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的历史发展
贷款的由来小故事
贷款的由来小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贷款的历史与演变2.古代贷款:封建社会中的借贷关系3.近现代贷款:银行业的兴起与贷款业务的发展4.当代贷款:贷款市场的繁荣与变革5.结论:贷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正文(篇1)【引言】贷款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贷款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
本文将从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介绍贷款的由来与演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贷款的发展历程。
【古代贷款:封建社会中的借贷关系】在封建社会,贷款关系主要以借贷为主。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往往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寻求亲朋好友或地主的帮助。
这种借贷关系通常是无息的,借款人会在收获后还款。
此外,一些商人也会提供贷款服务,但其利率较高。
【近现代贷款:银行业的兴起与贷款业务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银行业逐渐兴起,贷款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形成资金池,然后将这些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借给企业和个人。
在这个阶段,贷款利率开始逐渐规范化,并受到法律的监管。
同时,贷款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
【当代贷款:贷款市场的繁荣与变革】进入 20 世纪以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市场也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一方面,贷款的种类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如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另一方面,贷款的利率也逐渐市场化,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政策调控的影响。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还催生了 P2P 网贷等新型贷款模式。
【结论】总的来说,贷款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
从封建社会的无息借贷,到近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再到当代贷款市场的繁荣与变革,贷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挑战。
目录(篇2)1.贷款的起源2.贷款的发展3.贷款的种类4.贷款的风险5.贷款的监管正文(篇2)贷款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和社会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1.古代会计(公元前4000年-公元400年)古代会计起源于古代文明中的财务管理需求。
古代的会计主要是为了记录和追踪财物的交换和流动。
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相应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标准。
2.中世纪会计(公元400年-公元1494年)在中世纪,会计开始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
商业活动的增加要求制定更复杂的会计记录和准则。
经营者开始使用简单的借贷会计方法,并使用明信片册来跟踪交易。
3.统计学会计(公元1494年-183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修士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发表了《算法的后记》(Summa de Arithmetica),这是第一本完整论述会计原理和实践的著作。
他提出了借贷法、两倍会计等概念,奠定了现代会计核算的基础。
4.工业革命时期会计(1830年-1930年)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复杂化。
随着公司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期的会计主要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和利润核算。
5.现代会计(1930年-至今)现代会计开始致力于提供更准确、透明、可比较的财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会计规范逐渐发展起来,如美国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此外,电子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会计实践。
总之,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古代简单的财务记录到现代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也在不断进化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国外抵押贷款历史
国外抵押贷款历史一、抵押贷款起源抵押贷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人们使用土地和其他财产作为抵押物进行借贷。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抵押贷款制度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主和工匠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生产和经营,于是以土地和其他财产为抵押的贷款开始广泛流行。
二、早期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抵押贷款制度。
这个时期的抵押贷款主要以土地为抵押物,贷款期限相对较长,通常为10-3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抵押贷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尤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成熟时期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抵押贷款市场逐渐成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建立专门的抵押贷款机构和证券化市场,通过发行抵押支持证券等方式将风险分散给更多的投资者。
这一时期,抵押贷款的种类和期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金融危机与影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抵押贷款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许多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风险。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供贷款担保、实施资本管制等,以稳定市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五、监管和立法变化危机过后,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开始重新审视抵押贷款市场的监管和立法。
许多国家加强了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他们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风险控制等。
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限制贷款利率、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更多信息等。
六、技术和创新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抵押贷款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贷款政策。
此外,区块链技术也为抵押贷款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七、当前趋势和未来展望目前,许多国家的抵押贷款市场已经逐渐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借贷关系古已有之,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产生。
借贷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门类之一,其发展贯穿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
而商品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更是一种经济力量和社会环境。
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对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往往也是借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
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宋代不但是官营借贷较为发达的时期,同时更是中国古代民间借贷关系获得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宋哲宗元裕五年(1090)时,浙西春夏之交,雨水调匀,浙人喜于岁丰,家家典卖,举债出息,以事田作,车水筑牙,高下殆遍,计本已重,指日待熟。
全书第又如宋神宗之时苏、湖水,民艰食,县戒强豪民发粟以振。
时任两浙转运史的沈立亚命还之,而劝使自称贷,须岁稳,官为责偿。
乾道二年(1166)二月三日两浙路转运判官姜言:浙西州县灾伤,民户闲食,乞下谕州军府官守臣疾速描画,其闲食民户量行贩济,劝谕田主豪右之家,借贷种粮。
获从食货。
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地方政府在灾荒之年,采取的是大力鼓励民间私人放贷来帮助小农渡过难关的举措,而不是自己进行放贷。
又如熙宁三年(1070)三月,韩琦上书曰:西川四路乡村,民多大姓,有客户动是三、五百家,自来衣食贷借,仰以为生,今若差官置司,更以青苗钱与之,则客于主户处从来借贷既不可免,又须出此一重官中利息。
可见在西川广大乡村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十分普遍。
王安石行青苗法,试图达到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之目的,即试图以官方借贷重新取代民间借贷,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名为抑兼并,乃所以助兼并也。
以上史料均反映出:时至宋代,民间借贷作为小农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逐渐取代官营借贷而成为借贷关系的主体的趋势,其原因及作用下文将具体阐述。
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与教学方法
务纳入应有的秩序之中。因此……进行核算是为了弄 清楚债权
和债务的数额” 。同时……在所有交易事项均 已记 录以后 , 还应
加设一个 “ 损益” 或“ 利得与损失” 虚账户 , 并将该账户的余额结转
到“ 资本” 账户上。这说 明: 复式簿记并非一种纯粹 的记账技术 , 它
具有很明确的 目标 , 即: 不仅为商人及时地提供资产 、 负债信息 , 而 且还要及时地提供损益信息。 帕乔利在记账符号 的选择上用意大
利语 的 d e b i t o ( 债权 ) 和c r e d i t o ( 债务 ) 分别取代 了方 言的 p e r 和 a 。这种用 d e b i t o 、 c r e d i t o 记账首先风行意大利 , 之后传到英国等 欧洲 国家 。d e b i t o和 c r e d i t o , 英语 中随之被翻译 成 d e b i t 、 c r e d i t 。 1 8 7 3年 , 日本从西方 引进卢卡 ・ 帕乔利 的 d e b i t o、 c r e d i t o 记 账法。 日本著名明治维新 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 在他的一部
转入资本账户等” , 与今天的会计实务几乎是一致 的。帕乔利讲
道: “ 为 了顺利地获取关于债务和债权 的资料 ,应努力把 自身业
增加记 “ 贷” , 减少记 “ 借” 。这样既 不能让学 生了解会计发展的 历 史演 变过 程 , 也无法让学生 真正 理解 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为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中国古代金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社会,金融活动起初是由富有的贸易商人和土地所有者来控制和操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活动逐渐发展成专门的行业,并逐渐形成具体的金融制度和规则。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做一个概述,介绍主要的金融制度和手段。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币和铜币,随后发展为战国时期的铸币制度。
汉朝时期,由于贸易的扩大,丝绸、银子等成为重要的交换媒介。
而到了隋唐时期,纸币的出现使得金融交易更加便捷。
2.金融机构与贷款古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主要由一些金融机构来承担,比如钱庄、典当行、银号等。
钱庄是古代金融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提供借贷、存取款、兑换货币等服务。
典当行则提供以物易贷的服务,为商人和个人提供抵押或典当贷款。
而银号则是提供贸易结算和兑换货币的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在古代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3.利息制度与金融交易手段在古代中国的金融交易中,类似于现代的利息制度也得到了发展。
商代时期已经存在借贷行为,并有相关的利息规定。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利息因金融活动的扩大而逐渐得到规范和商定。
此外,金融交易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票据交易在唐代已经开始出现,为古代金融交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4.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大量的金融手段被用于筹措军费、税收等政府支出。
金融机构也被国家统一管理,以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
同时,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货币和金融交易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5.中国古代金融的贡献与启示中国古代金融的发展为后来的金融体系和制度奠定了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发明了纸币和银行制度,为后来的金融交易提供了便利。
另外,中国古代金融活动的规范性和制度性也对现代金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金融发展史
金融发展史
金融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人类历史上,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领域也随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金融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金融:在古代,金融主要是通过货币、贸易和信用进行的。
货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里底雅人,他们是第一个创造货币的文明。
古代的商人和银行家利用信用来进行贸易,并通过贸易和借贷来获取财富。
2. 中世纪金融:在中世纪,金融领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欧洲的贵族开始借贷和投资,这导致了银行和保险业的兴起。
银行家和贸易商开始创造信用工具,如支票和汇票,这些工具成为现代金融的基础。
3. 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金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业开始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和债券成为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险业也开始发展,以解决企业和个人面临的风险问题。
4. 现代金融:在20世纪,金融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复杂。
此时,金融创新和技术变革成为了推动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
金融衍生品、股票期权、外汇交易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史是人类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
历史的变迁,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借贷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pdf
英国会计史学者沃尔芙指出:“正是帕乔利 的这部著作奠定了欧洲科学会计的基础。” (1)帕乔利的《簿记论》,是世界上关于簿记学说 的最早著作,它奠定了会计学理论的初基,是从 理论上对复式簿记加以论证、肯定的第一个文献。
195
应当注意,当时的“借”、“贷”还不是作为记 账标语的“借方”、“贷方”,而是指借主”、 “贷主”,借贷的含义是从银行方面认定的。
其三,账户设置。仅有人名账户的设置,即按客 户的名称,一个客户占据一张账页,反映债权、 债务之清算。
其四,记账方法。佛罗伦萨“银行”早期的业务 还比较简单,除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外,便是代客 户存款。对于存款业务,银行仅在账面上反映每 一客户存款和取款情况,尚未代客转账,故这时 的记录,还是单式会计记录。
196
佛罗伦萨银行簿记的复式会计记录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当银行代客户转账的业务 发生之后,佛罗伦萨银行的会计记录便由单式转 变为复式。这时,凡客户之往来,若委托银行转 账,银行便可以根据债权、债务清算关系,在借 贷这两个记账地位代客户转账,即从某一客户之 贷方转入另一客户之借方,或从某一客户之借方 转入另一客户之贷方,同时作出两笔相对应的会 计记录。举例说明如下:
其二,分录账格式。佛罗伦萨银行的分录账采用 “垂直型账页”,即把每一账页分割为上下两个记 账地位,对所有账目的登记,均按照这两个记账地 位,采取上下顺列的方式摆列。上方为“借主”之 地位,表示“彼应给我”,即“彼”(客户)应给 “我”(银行)之数额。下方为“贷主”之地位, 表示“我应给彼”,即银行应给客户。
202
其六,盈亏计算。热那亚总账中所反映的盈亏计 算方法,体现了中世纪盈亏计算的基本特点。由 于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冒险性, 故一般采取勤进快销、按商品大类(或经营次数) 分批及时计算盈亏的办法。如热那亚1340年的总 账,专为胡椒这种商品设置了一个账户,这个账 户既反映胡椒的购进金额、购进费用,也反映销 售金额和销售费用,这样,便可以定期计算出胡 椒的盈亏。每次交易告一段落、计算出盈亏之后, 便把余额转入“总损益账户”,并将原账关闭起 来。
民间金融的历史
中国要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存在了4000年,从公元200多年(de)夏商时-期,到秦朝统一货币然后到中国盛唐,伴随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以民间信贷为主要形式(de)民间金融日渐昌盛.尤其到了明清时代(de)钱庄票号,中国(de)民间信贷业务发展到了高潮.当时并没有官办(de)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民间金融机构在货币交易和流通中发挥作用.农村主要是当铺,城市以当铺、钱庄、票号为主.中国(de)民间金融存在了4000年,历史悠久,繁荣一时.尤其是以近代山西(de)金融业为代表,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金融(de)最高水平.在以民间金融业为主(de)时代,未曾发生过重大(de)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行为,民间金融(de)秩序总体上是好(de).官办金融存在仅70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时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在美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民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追随世界潮流,推动金融机构国营化,由国家财政出面控股银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国营化,也是中国金融国营化(de)开始.金融国营化(de)结果,很快造就一批官僚资本主义,利用对金融资源(de)绝对垄断,将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到个人集团手中,四大家族由此产生.但是,当时还存在许多民间金融机构,私营(de)当铺、钱庄和票号仍然具有生存空间.1955年,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公私合营(de)形式,将所有(de)金融机构全部国营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消灭了民间金融机构,银行归国家所有,钱庄变成了储蓄所.从历史渊源来看,民间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占据着主流,而官办金融则是现代以来才出现(de)事情,前后不过70年时间.因此,民间金融是正源,国家金融是后来者.官办金融带来(de)后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掌控银行进而掌握资本和资源(de)支配权力,这对于尽快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是非常有效(de)措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体改,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官办金融、国家垄断金融本身存在(de)问题也十分突出,带来(de)后果也是非常明显(de).一是垄断机制带来(de)效益低下.我国银行业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资本运作效益低下,其中很重要(de)一个原因在于由于国家垄断,银行运行机制陈旧,带来效率低下和成本较高.银行业(de)腐败问题有目共睹,腐败(de)根源就在于金融垄断,缺少市场竞争(de)驱动力.二是垄断带来区域经济不平衡.金融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de)推动力,一个地区只有掌握了金融比较优势才能赢得区域竞争优势.在国家垄断金融(de)前提下,各地收集上来(de)资金由国家统一调配,使得很多地方丧失了利用自身创造金融资源发展本地(de)经济(de)机会.现在很多大城市强着要建设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能够多少关系.国家垄断金融是加速区域经济不平衡(de)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天津、东北都要积极发展区域性银行(de)原因.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中央下放一定(de)金融资源配置权.三是限制了民营经济发展.因为银行是国有(de),所以银行在给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上,不完全是以市场利益为导向(de),而是有很强(de)所有制歧视色彩和行政色彩.在银行(de)思维定式里,给国营单位贷款即使收不回来不存在政治问题,而给民营企业贷款一旦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de)压力就大了.因此,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资金不足问题(de)困扰.大家都在说民营企业(de)原罪问题,民营企业缺少金融资本支持,要完成原始积累必然要采取其他一些非正常手段.所以,国有金融垄断也是形成民营企业原罪问题(de)原一之一,并且一直制约着民营济发展.国家支持民营经济,最有效(de)手段就是在金融信贷上(de)大力支持.民间金融要放行金融是现代经济(de)核心,金融发展水平将决定国家(de)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市场经济就是要用市场化(de)手段,发展各个行业.加快金融业更是要因即市场化机制,打破国家垄断,发展民间金融.现在国家明令禁止民间金融行为,但是温州(de)地下钱庄已经承担了民间银行(de)地位和作用.堵是堵不住(de),只有疏通引导才能够产生正面效果.从国际金融发展历史来看,要形成市场资源(de)优化配置,实现金融产业(de)现代化转轨,民间金融要发挥巨大作用.民间金融(de)形式不仅局限于允许民营资本兴办银行,更重要(de)是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对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工具,给与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评论:0 条查看:1524 次发表于 2006-12-08 17:29近期,民间金融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de)热点.这绝非偶然.民间金融问题升温,至少有三方面(de)原因:其一是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de)作用越来越大,当然其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其二是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de)加快,对内开放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对外要实行国民待遇,对内更要实行国民待遇;其三是国有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窘境,金融改革需要更新思路.本文拟对我国民间金融问题做一简单分析.一、民间金融(de)概念迄今为止,对于民间金融这一概念尚未形成大家公认(de)定义.姜旭朝在其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一书中对民间金融(de)定义为:“民间金融,就是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de)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de)资金运动”.这一定义存在(de)主要问题是无法与国际接轨.按照该定义,在西方国家金融系统中居主体地位(de)是民间金融,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复旦大学(de)张军教授对民间金融(de)定义为:“一个非正规(de)部门,是指相对于官方(de)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de)民间(de)信用部分”.这一定义指明了民间金融(de)非正规性,但是并未明确给出“民间”(de)含义,同时“官方”(de)含义也很模糊,致使整个定义相当含糊.吉利斯(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译本))认为民间金融是指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de)非正规金融组织.该定义对民间金融(de)界定以是否纳入了国家(de)金融管理体系为标准,明确了民间金融(de)非监管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问题,许多金融组织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de)审批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但并未纳入国家金融织织管理体系(de)管理之下,将其归入民间金融显然不合适.笔者在前述定义(de)基础上,认为: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de),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de)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这一定义兼顾了国际接轨问题,指明了民间金融(de)非正规性,增强了民间金融定义(de)可操作性.二、民间金融(de)规模民间金融(de)历史久远,实际上,正规金融活动肇始于民间金融活动.正是在民间金融充分发展(de)基础上,由政府或者其代理人对民间金融(de)活动进行规范,才诞生了各种正规(de)金融活动.但是,此后,民间金融活动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即使在西方正规金融体系高度发达(de)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民间金融(de)影子.如美国(de)“天使融资市场”即是一个代表.“天使融资”是个人以股权合约(de)形式、不通过中介机构而直接投资于中小企业(de)融资方式.在美国,非正规(de)风险资本是小企业外源股权资本(de)最大来源,几乎超过了所有其他股本资本(de)总和.而对于正规金融不发达,或存在很明显(de)金融短缺和金融抑制(de)发展中国家,民间金融更加不容忽视.我国(de)民间金融活动在解放前一度很红火,民间借贷规模很大.新中国诞生后,随着计划经济统治地位(de)逐步确立,民间金融也逐渐销声匿迹.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计划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de)方方面面,什么商品都由国家来生产,几乎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管理,并提供资金支持,对民间资金没有了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实行低工资政策,很多家庭(de)收入难以维持正常(de)生计,哪里有闲钱参与民间金融活动,这样一来,即便有对民间资金(de)需求,也没有了民间资金(de)供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de)逐步完善,特别是非国有经济(de)蓬勃发展,对民间金融(de)需求出现了.同时,随着人民收入水平(de)逐步提高,高收入阶层(de)凸现,民间金融(de)供给也出现了.再加上历史和文化因素,民间金融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在一些非国有经济发达(de)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民间金融(de)规模相当惊人.民间金融(de)规模到底有多大迄今尚没有确切(de)统计数据.实际上,由于民间金融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处于一种半公开或者完全(de)地下状态,也难以获得关于其规模(de)准确数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进行推算.例如,有人根据民间经济占国民经济(de)比重,估计民间资金需求占社会货币总需求(de)30%以上,据此,可以得出,民间金融中(de)资金借贷余额在“八五”期末达数千亿元.再如,有人推算,1995年民间借贷(de)规模高达10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到 1993年第一季度,民间非法集资达1000亿元.另外,据民间金融异常发达(de)福建泉州市计委副主任讲,泉州市民间资金用于炒股(de)有80亿元,购买国债(de)有60亿元,居民(de)储蓄存款有446亿元,这样,泉州(de)民间资金至少有600亿元.同时,泉州(de)民间资金占整个福建省(de)1/4,所以福建(de)民间资金至少有2400亿元.当然,并非所有(de)民间资金都参与了民间金融活动,但是这一数据从供给层面反映了民间金融发展空间和潜力之巨大.通过上述数据,初步估计,时至今日,民间金融(de)规模当在一万亿元左右.尽管笔者对民间金融(de)规模难以给出一个准确(de)数字,但其规模之巨大却是毋庸置疑(de),所以民间金融正成为我国金融业不容忽视(de)一个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de)影响也越来越大.三、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从实践来看,一方面,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de)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又对我国(de)经济发展产生了干扰.(一)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支持作用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支持了非国有经济(de)发展.由于制度设计上(de)问题,正规金融安排不能满足非国有经济(de)资金需求.所有制歧视和信贷配给加重了非国有企业(de)融资困境,特别是其中(de)中小企业.江苏省无锡市2000年新增私营企业6700户,注册资本亿元,而银行新增对私营企业(de)贷款仅为5400万元,巨大(de)资金缺口,都是由民间金融来弥补(de).另据1998年温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对沿海9县市50家民营企业(de)调查,其初始资金中,民间借贷占21%.号称家电王国(de)乐清县柳市镇(de)乡镇企业其全部资金中民间资本平均在50%以上.上述数据说明,民间金融已经成为非国有经济(de)重要资金来源.2.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de)极度匮乏.农村原本就是正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de)地区.随着四大银行(de)商业化改革,农村地区(de)许多经营网点被撤消,正规金融资源更加稀少,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而农业、农民、农村,因其所处(de)弱势地位,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这种供需上(de)极度不均衡,催生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最先在农村产生,并迅速蔓延开来.民间金融在农村(de)蓬勃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上(de)矛盾,缩小了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de)差距,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部地区农村(de)快速发展,民间金融起到了举足轻重(de)作用.3.为金融创新积累了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讲,民间金融(de)产生和发展,可以看作一种金融创新.既包括组织创新,也包括产品创新.这种创新完全是市场机制作用(de)结果,同时,它又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土壤,因此,可以为我国正规金融体系(de)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即便我们可以在西方(de)教科书中找到金融创新(de)范式,但找不到联系中国实际(de)例子,民间金融(de)发展,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de)欠缺.4.为我国金融业对内开放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金融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de)加快,金融业对内开放也提上了日程.但对内开放(de)开展是需要一定(de)基础(de),首先是人才基础,其次是实际经验(de)基础,第三是组织基础,第四是资金基础.民间金融(de)广泛存在,为金融业对内开放奠定了上述基础.简单点说,就是一旦国家放松对金融业(de)准人限制,许多民间金融机构可以很快地转为正规金融,并顺利开展业务.5.某些形式(de)民间金融往往是正规金融(de)潜在形式,它可能转化为正规金融.民间金融经过发展和规范,可能演变成一种正规金融制度.我国股票市场(de)产生是一个最好(de)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些新办(de)集体企业以及一些想要扩大规模(de)老企业率先向职工集资.1984年9月,上海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华宇实业公司定向募集资金300万元,同年11月,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de)企业.上述企业行为是典型(de)民间金融活动.股票发行后,持有人提出了转让要求.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目前正规(de)证券交易市场就是由民间金融演化而来(de).6.民间金融发展为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国(de)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由上而下(de)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由下而上(de)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de)过程,但是在金融领域(de)改革更多(de)是由上而下(de)政府主导(de)强制性制度变迁.无论是国有银行(de)改革,还是资本市场(de)改革都是如此.或者说是这样一种思维逻辑,即政府让于什么就干什么.而诱致性制度变迁(de)思维逻辑是:政府明令禁止(de)我不干,其他(de)都可以干.民间金融(de)发展,即是这种思维逻辑(de)产物.所以,民间金融(de)发展,是遵循市场需求、由下而上(de)诱致性制度变迁(de)结果,无疑是对金融改革方式(de)有益探索,为今后(de)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二)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当然,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民间金融(de)负面影响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1.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de)金融风险.民间金融,恰似前正规金融系统(正规金融系统产生前(de)金融系统)(de)状态,建立在一种“哥俩好”(de)非制度信任(信任一般被分成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人际信任是以人与人交往中建立起(de)情感联系为基础(de)信任,制度信任则是以人与人交往中所受到(de)规范、准则、制度(de)管制和约束为基础(de)信任)基础之上.同时,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de)保护.结果,—条谣言可能导致一家经营良好(de)民间金融机构被挤提倒闭,而一家问题金融机构也可能招摇过市.因此,民间金融(de)金融风险较高.2.对政府(de)宏观调控活动产生影响.由于民间金融(de)影响,政府(de)宏观调控目标可能难以实现.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de)货币政策.例如人民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de)利率也相应提高,而民间金融并未提高利率.于是正规金融提供(de)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de)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de)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3.民间金融机构(de)“地下性”,决定了其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de)灰色地带.其所处(de)特殊地带,决定了民间金融机构很容易与“黑色”产生某种联系.有一些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de)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更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黑社会勾结,干扰了正常(de)社会秩序.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有些是自身(de)原因造成(de).如非制度信任基础,加大了民间金融(de)风险.这些原因往往既是其问题(de)导火索,也是其优势所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上面所提(de)非制度信任基础,固然增加了民间金融(de)风险,但这恰恰也是其相对于正规金融制度(de)优势所在.正是由于非制度信任,有些在正规金融制度下得不到资金支持(de)单位和个人,从民间金融机构得到了资金.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更与金融制度设计上(de)不合理密切相关.民间金融(de)高风险、对政府宏观调控(de)干扰、与“黑色”(de)某种联系都与民间金融机构身份(de)“地下性”有关.正是民间金融(de)“地下性”,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增加了民间金融(de)风险;也使国家搞不清民间金融(de)现状,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目标(de)实现.同时,这种“地下性”也自然拉近了其与地下经济乃至犯罪活动(de)距离.而民间金融(de)“地下性”,与我国金融制度设计(de)不合理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金融业严格禁止民营资本介入,从事金融活动(de)民营资本难以取得合法身份.于是,许多本应成为正规金融机构(de)金融组织,被迫成为民间金融,结果是民间金融规模畸大.一个人违法,可能是其自身问题,大多数人违法,就是法律制度设计(de)问题.同样,民间金融规模较小,可能是民间金融机构自身(de)问题,但如果民间金融规模巨大,就说明现有金融制度(de)设计有问题.尽管合理(de)金融制度设计不会完全消除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干扰,但这种不合理(de)金融制度设计,大大加重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de)负面影响.(三)高利贷问题影响民间金融名声(de)另一个问题,就是高利贷.而且人们在谈到民间金融(de)负面影响时,往往将高利贷作为一个方面.解放前,高利贷确实扮演了不光彩(de)角色,成为统治阶级剥削被统治阶级(de)工具之一.但是随着新中国(de)诞生,人民当家作主地位(de)确立,它(de)一些劣性受到了抑制,它对经济发展(de)促进作用开始显现.首先需要指出,我国现存(de)高利贷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de).如果我们认为利率就是资金(de)价格,那么高利贷可以认为是一种垄断价格.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中非高利贷资金供给(de)稀缺,才使得高利贷得以生存.正如微软在微机(de)操作系统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可以向购买者索要较高(de)垄断价格,同样,只要民间金融中借贷双方本着自愿(de)原则,贷方也可以向借方索要垄断价格,这就是高利贷.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高利贷作为民间金融(de)一种形式,其存在是以金融资源(de)供给严重不足为前提(de).但奇怪(de)是,我们可以接受一些非金融企业索要垄断价格,却往往难以接受民间金融中存在(de)高利贷现象.这其中原因很多,一个最重要(de)原因可能是我们以前宣传中对高利贷(de)负面影响宣传过多所致.微软尽管索要了垄断价格,但其对社会发展(de)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同样,高利贷也存在着积极作用,最起码解决了借款者资金(de)临时性短缺问题.而且很多人明明知道高利贷(de)利息很高,仍然去借,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借来(de)资金获取更高(de)收益率.四、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问题由以上(de)分析不难看出,不管政府承认与否,民间金融在我国(de)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de)角色.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即现存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问题.合法化问题涉及两方面(de)主体,即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所以探讨这个问题,实际上要探讨两个子问题:现存民间金融机构愿不愿意合法化和政府应不应该让其合法化.(一)民间金融机构愿不愿意合法化要回答这个问题,取绝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金融监管是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二是政府(de)权力是否受到了有效(de)约束.如果金融监管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de)要求,政府还可以对民间金融机构任意指手划脚,那么民间金融机构(de)理性选择是“地下”生存.因为,“地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对其金融活动(de)干预.民间金融并非这一两年才出现(de)新生事物,其实兴起于 20世纪80年代初(de)农村合作基金会就是民间金融.其成立之初,完全按照民间金融(de)模式运作.不幸(de)是,90年代初农村合作基金会得到政府(de)认可和提倡,逐步演变为自上而下(de)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成了官办机构.大多数农村合作基金会(de)领导由乡镇行政领导担任,经营和决策也由乡镇政府直接负责.农村合作基金会成了乡镇一级政府(de)“第二财政”,乡镇(de)财政赤字,往往变成了基金会(de)坏账.最后,国务院不得不作出清理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de)决定.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一个完整走完产生、发展、灭亡全过程(de)大型民间金融机构,对其分析可以给我们许多经验和教训.一个突出(de)教训就是,如果金融监管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de)规则进行,政府还可以对民间金融机构指手划脚,民间金融(de)合法化,就是民间金融(de)灾难.当然,如果上述两个前提条件都具备了,大多数民间金融机构都乐于合法化,毕竟有阳光(de)日子更舒心.同时也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仍会继续选择“地下”生。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P2P网络借贷是指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平台,以个人或小型企业为主体,进行直接借贷或相互担保借贷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和消费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P2P网络借贷业务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业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探讨,包括其历史背景、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
一、P2P网络借贷的历史背景P2P网络借贷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2005年左右开始兴起。
我国P2P网络借贷则较晚起步,始于2011年。
当时,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在民间借贷市场中运用互联网科技,推出了一些简单的借贷平台。
这些平台并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由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比较松散,很多平台存在操作不规范、风险较大等问题。
直到2013年6月,我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互联网借贷业务的指导意见》,P2P网络借贷开始逐渐步入规模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2016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达到巔峰时期,平台数量超过3000家,累计注册用户过亿,成为了我国新兴金融市场的骄傲,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二、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状况1、行业规模据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总量为2450家,累计借贷余额达到2.2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超过5670万。
其中,2016年是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高峰期,平台数量超过3000家,借贷余额超过1000亿元。
2、风险事件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诈骗、跑路、恶意投资等风险事件也随之增加。
仅2018年,就有452家平台出现异常情况,涉及资金超过2000亿元。
因此,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整顿行业。
3、规范管理从2013年起,我国领导就开始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规范P2P网络借贷的市场秩序。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时对P2P网络借贷进行了全面的监管。
中国金融学简史
中国的金融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传统。
以下是中国金融学历史的简要概述:
古代金融和货币制度:中国古代的金融体系包括了货币、贸易、银行和借贷。
在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使用了多种货币形式,包括铜钱、布币等。
古代中国也有一些早期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如古代的票号和钱庄,它们提供了贷款和兑换货币的服务。
元朝和明朝的金融体系:元朝引入了纸币,并建立了一个中央银行制度。
明朝继续发展了纸币制度,并建立了各种金融机构,如钱庄、兑币所和官方银行等。
清朝的银行和外汇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建立了官方银行,如太和银行,它们发行了银行券和银圆。
此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导致了一些外汇制度和货币市场的发展。
近代金融改革: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金融改革,试图引入现代金融制度。
然而,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经历了多次改革和重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中国的金融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建立了现代的银行、证券市场、保险业和外汇市场,开展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当代金融发展:中国的金融学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金融学院和金融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金融专业人才。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渐国际化,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
总之,中国的金融学历史经历了古代金融实践、历史朝代的发展、近代金融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不断演进和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金融学在中国的教育和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贷款行业发展史
贷款行业发展史贷款行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借贷来满足一些紧急的资金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行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行业,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在现代贷款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以下是值得关注的一些重要节点:1. 古代贷款:在古代,人们通常通过借贷来满足个人或商业上的资金需求。
这种形式的贷款通常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由亲戚朋友提供资金支持。
在一些古代文明中,例如古代埃及和古希腊,已经存在一些形式的贷款业务。
2. 农业贷款: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贷款行业开始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在19世纪,农业合作社开始出现,通过给农民发放贷款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贷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这一时期,工业和商业活动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商业贷款,为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信用合作社: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信用合作社开始在一些国家兴起。
这些合作社由社区成员共同组织,为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这种形式的贷款业务在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逐渐发展壮大。
5. 银行贷款:随着现代银行的兴起,贷款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获取收益,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
银行的发展促进了贷款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专业化。
6. 金融科技的崛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开始涌现。
这些公司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贷款服务。
金融科技的崛起为贷款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贷款行业发展史是一个与人类经济活动和金融体系息息相关的历史。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贷款行业也将继续发展壮大。
民间借贷发展历程
民间借贷发展历程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历史悠久,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以下是民间借贷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社会,由于缺乏正规的金融机构,人们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个人或商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借贷形式多以口头协议为基础,通常由富有丰富经验的个人或家族承担风险。
在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兴起促使了农田贷款的出现,农民可以向富有的地主借款用于购买农具、种子和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而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商业贷款成为了主要的民间借贷形式,商人们为了扩大生意,需要向他人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运输货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民间借贷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化的行业。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开始设立专门的借贷机构,如威尼斯贷款所和荷兰银行等。
这些机构通过收取利息而获得利润,使得民间借贷逐渐转向了商业化和资本化方向。
然而,民间借贷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缺乏监管导致了高利贷问题的出现。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民间借贷市场上出现了利息过高、暴力催收等不良现象,给借款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困扰。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信息不对称,借贷市场上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和金融危机。
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科技的发展,民间借贷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的兴起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便捷的方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借款人可以直接与出借人进行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手续费用,降低了资金成本。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互联网平台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估,为出借人提供更可靠的投资机会。
然而,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平台的信用风险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不良平台存在贷款不规范、违规经营等问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金融秩序,各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口头协议到专业机构,再到互联网平台,不断适应和满足了社会经济的需求。
国外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
国外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
国外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以下是其大致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当时的商店开始提供分期付款选项,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商品。
这种形式的消费信贷主要是由商家直接提供的。
2.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在大萧条期间,银行开始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以帮助经济复苏。
这些信贷通常是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或个人贷款的形式提供的。
3.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信用卡的发展推动了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在1950年代,美国的第一张银行发行的信用卡问世,随后信用卡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消费支付方式。
信用卡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活动。
4.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随着信用卡的广泛普及,消费信贷开始蓬勃发展。
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产品,包括个人贷款、汽车贷款和房屋贷款等。
此外,消费信贷市场也开始涉足到其他国家。
5. 199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消费信贷成为可能。
在线消费信贷平台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申请贷款和进行消费。
此外,消费信贷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如
P2P借贷、数字货币等。
总的来说,国外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商家直接提供分期付款到银行提供信用卡服务,再到金融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产品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动,消费信贷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P2P借贷在中国发展历史4阶段与展望
P2P借贷在中国发展历史4阶段与展望自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
综观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自2007年—2014年大约经历了4个阶段,平台数量、每月成交金额及投资人数量的增长数据可参考下图:第一阶段 2007年—2012年(以信用借款为主的初始发展期)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让很多敢于尝试互联网投资的投资者认识了P2P网络借贷模式,其后一部分具有创业冒险精神的投资人随之尝试开办了P2P网络借贷平台。
这一阶段,全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大约发展到20家左右,活跃的平台只有不到10家,截止2011年底月成交金额大约5个亿,有效投资人1万人左右。
网络借贷平台初始发展期,绝大部分创业人员都是互联网创业人员,没有民间借贷经验和相关金融操控经验,因此他们借鉴拍拍贷模式以信用借款为主,只要借款人在平台上提供个人资料,平台进行审核后就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借款人基于授信额度在平台发布借款标。
但由于我国的公民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随之出现了一名借款人在多家网络借款平台同时进行信用借贷的问题,最为著名的是天津一个网名叫坦克的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借款总额高达达到500多万,这笔借款最终因逾期成为各个平台的坏账。
基于以上问题的重复叠加出现,各个网络借贷平台于2011年底开始收缩借款人授信额度,很多平台借款人因此不能及时还款,造成了借款人集中违约。
以信用借款为主的网络借贷平台于2011年11月—2012年2月遭遇了第一波违约风险,此时网络借贷平台最高逾期额达到2500万,诸多网络借贷平台逾期额超过1000多万,截至目前这些老平台仍有超过千万的坏账无法收回。
第二阶段 2012年—2013年(以地域借款为主的快速扩张期)这一阶段,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具有民间线下放贷经验同时又关注网络的创业者开始尝试开设P2P网络借贷平台。
借贷记账法历史
借贷记账法历史借贷记帐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
最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从贷主处借入款项,并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贷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
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
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又经过了热那亚阶段和威尼斯阶段,借贷记帐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
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标志着借贷记帐法正式成为大家公认的复式记帐法,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卢卡· 帕乔利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要学习借贷记帐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借贷记帐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在帐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
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
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帐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
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
小额信贷行业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发展历史进程
小额信贷行业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发展历史进程从古至今,普通民众、小农工商业主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要,通过小额借贷筹集资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根据文字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存在借贷活动,“债台高筑”说的是周赧王借债无力偿还,走到高台上逃避债主的故事。
秦汉统一中国以后,国内外贸易都得到快速发展,借贷行为也随之更加普遍。
这一时期的放贷者不仅仅是商人、贵族和官员,而且出现了专门以从事放债牟利的“子钱家”。
到唐朝时期,金融信贷业迅速发展,这归因于唐朝经济的空前繁盛。
当时长安有东西两市,市上聚集着各种商店,其中还有波斯商人开设的。
这些商铺兼营存款和放款、兑换等业务,形成中国初期的金融市场。
自唐朝之后,历经数百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很缓慢,没有明显的变革。
建国之后,我国小额贷款活动兴起于一些国际援助项目,如1981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内蒙古开展了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但小额贷款形式仅被作为国际援助机构扶贫项目的组成部分或特殊的资金使用方式,项目的活动地域和覆盖面窄,影响也有限。
1994年,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和福特基金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始进行小额联保信贷的试点。
社科院首先在河北易县成立扶贫社,1994年5月开始向农户贷款,到2001年12月末,贷款余额已经达到956万元。
参加扶贫社的农户数上升到了6860户。
200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进行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银监会也出台政策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各方力量成立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建设,掀开了中国小额贷款事业发展的新历程。
小额贷款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可盈利的产业,众多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关注小额贷款业务,重庆的好借好还公司就做的很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借贷”历史中国借贷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从古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中国的借贷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最开始的借贷方式——农业贷款和高利贷。
农业贷款:是指农民在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贷给贫困农民衣食钱财以维持生活,让农民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
再到夏收、秋收以后,农民还本付利息。
这样做不但能让国家从中增加国库存量,同时还能解决贫困农民的困乏。
高利贷:公元前300年,孟尝君在自己的封邑薛地放债取息,作为奉养三千门客的财源。
有一年,薛地歉收,很多人没交利息,他派人催收,仍“得息钱十万”,可见放债的规模已经相当大。
借贷历史从战国时期发展至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是最为强盛的王朝,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是很发达的。
随着商业的繁荣,都城长安的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西市面积约1平方公里,遍布各种店铺和作坊,其中借贷机构提供各种借贷服务,有提供抵押借贷的质库,有提供普通借贷的公廊,有收受存款或提供保管便利的柜坊和各种商店。
现代的借贷业务形式,在当时都已经产生。
在唐朝放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
信用放款:指的是南北朝时开始的举贷,是指当时比较富裕的,家中有积蓄的人,官府给予印章历法,进行举贷放款,从而获得利息,赚取更多的金钱。
抵押放款:指的最常见当铺,在唐朝时称之为质库。
唐代对于借贷活动的利率有所限制,虽然允许上下浮动,但对于复利始终是禁止的。
借贷发展至宋朝,这个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空气繁荣的时代,高利贷活动进入猖獗时代。
从乡村到城市,从偏远州县到首善之区,到处都是高利贷活动的场所,到处都有高利贷者的足迹。
由于是厚利之所在,不论是官府和官员,还是寺观和僧道,无不放债取利,从事这项活动。
至于以典质为专业的“库户”、“钱民”,在高利贷的经营中就更加活跃了。
信用形式:表现为借贷、质、押、典当、赊买赊卖、预付款等多元形式。
借贷分为货币借贷和财物借贷两大类,进一步有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之分。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通过紧急情况下贷给民户口粮或种粮的方式,助其度过困境,保证民众按时耕作,以保社会稳定。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借助以“库户”、“钱民”为中心的高利贷网络输出货币资金,解决由于社会的分化和“钱荒”的影响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燃眉之急和特殊支付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元朝,这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在忽必烈的带领下,由以往的游牧业,发展成了畜牧业,并通过制度的统一,让元朝经济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
元代的官营高利贷有更大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地方官府兼营高利贷,二是由官商经营的斡脱钱。
地方官府兼营高利贷:大都得到皇帝的许可。
元世祖因“立永昌路山丹城等驿,仍给钞千锭为本,俾取息以给驿传之需”③元武宗时,和林省臣僚们要求“乞如甘肃省例,给钞二千锭,岁收缗钱,以佐供给”④这是在一省范围兼营的高利贷。
在大都的惠民药局,也是“官给钞本,月营子钱,以备药物”⑤一个管理药物的机构也兼营高利贷。
官商经营的斡脱钱:在成吉思汗时代,“斡脱每的勾当”就开始活跃,此后迅速发展,逐步设置了专管大臣和专门机构。
斡脱商人不仅利用其雄厚的货币力量榨取劳动者的膏血,而且利用政治特权,横行不法。
如:色目富豪通过献卖珠宝、借贷金钱等手段,满足蒙古皇族的欲望,不时解决政府财政上的燃眉之急,换取的则是发放高利贷、大规模参与扑买课税等方便。
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上层以及汉人中的富商大贾也多享有经商特权。
明朝,这个前期以简朴农业发展的国家,到了中叶以后,高利贷现象开始逐渐覆盖到各大中小城市中。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中叶以来,这一问题又趋尖锐。
高利贷者利用地方上的光棍青皮大量放款于自耕农,利率极高,被迫借款者大多不能偿还。
一旦放款的期限已到而又无力偿还,其所抵押的土地即为放款者所占有。
”清朝,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清朝前期,民间借贷活动空前活跃,社会再生产、商品流通及城乡人民生活无不与民间借贷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民间借贷的交易主体,可分为借贷主体、借贷客体和中保。
借贷主体:禁止官员不得在任所放贷,禁止内地人对少数民族重利放贷,禁止放贷人强行索债等。
借贷客体:不得欠债不还和抵押非法物品。
中保:中报人不得为重利放贷作保,不得为京债和营债作保。
终上所诉,民间借贷是古代金融的主体,民间借贷发展到了近代,各类钱庄、票号大行其道,一度成为金融主流,蔚为壮观。
那么这个备受争议的民间借贷,发展到现在,又有着怎样的传承和变迁呢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借贷体系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借贷内容之丰富、变化之剧烈都是空前的,有学者称之为“在中国借贷关系史是非常重要的一章”。
而在1984年9月,浙江省温州市某医院职工方培林,停薪留职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方兴钱庄”,开启了全新的中国民间借贷历史。
进入现代,民间借贷的形式和工具进一步丰富,除直接货币资金借贷外,如有价证券融资、票据贴现融资等,都可以作为借贷的对象,这也是传统民间借贷的衍生形式。
同时民间借贷方式还包括了:民营银行、小额贷款、第三方理财、民间借贷连锁、担保、私募基金、银企对接平台、网络借贷、金融超市、金融集团、民资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方式。
除了这些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典当行也成为民间资本一大新的流向。
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有构成的统一体。
所谓民有就是指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所谓民治就是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所谓民责就是指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所谓民益就是指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
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00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小额贷款在中国: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中小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合理的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了民间借贷市场,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严格地按照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帮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和理财的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在个人理财方案里配备各种金融工具。
担保: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从我国担保法的内容看,债的担保应当说是指以当事人的一定财产为基础的,能够用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实现的方法。
担保法上的担保,又称债权担保、债的担保、债务担保,是个总括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极广。
私人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或私募基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用来指称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
被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然后交由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并投向目标公司。
私人股权投资可以分为以下种类: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和夹层融资以及其他形式。
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般会控制所投资公司的管理,而且经常会引进新的管理团队以使公司价值提升。
网络借贷:指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
网络借贷分为b2c和c2c模式。
金融超市:目前金融超市在我国悄然兴起,并有望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北京、上海、浙江、大连等地纷纷建起了金融超市。
金融超市就是银行对它经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通过与同业机构比如说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等的业务合作,向顾客提供的一种涵盖了多种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典当行:亦称当铺,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市场中介组织。
因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历史上均曾存在过,故不同民族的语言都用固定的词汇予以表达。
在以上资料整理看来,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民间借贷备受歧视甚至指责。
不可回避的是,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而当借贷发展到国际时,又有着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
固定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没有实质的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汇率表现(固定借贷的发生有时会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流动借贷:是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
另外,流动借贷实为国际收支。
因为戈森所指的流动借贷内容实际上是狭义的国际收支的内容,所以这国际借贷说又被称为国际收支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