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修改后

合集下载

最新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说明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最新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说明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最新修订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编写说明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本文发表于《中学物理》(高中)一、全章概述从必修1教材全书的框架来看,必修1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其教材框架包括三大块: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两种情况;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这一章所包括的知识内容为:重力与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即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1.2.1和1.2.2的全部内容以及1.2.3中的牛顿第三定律。

课程标准的相关具体要求如下:1.2.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2.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1.2.3 ……。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

本章前四节课文主要为相互作用的内容,第五节课涉及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的知识,即质点在没有加速度的运动情况下其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合力等于0。

本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高中物理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的起始内容,高中物理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培养,从此拉开了大幕。

在这里,学习平衡情况下的受力计算,将为下一章不平衡情况下的受力计算奠定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的基础。

本章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以下功能。

1.物理观念。

在这一章教学中,各知识内容都是围绕建立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线索来布局的,各知识内容在该线索中具有各自的功能。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必修一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必修一
A
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解析:因为绳结点O受重物的拉力T,所以才使OA绳和OB绳受力,因此将拉力T分解为TA、TB(如下图).OA绳固定,则TA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靠近OC的过程中,在B1、B2、B3三个位置,两绳受的力分别为TA1和TB1、TA2和TB2、TA3和TB3.从图形上看出,TA是一直逐渐变小,而TB却是先变小后增大,当OB和OA垂直时,Tb最小.
(2)当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时, L1是被拉长的,L2是被压缩的 设L1伸长量为x,则L2压缩量也为x 设平板对L2弹力 为N,N与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大小相等
对m2:N-m2g=k2x (平板对m2弹力向上,m2重力 和L2对m2的力向下 ) 对m1:m1g=k1x+k2x (L1,L2对m1的力都向上,)m1重力向下 得:(Nm2g)/k2=m1g/(k1+k2) N=k2m1g/(k1+k2)+m2g 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为 :k2m1g/(k1+k2)+m2g
θ
G
FN
Ff
F2
F1
θ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
分析完后复查各接触处
F
受力分析
BD
关于两个力与它们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这两个力与它们的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这两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合力总是大于这两力 两个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相互作用》新旧教材对比

《相互作用》新旧教材对比
因。本章学习关于力的知识,并研究当加速度a=0时,物体所受各个力之间
的关系——合力为0,开始建立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拉开了培养学生运 动与相互作用观的大幕,这是本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本章 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意义所在。
2.第三章“相互作用—力”这一章的重点是学会运用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 的视角来观察物理问题。形成以“选择研究对象”为起始步骤的共点力平 衡问题的分析思路。这一章的难点是在真实情境中如何选定研究对象。不 仅要有选择研究对象的意识,还要具有选择研究对象的能力,能使研究对 象既涵盖情境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且符合共点力的模型。
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这两个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 具体要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侧重于“解释”,通过对实 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会利用物理图像解释证据,包括建立坐标系、设计 标度、描点、拟合、发现规律、陈述结论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则应侧重“问题”要素,根 据合成的两个力及其合力的矢量图的平面位置关系,判断它们可能具有平行 四边形的几何关系,作出假设,进而通过作图检验这个假设。
这一章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正确解决生活 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利流内容
二. 新、旧教材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比
三.第三章“相互作用 力”在新教材的地位
三.第三章“相互作用 力”在新教材的地位 1.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学习的是关于运动的知识,不涉及发生各种运动的原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动摩擦和静 摩擦现象, 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分析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整为“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3.力的合成和分解从“理解”调整为“了解”。 4.“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分析生活问题”调整为“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 产生活问题。

大比武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复大比武

大比武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复大比武

【预习检测答案】 预习检测答案】 1.C 2. 500 0.05 500
F1 θ
3. F1 = G sin θ F2 = G cos θ
θ G F2
高大的桥为什么要建造很长的引桥? 高大的桥为什么要建造很长的引桥?
答:斜面的倾角θ增大时, F1增大, 斜面的倾角θ增大时, 增大, 减小。车辆上桥时,分力F 阻碍车辆前进, F2 减小。车辆上桥时,分力F1阻碍车辆前进,车辆下 桥时,分力F 使车辆运动加快。 桥时,分力F1使车辆运动加快。为了行车方便和安全 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来减小桥面的坡度。 ,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来减小桥面的坡度。
3.F=40N> 30N , 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f=30N 4.F=50N > 30N , 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f=30N
针对训练2
D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探究三: 探究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 例题 :如图5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受到一沿斜 例题3:如图 所示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 所示, 面向上的推力F。 面向上的推力F。 • 思考并讨论: 思考并讨论: • (1)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吗?若受到摩擦力,其方向是怎 物体A 物体 一定受摩擦力吗?若受到摩擦力, 样的? 样的 • (2)试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 (2)试分析物体 的受力情况。 试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 •
探究一: 探究一:弹力有无及其方向的确定
例题1 例题
FN FN2
B
FN1 针对训练1
A
探究二: 探究二:摩擦力的种类判定及计算
例题2 例题
Fmax=µFN=µmg=0.3×10×10N=30N
1.F=10N<30N, 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2.F=20N <30N , 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Ff=10N Ff=20N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水平传感器可以测量器械摆放所处的水平角度,属于角度传感器的一种,其作用就是测量载体的水平度,又叫倾角传感器。

如图为一个简易模型,截面为内壁光滑的竖直放置的正三角形,内部有一个小球,其半径略小于内接圆半径,三角形各边有压力传感器,分别感受小球对三边压力的大小,根据压力的大小,信息处理单元能将各边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如果图中此时BC 边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将其以C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直到AC 边水平,则在转动过程中(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AB 处于水平状态B .球对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C .球对BC 边的压力一直减小D .BC 边所受压力不可能大于球的重力【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对正三角形内部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随着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角α与角θ之和保持不变,且α + θ = 120°,所以角β也保持不变,β = 60°,由平衡条件和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120AC BC N N G βθθ==︒- 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23sin sin sin sin sin 60ACAC G G N N θθθβ'====︒ 球对BC 边的压力()()()23sin 120sin 120sin 120sin sin 603BC BC G G N N G θθθβ'==︒-=︒-=︒-︒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即ACBC N N ''=,则θ = 60°,此时AB 处于水平状态,故A 正确;BC .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sin θ和()sin 120θ︒-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和球对BC 边的压力都是先增大后减小,BC 错误;D .当0 < θ < 60°时,BCN G '>,即BC 边所受压力有可能大于球的重力,故D 错误。

第三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上一章讨论了原子核的放射性。

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射出各种各样的粒子。

本章讨论这些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章所述的射线,泛指核衰变或核裂变放出的粒子,或由加速器,核反应β等等。

堆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粒子,如n,,,,,3γHex,dta,本章所涉及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

通常叫做靶物质。

本章要讨论的是当粒子通过物质时所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和效应。

了解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意义在于:(1)理解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增加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2)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例如散射实验,可以提供有关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的知识(3)各种探测器都是依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特点来设计和制造的。

因此,研究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为制造这些设备提供了依据(提供基础知识)(4)射线通过物质时要造成辐射损伤,我们可以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辐射防护(5)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知识,开展核技术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

如在核测井方法中,密度测井就是根据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来测量地层密度的。

在本章中对于带点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只作简要介绍,着重讨论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有关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第六章讨论。

§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α、β、γ射线穿透物质时,要与靶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两个方面:(1)射线(2)靶物质。

不同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不同;而不同的靶物质即使对于同种射线的作用也有差异。

对于射线按带电与否可分为:荷电粒子,如α、β及各种离子:不带电粒子:如γ、n等再按质量的大小分:重带电粒子;轻带电粒子。

地球物理测井专业主要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地层的一些参数。

由于γ射线不带电荷,可以入射到物质的深处,因而可以得出物质较深处的相互特性。

这是我们重点讨论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因。

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射入靶物质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如下四种作用方式:(1)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2)与核发生非弹性碰撞;(3)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4)与核发生弹性碰撞。

第三章铁液中溶质的相互作用参数,重做后2汇总

第三章铁液中溶质的相互作用参数,重做后2汇总

定义:
1 2 ln 2 (2) ( ) x1 1 2 2 2 x2
1 2 ln 2 (3) ( ) x 1 2 2 x32 1
1 2 ln 2 (i ) ( ) x1 1 2 2 2 xi
2 ln 2 (2,3) ( ) x1 1 2 x2x3
lg f 2 lg f 2' lg f 23
•或
就是
__ (%2) __ (%3)
2 3 lg f 2 e2 [%2] e2 [%3]
两边同乘以2.303RT
2.303RT lg f2 2.303RT lg f2' 2.303RT lg f 23
E 2 3 mixG2 2.303RTe2 [%2] 2.303RTe2 [%3]
2 2 2 2
如图3-1所示:
ln
2 0 2
2 2 2 x2
2 2 x2
x2
图3-1 相互作用系数的几何描述
在以上图中,虚线是线性关系,表示 ln
2 2 0 与 x 的线 2 2 2
性关系段 ln( 2 / 20 ) 22 x2 ;实线是非线性关 2 2 0 2 2 2 系 ln( 2 / 2 ) 2 x2 2 x2 ,其中 2 x2 是虚线与实线之间 距离,是非线性程度的描述。可以看出,随着浓度 与x 的关系偏离线性关 2 2 x2的增大, 2 x2 越来越大, ln 2 2 0 2 系的程度在增大。
对二元系: 1-2 ,组元 1-溶剂,组元 2-溶质,设其 ' ' ' a a 活度为 2 , 2 2 x2 而对三元系:1-2-3,组元1-溶剂,组元2,3-溶质, 则组元2的活度设二元系中的x2同三元系中的x2相同。 则一般地 a2 2 x2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概要 (2)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概要 (2)

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概要
本章学习力的基本知识,是力学中最基础的内容,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后面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是本章的特点.主要内容为力的初步概念,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受力分析,力的运算.其中力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力的运算对整个力学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任何有关力学的知识都离不开本章的内容.随着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本章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也将更加深入,这就要求同学们把所学的力学知识与身边的事例相结合,以各科知识为基础,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正确运用受力分析、物体平衡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向知识的“宽”与“综”方面发展,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发展要求
说明
先讲静摩擦力 后讲滑动摩擦 力
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物理贴近生活
宽拓学生的 知识面
物理与生活
提高学生的 观察、动手 能力
注意安 全噢!
滚 动 摩 擦 比 滑 动 摩 擦 小
阅读材料
现代!
物理课本与时 俱进啦!!
三、新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第四节 力的合成
例如:
中文兼译文
每章前有名人名言
提示语起引导作用
彩色图
三、新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基本要求
①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
道力的作用效果 ③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 测量方法 ④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位置 ⑤初步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 用等概念
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3).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基 础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 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多方
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
面的熏陶。
4.新教材结构、内容编排特点
(一)结构方面(结构和思路作了合理的调整)
⑴ 运动学提到静力学前面 ⑵ 将原来运动学一分为二
四、教学建议
2.教学建议
(5)本章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很多,①探究弹力 大小与形变的关系。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③探究 求合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选一二个进行 探究。 (6)本章蕴含着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例如显示微小形变 的“放大”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的“等效”思想、 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假设法”、实验中的 “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 教学.

(新)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全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全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2.力的单位与测量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多媒体投影例题)[参考例题]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学生活动: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图示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自己做的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同位之间互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缺点,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3)力的示意图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样进行研究呢?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据公式G=mg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那么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呢?(2)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①重心的概念: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②重心的测量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规则形状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在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形状有关外,还与物体质量分布有关.现在这里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参考案例]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这是一种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方法.演示时可以增加重心在物体之外的情况.例如,如图3—1—2所示的薄板,在用悬挂法确定了物体的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线提拉,可使薄板水平平衡.生:可以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置.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生: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师: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体想办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注: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很好机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生:这一部分叙述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师: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生: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自然界的这四种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四种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作用不同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说有更为一般的一种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的力学现象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支持这种说法,并且在晚年致力于统一场方面的研究但没有成功.这也给我们同学们留下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同学当中有一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点评:通过讲解这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的了解,积极投身到为科学而献身的队伍中去.[小结]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后记: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典例解析]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 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解析甲推乙的同时,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例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撑书,B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力,即又是施力物体,C对;力是矢量,比较两个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较其大小还要比较其方向,D错.答案 C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2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 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例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答案 D[巩固训练]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2.(重力的特点)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3.(对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如图4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4[实验演示]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演示实验6:纸张被手揉皱.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师:上面的几个实验非常容易做,大家可以在课下做这几个实验,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好的实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30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30ppt)
特点:1)重力是非接触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G=mg ,g=9.8N/kg
物体的重力大小会随运动状态变化吗?
3、方向:竖直向下或指向地心(理解竖直向下)
重力和地重球力对≠物地体球的对吸物引体力的是吸一引回力事吗?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物体本身产生的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C.把空气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重力会变小 D.把物体上抛后,物理受到的重力也和静止时一样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21、足球的运动状态为改什变么了会吗改?变? 什么是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员பைடு நூலகம்脚将球踢出 运动员用头顶球 守门员接住球
树枝和撑杆为什么会弯曲? 弹簧为什么会被拉长?
两类效果说明了什么?
运动员踢球,球由静 止变为运动
守门员接住球,球由 运动变为静止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 的方向改变了
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 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
置不变 D.形状规则的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 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D)
力)( B )
课本习题第二题
⑴ G=mg=0. 05×9.8 N=0.49N
0.098N
G=0.49N
⑶ G=mg=4×9.8 N=39.2N
19.6N
G=39.2N
⑵G=mg=2×103×9.8 N=19.6×103N
9.8×103N
G=19.6×103N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板块一:基本知识点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的作用效果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大小:f=μN(注意N不一定等于mg)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实验)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思考三力合成的合力范围)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作分力的基本操作:明确分力的方向——以合力为对角线分力为邻边构建平行四边形计算法求合力、分力的实质: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运算)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顺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垂直于接触面)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根据运动状态分析:根据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七、重难点模型1、三力平衡模型2、斜拉模型3、斜面模型(见右图)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 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板块二:必须会做的题类型一:概念辨析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1. 引言教材的第三章是关于相互作用的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内容安排和教学特点。

2. 内容概述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首先介绍了相互作用的定义,然后阐述了相互作用的类型和分类。

接着,教材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包括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内容分析3.1 相互作用的定义教材对相互作用进行了准确和简明的定义,让学生清晰理解相互作用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3.2 相互作用的分类教材将相互作用分为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四大类,使学生了解到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3.3 不同类型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教材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类型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例如,引力的作用特点是吸引,作用机制是质量间的相互吸引;电磁力的作用特点是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作用机制是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4 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教材强调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互作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引力是构成星系和行星运动的基本力量;在化学中,电磁力是化学键的形成和反应的基础。

4. 教学特点分析4.1 知识结构合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通过将相互作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进行有机的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对相互作用的全面认识。

4.2 突出重点难点教材突出了相互作用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相互作用时,对引力和电磁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4.3 图文并茂教材的内容通过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4.4 实践性强教材在相互作用的应用领域部分引入了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第三章相互作用是教材中的重要章节,通过对相互作用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相互作用,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章相互作用笔记

第三章相互作用笔记

第三章相互作用笔记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物质或能量间的交换、影响和改变。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相互作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对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以及相关现象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和交换。

它可以是物理性的,如力的传递和电磁相互作用;也可以是化学性的,例如化学反应和分子间结合;还可以是生物性的,如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的类型包括重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重力是负责物体间引力的相互作用,它决定了天体的运动和宏观物质的结构。

电磁力则涉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和同种电荷间的排斥。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则与微观粒子的互相转化和交互作用有关。

化学中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分子之间的连接和反应。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静电相互作用、共价键和离子键等。

静电相互作用是基于分子电荷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共价键则是通过共享电子来保持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离子键则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形成的。

在生物学中,相互作用是生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能量交换和协同作用的基础。

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物质输运以及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都涉及相互作用。

此外,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也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

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和相关现象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互作用的研究将促进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繁荣。

对于个体而言,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对他人的作用,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引领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6.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栏目,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考点自主梳理1. 力和力的图示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一个物体的①______变化了,不管是其②______还是③_____改变,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④__________,称做力.力是改变物体的⑤_________、产生⑥_____的原因.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⑦________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⑧_______,简称⑨_____,符号是⑩____.力的三要素:力的○11、○12和○13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用○14________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15______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16______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17_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18____ 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重力.计算公式:G=○19______.方向:总是○20__________.3.重心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21_____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22______.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23_______有关;与物体内○24_______的分布有关.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悬挂法.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4.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任何两物体间都○25作用.电磁相互作用:○26,○27的相互作用,其本质相同,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万有引力作用类似.强相互作用:○28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小,与万有引力和电磁作用相比,受距离变化的影响更大.弱相互作用:发生在○29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很弱.要点知识探究要点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的特征(1)力的物质客观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绝对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出现,每一个力的产生都要依靠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相互作用性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同时另一个物体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力的作用效果(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提示:(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要点二、对重力和重心的进一步理解1.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g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向下、指向地心”.2.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提示:(1)物体的重力随g值变化(或位置变化)而变化,而物体的质量是固定不变的.(2)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本节知能整合热点典例感悟考点一、力的概念的理解例1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C .物体间的作用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独立的D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力的作用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答案:A考点二、重心的理解例2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的位置不变B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 .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解析:随着演员的各种动作其重心在体内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A 错误,B 正确,对于砖,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两因素未变,C 正确,对舞蹈演员,形状变,D 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环.答案:BC考点三、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 画出图3.1-1中A 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3.1-1力的概念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解析:图中两物体的重心可认为均在其几何中心上,其示意图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例4 物体A 对物体B 的压力为20 N ,如图3.1-2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解析:画力的图示的方法,首先要选定一个合适的标度.(1)选取标度.选取5 mm 长的线段表示5 N 的力,如图3-1-2所示.(2)从力的作用点O 沿竖直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4倍,即取20 mm 长,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端点处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图3.1-3所示.答案:见精讲精析评析:画力的图示应按上述3个环节进行,同时应注意选定标度的科学性、作图的正确性及规范性.注意:①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的力.②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分为2~5段,不宜过多,过多使图不清晰;也不可过少,不能少于2段.③对于规则物体,图3.1-2图3.1-3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处.本节高考链接1.(2012山东济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故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对.答案:D2.(2012江苏泰州模拟)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解析: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作出判断.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力的三要素,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选项C错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AB3.(2012河北衡水模拟)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C.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其圆心上,A错.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C对.一般来讲,物体重心的位置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有时物体形状改变重心位置可能不变,如把一个气球吹得更大时,气球重心一直在其球心处,故D错.答案:C4.(2012河北石家庄模拟)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解析:物体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g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答案:B随堂同步演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B.鸟儿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4.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2N的是()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趣味知识漫步关于微重力状态首先,你必须要明白的是,什么是微重力状态?它又有什么特点?当一切物体在进行航天飞行时,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种现象称为“失重”.其实完全失重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在实际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器除受引力作用外,不时还会受到一些非引力的外力作用.例如,在地球附近有残余大气的阻力,太阳光的压力,进入有大气的行星时也有大气对它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航天器在引力场中飞行时,受到的非引力的力一般都很小,产生的加速度也很小.这种非引力加速度通常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万分之一或更小.为了与正常的重力对比,我们就把这种微加速度现象叫做“微重力”.其实,航天器即使只受到引力作用,它的内部实际上也存在微重力,这是因为航天器不是一个质点,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物体.失重现象看到或知道的人不少,但是微重力环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生产过程、物理现象、化学变化、生命生理活动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重力的影响.如在地球上,重力给材料加工制造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重的沉在下面,轻的浮在上面,使材料质地不匀,产生分层现象.又如,加温时,冷暖空气因为比重不同会产生对流,因而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晶体.但在空间站,在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等航天器的微重力环境中,生产过程和生命活动都不受重力影响(或影响甚微),这样就能够生产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例如,在微重力状态下,没有重的下沉、轻的上浮现象和冷热空气的对流,因而可生产出质地均匀纯净的新材料、晶体和新药物;在微重力状态下,冶炼不需要容器,因而可避免高温冶炼给材料带来杂质和污染;在微重力状态下,液态重金属的表面张力很大,因而能够生产出非常标准的球体如滚珠等;微重力状态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培育出优良物种.第二节弹力学习目标引领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2.了解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考点自主梳理1.弹性形变和弹力接触力: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等都是○1_________.接触力按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2________引起的.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3______或○4_____发生改变.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5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6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的形变不能○7_________,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物体间相互接触;(2)在接触面上相互○8_______.2.几种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9______,具体如下: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10_____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11________的物体;绳拉力的方向沿绳指向绳○12______的方向;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说明:绳的弹力一定沿着绳,轻杆的弹力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着杆.3.胡克定律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13_______.表达式:F=○14_____.劲度系数: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单位是○15________.要点知识探究要点一、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1)利用假设法判断可假设在该处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此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或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看物体的受力是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从而确定物体所受弹力的有无.特别提醒: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要点二、弹力方向的确定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几种常见情况如下表:图示提示:判断弹力方向的方法是:先明确两物体之间作用的类型,再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弹力的方向. 要点三、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弹簧的弹力(1)应用胡克定律F =kx 求解.其中x 为弹簧的形变量(可能为伸长量,也可能为缩短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2)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F -x 图象表示,如图3.2-1,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3)弹簧上弹力的变化量ΔF 与形变量的变化量也成正比关系,即ΔF =k Δx .2.除弹簧这样的弹性体之外的弹力大小的计算,一般要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求解.比如悬挂在竖直细绳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绳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本节知能整合热点典例感悟考点一、弹力产生的条件图3.2-1 ⎪⎩⎪⎨⎧⎩⎨⎧大小:由具体情况而定方向产生条件、弹力种类概念、形变21::例1 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B .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C .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D .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解析: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只有两个物体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时,两物体间才有弹力产生.综上所述,只有D 项正确.答案:D考点二、弹力的方向例2 如图3.2-2为P 物体对Q 物体的压力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是( )解析: P 对Q 物体的压力应作用在Q 物体上且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Q 物体,故B 、C 、D 均是错误的.答案: BCD考点三、弹力的大小例3 如图图3.2-3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 N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 .大小为2 N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 .大小为1 N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 .大小为2 N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 .大小为2 N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由于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小球受力平衡,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F N =G =2 N ,方向竖直向上.答案:D本节高考链接1.(2012山西运城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B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解析: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A 错.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细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 错.由细绳弹力的方向可知C 对.电灯受到的弹力是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 对.答案:CD2.(2012西安模拟)如图3.2-4球A 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 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2-4 图3.2-2 图3.2-3A .A 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 .A 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 .A 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 .A 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解析:球A 受重力竖直向下,与竖直挡板和斜面都有挤压.斜面给它一个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挡板给它一个支持力,水平向右,故选项C 正确.答案:C3.(2012山东潍坊模拟)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 .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 .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 .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解析: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所以C 正确,A 、D 不正确;钢筋用力弯折后,撤去外力,形变不能恢复,不是弹性形变,所以B 不正确.答案:C随堂同步演练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 .观察不到物体的形变,就一定没有产生弹力C .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D .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强力B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C .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重合D .轻绳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绳重合3.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则A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B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该物体发生形变C .桌面形变产生对物体的支持力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闹钟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电子钟不是由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走动的B .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5.木抉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木块的弹力方向A .如图甲B .如图乙C .如图丙D .如图丁趣味知识漫步为什么医用弹力袜可以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可以有下肢的静脉曲张、皮下的硬结、色素沉着、淤积性的皮炎伴有下肢的沉重感、皮肤瘙痒,甚至皮肤渗出或静脉性溃疡.在图3.2—5非手术治疗中医用弹力袜(medical compression stocking ,MCS)的弹性加压治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医用弹力袜经过设计,从脚踝—小腿—膝关节上下—大腿均有不同的压力,一般来说脚踝的压力最大,以上的部位压力逐渐下降,从而形成压力梯度.穿戴医用弹力袜后,通过外部给予的压力梯度差来降低下肢静脉压,减少组织的压力差,利于重吸收,减轻水肿,利于淋巴液的回流,减轻下肢局部炎性反应,通过医用弹力袜序贯性梯度压力治疗,可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肢体的淤血,增加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供最后达到治疗目的.第3节摩擦力学习目标引领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考点自主梳理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1或具有○2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3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4而有保持相对静止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5作用,这种力叫○6.产生条件是(1)相互接触且挤压(即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7;(3)两物体间有○8.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静摩擦力为F max.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个○9,范围○10,其方向总是沿着○11,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12.3.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13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①相互○14;②接触面○15;③两物体间发生○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17,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及接触面的大小○18.式中的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大小与两个接触面的○19、○20有关.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纯数,数值范围通常约为0.1到1之间.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沿○21,并且跟物体的○22的方向相反..本章中,通常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要点知识探究要点一、滑动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⑪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