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平面法向量求二面角的简单方法

合集下载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求解二面角是空间几何学中常见的问题,它在多个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六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包括向量法、坐标法、三角法、平面几何法、球面几何法和投影法。

一、向量法向量法是一种简便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利用向量的夹角来表示二面角。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

通过向量的点积和模长运算,可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

二、坐标法坐标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二面角。

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坐标点,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夹角的公式求解二面角。

三、三角法三角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计算二面角的大小。

通过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公式求解二面角。

四、平面几何法平面几何法是一种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通过已知的平面形状和角度关系,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例如,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性质等来计算二面角。

五、球面几何法球面几何法是一种利用球面几何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通过已知的球面形状和角度关系,利用球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例如,可以利用球面上的弧长、球面上的角度等来计算二面角。

六、投影法投影法是一种利用投影关系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通过已知的投影长度和角度关系,利用投影几何的知识来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例如,可以利用平面上的投影线段、平面上的角度等来计算二面角。

通过以上六种方法,我们可以灵活地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不同的问题和场景可能适用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求解二面角的六种方法分别是向量法、坐标法、三角法、平面几何法、球面几何法和投影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二面角。

求二面角的几何法

求二面角的几何法

3种求二面角的几何法二面角的度量问题是立几中学生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课本上是通过它的平面角来进行度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平面角的定义。

下面来介绍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几种方法:直二面角情况:一般是通过几何求证的方法,主要依据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例1. 如图 ABCD 是矩形,AB =a ,BC =b (a >b),沿对角线AC 把 △ADC 折起,使 AD ⊥BC ,证明:平面 ABD ⊥平面BCD 。

证明:由题意可知:AD ⊥BC ,AD ⊥DC∴ AD ⊥面BCD 又 AD 面ABD ∴ 平面ABD ⊥平面BCD例2. 在四棱锥 A-BCDE 中,底面是直角梯形,其中 BC ∥DE ,∠BCD =90°,且 DE =CD =21BC ,又AB =AE =21BC ,AC =AD , 求证:面ABE ⊥面BCD 。

证明:取BE 的中点M ,CD 的中点N , 连结 AM ,AN ,MN ,∵ AB =AC (已知) ∴ AM ⊥BE同理 AC =AD 有AN ⊥CD 在直角梯形BCDE 中,∵ M 、N 分别是BE 、CD 的中点 ∴ MN ∥BC 又 ∠BCD =90° ∴ MN ⊥CD ∴ CD ⊥面AMN ∴ CD ⊥AM又 AM ⊥BE ,CD 、BE 是梯形的两个腰,即它们一定相交,CB∴ AM ⊥面BCD , 又AM 面ABE ∴ 面ABE ⊥面BCD 。

当二面角不是直二面角时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二面角的定义,证明某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找不到现成的,则可以通过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把它作出来再计算。

例3.如图三棱锥 P-ABC 中,PC ⊥平面ABC ,PC =32 ,D 是 BC 的中点,且△ADC 是边长为 2的正三角形,求二面角 P-AB -C 的大小。

解:由已知条件,D 是BC 的中点∴ CD =BD =2 又△ADC 是正三角形 ∴ AD =CD =BD =2∴ D 是△ABC 之外心又在BC 上 ∴ △ABC 是以∠BAC 为直角的三角形, ∴ AB ⊥AC , 又 PC ⊥面ABC∴ PA ⊥AB (三垂线定理)∴∠PAC 即为二面角 P-AB-C 之平面角, 易求 ∠PAC =30°例4.如图在三棱锥 S-ABC 中,SA ⊥底面ABC ,AB ⊥BC ,DE 垂直平分SC ,且分别交 AC 、SC 于D 、E ,又SA =AB ,BS =BC , 求以BD 为棱,BDE 与BDC 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求二面角的五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五种方法

五法求二面角从全国19份高考试卷中我们知道,立体几何题中命有求二面角大小的试题共有12份,并都为分值是12分的大题,足以说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位置,据有关专家分析,它仍然是2010年高考的重点,因此,我们每位考生必须注意,学会其解题方法,掌握其解题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一、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FG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练习1(2008山东)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 (Ⅰ)证明:AE ⊥PD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 AD 所成最大角E —AF —C 的余弦值. 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 ⊥AD 后推出AE ⊥平面APD ,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 ,和两边SE 与SC ,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一、引言二面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两个平面的夹角。

求解二面角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向量法、三角函数法、三边长法、内外法、旋转法和平行四边形法。

对于每种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具体步骤,并给出相关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二、向量法向量法是最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来计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两个平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

平面可以由三个不共线的点或者法向量和过点的方程来确定。

2.2 求解法向量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记作n1⃗⃗⃗⃗ 和n2⃗⃗⃗⃗ 。

2.3 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通过法向量n1⃗⃗⃗⃗ 和n2⃗⃗⃗⃗ 的点积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cosθ=n1⃗⃗⃗⃗ ⋅n2⃗⃗⃗⃗ ∥n1⃗⃗⃗⃗ ∥∥n2⃗⃗⃗⃗ ∥2.4 计算二面角通过余弦值反函数(如反余弦函数)计算二面角的值:θ=arccos(cosθ)三、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主要基于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计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两个平面同样,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

3.2 求解法向量和对应边长求解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 和n 2⃗⃗⃗⃗ ,以及两个平面上的边长。

3.3 计算三角函数的值根据边长和法向量的乘积,分别计算sinα=∥n 1⃗⃗⃗⃗⃗ ×n 2⃗⃗⃗⃗⃗ ∥∥n 1⃗⃗⃗⃗⃗ ∥∥n 2⃗⃗⃗⃗⃗ ∥和cosα=n1⃗⃗⃗⃗⃗ ⋅n 2⃗⃗⃗⃗⃗ ∥n 1⃗⃗⃗⃗⃗ ∥∥n 2⃗⃗⃗⃗⃗ ∥,其中α为两个边向量构成的夹角。

3.4 计算二面角通过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如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计算夹角α的值,即得到二面角的值。

四、三边长法三边长法是一种适用于三角形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给定的三边长计算三角形的角度,进而求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4.1 确定三个边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三个边长a 、b 和c 。

求解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

求解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

求解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作者:李淑芸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0年第03期求解二面角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几乎每一年、每一套高考题的立体几何问题都涉及到求二面角的大小问题.然而通过对学生考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问题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总结了常见的六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希望能给部分读者以帮助.1.定义法是指过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直线,则两直线所构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继而在平面中求出其平面角的一种方法.【例1】如图1,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a,对角线AC=a,BD=2a,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图1解:取BD的中点为O,分别连接AO、CO,∵AB=AD,BC=CD.∴AO⊥BD,CO⊥BD.∴∠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AB=AD=a,BD=2a,∴AO=22a.∵BC=CD=a,BD=2a,∴OC=22a.在△AOC中,OC=22a,OA=22a,AC=a,OA2+OC2=AC2,∴∠AOC=90°,即二面角A—BD—C为直二面角.2三垂线法是指利用三垂线定理,根据“与射影垂直,则也与斜线垂直”的思想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继而求出平面角的方法.【例2】如图2,二面角α-AB-β的棱AB上有一点C,线段CDα,CD=100,∠BCD=30°,点D 到平面β的距离为253,求二面角α-AB-β的度数.图2解:过D作DE⊥β于E,DF⊥AB于F,连接EF.∵DF⊥AB,EF是DF在β内的射影,∴AB⊥EF(三垂线定理).∴∠DFE为二面角为α-AB-β的平面角.在Rt△DEF中,DF=12CD=50,DE=253,∴sin∠DFE=DEDF=25350=32.∴∠DFE=60°.即二面角α-AB-β的度数为60°.3.垂面法是指用垂直于棱的平面去截二面角,则截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必有两条交线,这两条交线构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继而再求出其平面角的一种方法.【例3】如图3,已知SA⊥平面ABC,AB⊥BC,SA=AB,SB=BC,E是SC的中点,DE⊥SC交AC于D,求二面角E-BD-C的大小.图3解:∵BS=BC,SE=EC,∴SC⊥BE,又∵SC⊥DE,∴SC⊥面BDE.∴SC⊥BD.又∵BD⊥SA,∴BD⊥面SAC.∴∠EDC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设SA=a,则SB=BC=2a.∵BC⊥AB,SA⊥平面ABC.∴BC⊥SB.∴SC=2a,∠SCD=30°.∴∠EDC=60°,即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60°.4.面积射影法所谓面积射影法,就是根据三角形及其在某一个平面上的射影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cosθ=S射S来计算二面角的一种方法(其中θ为二面角).【例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K∈BB1,M∈CC1,且BK=14BB1,CM=34CC1,求平面AKM与ABCD所成角的大小.图4解:连结AC,则由题意可知,△ABC是△AKM在平面AC上的射影.设平面AKM与ABCD所成角为θ,则cosθ=S射S=S△ABCS△AKM.令正方体的棱长为4,∴S△ABC=12AB•A C=12×4×4=8.在△AKM中,AK=12+42=17,AM=42+42+32=41,KM=42+22=20.由海伦公式可知S△AKM=221,∴cosθ=421,θ=arccos421.5.法向量法法向量法是通过求与二面角垂直的两个向量所成的角,继而利用这个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求出二面角的一种方法.【例5】如图5,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PA⊥平面ABCD,设PA=AB=ɑ,求平面PAB 和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图5解:以A为射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5所示),则P(0,0,a),D(0,a,0),C(a,a,0).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y,z),则n•PD=0,n•CD=0.即(x,y,z)•(0,a,-a)=0,(x,y,z)•(-a,0,0)=0.∴y=-z,x=0.即n=(0,1,-1).又AD成为平面PAB的法向量,而cos〈AD,n〉=(0,a,0)•(0,1,-1)a•2=22,∴AD与n所成的角为45°.因此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的角为45°.6.垂线法是指先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垂足,再利用公式求出二面角的大小.【例6】如图6,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E是AB上一点,PE⊥EC,已知PD=2,CD=2,AE=12,求(1)异面直线PD与EC的距离;(2)二面角E-PC-D的大小.图6解:(1)略.(2)以D为原点,DA、DC、D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作DG⊥PC,可设G(0,y,z).由DG•PC=0得(0,y,z)•(0,2,-2)=0,即z=2y.故可取DG=(0,1,2).作EF⊥PC于F,设F(0,m,n),则EF=(-32,m-12,n).由EF•PC=0,得(-32,m-12,n)•(0,2,-2)=0,即2m-1-2n=0.又由F在PC上得n=-22m+2,故m=1,n=22,EF=(-32,12,22).因EF⊥PC,DG⊥PC,故二面角E-PC-D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向量EF与DG的夹角.故cosθ=DG•EF|DG|•|EF|=22,∴θ=π4.故二面角E-PC-D的大小为π4.(责任编辑金铃)。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求二面角的方法二面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指两个平面或曲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三维图形中相邻两个面之间的夹角。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几种求二面角的方法。

方法一:向量法向量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可得到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

2. 计算这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或内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将得到的结果转换为度数制即可得到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正四棱锥中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上的法向量。

底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底面且指向外部的单位法向量为(0,0,-1),而侧棱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该平面且指向内部的单位法向量为(1/√2,0,-1/√2)。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cosθ=(0×1/√2+0×0+(-1)×(-1/√2))÷(√(0²+0²+1²)×√((1/√2)²+0²+(-1/√2)²)),得到cosθ=1/3。

将其转换为度数制,即θ≈70.53°,即可得到二面角。

方法二:三角形面积法三角形面积法是另一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需要先求出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然后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后根据正弦定理求出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

2. 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 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立方体中相邻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这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正方形上任意一点作为第一个顶点,然后在该正方形上选择任意两个相邻的点作为第二和第三个顶点。

不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以2018年高考题为例

不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以2018年高考题为例

不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以2018年高考题为例汤华翔【期刊名称】《中学数学》【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30-31)【作者】汤华翔【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正文语种】中文求解二面角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理想内容,故而在全国和各省市近年高考中屡屡出现涉及二面角的考题.传统的综合法求二面角是过棱上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再通过解三角形将两条射线的夹角求出,此法相对来说比较难;教材上介绍的向量法是利用法向量的夹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再根据图形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此法对于复杂图形来说难度较大.本文给出不依赖于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新方法,且计算量也不大.希望本文的新方法能给师生以新的灵感和启发.图1一、求解二面角的新方法如图1,A,C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两点,点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且AB⊥l,CD⊥l,则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在棱上取两点(也可重合),以这两点为起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向量,或分别过两个半平面内的点(作为所作向量的起点)作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现举例说明应用.二、新方法的应用举例图2例1 (2018年天津卷理17)如图 2,AD ∥BC且 AD=2BC,AD⊥CD,EG∥AD且EG=AD,CD∥FG且CD=2FG,DG⊥平面ABCD,DA=DC=DG=2. 求二面角E-BC-F的正弦值.解:依题意,可以以D为原点为x轴正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D(0,0,0),A(2,0,0),B(1,2,0),C(0,2,0),E(2,0,2),F(0,1,2),G(0,0,2),因为M,N分别为CF,EG的中点,所以有N(1,0,2).评注:多面体中的二面角,常遇到需要扩展半平面的情况,在扩展后的半平面内较易找到与棱垂直的向量.此题中由于两个向量都过C点,故不需要平移它们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当然,此时也可直接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例2(2018年全国卷Ⅱ理20)如图3,在三棱锥PABC中,AB=BC=2 ,PA=PB=PC=AC=4,O为AC的中点.(1)证明:PO⊥平面ABC;(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PA-C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图3图4解析:(1)略.(2)以O为原点分别为x、y、z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则A(0,-2,0),B(2,0,0),C(0,2,0),P(0,0,2在正△APC中,设N为AP的中点.评注:此题给出了二面角的大小,则求出M、D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它们在已知直线上,利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设出坐标,再利用垂直得到x 与y的关系,代入二面角公式即可求出x的值.此题如果用法向量来解,严谨的做法需根据三棱锥侧面夹角B-PA-C为arccos来判断二面角M-PA-C为锐角,此过程的计算量也相当大.例3 (2018年北京卷理16)如图5,在三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D,E,F,G分别为AA1,AC,A1C1,BB1的中点,AB=BC= ,AC=AA1=2.(1)求证:AC⊥平面BEF.(2)求二面角B-CD-C1的余弦值.解析:(1)略.(2)由(1)可知AC⊥平面BEF,AC⊥BE,AC⊥EF.又因为EF⊥BE,所以以E 为原点,EA,EB,EF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6所示,由条件易知B(0,2,0),C(-1,0,0),D(1,0,1),C(1-1,0,2).图5图6评注: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在两个半平面中得到分别垂直于棱CD的向量若使用法向量来解,需通过点B在平面CDC1上的射影E在半平面外,来判断二面角B-CD-C1是钝角.三、总结运用上述方法解二面角问题的步骤是:先看两个半平面是否已有垂直于棱的向量,如果有就可以直接求二面角(例1);如果没有,可在半平面找一点(坐标最好是已知的),过该点作棱的垂线,然后求出垂足的坐标即可(例2、3).解题时可结合条件灵活选用.需要强调,在运用上述新方法解二面角问题的过程中所作的两个向量,当起点(或终点)都在棱上时,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当一个向量的起点在棱上,另一个向量的终点在棱上时,求出的角是二面角的补角.F。

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五种方法

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五种方法
确定 为锐 角,故用法 向量 夹角余 弦的绝对值表 示出二面角的余
弦 ,避 开 了判 定 法 向量 的 夹 角和 二面 角 的大 小 关 系 的难 点 .
二 、检 验 向量 法
例 1 (0 5年 高考 全 国卷 m) 20 如图 1 ,在 四 棱 锥 面 A C 是正 方 形 ,侧 面 V D是 BD A
互补的关 系,但 “ 等”还是 “ 相 互补”这 个问题始终 困扰 着我 图 1 示 的空 间 直 角 坐标 系 0 xz 所 一 y ,正 方 形 A C B D的 边 长 为 1 ,
则o ,,)A 00,( 10, ( 00,( , )曰 o , .' )
D10 ) (0 ) , o v’ ' 'o , .
的法向最. , . 与 n . 若 l 耐 , ,
同号 ,则 0: 竹一(。 l ; ,,,) l
收稿 日期 :2 1— 9 1 000—9
作者简介:宋波 (9 1 ,男,甘 肃甘谷人 ,中学高级教 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 ,兰 州市骨干教师 ,兰州市教科研 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从 17 一) 事高 中数 学教 学、解题思想和方法 、高考复习的研究.
如 图 6 已 知 四 棱 锥 P AB D 中 , , - C P L D,侧 面 P D 是 边 长 为 2的 B_A A

丁3 , x } 音 ① -
因 为 =( 一, , ) ,
等边 三 角形 ,底 面 A C B D是菱 形 ,
于 =, o =10 ) 是 ( 1) (,, . 1,,
设 平 面 V D 的法 向量 为 , =( B l ,Y ) 1 ,z ,
求二 面角的大小是立 体几何 中学 习的重点 ,也 是高考 的热 点. 用法 向量解决此类 问题 ,把空间几何问题转化 为代数 运算 ,

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四种方法

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四种方法

几何法求二面角的四种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几何法求二面角的那四种方法!这可是数学里挺重要的一块儿呢!第一种,咱可以通过找垂线来搞定。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得先找到条直直的路一样。

在二面角的图形里,努力找找看有没有能和两个面都垂直的线,要是找到了,那可就像找到了宝贝!这条垂线和两个面的交点,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的点,连起来,就能大概知道二面角的样子啦。

第二种呢,是找垂面。

这就好像给二面角盖了个小房子,这个垂面和那两个面的交线,就是二面角的边呀!通过研究这个垂面和其他线的关系,不就能慢慢把二面角给揪出来了嘛。

再来说说第三种,定义法。

这就像是按照规矩办事儿,根据二面角的定义,直接去量量角的大小。

虽然可能有点麻烦,但有时候还真挺管用呢!就像有些事情,虽然简单直接,但效果可不差呀。

最后一种,投影法。

哇,这个可有意思了!就好像是把一个东西的影子投到另一个地方,通过研究这个影子,就能知道原来那个东西的一些情况。

在二面角里,找到一个面在另一个面上的投影,然后通过一些计算,就能求出二面角啦。

你想想看,数学的世界多奇妙呀!这四种方法就像是四把钥匙,能打开求二面角这个大门。

每把钥匙都有它独特的用处,咱得根据不同的题目情况,选对钥匙去开锁呀!比如说,遇到一个特别复杂的图形,可能就得先从找垂线入手,一点点理清楚;要是图形比较有规律,那定义法说不定就能快速解决问题呢。

这就跟咱生活中做事一样,得灵活应变,不能死板对吧?而且啊,学会了这四种方法,那在解几何题的时候,可就有底气多啦!就像战士有了厉害的武器,还怕打不赢仗吗?哎呀,这几何法求二面角,真的是很有意思呢,只要咱用心去学,肯定能掌握得牢牢的!总之,这四种方法都很重要,都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可不能小瞧它们,要把它们变成咱解题的好帮手!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在几何的海洋里畅游,把二面角这些难题都轻松拿下!。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用来求解三维空间中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一种公式。

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用来计算夹角的大小,以及两个法向量之间的方向性。

首先,什么是法向量?法向量是一种特殊的二维向量,它的分量指示着从一个坐标到另一个坐标的方向,但它不指示距离。

它一般用来描述平面或曲面的方向,如平面的法向量指向的是平面的法线方向。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公式本身。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 cosθ = n 1n 2 /( | n 1 | | n 2 |其中表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n 1 n 2别表示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 n 1 | | n 2 |别表示其向量长度。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的余弦值需要一些数学知识,尤其是矢量代数方面的知识。

如果没有深入理解它的相关内容,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然而,这种公式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求出任意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在可视化和空间模型中,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比如,在建筑中,我们需要精确测量出梁的弯曲角度,这时就可以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来计算。

另外,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像素之间的夹角,那么也可以利用这种公式来求解。

此外,在机器学习中,当我们需要测量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角度时,也同样可以用这种公式来计算。

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两个字的相似程度。

总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种有益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任意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

它在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有用,比如建筑,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等。

因此,这种公式可以说是在不同学科中都很有用,是三维空间中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夹角余弦值求解的有效方法。

六种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六种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六种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 053400 李凤迎 李洪涛求二面角的大小是高考立体几何题中的重要题型,它几乎涉及到了立体几何中的所有知识点,考查到了所有思想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们要根据题目环境条件的不同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法.下面总结一下二面角的常见求法,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一、定义法例1. 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C AD BC ===,CD BD =,90BAC ∠=,90BDC ∠=,求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分析 因为ABC ∆和BCD ∆是有公共边的等腰三角形,此时宜采用“定义法”.解答 取BC 的中点O ,连接OA 、OD ,因为OA 、OD 分别为等腰ABC ∆和BCD ∆的中线,所以AO BC ⊥,DO BC ⊥,则AOD ∠即为所求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设AB a =,则AD a =,AO =,2OD a =,在AOD ∆中,因为2222a a ⎫⎛⎫+=⎪ ⎪⎪ ⎪⎝⎭⎝⎭,即222AO OD AD +=,所以90AOB ∠=,所以二面角A BC D --大小为90.说明 当二面角的两个面是有公共边的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的组合时,可采用“定义法”;当二面角的两个面是关于公共边对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时,同时取公共边上的高,由定义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变式训练1 (2008年高考题)在四棱锥A BCDE -中,底面BCDE 为矩形,侧面ABC ⊥底面BCDE ,2BC =, CD =,AB AC =.设侧面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二面角C AD E --的大小. 二、三垂线定理法例2. 在三棱锥P ABC -中,AP BP BC==,90APB ABC ∠=∠=,面APB ⊥面PBC .(1)求证:APB ABC ⊥面面;(2)求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分析 由(1)中APB ABC ⊥面面可知,此时宜采用“三垂线定理法”作出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只需过P 作PO AB ⊥于O ,过O 作OH AC ⊥于H ,连接PH ,则PHO∠即为所求. 解答 (1)略.(2)过P 作PO AB ⊥于O ,过O 作OH AC ⊥于H ,连接PH .因为APB ABC ⊥面面,=APB ABC AB 面面,PO APB ⊂面,PO AB ⊥,所以DCO ABO HCA B PEGOB DCAPO ABC ⊥面,则OH 为斜线PH 在面ABC 内的射影.又因为AC OH ⊥,所以AC PH ⊥(三垂线定理),则PHO ∠即为所求.设AP a =,则PB BC a ==.在Rt APB ∆中2PO AO a ==,在Rt ABC ∆中AC =,由Rt AOH ∆∽Rt ABC ∆得OH BC AO AC=,所以BC OH AO AC =⋅2a ==,又因为PO ABC ⊥面,OH ABC ⊂面,所以PO OH ⊥,则在Rt ABC ∆中,tan PO PHO HO ∠===60PHO ∠=,即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为60.说明 当题目中有一条从一个半平面内的一点到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段时,可采用“三垂线定理法”.垂线段可由题目中的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条件作出.变式训练2 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底面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点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恰是BC 的中点.若侧棱1AA 和底面ABC 所成的角为45时,求二面角1A AC B --的正切值.三、垂面法例3. 已知P 为二面角l αβ--内一点,PA α⊥于A ,PB β⊥于B ,且3PA =,4PB =若ABC S ∆=l αβ--的度数为______.分析 由已知得l PAB ⊥面.设PAB l O =面,连接,OA OB ,则l OA ⊥,l OB ⊥,则AOB ∠即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且180AOB P ∠+∠=.要想求AOB ∠,只需由ABC ∆的面积公式求出P ∠即可.解答 因为1sin 2ABC S PA PB P ∆=⋅⋅⋅∠134sin 2P =⋅⋅⋅∠=所以sin 2P ∠=,所以60P ∠=或120,又因为180AOB P ∠+∠=,从而=120AOB ∠或60.说明 180AOB P ∠+∠=可作为结论使用.若给出ABP ∆的三边,则可通过余弦定理l OA BPβαHC 1B 1A 1OC B A求出P ∠的度数.变式训练 3 已知P 为二面角l αβ--内一点,PA α⊥于A ,PB β⊥于B ,且7PA =,8PB =,13AB =,则二面角l αβ--的度数为______.四、面积射影法例4. 在三棱锥中P ABC -,,D E 分别为PBC ∆、ABC ∆的重心,若DE ABC ⊥∆面,PBC ABC ∆∆=S ,则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______.分析 易证DE ∥PA ,则PA ABC ⊥面,则PBC ∆的射影为ABC ∆,此时宜采用“面积射影法”.解答 设二面角为θ,因为,D E 分别为PBC ∆、ABC ∆的重心,则可得=MD MEDP EA,所以DE ∥PA .又因为DE ABC ⊥面,所以PA ABC ⊥面.因为cos ABC PBC S θ∆∆=S ==45θ=. 说明 当题目中涉及斜面三角形面积和相应射影三角形面积时,可采用“面积射影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变式训练4 若一正四棱锥的表面积与其底面积满足关系式21=x x S S x++表底,则其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范围是______.五、三正弦定理法例5.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12AC BC AA '==,D 是棱AA '的中点,DC BD '⊥.(1)证明:DC BC '⊥;(2)求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分析 考察面BDC '内的直线DC ',易求90BDC '∠=,即2sin 1θ=;取A B ''的中点N ,则C N ABB A '''⊥面,则C DN '∠即为直线DC '与ABB A ''面所成的角,且1sin 2C DN '∠=,即11sin 2θ=,最后代入公式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解答 因为DA C ''∆和DA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C DC '⊥.又因为DC BC '⊥,所以DC DBC '⊥面,从而DC DB '⊥,即2sin sin 901θ==;取A B ''的中点N ,连接DN ,则C N A B '''⊥.又因为AA C N ''⊥,所以C N ABB A '''⊥面,则C DN'∠M EDC BAPB B'A'C'AD N即为直线DC '与ABB A ''面所成的角.设2AA a '=,则AC BC a ==,因为2C N a '=,D C '=,即11sin sin 2C N C DN CD θ''=∠==.由12sin sin sin θθθ=得1sin 2θ=,又据题意知所求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以30θ=.说明 当其中一个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半平面、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容易求出时,可采用“三正弦定理法”.变式训练 5 如图,平面角为锐角的二面角EF αβ--,若A EF ∈,AG α⊂,45GAE ∠=,若AG 与β所成的角为30,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六、向量法例6. 题目同例5.分析 由(1)可证BC CC A A ''⊥面,则BC CA ⊥,所以,,CA CB CC '两两互相垂直,此时可以采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解答 (1) 略.(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所求二面角为θ,平面BDC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又因为()101DC '=-,,,()012BC '=-,,,则1100DC n BC n ⎧'⋅=⎪⎨'⋅=⎪⎩,即020x z y z -+=⎧⎨-+=⎩,取1x =,则2y =,1z =,所以()11,2,1n =;同理设平面ABB A ''的法向量为2n ,取AB 的中点M ,则可知CM ABB A ''⊥面,所以取211==,022n CM ⎛⎫⎪⎝⎭,,又因为121212cos ,n n n n nn ⋅=32==,由题意知所求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以30θ=. 说明 向量法又俗称“万能法”.当题目中出现三条线段具有或可以证明存在两两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时,可采用“向量法”.但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并且要根据所求二面角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合理取舍.变式训练 6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 B C ABC -中,AB AC ⊥,2AB AC ==,14AA =,点D 是BC 的中点.求平面1ADC 与平面1ABA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βαGE FA(参考答案:1.π- 2. 2;3.60;4.6090θ≤<;5.45;6.sinθ=.)。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常用技巧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常用技巧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常用技巧作者:唐中奎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9期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管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诸多的解题技巧,并且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提升教学水平。

其中,对二面角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向量法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充分掌握常用的解题技巧。

主要阐述了采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常用技巧。

关键词:向量法;技巧;二面角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要重视一些解题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直以来,在高中教学中,向量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的考点中,二面角方面的命题也比较常见,通过空间向量的应用,为二面角命题提供了有效的解题方式。

下面以向量求解二面角问题为例。

题目:在四棱锥P-ABCD中,PD⊥CD,PDC面与ABCD面相互垂直,ABCD为直角梯形,∠ADC为直角,AB∥CD,AB=PD=AD=1,DC=2,详情见图1。

(1)证明:BC垂直于面PBD;(2)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3)在PC中,是否存在点Q,可以使P-DB-Q等于45°,如果存在点Q,请给出具体位置,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根据现有的垂直关系构建空间坐标系(1)证明:因为PCD⊥ABCD,CD⊥PD,所以,PD⊥ABCD。

具体见图2所示。

以D为原点,构建D-xyz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A(1,0,0),B(1,1,0),C (0,2,0),P(0,0,(1,1,0),因此,B⊥BC。

由于PD⊥ABCD,PD也就垂直于BC,因此,BC⊥PBD。

二、向量求解在求解二面角的过程中,能够直接转化成为两个平面的夹角问题,通过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可以找到答案,一般题中会给出一个平面的垂直线段,这就可以看作是法向量。

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基本方法

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基本方法

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基本方法二面角问题是一个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二面角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二面角的定义。

二面角是指由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构成的夹角,其中一个平面或直线位于另一个平面或直线的一侧。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或弧度来表示。

解决二面角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步:1.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确定问题是关于平面二面角还是直线二面角。

对于平面二面角,需要考虑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而对于直线二面角,则需考虑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2.确定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系来描述问题。

这可以是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或其他适用的坐标系。

3.确定向量表示:将平面或直线用向量表示。

对于平面,可以用平面的法向量来表示,对于直线,可以用线的方向向量来表示。

4.计算夹角:根据向量的性质,可以使用内积或向量运算来计算二面角。

对于平面二面角,通过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获得结果。

对于直线二面角,可以计算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之间的夹角。

5.考虑特殊情况:在计算二面角之前,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平行的平面、重合的直线等。

在这些情况下,二面角将无法确定或不存在。

6.应用:解决二面角问题后,可以将该概念应用于一些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工程或建筑领域中,二面角可用于计算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角度或距离。

除了以上的基本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应用问题可以使用二面角来解决1.碰撞检测:通过计算两个物体的二面角,可以确定它们是否会碰撞。

如果二面角为零,则表示物体发生了碰撞。

2.相交判定:通过计算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的二面角,可以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如果二面角为零,则表示它们相交。

3.雷达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中,通过计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二面角,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4.机器人定位:通过计算机器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二面角,可以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以实现定位和导航。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解题宝典空间角主要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是指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求二面角的大小是一类常见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求二面角大小的四种方法:定义法、向量法、面积投影法、三垂线定理法.一、定义法过二面角棱上的任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垂直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一般地,要求得二面角的大小只需要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即可.在求二面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来求解.首先在二面角的棱上选取一点,在两个面内作棱的垂线,则两条垂线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得平面角的大小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例题:如图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正弦值.图1图2解:(1)略;(2)由(1)知∠BEB1=90°.由题设知Rt△ABE≌Rt△A1B1E,所以∠AEB=45°,故AE=AB,AA1=2AB.如图2所示,在平面BCE内过B点作BM⊥CE于点M,取棱CC1的中点N,连结MN,EN.因为EC1=EC,所以EN⊥CC1,所以ΔCEN为直角三角形.因为BC⊥BE,所以ΔCEB为直角三角形.令AB=1,则BC=NC=1,BE=EN=2,CE=3,所以RtΔBEC≌RtΔNEC,所以MN⊥EC,则∠BMN即为二面角B-EC-C1的平面角.在RtΔBEC中,sin∠BCE=BE CE=BM BC,所以BM=,MN.在ΔBMN中,cos∠BMN=BM2+MN2-BN22BM∙MN=-12,则sin∠BMN=,故二面角B-EC-C1正弦值.利用定义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作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目条件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菱形或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另外在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常用的方法还有垂面法,即经过两个面的垂线的平面与两个平面的交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三垂线法三垂线法是指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得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在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时,需过其中一个面内的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再经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棱上的垂足,进而构造出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相关的角,再结合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以上述例题为例.解:如图3,连接BD,AC,交点为O,过点O作CE的垂线,垂足为P,连接BP.由三垂线定理可知BP垂直于CE,所以∠BPO即为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补角.设AB=1,由(1)可知AE=1,所以BE=2,CE=3.因为BC⊥BE,所以ΔBC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RtΔBCP∽RtΔBCE.陈秀林图342解题宝典所以BP.在Rt△BOP 中,sin ∠BPO =BC BP=,即所求二面角正弦值为.此法与定义法的不同之处是将所求二面角的相关角置于直角三角形中,从而使解题的过程更加简洁.三、向量法向量法是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将所求的二面角转化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出夹角,再利用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关系来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值得说明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的关系是相等或互补.以上述例题为例.解:(2)由(1)知∠BEB 1=90°.由题设知Rt△ABE ≌Rt△A 1B 1E ,所以∠AEB =45°,故AE =AB ,AA 1=2AB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4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C (0,1,0),B (1,1,0),C 1(0,1,2),E (1,0,1),所以 CB =(1,0,0),CE =(1,-1,1),CC 1=(0,0,2).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ìíî CB ∙n =0,CE ∙n =0,即{x =0,x -y +z =0,令y =-1,得n =(0,-1,-1).设平面ECC 1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ìíî CC 1∙m =0,CE ∙m =0,即{2z =0,x -y +z =0,令x =1得m=(1,1,0).于是cos m,n =m ∙n |m |∙|n |=-12.所以二面角B -EC-C 1平面角正弦值为.向量的引入降低了立体几何问题的难度,但对同学们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求法向量的原则是先找后求,即如果存在一条已知的直线与二面角的某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可视为此平面的法向量.四、投影法投影法,即为构造出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在另外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从而利用此平面与其投影的夹角θ来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若该平面与其投影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cos θ=S 1S 2.θ与所求二面角的关系有两种,即相等或互补.以上述例题为例.解:如图5,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E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BD ⊥AC ,所以点B 在面C 1CE 内的投影,三角形EOC 为ECB 的投影.设棱AB =1,由(1)可知AE =1,则AC =BE =2,EC =3,所以三角形OCE 的面积为S 1=12∙OC ∙AE =12,三角形BCE 的面积为S 2=12BC ∙BE =12×1×2.所以S 2S 1=42=12.所以面BCE 与面ECC 1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故二面角的正弦值为.在本题中,三角形ECB 与其在面ECC 1上的投影EOC 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角,而两角互补,则其正弦值相等,所以可直接利用投影法来求解.一般地,求二面角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即求有棱二面角的大小和无棱二面角的大小,虽然图形有所不同,但解题的方法基本上一致.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审题,择优而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图5图443。

(完整版)二面角求解方法

(完整版)二面角求解方法

二面角的作与求求角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可以做为选择题,也可作为填空题,时常作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把握好二面角,它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

下面就对求二面角的方法总结如下:1、定义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在两个面内分别引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一点向另一个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

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作棱的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4、投影法:利用s投影面=s被投影面θcos 这个公式对于斜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都成立,是求二面角的好方法。

尤其对无棱问题5异面直线距离法: EF 2=m 2+n 2+d 2-2mn θcos例1:若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而P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6,求二面角P-BC-A 的大小。

分析: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故采用定义法解: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AC=AB ,PB=PC ∴AE ⊥ BC ,PE ⊥BC∴PEA ∠为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在PAE ∆中AE=PE=3,PA=6PCBAE∴PEA ∠=900∴二面角P-BC-A 的平面角为900。

例2: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求二面角A-PC-B 的大小。

[思维]二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平面角 来度量的,本题可利用三垂线定理(逆)来作 平面角,还可以用射影面积公式或异面直线上两点 间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1:(三垂线定理法)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过E 做EF ⊥PC,连接BF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BE ⊥平面PAC由三垂线定理知BF ⊥PC∴BFE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E 为AC 的中点,BE=23,EF=42∴tan BFE ∠=6=EFBE∴BFE ∠=arctan 6解2:(三垂线定理法)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PE 过A 做AF ⊥PE, FM ⊥PC,连接FMAB=AC,PB=PC ∴AE ⊥BC,PE ⊥BC∴ BC ⊥平面PAE,BC ⊂平面PBC∴平面PAE ⊥平面PBC, 平面PAE 平面PBC=PE由三垂线定理知AM ⊥PCPC BAEF MEPCBAF图1图2∴FMA ∠为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设PA=1,AM=22,AF=721.=PE AE AP∴sin FMA ∠=742=AM AF ∴FMA ∠=argsin742解3:(投影法)过B 作BE ⊥AC 于E,连结PE ⊥PA 平面ABC ,PA ⊂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AC∴BE ⊥平面PAC∴PEC ∆是PBC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设PA=1,则PB=PC=2,AB=141=∆PEC S ,47=∆PBC S由射影面积公式得,77cosarg ,77=∴==∆∆θθPBC PEC S S COS , 解4:(异面直线距离法)过A 作AD ⊥PC,BE ⊥PC 交PC 分别于D 、E 设PA=1,则AD=22,PB=PC=2 ∴BE=PC S PBC 21∆=414,CE=42,DE=42由异面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 2=AD 2+BE 2+DE 2-2ADBE θCOS ,θCOS =77cos arg ,77=∴θ [点评]本题给出了求平面角的几种方法,应很好掌握。

求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常规方法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的交角,常见的二面角有以下六种常规方法:1.夹角法:即利用两个平面的夹角来计算二面角。

给定两个平面,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

这个方法常用于计算两个平面的夹角,如计算棱镜的二面角、计算物体的棱角二面角等。

2.夹线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计算两条直线的交角。

给定两条直线,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斜率之差来得到交角。

这个方法常用于计算直线的交角,如计算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二面角、计算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边缘的二面角等。

3.余角法:这种方法是在夹角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给定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的夹角,可以通过计算其余角来得到二面角。

余角是指二面角的补角,即与二面角相加等于180度的角。

通过计算余角,可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和方向。

4.三角函数法: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已知的边长或角度来求解二面角。

根据已知的边长和角度,可以使用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等来求解二面角。

这个方法在计算复杂的三维图形或角度时非常有效。

5.矢量法:这种方法利用矢量的性质来计算二面角。

给定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的法向量,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

矢量法常用于计算立体图形的面角二面角、计算两个物体的平行面边缘的二面角等。

6.投影法:这种方法利用到给定的图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来计算二面角。

给定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的投影面,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

投影法常用于计算物体的棱角二面角、计算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映射角等。

以上六种常规方法是计算二面角常用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求二面角的几种有效方法

求二面角的几种有效方法

, D= / ,可 得 = A 、厂 v

又 ・ F V3-,. : . = ・ O . ・
,,) y z: (, 0
。 S点 的坐 标 为 ( y : , 设 ,,)
,) ・ 1 。. . 的 坐标 为 ( s点 ,
角, S为 原 图形 的 面积 , 原 图 形 的 射 影 面 积 ) S为 解 : DF是 △ DF 在 平 面 ADF 内 的 射 影 由 解 法 1在 RA B 中 , S:、 t AS B
解 : 立如上 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建 则
求。
在 RA S tA B中, S A=

, = / A 、
-n t LAS = / ,. a B 、丁 . ・

的 夹 角 为 所
LAS B=6 。 0。
所 以二 面角 A— D 日的 大 小 为 6  ̄ 0
评 析 : 种 方 法 需 要 作 出 二 面 角 的平 面 角 . 且 要 判 断 二 这 并 面角 的平 面 角 是 锐 角 还 是 钝 角 方 法 2 射 影 面 积 法 : cs= 据 o 为 所 求 二 面 角 或 其 补
号‘ o - c
表示 方 法

化 合 价 符号


离 子符 号
所 以 二 面 角 A— D
的大小为 6 ̄ 0

2X 6 2 /
评 析 : 种 方 法 不 需 要 作 出 二 面 角 的 平 面 角 . 不 需 要 判 这 也 断二 面角 的平 面角 是 锐 角 还 是 钝 角
D ( , o) E ( 0, ) F ( 0, 、 o, 1 、 , , )Ⅳ ( 1、 ,

高中数学回避平面角来求二面角的大小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回避平面角来求二面角的大小的三种方法

一、将二面角的大小化归为分别与两个半平面共面且垂直于棱的两个向量所成的角例1、如图1,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为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

图1(I)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II)求面PA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I)过点P作底面ABCD的垂线,垂足为E。

连结BE交AD于点F,则BE是PB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

因为PB⊥AD,所以由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得AD⊥BE,AD⊥PF。

于是∠PFB就是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则∠PFB=120°,∠PFE=60°。

因为侧面PAD是边长等于2的正三角形,AD⊥PF,所以AF=1,PF=。

在Rt△PEF中,,即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

(II)因PB⊥AD,AD//BC,则PB⊥BC。

在等腰三角形PAB 中,AP=AB,取边PB的中点G,则GA⊥PB。

向量与所成的角θ就等于面PA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以E 为原点,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于是。

,则。

∴面PAB与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所选的两个向量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关系。

二、将二面角的大小化归为两个半平面的两个法向量所成的角例2、如图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2,E、F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EB=FB=1。

求二面角C-DE-C1的正切值。

图2解析:以A为原点,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3,0)、D1(0,3,2)、E(3,0,0)、F(4,1,0)、C1(4,3,2)。

于是,设向量与平面垂直,则,其中z>0。

取n0=(-1,-1,2),则n0是一个与平面C1DE垂直的向量。

∵向量与平面CDE垂直∴n0与所成的角θ为二面角C-DE-C1的平面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