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软件开发)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软件开发)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经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论证,由学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讨论,针对 软件产品制造企业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参考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软件行业标准 ,确定软件技术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见表1-11。
工作岗位 程序员
软件测试员
表1-1-1 职业核心能力分析表
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学段集中在第一学年,以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型工作室教学为主,辅 以在企业(中软国际)进行的专业认知实训环节。
第二学段集中在第二学年,以在项目实训工作室、软件工程工作室教学为主 ,辅以在企业(中软国际)进行的专业提升实训环节。在嵌入的专业提升实训 环节中,企业教师首先组建项目研发小组并作程序范例培训;之后学生进入企 业项目对应的模块开发小组;最后根据项目模块的验收成果,企业教师根据项 目验收成果、课程考核成绩以及学生间互评结果,对学生专业提升实训进行综 合评价。
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软件工程师
.net程序设计
MVC开发技术 软件三层架构 接口、抽象类的使用 异常处理、IO处理、多线程技术
软件测试
软件需求评审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容错 性测试测试评估,测试文档的撰写
工作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文档的阅读 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与编写 用户手册及部分操作说明文档的编写
网站架构
网站管理 网站设计规划
静态网站开发
HTML,CSS语言应用 Dreamweaver网站开发 Photoshop图像处理 Flash动画设计
Web开发工程师
JSP语言应用 动态网站开发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
网站架构
网站管理 网站设计规划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科技学院
软件技术(59010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一定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从事计算机软件编制和设计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应用技能;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能够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与管理;
4、具备软件产品开发的组织能力和软件生产的管理能力;
5、具有多媒体技术开发和网络软件开发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7、毕业时至少应取得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8、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三年,二~四年修满146学分准予毕业。

四、课程类型与学时学分
五、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分配
六、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分配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八、选修课(专业外延课)计划分配
九、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单位:周)
十、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详表
十一、有关问题的说明:
1、理论课占总学时的 48%,实践课占 52%。

2、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除第二学期集中安排外,再视形势变化与学生实际,作具体安排。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软件技术
二、【招生对象】
高中生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旳】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外包软件开发旳基本工作过程及规范,具有程序代码编写、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项目测试、文档编写等能力旳高级应用型人才。

1、专业能力培养目旳
能精确把握外包软件项目需求,能对中小型旳外包项目进行开发、测试;
能进行外包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关工作文档旳编写和设项书旳阅读与使用;
能完毕外包软件项目旳环境配置、管理与维护;
可以使用外语进行业务交流。

2、措施能力培养目旳
总结项目经验及提高能力;
处理实际项目中旳新问题能力;
自我学习软件新技术旳能力;
具有软件产品旳营销与客户支持服务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目旳
能与团体组员进行良好旳沟通;
能顺利与客户进行交流,具有服务意识;
能很好地与项目团体组员进行协作;
具有保守企业技术机密旳意识;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不计荣辱,服从大局。

五、【职业范围】
(描述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旳职业范围重要包括具有对日外包业务旳软件开发企业、对日BPO业务企业、对日软件服务与征询企业等企事业单位。

六、【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软件技术专业(游戏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游戏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游戏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软技术专业(游戏软开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软技术专业(游戏软开发方向)。

专业代码:90108。

所属门类:电子信息。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游戏软开发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手机游戏开发、网络2D游戏开发、3D游戏开发、网页游戏开发、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测试及网络客服员等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遵纪守法,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的品质;(3)坚韧、自信、进取和有较强的心理调控及自我约束能力。

2知识要求(1)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知识、英语阅读、写作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3)手机游戏、2DP端游戏、FLASH游戏设计知识及大型游戏软框架设计基础知识及了解相关学科、跨学科和人、自然科学的知识。

3能力要求(1)社会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勇于创新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与正义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方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决策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阅读本专业一般英语技术资料和用英语进行简单口头交流的能力;——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系统掌握游戏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基本程序设计能力——手机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能力;——网页游戏客户端设计与制作能力;——2D或3D网络游戏客户端开发设计能力;——游戏测试、策划和运营能力;二、毕业标准1根据本培养方案,修读并获得131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2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3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4获得游戏开发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甲等证书。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移动终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维护、单元测试能力,能够根据设计的要求开发移动设备软件和移动Web应用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面向计算机桌面软件及移动互联网软件编程、测试、系统支持等方面领域,能够从事程序开发与应用岗位、前端开发及技术支持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三、职业面向表1软件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四、培养规格(一)能力要求1.通用基础能力(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2)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硬件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3)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5)熟悉劳动与安全保护规程。

(6)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专业基础能力(1)计算机的应用及维护能力;(2)软件系统运营维护能力;(3)掌握计算机软件关键推广技术,较强的关键字推广能力;(4)熟练查询各种资料,并加以修理、分析与处理能力;(5)较强的代码阅读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和软件系统设置和维护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1)简单算法设计能力(2)数据库设计能力(3)软件界面设计能力(4)移动平台开发能力(5)对开发的移动平台的软件系统进行测试能力4.职业核心能力(1)具有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

(2)具有对知识的抽象、概括及判断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能力。

(二)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组成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掌握网络基础知识(3)掌握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知识(4)掌握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知识(5)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6)掌握网页设计基础知识(7)掌握Android等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三)素质要求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文档写作与自主学习能力。

软件技术(移动技术应用开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版)

软件技术(移动技术应用开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版)

《软件技术(移动技术应用开发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适用年级:高职2016级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驱动的案例教学,学生在做中学,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本专业以服务京、津、冀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面向IT企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互联网软件开发、网站开发和大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创业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基于岗位(群)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分析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体魄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

在上述基础上,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考核和培养模式,对专业考核合格、德智体诸方面符合要求的学生,发给国家承认的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同时要求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技术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

三、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一)课程设置总体安排表(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注:《军训及入学教育》在第一学期开学前进行,时间默认为2周。

五、教学进程表(一)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二)课内教学安排表(16电子商务)注:1.计划中选修课按最低要求计算学时;2.“考核方式”一项内标注●的为考试课程、标注○的为考查课程、标注◎的为隔期考试课程;3.“( )”内的学时不在课内总学时计算范围之内;4.“各学期教学周学时安排”一项内标注“√”的为课外完成的课程,不计入周学时计算范围内。

5.“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拓展课”采取可模块选修形式进行六、主要课程简介1、MySQL数据库(第一学期,共96课时)《mysql数据库》是一门软件开发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必修的课程。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软件技术(专业代码:590108)【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学制】三年1. 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软件企业、IT领域或各类企、事业单位软件系统和产品旳开发、管理与技术服务旳一线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具有桌面应用程序、中小型C/S应用程序、中小型B/S应用程序开发能力,适应软件行业开发、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规定2.1 职业面向2.2 职业能力规定通过系统学习,规定学生到达:(1)专业能力✓能进行简朴旳算法分析✓能进行数据库设计✓能对主流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能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能开发Web应用程序✓能开发多层架构应用程序✓能使用UML进行建模✓能应用软件开发措施指导软件开发过程✓能协助开发人员进行开发过程旳管理✓能对开发旳软件系统进行测试✓能编写软件文档(2)能力素质✓独立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决策能力(3)职业素质✓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旳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旳品质✓具有较强现场管理和组织旳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公共关系✓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具有健康旳体魄、美好旳心灵和良好旳心理素质,形成良好旳行为习惯,健全旳人格和健康旳个性✓具有较强旳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具有很好旳团体合作能力✓具有很强旳时间观念3. 课程构造根据人才培养目旳,本专业开设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

3.1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本类课程为高职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旳基础课程,目旳是培养学生旳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

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3.2专业课(职业能力课程):本类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目旳是培养学生旳职业能力。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将系统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掌握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的能力;3. 具有跨学科、跨领域整合能力,能够在工程与科学研究中发挥专长,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任务;5.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内应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导论- 编程语言原理与编译技术2. 专业课程- 软件需求工程- 软件设计与架构-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 软件项目管理- 分布式系统- 人工智能基础-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 软件工程实践课3. 选修课程-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 软件体系结构- 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 互联网创新与创业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与企业合作,实践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和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参与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

2. 课程设计开设软件工程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课程,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设计、实现、测试和展示软件系统,提高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软件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展现自我价值。

四、指导与评价1. 指导和辅导设置专业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个人指导关系,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支持。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三、入学条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四、学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实施“双证书”教育,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要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之一,如工业与信息化部高级或中级计算机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软考程序员或软件设计师证书、SUN国际认证SCJP或SCJD证书。

通过在校期间3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过硬编码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软件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如下所示。

六、就业面向、岗位任务及其要求(一)职业面向1.各类相关的IT企业中Java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web开发程序员、项目助理、软件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岗位的工作。

2.其它大中型企业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软件维护或数据库开发维护等岗位的工作。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2.职业(专业)技能证书学员考取一个工业与信息化部计算机类相关的技能证书即可,建议(不限)考取下表中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取得规定学分,思想品德操行评定合格,体能测试达标。

九、教学进程注:1. 标明(●)符号为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标明(○)符号为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为实务考试(含操作、口试、演示、实地调研报告等);标明()符号为理论+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实务考试。

标明(★)符号的表示课程教学利用课余活动的形式执行;标明(周学时+w )符号的, w 表示该课程综合实践周数。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软件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以工程学知识和方法为工具,以软件工程技术和实践为内容,解决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全面培养掌握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理解和分析软件系统的能力;2.具备熟练的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3.具备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了解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前沿问题,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具备文献检索和资料查找的能力。

三、主干课程设置1.计算机组成原理2.操作系统3.数据结构4.数据库技术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软件工程7.软件测试8.项目管理9.算法设计与分析10.计算机网络11.人机交互12.计算机图形学13.大型数据库系统14.分布式计算15.嵌入式系统设计16.系统仿真与建模17.软件体系结构18.软件项目实训19.专业英语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课主要包括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实践性环节,实验内容涵盖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课程设计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担当软件工程师角色,学习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合作、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等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软件工程的行业实践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习,以便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对软件工程实际工作的认识。

五、综合素质教育软件工程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数理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软件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是必须的。

首先,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的源头进行规划。

高校应该加强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设立软件工程这一专业方向,并开设相关课程。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软件技术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软件开发项目的实践,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其次,培养软件技术人才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软件技术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具备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因此,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如软件开发实验课程、实践项目选修课程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熟悉行业需求和工作流程。

此外,应该加强软件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软件技术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培养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开放式的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软件技术行业中,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因此,可以设置一些软件工程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与方法。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软件开发竞赛或项目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最后,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软件技术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调整培养方案,让学生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当前和未来都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在软件工程领域取得成功。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测试、管理及维护。

2. 创新与实践:学生应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软件项目研发,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团队协作: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善于倾听和分享,善于合作并取得共同成就。

4. 职业素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并融入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要求和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计算机基础(2)数据结构与算法(3)操作系统(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软件工程概论(7)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8)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9)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10)软件开发环境(11)软件项目实践(12)毕业设计2. 选修课程(1)云计算与大数据(2)移动应用开发(3)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5)物联网技术与应用(6)软件架构与设计模式(7)多媒体技术与应用(8)软件工程案例分析(9)开源软件开发(10)软件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11)软件需求工程(12)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工具(13)软件创新与创业实践四、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参与大量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1)程序设计实现(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3)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5)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6)软件项目开发实践(7)软件工程案例分析2. 实习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实际的软件工程项目,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学生将在企业内部项目中进行实际工作,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和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未来发展与展望
要点一
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软件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未来,软件技术专业将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与产业的 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点二
展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 技术专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软件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技术人才。同时,软 件技术专业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与产 业的对接和交流,推动产业和教育的共同发展。
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实践
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软件开发 流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软件竞赛,提高创新能力 和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设计
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项目,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素质提升
沟通表达能力
理论教学
传授软件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原理和 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VS
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项目、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个性化教育与协作性教育相结合
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培养计划,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协作性教育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团 队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组织专家、同行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改进措施。
实施教学督导制度
安排教学督导员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概述: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而设计的一系列教育计划和培养措施。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五个大点阐述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

正文:1. 需求分析1.1 调查市场需求,了解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1.2 分析软件专业人才市场就业形势,确定培养目标和重点方向1.3 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倾向,制定培养方案的特色和差异化策略1.4 综合评估培养目标与学生能力、兴趣和特长之间的匹配度1.5 定期评估和调整培养方案,保持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2. 课程设置2.1 制定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项目驱动和跨学科融合2.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2.4 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2.5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选修课程,鼓励专业发展3. 实习实训3.1 与软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实训机会3.2 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锻炼技术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 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学习和成长3.4 定期组织实习实训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3.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源项目和社区贡献,拓展实践经验和软实力4. 科研创新4.1 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学习和实践项目4.2 设置科研创新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4.3 提供创新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项目4.4 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和论文发表,提升学术水平4.5 建立科研团队,促进学生与导师的深度合作和学术交流5. 学科竞赛5.1 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5.2 制定竞赛指导方案,明确学习目标和比赛要求5.3 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竞赛成绩和实战能力5.4 激励学生参与竞赛,设立奖励机制和荣誉体系5.5 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总结: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五个大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满足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软件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学生软件培训计划方案

学生软件培训计划方案

学生软件培训计划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本培训计划特别针对学生开展软件培训,旨在提升其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软件使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Office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编辑软件等。

2. 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帮助其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其在使用软件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训内容1. Office办公软件- Word文档编辑与排版- Excel表格制作与数据分析- PPT演示设计与制作- Outlook邮件管理与日程安排2. 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基本操作与图像处理- Illustrator矢量图形设计- CorelDRAW平面设计与制作3. 多媒体编辑软件- Premiere视频剪辑与合成- 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 Audition音频处理与编辑四、培训方式与时间安排1. 在校内组织专业的软件培训老师,分别针对上述涉及的不同软件进行培训。

2. 每周安排2次培训课程,每次培训时间为2小时,共计8周。

3. 其中第1-4周为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内容,第5-6周为图像处理软件的培训内容,第7-8周为多媒体编辑软件的培训内容。

五、培训方案1. 第一周- Office办公软件培训- 课程内容:- Word文档编辑与排版:包括段落格式设置、文字排列、页眉页脚添加等操作技巧。

- Excel表格制作与数据分析:包括表格的基本操作、公式的输入与使用、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等。

- PPT演示设计与制作:包括幻灯片的布局设计、文字图片与动画的添加、演示效果的设定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软件技术专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称:Software Technology 专业代码:59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IT信息类企业,具有软件技术专业必备知识、熟悉软件工程规范、具有应用软件开发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领域生产第一线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知识规格与要求1. 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3. 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4. 掌握一门外语。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1. 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

2. 熟练运用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

3. 熟练使用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具备一定的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

4. 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能进行一般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维护。

5. 具备基本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参与项目开发。

(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熟悉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规范,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方法、技术,善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良好的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

三、学制基本学制三年。

修业年限可视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二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

四、毕业要求(一)学分要求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137学分。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软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工作环境;3.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2.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等。

3.综合课程:包括软件测试与调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需求工程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科研实践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特色:1.课程设置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3.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项目、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四、培养模式:1.学分制培养模式:按照学分制度,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位,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2.项目导向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将实际项目纳入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设计、开发和部署,提高实际能力。

3.师徒结对培养模式:将学生和企业实践指导老师结对,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项目经验。

五、培养评价:1.定期考试:学生需要参加定期的考试,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软件技术专业程序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程序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程序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软件技术专业程序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综合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具备应用能力,具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测试和维护的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招生对象及培养模式(一)学制:三年(二)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职业中专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文化程度者(三)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三、就业方向与岗位群可在软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嵌入式系统企业,以及所有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从事以下的相关工作。

◆Java软件工程师◆J2EE软件工程师◆J2ME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工程师◆系统设计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项目配置管理工程师◆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四、程序设计方向介绍及前景分析程序设计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的结合,注重软件理论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该方向根据准确的软件人才需求调研数据,确立了国际化、工程化、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验室练习结合、参与大型软件项目实践的方式,使学员能够搭建坚实的软件开发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国际先进的、产业界青睐的软件开发技术,并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当前,Java软件工程师仍是中国信息产业中最为抢手的人才之一。

据IT行业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当前国内Java软件工程师的人才缺口至少有8万人,特别是高端Java软件工程师。

当前,Java已成为主流软件开发技术之一,在大型软件系统、桌面应用、嵌入式软件领域均表现出色,其跨平台、高性能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开源框架技术如火如荼,广泛应用在Web、游戏、工业控制、军事、科技、交通、通讯、商业等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进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培养方案的宏观层面提出了“2+1”的培养模式,及基于链路课程的培养方案。

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层面探讨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进行IBL教学法实验的有关问题,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有积极地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应届IT类毕业生人数猛增,市场的人才需求量亦很大。

然而,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本科毕业生的冲击,但是高职毕业生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职业教育没有体现职业特色,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偏差,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和借鉴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袭学科系统化的模式,学制一般为三年,基本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践(实习)”的体系。

其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对本科培养方案的基础理论进行部分删减,适当压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增加集中实训等,但是在基于知识单元的课程体系框架下,仅仅依靠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科体系课程的影响,难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本科学生所具有的理论基础与分析、设计能力,又不如中职学生能够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的具体问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2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高层次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既有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

2.1教育对象素质分析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所招收学生的高考成绩都是在本科录取线之下。

在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制约下,高考的衡量标准一直是选拔有缜密逻辑思维能力的精英。

而按照这个衡量标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智力特征是:(1)一般不喜欢抽象的理
论,抽象能力一般。

(2)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如果有能说明问题的实际案例,学生往往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3)对具体实用的技术比较感兴趣。

(4)具有一定或比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经营能力。

形象思维较强的学生有可能成不了科学家、研究者,但并不妨碍他们发挥自身的思维特质,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专门技术人才同样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

因此在设计培养模式时,要针对高职学生思维的特点,扬长避短,不强迫他们去接受抽象的学科理论知识,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设计培养方案。

2.2培养目标与“2+1”培养模式
在认真研究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向、人才需求状况,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是软件开发第一线的程序员、测试人员、文档编写整理人员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按照工程化的思想从事相关工作。

要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必须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岗位培训、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因此,需要从教学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

结合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与环境条件,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为“2+1”,即前两年以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主;第三年以取得相关职业证书和软件开发程序员及工程师的岗位实习为主。

其中在第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参加软件工程师岗位实习训练,还将参加有一定公信力的国家或企业组织的技术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专业岗位技能认证证书。

“2+1”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和运行模式的突破和挑战,其难点与重点分别是前两年课堂授课体系设计以及第三年工程实践与企业实习的组织实施。

前两年的教学不是以往培养方案的简单压缩,第三年的实习、实践也不同于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有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与相关部门协调,确定和补充学籍管理与处理的相关规定;选择能够与学院合作办学、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单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要求,确定实习内容和项目难度,以保证参加实习项目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实习任务等。

3课程体系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为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经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构筑新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3.1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
当劳动者素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瓶颈时,传统高等教育中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
轻能力的培养模式,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能力本位”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

能力本位课程建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所关注的是学习者能否达到行业的具体能力目标,而不是知识水平。

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某种职业技能或就业能力的拓展,而是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这一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如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即德国企业界所倡导的“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如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3.2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链路
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面向,相应的具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

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是多样的,这些技术与能力既包含作为一般员工必须具备的普适的素质、技术与能力,也包含能够胜任该项工作所必需的关键技术与关键能力。

学生掌握了上岗的关键技术与关键能力,就能够承担起工作的重任,并可在关键技术与关键能力涵盖的范围内转移工作。

一般每个专业有几项关键技术,对应这个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

经过调查分析,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技术能力主要有: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及网络应用开发技术。

也就是说,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和一年的实习,学生应该掌握这些关键技术,并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难以简单地通过课堂传授方式获得。

能力、特别是技能的形成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初步了解、掌握、熟练应用等阶段,需要依赖一系列课程或训练。

因此,将关键技术能力的培养分解为入门、基础、提高、工作四个阶段,每一项能力对应一系列课程,即课程链路,各关键技术能力对应的课程链路构成培养方案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在课程链路的基础之上,加入基本素质类课程、基础理论与概念类课程、综合技能类课程、认证类课程之后,即可成专业的培养方案。

4课程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传统的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学科系统化课程。

对于注重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支撑教学活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于行业的学习等课程方案对于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很有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