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型问题
中考规律探索型问题及答案
规 律 探1.如图,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岀的“数形图”,经观察可以发现:图A 比图A i 多岀2个“树枝”比图A 多岀4个“树枝”,图A 比图A 3多岀8个“树枝”,……,照此规律,图A 比图A2多岀“树枝”()D. 124【答案】C的代数式表示)OQQG O 0-O 0 0 5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0 Q0 0 0 0 90 0 O0 Q Q 9 0 Qoo oo • a C 殆彷0 4 0 0 0O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答案】n(n 1) 4或n 2 n 4 3.观察下列算式:2① 1 X 3 - 2 = 3 - 4 = -1 ② 2 X 4 - 3 2 = 8 - 9 = -1③ 3 X 5 - 4 2 = 15 - 16 = -1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1 1 1 11 1 11----- =1 — — • ------------ = — — — • -------- =———1 2 223233434解答下面的问题:2.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有个小圆 (用含n(1 )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 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你认为(2)中所写岀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⑴4 6 5224 25 1 ;2⑵答案不唯一.如n n 2 n 11 ;2 2 2⑶ n n 2 n 1 n 2n n 2n 11.4. 观察上面的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 【答案】155. 先找规律,再填数: 22n n2n 1【答案】11006____ 个图形共有120个8.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数;(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 n 行的第一个数是 _____ ,最后一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n 行共有____________ 个 数;(3)求第n 行各数之和.【解】(1) 64,8,15;(2) (n 1)2 1,n 2,2n 1;(3)第2行各数之和等于 3X 3 ;第3行各数之和等于 5X 7;第4行各数之和等于 7 X 7-13 ;类似的,第n(1 )若n 为正整数,请你猜想n(n 1)(2) (3) 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1 .求和: 丄+…+3 42009 2010【答案】 1(1)(2) 证明:n 1 n(n 1)n n(n 1)n 1 n n(n 1)1 n(n 1)(3) 原式=1+…+42009 2010 2010200920107.设 S ,=1g 丄,S 2=1厶 12 22 22丄,X3232■V …,S.=1 A4 n(n【答案】S n1 1~~2n=[1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2n1 1 k 1 [1 占2 2 A 1 爲]2 21 n(n 1)1 n(n1 1 1 ‘ S =(1厂)+(1 厂)+(1 厂尸…+(1n(n 1))2小n 2n n 1接下去利用拆项法1 n(n 1)即可求和.n 1设 S .. .3则行各数之和等于(2n 1)(n2 n 1) = 2 n3 3n2 3n 1.「、 2 32012上乙“ _ 人— 2 3 2012 — 2 3 4 2013 e. — — 2013八9.求 1+2+2+2+…+2 的值,可令 S=1+2+2+2+…+2 ,则 2S=2+2+2+2+…+2,因此 2S- S=2 - 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 2012的值为( )选C.个小正方形。
探索性问题应用举例
x x2 2x a 0 只有一个实数根,求满足条件的实 2、方程 x2 x x ( x 2)
数a的值及对应方程的根。 解:原方程去分母后得: 2 x 2 x 4 a 0 (﹡) 要使原方程仅只有一个实根,分两种情况: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2
且这根不为0和2;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但其中有一根是0或2, 由此得:
请你观察上述等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1 i -1 -i i 4n ___, i 4n 1 ______, i 4n 2 ______, i 4n 3 _______ .
注: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仔细观察,探索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归纳出结论。
4、某教师在讲“实数”这节时,画了右图,即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 正方形,再以O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交于A点,作 这样的图是用来说明:——————————. 以下任一语句均可得分: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不仅能表示有理数也能表示无理数; 每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可以用几何作图的办法在数轴上表示某些无理数; 用作图方法在数轴上表示 ; 2的作图方法; 利用数和形的联系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等等.
i1 i, i 2 1, i 3 i 2i (1)i i, i 4 (i 2 )2 (1)2 1, i 5 i 4i i, i 6 (i 2 )3 (1)3 1, i 7 i 6i i, i 8 (i 2 )4 1,
·1
D B 图1
C
D′
B C 图2
C′
注:对图形变化的探索,结论总是两个:变与不变,无论结论变化与否,利用
图形的转化,由一般过渡到特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怎样解探索型问题
怎样解探索性问题中考试卷中有一些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具有选拔功能和一定难度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其中探索型问题便是难点.探索型问题是指那些题目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从而给我们留下深入探讨余地的一类问题,与通常的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问题相比,探索型问题的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不少同学常常为解这类问题找不到方法而苦恼,这里向同学们介绍解这类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
探索性问题分条件探索与结论探索和存在型探索与规律型探索.一、条件探索与结论探索型问题例题精讲:例1.某农户计划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再修四面墙,建造如图所示的长方形水池,培育不同品种的鱼苗.他已备足可以修高为1.5m、长18m的墙的材料准备施工,设图中与现有一面墙垂直的三面墙的长度都为xm,即AD=EF=BC=xm(不考虑墙的厚度).(1)若想水池的总容积为36m3,x应等于多少?(2)求水池的总容积V与x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若想使水池的总容积V最大,x应为多少?最大容积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A、E、B、D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与△DEF中,AB=DE,AC=DF,AC∥DF.(1)求证:△ABC≌△DEF;(2)你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以及字母).例3.已知点A(0, 6), B(3,0), C(2,0), M(0,m),其中m<6,以M为圆心,MC为半径作圆,则(1)当m为何值时,⊙M与直线AB相切(2)当m=0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当m=3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由第(2)题验证的结果,你是否得到启发,从而说出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M 与直线AB相离?相交?(2),(3)只写结果,不要过程)(江苏常州中考题)分析:如图(1)只需d=r.作 MD⊥AB ,当MD=MC,直线和圆相切,MD用相似可求。
初中探索性问题教案
初中探索性问题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索性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PPT展示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引出探索性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交流,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3.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对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补充。
4. PPT展示:每个小组制作一份PPT,展示他们的探索过程和最终成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各个小组的探索成果进行总结,筛选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索成果,制定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计划,并在课后进行实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
2. 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等。
4.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学生对探索性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深度、广度。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培养探索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复习:专题一规律探索型问题
专题一 规律探索型问题要点梳理:规律探索型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1.数字猜想型:数字规律问题主要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题目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先猜想,然后通过适当的计算回答问题.2.数式规律型:数式规律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验证,然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以列代数式即函数关系式为主要内容.3.图形规律型:图形规律问题主要是观察图形的组成、分拆等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其联系和区别,用相应的算式描述其中的规律,要注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4.数形结合猜想型:数形结合猜想型问题首先要观察图形,从中发现图形的变化方式,再将图形的变化以数或式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得出图形与数或式的对应关系,数形结合总结出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而解决相关问题.解题方法:规律探索问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通过观察、类比特殊情况(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中数据特点,将数据进行分解重组、猜想、归纳得出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种规律,同时要用结论去检验特殊情况,以肯定结论的正确.重点讲解【例1】 (2014·钦州)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报数游戏,游戏规则为:甲报1,乙报2,丙报3,再甲报4,乙报5,丙报6,…依次循环反复下去,当报出的数为2014时游戏结束,若报出的数是偶数,则该同学得1分.当报数结束时甲同学的得分是 分.1.(2014·兰州)为了求1+2+22+23+…+2100的值,可令S =1+2+22+23+…+2100,则2S =2+22+23+24+…+2101,因此2S -S =2101-1,所以S =2101-1,即1+2+22+23+…+2100=210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1+3+32+33+…+32014的值是 .2.数式规律型问题【例2】 (2014·扬州)设a 1,a 2,…,a 2014是从1,0,-1这三个数中取值的一列数,若a 1+a 2+…+a 2014=69,(a 1+1)2+(a 2+1)2+…+(a 2014+1)2=4001,则a 1,a 2,…,a 2014中为0的个数是 .3.(2013·南宁)有这样一组数据a 1,a 2,a 3,…a n ,满足以下规律:a 1=12,a 2=11-a 1,a3=11-a 2,…,a n =11-a n -1(n ≥2且n 为正整数),则a 2013的值为 .(结果用数字表示)图形规律型问题【例3】 (2013·安徽)我们把正六边形的顶点及其对称中心称作如图①所示基本图的特征点,显然这样的基本图共有7个特征点.将此基本图不断复制并平移,使得相邻两个基本图的一边重合,这样得到图②,图③,……(1)观察以上图形并完成下表:图形的名称 基本图的个数 特征点的个数图①1 7 图②2 12 图③3 17 图④4 22 … … …猜想:(1)在图中,特征点的个数为 ;(用n 表示)(2)如图,将图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其中第一个基本图的对称中心O 1的坐标为(x 1,2),则x 1= ;图的对称中心的横坐标为 .3.(2014·深圳)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5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 .数形结合猜想型问题【例4】 (2014·泰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O 分别落在点B 1,C 1处,点B 1在x 轴上,再将△AB 1C 1绕点B 1顺时针旋转到△A 1B 1C 2的位置,点C 2在x 轴上,将△A 1B 1C 2绕点C 2顺时针旋转到△A 2B 2C 2的位置,点A 2在x 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53,0),B(0,4),则点B 2014的横坐标为 .试题(1 )(2012·桂林)下图是在正方形网格中按规律填成的阴影,根据此规律,则第n个图中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2)(2012·黔东南)如图,第①个图有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第②个图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第③个图有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第④个图有2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按此规律,那么第个图有________个相同的小正方形.(3)如图,由等圆组成的一组图中,第1个图由1个圆组成,第2个图由7个圆组成,第3个图由19个圆组成,…,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则第9个图形由________个圆组成.规律探索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3·泰安)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 )A.0 B.1 C.3 D.72.(2014·武汉)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5个图中点的个数是( )A.31 B.46 C.51 D.663.(2014·十堰)根据如图中箭头的指向规律,从2013到2014再到2015,箭头的方向是以下图示中的( )4.A .B .C .D .4.(2014·重庆)下列图形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第一个图形中共有2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共有8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共有14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2B .24C .26D .285.(2014·内江)如图,已知A 1,A 2,A 3,…,A n ,A n +1是x 轴上的点,且OA 1=A 1A 2=A 2A 3=…=A n A n +1=1,分别过点A 1,A 2,A 3,…,A n ,A n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y =2x 于点B 1,B 2,B 3,…,B n ,B n +1,连接A 1B 2,B 1A 2,B 2A 3,…,A n B n +1,B n A n +1,依次相交于点P 1,P 2,P 3,…,P n .△A 1B 1P 1,△A 2B 2P 2,△A n B n P n 的面积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n 为( )A.n +12n +1 B .n 3n -1C .n 22n -1D .n 22n +1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6.(2014·毕节)观察下列一组数:14,39,516,725,936,…,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n 个数是 .7.(2014·娄底)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一个图案由4个▲组成,第二个图案由7个▲组成,第三个图案由10个▲组成,第四个图案由13个▲组成,…,则第n(n 为正整数)个图案由 个▲组成.8.(2014·梅州)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矩形OABC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1,第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 n,则点P3的坐标是_ ;点P2014的坐标是.9.(2014·菏泽)下面是一个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阵:根据数阵的规律,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到右数第n-2个数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0.(2013·潍坊)当白色小正方形个数依次等于1,4,9…时,由白色小正方形和黑色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第n个图形中白色小正方形和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总和等于.(用n表示,n是正整数)三、解答题(共40分)11.(12分)(2014·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y)的坐标x,y均为整数,则称点P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例如图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S=1,N=0,L=4.(1)求出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对应的S,N,L;(2)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N+aL+b,其中a,b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82,L=38,求S的值.12.(12分)(2012·宁波)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1)第5个图形有多少颗黑色棋子?(2)第几个图形有2013颗黑色棋子?请说明理由.13.(16分)(2014·凉山州)实验与探究:三角点阵前n 行的点数计算. 如图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 行有n 个点…容易发现,10是三角点阵中前4行的点数的和,你能发现300是前多少行的点数的和吗?如果要用试验的方法,由上而下地逐行的相加其点数,虽然你能发现1+2+3+4+…+23+24=300.得知300是前24行的点数的和,但是这样寻找答案需我们先探求三角点阵中前n 行的点数的和与n 的数量关系是1+2+3+…+(n -2)+(n -1)+n ,可以发现.2×[1+2+3+4+…+(n -2)+(n -1)+n]=[1+2+3+…+(n -2)+(n -1)+n]+[n +(n -1)+(n -2)+(n -3)+…+3+2+1].把两个中括号中的第一项相加,第二项相加…第n 项相加,上式等号的后边变形为这n 个小括号都等于n +1,整个式子等于n(n +1),于是得到1+2+3+…+(n -2)+(n -1)+n =12n(n +1), 这就是说,三角点阵中前n 项的点数的和是12n(n +1).下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上述问题:设三角点阵中前n 行的点数的和为300,则有12n(n +1)整理这个方程,得n 2+n -600=0, 解方程得n 1=24,n 2=-25.根据问题中未知数的意义确定n =24,即三角点阵中前24行的点数的和是300.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三角点阵中前n 行的点数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 ;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2)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成2,4,6,…,2n ,…,你能探究出前n 行的点数的和满足什么规律吗?这个三角点阵中前n 行的点数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 ;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
1.探索型问题
基础自测
1.(2010·湛江)观察下列算式:31=3, 32=9, 33=27, 34=81, 35= 243, 36=729, 37=2187, 38=6561,……,通过观察,用你所 发现的规律确定32010的个位数字是( B ) A.3 B.9 C.7 D.1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规律:幂的个位数字是3,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1,3,9,7,1, ……,所以2010除以4,得余数是2,幂的个位数字是9.
即执果索因和执因导果. 2.按探索方法分类
(1)直观探索法,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思维迁移,进行发现,这种 方法多用于图形性质的发现;
(2)归纳探索法,让读者对某些单个的、特殊的事物进行分析比 较,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进行发现;
(3)类比探索法,把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分 类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别为A(1,1),B(1,-1),C(-1,-1),D(-1,1),y轴上有一点
P(0,2).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P1,作点P1关于点B的对称点P2,
作点P2关于点C的对称点P3,作点P3关于点D的对称点P4,作点
P4关于点A的对称点P5,作点P5关于点B的对称点P6,…,按此
操作下去,则点P2011的坐标为( ) D
∵2011=670×3+1, ∴第2011个格子中的数为3.
3.(2011·嘉兴)一个纸环链,纸环按红黄绿蓝紫的顺序重复排列, 截去其中的一部分,剩下部分如图所示,则被截去部分纸 环的个数可能是( D)
A.2011 B.2011 C.2012 D.2013 解析:设这个纸环链共有5x个纸环,只有当5x-12=2013,
A.(0,2)
B.(2,0)
探索型问题
中考冲刺二:探索性问题一、热点分析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性问题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在数学中则更为普遍.初中数学中的“探索发现”型试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或未给出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它不像传统的解答题或证明题,在条件和结论给出的情景中只需进行由因导果或由果导因的工作,从而定格于“条件——演绎——结论”这样一个封闭的模式之中,而是必须利用题设大胆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或由条件去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或去探索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发现所形成的客观规律.通常情景中的“探索发现”型问题可以分为如下类型:1.条件探索型结论明确,而需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2.结论探索型给定条件但无明确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而需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的题目.3.存在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4.规律探索型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下,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题目.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唯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二、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条件探索型1.(呼和浩特市)在四边形中,顺次连接四边中点,构成一个新的四边形,请你对四边形填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成为一个菱形.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解:或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符合要求的其它答案也可以).举一反三:【变式1】(荆门市)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设较短直角边为1.(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将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到Rt△B1C1D1的位置,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矩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菱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图4用于探究)解:(1)是,此时AD B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是,在平移过程中,始终保持AB C1D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此时∠ABC1=9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此时点D与点B1重合,AC1⊥BD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变式2】(广东)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COA=60°,点P为x轴上的—个动点,点P不与点0、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1)求点B的坐标;(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求这时点P的坐标.解:(1)过C作CF⊥OA于F,BE⊥OA于E则△OCF≌△ABE,四边形CDEB为矩形∴OF=AE,CF=BE∵OC=AB=4,∠COA=60°∴CF=,OF=2∴CB=FE=3∴OE=OF+FE=5∵BE=CF=∴B(5,);(2)若ΔOCP为等腰三角形,∵∠COP=60°,此时ΔOCP为等边三角形或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若ΔOCP为等边三角形,OP=OC=PC=4,且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坐标为(4,0)若ΔOCP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OP=OC=4∴点P的坐标为(-4,0)∴点P的坐标为(4,0)或(-4,0);(3)∵∠CPD=∠OAB=∠COP=60°∴∠OPC+∠DPA=120°又∵∠PDA+∠DPA=120°∴∠OPC=∠PDA∵∠COP=∠A=60°∴△COP∽△PAD∴∵,AB=4∴∴即∴得OP=1或6∴P点坐标为(1,0)或(6,0).类型二、结论探索型2.(云南省)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D>AB),点E在BC上,且AE=AD,DF⊥AE,垂足为F. 请探求D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所得到的结论并给予证明.解:经探求,结论是:DF=AB.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AD∥BC,∴∠DAF=∠AEB.∵DF⊥AE,∴∠AFD=90°,∵AE=AD ,∴△ABE≌△DFA.∴AB=DF.举一反三:【变式1】(北京市)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设相交于点,若,.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中,如果是不等于的锐角,点分别在上,且.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回答正确的给1分(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2)答:与相等的角是(或). 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答:此时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证法一:如图1,作于点,作交延长线于点.∵,为公共边,∴.∴.∵,,∴.可证.∴.∴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证法二:如图2,以为顶点作,交于点.∵,为公共边,∴.∴,.∴.∵,,∴.∴.∴.∴.∴四边形是等边四边形.说明:当时,仍成立.只有此证法,只给1分.【变式2】(山东滨州)如图1所示,在中,,,为的中点,动点在边上自由移动,动点在边上自由移动.(1)点的移动过程中,是否能成为的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指出为等腰三角形时动点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当时,设,,求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的取值范围.(3)在满足(2)中的条件时,若以为圆心的圆与相切(如图2),试探究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如图,(1)点移动的过程中,能成为的等腰三角形.此时点的位置分别是:①是的中点,与重合.②.③与重合,是的中点.(2)在和中,,,.又,..,,,.(3)与相切.,..即.又,..点到和的距离相等.与相切,点到的距离等于的半径.与相切.类型三、存在探索型存在性探索问题是指在某种题设条件下,判断具有某种性质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一类问题.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是:先假设数学对象存在,以此为条件进行运算或推理.若无矛盾,说明假设正确,由此得出符合条件的数学对象存在;否则,说明不存在.3.(山东省威海市)抛物线y=ax2+bx+c (a≠0)过点A(1,-3),B(3,-3),C(-1,5),顶点为M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M=90°.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解:(1)y=x2-4x(2)易求得顶点M的坐标为(2,-4).设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使OP⊥OM,其坐标为(a,a2-4a).过P作PE⊥y轴,垂足为E;过M点作MF⊥y轴,垂足为F,则∠POE+∠MOF=90°,∠POE+∠EPO=90.∴∠EPO=∠FOM.∵∠OEP=∠MFO=90°,∴Rt△OEP∽Rt△MFO.∴OE:MF=EP:OF.即(a2-4a):2=a:4.解得a1=0(舍去),.故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使∠POM=90°,P点的坐标为.举一反三:【变式1】(武汉市)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两点,交y轴正半轴于点C,且x12+x22=10.(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M、N,与x轴交于点E,使得点M、N关于点E 对称?若存在,求直线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依题意,得x1x2=m,x12+x22=10,∵x1+x2=m+1,∴(x1+x2)2-2x1x2=10,∴(m+1)2-2m=10,m=3或m=-3,又∵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m=3.∴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假设存在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与x轴交于点E,使得M、N两点关于点E对称.∵M、N两点关于点E对称,∴. 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由得∴k(k+4)-5=0,∴k=1或k=-5.当k=-5时,方程的判别式,∴k=1,∴直线MN的解析式为.∴存在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与x轴交于点E,使得M、N两点关于点E对称.【变式2】(乐山)如图,在矩形中,,.直角尺的直角顶点在上滑动时(点与不重合),一直角边经过点,另一直角边交于点.我们知道,结论“”成立.(1)当时,求的长;(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的周长等于周长的倍?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中,由,得,由知,.(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设,则由知,,解得,此时,符合题意.类型四、规律探索型规律探索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所提供的若干个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提示和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4.(湖南衡阳)观察算式: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 ;……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n为正整数):1+3+5+7+9+…+(2n-1)=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由以上各等式知,等式左端是从1开始的连续若干个奇数之和,右端是左端奇数个数的平方,由此易得1+3+5+7+…+(2n-1)=n2.填n2.举一反三:【变式1】(吉林省)如图,用灰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地面,第n个图案中白色瓷砖数为___________.解: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探索规律,是近几年较流行的一种探索规律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第1个图案有白色瓷砖5(即2+3×1)块;第2个图案有白色瓷砖8(即2+3×2)块;第3个图案有白色瓷砖11(即2+3×3)块. 由此可得,第n个图案有白色瓷砖(2+3n)块. 填3n+2.【变式2】(资阳)设a1=32-12,a2=52-32,…,a n=(2n+1)2-(2n-1)2 (n为大于0的自然数).(1)探究a n是否为8的倍数,并用文字语言表述你所获得的结论;(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自然数,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 试找出a1,a2,…,a n,…这一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并指出当n满足什么条件时,a n为完全平方数(不必说明理由) .解:(1) ∵,又n为非零的自然数,∴a n是8的倍数.这个结论用文字语言表述为: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2) 这一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为16,64,144,256.n为一个完全平方数的2倍时,a n为完全平方数.。
探索型问题的分类和解法(含解答)
探索型问题的解法和分类一、内容综述:1、探索存在型问题共有三种解法①直接解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求的结论。
②假设求解法:假设某一命题成立―――相等或矛盾,通过推导得出相反的结论。
③寻求模型法2、探索型问题分类①结论探索型问题:一般是由给定的已知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解题中往往要求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②条件探索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一般是由给定的结论反思探索命题,应具备的条件。
二、例题精讲:例1.已知点A(0, 6), B(3,0), C(2,0), M(0,m),其中m<6,以M为圆心,MC为半径作圆,则(1)当m为何值时,⊙M与直线AB相切(2)当m=0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当m=3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由第(2)题验证的结果,你是否得到启发,从而说出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M与直线AB相离?相交?((2),(3)只写结果,不要过程)(江苏常州)分析:如图(1)只需d=r。
作 MD⊥AB ,当MD=MC,直线和圆相切,MD用相似可求。
(2)d与r比较(3)(1)是三种位置关系中的临界位置说明:在解有关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这类问题时,一般应先求出这一直线与圆位置相切时应满足的条件,然后再辅以图形运动,分别考察相离,相交的条件。
解:(1)连MC,MC=,过M作MD⊥AB于D,∴ RtΔADM∽RtΔAOB,∴,∴,∴ DM=(6-m)若⊙M与AB相切,∴ CM=DM,∴(6-m)∴ m2+3m-4=0∴ m=-4或m=1,经检均是,∵ m<6, ∴ m=1或m=-4时,直线AB与⊙M相切。
(2)当m=0时,MC=2,MD=,∴ MD>MC,AB与⊙M相离,当m=3时,MC=,MD=,∴ MD<MC,AB与⊙M相交。
(3)由(1),(2)知,当-4<m<1时,⊙M与直线AB相离,当1<m<6时或m<-4时,⊙M与AB相交。
探索性问题解决策略
探索性问题的解决策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何继刚数学问题由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和结论这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数学问题称为探索性问题。
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
解决探索性问题,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高考题中一般对这类问题有如下思考方法:(1)直接法;(2)观察—猜测—证明;(3)赋值法;(4)数形结合;(5)联想类比;(6)从特殊到一般;(7)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8)等价转化。
(一)解决条件追溯型问题的主要策略条件追溯型问题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尚需探究,或条件增删尚需确定,或条件正误尚需判断。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论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例1 当[]1,0∈x 时,不等式()()0sin 11cos 22>-+--θθx x x x 恒成立吗?若恒成立,请给出证明。
若不恒成立,请简述理由,并求出该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解法1 反例:当2πθ=时,该不等式不恒成立。
若该不等式恒成立,令x=0, x=1, 由已知条件可知0cos ,0sin >>θθ,设()()θθsin 11cos )(22x x x x x f -+--=θθθθsin )sin 21()sin cos 1(2++-++=x x()()θθθθθθθθθsin cos 14sin 21sin sin 2cos 22sin 21)sin cos 1(22+++-+⎪⎭⎫⎝⎛+++-++=x 由0cos ,0sin >>θθ 可知1sin 2cos 22sin 210,0sin cos 1<+++<>++θθθθθ结合原不等式对任意[]1,0∈x 恒成立可知()⎪⎪⎩⎪⎪⎨⎧>+++-=>>0)sin cos 1(4sin 21sin )(0cos 0sin 2min θθθθθθx f 可得212sin >θ 所以)(1252122Z k k k ∈+<<+ππθππ解法2 反例同上。
探索性问题——精选推荐
探索性问题【考点梳理】一、探索性问题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是由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和结论这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那么我们把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数学问题称为探索性问题。
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
二、探索型问题的基本类型1.条件追溯型这类问题的外在形式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究,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论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在执果索因的推理过程中,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是一种常见错误,必须引起注意。
确定条件是否多余时要着眼于每个条件对所求(或所证)对象的确定性,判断条件正误时多从构造反例入手。
2.结论探索型这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
探索结论而后论证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型式。
3.存在判断型判断存在型问题是指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函数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的探索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一部分的结论,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的证明。
4.方法探究型这里指的是需要非常规的解题方法或被指定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难度较高的构造法即属此型。
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研究简化形式但保持本质的特殊情形,运用类比、猜测、联想来探路,解题过程中创新成分比较高。
三、思想方法解决探索性问题,较少现成的套路和常规程序,需要较多的分析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高考题中一般对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1.直接法2.观察—猜测—证明3.赋值法4.数形结合 5.联想类比6.从特殊到一般7.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8.等价转化四、怎样提高解探索问题的能力1.注重双基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销售话术中的探索型提问技巧
销售话术中的探索型提问技巧在销售行业中,探索型提问技巧被广泛应用。
它是一种能够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发现潜在机会并建立信任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销售话术中的探索型提问技巧,并介绍一些实用的问题模板。
探索型提问是指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客户陈述他们的需求、问题和意愿,使销售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心理和实际状况。
通过这种方式,销售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销售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用的探索型提问技巧。
1. 问题递进式提问问题递进式提问是指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通过逐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和需求,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对话和信任。
例如,可以先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您对现有方案有哪些不满意之处?”然后逐渐细化问题,比如“您希望解决哪些具体问题?”通过递进式提问,销售人员可以逐步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和产品。
2. 问题反问式提问问题反问式提问是一种通过反问来引起客户思考的技巧。
例如,当客户表示不满意时,销售人员可以问:“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改进?”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激发客户对问题的思考,促使他们更具体地表达需求和期望。
3. 假设式提问假设式提问是通过假设一种情景或观点,来引导客户对其进行确认或否认,从而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
例如,销售人员可以说:“如果我们有一种能够节省您20%成本的解决方案,您会有兴趣了解吗?”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偏好和痛点,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4. 反向提问反向提问是指通过反向思考来引导客户思考。
例如,当客户对某个产品或服务表示疑虑时,销售人员可以问:“如果没有这个产品,您认为会有什么问题?”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客户更全面地考虑问题的不同因素,从而加深对产品或服务的认识。
通过运用这些探索型提问技巧,销售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增加销售机会和成功率。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问题模板,可以作为参考:1. “请问您对目前的情况有何看法?”通过这个问题,销售人员可以了解客户对当前状况的态度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对话。
科研探索型问题解决型
科研探索型问题解决型科研探索型问题和解决型问题是科学研究中常遇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科研探索型问题通常是指对某个现象、现象背后的机制或者未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理解的问题。
而解决型问题则是指针对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或者需求,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
在科研探索型问题中,研究者通常面临着一些未知的现象或者现象背后的机制需要揭示。
这类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收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层次进行组织:1. 引言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明确本次研究要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并阐述为什么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性。
2. 目标与方法在目标与方法部分,可以明确本次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并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方法、样本选择等步骤。
同时,在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明为何选择这些方法来回答问题。
3. 结果与分析在结果与分析部分,可以详细呈现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比较,以得出科学结论。
在这一部分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方式来展示研究结果。
4. 讨论与展望在讨论与展望部分,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在解决型问题中,研究者通常需要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或者需求,并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找到解决方案。
这类问题往往需要进行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等工作。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层次进行组织:1. 问题描述在问题描述部分,可以详细描述该实际问题或需求的背景、具体情况以及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同时也可以阐述为什么该问题值得解决。
2. 方法设计在方法设计部分,可以提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详细描述每种方案的步骤、技术手段、实施计划等。
同时,还需要说明为何选择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实施与评估在实施与评估部分,可以描述具体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验证。
对于探索性问题的解题思考
对于探索性问题的解题思考摘要:本文分别从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索型三方面对探索性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探索;条件;结论;规律作者简介:杜青松,任教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
探索性问题是指那些题目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或者答案不唯一,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的数学问题。
此类问题知识覆盖面广,构思巧妙,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潜能,已成为近年来高考问题的一个热点。
探索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索型,下面略举例子来说明。
一、条件追溯型条件追溯型的问题,往往采用分析的思路,从题目的结论入手进行分析,再从条件思考,分别进行演绎再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1是否存在实数、,使得的解集为。
若存在,写出、满足的条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与解析)本题是探索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充分条件,可逐步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
由两边平方得。
问题转化为的解集为。
(1)若则。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此时。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此时。
(2)若,则,所以,即综上所述,存在、且、应满足。
(解题回顾)本题为条件探索型题目,其结论明确,需要完备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本题是探求使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即为充要条件。
这类题要求学生变换思维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2设数列是首项,公差的等差数列。
求证:“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和仍为中的项”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使”。
(思路分析与解析)本题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进行考虑,难点在于后者;不但要说明存在而且要证。
(1) 充分性:若存在整数,使.设为数列中不同的两项。
则,==又且,所以.即是数列的第项。
(2)必要性: 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和仍为中的项,则,(为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则。
令,得=(,所以。
令整数所以。
下证整数。
若整数则。
令,由题设即,所以=,即=0与相矛盾,所以。
综上所述数列中任意不同的两项之和仍为中的项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使。
探究性问题
yN
C
xB
∴ (3 – x)2 = (3 – 2x)2 +(4 x)2
3
∴x= 54 43
P
O
Mx
Q 3-
xA
x
3 若PA = AM
AM = 3 - x
4
AQ = x PQ = x
3
∴PA = 5 x 3
∴3-x = 5 x
3
yN
C
B
P
O xM Q A
x
∴x = 8 9
∴有三种情况:x =1 或
A
m
C
P
O
B
条件探索性问题的解题思路:
1、由果索因,即先把结论当做已成立的条件, 由此“倒推”寻求符合题目要求的结果
2、把分析得到的条件用于解题中,看能否推出 结论
结论探索性问题
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 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 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 (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③A
C
②
P①
B④ D
③
A
C
② ①
B④ D
A③ C
②
①
B④ D
已知正比例函数y=a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像交于点A(3,2)
x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像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 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m,n)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动点,其中0<m<3,
A
G
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2 1 1 3 将 a2= 代入 an= ,得到 a3= = , 3 1+an-1 2 5 1+ 3 3 1 1 5 将 a3= 代入 an= ,得到 a4= = . 5 1+an-1 3 8 1+ 5
基础自测
3.(2012·绍兴)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边,有一些树和路灯,每相 邻的两盏灯之间有 3 棵树,相邻的树与树,树与灯间的距离 是 10m,如图,第一棵树左边 5 cm 处有一个路牌,则从此路 牌起向右 510m~550m 之间树与灯的排列顺序是 ( B )
题型分类
题型二
存在探索型问题
【例 2】 已知:如图,△ABC 是边长为 3 cm 的等边三角形,动 点 P、Q 同时从 A、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B、BC 方向匀速移动, 它们的速度都是 1 cm/s,当点 P 到达点 B 时,P、Q 两点停止 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 2 (2)设四边形 APQC 的面积为 y(cm ), 求 y 与 t 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 一时刻 t,使四边形 APQC 的面积 2 是△ABC 面积的 ?如果存在,求 3 出相应的 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知能迁移 1 已知下列 n(n 为正整数)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 2 2 2 方程: ①x -1=0;②x +x-2=0;③x +2x-3=0; „;
n ○x2+(n-1)x-n=0. n (1)请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①、②、③、„○;
(2)请你指出这 n 个方程的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写出一 条即可. 2 解 (1)方程①x2-1=0 的解是 x1=1,x2=-1; 2 解 (1)方程①x -1=0 的解是 x1=1,x2=-1;方程②x 2 方程②x +x-2=0 的解是 x1=1,x2=-2; +x-2=0 的解是 x1=1,x2=-2;方程③x2+2x-3=0 的 2 方程③x +2x-3=0 的解是 x1=1,x2=-3;…; 解是 x1=1,x2=-3;…;方程○n x2+(n-1)x-n=0 的 n 2 方程○x +(n-1)x-n=0 的解是 x1=1,x2=-n. 解是 x1=1,x2=-n. (2)这 n 个方程都有一个根是 x=1.
第33章 规律探索型问题
第三十三章 规律探索型问题12.(2012山东省滨州,12,3分)求1+2+22+23+…+22012的值,可令S=1+2+22+23+…+22012,则2S=2+22+23+24+…+22013,因此2S ﹣S=22013﹣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2的值为( )A .52012﹣1B .52013﹣1C .D .【解析】设S=1+5+52+53+…+52012,则5S=5+52+53+54+…+52013,因此,5S ﹣S=52013﹣1, S=.【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类比推理的能力.两式同时乘以底数,再相减可得s的值. (2012广东肇庆,15,3)观察下列一组数:32,54,76,98,1110,……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 个数是 ▲ .【解析】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均相差1,分子为连续偶数,分母为连续奇数. 【答案】122 k k【点评】本题是一道规律探索题目,考查了用代数式表示一般规律,难度较小.18. ( 2012年四川省巴中市,18,3)观察下列面一列数:1,-2,3,-4,5,-6,…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2012个数是___________【解析】观察知: 下列面一列数中,它们的绝对值是连续正整数,第2012个数的绝对值是2012,值偶数项是负数,故填-2012. 【答案】-2012【点评】本题是找规律的问题,确定符号是本题的难点.20.(2012贵州省毕节市,20,5分)在下图中,每个图案均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堆叠而成,照此规律,第10个图案中共有 个小正方形。
解析:观察图案不难发现,图案中的正方形按照从上到下成奇数列排布,写出第n个图案的正方形的个数,然后利用求和公式写出表达式,再把n=1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解:第1个图案中共有1个小正方形,第2个图案中共有1+3=4个小正方形,第3个图案中共有1+3+5=9个小正方形,…,第n个图案中共有1+3+5+…+(2n-1)=2)121(-+nn=n2个小正方形,所以,第10个图案中共有102=100个小正方形.故答案为:100.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根据图案从上到下的正方形的个数成奇数列排布,得到第n个图案的正方形的个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18.(2012贵州六盘水,18,4分)图7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最早发现的,称为“杨辉三角形”.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五百年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杨辉三角形”中有许多规律,如它的每一行的数字正好对应了()na b+(n为非负整数)的展开式中a按次数从大到小排列的项的系数.例如222()2a b a ab b+=++展开式中的系数1、2、1恰好对应图中第三行的数字;再入,33223()33a b a a b ab b+=+++展开式中的系数1、3、3、1恰好对应图中第四行的数字.请认真观察此图,写出4()a b+的展开式.4()a b+=▲ .分析:该题属规律型,通过观察可发现第五行的系数是:1、4、6、4、1,再根据例子中字母的排列规律即得到答案.解答:解:由题意,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故填432234464a ab a b ab b++++.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从整体观察还要考虑字母及字母指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答案.17. (2012山东莱芜, 17,4分) 将正方形ABCD 的各边按如图所示延长,从射线AB 开始,分别在各射线上标记点321,,A A A ….,按此规律,则点A 2012在射线上. 【解析】根据表格中点的排列规律,可以得到点的坐标是每16个点排列的位置一循环, 2012=16×125+12,所以点A 2012所在的射线和点12A 所在的直线一样。
中考数学考试考点解密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探索性问题Ⅰ、综合问题精讲: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地条件或无明确地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地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地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地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地题目.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地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地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地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地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地性质、四边形(特殊)地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地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地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地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地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地顶点为A(O,1),矩形CDEF地顶点C、F在抛物线上,D、E在x轴上,CF交y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1)求此抛物线地解析式;(2)如图2-6-2,若P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地一点,连结PB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P、Q分别作x轴地垂线,垂足分别为S、R.①求证:PB=PS;②判断△SBR地形状;③试探索在线段SR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P、S、M为顶点地三角形和以点Q、R、M为顶点地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点地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⑴解:方法一:∵B点坐标为(0,2),∴OB=2,∵矩形CDEF面积为8,∴CF=4.∴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地解析式为2y ax bx c =++. 其过三点A(0,1),C(-2.2),F(2,2).得1242242xa b c a b c=⎧⎪=-+⎨⎪=++⎩解得1,0,14a b c ===∴此抛物线地解析式为2114y x =+方法二:∵B 点坐标为(0,2),∴OB =2, ∵矩形CDEF 面积为8,∴CF=4. ∴C 点坐标为(一2,2).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c =+. 其过点A(0,1)和C(-2.2)124c a c=⎧⎨=+⎩解得1,14a c ==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2114y x =+(2)解:①过点B 作BN BS ⊥,垂足为N .∵P 点在抛物线y=214x +l 上.可设P 点坐标为21(,1)4a a +.∴PS =2114a +,OB =NS =2,BN=a .∴PN=PS —NS=2114a -在Rt PNB 中.PB 2=222222211(1)(1)44PN BN a a a +=-+=+∴PB =PS =2114a +②根据①同理可知BQ =QR. ∴12∠=∠, 又∵13∠=∠, ∴23∠=∠,同理∠SBP =∠B ∴2523180∠+∠=︒∴5390∠+∠=︒∴90SBR ∠=︒. ∴△SBR 为直角三角形. ③方法一:设,PS b QR c ==,∵由①知PS =PB =b .QR QB c ==,PQ b c =+.∴222()()SR b c b c =+--∴SR =假设存在点M .且MS =x ,别MR=x .若使△PSM ∽△MRQ ,则有b x=即20x bc -+=∴12x x =∴SR =∴M 为SR 地中点. 若使△PSM ∽△QRM ,则有b x =.∴x =.∴1MR x c QB ROMS x b BP OS ==-===. ∴M 点即为原点O.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地中点时.∆PSM ∽Δ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 ∽∆MRQ .方法二:若以P 、S 、M 为顶点地三角形与以Q 、M 、R 为顶点三角形相似, ∵90PSM MRQ ∠=∠=︒,∴有∆PSM ∽∆MRQ 和∆PSM ∽△QRM 两种情况.当∆PSM ∽∆MRQ 时.∠SPM =∠RMQ ,∠SMP =∠RQM . 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知∠PMS+∠QMR =90°.∴90PMQ ∠=︒. 取PQ 中点为N .连结MN .则MN =12PQ=1()2QR PS +.∴MN 为直角梯形SRQP 地中位线,∴点M 为SR 地中点当△PSM ∽△QRM 时,RM QR QBMS PS BP ==.又RM RO MS OS=,即M 点与O 点重合.∴点M 为原点O.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地中点时,∆PSM ∽△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 ∽△QRM.点拨:通过对图形地观察可以看出C 、F 是一对关于y 轴地对称点,所以(1)地关键是求出其中一个点地坐标就可以应用三点式或 y=ax 2+c 型即可.而对于点 P 既然在抛物线上,所以就可以得到它地坐标为(a ,14 a 2+1).这样再过点B 作BN ⊥PS .得出地几何图形求出PB 、PS 地大小.最后一问地关键是要找出△PSM 与△MRQ 相似地条件.【例2】探究规律:如图2-6-4所示,已知:直线m ∥n ,A 、B 为直线n 上两点,C 、P 为直线m 上两点.(1)请写出图2-6-4中,面积相等地各对三角形;(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与△ABC 地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如图 2-6-5所示,五边形 ABCDE 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地一块土地地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2-6-6所示地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地分界小路(2-6-6中折线CDE )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 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地土地面积与承包时地一样多,右边地土地面积与开垦地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地几何知识,按张大爷地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地占地面积).(1)写出设计方案.并画出相应地图形; (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解:探究规律:(l )△ABC 和△ABP ,△AOC 和△ BOP 、△CPA 和△CPB .(2)△ABP ;因为平行线间地距离相等,所以无论点P 在m 上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同底等高,因此,它们地面积总相等.解决问题:⑴画法如图2-6-7所示.连接EC,过点D作DF∥EC,交CM于点F,连接EF,EF即为所求直路位置.⑵设EF交CD于点H,由上面得到地结论可知:SΔECF=SΔECD,SΔHCF=SΔEDH,所以S五边形ABCDE=S五边形ABCFE,S五边形EDCMN=S四边形EFMN.点拨:本题是探索规律题,因此在做题时要从前边问题中总结出规律,后边地问题要用前边地结论去一做,所以要连接EC,过D作DF∥EC,再运用同底等高地三角形地面积相等.【例3】如图2-6-8所示,已知抛物线地顶点为M(2,-4),且过点A(-1,5),连结AM交x轴于点B.⑴求这条抛物线地解析式;⑵求点B地坐标;⑶设点P(x,y)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M左方一段上地动点,连结PO,以P为顶点、PQ为腰地等腰三角形地另一顶点Q在x轴上,过Q作x轴地垂线交直线AM于点R,连结PR.设面PQR地面积为S.求S与x之间地函数解析式;⑷在上述动点P(x,y)中,是否存在使SΔPQR=2地点?若存在,求点P地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因为抛物线地顶点为M(2,-4)所以可设抛物线地解析式为y=(x-2)2-4.因为这条抛物线过点A(-1,5)所以5=a(-1-2)2-4.解得a=1.所以所求抛物线地解析式为y=(x—2)2-4(2)设直线AM地解析式为y=kx+ b.因为A(-1,5), M(2,-4)所以524k bk b-+=⎧⎨+=-⎩,解得k=-3,b=2.所以直线AM地解析式为y=3x+2.当y=0时,得x= 23,即AM与x轴地交点B(23,0)(3)显然,抛物线y=x2-4x过原点(0,0〕当动点P (x ,y )使△POQ 是以P 为顶点、PO 为腰且另一顶点Q 在x 轴上地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 (2x ,0)因为动点P 在x 轴下方、顶点M 左方,所以0<x <2.因为当点Q 与B (23 ,0)重合时,△PQR 不存在,所以x ≠13 ,所以动点P (x ,y )应满足条件为0<x <2且x ≠13 ,因为QR 与x 轴垂直且与直线AM 交于点R , 所以R 点地坐标为(2x ,-6x+2) 如图2-6-9所示,作P H ⊥OR 于H , 则PH=|||2|,|62|Q P x x x x x QR x -=-==-+而S=△PQR 地面积=12 QR ·P H= 12 |62|x x -+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当点Q 在点B 左方时,即0<x <13 时,当R 在 x 轴上方,所以-6x +2>0. 所以S=12(-6x +2)x=-3x 2+x ;②当点Q 在点B 右方时,即13 <x <2时点R 在x 轴下方,所以-6x +2<0. 所以S=12 [-(-6x +2)]x=3x 2-x ;即S 与x 之间地函数解析式可表示为2213(0)313(2)3x x x S x x x ⎧-+<<⎪⎪=⎨⎪-<<⎪⎩(4)当S=2时,应有-3x 2+x =2,即3x 2-x+ 2=0,显然△<0,此方程无解.或有3x 2-x =2,即3x 2-x -2=0,解得x 1 =1,x 2=-23 当x=l 时,y= x 2-4x=-3,即抛物线上地点P (1,-3)可使S ΔPQR =2; 当x=-23<0时,不符合条件,应舍去.所以存在动点P ,使S ΔPQR =2,此时P 点坐标为(1,-3)点拨: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地探究性问题,对于第(1)问我们可以采用顶点式求得此抛物线,而(2)中地点B是直线AM与x轴地交点,所以只要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直线AM,从而得出与x轴地交点B.(3)问中注意地是Q点所处位置地不同得出地S与x 之间地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4)可以先假设存在从而得出结论.Ⅲ、综合巩固练习:(100分90分钟)观察图2-6-10中⑴)至⑸中小黑点地摆放规律,并按照这样地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个图中小黑点地个数为y.解答下列问题:⑴填下表:⑵当n=8时,y=___________;⑶根据上表中地数据,把n作为横坐标,把y作为纵坐标,在图2-6-11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地各点(n,y),其中1≤n≤5;⑷请你猜一猜上述各点会在某一函数地图象上吗?如果在某一函数地图象上,请写出该函数地解析式.2.(5分)图2-6-12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地小房子.观察图形地变化规律,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_____________块石子.3.(10分)已知Rt△ABC中,AC=5,BC=12,∠ACB =90°,P是AB边上地动点(与点A、B不重合),Q是BC边上地动点(与点B、C不重合).⑴如图2-6-13所示,当PQ∥A C,且Q为BC地中点时,求线段CP地长;⑵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地长地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2-6-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以A(-1,-1),B(1,-1),C(1,1),D(-1,l)为顶点地正方形,设正方形在直线:y=x及动直线l:y=-x+2a(-l≤a<1)上方2部分地面积为S(例如当a取某个值时,S为图中阴影部分地面积),试分别求出当a=0,a=-1时,相应地S地值.5.(10分)如图2-6-15所示,DE是△ABC地中位线,∠B=90○,AF∥B C.在射线A F 上是否存在点M,使△MEC与△A DE相似?若存在,请先确定点M,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2-6-16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B=1,AC是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地圆地一段弧点E是边AD上地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AC所在圆地切线,交边DC于点F石为切点.⑴当∠DEF=45○时,求证点G为线段EF地中点;⑵设AE=x,FC=y,求y关于x地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地定义域;⑶图2-6-17所示,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1EF,当EF=56时,讨论△AD1D与△ED1F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图2-6-18为备用图)7.(10分)取一张矩形地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2-6-19(1)所示;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地对应点B′,得Rt△AB′E,如图2-6-19(2)所示;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2-6-19⑶所示;利用展开图2-6-19(4)所示探究:(l)△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地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8.(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有关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地问题时,发现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发现抛物线y=ax 2+2x+3(a ≠0),当实数a 变化时,它地顶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二是发现当实数a 变化时,若把抛物线y=ax 2+2x+3(a ≠0)地顶点地横坐标减少1a,纵坐标增加1a ,得到A 点地坐标;若把顶点地横坐标增加1a ,纵坐标增加1a,得到B 点地坐标,则A 、B 两点一定仍在抛物线y=ax 2+2x+3(a ≠0)上.⑴请你协助探求出实数a 变化时,抛物线y=ax 2+2x+3(a ≠0)地顶点所在直线地解析式; ⑵问题⑴中地直线上有一个点不是该抛物线地顶点,你能找出它来吗?并说明理由;⑶在他们第二个发现地启发下,运用“一般→特殊→一般”地思想,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将你地猜想表述出来吗?你地猜想能成立吗?若能成立,请说明理由.9.已知二次函数地图象过A (-3,0),B (1,0)两点.⑴当这个二次函数地图象又过点以0,3)时,求其解析式;⑵设⑴中所求M次函数图象地顶点为P,求SΔAPC:SΔABC地值;⑶如果二次函数图象地顶点M在对称轴上移动,并与y轴交于点D,SΔAMD:SΔABD地值确定吗?为什么?10.(13分)如图2-6-20所示,在Rt△ABC中,∠ACB=90°,BC地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 F=CE.⑴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⑵当∠B地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 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地结论;⑶四边形ACEF有可能是正方形吗?为什么?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2MiJT。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 b =1,
2a
a=-1,
∴ -b2=1, 解得 b=2.
4a
即当顶点坐标为(1,1)时,a=-1.
- b =m, 2a
a=- 1 ,
当顶点坐标为 (m ,m ),m ≠0
时,
-b2=m , 4a
解得
b=2.
m
∴a 与 m 之间的关系式是:a=-m1 或 am+1=0.]
(2)∵a≠0,
∴y=ax2+bx=a
专题解读
1.探索型问题: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 动.探索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主 要包括: (1)规律探索型问题; (2)结论探索型问题; (3)存在性探索型问题; (4)动态探索型问题. 2.解答探索型问题的注意事项: 由于探索型问题的题型新颖,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结 构独特,因此解题时并无固定模式,它要求解题者具有较扎实 的基本功,较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力.解题时要注意问题情境,注重思维的严密性,注意寻找问 题解决的切入口.有时也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寻找突破口:(1)利 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等)进行归纳,概括;(2) 反演推理法(反证法);(3)分类讨论法;(4)类比猜想法.
3,4 3
3,
-2 P2 3
3,4 3
3
;当∠PAO=90°时,P3
34 9
3,4 3
3 ;当∠POA=90°时,
-16 3,4 3
P4 9
3.
名师点拨
存在性探索问题是运用几何计算进行探索的综合型 问题,要注意相关的条件,可以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通 过计算求相应的值,再作存在性的判断.
【预测演练 3】 如图 40-7,在△ABC 中,AB=AC=10 cm,BC=12 cm, 点 D 是 BC 边的中点.点 P 从点 B 出发,以 a(cm/s)(a>0)的速度沿 BA 匀速向点 A 运动;点 Q 同时以 1 cm/s 的速度从点 D 出发,沿 DB 匀 速向点 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 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s). (1)若 a=2,△BPQ∽△BDA (点 P 与点 D 对应),求 t 的值; (2)设点 M 在边 AC 上,四边形 PQCM 为平行四边形. ①若 a=5,求 PQ 的长; 2 ②是否存在实数 a,使得点 P 在∠ACB 的平分线上?若存在,请求 出 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专题5 规律探索型问题
2.图形循环型: 第一步:写序号(方法同上); 第二步:由设问及图形找其与序数n的关系,先进行1 ~6项的运算,找到图形变化的周期,记为n; 第三步:代入序数进行验证,再按此变化周期计算(具 体计算方法同数式规律“变换后呈现循环规律”).
3.图形递变型: 常见的设问类型为根据图形变化后求角度、点坐标、 边长、面积等,具体方法如下(以点坐标为例): 第一步:根据图形点坐标的变换特点判断出属于哪一 类; 第二步:根据图形的变换规律分别求出第1个点,第2 个点,第3个点,第4个点的坐标,归纳出后一个点坐 标与前一个点坐标之间存在的倍分关系;
例4.(2019·衢州)如图,由两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组 成“7”字图形.
(1)将一个“7”字图形按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记为“7”字图形ABCDEF,其中顶点A位于x轴上,顶点
B,D位于y轴上,O为坐标原点,则
OB OA
1 的值为_2___;
(2)在(1)的基础上,继续摆放第二个“7”字图形得顶点F1
1.(2019·河池)a1,a2,a3,a4,a5,a6,…,是一列数 ,已知第1个数a1=4,第5个数a5=5,且任意三个相邻 的数之和为15,则第2019个数a2019的值是_6___.
【解析】由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15可知:可以推 出:a1=a4=a7=…=a3n+1,a2=a5=a8=…=a3n+2, a3=a6=a9=…=a3n,所以a5=a2=5,则4+5+a3=15 ,解得a3=6,∵2019÷3=673,因此a2019=a3=6.
第三步:确定点坐标的方法:
类型一:根据第二步中得到的倍分关系,得到第M个点 坐标;
类型二:先观察点坐标变换的规律是按顺时针循环还 是按逆时针循环交替出现,找出循环一周的变换次数 ,记为n,用M÷n=w……q(0≤q<n),则第M次变换 后的点坐标所在的坐标轴或象限与每个循环中第q次变 换的点坐标所在的坐标轴或象限相同,根据第二步中 得到的倍分关系,得到第M个点坐标.
探索型问题
找 结 论 的过 程 中所添 辅 助线 不 能 出 现 在 结论 中 , 写推 理过 程 , 出4 不 写 个
结 论 即可 ) ?
( ) LAB 2若 C为 直 角 . 他 条 件 其
这类 题 型 的特点 是形 式 新颖 、 格调 清
新 . 根据 已有 的知识 素 材对 问题 进 它 行 探索 研究 .一 般 没有 明确 的结论 . 没有 固定 的模 式 和 方法 . 有 较强 的 具
图1
B
B
C
不 变 . 上 述 结 论 外 . 还 能 推 出哪 除 你
图2
些 新 的正确 结论 ? 画 出图形 ( 求 : 请 要 写出6 个结论 即可 , 要求 同 (). 其他 1)
匝匿嘲
本题是从 结论和 已
有 的条件 出发 . 求证 明 两个 三 角形 寻
探索 问题
。 山东 孔庆 松
探 索 型 问题 普 遍 存 在 于 数 学 之 中 . 索 型题 型是 相对 于 传统 的封 闭 探
题 型 而言 的 . “ 是 问题解 决 ” 景下 兴 背
起 的 一 种 新 题 型 .和 常 规 题 目相 比 .
.
O A
O P B & 0 A= 0 B P P
髓豳
如 图1 示 ,点P 所 在
B
A
LAO B的平 分 线上 . 要 使 △AD 若 P
/B P.则 需 添 加 的 一 个 条 件 是 xO
解题 思 路
从所给 条件 出发 , 顺
图3
图4
( 写一 个 即可 , 只 不添 加 辅 助线 ) .
向推理 . 通过 分析 、3 , 9 纳 猜想 出结论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型问题一、选择题1.(2010·株洲)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络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 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 B.7 C.8 D.9答案 C解析如图,可知符合题意的点C有8个.2.(2010·重庆)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④中相同的是(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想象能力.由题意可知,45°×8=360°,当转动的矩形绕中心旋转8次后回到原位置,据此可得第10次旋转后的图形与图②相同.3.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 )A.(1,2) B.(-1,-2) C.(2,-1) D.(1,-2)答案 D解析设y=kx的图象过点(-1,2),则2=-k,k=-2,y=-2x,又当x=1时,y=-2×1=-2,选D.4.如图,房间地面的图案是用大小相同的黑、白正方形镶嵌而成.图中,第1个黑色L形由3个正方形组成,第2个黑色L形由7个正方形组成,…,那么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 )A.22 B.23 C.24 D.25答案 B解析黑色L1234……n371115……4n-1 当n=6时,4n5.(2011·潜江)如图,已知直线l:y=33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 )A.(0,64) B.(0,128) C.(0,256) D.(0,512)答案 C解析易求A(0,1),A1(0,4),A2(0,16)……,而21=1,22=4,24=16……,所以28=256,点A4的坐标为(0,256).二、填空题6.(2010·鄂尔多斯)如图,用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图形(1)需要3根小棒,图形(2)需要7根小棒,……,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去,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根小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4n-1解析图形(1)有小棒3=4×1-1;图形(2)有小棒7=4×2-1;图形(3)有小棒11=4×3-1;……;图形(n)有小棒4×n-1,即4n-1. 7.(2011·肇庆)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n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__________.答案n(n+2)解析第1个图形需黑色棋子2×3-3个,第2个图形需黑色棋子3×4-4个,……,则第n个图形需黑色棋子个数是(n+1)(n+2)-(n+2)=n2+2n=n(n+2).8.(2010·宿迁)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_.答案 32解析 如图,设C ′B ′与AB 交点为G ′,与AD 交点为H ′,FC ′与AD 交点为W ′,则这三个点关于折痕EF 对称的点分别为G 、H 、W ,由翻折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得BE =EB ′,BG =B ′G ′,GH =G ′H ′,HC =H ′C ′,CW =C ′W ′,FW =FW ′.∴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等于正方形的周长=4×8=32. 9.(2011·菏泽)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m 的值是______.答案 158解析 根据左上角0、2、4、6、8、10可知最后一个正方形是第6个正方形,阴影部分应该是12、14,所以m =12×14-10=158.10.(2011·东莞)如图(1) ,将一个正六边形各边延长,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AFBDCE ,它的面积为1,取△ABC 和△DEF 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 1F 1B 1D 1C 1E 1,如图(2)中阴影部分;取△A 1B 1C 1和△D 1E 1F 1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 2F 2B 2D 2C 2E 2,如图(3) 中阴影部分;如此下去,则正六角星形A n F n B n D n C n E n 的面积为_______.答案14n解析 正六角星形AFBDCE 与正六角形A 1F 1B 1D 1C 1E 1相似,且相似比为2,所以正六角星形A 1F 1B 1D 1C 1E 1的面积是1×⎝ ⎛⎭⎪⎫122=14,依此类推,正六角星形A 2F 2B 2D 2C 2E 2的面积是14×⎝ ⎛⎭⎪⎫122=142,……,所以正六角星形A n F n B n D n E n 的面积是14n .三、解答题11.(2011·成都)设S 1=1+112+122,S 2=1+122+132,S 3=1+132+142,…, S n =1+1n 2+21n 1)(+.设S =S 1+S 2+…+S n ,求S 的值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解 S n =1+1n 2+21n 1)(+=1+⎥⎦⎤⎢⎣⎡+-111n n 2+2×)1(1+n n =1+()1(1+n n )2+2×)1(1+n n =()1(11++n n )2.∴S =⎝ ⎛⎭⎪⎫1+11×2+⎝ ⎛⎭⎪⎫1+12×3+⎝ ⎛⎭⎪⎫1+13×4+…+()1(11++n n )=n ×1+⎣⎢⎡11×2+12×3+13×4+…+)1(1+n n =n +⎝ ⎛⎭⎪⎫1-1n +1=n +n n +1=1)1(+++n n n n =n 2+2n n +1. 12.(2011·鸡西)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取一点E ,作EF ⊥AB 交BD 于点F ,取FD 的中点G ,连接EG 、CG ,如图1,易证 EG =CG 且EG ⊥CG .(1)将△BEF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如图2,则线段EG 和CG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将△BEF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80°,如图3,则线段EG 和CG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解 (1)EG =CG ,EG ⊥CG .(2)EG =CG ,EG ⊥CG .证明:如图,延长FE 交DC 延长线于M ,连接MG . ∵∠AEM =90°,∠EBC =90°,∠BCM =90°, ∴四边形BEMC 是矩形.∴BE =CM ,∠EMC =90°. 又∵BE =EF ,∴EF =CM .∵∠EMC =90°,FG =DG ,∴MG =12FD =FG .∵BC =EM ,BC =CD ,∴EM =CD .又∵EF =CM ,∴FM =DM .∴∠F =45°.又∵FG =DG ,∴∠CMG =12∠EMC =45°.∴∠F =∠GMC .∴△GFE ≌△GMC .∴EG=CG,∠FGE=∠MGC.∵∠FMC=90°,MF=MD,FG=DG,∴MG⊥FD,∴∠FGE+∠EGM=90°,∴∠MGC+∠EGM=90°,即∠EGC=90°.∴EG⊥CG.13.(2011·苏州)已知二次函数y=a(x2-6x+8)(a>0)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1)如图①,连接AC,将△OAC沿直线AC翻折,若点O的对应点O′恰好落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实数a的值;(2)如图②,在正方形EFGH中,点E、F的坐标分别是(4,4)、(4,3),边HG位于边EF的右侧.小林同学经过探索后发现一个正确的命题:“若点P是边EH 或边HG上的任意一点,则四条线段PA、PB、PC、PD不能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刚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请你积极探索,并写出探索过程;(3)如图②,当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设点P的纵坐标t是大于3的常数,试问:是否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四条线段P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解 (1)令y=0,由a(x2-6x+8)=0解得x1=2,x2=4;令x=0,解得y=8a.∴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0)、(4,0)、(0,8a),∴OA=2,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如图③,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M,则AM=1.由题意得O′A=OA=2,∴O′A=2AM,∴∠O′AM=60°.∴∠OAC=∠ O′AC=60°.∴OC=3·AO=2 3,即8a=2 3,∴a=3 4.(2)若点P是边EF或边FG上的任意一点,结果同样成立.(i)如图④,设P是边EF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E重合),连接PM.∵点E(4,4)、F(4,3)与点B(4,0)在一直线上,点C在y轴上,∴PB<4,PC≥4,∴PC>PB.又∵PD>PM>PB,PA>PM>PB,∴PB≠PA,PB≠PC,PB≠PD,∴此时线段PA、PB、PC、PD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ii)设P是边FG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G重合),∵点F的坐标是(4,3),∴点G的坐标是(5,3).∴FB=3,GB=10,∴3≤PB<10.∵PC≥4,∴PC>PB.又∵PD>PM>PB,PA>PM>PB,∴PB≠PA,PB≠PC,PB≠PD,∴此时线段PA、PB、PC、PD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3)存在一个正数a,使得四条线段PA、PB、PC、PD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即这四条线段能够成平行四边形).如图⑤,∵点A、B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点P在抛物线对称轴上,∴PA=PB.∴当PC=PD时,线段PA、PB、PC、P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点C的坐标是(0,8a),点D的坐标是(3,-a),点P的坐标是(3,t),∴PC2=32+(t-8a)2,PD2=(t+a)2,由PC=PD得PC2=PD2,∴32+(t-8a)2=(t+a)2,整理得7a2-2ta+1=0,∴△=4t2-28.∵t是大于3的常数,∴△=4t2-28>0,∴方程7a2-2ta+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2t±4t2-2814=t±t2-77,显然,a=t+t2-77>0,满足题意.∴当t是一个大于3的常数时,存在一个正数a=t+t2-77,使得线段PA、PB、PC、P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