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管院邵冲笔记!!第13章 控制基础
管理学第十三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2.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 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 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
3. 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
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021/7/30
3
控制活动
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类型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思考题
第一节 控制的类型与要求
1、适时控制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
预测偏差的产生,虽然在实践中有许多困难,但在 理论上是可行的,即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 预警系统来实现
特
征
徝
UCL
CL
LCL
时间
➢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
2021/7/30 ➢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
8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2021/7/30
17
17
预算控制
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种类
一、预算控制 预算的作用及缺
点
第三节 控制方法
生产控制 财务控制方法 综合控制方法 思考题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 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 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 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 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 束。
Z=f(Kt)
(4)最佳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 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 数C,即:
Z=max f(X、S、K、C)
管理学-第13讲_控制(中山大学)
如果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低代价找出偏离计划的偏差及 其原因,并加以消除,该控制系统就是有效率的。
版本:20053Βιβλιοθήκη 3.2控制的过程工作继 续进行
衡量实 际工作
实际与 标准比较
无
有 分析偏
是否有偏差
差原因
计划目标任务
建立控 制标准
不可控 修改标准
因素是 否可控
采取纠正行动
可控
控制的过程
版本:2005
4
13.2控制的过程
确定标准
控制标准的类型 确定标准的内容 建立标准的方法 有效标准的条件
版本:2005
1.实物标准 2.货币标准 3.计划标准 4.无形标准 5.目标标准
1.哪些领域需要控制? 2.需要设置哪些控制指标? 3.控制到什么程度?
3.可以找出薄弱环节,帮 助管理人员改进工作
1.无法挽回过去的错 误造成的损失
版本:2005
10
13.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B过程
标准
A过程 开放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开放的控制系统
定义
通过改变标准而非 矫正行动来达到控 制目的。
类型
举例
前馈控制 存货控制; 预先控制 产量确定
局限性
1.依据预测和假设制定 计划很困难; 2.无法处理特殊情况。
第13讲 控制基础
邵冲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版本:2005
1
学习内容
1.控制工作的性质 2.控制的过程 3.控制的类型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5.控制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6.控制的策略
版本:2005
2
13.1控制工作的性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考研经验
在此先说一些题外话,像微经、管理学这种书是本科生都能看懂的,所以如果你本科不是这个专业的,根本不用怕,我所接触到的研友中几乎没有一个原来是学管理的。
理工背景的更好,第一遍看书时觉得新鲜,看书有劲头,以后导师也喜欢理工科的学生。
但是有个前提,你必须对微经、管理这种知识非常有兴趣,而且喜欢思考这种知识!特别是管理学,不少人会认为其内容很无聊,但是我觉得如果之前有过公司实习的经历、或者有过学生会管理的感性体验,看管理学会很有趣。
我之前在三四家公司打过杂,也在校学生会当了两年的副主席,对管理学知识确实很喜欢,也有很多思考,平常都很喜欢看经管类的杂志以及新闻,我觉得系统地看管理学真的解开了我心中之前的很多迷团,特别有感觉!有了真正的兴趣,才有可能得高分。
先说完管理学再说微经:我从六月份开始看罗宾斯的管理学原理,那本书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太好,但毕竟是指定教材,一定要细看,要全身心投入地看。
我在期末考前就很快地看完了第一遍,因为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到管理学真的有兴趣。
第一遍看完之后记住的东西不多,之间没注意建立框架。
八月份开始看中大管院老师邵冲的管理学概论,因为前几年都是他出的题(好像07年不是他了),问答题很多内容都是出自本书中。
之前师兄也叮嘱一定要重点看邵冲的书。
我第一遍看了两个星期左右。
觉得中国人写的书与外国人的书感觉很不一样。
外国人的书读起来有趣,但不少人都觉得系统性、框架性不强,不适合考试;中国人的书知识点归纳得很完整,很有系统性,很适合考试,对澄清定义很有帮助,外国人的书就不重视定义。
九月份就开始看金圣才的《管理学题库》了,大概内容与书本一致,但是题目的答案经常与罗宾斯、邵冲都不搭界。
我只当看杂志地把金圣才看完了,现在觉得九月份就看太早了,而且后来才觉得这本题库没必要全看,大概学会怎么样答题就够了。
十月份重新看罗宾斯,这一次概念清晰了很多,我开始做注意建立框架,在书的旁边把重点笔记标出来,搞明白每一部分为什么要出现,放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管理学》第十三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三章重难点笔记第十三章沟通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沟通的原理1.沟通及其作用(1)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在很大程度上,组织的整个管理工作都和沟通有关。
(2)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企业客观的社会存在性使企业不得不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
(3)沟通的主要目的①通过沟通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②通过沟通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③通过沟通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④通过沟通获得与组织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2.沟通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沟通就是传递信息的过程。
但是实际上,管理学意义上的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种复杂过程可以通过图13-1反映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即信息发送方和信息接受方。
其中沟通的载体成为沟通渠道,编码和解码分别是沟通双方对信息进行的信号加工形式。
信息在两者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下述几个方面进行的。
(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为了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些符号必须能够符合适当的媒体。
例如,如果媒体是书面报告,符号的形式应选择文字、图表或者照片。
(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由于选择的符号种类不同,传递的方式也不同。
传递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还可以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示。
(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接受者根据这些符号传递的方式,选择相对应的接受方式。
(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
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者接受和翻译水平的不同,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被曲解。
控制工程基础 - 第一章.答案
控制效果:动态场地的灵活 动作,赢得比赛
控制工具
• 系统建模
系统分析 系统综合设计
• MATLAB Toolboxes SIMULINK Control System Neural Network Data Acquisition Optimization Fuzzy Logic Robust Control Instrument Control Signal Processing LMI Control Statistic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ystem Identification
2自动控制的几个定义
• 1.对象
• 它可能是一个设备,多数由一些机械零 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操作, 如一个加热炉、化学反应器、飞机等。 • 2.系统
• 是一些部件的组合,这些部件组合在一 起,完成一定的任务。
2自动控制的几个定义
• 3.扰动
• 对系统的输出量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分为内部扰动,外部扰动。 • 4.反馈控制 • 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力图减少系 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 差,并且其工作原理正基于这种偏差。
反馈控制的其他应用
• 生态系统 生态调节 (动态平衡) 遗传调整体系 环境系统 微生物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循环 金融系统 市场交易系统 补给和服务体系
十三与十四-控制的基础和方法
三、控制的过程 P318-323 包括四个步骤: 1、制定控制标准:使用定量化标准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P320 2、衡量绩效: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 头汇报和书面汇报 3、绩效与标准的对比:正偏差、负偏差 4、纠正偏差:改进工作绩效、修订标准
4
四、控制的类型 P324-325 1、正式组织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和自 我控制 2、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分层控制 3、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第五部分 控 制
[考核要求] (十三)控制基础 1、识记 控制的概念 2、领会 控制的作用 控制的类型(事先控制、事中现场控制与事后控
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与分层控制,正式组织 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与自我控制) 控制的过程步骤
1
一、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P313 1、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 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1)计划为控制提供了评价标准 (2)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 (3)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是计划方法, 如预算、政策、程序和规则等。 3、控制的作用 P315 (1)(2)(3)(4)(5)
2
二、控制的对象 1、控制什么?
明确控制的对象,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标准。 (1)人员:缺勤率、意外事故、人员流动率等 (2)财务:单位产品成本、资金周转率 (3)生产作业:工时、交货期、产品产量、废 品数量、产品等级、合格率、次品率等 (4)组织绩效标准:获利能力、市场地位、生 产率、产品领导地位、人员发展、员工态度、 公共责任、短期限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等。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 中进行的控制,即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 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 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
管理学概论重点邵冲版本
管理学概论重点邵冲版本«管理学概论»邵冲版本冯洋2010年7月18日总结«管理学概论»记忆重点第一章:管理基础:一、组织:★★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具有既定目的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既定目的〞:是指组织是为取得预期效果设计的。
〝正式结构〞:表示组织义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完成的。
〝社会实体〞:是指组织是由人群组成的。
2、组织的特征:①目的:每个组织都有目的,没有目的的组织不存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提供契合需求的产出〔如产品和效劳〕。
②人员:组织由人群组成;〔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
〕③管理:要到达组织目的必需分工协作〔管理〕,其结果是构成组织的正式结构。
组织中必需有些人从事协调他人的活动。
3、组织是人类团体协作的产物。
组织构成的缘由:人类为了克制团体才干的限制而无看法团体协作的结果。
协作的作用:①协作可以扩展或增强团体的才干〔即协作可以完成团体想完成、但又无法独自完成的义务〕;②可以延长目的的完成的时间。
二、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在协作休息进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性职能。
2、管理是协作的需求。
任何协作进程中的管理任务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①经过协作要取得的预期效果;②为了取得预期效果而停止的各种活动;③对各种活动停止协谐和指挥。
3、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共同休息的社会结合的性质发生的,只需是协作休息,客观上就需求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又是从共同休息进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即对立性质发生的。
4、管理既包括消费力合理组织方面的效果,也包括消费关系和下层修建调整完善方面的效果。
①、管理是由社会化大消费而发生的社会职能,是有效地组织社会消费力所必需的社会职能;②、管理作用的发扬又遭到许多社会要素的影响。
三、管理者:1、管理者是在协作进程中协调他人活动,并对组织完成预期义务负有责任的人。
管理者在协调他人活动时要停止各种管理活动和管理任务。
2、管理者的分类:•按看守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类型。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 指导思想:重视从组织整体的角度,站在顾客 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组织 经营的所有领域追求无缺陷的质量,最大限度 地减少组织的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 作用:六西格玛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同时集中 在顾客和组织两个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和产 品缺陷率,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提高 市场占有率和 回报率,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 度。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二、市场控制
市场控制(market mechanism)是指组织借助经济的力量,通过 价格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单位)和员工的行为。
市场控制的动因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成本过高:
组织规模扩大 层级控制增强
引入市场机制
信息传递和处 理的效率降低
企业内各 部门缺乏 发展动力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402:1994)的界定,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 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 伴或社会等相关者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三全一多”,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 质量管理、全组织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马工程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从战略层次的角度,组织的控制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 这三种控制方法的具体做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发挥的作 用也不同。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一、层级控制
层级控制(bureaucratic mechanism)亦译 为“官僚控制”、“科层控制”,是指利用正式的章程 、规则、 、标准、科层权力、书面文件和其他 科层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和成员的行为并评估 绩效。
管理学第14讲控制技术中山大学
举例
衡量标准
预算;销售和订单量 预算 利润 投资回报率;经济价值增量
生产;研发; 行政 子公司 公司
版本:2005
管理学
11
14.4责任中心
费用中心的类型
类型 策划费用中心 特点 1.投入可以用货币量 来衡量 2.产出可以用物理量 来衡量 3.可以规定单位产出 的最优投入量 部门 衡量 生产部门;销售部门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中的仓库、分销渠道、之间的差异 运输部门 产量与质量14.4责任中心
利润中心利润衡量标准
衡量标准 经济行为的 衡量标准 标准类型 1.边际贡献
=销售利润-可变成本
解释 理由:管理者无法控制固定成本。 显示利润中心对总管理费用和对公司利润的贡献。 包含与利润中心相关的费用,不包含总部发生的 费用。 总部成本可以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部分。减去利 润中心的管理者可以控制的总部费用。 所有公司管理费用都分配给利润中心 用税后净收入评价利润中心。
版本:2005
14.5责任中心
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失灵的原因
改进程序控制的准则
1.程序重复或矛盾 2.程序使用过滥 3.程序陈旧过时 4.程序管理不当 1.把程序减少到最低限度 2.程序设置要有计划 3.对程序进行分析 4.把程序看作系统 5.监督程序的运行
版本:2005
管理学
18
版本:2005
管理学
9
14.4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的性质 责任中心的概念 指组织中负有特定使命与功能的单元,各单元的管理者 必须领导所属成员以经济有效的方法完成上级交付的任 务,并且对本单元的绩效负全责。
责任中心的特征
1.有明确界定的任务或功能; 2.通过某些活动将资源转化为预期的产出; 3.管理者必须对所辖单位的绩效负责; 4.由上一层次的管理者来评价责任中心管理者的绩效。
《管理学》第十三章 控制
第十三章 控制
第十三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第四节 控制的方法
Page 2
管理学
本章重点
控制的概念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的过程
Page 3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前提与基础 三、控制的类型 四、控制的意义
Page 4
管理学
控制的概念
从职能(静态)的角度来看,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 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从过程(动态)的角度来看,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 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 种显著偏差的过程。
Page 5
管理学
三个要点: ①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②控制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 ③控制是一个过程
每月允许请两天假 允许多加5分钟的“转换”时间 在使用高峰期可放宽至55台 可以再加10秒钟
Page 22
管理学
管理小故事:手表定律
一只猴子拾到了一块手表。在搞清了手表的用途后,它成 了整个猴群的猴王,每只猴子都向它请教确切的时间,整 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
后来猴群中的其他猴子又捡到了几块手表,但每块手表的 时间不尽相同,猴王不能确定哪个时间是对的,于是当其 他猴子来询问时总是支支吾吾,从此猴王威望大减。
Page 19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Page 20
管理学
确立标准: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绩效:What;Who;How 分析衡量结果 纠正偏差
Page 21
管理学
某公司的标准及其容限
标准
容限
员工上班必须做到全勤 午间休息在30分钟以内 成品返修每月不得超过50台 接线员1分钟内应作出回答
第十三章 成本控制
2005年深圳注协CPA财务本钱管理辅导笔记孙进山市话通:26247650本资料系为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CPA考前培训班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参考了其它资料,在此予以感谢。
重申本资料非商业目的,假设有错误之处请告之予以更正。
第十三章本钱控制第一节本钱控制概述一、本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
二、本钱控制的原那么1、经济原那么,是指因推行本钱控制而发生的本钱,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效益。
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本钱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
要求本钱控制能够起到降低本钱、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真实性。
要求在本钱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那么。
要求贯彻重要性原那么。
要求本钱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
2、因地制宜原那么,是指本钱控制系统必须符合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本钱工程的实际情况。
3、全员参加原那么。
4、领导推动原那么三、本钱降低1、本钱降低是指为不断降低本钱而做出的努力。
它与本钱控制有区别的:〔1〕、本钱控制以完成预定本钱限额为目标,而本钱降低以本钱最小化为目标。
〔2〕、本钱控制仅仅限于有本钱限额的工程,而本钱降低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3〕、本钱控制是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本钱限额,而本钱降低应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本钱预测和决策分析。
〔4〕、本钱控制是指降低本钱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本钱控制;本钱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本钱、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本钱的增长,实现本钱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本钱控制。
2、本钱降低的根本原那么〔1〕、以顾客为中心。
〔2〕、系统分析本钱发生的全过程。
〔3〕、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
〔4〕、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本钱。
〔5〕、要持续降低本钱。
3、本钱降低的主要途径:〔1〕、开发新产品;〔2〕、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3〕、开展作业本钱计算、作业本钱管理和作业管理;〔4〕、改良员工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本钱意识。
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控制工作——第十四章 控制方法)【圣才出品】
第五篇控制第十三章控制工作13.1复习笔记一、控制的定义1.定义控制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控制贯穿在计划实施的每个阶段、每个部门,每个管理者都有控制职责。
2.作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1)检验作用,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与合理性;(2)调整作用,它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相吻合。
3.控制和计划的关系控制和计划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互为依存的。
没有计划,控制没有目标;没有控制,计划得不到保障。
二、控制的过程控制过程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和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三个阶段。
1.确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的制定是控制能否有效实行的关键。
控制标准有两大类。
(1)定量标准①实物量标准,如企业中的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定额、单位产品工艺消耗定额等;②货币标准,如产品成本、销售收入、应缴税金、利润等;③时间标准,如生产线的节拍、生产周期、交货期、维修间隔等;④综合标准,如劳动生产率、废品率、市场占有率、投资回报率等。
(2)定性标准定性标准只是用于某些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方面,只能用一些定性描述,有时有一定的弹性。
管理控制标准要求简单明了,尽可能量化,以便于操作。
2.衡量实际成效将实际工作成绩和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发现两者的偏差,为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1)衡量什么①要选择一些关键点作为控制点,准确地确定关键点是有效控制的保证。
②关键点一般是计划实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点,或是容易出偏差的点,起转折作用的点,变化大不易掌握的点,有示范作用的点等。
(2)怎样衡量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方法一般包括:①口头汇报方便、快捷,还可以通过语气、用词和身体动作来表达某些信息,但不易保存,容易误传。
又分为:a.正式汇报往往在某些公众场合上,如会议等和非正式汇报;b.非正式汇报往往是一对一的,情况报道和信息沟通式的,如电话交谈、个别交谈等。
计划工作与计划管理学中山大学邵冲刘盼
组织战略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 展。
计划工作与组织战略的关联
计划工作是组织战略实施的基础
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为组织成员提供明确 的指导。
计划工作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内外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而 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时间进度控制
评估计划工作的进度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 在进度延误或提前完成的情况。
风险控制效果
评估计划工作对风险的控制效果,是否有效 预防和应对了潜在风险。
计划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信息不对称
在制定计划时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 致计划不准确或不合理。
外部环境变化
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原有计划不再适用 ,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案例一:某企业的年度计划制定与执行
总结词
年度计划制定与执行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某企业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内部资源和能力等因素, 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在执行过程中,该企业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监控,确保
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案例二:某组织的项目计划管理实践
资源限制
计划工作可能受到资源限制的制约,如人力 、物力、财力等不足。
内部协调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和目标可能存在冲突, 导致计划难以协调和实施。
计划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人力资源、物资 和财务等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
加强信息收集和内部沟通,降低信息 不对称对计划工作的影响。
资源合理分配
2019PPT-控制技术与方法
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
XXX学 院3Fra bibliotek管理 学
二、预算控制
基
础 1.预算。
13
预算是指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多指财务预
第
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成本费用和收入、收
十 三
益等。
章 预算的实质是资源分配,汇总各项计划、衡
控 制 技 术 与
量计划完成的标准。 2.预(预点算1算。)控一确制般定的具企一有业般计制程划定序性预。、算预的测依性据、;控制性等特 (2)制定企业总预算;
应按变化后的实际情况重新予以考虑。
XXX
学 院5
增量预算: 基于过去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一种预算方法。 增量预算是从前期的预算中推演出来的,每一个预算期
13
管
理 学
三、成本控制
基
础 成本控制: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将成本控
制在一定限度,不断降低成本。
第 十 三
成本控制方法。 (1)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章 (2)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
控
算;
制 技
(3)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术 与
(4)及时采用措施,降低成本。
方
法
XXX
学 院6
方 法
(3)层层分解预算,并上报; (4)确定预算方案,并下达。
XXX
(5)组织贯彻落实。
学 院4
管
理 学 基
3、预算种类
础 (1)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
13
刚性预算:执行过程中变动余地很小的预算。
第 控制性强,环境的适应性差,不利于发挥执
十
行人的积极性。
三 章
弹性预算: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当事人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ersion:2006
18
Version:2006
3
13.2控制的过程
控制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1.输入目标信息;2.测量 输出信息并输送到输入端;3.将输出的结果与输入 的目标信息相比较,求出差值信息;4.利用差值信 息对系统进行调节,使之达到期望的输出。 管理系统的控制过程与物理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 系统的控制过程是相同的。 管理控制过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标准;2.衡量绩效; 3.比较绩效与标准;4.采取纠正措施。
Version:2006
10
13.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信息、能量和 物质交换的系统为开放系统,否则为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的控制体系通过改变标准而非矫正行动来达 到控制目的,属于预先控制。如存货控制、产量确定 。关键点:1.依据预测和假设制定计划很困难;2.无 法处理特殊情况。 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通过矫正行动而非改变标准来达 到控制目的,属于事后控制。如产品质量检验、仓库 盘点。关键点:1.只有发现偏差控制过程才能开始; 2.发现偏差和矫正行为之间存在时滞。
Version:2006
6
13.2控制的过程
管理过程循环
确定标准 衡量绩效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比较 纠正措施
Version:2006
7
13.3控制的类型
根据控制切入点的选择,可以将控制分为: 1.预先控制:根据过去的经验或分析,对各种偏差发 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2.同步控制:在偏差刚刚出现或出现不久,能立即测 定出来,并能迅速查明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 3.事后控制:在偏差和错误发生之后再去查明原因, 并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Version:2006
16
13.6控制的策略
三种控制策略
官僚控制 控 制 策 略 外在控制 市场控制 控 制 策 略 内在控制
宗派控制
Version:2006
17
13.6控制的策略
三种控制策略的比较 控制策略 控制基础 官僚控制 规章、法规、权威等强 制性行政命令手段 市场控制 价格、竞争、交换等市 场机制 宗派控制 价值观、规范、社会化 等 适用情境 在产品可辨认、市场可 在各方之间建立时 在任务明确、组织成员 独立时 在组织成员有权做出决 定或无其他更好办法时
Version: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8
13.3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类型
投入
转换过程
产出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事后控制
控制信息 纠正措施
Version:2006 9
13.3控制的类型
三种控制类型的比较 控制类型 切入点 作用
预先控制 计划开始之前 1.防止偏差出现;2.避免偏差 发生造成损失。 同步控制 计划执行过程 1.及早发现偏差;2.及时排除 偏差以减少损失。 事后控制 计划完成之后 1.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2.消除偏差对下游活动/客 户的影响;3.找出薄弱环节 ,改进工作。
Version:2006
4
13.2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过程
无
继续 工作
衡量 绩效
比较绩效 与标准
是否 有偏差
有
分析偏 差原因
目标/计划
建立控 制标准 采取 纠正行动
修改 标准
不可控 原因是
否可控
可控
Version:2006
5
13.2控制的过程
关键控制点:影响目标和计划实现的关键因素,如 重要的工作环节、生产工序等。 例外原则:关注或把精力放在与标准有重大差异的 事件上。运用该原则可节省时间和精力,取得事半 功倍的效果。 负偏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偏差。 正偏差:计划执行结果超过标准要求。出现这种情 况时也应该进行评价,检查标准是否偏低。
Version:2006
11
13.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开放系统的控制体系
标准 B过程
A过程
Version:2006
12
13.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过程 调整器 感觉器
控制器
标准
Version:2006
13
13.5控制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1.确定标准
2.衡量绩效
第13讲 控制基础
邵冲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学习内容 1.控制工作的性质 2.控制的过程 3.控制的类型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 5.控制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6.控制的策略
Version:2006
2
13.1控制工作的性质
控制工作:使实际行动与标准(目标、计划)保持 一致的过程。它是确立标准以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也是实施标准使实际活动与计划相一致的过程 。 控制工作的两个基本前提:1.计划工作;2.组织工作 控制工作的效能:如果能够使目标和计划得以顺利 实现,管理控制系统就是有效能的。 控制工作的效率:如果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低代价找 出偏离计划的偏差及其原因,并加以消除,该控制 系统就是有效率的。
3.比较绩效 与标准
组织成员 的行为
4.矫正偏差 管理控制过程
Version:2006 14
13.5控制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控制过度容易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1.恶性循环 ;2.转嫁压力;3.本位主义;4.短期行为;5.官样行 为;6.弄虚作假;7.玩弄权术;8.内部冲突。 抵制控制的原因:1.不认同目标;2.不接受控制标准 ;3.认为衡量不恰当;4.厌弃使人不愉快的事情;5.“ 非正统”的压力;6.来自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压力。 诱发对控制的积极行为的措施:1.保持不带偏见的控 制观念;2.鼓励下属参与制定目标;3.运用实情控制 ;4.使控制制度具有灵活性;5.对个人需求和社会压 力要有敏感性;6.内化控制。
Version:2006
15
13.6控制的策略
根据控制的基础,可以将控制分为: 1.官僚控制:运用规章、法规和权威等强制性手段规 范人们的行为; 2.市场控制:利用市场价格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将 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视为经济交易; 3.宗派控制:基于人们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相互信 任基础上的控制。 官僚控制和市场控制是外在控制,宗派控制是内化控 制/内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