
仝建平 :
金 代平 阳史事考订二题 试, 是否设置过专 门的贡院 , 由于 缺乏 记载 , 尚不知。没有专
10 年 ,临汾县在原平水书 院和贡院原址开设高等小学 堂 , 96
平 阳贡院改建 为临汾县第一高级小学校 。
门设置贡院时 , 方的选拔考试大致是暂 时借用 官衙 、 地 学校 、 寺庙等处的房舍 , 或临时搭建 ,平阳 旧无试 院, “ 岁于旷地盖廒 校, 士民苦其役 , 士患风 H雨雪 不足蔽 。”
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毁 , 四十六年知府 I 缨始于康熙四十六年 , , 1 j明年十一月既落戍 ' - 1 l 乾隆 u
十三年( 7 8 , 14 )府学借用贡院房舍建平水书院。9 5 10 年废 除科 举 考试 , 办新式教育 , 兴 贡院随之失去 原有作用 , 即被废弃 ,

河南贡院

河南贡院

河南贡院作者:冯海清来源:《档案管理》2008年第02期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

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

日趋没落。

1904年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它是科举考试的场所。

北宋仁宗(1023至1063年在位)以前。

礼部还未专门建造贡院,考试时临时借用试场。

到徽宗崇宁(1102至1106年)至政和(1111至1118年)年间,礼部与各州才有了贡院。

南宋时,礼部和部分州郡亦陆续修建了贡院。

明清两代,开封是河南省省会,所以河南贡院就设在开封城内。

明初。

河南贡院在开封城内的浚仪街。

即元朝平章竺贞故宅。

到明末时。

河南贡院的规模已十分壮观。

《如梦录·试院纪第九》载:周王府(今龙亭)西角楼西,路北牌坊一座。

上书“贡院”二字,东坊书“虞门四辟”,西坊书“周俊同登”。

大门三间三开,匾曰“开科取士”。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在开封城北决口,一座宏伟的贡院也毁于一旦。

因此,清初的几科河南乡试只好在辉县苏门山下的百泉书院举行。

这是河南乡试不在省城开封举行的少有现象。

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原周王府旧址修建贡院,建房舍5000多间,其主要建筑“明远楼”高四丈有余。

因为这一带地势比较低洼,加上不断有人在此挖掘土基,经过六七十年,贡院“东西北三面皆水塘,埒起如环墙,而以闱中为釜底,凡雨水之汇归于塘者,复于塘渗入于院,宣泄无由,垫高不易,是此永无涸期矣”。

(田文镜《改建河南贡院记碑》)。

有鉴于此,当政者在省城东北隅上方寺南(今河南大学外语楼一带),购得隙地197亩,于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二十七日开工,十年五月十二日竣工,重建了贡院。

除建号舍9000间。

国内科举景点

国内科举景点

国内科举景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在国内许多地方都能找到与科举相关的景点,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历史场所,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位于江苏南京的江南贡院,是科举时代南方地区的考试中心。

这里曾经培养了大批状元、进士,见证了古代学子们的勤奋与拼搏。

贡院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古代科举考试的氛围。

北京国子监则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

国子监内设有孔庙,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体现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

游客参观国子监,既能领略古代学府的风貌,又能了解科举制度的严谨与规范。

在浙江杭州的西湖区,有一座独特的牌坊——胡雪岩故居科举牌坊。

这是为纪念胡雪岩家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建立的。

牌坊雕刻精美,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对家族荣誉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这些科举景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它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古代学子们追求知识的执着精神,以及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当今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以推动社会不断
进步和发展。

河南贡院——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河南贡院——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河南贡院——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冯海清
【期刊名称】《档案管理》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

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

1904年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总页数】1页(P82)
【作者】冯海清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河南贡院——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档案 [J], 于红英;
2.中国科举制度文化见证——江南贡院 [J], 冯家红
3.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J], 叶建萍
4.北京贡院与科举制度 [J], 张征;
5.试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缘起、延续与终结 [J], 张星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末最后一次会试考述

清末最后一次会试考述

这 些年 里所举 行 的乡 试 、 会 试 被 视 为正 科 。如 果 逢 皇 室 的重 大 庆典 , 如皇帝 的生 1 3等 , 则 可在相 应 年份 特别 开科 取 士 , 被 视为 皇帝对 士子 的恩 典 , 因此称 为 恩科 ; 如 果 皇 室 的重 大 庆典 正 好 赶 在子 、 午、 卯、 酉、 辰、 戌、 丑、 未年 , 那 么改 正 科 为恩 科 , 正 科则 推迟 一
即乡 试 每 逢 子 、 午、 卯、 酉 年 举 行 ] 卷 五 , 生 监 科 举 乡 试 。
这次会 议再 做探 讨 , 并 就教 于方 家学者 。


借 闱河 南贡 院的原 因
按 常规 , 会试 要在 京师举 行 , 而 甲辰 会试 却安排 到河南 贡 院 , 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 其 中有 河南 贡 院的 自
会试 , 地 点设 在河 南 贡院 , 至此延 续一 千三 百余 年 的 中国传统 科举 入 仕 考 试 宣告 终 结 。关 于 甲辰 会 试 , 学 者商衍 鎏 、 王德 昭 、 范 沛潍 等先 生 曾作 了诸 多研 究
章( 元代之行 中书省置平章政事 , 则 为地方高级长
官, 简称平章 ) 竺 贞故 宅 ; 后 移 到城 西 南 隅 , 随后 又 移 至布 政 司仓 库 ( 巨盈 库 ) 。明崇 祯 十五 年 ( 1 6 4 2 ) ,
王 瑶 , 李 银 良b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a近代 史研究所 I b历 史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7 3 2 )
摘 要: 清末甲辰会试是我 国最后一 次会试 , 宣告延续一千三百年之 久的科举制度从此退 出历 史舞 台。借 闱河 南贡 院的原
因多多, 有河 南贡院 自 身优 势, 也有当时的社会原 因。就其结果分析 , 此 次会 试不仅沿袭 了传统做 法, 而且在选题 、 选仕等方 面都

河南贡院考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抹亮色

河南贡院考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抹亮色

河南贡院考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抹亮色
黄雅君;陈宁宁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中轴线西侧有两座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立着一通高272米,宽1.14米高大厚重的碑石.双碑碑帽前后均刻有腾跃于黄河巨浪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侧面亦刻有腾龙浮雕,碑文楷书字体工整,堪称书法佳作.虽历尽沧桑,碑石稍显斑驳,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晰.这两通"贡院碑"之所在正是清代河南贡院旧址.一、贡院嬗变——追忆逝去的时光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黄雅君;陈宁宁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档案馆;河南大学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J], 一凡
2.江南贡院与科举考试 [J], 尤永清;
3.基建,低迷市场中的一抹亮色--河南工程机械市场调查 [J], 张海纯
4.江西贡院与科举考试 [J], 李科友
5.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从荐举性质的科举考试到纯粹科举考试 [J], 卓进; 蔡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的通知-教教科[2013]331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的通知-教教科[2013]331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全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的通知(教教科〔2013〕33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各单位(学校):经专家组严格评审,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评审领导小组认真审核,共评出全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73项。

其中,著作类62项、论文类11项。

经研究,决定对获奖优秀成果分别颁发证书和奖金,其中奖励著作类特等奖2000元、一等奖15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论文类一等奖900元、二等奖600元、三等奖300元。

现予以公布。

各有关单位应对获奖成果给予不低于一比一的配套金额奖励。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4月16日附件:河南省教育史志优秀成果名单著作类特等奖(1部)河南教育通史(上、中、下卷)一等奖(11部)南阳市教育志河南大学校史河南农业大学校史(一、二)河南理工大学史(1909-2009)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志(1956-2006)安阳市教育志(1840-1987)新蔡县教育体育志沁阳师范学校志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志(1979-200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史(1910-2010)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志二等奖(20部)平顶山学院志(1977-2005)中牟教育志新密教育志社旗县教育志(1840-2005)内乡县教育志(第二卷)方城县教育志(1978-2005)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新蔡二高志(1939-2012)新蔡县教育人物志(公元283年-2008年)河南大学抗日流亡办学纪实潢川县教育志焦作市教育志(1978-2002)(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志安阳师范学院校史(1908-2008)洛阳大学史(上下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史(50)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史(1924-2012)改革奋进50年--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史(1957-2007)河南师范大学年鉴2011卷洛阳师范学院2011年鉴三等奖(30部)河南教研志(1953-2003)修武县教育志(1978-2002)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史河南大学校园百年建设史河南大学图书馆史新蔡县关津乡教育志(1949-200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史(2001-2011)河南理工大学历史文化概览十里铺乡教育志(1949-200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校志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志(1939-2003)新蔡县陈店镇教育志(1949-2003)(上下册)淮滨县教育史(上)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志(1995-2008)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1951-2011)百年砺剑--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校志(1889-2010)南阳教育文化兰考县教育志(1978-2003)(征求意见稿)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1950-2010)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史(征求意见稿)简明光山教育史(征求意见稿)抗日战争时期迁入内乡的客籍学校事略风雨历程创辉煌--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建校70周年(1933-2003)河南科技学院年鉴2012卷黄淮学院年报(2010卷)百年镜像兰考一高校志(1933.8-2006.6)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大事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事记(1907-2007)腾飞--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卷论文类一等奖(3篇)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非均衡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思考宋争辉河南农业大学建校渊源考证张朝阳赵民善陈书章许科红吴海峰邓振营徐延华河南贡院--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抹亮色黄雅君陈宁宁二等奖(4篇)试论高校校史档案管理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方略王燕高校校志编纂刍议乔敏高校年鉴创新之浅见张光莉提高高校年鉴编纂质量初探杨永生三等奖(4篇)学校年鉴编纂浅议高玉芳浅议教育志编写中对教育特色的把握唐晓彦王金杞校建萍杜娟王玉磊许增力王乾浅议校志的编写方略王刚志书可读性刍议张全喜——结束——。

河南贡院—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档案

河南贡院—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档案

河南贡院———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档案于红英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经历了发生、发展、繁荣和衰亡的过程。

最初的科举考试在何时何地目前已无从考证,但1904年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点站,这对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兴衰变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贡院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场所。

我国科举选士形式自隋朝始,至宋朝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其科考程序大致可分四级:一是童试(乡、县级考试),二是乡试(省一级考试),三是会试(中央级的考试),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

贡院是乡试(又称“秋闱”)的场所。

据史料记载:河南贡院始建于明代初期,后因开封屡遭水患,贡院也多次搬迁。

明代的贡院位于周王府西角楼以西。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在开封城北朱家寨、马家口人为决口,至使全城覆没,贡院被毁,清初的河南乡试改在辉县百泉书院举行。

顺治十六年(1659年),利用原周王府旧址修建贡院,建房舍5000多间,其主要建筑“明远楼”高四丈有余。

因为这一带地势比较低洼,加上不断有人在此挖掘地下器物,致使贡院东、西、北三面形成水塘,水塘之水“渗于院,宣泄无由,垫高不易,是此水永无涸期。

”于是,雍正九年(1731年),将贡院迁至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

新建贡院建有房舍9000余间,规模扩大将近一倍,但每逢考试,仍不够用,遂于道光九年增建房舍至11866间,颇具规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水围困开封城长达八个月之久,为了修护城墙,人们就地取材,遂将贡院拆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河南贡院,新建公所783间,修茸旧房1857间,重建考棚10009间,凿井五眼,整个贡院焕然一新。

经过这次重修,使河南贡院与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广东贡院一样,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的几所贡院之一。

在今河南大学院内,有两座四角碑亭,亭内竖立着两通清代河南贡院碑,一通是《改建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为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牛鉴所撰。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多年。

下面我们分三部分讲述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一,科考等级:县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县试】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

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

【院试】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明朝的秀才就是考上县学或府学的童生,即庠生。

所以秀才也是庠生的别称。

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包括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

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廪生是指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

其中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吃公粮),即廪膳生员,其中廪生有名额限定。

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增生是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仅次于廪生者。

政府不给廪食(相当于现在公务员体系编制外的临时工)。

这部分主要由于读书人较多,要求进学的较多,而廪生名额有限,因此又扩广了一定名额的生员(类似现在的扩招生),该部分生员为了区别于廪生,顾叫增广生员,即增生。

附生由于后来读书人一增再增,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即附生。

由于廪生和增生都有固定的名额,而附生没有数额的限制,所以后来凡是初入儒学的生员,统统称为附生。

再从附生中经过考试补充廪生与增生。

院试第一名,叫案首。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1)【乡试】明清两代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过乡试(省考),被考取的秀才。

即有资格参加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河南大学一带在清代曾经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王朝最后两次的科举考试就放在这里举行。

1912年,在袁世凯的协助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河南贡院原址成立,与当时国内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三足鼎立。

从1912年到1922年,自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到改为中州大学的10多年间,从该校毕业赴欧美留学有二百多人。

1923年,河南督军冯玉祥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在预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

1927年6月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和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之后改称“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同年7月又改称“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河南中山大学)。

1930年8月又改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至1937年,是河南大学迅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的建筑在河大兴建,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屋架是从德国进口,斋楼、六号楼、七号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

1942年3月,国民政府将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校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王广庆与河南大学王广庆(1889-1975),字宏先,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人,早年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武昌起义中他投革命军东路都督张钫帐下任秘书长。

此后,王广庆相继担任开封县长和临颍县长。

历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立河南大学校长等职。

1975年2月24日,86岁高龄的王广庆在台北逝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大学于1937年底迁至豫南鸡公山、镇平一带。

1938年10月,王广庆接任河南大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任此职,第一次任职从1925年7月起。

1939年5月,王广庆率河南大学师生北越伏牛山抵达嵩县。

河大医学院住在嵩县县城,文、理、农三学院及校本部住在栾川西部山区潭头镇。

潭头地处豫西山区的一个盆地里,北靠熊耳山,南绕伊河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战乱中的世外桃源。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叫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叫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叫什么古代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这个制度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而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进行考试的场所,被称之为“贡院”或“乡贡院”。

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也是候考生所聚集的地方。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考生们需要先通过一系列的区县层层选拔,最终才能进入贡院参加科举考试。

贡院通常设在县城的繁华地段,建筑规模较大,拥有较为完备的考试设施和配套的办公设施。

贡院的建筑布局一般分为前厅和后院,前厅主要用于办理考务事宜,包括考试报名、分配考位、核实考生身份等。

而后院则是供考生休息和准备考试的地方。

后院通常有宽敞的阅卷室、候考室以及食堂等场所,以满足考生的各种需求。

在贡院里,考生们需要遵守严格的考试规则和纪律。

根据考试的排定,考生按照各自的考号和考场分别就座。

考生入场后,需要接受考试监考人员的检查,确保考场的公平公正。

在考试期间,考生们需要保持安静,专心答题,不得交流或偷看他人试卷,否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通常由考官们精心设计,涵盖了文学、史学、经学、诗词、政治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考试题目要求考生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写作能力。

考试时间一般较长,有时需要连续坐上几天几夜才能完成。

此外,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考生们通常采用匿名考卷和密封考卷等方式,以防止考官对考生的身份产生偏见。

贡院不只作为考试场所,还是许多学子们前往学习和交流的地方。

每年贡院的开放时间会调整,除了举办科举考试外,还会举办各类文化和学术活动,如讲座、书法比赛等。

这些活动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为他们扩大了人际交往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代科举考试已经不再存在。

然而,贡院作为古代考场的遗迹,仍然在一些历史城镇中保留下来,成为了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

许多人前来参观贡院,感受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与文化魅力。

总结起来,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或“乡贡院”。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转]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1904年7月4日,清朝举行了一次照律的科举考试。

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参加了名义上由皇帝主试的殿试。

由于清廷于次年宣布废除科举,因此此次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参加此次科考的还有谭延闿、沈钧儒等人。

此次科考的试题如下:第一场史论五篇: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

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变法,第4题举贤,第5题以夷制夷。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

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

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

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

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

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

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

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

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都够用了。

)第三场《四书》《五经》。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第五、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第五、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第五、六单元)质量检测卷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y àn y ǔ sh í f èng gu ì zi ji àng y óuk āng k ǎi y ǒu xi àn ji é zh ì zhu àng gu ān二、选择题2.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高梁.(li áng ) 苞.蕾(b ào ) 遨.(áo )游B .菜畦.(q í) 烹.调(p ēng ) 威胁.(xi é)C .铁轨.(gu ǐ) 痱.子(f èi ) 排闼.(t à)D .叫嚷.(r ǎng ) 矿.(ku àng )产 荞.(qi áo )麦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甘蔗 苔藓 讲座B .无私 晶莹 天涯C .滥用 资源 慷慨D .斗蓬 缝隙 袖子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音乐,寻的是一份韵律与洒脱。

那是高山流水....的一声轻叹,一泻千里;那是梁祝化蝶的凄哀婉转、柔情永恒。

B .里三层,外三层,把老爷和公子围了个风雨不透....,都挤着要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桩事。

C .在房间里布置一点绿色植物,更能显出勃勃生机....的感觉。

D .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满分。

5.围绕“好斗的公鸡”这个题目,可以选择( )来表达中心意思。

①半夜打鸣,吵醒全村的公鸡和狗。

②冲镜子里自己的像狂啄,嘴啄出血来还不肯停下。

③ 把邻居家的公鸡啄得奄奄一息,害得奶奶赔50元钱。

④对待母鸡和鸡宝宝很温柔。

⑤饭量大, 一顿能吃一大把米。

⑥无缘无故去啄猫的尾巴,反被猫抓伤翅膀。

⑦被过路的摩托车轧伤,成了“禿尾鸡”。

⑧获得全村“斗鸡”比赛冠军。

河南大学宣传片《大学之道》解说词(根据视频整理)

河南大学宣传片《大学之道》解说词(根据视频整理)

河南大学宣传片《大学之道》解说词(根据视频整理)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直至被视为文德教化的最高理想。

建校不久河南大学就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确立为校训。

并将之镌刻于学校正门内侧的门楣之上,让出入此门的师生时刻将之铭记于心。

河南大学时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她的前身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1912年在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在科举考试的终结地的夕照里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先后立名为: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

1942年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六大学院的综合大学,是当时国内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并发展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

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

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折枝为林,生生不息。

河南大学以独特的方式为河南,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和布局做出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今天的河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

设有33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8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达4万余人。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教学成果卓著,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一直稳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建校之初学校便开始广揽名师,广纳贤才。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历史学家范文澜,考古学家董作宾,经济学家罗章龙,化学家李俊甫,社会活动家潘梓年等都曾在这里辛勤耕耘。

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在248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1人,正副教授1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教育部本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省级优秀专家34人,各级特聘教授62人。

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然而,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河南贡院落幕的时候,举子们的心情,恐怕嗨不起来,因为次年清廷就宣布废除科举制,辉煌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彻底取消了,之前没考上的和没考好的再也没有机会重来了。

科举立于唐代,盛于宋代,河南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核心地段。

明清两代,政治中心北移,科举的重心也迁到了北京。

但是,无独有偶,清末走向衰亡的科举制度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河南。

言苏伦丨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河南贡院成为科举制垂死挣扎的最后一站如今,在河大校园里,河南贡院只剩下两座贡院碑,刻着贡院重修改建的两通碑文:《改建河南贡院碑记》,雍正十年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重修河南贡院碑记》,道光二十四年河南巡抚牛鉴撰写。

贡院碑对面是根据老照片重建的河南贡院执事楼,大有凭吊历史的意味。

按理说会试应该在都城北京举行,但1903、1904两年的会试都改在河南贡院举行,准确地说,历史上最后两场科举考试都是在河南贡院进行的。

这种情况在明清科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被保护起来的贡院碑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但估计没多少人知道被烧的还有北京贡院。

外国人深知中国对科举的痴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烧毁贡院是对中国士人最严厉的报复。

为了给那些死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洋人出气,1901年订立的《辛丑条约》规定5年之内不准在北京及近邻的山西举行会考,能正常考试的只有7个省份。

虽然对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来说,这个打击不小,可对老百姓来说或许是好事。

义和团运动每每东窗事发,官场中的头目们总能逍遥法外,受罪的都是平民。

这次可谓是釜底抽薪式的惩罚,直接绝了大批年轻人的仕途。

那么,科举制得以废除,我们是不是要感谢列强,烧了北京贡院,逼着清廷签了《辛丑条约》,如果不感谢,又仿佛在维护科举制度,真有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慈溪太后再看国内,慈禧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同时她也深受打击,接受了改革派的建议,批准部分新政,比如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最后两场会试其实是科举改革的示范。

新文化史视角下黔北遵义鼎甲楼及其进士文化探析

新文化史视角下黔北遵义鼎甲楼及其进士文化探析

2021新文化史视角下黔北遵义鼎甲楼及其进士文化探析许 露 李 晓摘 要:近十余年来,新文化史正成为中国史学新潮流。

受此新潮流的推动,中国史学不断拓展新领域,正在形成新理论,逐步调整史学叙述。

值此学术转型之际,科举学下景观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对象从封建政府兴建的贡院转向底层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鼎甲楼就是贵州省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之一。

作为遵义历史上的重要科举景观,鼎甲楼将状元、榜眼、探花奉为神祗,进行科举崇拜,借此向社会传播科举文化。

鼎甲楼是黔北遵义科举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崇拜的神祗具有特殊性,确立信仰之后当地杨兆麟巧中鼎甲,最终因时代发展而走向衰毁。

黔北遵义鼎甲楼的特性反映出当地进士文化深厚,当地进士文化又对举业繁荣、区域文化、文化世家、当地教育等产生了直接影响。

关键词:新文化史;遵义鼎甲楼;科举景观学;进士文化刘海峰教授早有论断,科举学是21世纪的“显学”。

当我们反观科举学在21世纪前二十年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科举景观学已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目前贡院是科举景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看,宋代贡院、金代贡院、明代贡院、清代贡院均有研究;[1-4]从空间维度看,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广东贡院、福建贡院、河南贡院、陕西贡院、甘肃贡院、贵州贡院等已产生了较多的学术成果;[5-12]但贡院只是科举景观的一种,是由封建政府自上而下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兴建而成的历史景观。

伴随如今新文化史的快速发展,历史书写正在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政治统治视角转为贴近实际的民众活动视角,“注重发挥启蒙民众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13]新文化史对科举景观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重视封建政府兴建而成的文化景观,还重视底层民众普遍认同的科举景观。

因为中国地域广袤,各地民众生活和信仰均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地民众认同的科举景观很可能存在差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第二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举办地遵义为例,可发现鼎甲楼是历史上黔北遵义府民众较为认同的科举景观。

《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解读

《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解读

2018年9月第3期焦作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No.3Sept.2018《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解读李芳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河南贡院作为清代河南地区的科举考试场所,在清代共有过三次修建,并撰以碑文记载,三块石碑现均立于河南大学校内。

《重修河南贡院记》原碑为道光十一年所刻,碑文记载了河南贡院在清道光十年修建的全部过程,涉及到修建原因、修建过程、参与人数等多个方面。

其碑文 内容充实了河南地方史料,对于河南贡院、河南科举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史料。

关键词#道光十一年;重修;河南贡院;碑文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257(2018)03-0122-031.河南地区贡院的重修与碑刻贡院作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最早置于唐朝。

河南地区的贡院最早设立于宋朝,“宋徽宗时期,隶属于礼部的贡院在开封设立,元 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河南贡院。

,’/10明初,河南贡院建于开封城内浚仪街,即元朝b章 竺贞的旧居之地,此后也曾经历过几次改迁与修建,但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封水患,使明代所建的河南贡院在此次灾难中被损毁。

此后十几年,河南贡院一直未得以重修,清初河南的几科乡试由于没有合适的场地也改在辉县的百泉书院举行。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河南巡抚贾汉复与巡在明代旧址之上重建河南贡院,此次重建也是河南贡院在清朝时期的初次修建。

雍正九年(1731年),河南贡院由于面临严重的水患问题,在 文静带领下,改迁至开封城东北角的内。

此次改迁的经过,被记录于《改建河南贡院记》(雍正十年刻)碑文中。

此后河南贡院又分别在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经过两次大型修 建 。

于 河 南 贡 院 的次 修 建 的刻记载,其中记载雍正九年(1731年)与道光二十三(1843年)年修建河南贡院的两通石碑,于 1963年在河南大学教授、文史专家张邃青的建议立 ,建 ,立 于 河 南 大学明 区校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易。在贡院的最南端,是一面影壁,春闱告 题:《宋神宗置太学三舍厥后陈东率诸生伏 度,它在历史上有过积极进步作用。当然,这
示,一应知会,皆张贴于此。士人在贡院进进 阙上书请起李纲即出太学论》。福建试题: 一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也不言而喻。废科举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中轴线西侧有
清朝定鼎北京,世祖
两座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 即于顺治元年(1644)十月
立着一通高 2.72 米,宽 1.14 米高大厚重的 甲子诏告天下:“定以子午
碑石。双碑碑帽前后均刻有腾跃于黄河巨浪 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
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侧面亦刻 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
天》、《胆剑篇》和《王昭君》等,几乎都是来自 上面领导布置的任务。即便如此,他写的几 部戏“文革”时还是被批为“大毒草”,他本人 也被视为“反动作家”、 “反动权威”和“30 年 代文艺上的黑线人物”,他的身心受到了严
的戏“,或许又过了时,就搁下了”。
参考文献
[1]沈从文全集:23 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曹禺自述[M].京华出版社,2005.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 2009 年人文社科资助项 目,项目号:09JK080。 ★作者简介:任葆华,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 授,文学硕士。
较前宽广,然而地势低洼。英宗天顺六年 故周王府为贡院,不久,在明周王府的遗址 记碑》)。重修后的河南贡院与当时北京的顺
(1462),河水泛滥,贡院遂为一片汪洋。当年 上新建了河南贡院。河南是大省,参加乡试 天贡院、南京的江南贡院和广州的两广贡院 档
秋试,礼部临时将大梁街布政司故巨盈库作 的生员、贡监生较多。当时贡院就有号舍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贡院[1]。
院发生火灾“,嘉靖甲子四十三年(1564),监 亩。经皇帝应允,于雍正九年(1731)七月二
临颜公鲸侧然念之”,令有司对号舍进行改 十七日开工,十年五月十二日竣工,建号舍
造,开始以砖易板。到明末时,河南贡院规模 9000 间,规模也比以前有所扩大。然而,随
已十分壮观。崇祯十五年(1642)黄水入城, 着河南应试士子的增加,号舍渐不敷用,考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行,这是我
来的,有国家负责考务的官员,各路钦差大 质。“学而优则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 国第一个系统引进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臣。还有应试者带来的仆役、伙计,随之而来 人的仕进之途,是寒苦子弟通过努力改变命 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其指导思想为“中
的贩夫、商贾,钱庄、书铺,唱戏的优伶,卖笑 运的唯一途径。自明开始的五百多年,科举 学为体,西学为用”。至此各省的学堂开始设
古城开封始罹沦没,一座宏伟的贡院也毁于 试时不得不编芦架木为临时棚号。道光九年
一旦。
(1829),河南贡院号舍增至 11866 间,可与
当时北京礼部的官员,正准备重修京城 颓圮残破的贡院。此事久拖不决,已商议多时 未能成行。原因在于,朝野纷纷传说,修贡院 不吉利,大明王朝因修贡院而亡国。亦使北京 的贡院多年失修,实在不堪使用,同时也鉴于 当时开封的地理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宏 大的贡院等诸多因素。于是清廷决定将在光 绪壬寅、癸卯与甲辰连续三年举行的两科乡 试与两科会试在河南贡院举行,历史上全国 会试在京外举行除此之外是绝无仅住宿于号房 成为朝野士大夫关注的中心议题。就在这一 史、现实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1905
之中,形似进入牢狱。文场的东西南北各建有 年,两广总督陶模率先提出,以废科举、兴学 年 8 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统治者感到了
瞭望楼一座,差役站在楼上可以监视考生在 校为图存四策之一。山东巡抚袁世凯则建议 强烈的政治危机,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
《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考 的诸职能部门不得不在周
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 围州县办公。因此,清初河
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 南的几科乡试只好在辉县
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
苏门山下的旧有百泉书院
宋徽宗时,隶属于礼部的贡院在开封设 举行。乡试不在省城举行
层木板当凳,晚上将上层木板移至下层又可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特以牢笼人才,舍此莫
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途径,开始渐渐向
以组成卧榻。此外,每间号房内均备有简易 属。”尤其是“庚子事变”后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学堂培养人才转变。废八股而改策论,是考
供炊器具,考生从进入号房到第一场结束三 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使“科举改革”又一次 试内容的重大革新。它更多地需要考生对历
得进入号房,一人一间应试做题。号房高 2 学技术的发展,严重阻滞了发展生产力、变 举大比,共取进士 273 名。进士的第一名称
米,长 1.4 米,宽 1 米。号房的东西两面墙上 革生产关系的进程,并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 会元,会元为谭延闿,状元、榜眼、探花分别
砌有两层砖缝,一上一下,上层木板当桌,下 最大阻力。这一点,连康熙皇帝也很清楚: 为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
号房内的一举一动。贡院四周有内外围墙两 “逐年核减岁试,乡试取中定额,另增实学 军赵尔巽,两湖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
道,外墙高 5 米,内墙高 3 米,围墙上布满荆 科”。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 两广总督岑春煊,以及湖南巡抚端方等联名
棘。内外墙四周均有兵勇把守,以隔绝考生与 兴学育才的四项主张“:一曰设文武学堂,二 会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而欲推广学
立。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河南贡院[1]。 在全国也极罕见。随着开
明初的河南贡院位于开封城内的浚仪 封城内积水的消退,城内
︱河
南 贡 院 ︱ ︱ 科 举
考 试 的 最 后 一 抹 亮 色
□ 黄雅君 陈宁宁
之匹比的贡院屈指可数。道光二十一年 (1941)夏,黄河在张家湾决口,开封城首当 其冲,城内公共建筑大抵被拆,砖瓦木石被 用以护城。河南贡院在城东北,是水势汹涌 之地,遂拆贡院房舍以拯省城危难。水退后, 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兴建,次年四月 竣工“,惟至公堂,誊录所完固,仍其旧,余率
筑已皆备,号舍也以板易席,特别是“贡院总 易,是此永无涸期矣”(田文镜《改建河南贡
门前为三坊,扁(匾)其中曰‘贡院’,左曰‘沧 院记碑》)。
海腾蛟’,右曰‘丹山起凤’”(《曹金碑记》),
鉴于此,当道者在省城东北隅上方寺南
更使河南贡院面目一新。嘉靖癸未年京师贡 (今河南大学外语楼一带),购得隙地 197
………………………………………………………………………………………………………………………………………………………
正是由于周总理对张秋香情况的熟悉 《武训传》起,运动没有中断过。虽然,我没当 重的摧残,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小了。再加上
和了解,他才可能会建议曹禺去写有关张秋 上右派,但也是把我的心弄得都不敢跳动 “文革”中张秋香也受到冲击,曹禺自然不敢
的艺妓……数万外乡人齐聚开封。从考前到 考试以八股取士,学子们数年寒窗苦读,所 立,全国各地相继开办大学堂约 20 所。然而
考后,他们停留的时间长达数十日。运河码 学内容不外乎从四书五经到八股文。这些极 学堂虽然开办,但科举考试依旧举行。各地
头,舟船往返,开封城中,人头攒动……
大地禁锢了读书士人的头脑,阻碍了民主思 官员和士绅对于兴办学堂多持观望态度,众
兰台世界 2011·11 月上旬 55
这样河南贡院迎来了它的再度辉煌。
三、科举改革—— —新型教育的萌动
派主张改革教育、学习西学的观点,这是癸
两省乡试,赴考的士子数万人。两科会
清末河南省的科举考试集中反映了中 卯恩正并科会试的一大进步。
试,全国赴考的举子数千人。和他们一起到 国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落后、陈旧实
街,即元朝平章竺贞的旧居老院内。后因地 人口大增,市面也渐趋繁荣,河南省、开封府 重建……计修建公所七百八十二间,重建号
方狭隘,难以容纳日趋增多的考生,乃于宣 和祥符县的署衙也陆续迁回开封。顺治十六 舍万有九,葺复者千八百五十七,凿井五,凡
宗宣德九年(1434)徙城之西南隅,其地虽然 年(1659),巡按李粹然会同巡抚贾汉复题改 縻制钱十一万有奇”(鄂顺安《重修河南贡院
考试分三场进行,每场三天,凌晨既点 潮的产生,实际上那是各级政府用考试来强 多士子仍然期望在科举中博得功名。因此
名,应试生员依次被搜检。贡院的大门、二 化思想统治,巩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 1904 年的甲辰会试借闱开封河南贡院举
门、三门均安排搜检差役,考生过此关后始 度。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就完全扼抑了科 行,考的仍然是策论。这是中国最后一场科
望着眼前的一切,联想起自己入场搜检时开 举、但废八股,考试内容改为策论;停试武科 毕业暂勿率取;旧学应举之寒儒宜筹出路。”
襟、解怀、赤足的狼狈相,以及官兵们对待犯 取士,各省设立武备学堂;恢复经济特科”。 这份奏折出自举足轻重的南北封疆大吏,更
人般的呵斥,考生们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就成
1902 年 8 月顺天乡试在河南贡院举 可见废科举立学堂已是大势所趋。很快,一

为考场。由于时间紧迫“,事出草创,惟文衡、 5000 多间,明远楼高 4 丈余,并于后山屏上 至公二堂因库之旧屋为之,粗备其制,余俱 建文昌阁一座,其规模宏伟程度,在全国各
二、科举考试—— —梦入仕途的起点


1900 年庚子之乱后,八国联军侵占北
· ·dang'ansuyuan
末备,监临、提调等官至寓于至公堂之耳房, 省贡院中也在前列。由于人为的因素(挖煤 京,当时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其间北京顺天 内帘门之侧室,而受卷等所及士子号舍,皆 土,掘王府墙基砖石,找王府遗物等),经过 贡院被八国联军纵火烧毁。光绪二十七年
天”等等。读后不禁使人切身体会到旧时考 的趋向。如顺天策论题为:《宋仁宗诏天下州
中国的科举制,从 605 年进士科的设
场上那种“三场辛苦磨成鬼,功名两字误煞 县立学行科举新法论》。河南试题:《士当先 置,到 1905 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 130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