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
5G网络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介绍5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然后深入探讨其关键技术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5G网络在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5G网络的发展前景。
最后,我们将总结5G网络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5G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5G网络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代表,被广泛认为将引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节将介绍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
2. 5G网络技术的背景和目标2.1 背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第四代(4G)时代,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的需求。
因此,推动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2.2 目标5G网络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网络容量、更好的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5G网络技术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
3. 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特点3.1 关键技术3.1.1 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是5G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通过增加基站的天线数量和天线阵列的规模,实现了更高的信号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3.1.2 毫米波通信(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毫米波通信是5G网络技术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它利用高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通信,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也面临传输距离较短和穿透能力较差的挑战。
3.1.3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2023-5G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1
5G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作为当前最具备争议性的技术之一,5G网络无疑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
的关注。
而与技术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推进5G网络的安全标准化,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60)已经发布了“5G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共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5G网络安全架构标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5G网络的安全体系架构方面的标准化,包含了
5G核心网、传输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安全标准。
2. 5G网络安全协议标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5G网络的安全协议方面的标准化,包括认证、
加密等方面。
3. 5G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标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5G网络的安全基础设施方面的标准化,包括证
书管理、密钥管理等方面标准的规范。
4. 5G网络应用场景安全标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5G网络在行业特定场景下的安全标准,包括工
业控制、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安全标准。
5. 5G网络运营管理安全标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5G网络运营管理方面的安全标准,包括网络监
测与维护、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以上内容为5G网络安全标准化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这份白皮书的发布,
对于推动5G网络的安全标准化,从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份白皮书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规范的指南,使他们在5G网络领域中有更加明确的标准来遵循。
总之,5G网络的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高度关注,而在安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无疑是提高5G网络安全水平最关键的一步。
希望相关方面也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让5G网络更加安全、稳定地发展。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引言5G网络:挑战与机遇5G网络架构设计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5G网络标准化建议总结和展望主要贡献单位P1 P2 P4 P8 P15 P17 P18目录1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业界就5G场景形成基本共识:面向增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5G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支持解析度更高、体验更鲜活的多媒体内容;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场景,5G提供更高连接密度时优化的信令控制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IoT设备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5G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业务协作。
面对5G极致的体验、效率和性能要求,以及“万物互联”的愿景,网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5G网络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的核心理念,引入更丰富的无线接入网拓扑,提供更灵活的无线控制、业务感知和协议栈定制能力;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改变单一管道和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友好开放的信息基础设施引言环境,为不同用户和垂直行业提供高度可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构建资源全共享、功能易编排、业务紧耦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使能平台。
5G国际标准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需要尽快细化5G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聚焦关键技术方向,以指导后续产业发展。
本白皮书从逻辑功能和平台部署的角度,以四维功能视图的方式呈现了新型5G网络架构设计,并提炼了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接入网和能力开放等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
白皮书最后提出了5G网络架构和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21. 极致性能指标带来全面挑战首先,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极致的视频及增强现实等业务体验需要,5G系统提出了随时随地提供100Mbps—1Gbps的体验速率的指标要求,甚至在500km/h的高速运动过程中,也要求具备基本服务能力和必要的业务连续性。
第二,为了支持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场景设备高效接入的要求,5G系统需同时满足Tbps/km 2的流量密度和百万/km 2连接密度要求,而现有网络流量中心汇聚和单一控制机制5G 网络: 挑战与机遇在高吞吐量和大连接场景下容易导致流量过载和信令拥塞。
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
目录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引言5G承载网络总体架构5G承载转发面架构与技术方案5G承载协同管控架构和关键技术5G同步网架构和关键技术我国5G承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和展望主要贡献单位P1P2P4P21P25P29P34P35I M T -2020(5G )推进组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I M T-2020(5G)推进组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2I M T-2020(5G)推进组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引言随着3GPP 5G非独立(NSA)和独立(SA)组网标准的正式冻结,我国运营商同步启动规划和设计5G试点和预商用方案,5G迈向商用的步伐逐步加快。
相对4G网络,5G在业务特性、接入网、核心网等多个方面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在业务特性方面,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等典型业务场景将分阶段逐步引入;在无线接入网方面,将重塑网元功能、互联接口及组网结构;在核心网方面将趋向采用云化分布式部署架构,核心网信令网元将主要在省干和大区中心机房部署,数据面网元根据不同业务性能差异拟采用分层部署方案,随着物联网(IOT)等垂直行业的业务发展,5G控制平面也将呈现大区部署趋势。
5G新型特性变化为承载技术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根据IMT-2020(5G)推进组5G承载工作组2018年6月发布的《5G承载需求分析》白皮书, 5G对承载网络主要带来三大性能需求和六类组网功能需求,也即在关键性能方面,“更大带宽、超低时延和高精度同步”等性能指标需求非常突出,在组网及功能方面,呈现出“多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化网络切片、智能化协同管控、4G/5G混合承载以及低成本高速组网”等六大组网需求,如何满足和实现这些承载需求至关重要。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目录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 (5)1.1组网需求 (5)1.1.1业务加速 (5)1.1.2业务隔离 (5)1.1.3本地业务保障 (5)1.1.4业务数据不出场 (5)1.1.5边缘计算 (5)1.1.6无线上行带宽增强 (6)1.1.7无线专用 (6)1.1.8接入控制 (6)1.1.9能力开放 (6)1.2运营及运维类需求 (6)1.2.1业务运营 (6)1.2.2网络运维 (7)1.2.3安全 (7)1.2.4计费 (7)1.3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映射 (7)2.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9)2.1技术网络架构 (9)2.2技术要求 (10)2.2.1端到端QoS优先调度 (10)2.2.2专用DNN (11)2.2.3网络切片 (12)2.2.4边缘计算 (14)2.2.5无线专网定制 (15)2.2.6无线专网增强 (16)2.2.7核心网定制 (16)2.2.8能力开放 (16)2.2.9开通 (20)2.2.10计费 (21)2.2.11安全 (21)3.产业及商用发展建议 (23)4.结束语 (24)缩略语列表 (25)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1.1组网需求行业客户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众多且差异巨大,各类行业应用的差异化组网需求主要包括:业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超低时延需求、数据不出场、边缘计算、超级上行、接入控制和能力开放。
1.1.1业务加速行业用户要求增强的数据业务质量保障,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在带宽和时延方面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保障,保证高优先级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加速体验。
1.1.2业务隔离行业客户要求专用网络资源与公众网隔离,通过专用的业务数据通道实现业务流量的定向汇聚传输和隔离,保证数据专用和安全。
1.1.3本地业务保障行业客户要求对时延敏感的业务(20-40ms)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进行卸载,就近处理。
1.1.4业务数据不出场行业客户要求超低时延保障(≤20ms),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数据要在园区内分流卸载,不出园区,满足数据安全和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
IMT2020-5G网络架构白皮书
引言5G网络:挑战与机遇5G网络架构设计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5G网络标准化建议总结和展望主要贡献单位P1 P2 P4 P8 P15 P17 P18目录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1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业界就5G场景形成基本共识:面向增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5G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支持解析度更高、体验更鲜活的多媒体内容;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场景,5G提供更高连接密度时优化的信令控制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IoT设备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面向车联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5G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业务协作。
面对5G极致的体验、效率和性能要求,以及“万物互联”的愿景,网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5G网络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的核心理念,引入更丰富的无线接入网拓扑,提供更灵活的无线控制、业务感知和协议栈定制能力;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改变单一管道和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友好开放的信息基础设施引言环境,为不同用户和垂直行业提供高度可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构建资源全共享、功能易编排、业务紧耦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使能平台。
5G国际标准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需要尽快细化5G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聚焦关键技术方向,以指导后续产业发展。
本白皮书从逻辑功能和平台部署的角度,以四维功能视图的方式呈现了新型5G网络架构设计,并提炼了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接入网和能力开放等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
白皮书最后提出了5G网络架构和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5g网络安全白皮书2023简版
5g网络安全白皮书5G网络安全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5G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网络攻击,保障5G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5G网络的安全需求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引言随着挪移通信技术的不断迭代,5G网络作为第五代挪移通信技术的代表,具备高速、低延迟、大连接等特点,将会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5G网络带来的高速连接和大量的终端设备也带来了更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当前网络犯罪和黑客攻击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为了保障5G网络的安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5G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1. 窃听和窃取数据威胁由于5G网络的高速连接和大容量传输,使得窃听和窃取数据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基站、无线传输介质以及网络设备等手段,获取敏感数据。
这对于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构成为了潜在的威胁。
2. 网络攻击和拒绝服务威胁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大连接性也为网络攻击和拒绝服务(DoS)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手段。
黑客可以利用网络漏洞、恶意软件和僵尸网络等方式,对5G网络发起攻击,导致网络瘫痪或者无法正常运行,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影响。
3. 虚拟化和云化安全威胁5G网络的虚拟化和云化技术使得网络更加灵便和可扩展,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恶意用户可以通过攻击虚拟化平台和云服务,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或者利用虚拟化网络的隔离脆弱性进行攻击。
5G网络的安全需求为了应对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需求:1. 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是5G网络的核心关注点。
我们需要加强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合适的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技术,确保用户隐私和敏感数据不被窃取。
2. 确保网络可用性和稳定性5G网络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对于用户和业务来说至关重要。
5G总体白皮书2.0 中文版 v1
摘要5G致力于应对2020后多样化差异化业务的巨大挑战,满足超高速率、超低时延、高速移动、高能效和超高流量与连接数密度等多维能力指标。
FuTURE论坛5G 特别兴趣组(SIG)围绕着“柔性、绿色、极速”的5G愿景,以“5+2”技术理念,重新思考5G网络的设计原则:1)香农理论再思考(Rethink Shannon):为无线通信系统开启绿色之旅2)蜂窝再思考(Rethink Ring & Young):蜂窝不再(no more cell)3)信令控制再思考(Rethink signaling & control):让网络更智能4)天线再思考(Rethink antennas):通过SmarTIle让基站隐形5)频谱空口再思考(Rethink spectrum & air interface):让无线信号“量体裁衣”,以及6)前传再思考(Rethinking fronthaul):通过下一代前传接口(NGFI)实现柔性无线接入网(RAN)7)协议栈再思考(Rethinking the protocol stack):实现差异化接入点灵活配置以及BBU和远端无线系统功能优化围绕上述理念,FuTURE论坛5G SIG 在5G网络架构、RAN和空口研发方面的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白皮书对相关成果做出总结,特别介绍了用户中心网络(UCN)和软件定义空口(SDAI)两个核心概念。
UCN架构有如下四个特征:•RAN重构:为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接入技术组合、提升组网效率,传统的蜂窝边界将允许动态重构调整、传统的协议栈以及基带功能将被切分并以最优的方式分布在重构的RAN网络节点和相关子系统上;•边缘提升:以支持超低的端到终端延迟(低至1ms),高效的数据分流、分发、本地移动性、各种边缘业务(包括RAN上下文开放使能的跨层优化),以及移动边缘云;•CN-RAN再划分:以支持融合多制式技术、低的端到端延迟(不超过10ms),并充分利用控制转发分离(SDN)和软硬件解耦(NFV)的优点;•网络切片即服务:支持通过SDN/ NFV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并能够通过一种更强大的水平平台实现多个垂直子平台的融合;对于有效地满足“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
基于现有1588v2优化实现高精度同步传输
优化1588v2实现高精度同步传输
✓ 打戳位置尽量靠近物理接口,尽量减少光模块内部的半静态延时 误差和动态延时误差;
✓ 提升打戳精度,提升打戳采样时钟的频率,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提 升打戳分辨率;
✓ 改进同步算法,提升系统RTC同步精度; ✓ 加强模块间协同,提升系统内部RTC之间(如接口卡和时钟卡)
频段
Sub 6G
Above 6G
子载波间隔(kHz) 15
30
60 60 120
TGP(us)
71.4 71.4 单符号 2符号
TBS, on-off (us) TBS, off-on (us)
TSync (us)
Tprop,BS1-BS2(us)
10 10 3
<22.7
10 10 3
<22.7
71.4 4符号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
IMT-2020(5G)推进组 5G承载工作组 胡昌军
提纲
一、5G同步需求 二、5G高精度时间同步组网模型 三、5G高精度同步关键技术 四、总结与展望
5G同步目的
5G频率同步:确保载波频率与标称频率一致 5G时间同步:不同基站空口信号时间对齐(即调制信号相位一致) 5G频率同步相对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并无明显变化,而时间同步则要求更加严格,本白
◼ 采用高精度同步传输技术实现高精度同步承 载。传输设备单节点时间同步精度应优于一 定的限值(例如,ITU-T G.8273.2规定类型 C和类型D的T-BC的时间误差在10ns量级甚 至更小);
◼ 一般通过实现相对于UTC的绝对时间精度来 满足无线侧的相对时间精度要求。为了满足 两个AAU的无线空口参考点E之间的相对误 差(如3us),要求每个AAU无线空口输出 相对于UTC的绝对时间误差满足一定的限值 即可(如±1.5us)。
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 白皮书
白皮书2020-07A l A5G应用产业万B55G Applications Industry Array 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目录5G行业虚拟专网研究背景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设计原则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5G行业虚拟专网典型案例主要贡献单位P1P3P5P15P285G 行业虚拟专网研究背景1.1 5G行业虚拟专网的定义与内涵随着行业数字化变革席卷全球,包括制造业、交通、能源、医疗卫生、媒体、金融等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其数字化转型道路,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应用三个方面寻求新技术的突破。
当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到5G时代,网络带宽、时延及可靠性、连接数等技术能力指标大幅提升,面对行业领域供给侧技术的发展与需求的旺盛,5G将有效使能行业数字化建设,并逐渐成为热点。
在行业需求方面,行业企业已经在其内部利用以太网、Wi-Fi等网络技术开展多种生产、运营等服务,因此在网络使用需求都呈现出与个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其在网络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企业在引入5G时,需要通信服务企业根据业务及管理需求等方面做出适配,如网络部署架构、网络性能要求等。
在行业5G网络建设及运营方面,行业企业希望利用本身的站址、网络传输等资源探索与运营商合作构建5G网络的模式,在获得网络可管可控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5G网络的使用成本,同时希望5G网络的运营运维模式能与企业现有的网络及业务管理体系无缝融合,在获得5G网络运营权的同时降低企业自身的网络及运营成本。
在行业5G应用构建方面,行业企业希望与运营商合作将5G平滑融入到现有业务系统中,最好做到“即插即用”,对现有业务流程不做大的修改,从而实现现有业务提质增效,同时又期望能够与通信服务企业合作探索新兴业务类型。
运营商在为行业提供上述5G网络服务时的网络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1)“基于公网提供服务”(公网); 2)“复用部分公网资源,并根据行业诉求将部分网络资源由行业用户独享”(混合组网);3)“采用行业专用频率为行业建立与公网完全物理隔离的行业专网”(专网)。
5G概念白皮书
IMT-2020(5G)推进组 5G概念白皮书
的会话控制、移动性管理和服务质量保证,并构建面向业务的网 络能力开放接口,从而满足业务的差异化需求并提升业务的部署 效率。转发云基于通用的硬件平台,在控制云高效的网络控制和 资源调度下,实现海量业务数据流的高可靠、低时延、均负载的 高效传输。
基于“三朵云”的新型5G网络架构是移动网络未来的发展方 向,但实际网络发展在满足未来新业务和新场景需求的同时,也 要充分考虑现有移动网络的演进途径。5G网络架构的发展会存在 局部变化到全网变革的中间阶段,通信技术与IT技术的融合会从 核心网向无线接入网逐步延伸,最终形成网络架构的整体演变。
5G主要场景和适用技术
7
IMT-2020(5G)推进组 5G概念白皮书
5G概念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都可以 通过标志性能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定义,其中,1G采用 频分多址(FDMA),只能提供模拟语音业务;2G主要采用 时分多址(TDMA),可提供数字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3G 以码分多址(CDMA)为技术特征,用户峰值速率达到2Mbps 至数十Mbps,可以支持多媒体数据业务;4G以正交频分多 址(OFDMA)技术为核心,用户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 1Gbps,能够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在低功耗大连接场景,海量的设备连接、超低的终端功
耗与成本是该场景面临的主要挑战。新型多址技术通过多用户 信息的叠加传输可成倍提升系统的设备连接能力,还可通过免 调度传输有效降低信令开销和终端功耗;F-OFDM和FBMC 等新型多载波技术在灵活使用碎片频谱、支持窄带和小数据 包、降低功耗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终端直接通信 (D2D)可避免基站与终端间的长距离传输,可实现功耗的有 效降低。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英文版
INTRODUCTION5G NETWORK: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TYPICAL 5G NETWORK CAPABILITIES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CONCLUSIONSMAIN CONTRIBUTORS IMT-2020 (5G) Promotion Group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February 2013 by three ministries of China (including MIIT, NDRC, and MOST) based on the original IMT-Advanced Promotion Group. The members include the main operators, vendor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a. The Promotion Group is the major platform to promote 5G technology research in China and to facilita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P1P2P5P10P19P21P22CONTENTS1Along with the research on 5G getting furtherand more detailed, the industrials have shapedthe basic consensuses on 5G scenarios. Facingto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enhanced mobileInternet, 5G can provide access capability withhigher experienced data-rate and wider bandwidthto support multimedia contents featured by higherdefinition and living experiences. Facing to theinterconnection scenario of massive IoT devices,5G can provide optimal control capability of higherconnection density signaling to support the accessmanagement of IoT devices featured by massive, lowcost and power consumption. Facing to the verticalbusiness scenarios such as critical communicationor industrial Internet, 5G can provide informationinteraction capability with extreme low latencyand high reliability to support service cooperationfeatured by high performance of real-time, accuracyand security among various interconnected entities.Due to the extreme 5G requirement on experience,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vision of“everything connected”, 5G network now is facing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ased on the coreprinciples such as network service convergence andon demand service provision, 5G introduces richerradi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providing smartercapabilities like radio control, service awareness Introductionand protocol stacks. 5G reconstructs the control and forwarding function in the core network, refreshing the existing single pipeline and consolidated service model. 5G will provide highly customized network services for different user and vertical business on top of the new friendly and openness infrastructure. Above all, 5G will transform the network into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ing platform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y resource sharing, easily function orchestration and tightly service interworking. The international 5G standardization work has been launched completel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design of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focus on main technology direction to guide the follow-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is white paper, we introduce a novel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from the angel of logical function and platform deployment and expand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to four-dimension diagrams, then extract the typical 5G service capabilities such as network slic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on-demand mobil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user-centered RAN and network capacities exposure, and finally offer advice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5G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2I MT-2020 (5G ) Promotion Grou p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White Paper1. Challenges from extreme high KPIFirstly, 5G system plans to provide 100M to 1Gbpsexperience data rate anytime and anywhere to satisfythe mobile internet consumer’s experience requirementsfor services such as HDTV and argument reality. Evenin a high-speed mobile environment up to 500km/h, thesystem shall offer basic service capability and necessaryservice continuity.Secondly, 5G system need to support at least tens ofTbps/km 2 traffic volume density and millions/km 2connection density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efficientaccess requirements of devices in both mobile Internetand IoT scenarios.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system which is marked by center-converging data forwarding 5G Network: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pattern and single control mechanism may lead to traffi c overhead and signaling congestion under 5G service background which is featured by high throughput and massive connection.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5G system must satisfy the end to end ms level latency requirement under the high reliability condition to support the high real time service such as automated driving and industry control. The latency and service interrupt time of today’s mobile system is up to about hundreds milliseconds, which is two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5G latency budget. The exsiting network also can not well support the reliability and sercurty requirement of specifi c services.Firgure-1 5G E2E network challengesI M T-2020(5G)Promot i on G rou p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White Paper2. Opportunities by network andservice convergenceConsidering the resources reservation for events that may suddenly or periodically happen, the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scenarios from high-speed rail to stable wireless sensors, and the latency demand of services from real time industrial control to remote meter reading with high time tolerance, all of these 5G services scenario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and more differentiated demands on network functions. To solving such a diverse sort of service scenarios, the novel 5G network concepts like network-service convergence and on-demand service provision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all the sector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Based on the position advantages of “last mile” of 5G network,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provider can offer user experience with better discrimination. For example, mobile app can filter out most appropriate service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rea, movement tracks and radio contexts exposed by network to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of gold customers. Meanwhile, ISP can offer particular users with latency and bandwidth assurance by using of network edge caching and computing to gain an early advantage.Based on the infrastructure advantages of “Full coverage and End-to-End” of 5G network, the IoT service demand-side represented by vertical business can easily obtain the powerful and flexible service deployment environment. Vertical business can obtain the rich means to monitor and manage the terminals and devices in the network and control the entire service running states relying on the powerful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5G infrastructure, which allows flexible function customization and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can offer the 3rd party service demand-side with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a service platform of their own. In this platform, user data can be safely isolated and HW/SW resource can be dynamically scaled which may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development threshold.From the angle of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5G network may help them to further increase profits and reduce expenditur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fits increasing, 5G network break existing isolated and consolidated service provision framework, comprehensively open the network function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networking and control logic etc. to construct the3I MT-2020 (5G)Promotion Grou p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White Paper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ing platform and bring new service growth points for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xpenditures reducing, on-demand fun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provision mechanism will facilitate enhance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pEx/OpEx per unit dataflow.In particular, along with the deep convergence of mobile network and Internet, these two domains also mutually interact and infiltrate to each other positively at technical aspect. The Internet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virtualization and softwarization would be the important enablers of 5G architecture design.Firgure-2 5G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enabling platform45I M T-2020 (5G ) Promot i on G rou p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White PaperThe design of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es two parts: system design and networking design. The system design mainly considers the network function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ssues and aims to build a E2E unified logical architecture which has more reasonable function plane partitions. The networking design focus on the solution of hardware platform and networking deployment and attempts to fully realize the potential of the networking flexi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novel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 based on SDN/NFV technologies.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1. 5G system design: logical diagram and function diagramAs shown in Figure-3, the logic diagram of 5G network consists of three function planes: access plane, control plane and forwarding plane.Access plane can accommodate more flexible radio access network topologies by exploiting multi-BS co-ordination, multi-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multi-RAT interworking technology.Control plane can provide on-demand network control functions such as radio resources management, mobility management and sess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entralized and restructurable control function modulars. Forwarding plane has the ability to forward and process the service data in a distributed manner and provide more dynamic IP anchor configuration and richer service chain capability.Firgure-3 Logical diagram of 5G networkI MT-2020 (5G)Promotion Grou p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 White PaperBased on the overall logic architecture, 5G network function diagram uses the modular-based design principle and build the specific logic network via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etwork function modular to meet different scenarios. As shown in Firgure-4, 5G three-layers network function diagram takes control function layer as the core, and the access and forwarding function layer as the basic resources and provides the orchestration and capabilities exposure layer’s functions as interface to the 3rd party. Open interfaces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flexible inter-layers’ function invocations. The main functions of each layer include the following: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layer consists of three function modules name as user data,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and capabilities exposure. The user data function stores the user subscribtion profile, service policies and network contex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function can create and management network slicing on-demand based on the NFV platform. Capabilities exposure function handles the gathering and encapsulating jobs of the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xposes them via APIs to the 3rd party.Network control layer includes all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5G network, for example, centralized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integrated multi-rat control, MM, SM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flow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layer, related control functions can be composed in this layer to implement on-demand scheduling of the network resources in the lower layer.Network resources layer can be divided into access side and network side. The RAN side functions are achieved by hierarchical functional entities, called central units (CUs) and distributed units (DU). While CU acts as the RAN anchor, DUs are remote access points for UEs, equipped with RF and part of baseband processing functions. Network side functions include the data forwarding, traffic optimization and content-oriented function. Based on the distributed IP anchor and flexible data forwarding paths, the user data flow can be introduced to appropriate nodes to implement the efficient forwarding and rich processing functions such as DPI, content-based charging and flow compression etc.6。
5g网络安全白皮书
5g网络安全白皮书5G 网络安全白皮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 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5G 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特性,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与此同时,5G 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二、5G 网络的特点与应用5G 网络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高速率:能够实现每秒数吉比特的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网络体验。
2、低延迟:响应时间短,为实时交互应用,如自动驾驶和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
3、大容量:支持大量设备同时连接,满足物联网时代的需求。
5G 网络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交通: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通信,提升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2、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远程医疗:使专家能够远程诊断和治疗患者,打破地域限制。
三、5G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1、网络切片安全问题网络切片技术虽然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但也带来了切片隔离和管理的挑战。
如果切片之间的隔离措施不完善,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服务中断。
2、大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带来的风险5G 网络将连接海量的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计算能力有限,安全防护薄弱,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突破口。
一旦被入侵,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僵尸网络,对网络造成严重威胁。
3、边缘计算安全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和存储推向网络边缘,减少了数据传输延迟,但也增加了数据的安全风险。
边缘设备可能受到物理攻击,数据在边缘的存储和处理也可能面临泄露和篡改的威胁。
4、新的频谱资源带来的挑战5G 网络使用了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这些频段的传播特性和干扰情况较为复杂,可能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5G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随着 5G 网络应用的普及,用户的个人信息、通信内容和业务数据等大量敏感信息在网络中传输。
2023-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1
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工业园区作为集工厂、企业、企业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多方共生生态圈,为实现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的落地,需要构建5G专网。
为进一步推进5G专网的建设,近期发布的“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提供了有助于5G专网的部署和建设、有视觉和创新的框架、可重用的模式和指南。
该白皮书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将逐一介绍:第一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构建5G专网的重要步骤,它需要考虑工业园区的特点暨具体应用需求,进而定义应用场景和需求战略、制定部署方案等。
白皮书提出工业园区在建设5G专网时应考虑解决的问题包括多客户、各种终端接入、大量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等问题。
第二步:网络设计网络设计是5G专网部署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它需要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化为5G专网的网络拓扑、业务规划和方案设计等。
白皮书推荐采用分层设计思路,将分布式的设备分层和分组,结合5G技术,实现功能协同、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
第三步:系统部署在网络设计完成之后,系统部署是实现5G专网的重要环节,白皮书提醒应注意逐层递进、递归递进的部署原则,从核心网开始完成逐级部署,保证部署的正确性。
第四步:运维保障运维保障是5G专网实现稳定运营的前提,白皮书介绍了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运维保障措施,例如在用户使用中针对数据流量进行优化、设备维护保养、日常巡检和维护等。
第五步:应用落地应用落地是5G专网建设的最终目标,白皮书指出应该根据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工业园区场景的5G应用,通过5G专网服务于用户,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总之,5G专网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必不可少,而“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为工业园区5G专网的落地提供了一个可重复使用、模块化、可分层的框架和指南,能够帮助工业园区不断优化产品、探索创新点、拓展市场,使工业园区成为一个顶尖的制造业基地。
5g网络安全白皮书
5g网络安全白皮书5G网络安全白皮书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5G网络概述2.1 5G网络的定义2.2 5G网络的特点2.3 5G网络的应用领域3、5G网络安全威胁分析3.1 威胁来源3.1.1 外部攻击3.1.1.1 黑客攻击3.1.1.2 恶意软件3.1.1.3 社交工程3.1.2 内部攻击3.1.2.1 内部员工攻击 3.1.2.2 内部供应链攻击 3.2 威胁类型3.2.1 数据泄露3.2.2 服务中断3.2.3 虚拟网络攻击3.2.4 身份盗窃3.2.5 拒绝服务攻击4、5G网络安全防护措施4.1 网络安全架构设计4.1.1 分层架构4.1.2 隔离策略4.2 认证与加密技术4.2.1 用户身份认证4.2.2 数据加密4.3 安全设备与软件4.3.1 防火墙4.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4.3.3 安全监控系统4.4 安全策略与流程4.4.1 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4.4.2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4.4.3 应急响应与恢复5、法律法规及注释5.1 《网络安全法》5.1.1 网络安全基本要求5.1.2 网络安全监管措施5.2 《电信条例》5.2.1 电信网络安全5.2.2 电信网络安全管理5.3 《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5.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5.3.2 信息安全防护等级的核定与管理6、附件6.1 5G网络安全演示实验报告6.2 5G网络安全软件工具列表附录:附件1.5G网络安全演示实验报告附件2.5G网络安全软件工具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旨在规范和加强网络安全的立法。
2、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信管理部门出台的法规,用于规范电信行业的运营和管理。
3、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国家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组发布的信息安全标准,用于评定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白皮书-5G网络架构顶层设计理念-Huawei
8
9
5G
Network Architecture-A High Level View
5G Network Architecture-A High Level View
RAN Real Time 功能主要包含接入网络的调度、链路适配、功率控制、干扰协同、 重传、调制编码等。这部分处理对于定时、处理实时性要求高,计算量大,当前硬件加 速器处理的规格和能效远高于通用处理器,因此仍需要采用专用硬件实现,并部署在靠 近业务的站点中。而 RAN Non- Real Time 功能主要包括小区间切换、小区选择与重选、 用户面加密、多连接汇聚等处理,这部分功能的实时要求低,时延可以宽松至数十毫秒, 适合进行集中化部署,并可以采用通用处理器进行处理,可以根据具体业务要求部署在 MCE 中或站点中。 MCE 的引入,将使能基于大区域的时间、频段、空间及协同各种处理能力的多维 度复杂管理。使 CloudRAN 能够支持 4G,4.5G,5G,WIFI 等多种不同制式,及宏站, 小站,微站等多种不同站点形态的协同与调度。云化的网络功能可以按需部署到无线汇 聚点、骨干汇聚点,甚至核心汇聚点等不同的节点上,实现网络的最大效率和最大能力。
5G Network Architecture-A High Level View
4
5
5G
Network Architecture-A High Level View
5G Network Architecture-A High Level View
5G 原生云化架构 - 满足多样化商业 需求的关键
B. 商业需求驱动 5G 架构变革
5G 的网络架构将是由业务驱动的,架构设计原则基于如何更灵活,高效的满足不 同业务对移动网络的需求。在底层物理设施的 SDN,NFV 技术支撑下,5G 网络实现了 接入网络,传输网络以及核心网络的全面云化,云化是 5G 网络架构更好的承载多种不 同业务的基础,是端到端网络切片,业务锚点的按需部署,网络功能模块化等关键特性 的使能技术。
中国移动5G_OpenUPF白皮书
目录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1)2典型应用场景 (2)2.1生活园区 (2)2.2生产制造 (2)2.3总结分析 (3)3OpenUPF愿景 (4)3.1总体目标及愿景 (4)3.2统一架构、开放接口 (4)3.3规范平台、开放设备 (7)3.4拓展行业、开放服务 (9)3.5面向演进、开放智能 (11)4OpenUPF 安全要求 (12)5产业合作与推进 (13)5.1产业推进计划 (13)5.2行业组织建议 (14)6开放合作,用好5G (16)缩略语列表 (17)编写人员 (19)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UPF是连接运营商和垂直行业的桥梁,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众多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业界纷纷探寻5G+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UPF作为5G核心网的重要网络功能,担负着数据流量的处理、路由等核心功能。
随着5G边缘计算的拓展,UPF 已逐渐从运营商的核心层走向行业客户的接入层。
面向行业应用场景,需要轻量化、低成本、灵活部署的UPF。
当前,UPF与控制面(SMF)的接口(N4)尚未完全开放、服务化能力尚未完全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G响应行业客户需求的能力。
运营商网络核心侧的UPF需要承载面向全网的业务、用户数为百万级以上、业务功能要求全、容量和性能要求高。
作为核心网的关键设备,系统级的UPF部署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N4接口的非标准化,造成UPF与SMF同厂商的绑定,无法满足边缘用户侧UPF轻量化、低成本和灵活的部署需求。
中国移动提出的OpenUPF合作伙伴计划从开放接口、开放设备、开放服务和开放智能四个方面定义可靠、可管、可信、简洁、灵活、开放的UPF。
本计划通过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推动产业成熟、增强网络能力、助力5G服务垂直行业用户。
2典型应用场景2.1生活园区生活园区如科技园区、医院、校园、办公等,信息化改造需求较强,通过5G可以为园区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便捷的服务。
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白皮书-2020.7
1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三要素是: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应用,5G作为移动通信技术将在数据 传输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以往的无线技术,5G同时在速率、时延、可靠性及连接数等关键连接能 力指标上都有断代式提升。这些技术能力的显著提升,将使得各行业基于5G技术的应用获得更高的能 力,创造以往无线技术无法实现的价值。
• 安全优势:安全保障是行业引入5G的前提,5G行业虚拟专网可根据行业用户的安全需求,将终
端、网络、应用等多层次安全保障技术进行整合,在5G网络完备的安全基础之上,给企业提供定制化 的安全保障,同时由于5G行业虚拟专网基于运营商公网改进而来,可完全借鉴电信级大规模通信网络 安全运营经验,让行业/企业获得来自运营商的电信级安全保障服务。
因此,综合考虑成本、安全和网络性能保障等方面的优势,5G行业虚拟专网是服务行业的最优的 5G网络模式。本文将详细阐述5G行业虚拟专网的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5G行业虚拟专网具体的网络架 构设计原则、网络架构设计及部署方案,同时介绍若干基于5G行业虚拟专网的应用案例,为行业企业 引入5G提供参考。
2
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在行业5G应用构建方面,行业企业希望与运营商合作将5G平滑融入到现有业务系统中,最好做到 “即插即用”,对现有业务流程不做大的修改,从而实现现有业务提质增效,同时又期望能够与通信 服务企业合作探索新兴业务类型。
运营商在为行业提供上述5G网络服务时的网络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1)“基于公网提供服务” (公网); 2)“复用部分公网资源,并根据行业诉求将部分网络资源由行业用户独享”(混合组 网);3)“采用行业专用频率为行业建立与公网完全物理隔离的行业专网”(专网)。其中模式1和 模式2通常通过5G公用网络为行业企业提供独占的5G虚拟网络资源,因此对此两种模式进行综合和增 强,本白皮书提出了5G行业虚拟专网的概念。5G行业虚拟专网就是指基于5G公网向行业用户提供的能 满足其业务及安全需求的高质量专用虚拟网络,是为行业用户提供差异化、可部分自主运营等网络服 务的核心载体。
5g”方面的标准和白皮书
5g”方面的标准和白皮书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了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关标准和白皮书的发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5G方面的标准和白皮书。
首先,我们来看看5G的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负责制定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国际组织。
在ITU的指导下,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负责制定5G的技术标准。
3GPP由全球各大电信标准组织组成,包括中国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目前,3GPP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5G标准。
首先是5G的无线接入网络(RAN)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5G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络的架构和功能,包括基站设备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根据3GPP的标准,5GRAN将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连接密度,以满足大规模物联网、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应用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标准是5G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标准。
5G核心网络是支撑整个5G系统运行的关键部分,它负责管理用户的接入、认证、安全和移动性等功能。
根据3GPP的标准,5G核心网络将采用基于云技术的架构,支持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和网络函数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等关键技术,以提供更高效、更灵活、更安全的网络服务。
此外,3GPP还发布了关于5G网络和新业务模式的一系列白皮书。
这些白皮书包括了5G网络的架构设计、性能指标、频谱管理、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白皮书旨在为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应用开发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5G技术。
除了ITU和3GPP,各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动5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例如,中国政府将5G作为国家战略进行推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
此外,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参与5G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一下,5G方面的标准和白皮书至关重要,它们指导和推动了5G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5G网络有助于进一 步开源节流。开源方面,5G网络突破当前封闭固化 的网络服务框架,全面开放基础设施、组网转发和 控制逻辑等网络能力,构建综合化信息服务使能平 台,为运营商引入新的服务增长点。节流方面,按 需提供的网络功能和基础设施资源有助于更好的节 能增效,降低单位流量的建设与运营成本。
第二,为了支持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场 景设备高效接入的要求,5G系统需同时满足 Tbps/ k m2的流量密度和百万/ k m2连接密度要 求,而现有网络流量中心汇聚和单一控制机制
在高吞吐量和大连接场景下容易导致流量过载 和 信令拥塞。
第三,为了支持自动驾驶和工业控制等高 度实时性要求的业务,5G系统需要在高可靠性 前提下,满足端到端毫秒级的极低时延要求。现 网中,端到端时延和业务中断时间都在百毫秒量 级,与5G时延要求存在两个数量级的差距,也难 以满足特定业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面对5G极致的体验、效率和性能要求,以及 “万物互联”的愿景,网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 遇。5G网络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 的核心理念,引入更丰富的无线接入网拓扑,提 供更灵活的无线控制、业务感知和协议栈定制能 力;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改变单一管道和 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友好开放的信息基础设施
1. 5G系统设计:逻辑视图与功能视图
如图3所示, 5 G网络逻辑视图由3个功能平面 构成:接入平面,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
接入平面引入多站点协作、多连接机制和 多制式融合技术,构建更灵活的接入网拓扑; 控制平面基于可重构的集中的网络控制功能,
I MT- 2020(5G )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目录
引言
P1
5G网络:挑战与机遇
P2
5G网络架构设计
P4
5G网络代表性服务能力
P8
5G网络标准化建议
P15
总结和展望
P17
主要贡献单位
P18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 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 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I MT- 2020(5G )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引言
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业界就 5G场景形成基本共识:面向增强的移动互联网应 用场景,5G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 能力,支持解析度更高、体验更鲜活的多媒体内 容;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场景,5G提供更高连接 密度时优化的信令控制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 本、低能耗IoT设备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面向车 联 网、应急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场 景,5G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能力,支 持互联实体间高度实时、高度精密和高度安全的 业务协作。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在业务 方面融合的不断深入,两者在技术方面也在相互渗 透和影响。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化等互联网技术 是5G网络架构设计和平台构建的重要使能技术。
图2 综合化信息服务使能平台
3
I MT- 2020(5G )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5G网络架构设计
5G网络架构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和组网设计两 个方面。系统设计重点考虑逻辑功能实现以及不 同功能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构建功能平面划分 更合理的统一的端到端网络逻辑架构。组网设计 聚焦设备平台和网络部署的实现方案,以充分发 挥基于SDN / NFV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环境在 组 网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
1
I MT- 2020(5G )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5G网络: 挑战与机 遇
1. 极致性能指标带来全面挑战
首先,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极致的视频 及增强现实等业务体验需要,5G系统提出了随时 随地提供100Mbps—1Gbps的体验速率的指标要 求,甚至在500km/h的高速运动过程中,也要求 具备基本服务能力和必要的业务连续性。
基于5G网络“端到端全覆盖”的基础设施优 势,以垂直行业为代表的物联网业务需求方可以获 得更强大且更灵活的业务部署环境。依托强大的网
管系统,垂直行业能够获得对网内终端和设备更丰 富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全面掌控业务运行状况;利 用功能高度可定制化和资源动态可调度的5G基础设 施能力,第三方业务需求方可以快捷的构建数据安 全隔离和资源弹性伸缩的专用信息服务平台,从而 降低开发门槛。
环境,为不同用户和垂直行业提供高度可定制化 的网络服务,构建资源全共享、功能易编排、业 务紧耦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使能平台。
5G国际标准化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需要尽 快细化5G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架构设计方案并聚焦关键技术方 向,以指导后续产业发展。本白皮书从逻辑功能 和平台部署的角度,以四维功能视图的方式呈现 了新型5G网络架构设计,并提炼了网络切片、移 动边缘计算、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以用户为中 心的无线接入网和能力开放等5G网络代表性服务 能力。白皮书最后提出了5G网络架构和技术标准 化工作的推进建议。
体验速率
极致体验
流量密度
重要性:高 重要性:中 重要性:低
移动性
时延
极致效率
连接密度
全面网络挑战 图1 5G全面的网络挑战
可靠性
极致性能
2
I MT- 2020(5G )推进组 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
2. 网络与业务融合触发全新机遇
丰富的5G应用场景对网络功能要求各异:从突 发事件到周期事件的资源分配;从自动驾驶到低移 动性终端的移动性管理;从工业控制到抄表业务的 时延要求等。面对如此多样化的业务场景,5G提出 的网络与业务深度融合,按需提供服务的新理念能 为信息产业的各个环节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