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出韵味教出文味——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朗读语感的培养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味。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让学生感悟文字之美,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围绕文本,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和欣赏作品。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功利化,一切从考试出发,让语文课变成了训练课、复习课,甚至上成了历史课和政治课,语文课索然无味。
无怪乎学生到了九年级时,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机械。
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脱离了文本,语文味丧失造成的。
我个人认为,要让语文味回归课堂,加强朗读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作为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教出文味,教出艺术。
2014年11月4日,我承担了一节校内公开课,课题是《人琴俱亡》。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十分简洁,寥寥数十字,就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兄弟情谊真挚动人。
根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实际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字词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和小组检测为主。
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课前强调自我预习,勤查工具书,再利用课本注释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然后通译全文,口述本文故事,快速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如果文言文教学仅仅教会学生表面的字词句的翻译,而不深入对课文内涵的挖掘,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不合格的,是极其功利的,没有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所以我把朗读教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朗读指导过程中,我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这是基础本文重点读好“猷”“笃”“都”“了”“丧”“舆”“奔”“恸”等字的读音,有的是生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解决。
有的是多音字,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读音,尤其对“了”字读音的把握。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一、诵读文本------ 享受古韵的凝香精华1. 坚持范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坚持范读每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 细致通读,借助注释,理解字句。
当学生通过听读、标记后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时,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照注释、参照工具书疏通字句,理解文意了。
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以个别辅导为主。
不过,教师要在学生疏通字句之前做一点方法上的指导。
其一,字词积累。
在理解识记字词时,可以归纳出几种特殊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其二,句子翻译。
先让学生明确翻译的基本要求:信(准确无误)、达(通顺畅达)、雅(语句优美)。
然后对学生强调: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外,还要学会必要的留、删、补、调等方法。
3. 反复朗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自己的个人感悟,读得如从己出,产生共鸣。
朗读是形成文言语感的最好方式,一旦语感强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4. 比赛诵读,读出感悟,积淀底蕴。
最后可以进行诵读比赛。
比赛时,能在短时间里背出来的同学最好背诵,背不出来的就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读。
二、立足课内------ 探究教学的实效本真1. 突出人文。
文以载道。
教师有必要腾出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其实,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鉴于此,文言文教学也应像现代文教学一样,注重欣赏评价,让学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从而培养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2. 重视积累。
古代作者们用简洁的语言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是传递出一番人生哲理。
诸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言文教学听课 心得体会(共5篇)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第1篇: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进步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根本上是文学教学。
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
《桃花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
《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展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的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底,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的之一,但仅此一个目的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根底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进步读写才能。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络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比方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
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
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老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
我们对学生的才能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场,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开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
文言文教学思路与对策
文言文教学思路与对策一、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朗读不仅仅是简单的念经式的喃喃自语,它要求朗读者在朗读时“字字响亮”、自然流畅、忠于文本,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思想上的共鸣与再创造。
朗读指导贯穿文言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在开始教学时宜以教师范读和领读为主,之后可以逐渐进行诵读指导。
文言文因其本身的特点,在朗读时要注意生僻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断句要正确,语气词的长短音控制要适宜。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句,“要”通“邀”,意为邀请,读四声。
二、释词解句,抓牢基础文言文中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也很常见,实词、虚词在句子结构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殊句式也俯首皆是,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看懂文言文。
三、“文”“言”并重,共同提高做到“文言并举”,寓“文”于“言”。
“文”是指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评价、思想感情等;“言”指的是构成文章的字词和语句。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既要注重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又要注重对文本的分析鉴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水平,达到美文美教的目的。
四、建立知识之间横向联系,加强文言知识积累与整合积累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时候,学生们具备了一个个的文言知识点,缺少的恰恰是一条将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的线索,以致于学生文言文知识看起来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积累方法,给学生们牵一条知识“线”索,做到“温故知新”、“以旧带新”。
【对策、方法】1以情动人,消除隔阂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在于文言文年代久远、古奥难懂、教学枯燥,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源于文言,我们的语言系统中还保留有文言的一些习惯,如“所见所闻”、“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等。
文言文学习的现代意义要在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就向他们阐明。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育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育一、引言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史,其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文言文。
文言文一般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基于先秦口语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现代中国社会已融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社会的转型也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
初中正是学生性格习惯的塑造期,利用文言文的传授,可以让初中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帮助他们协助性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发展及现状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就是文言文,其教学的发展历史悠久。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包括诵读法、句读法、涵泳法、串讲法和训诂法等。
一般来说,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老师讲授、学生识记。
教学主要注重诵读、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忽视详细的讲解。
六十年代初,对话教学法得到广泛运用。
代,文言文教学结合诵读、点读、翻译及浏览训练,侧重于十个基本序列的训练。
代以后,文言文已经失去了语言生活环境,其教学方法的发展缓慢。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教学法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虽然我国语文教改的发展迅速,但文言文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
一堂课45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创造背景和词字句往往需要花费30分钟以上,学生基本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空间。
教学方法主要还是受到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权威教材限定了阅读范围,应考要求也圈定了学生学习古汉语的界限。
由于语言环境严重缺失,初中生除了在教材中可以接触到文言文外,其他生活学习中已经用不到文言文了。
因此初中生无法落实对文意的理解和应用,古文资料收集整理途径少。
应考的教学目标阻碍了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降低了教师教习文言文的课堂效率。
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产生感悟,构建知识框架。
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大纲丰富了文言文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是帮助初中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夯实传统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探索篇•方法展示文言文是和现代文不同的一种文体,根据其学术定义,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文言文在遣词造句、语义表达上都和现代文存在区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如何有效做好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特点分析初中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不少文言文。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文言文存在不同特点。
首先,言文分离。
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书面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文言文逐渐和口语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再加上科举考试的推行,读书人对文言文进一步发扬,从而使流传后世的文言文作品与实际的口语表达区别较大,这也就表现出言文分离的特点。
其次,行文简练。
和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的行文非常简练,在文章中单音节词较多,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相对较少。
同时,文言文多省略,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予以补充。
最后,历久不变。
文言文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一些句式、语法等得到了保存,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
因此,在阅读不同时代文言文时,在某些方面也是共通的。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文言文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来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予以深刻认识和具体实践。
1.结合多媒体影视资源辅助讲解从初中语文课程的文言文构成来说,其中部分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和一些历史事件对应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些历史事件,有相应的历史纪录片或者是历史影视剧作品。
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讲解时,便可以将这些多媒体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和课文对照起来,辅助讲解,这样便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比如《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愚公移山》等文言文,这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应该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对其编辑整理,制作成一个不超过3分钟的小视频,用以辅助教学;其次,在课堂阅读教学开始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事先制作的小视频引入进来,让学生观看小视频,理解其中所讲述的故事,再让学生对照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结合自身对视频的理解,尝试理解课文的意思;再次,等到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小视频,对课文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最后,做好总结归纳即可,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构建高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构建高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言文教学重要的“利器”就是情趣,即教学中以语文情感教学为基础,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文言文教学轻负、高效、快乐、和谐的课堂。
一、以“读”悟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文言文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诵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体味文章的所蕴藏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同样,丰富的想像又可以激发学生读的乐趣。
教学中要抓住“读”这个基本点,加强诵读技巧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如《鱼我所欲也》第一段学生读得整齐响亮,没有错别字,有些句子却读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教师问:按你们的读法,怎么理解?学生想了想,笑了,觉得不好理解。
于是通过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朗读,师生讨论把这几个重要的虚词“于、则、者、由、是、而”的含义搞清楚了,学生就完全明白了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学生再次朗读时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充满激情,激起了无限的遐思。
不同的诵读形式有着不同的诵读效果。
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如《唐雎不辱使命》一开始便突出人物的身分之悬殊,之后分组分角色朗读,三组读秦王,一组读唐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次美读下来,秦王“其许寡人”“逆寡人”“轻寡人”等盛气凌人之态被学生演绎地栩栩如生,秦王骄横狂暴和野心勃勃的形象也被表露无遗,学生对唐雎那种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有了更深刻感受,明白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是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文言文语感能力
探索篇•课改论坛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文言文语感能力周伟敏(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江苏宿迁)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体悟、应用各种语言文字材料,简单而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而文言文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古代诗词歌赋的基础,由于文言文字义简单、表意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抓住其所传达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深层次赏析,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应用水平。
一、加强音韵知识的学习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般有音形字和意形字,加强学生对音韵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学习,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多义字等,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中重难点字词的理解。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奉璧西入秦。
如今“奉”的读音为“feng”,但是在“奉璧入西秦”中,“奉”的意思是“捧着”,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这里“奉”的读音应该是“peng”。
其实“奉”与“捧”是有一定的音韵相通性的,“奉”有“承接”之意,由于古代没有“f-”的读音,“f-”和“p-”在古代实为同一声符,所以在古字“奉”的左偏旁加一个“扌”作表义符,就构成了现如今的“捧”字,而通过演变,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到现代就有了“捧”为“p-”的读音。
了解一些常见古字的音韵形成,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文言文中古文字词的语感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二、根据字形追源释义中国的文字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教师通过字形教会学生探源释义,对学生理解基本字义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旦”“休”等,只要教师对造字法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意,所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追源释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
比如《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嘉肴”,“嘉肴”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出现,初中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字形释义,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嘉”实际上是由“鼓”和“加”演变而来,因为击鼓击得好,大声欢呼,本意为宴席上尽情享乐,延伸为“美好”之意;而“肴”上面看起来是一把刀,下面的表意为“肉”,也就是切碎的肉,在古代肉食难得,解其意为“美味”。
有效提升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有效提升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阅读是研究的基础,文言文作为汉语的基石之一,其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有效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1.扩大词汇量
文言文较为繁琐,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和词语。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经典文言文或者课内作业中的生词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语文应用等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更好地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
2.多读经典
学生需要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比如《论语》、《道德经》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文言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
3.注意常用结构和标点符号
文言文中常用的结构和标点符号与现代汉语不同,例如“之”、“乎”、“则”、“者”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结构和符号,并灵活运用,从而提升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语感
文言文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以及
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才能逐渐积累起对于文言文“语感”。
5.注重语文应用
学生需要加强语文应用的训练,特别是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文
言文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文或者阅读理解作业来巩固已经研究
的文言文知识,以此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上述这些技巧的训练,相信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阅读能力,更好地掌握文言汉语这一基础知识。
中学文言文教学感悟
中学文言文教学感悟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要懂的,而且文言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所以教好文言文有很重要意义。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文言文修养、文言常识储备,能在课堂内外顺利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下面我就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文言知识的积累因为文言文的时代距离我们较远,语言和环境都与现代有很多的不同,所以文言文的学习有其独特之处:(一)扫除字词句的障碍要掌握古代的语言,学习古文化的精髓,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古代字词的意思和语法知识,更要牢牢掌握那些在古代和现代有差异的字词和语法,尤其是那些差异较小的字词。
古今是有继承性的,古今语言虽有很大的变化,但也有相连性,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晦涩的,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知识,来掌握古代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懂得一些文言句式。
理解了字词句,就可以理解句义了,进而也就能明白文章的思想内涵了。
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一点点地教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起来,积少成多,慢慢就增强了对文言文的信心。
(二)要朗读、背诵文言文,增强文言的敏感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文言文也一样,而且文言文一般读起来都朗朗上口。
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背。
语言是需要有语感的,训练语感,就是使学生从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从多次循环往复的熟读中体会语言的气势和韵味,逐步形成敏锐的文言感觉,然后再通过记诵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提前预习,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推断字义,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摘要: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一一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而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语感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6-0093-01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所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冷漠态度一直困扰着我:为应付中考,我们一直走不出“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怪圈,重视了文言文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和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导致本来很美的文言作品让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美感,再加上文言文语句本来就生涩难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当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教学。
因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突破口。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语感,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呢?1 努力积累文言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感受能力初中生经过十几年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言字词,对汉字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学生仍旧缺乏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人手。
中学生所具有的语言感悟能力,最主要的是从阅读中得到,但是古人却挖空心思的遣词,以期用精炼传神的语句,把自己想要表现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而这往往明显的带有个人倾向。
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这句话很有道理。
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春望》一文,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着离情。
初中文言文解读指导方法分享经验
初中文言文解读指导方法分享经验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初中文言文解读的指导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很多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就感到头疼,觉得晦涩难懂。
因此,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文化典故来引入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比如,在讲解《论语》时,可以先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对孔子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更愿意去学习他的言论。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与现代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许多成语都来源于文言文,“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等,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就在我们身边。
二、注重诵读,培养语感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诵读。
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感受其语言之美。
此外,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诵读水平,增强对文言文的兴趣。
三、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文言文的注释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教导学生认真阅读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对于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要让学生进行积累和归纳。
比如,“之”“乎”“者”“也”等虚词的用法,“走”“亡”“去”等实词的古今异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语境推测字词的意思,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文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分析语法,掌握规律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文言文的古老性和复杂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重重。
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生文言文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要教好文言文,必须要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所了解。
在正式开始文言文的教学之前,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对古代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故事和名著等形式,让学生懂得文言文所处的历史时空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蕴。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意识。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中的古代诗词、文言文段落等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结构时,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句式进行比较和对照,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朗读和解读,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言文的写作虽然古老,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言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创作理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古代文辞的仿写和创作,锻炼他们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从多个层面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兴趣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作者:蒋骋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6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时至今日,很多文言词汇和句式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之中,像“走马观花”、“温故知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是最生动鲜活的文言例证。
因此,学好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致胜升学考试语文学科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培养学习兴趣?我尝试了几种方法,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指导读背,培养文言语感初学文言文,学生经常读错字,断错句,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毫无节奏、韵律之美。
有些学生读得面红耳赤,信心尽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十分注意朗读的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
接着,划出停顿,读出节奏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朗读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范读、带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字读成“yuè”,学生既了解了通假字的知识,又觉得很有意思,文言文竟然有许多字可以互通。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中的“雨”念成“yù”,学生在朗读中掌握了词类活用现象。
“余闻之也久。
”这句停顿处在“也”的后面,学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文言文虚词的魅力。
二、巧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课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设巧妙的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暂且举几个我的教学实例,稍作说明。
(一)想像导入。
我在教学《口技》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先请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的翅膀,“一个夏天的清晨,你漫步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林里,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了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我仿佛听到各种鸟叫的声音。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初中文言文学习,是初中生基本能力之一,近年来中考,对古文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老师的“重头戏”。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经过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读、读在古文教学中,是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但朗读确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读什么、读字音、读节奏、读内容、读情感,在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在读中尝试抑扬顿挫。
培养学生语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喜欢古文。
译:古文的翻译是历年来考查目标之一,一般而言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我们主张学生先直译,逐字逐句过关,再意译,在把握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是文字顺畅、高雅、力求原计原味。
在译的过程,要注意的是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语用需要大量的积累,同时,常见句式也应有所掌握。
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总之,译是阅读文言文的最重的环节。
析:在译的基础上,(即疏通文意)对文章内容能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的意象,理清文章基本思路,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深入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对文章或段落能进行概括、总结,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从而达到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
品:好的文章,都有一些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语句存在,如要核心句、文眼句、精彩片段,如人物的对比,语言的展现,以小见大的手法等都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
有些语句至今我们常常引用为格言。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有待我们再三推敲,让学生尽享其中精彩,吸收运用,将其转化为今后写作的词库。
有些文章采用的艺术手法巧妙、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语言描写独具个性魅力,以小见大的能让人窥斑见豹等,都值得我们精读细讲。
鉴:任何的一篇课文,作为教材而言,考虑的不仅是其知识性,而且我们还要强调其中的教育性,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思想目标,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步,否则像《过秦论》中,“秦人哀之而不鉴之,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传后人复哀后人也”。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
文言文教学三步法关于文言文教学三步法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从要求中不难看出,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作品,还要对其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因此,在文言教学中,读、译、理解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哪一类文言文,读是首要环节。
诵读就是要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读熟,直到能背诵。
应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如果连读都不读,那又怎么谈翻译,怎么谈理解。
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对理解语音、语义和翻译都有较好的作用。
诵读也是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
在诵读的指导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泛读或录音泛读。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诵读中的异读破读、重音停顿、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同时提出诵读要求。
朗读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节奏的划分,如《马说》中,“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句,都是学生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在泛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节奏划分,可边泛读边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划分。
第二,学生自读。
学生在教师泛读的引导下试读,在掌握节奏划分的基础上在读中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自读中理解相关的语音及语义。
教学中对学生自读的要求一般为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读出感情。
通常而言,在教学中,学生自读的时间要占整个诵读时间的大半。
第三步,重点读。
所谓的重点读是根据作品内容对某一段或某几句话进行反复诵读。
重点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在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如《小石潭记》中写潭上景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就可重点读,因其中“悄怆幽邃”与前文“心乐之”相互映衬,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在乐与忧中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心境,也才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升华。
初中文言文语感培养的三个层面
初中文言文语感培养的三个层面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要求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初中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开始养成。
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语感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而对于初中这个关键阶段来说更是如此,本文就语感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讨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语感培养所谓语感,其实就是对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和同化。
或者说,语感就是人对于语言直觉的领悟、感知能力。
是人在感知的刹那对于有关事物的联想和想象。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对于古代文化、智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也是学习整个语文科目的关键。
文言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在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也推动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以及其他部分语文知识的学习。
1.坚持对于文言文基础词的教学文言词语的训练文言词语的训练,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对于词语意义反复了解、记忆、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词语的语感,进而增强自身的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中的词语意义较为复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词法的产生,也为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可以增大学生对于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
1.转换词义在学生日常对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不懂或者不熟悉的文言文词语进行积累,同时在考试或自己一人遇到生词的时候需要灵活变通地将词语意思进行适当的转换,利用“组词法”、“换词法”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换成易懂的现代词语。
方便自身理解,1.根据字形,思考词语意义中国古代造字方式以象形字为主。
老师在教授学生一些简单字词的时候,可以尝试从造字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词语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来对字词意义进行思考。
例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中,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根据造字法,我们知道”怠“字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
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浅谈初中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四川省西昌市太和中学刘晓晓【摘要】注重文言文语感培养的教学能有效的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陶冶情操。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兴趣,有效的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篇章,适当的教给学生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在文言文语感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诵读语感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大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美文佳作。
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陶冶情操至关重要。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很多中学生读文言文就像读天书一样,感觉拗口难读,不知其意,心理自然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把它视为拦路虎,绕道而行甚至放弃它。
所以古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古文语感呢?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一点心得。
一、有效地引导学生诵读文言篇章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语感不可或缺的,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由于小学涉及的文言很少,而且不是教学重点,所以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尤其是初一学生毫无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这样是学不好文言文的,而要学好文言文,“读”字是关键是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摘要: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一一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而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语感培养能力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所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冷漠态度一直困扰着我:为应付中考,我们一直走不出“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怪圈,重视了文言文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和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导致本来很美的文言作品让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美感,再加上文言文语句本来就生涩难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当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教学。
因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突破口。
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语感,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呢?
1努力积累文言知识。
提高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感受能力
初中生经过十几年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言字词,对汉字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学生仍旧缺乏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人手。
中学生所具有的语言感悟能力,最主要的是从阅读中得到,但是古人却挖空心思的遣词,以期用精炼传神的语句,把自己想要表现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而这往往明显的带有个人倾向。
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这句话很有道理。
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春望》一文,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着离情。
笔者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后。
引导他们反复体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想象那种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诗人此时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种力透纸背的情感,不是词典能解释透彻的,必须加上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2加强诵读训练。
感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之美,提高语感质量
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
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
”由此可以看出,听觉仅次于视觉,所以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就是诵读。
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
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慢慢悟进去,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语言文字反复接触。
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自然就会理解文言文的美感。
如欣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歌开篇以及其简练的文字勾画出一个广阔的令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作品没有直接叙述这一位恋者对心上人的思恋,而是只写了他对恋人的求索、寻找。
可是主人公对于恋人的痴迷、相思,主要通过他对恋人的寻求的行动、左右求索的过程。
形象含蓄的展现出来。
“伊人”高洁的形象强烈的吸引着这位追求者,在迷离虚幻的景物衬托下,主人公久久凝望却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是学生不曾体验过的,要想真正领会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蒹葭”和“伊人”的形象。
理解诗歌“兴”的特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理解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诵读文言诗文,最好是在教师指导下,提醒学生注意句间的停顿,要把握好句间停顿。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
应切实地加强训练。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
3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浓厚氛围。
提升学生文盲文语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夏丐尊先生也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
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简要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教益既是文言文学习的任务之一,也是中考的考查点之一。
我们学习的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它与学生的生活,相隔甚远。
与我们现在的口语差距也很大。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感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学生创设文言文学习的氛围,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材料进行评价与鉴赏。
例如,在教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过程中,在疏通文意完成后,笔者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复述“我”青年时的求学经历。
然后要求他们反复诵读“求学之难”部分,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作者写到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有
什么用意?(2)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3)作者的家庭贫寒但能勤奋读书,取得巨大的成就。
我们当代中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
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应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诵读,然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懂得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珍惜今天的拥有。
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借助自己的情感体验,升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外,也可以适当开展如文言文朗诵比赛(四人小组对抗赛、男女生对抗赛等)、文言知识讲座、写文言语感随笔等。
也可以启发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文言诗歌,尽管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这种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很有好处。
总之,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只要我们对学生多注重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在其领域中认真思考、探索,在文言文教学中就一定能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任樟辉,郭安善,数学直觉思维新探[J],中学教学·数学,1990(1)
[2]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