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14.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新中国成立后生意兴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D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 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措施:进行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材料二 1956年,私营企业家积极配合了政府的决 策,其中,北方的代表人物是乐松生,他是百年药号同 仁堂的总经理,南方的领头者则是上海申新公司的荣毅 仁,一时人称“北乐南荣”。——《跌荡一百年》
材料一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 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 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 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中央党史研 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课后提升
知识点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青海中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
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其中,
“三改”是指对哪三个方面的改造( C )
①农业 ②工业 ③交通业 ④手工业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5课 三大改造
6.“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 反映了人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心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
图一 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
3.(2022济南章丘区期中)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 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B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4.20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历史解释
公私合营 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开始是个别企业的 公私合营,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所有,资本家的股金 由国家付给定息。1966年9月,国家规定的支付资本家定息的年限已满,停止支付定息,使公私合营企 业完全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2.中国政府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原因,中国政府实行和平赎买政策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民族 资本家在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民族资本家有管理 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实现] 材料一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 现了…… [探究1]材料一中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第5课_三大改造
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4.(2010· 宁德中考)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 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 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 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 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9.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历程示意图。图中A、B、C 三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 是( ) A.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B.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大改 造完成 C.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公 社化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完成
10.识读下图:
请回答: (1)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积极报名加入的是什么社? 走的是什么道路?
巩固练习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
D
C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 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 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 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第5课 三大改造
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三缝纫组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
结 果:手工业者加入了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背 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 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 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C
随堂练习
2.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A. 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 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 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D
随堂练习
3. 三大改造中,因实现了和平过渡,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农民土地所有制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经营
农民土地股份制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经营
土地集体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完 成: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 民代表向毛泽东报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背 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 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一体: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两翼: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第5课三大改造
农业
改 造 前 性 质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民 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 私有制
资本主义 私有制
改 造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公有制 体公有制 后 体公有制 性 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完成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 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到1956年 底全国建立 了75.6万个
农业生产 合作社,
入社农户达 1.1亿,占 农户总数的 想一想:农村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96.3%
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 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 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 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 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 里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 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有制
)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
赎买政策。逐步发展企业的 公 私合营。
巩固练习
动脑筋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 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 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5课 三大改造
赎买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实现和平过渡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 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
荣氏第三代 荣智健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
1、时间: 1956年底 2、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 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足: 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
知识结构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总结回顾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对此进 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实 现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有什么 重大的历史意义?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方法: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成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 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起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对此进行 改造?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 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 历史意义?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第5课三大改造
时间段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 特征?
公有制 占主体
人民 当家作主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变 为生产资料公有
一、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张的家老 李庭汉 二较说 狗贫: 说是我困能家缺借连资我买钱种金,子但的是钱要还高没利凑息齐,呢你!们村说西怎头
么办?
王个老体汉说家:庭我缺家没乏分劳到动干力活的、牲生口产,孩工子具去参加抗
2500×5%=125(万元) 125×10=1250(万元)
答: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125万元, 十年共得1250万元。
工商改造有创举
变化一: 公私合营后,同仁堂企业面貌大改观。
1959年比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 加到539人,增长了近2.4倍;产值由16 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增长78.3倍。
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一篇 团结合作促发展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私有
公有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 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 没收显然有失公平,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 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 么办?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缺点和偏差: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 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 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初中历史 八上第5课 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问题:请完成上图表格的填空。并指出三大改造后三大行业的
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共同变化? 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有制公经有济 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其他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请实观质察:上将面图生片产,资1料956的年私国有民制经济改经为济社成会分主发义生公了怎有样制的变化?说明什么?
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
全民所有制(国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信宜市华侨中学 张丽萍 2021年3月10日
课标要求: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形式和历史意义;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认识三大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为人民谋幸福、
第5课三大改造
自己那干旱的庄稼,终于能饱
餐一顿了!
“……给农业生产合作社以适当的物 质援助,例如农业的低利贷款、兴修 水利、建立技术推广站和建立较大的 新式农具站等……”
— 1953. 中共中央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 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 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 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 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简单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也许连爸爸妈妈都感觉迷糊的问题:
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料归国有或集体所有 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 生产资料归 私人占有属于资本主义国家 (私有制)
第 5课
三大改造
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学习目标:
• 1、了解 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的方式和过程。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 2、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 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改变,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
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
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
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 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 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 己的收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 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 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 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 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 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 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 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 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 怎么办好???
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实行赎买政策。
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5、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新变化”指的是什么?“新变化”指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使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基于对国内情况的正确分析,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第五课 三大改造
报名参加合作社。
集体耕作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 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 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 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 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 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 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 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 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 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 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 又强的国家吗?
赎买政策(创举)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 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 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 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 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 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 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 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 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 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 书,这使得农业合作 化进入了高潮。到了 1956年,90%以上 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 高级社的过渡,这比 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农业合作化完成。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 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 主义集体所有制。
第5课 三大改造
新中国成立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
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1956)
农业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 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社刚成立时,的 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 瘦的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大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 残缺不全。但是经过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了一年后,生 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了 改善。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 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 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 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 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 家。”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 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1952年
私有制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 度 1953—1957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三、公私合营
(1954—1956)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底3.三大改造的方式(1)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赎买政策——和平过渡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三大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达标检测】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国家赎买接手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①农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手工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7、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 土地 所有制
土地 改革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土地改革后,农村各家各户是怎样经 营的?这种经济属于什么样的经济?
分散经营 —— 小农经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什么缺点?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
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
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什么是赎买政策?这种政策的意 义是什么?
赎买政策就是按全行业 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 给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5%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4年,荣毅仁带头拉开申新纺织 与政府公私合营的大幕。许多股东 都不能理解,担心财产全部被充公。 荣毅仁却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 趋,不走也得走。只要接受改造, 大家都会有饭吃有工作,而且可以 保留消费财产。”
1956-今
社会性质
三大改造
三大行业 改造方式 改造 改造 时间 实质 意义
由此,荣家发展了半个世纪的 产业,变为国家所有。当年,申新 集团成立,荣毅仁成为总经理。
而荣毅仁也因此举获得了共产 党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 毅称荣毅仁率先接受改造,并以上 海市前市长身份,为他助选上海副 市长。荣毅仁在最辉煌时,成为中 国国家副主席。
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 毅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 和荣毅仁交谈。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达到了高潮
产品
1957年产量
比1952 比历史最 年增加 高水平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吨
26%
93%
钢 535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农业合作化的积极作用:
1、 提高了生产效率, 促进了农业生产。
2、个体的农民走上 集体化和 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道路。 3、推动了手工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 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化的方法把 个体所有制逐渐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
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段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 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好内外。 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 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和合营 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 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重要企业之一。
分到了土地、房屋、农具、牲畜 心情喜悦,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
1952年农产品产量表
产 1952年 比1949年 比历史最高水
品 产量
增加
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材料:
土改后农村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农民因为天灾人 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 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 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 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1957年是张小泉剪刀手工锻制的最鼎盛时期,企业 有70余炉灶,上百名钳手。到了1958年,地方国营杭州 张小泉剪刀厂正式被政府授牌成立,当时企业的员工已达 816名。
1954年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潮
公私合营的含义是公私双方共同 经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张小泉剪刀:手工业改造成就最鼎盛时期
1956年,毛主席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 中特别指出:“……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 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 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 要搞得更好一些。”
这个指示在张小泉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制剪社正式恢复了张小泉称号。国家拨款40万元,加上 筹备会自筹的20万元,新企业在1956年10月破土动工。
张三家有牛无车
李四家有车无牛
我国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
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 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怎样解决这一困难?
张三家有牛无车
李四家有车无牛
互助 合作
开始时间:1953年
做法: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 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合作社。
改 土地入股 造 牲畜农具 形 折价入社
农 业 生 产
式 统一经营
合 作
统一分配
社
改造结果:
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2年秋,河北尊化一农民王国范组织本村 23户贫农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之初 全社仅有一只驴,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 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 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 政,完全依靠自己全体社员的劳动,靠去深 山打柴,仅一个冬天共打了400多斤柴,帮 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 置了一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 ,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 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65只羊,12只 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
1949年4月,他远走香港, 后来在周恩来的感召下,毅然返 回大陆。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 私合营政策,刘鸿生拿出其价值 两千多万元的刘氏企业申请公私 合营。
同年10月1日,刘鸿生平静 地离开人世。他告诫后人:“定 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每人 至多拿几万元,拿多了对你们没 有好处。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国家, 这是我对中国共产党一点微小的 表示,也是我最后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