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梯形
(教案)第七单元 认识梯形-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梯形-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定义,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板画梯形。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并发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定义2. 梯形的各部分名称3. 画梯形的方法4. 梯形的特征三、教学重点1. 梯形的定义和特征2. 画梯形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梯形的特征的发现和验证2. 画梯形的方法的掌握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图片,如楼梯、梯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的形状。
2. 探究梯形的定义和特征(1)让学生观察梯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如两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然后给出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3)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梯形,并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
3. 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1)教师讲解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如上底、下底、腰、高、斜高等。
(2)让学生在梯形图中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画梯形的方法(1)教师示范用三角板画梯形的方法。
(2)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三角板画梯形,并掌握画梯形的步骤。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2)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梯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梯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梯形的认识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它们形状各异,特点不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独特的图形——梯形。
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家族中的一员。
它不像正方形那样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也不像长方形那样对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梯形有着自己独特的“模样”。
梯形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这组平行的对边被称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则是梯形的腰。
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个梯形,上面那条比较短的平行边就是上底,下面那条比较长的平行边就是下底。
而连接上底和下底的两条边就是腰。
梯形的种类也不少呢!有一种特殊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两条腰长度相等,就好像两个好朋友手牵手一样。
还有一种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想象一下,就像是梯形在某个角落“站得笔直”。
那梯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们走的楼梯,从侧面看,每一个台阶的形状就接近梯形。
还有一些水渠的横截面,也常常是梯形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手画一个梯形吧!首先,准备好纸和笔。
先画一条平行的线段,这可以作为梯形的上底。
然后,在它的一端,画一条不平行的线段作为腰。
接着,在这条腰的另一端,画一条与上底平行的线段作为下底。
最后,连接下底和上底另一端的点,形成另一条腰,一个梯形就画好了!在学习梯形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计算它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 ÷ 2 。
这里的高,指的是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距离。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公式来计算梯形的面积呢?我们可以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在一起,就会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
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所以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得出了(上底+下底)×高 ÷ 2 这个公式。
我们来做一道例题感受一下。
比如有一个梯形,上底是 3 厘米,下底是 5 厘米,高是 4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呢?我们把数值代入公式,(3 + 5)× 4 ÷ 2 = 16 平方厘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七单元认识梯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七单元认识梯形-苏教版一、前言梯形是小学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几何形体,在基础数学教育中,梯形的认识和掌握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本篇课稿将介绍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中关于梯形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梯形的认识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梯形的定义及元素:在学习梯形之前,需要先了解梯形的定义及元素。
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其两边是平行线段,而另外两边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2.梯形的性质:学习完定义及元素,需要理解梯形的性质。
梯形的性质包括上底、下底、高、斜边及对角线等几个方面,其中需要重点掌握梯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3.判定梯形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是梯形。
因此,需要学习判定梯形的方法。
4.解梯形中的问题:最后,需要学习如何解梯形中的问题。
包括计算梯形的面积、判断梯形类型等。
三、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梯形的定义及元素2.梯形的性质——对角线的性质3.判定梯形的方法四、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1.梯形的性质——对角线的性质和应用2.判定梯形的方法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针对梯形的定义及元素,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2.针对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四边形类型,比如正方形、矩形、菱形等,并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定义及元素。
第二步:梯形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梯形的性质,比如上底、下底、高、斜边、对角线等。
2.重点介绍梯形的对角线的性质,通过字母表达式等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步:梯形的判定方法1.讲解梯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实际演示。
2.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四步:实际问题的解答1.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梯形基本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梯形,并能解决一些与梯形相关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梯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梯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梯形,并能解决一些与梯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梯形。
2.难点:让学生解决一些与梯形相关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梯形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梯形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一些梯形的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与梯形相关的问题,用于拓展和小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梯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梯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梯形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梯形有什么特征?它是如何定义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梯形卡片进行操练。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梯形的问题,如“这个图形是梯形吗?为什么?”、“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别是多少?”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第 9 课时 认识梯形
第 9 课时认识梯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2.观察、交流梯形的特点。
引导思考: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看一看、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点?(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
(2)组织交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认识梯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认识梯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图形中认识并描述出梯形。
2.熟悉梯形的特点,如两边平行、两条短边相等等。
3.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学生对梯形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2.教具: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图形都有两边是平行的。
2.讲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梯形是指有两边是平行的四边形,分为等腰梯形和普通梯形两种。
普通梯形的两条短边和两条长边没有关系,而等腰梯形的两条短边相等,两条长边也相等。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四条边的长度,以及两边平行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刚才看到的梯形图片,观察有哪些是等腰梯形,哪些是普通梯形。
3. 实例练习(1)让学生用铅笔和直尺手工制作一些梯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比较,找出彼此组内制作的不同的梯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老师出示一些包含梯形的图形,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进行辨认,如:“请在这幅图形中圈出所有的等腰梯形”等。
4. 知识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练习,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自己总结出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梯形的方法。
5. 课后作业练习册中关于梯形的一些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教材为主要依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提高了学生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课后的作业中巩固和加深了对梯形的理解和记忆。
整体上来说,本课设计严谨,形式活泼生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第8课时“认识梯形”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梯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分类梯形,以及了解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
但在认识梯形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梯形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分不够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分类梯形,了解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分类梯形。
2.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梯形模型、其他四边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和其他四边形的区别,引发学生对梯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梯形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等。
同时,对比其他四边形,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的特殊性。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卡片组成不同类型的梯形,并尝试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梯形的特征,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梯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 认识梯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能识别梯形,并了解四边形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的定义,能识别梯形。
2.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分类,特别是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梯形实例,如梯子、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出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学生举例说明梯形,并尝试找出生活中的梯形实例。
3. 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梯形,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上底、下底、腰、高。
-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梯形,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4. 梯形与其它四边形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比较它们与梯形的区别。
- 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梯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
5.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梯形,并说明理由。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定义、特征及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图形是梯形,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7课时 梯形的认识
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7课时 梯形的认识
情境导入
猜一猜:这个四边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探究新知
知识点1:认识梯形及其特点
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并说说梯 形有什么特点。
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 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知识点2: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高
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
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
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50毫米 30毫米
90毫米
梯形有无数条高。
量一量右边梯形 中两条腰的长度, 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画法均不唯一)
(教材91页第6题)
3.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剪出一个等腰梯形。 想一想,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答: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对称轴。
拓展练习
有( 7 )个梯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分别指出梯形 的上底、下底和腰。
2.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再量出上底、下底 和高各是少厘米。
巩固练习
(教材91页第4题)
1.下面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你能在这些
图形中找到梯形吗?
(教材91页第5题)
2.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上底2厘米、下 底5厘米、高3厘米的梯形,再画一个高2 厘米的等腰梯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梯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梯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定义,知道梯形的底和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梯形2. 梯形的底和高3.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定义,梯形的底和高。
2. 教学难点: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梯形图片,如楼梯、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导入新课。
2. 探究梯形的定义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拼摆出梯形,并观察、讨论梯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梯形有两条平行的边,这两条平行的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他两边叫做腰。
由此总结出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 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利用梯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梯形的高。
让学生知道: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由此总结出梯形的底和高的定义。
4.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观察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比较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的底和高是固定的,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是任意一条边和它所对的垂线段。
由此总结出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定义、底和高,以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思考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梯形的定义、底和高,以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梯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梯形,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梯形的物体,对梯形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梯形的系统认识还不够,对梯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究梯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各种梯形,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各种梯形,理解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梯形的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梯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梯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梯形的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教学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梯形的特征,讲解梯形的性质和分类,并通过例题演示梯形的运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 认识梯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认识梯形的各个部分,并能够准确地用数学术语描述梯形;3.能够判断正梯形和非正梯形,并进行区分;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梯形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描述梯形的各个部分;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正梯形和非正梯形,能够灵活应用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梯形、正梯形、非正梯形等概念,让学生对梯形有初步的印象。
2. 认识梯形(15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点,讲解梯形的定义,即:两条平行的边叫做底边;两条不平行的边叫做斜边;两条斜边的交点叫做顶点;两条斜边之间的夹角叫做顶角。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画出不同形状的梯形,并用数学术语描述。
3. 正梯形和非正梯形(15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讲解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即:两条底边相等,两条斜边也相等,且每条斜边与底边夹角相等。
2.接着讲解非正梯形,引导学生认识正梯形和非正梯形之间的区别,即:非正梯形存在不相等的底边或不相等的斜边。
4.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围绕“认识梯形”这一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复习梯形的定义、各个部分以及正梯形和非正梯形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练习和巩固(15分钟)1.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梯形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2.讲解部分学生板书答案,并引导全班一起思考解题过程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梯形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正梯形和非正梯形的特点和区别,并学会了用数学术语准确地描述梯形的各个部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梯形的性质和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梯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梯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圆规画梯形,并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梯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梯形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层面,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梯形的特征和判定方法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圆规画梯形,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梯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圆规画梯形,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梯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梯形的判定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梯形特征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过程,达到理解梯形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梯形模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梯形模板、直尺、圆规、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楼梯、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梯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PT教学课件
腰
腰
下底 梯形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梯形是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的平行的一组边不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梯形的对角不相等。 【强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教学新知
例3: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
梯形与平行 四边形比较, 有什么区别?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想想做做1
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
1
2
3
4
2和4是梯形。
不平行的一 组对边是梯 形的腰.
腰
上底
从上底的一 点到下底的
高
垂直线段是
梯形的高.
下底
在梯形里,相互平行 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 形的上底和下底。
课后习题
6.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直角梯形)。
【解析】要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只有沿着它的对称轴分。
课后习题
7.按要求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1)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2)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答案不唯一)
课后习题
8.把一个长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总相等的是( D )。
A. 永不相交
B. 相交
C.无法确定。
2.下面( B )不是梯形。
3.指一指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与腰。
下底
腰
腰
腰
上底
下底
上底
腰
知识梳理
知识点2:梯形的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1)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如大桥的桥柱、斜拉索与桥面可以组成三角形。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包装盒的面,一些积木的面等都是三角形。
(2)画三角形:(步骤) ①先画一条线段。
②再以第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端点画第二条线段。
③最后连接另两个端点,围成封闭图形。
(3)三角形的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4)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①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要点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易错点:过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示:如果有三条线段,而没有说是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不是三角形。
(6)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7)三角形高的画法:通常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
②沿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重合。
③再从该顶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底边画一条虚线段,这条虚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④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8)解决问题:①运用类推法解决数三角形的问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若干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了若干个小三角形,所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对边上的线段的条数相等。
如果对边被分成n 段,则三角形有【n+(n-1)+(n-2)+…+1】个。
②运用分析法解决求用时最短的路线问题:要想使每次走的路线最短,就应从每个顶点向与对面路垂直的方向走,即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最短。
应。
形的种类不同置也就不同。
顶点到对边的线段中直线段才是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教案教前思考:一、研究方向:我以为:学生学习图形知识不是仅靠接受,而是以发现为主。
因此在空间图形教学方面我的主攻方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认识图形(梯形);关注学生操作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
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
先让学生观察屋顶的一个面、梯子、清洁箱的抛物口、足球门的侧面,形成对梯形的直观感知。
然后通过“做”梯形体会它的特点。
教学线索和主要活动与平行四边形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变化:一是“白菜”卡通的提问方式变了,不是问梯形有什么特点,而是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问题。
这些变化是引导学生寻找梯形的本质特征,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梯形概念。
“做”一个梯形,教学可以放得更开一些。
如做的材料自己寻找、做的方法自己设计,并要求学生通过做了解梯形的特点。
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要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第47页教学梯形的高,教材的编写线索和安排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
不同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结合教学梯形的高讲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二是例题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两条互相平行的边,“试一试”里出现底是左、右两条互相平行的边的梯形,还有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条腰。
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画梯形的高要在一条底上任意选一点。
如果选的点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选的点不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较小的梯形。
第48页第3题就为此而设计。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学习。
学生积累了一些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3、对后继学习的作用: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认识梯形(14)》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认识梯形(14)》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7 认识梯形(14)》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梯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介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掌握梯形的性质,并能识别各种梯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梯形作为一种新的图形,学生可能对其特征和性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梯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掌握梯形的性质,并能识别各种梯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识别各种梯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梯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梯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梯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梯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梯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梯形的形状。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特征,如梯形的上下底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学生用准备好的梯形模型和卡片,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梯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梯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 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2 4
1
3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1、在梯形里画一条线,使分割成的图形有一 个是平行四边形。
分一分,画一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2、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把它分割成 两个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上底
腰 下底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腰
上底 腰
高
腰
梯 形 的 高
下底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叫做梯 形的高。
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上底
高
腰
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m
下底
观察下面的梯形有什么特征?
腰相等
腰相等
腰不相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只有一条腰与上下底垂直的梯形叫做 直角梯形。
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 异同?
试一试: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把四边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准确的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Fra bibliotek梯形:
梯形与平行 四边形比较, 有什么区别?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
分一分,画一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3、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把它分割成 三个三角形。
分一分,画一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
小结: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梯形的各部分组成,梯 形的种类。
你认识下面这些图形吗?
(1)
(2)
(3)
长方形
圆
正方形
(4)
( 5)
( 6)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仔细观察这些梯形的形状,在课本方格纸 上画一个梯形,并且联系平行四边形想一 想它们有什么区别,想想梯形有什么特点。
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一样,也有4条 边和4个角;和平行四边形比较,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 边不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