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5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名称:能源与环保领域代码:085274一、专业类别(工程领域)简介工程博士以培养高层次、领军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工程类博士生的科学精神、战略眼光、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得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于当年开始招收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工程博士授权领域面向我国油气领域重大战略和石油石化行业重大工程技术需求,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一流学科”、优势科学与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开展,由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优秀师资领衔组成高水平的校企联合指导团队,实行校企合作培养。

二、培养目标面向我国油气领域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政治觉悟高,道德修养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本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解决复杂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的创造性成果,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层次综合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为培养造就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知识结构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油气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培养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油气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培养方向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

传热学发展动态

传热学发展动态

传热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传热是最普遍的一种自然现象。

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都会遇到一些在特定条件下的传热问题,包括有传质同时发生的复杂传热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传热学的工程应用研究也已跨越传统的能源动力,工艺过程节能的范畴,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航天技术的发展、信息器件的温控、生物技术、医学、环境净化与生态维护、以及农业工程化、军备现代化等不同领域都有所牵涉。

特别是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面临着温度场、速度场、浓度场、电磁场、光场、声场、化学势场等各种场相互耦合下的热量传递过程和温度控制,从而使传热学迅速发展为当今技术科学中了解各种热物理现象和创新相应技术的重要基础学科。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的传热学最新研究动态作简要的介绍。

一、生物医学传热生命体具有生命自律的“活力”,是一个开放系统,离不开同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而且这种特殊体中不仅有生理因素,还有各种感觉器官造成心理上随机性的动态反应,这些都与中医理论体系相关,由此决定了活体运输过程本质的非定常性。

对于这些有生命的生物体中的能量与物质的传输,国际上应运而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传热学”。

生物传热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传热传质规律.其研究内容涉及对人体器官,系统正常和异常热生理过程的解释和阐明,并应用复杂而精确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

它是生物、医学与传热学等学科的交叉,是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从细胞、亚细胞层次到组织、器官直至整个生物个体内的热质传输现象。

其主要方向包括:对各种生命层次上热参数的测量并建立相应的测试仪器;对在传热、传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性参数的测定;对人体器官、系统的正常和异常热生理过程的解释和阐明,并应用复杂而精确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对各种热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及各种生物材料时产生的热学效应的研究;热物理学应用于医疗实践等。

它已成为横跨诸多领域的最新的学科生长点之一,是当今学术界竞相关注的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生物医学传热学的研究经历几个大的飞跃,它们集中体现在新的生物热现象的发现、物性测试方法的突破、新模型的建立以及医学热科学应用领域的拓宽等四个方面,然而由于问题研究的复杂性,许多工作远未完善,但就热物性测试而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同时测定热物性参数如热导率K、热扩散率α、血液灌注率W b和代谢热产率q m,更不用说测定时考虑这些物性系数随空间的变化了。

传热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传热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传热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摘要:20世纪初,传热学从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学科。

一百多年来,传热学研究者们对传热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著和研究报告,并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专著,促进了传热学理论的完善和学术的发展。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尽管现有传热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出现的现象已与现有的传热学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使现有的传热学理论捉襟见肘,暴露出其局限性。

关键词:传热学发展历史现有困境突破一、引言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

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

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

传热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兴起,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重点整治环境,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传热学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节约能源,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各种废料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2050年以前我国能源结构仍将以“非洁净能源”—煤为主,传热研究在环境和生态领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生命科学也离不开传热学。

生命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生命通过与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得以维持。

对生命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传输的认识ffs待进行传热学研究。

随着人体环境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中诸如低温外科手术、移植器官冷冻储存、肿瘤加热疗法、疾病热诊技术,以及烧伤冻伤、烫伤等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进步,要求人们深人认识人体传热的特性和机制。

总之,21世纪的能源问题、经济环境问题和生命科学问题都要求传热学研究作出积极配合,加强相应的科学储备,迎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传热学的发展与应用

传热学的发展与应用

传热学的发展与应用内燃0802 陈佳08摘要: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

传热学虽然从诞生至今不过二百多年的时间,但其应用已非常广泛。

随着热量理论体系……关键词:传热学发展简史工程应用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

传热学虽然从诞生至今不过二百多年的时间,但其应用已非常广泛。

随着热量传递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善、内容的不断充实,传热学已经成为现代技术科学中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传热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一、传热学的发展简史1.导热1798 年伦福特钻炮筒大量发热实验;1799 年戴维两块冰块摩擦生热化成水的实验。

19 世纪初,兰贝特、毕渥、傅里叶等都从固体一维导热的试验入手研究;1804 年毕渥根据试验提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正比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1807 年傅里叶:特别重视数学工具的运用,把实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提出求解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和可以将解表示成一系列任意函数的概念,得到学述界的重视;1822 年论著《热的解析理论》完成了导热理论的任务,提出的导热基本定律“傅里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傅里叶级数正确地概括了导热实验的结果。

使他成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

2.对流1823 年纳维:提出不可压缩流体流动方程;1845 年,英国斯托克斯,将其修改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形成流体流动基本方程;1880 年,雷诺提出一个对流动有决定性影响的无量纲物理量雷诺数。

通过实验发现:管内层流→ 湍流转变时,雷诺数在 1800~2000 之间;1881 年洛仑兹自然对流解;1885 年格雷茨和 1910 年努塞尔获得管内换热的理论解;1904 年普朗特提出边界层概念;1916 年努塞尔又获得凝结换热理论解;1909 年和 1915 年努塞尔的论文对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进行量纲分析获得了有关无量纲数之间的准则关系;1921 年波尔豪森又引进了热边界层的概念;1930 年波尔豪森与数学家施密特,贝克曼合作,成功地求解了坚壁附近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

传热学课件第5章

传热学课件第5章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第五章 对流换热原理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5-1 对流换热概述
一、对流换热的定义和机理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所发生的热 量传递过程。
机理:既有热对流,也有导热,不是基本的热量传 热方式。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二、牛顿冷却公式
hx— 壁面x处局 系部 W 数 ( m 表 2C ) 面
由以上得:
hx
tw
t
t y
y0,x
它揭示了对流换热问题的 本质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五、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与边界层的关系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h 1 At
AhxtxdAx
对于长度为 l 的平板:
1.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 由于流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 体壁面附近存在速度发生剧烈 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或 速度边界层。
2. 速度边界层厚度d 的规定:速度等于99%主流 速度。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3. 特点:通常情况下,边界层厚度d是比壁面尺度l 小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小量。 d << l
传热学C Heat Transfer
例如,对于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现象,可以得到雷
诺数Re、普朗特数Pr和努赛尔数Nu。如果是
两个相似的外掠平板的对流换热现象,则必有:
R'eR"e Pr ' Pr" N'uN"u
根据相似的这种性质,在实验中就只需测量各准 则所包括的量,避免了测量的盲目性,解决了实验 中测量那些量的问题。
Gr gtL3 2

硫铁矿制酸余热锅炉仿真模拟研究

硫铁矿制酸余热锅炉仿真模拟研究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下156硫铁矿制酸余热锅炉仿真模拟研究刘雄文,张 岭,汤凯乐,陈艳梅(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9)摘 要:本文针对国内某硫铁矿制酸系统中余热锅炉膜式水冷壁及防磨瓦磨损严重频发泄露导致制酸系统停产检修等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锅炉内流场、温度场以及烟尘颗粒轨迹等规律,从流体力学的方向研究锅炉的结构参数与磨损的因果关系,为后续企业优化升级,设计适用于高温高浓度含尘烟气特性的高效余热锅炉提供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硫铁矿制酸;余热回收;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2-0156-3Study on Simulation of waste heat Boiler for acid production from pyriteLIU Xiong-wen, ZHANG Ling , TANG Kai-le, CHEN Yan-mei(CINF Engineering Co.,Ltd., Changsha 410019,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acid production system of a domestic pyrite ore,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acid production system for waste heat boiler membrane water wall and frequent leakage of anti-wear and tear, the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and dust particle trajectory in the boiler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boiler and the wear is studied from the direction of fluid mechanic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and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waste heat boiler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oncentration dust gas.Keywords: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from pyrite; Waste heat recovery; numerical simulation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刘雄文,男,生于1989年11月,湖南安仁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有色冶金炉及其余热利用,流体仿真等。

CFD学习心得以及推荐书目

CFD学习心得以及推荐书目

偶也说一点。

偶原来是做实验的,CFD和NHT上课学过一点,没学到什么东西。

研究生毕业前半年,觉得身为流体机械的master不懂CFD没脸见人,于是就自己再学。

说实话,教材,当时觉得没有一个是很系统明了的。

所看的书基本是北航的《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忘了作者)、《计算流体动力学》(马铁尤),这两个比较老,主要着重于可压缩流的计算。

较新的可压缩流计算可以看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朱自强)和《叶轮机械跨声速及亚声速流场的计算方法》(清华的王保国)。

《数值传热学》(陶文铨)、《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陶文铨),主要着重于不可压流的计算。

此外还有吴子牛的一本书,不记得名字,思路清晰,简明扼要。

刘超群的一本多重网格法的专著,附带的源代码很多,即使不作多重网格,也是很有价值的。

因为没有老师,所以看书就没有什么章法,看不懂就跳过,往后看,说不定就懂一点,然后回头重新看。

没事就看看,仔细看,多了就明白了。

还可以在internet 上搜索老外的教材和lecture notes。

初学CFD,最忌急躁。

很多看不懂是正常的,指望全部内容一次看懂是不可能的(这不是看小说)。

看上一段时间,大概几个月,看多了,脑子里面的概念就系统了。

很重要的是这两大类(可压/不可压)的计算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区别和特点,主要体现在方程组形式、求解方式、边界条件的处理、物理上的着重点等等。

这些概念很重要,即使不编程,实用商业软件的时候如果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会在求解设置上犯错(有人算跨音速喷管居然用常密度气体,典型的基本概念不清)。

肯定会碰到大量的公式的。

没别的,硬着头皮看,但是脑子要清醒,不能晕。

如kaisa说,就是那么几个守恒关系(质量、动量、能量、组分……)。

而且这些公式都是一个形式——对流扩散方程,搞清楚那些是流动项(对流项),那些是扩散项,那些是源项,这样主干就清晰了。

枝节的问题相对杂一些,那只能硬着头皮读。

如果着重于利用商业软件解决问题,只要有足够的基本概念就可以参考软件的文档很快入门了。

FLUENT学习必备

FLUENT学习必备

8.网络资料
FLUENT中文全教程.pdf 赵玉新 国防科技大学
fluent全攻略.pdf 流体中文网整理 2005.3
这是我目前知道的比较系统全面介绍Fluent的教程,二者有部分重复,因为Fluent提供的帮助文件就只有一份。推荐!
其余的还有网友整理的帖子问答文档,比较多。其他一些比较好的资料正在搜集整理之中。这些东西都在我的ftp提供下载,也可以单独联系我。多上CFD论坛,会发现很多惊喜,呵呵。
Fluent学习推荐书目
虽然网络上的资料和帖子很多,但多数有些还都是限于个人经验而显得不太正规,现在把目前我觉得适合入门又值得继续深入学习的优秀教材和资料推荐出来,供大家参考。
1.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 王福军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9
这本书适合对Fluent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又很云山雾罩的那种感觉的人,见到这本贴心为读者编写的书会觉得万分亲切,相见恨晚。该书对CFD的各种离散格式,求解算法,湍流模型,边界条件,网格生成原理几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比较,会让人在那些高深的理论面前找回点自信,原来CFD理论也不是不可理喻的嘛!最令人舒服的是后面对Fluent基本用法的介绍,细致到了绝大多数通用界面的设置,细致到每个参数的意义和取值。多说了,别犹豫赶紧出手吧,中关村或者当当网都有卖,卓越没货很久了,毕竟04年出版的又没有后续修订,不是新书了。
把这本书放在后面不是因为它推荐程度低于前几本,只是因为现在很不好买了。图书馆有借,网上很不好买,不知道书店还有没有。我这里有不清晰的pdf,费了很大的劲才淘到,在我的ftp有下srm:srm@10.22.27.26,也可以单独跟我要。
6.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 S. V. 帕坦卡 著 张政 译 蒋章焰 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0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选课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选课

刁东风,杨雷
012191 MACH6401 Moder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杨树明
012192 MACH6402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AD/CAM/CAE 王煜 (A)
012193 MACH7403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李涤尘,田小永
051010 COMP7004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051011 COMP7005 面向对象技术
051012 COMP7006 软件开发
061001 MECH7001 振动理论
061002 MECH6001 有限元原理及工程应用
091002 MATH6001 计算方法(A)
091003 MATH6002 计算方法(B)
041002 EELC6001 微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041003 EELC6002 电子技术工程设计与实验 041004 EELC6003 DSP 技术及其应用
041005 EELC600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041006 INSM6002 嵌入式系统及其设计
041007 INSM6003 智能仪器设计
121002 ENGL6003 英文影视听说
开课单位
任课教师
学分 开课季节
备注
3
2
60
6
2
1
0
6
3
1
0
1
2
2
机械 唐一平
2 春下、秋下 秋博选,春硕选
能动 李国君,张荻
3 秋季
能动 陶文铨
3 秋季
电气 孙晓华,刘晓晖,乌江
3 春季、秋季
电气 张彦斌,贾立新,曹晖,司刚全

传热学第5章

传热学第5章

如果Pr =1,则
St x
Cf , x 2
Cf St 2
以上两式称为雷诺比拟式
根据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之间的类比性,通过 理论分析建立起描述这两个传递现象的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式(称为比拟关系式),再由已知或比较容 易获得的动量传递的规律推测出热量传递的规律,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比拟法。 比拟法曾被广泛用于紊流换热问题的研究。

x
4.64 Re
1/ 2 x
精确解: 4.92 Rex 1/ 2

x
由速度分布及牛顿公式还可求得距前缘 x 处平 板表面的局部切应力和局部摩擦系数 2 0.323 u w,x Rex
Cf , x
w, x 1/ 2 0.646 Rex 2 u / 2
精确解: Cf , x 0.664 Rex 1/ 2
hl 令 Nu Y Y 0 Nu Y Y 0
hl
Y 0
Nu称为平均努塞尔数,等于壁面法线方向上的平 均无量纲温度梯度,大小反映平均对流换热的强弱。
2
对于常物性、无内热源、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平行 外掠平板稳态对流换热,du //dx=0,方程组简化为 u v U V 0 无量纲化 0 X Y x y 2 U U 1 2U u u u U V u v 2 X Y Re Y 2 x y y 2 1 2 t t t U V u v a 2 X Y Re Pr Y 2 x y y 式中 Re
特征数关联式中变量个数大为减少,更突出地反映相 关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对对流换热的综合影响。 3 外掠平板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精确解 对于常物性、 u v 0 无内热源、不可压 x y y = 0, u=v=0, u u 2u 缩牛顿流体平行外 t = tw, u v 掠等壁温平板稳态 x y y 2 y =∞, u=u∞ , t = t∞, 2 层流换热,数学模 t t t u v a 2 型为: x y y 4

计算传热学-第1_2讲

计算传热学-第1_2讲

j
1 r
()
kz
z
()
Cylindrica l
ir
r
()
j
1 r
() k
1
r sin
()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s
z
o
x
x-y-z
z
z
yx
roΒιβλιοθήκη y xro
y
r--z
r--
2.1.1热传导
Operators
div (R) x (Rx ) y (Ry ) z (Rz ) Cartesian
格式进行计算,并与分析解比较(计算时节点数目可取为 10 ~ 20); 3) 改变参数,譬如取=10,重复 2)中的计算;
分析 2)和 3)中得到的结果,对各种格式进行比较。
计算传热学习题之四
直角坐标系中的二维稳态导热问题。如图所示,一截面为 LL 的正方形长柱,它的
左边界和下边界维持均匀恒定的温度 T1,上边界和右边界维持均匀恒定的温度 T2,材料 的导热系数为 k(T)。
多种商业软件 网上资源
Black box program skill easy reading
分类
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用差商与代替导数 经典、成熟 数学理论基础明确 主导方法
有限容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控制容积法(Control volume method) 基本上属于有限差分法的范畴
分类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将求解区域分成若干个小的单元(element) 设定待求变量在单元上的分布函数 适应性强,适用于复杂的求解区域 一度有取代有限差分法的趋势 程序技巧要求告 数学基础不如有限差分法明确

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

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

5/62
MOE-KLTFSE
1. 必须说明离散格式的截断误差的阶数; 2. 空间导数的离散格式至少是二阶的; 3. 必须确认所提供的是网格无关解; 4. FUD,HD,PLS,EPS均被认为是一阶格式 。 建议:调试程序时用FUD或者PLS, 正式计算用CD, SGSD,或者3 阶对称格式。
5.1.3 数值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的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
MOE-KLTFSE
数值误差(Numerical error)指分析得出的数值及 其正负符号都有很大的可信度的 (known with a high reliability);如果分析得出的数值只具有一定的可信 度(常常95%)应该称为数值不确定度(Numerical uncertainty)。
本章的分析方法大部分应该属于数值误差的分 析方法。
23/62
MOE-KLTFSE
18/62
MOE-KLTFSE
网格数目只有21X21,太少。
Napolitano M, Orlandi P. Laminar flow in a complex geometry – a comparison. Int J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 1985,5:667-683
u u1

r1 / r2 1 (r1 / r2 )2
1 (r / r2 )2 r / r2
u u2

r1 / r2 1 (r1 / r2 )2
[ r / r2 r1 / r2

r1 r
/ r2 ] / r2
11/62
MOE-KLTFSE
2. 只满足微分方程不满足边界条件的分析解
2D,3D不可压缩NS方程的分析解:

第一章计算传热学

第一章计算传热学

第一章 引言———计算传热学发展简史
NTH
第一阶段---萌芽初创时期(1965---1974) 1965年美国科学家Harlow/Welch 提出了交错网格 1966年Gentry/Martin/Daly及 Barakat/Clark确认了迎风格式的意义 初 期 遇 到 的 两 大 困 难
1966年世界上第一本介绍CFD和NTH的 刊物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创刊
10220
709 1977 469 628
1.799
1.533 1.382 1.033 0.850
174
463 108 57 91 19% 29%
IF=sum of cites in 2001 to article published in 00 and 99/Number of article published in 00 and 99
与理论研究所不同,计算传热学以真实 条件和复杂工况为研究对象,用数值计 算的方法求解描述该真实过程的基本方 程,从而获得该过程变量的数值分布, 并据此研究该过程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 引言———计算传热学发展简史 3、计算传热学发展简史
计算传热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关系密切,以至通常人们 把热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也归于CFD
第一章 引言———人类实践活动发展迅猛 2.2 人类实践活动发展迅猛 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和动力主要来自化石 燃料的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变过程。因此与热相 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十分丰富,且与我们生产生 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在上世纪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和成熟。如: 性能卓越,易于控制的汽车发动机 从推力以克计量的微型火箭发动机到推力以 吨计量大型火箭发动机 十分复杂和可靠航空发动机 大型的燃煤、燃油锅炉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应修满12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必修环节2学分:讲座选听1学分;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学位核心课程:1、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第一外国语3、材料研究创新学4、材料热力学5、材料力学行为6、材料表面工程7、非金属材料的设计与优化8、高新技术材9、材料科学前沿10、材料物理11、材料化学12、现代凝固学13、传输原理14、焊接传热传质15、焊接物理冶金16、结合力学分析17、焊接过程数值分析学分要求:学位课程至少10学分,其中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第一外国语、材料科学前沿为必选课程。

总学分为12学分,10学分(课程学习环节)+2学分(必修环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1、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他为学位选修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第二外国语在必修的12学分外记2学分。

2、学位必修课4学分包括:(1)第一外国语:2学分(其中:基础部分1学分,专业部分1学分)(2)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3、必修环节2学分包括:讲座选听 1学分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学分4、博士学位核心课程1.流体力学的近代进展2.燃烧学的近代进展3.多相流及其进展4.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5.偏微分方程的现代数值解法6.制冷、空调、热泵中的CFCs的替代7.洁净燃烧及污染防治进展8.热力学的近代进展9.低温机械与系统的工作过程10.流体机械计算流体动力学11.压缩机现代理论方法12.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13.多相流动力学基础14.化工过程综合与优化《核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博士生在校学习阶段包括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两部分,修满至少12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他这学位选修课。

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Chapter 1

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Chapter 1
2/90
MOE-KLTFSE
教学时间安排
1. 第15周-5-30,6-1 2. 第16周-6-6 ( 端午节),6-8 3. 第17周-6-13,6-15 4. 第18周-6-20,6-22 5. 第19周-6-27,6-29
3/90
MOE-KLTFSE
数值模拟的重要性与意义
复杂的传热与流动过程由一组高度非线性的偏微 分方程组及相应的初、边界条件所描述; 数值模拟就是将这组偏微分方程组及边界条件转 化为计算区域上代表性地点(节点)上的一组大型代 数方程组(离散化),并用计算机求解之。 传热问题数值计算是计算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美国总统顾问委员会提出要发展计算科学以 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MD计算的分子数目受到计算资源的限制,近 年来最多已达100亿个分子的量级。
16/90
MOE-KLTFSE
17/90
MOE-KLTFSE
几何尺度与特征时间的关系
E Weinan and Engquist Bjorn.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 NOTICES OF THE AMS, 2003, 50( 9):1062-1070
4/90
MOE-KLTFSE
历史上,1985年西欧共同体曾经将PHEONICS 列为对共产党国家禁运的产品。 理论分析、实验 研究与数值模拟是当 代科学研究的三个相 辅相成的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是多学科交 叉领域,在探索未知、 促进科技发展和国防 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复杂流 动与传 热
MOE-KLTFSE
2. 介观层次(Mesoscale-level)
对大量的“大分子”(粒子)应用动力学基本方程 研究其运动特性,按某种平均方式获得宏观参数分布。 DSMC (direct simulation of Monte Carlo method)以及 LBM (lattice-Boltzmann method) 均属之。 DSMC 仅适用于气体, 特别是当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与所在空间的几何特征尺度可以相比拟时,计算费 时,目前只限于很小的计算区域(一般为毫米级别的 几何区间); LBM 则可用于模拟气体和液体的流动与传热, 计算空间也没有严格限制。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阶段科目

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阶段科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发布时间:2007/09/04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新性成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备从事本学科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工程热物理(080701)1.燃烧理论与燃烧模型2.微尺度能量转换机理与微动力系统3.材料加工中的传热传质4.新能源利用5.热物理测试技术(二)热能工程(080702)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控制的研究4.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开发(三)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1.动力机械新能源及节能技术2.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排放控制15、先进干燥技术. T.库德著[加].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工程燃烧概论. 霍然.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7、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 陶文铨. 科学出版社,200018、计算传热学. 施天谟著[美],陈越南,范正翘,陈善年. 科学出版社,198719、煤的清洁燃烧. 毛健雄. 科学出版社,200020、太阳能的基础及应用. 日本太阳能学会编,刘鉴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1、煤炭气化原理与设备. 王同章.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2、离心泵和轴流泵. A.J.斯捷潘诺夫.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23、叶片泵与透平压缩机. C.普夫来德纳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24、叶片泵计算与结构. A.T.特罗斯科兰斯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25、流体力学概论. L.普朗特等著,郭永怀等. 科学出版社,198126、现代泵技术手册. 关醒凡. 宇航出版社,199827、泵手册(第三版). Igor J.Karassik等.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28、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马大猷.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9、旋转机械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 张正松.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0、故障诊断的振动测试技术. 寇惠.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31、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柴诚敬、张国亮.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化工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刘道德.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3、水力机械测试技术. 李建威.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34、流体密封技术――原理与应用. [德].海因茨K米勒,程传庆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二、主要专业学术期刊(一)中文期刊1、水泵技术2、流体机械3、内燃机学报4、内燃机工程5、燃烧科学与技术6、热力发电 7、热能动力工程 8、声学学报 9、动力工程 10、工程热物理学报工业炉 11、应用力学学报 12、制冷学报 13、锅炉技术 13、化工机械 14、力学进展 15、化学工程 16、环境工程 17、环境科学 18、机械工程学报 19、金属矿山 20、空气动力学学报 21、力学学报 22、煤炭学报 23、农业工程学报 24、农业机械学报 25、燃料与化工学报 2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27、太阳能学报 28、选煤技术 29、半导体学报 30、生物工程学报 31、汽车工程 32、汽车发动机技术 33、信号处理 34、振动工程学报 35、清华大学学报 36、浙江大学学报 37、华中科技大学学报38、江苏大学学报 3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40、武汉大学学报(二)外文期刊1、Heat Transfer2、Combustion and Flame3、Combustion Theory and Modeling4、ProgressCopyright 江苏大学研究生处版权所有分辨率:1024×76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发布时间:2007/09/04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方向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主要包含学科方向为: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材料、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南京师范大学获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方向拥有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校级重点实验室和数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该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空调系统节能与新能源利用;(2)高效热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与舒适性研究;(4)空调制冷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

2.学科方向简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为人类的居住、工作和交通等提供各种适宜的人工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其内容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及人工气候室中的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各种最适宜的人工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科学精神。

3.掌握坚实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5.毕业后能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的究设计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施工单位和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从事专业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三、质量标准1. 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具有坚实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numeca帮助文档(五)

numeca帮助文档(五)

2-7 Monitoring 查看求解过程当计算进行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查看收敛参数。

·在文本窗口·以残差曲线的方式2-7.1任务管理器139.在左侧控制面板,打开任务管理器(Task Manager)下面的收敛过程菜单(Convergence History)。

如下图(1)如上图中(2)(3),你可以选择想要查看的用以判定收敛的参数140.在FINE菜单中选择Monitor141.设置Residual File项下的Block值为2.如下图(A)所示。

142.查看残差收敛图形,判定收敛标准还是以自已的经验为主,本文中的质量误差小于1%,等等只是作为参考,初学NUMECA可以此为据。

2-8 Suspend the calculation 暂停求解143.在进行在约350步的计算后,单击Solver/Suspend,并退出监视图形。

2-9 Results analysis with CFView 用CFView分析结果144.开始CFView,在FINE菜单中下选择,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确定145.将计算结果文件读入CFView2-9.1 Colour contours and Isolines 云图和等值线146.在菜单Geometry下选择Select Surface….这一项,弹出对话框,这个对话框共有三项,选取第一项。

147.选取总压在菜单Quantity/Field Data/Basic Quantities 中148.选取Smooth项,在CFView菜单Representation/Colour contour 149.选取Range Set项Representation/Scalar Range150. 在消息区输入90.000-220.000,并单击鼠标右键,退出151.选择Relative Mach(马赫数)(Quantity/Field Data/Basic Quantities) 152.选择Isolines…(Representation/Isolines/Isolines…)153.输入:如下图• 15 isolines (default);• Range = 0 to 1.5;• Uniform (i.e. Black and White);• Click on the Apply button.154.选择Local Value 项在菜单Representation下2-9.2 翼展方向(径向)轮廓155.清除所有的项目(Update/Delete/All)156.两次选择Colormap在菜单Representation中(Representation/Colormap) 157.选择atan(Vt/Vm),(Quantity/Basic Quantities)158.选择Along Section,(Representation/Cartesian Plot)159.选择Normalized Arc Length (Update/Plot)2-9.3 Vector Field and Vector Lines 矢量图和矢量线160. 清除所有的项目(Update/Delete/All)161.在View菜单中选择Full (View/Full)162.选择Vxyz (Quantity/Field Data/Basic Quantities)163.选择Vector Field… (Representation/Vector Field…)16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Apply并关闭这个对话框165.关闭这个2D视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是166.选择3D视图2-9.4 Sweep across the solution (扫掠这个求解区域) 167.选择静压(Quantity/Field Data/Basic Quantities),并选择云图(Representation/ColorMap)168.选择Create IJK surface…(Geometry/Create IJK surfac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Select only block I (main)-Click on the mesh direction K(=streamwise direction)-Click on Quantity instead of Geometry-Sweep the K value by making use of the arrows.169.关闭这个Created Structured Surface对话框170.选择Surface IJK scrolling…(Geometry/Animations)-Select only block 1(main)-Click on the mesh direction K(=Streamwise direction)-Click on one arrow of the Animation Control menu. Several options are available to speed-up ,slow down,reverse or stop the animation.2-9.5 Blade pressure distribution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171.打开柱坐标视图,单击Cy图标,用鼠标左键选择一矩形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E-KLTFSE
可得出消去
φi −2
项的结果, 项的结果,记为式(d):
(aP − aWW Ai −2 )φi = aEEφi +2 + aEφi +1 + (aW + aWW Bi −2 )φi −1 + b + aWW Ci −2 (d)
P
类似地, 类似地,将(a) 对i-1点写出:。
φi −1 = Ai −1φi +1 + Bi −1φi + Ci −1
A1
归并同类项, 归并同类项,最后得出: 最后得出:
B1
C1
(aE ) 2 + A1 (aW ) 2 (b P ) 2 + C1 (aW ) 2 (aEE ) 2 φ2 = ( )φ4 + ( )φ3 + (aP ) 2 − B1 (aW ) 2 (aP ) 2 − B1 (aW ) 2 (aP ) 2 − B1 ( aW ) 2
aEE aE bP φ1 = ( )1φ3 + ( )1φ2 + ( )1 aP aP aP A1 B1 C1
(i)
12/64
MOE-KLTFSE
再对 i =2点写出(b),有:
(aP ) 2 φ2 = (aEE ) 2 φ4 + (aE ) 2 φ3 + (aW ) 2 φ1 + 0 + (b ) 2
将式(a)对 i =M-1点写出: 点写出: 0 0
(a)
(aEE ) M -1 = 0
• • • •
M-1 M M+1 M+2
• • • •
1 2
φM −1=A M-1φM +1 +BM-1φM +CM-1
0
φM −1 = BM −1φM + CM −1

φM ,φM −1
对i=M-2,M-3,……3,2,1点逐一进行
15/64
会代可得出所有各点之解。 会代可得出所有各点之解。
MOE-KLTFSE
第五章目录
5.1 PDMA方法 5.2 Krylov子空间方法简介 5.3 SIP (强隐过程) 强隐过程)方法简介 方法简介 5.4 多重网格方法简介 多重网格方法简介
16/64
MOE-KLTFSE
5.2 Krylov子空间方法简介 5.2.1 加速代数方程迭代求解收敛速度的方法 5.2.2 古典迭代法与近代迭代法 5.2.3 Krylov子空间方法分类 5.2.4 共轭梯度法 5.2.5 预条件矩阵共轭梯度法 5.2.6 讨论
将(d) 与式(f) 相加, 相加,消去
φi −1
项:
8/64
MOE-KLTFSE
(aP − aWW Ai −2 )φi = aEEφi +2 + aEφi +1 + (aW + aWW Bi −2 )φi −1 + b + aWW Ci −2
P
(d)
(aW + aWW Bi −2 )φi −1 = Ai −1 (aW + aWW Bi −2 )φi +1 + Bi −1 (aW + aWW Bi −2 )φi + Ci −1 (aW + aWW Bi −2 )
P
• • • •
1 2
P



(j)

M-1 M M+1 M+2
aEE aE b φ1 = ( )1φ3 + ( )1φ2 + ( )1 aP aP aP
将(j)式代入, 式代入,消去
φ1 从而有: 从而有:
13/64
MOE-KLTFSE
aW aEE aEE aEE aE bP φ2 = ( ) 2 φ4 + ( ) 2 φ3 + ( ) 2 [( )1φ3 + ( )1φ2 + ( )1 ] + (b P ) 2 aP aP aP aP aP aP
令 D = aW + aWW Bi −2
(f)
φi [(aP − aWW Ai−2 ) − Bi−1D] = aEEφi +2 + (aE + Ai−1D)φi+1
+(b P + aWW Ci−2 + Ci−1D )
将此式表示成与(a)相对应的形式: 相对应的形式:
9/64
MOE-KLTFSE
aE + DAi −1 aEE φi = ( )φi + 2 + ( )φi +1 aP − aWW Ai −2 − Bi −1 D aP − aWW Ai −2 − Bi −1 D
φi=A iφi + 2 +Biφi +1 +Ci , i = 1, 2,3.......M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a)
消元过程就是要获得系数Ai,Bi,Ci 与原方程中系数
aPφi = aEEφi + 2 + aEφi +1 + aW φi −1 + aWW φi −2 +b (b)
P
设法从( 设法从(b)式中逐一消去 数间的关系式。 数间的关系式。
(aW + aWW Bi −2 )φi −1 = Ai −1 (aW + aWW Bi −2 )φi +1 +
(a’’)
将(a’’) 乘以式(d)中相应的系数 ( aW + aWW Bi −2 )
Bi −1 (aW + aWW Bi −2 )φi + Ci −1 (aW + aWW Bi −2 ) (f)
17/64
MOE-KLTFSE
5.2 Krylov子空间方法简介 5.2.1 加速代数方程迭代求解收敛速度的方法 (1)加速边界条件影响的传入- 加速边界条件影响的传入-ADI ; (2)加速局部守恒条件的满足- 加速局部守恒条件的满足-块修正技术; (3)加速不同波长误差分量均匀的衰减- 加速不同波长误差分量均匀的衰减-多重网格; 子空间方法。 (4)适当增加直接求解的份量- 适当增加直接求解的份量- Krylov子空间方法。 5.2.2 古典迭代法与近代迭代法 1. 古典迭代法: 古典迭代法:Jacobi, Gauss-Seidel , SOR ; 收敛条件: 收敛条件:代数方程不可约而且对角占优; 代数方程不可约而且对角占优;收敛速度 较低; 较低;
φi −1 , φi − 2
,将所得
结果与( 结果与(a) 相比, 相比,即可得出系数Ai,Bi,Ci 与原方程系
6/64
MOE-KLTFSE
首先消去 φi − 2 ,将式(a)对i-2 写出, 写出,
φi −2 = Ai −2φi + Bi −2φi −1 + Ci −2
与式(b)相比
(a’)
aPφi = aEEφi + 2 + aEφi +1 + aW φi −1 + aWW φi −2 +b
19/64
MOE-KLTFSE
(3)求解非对称 求解非对称非正定 非对称非正定系数矩阵代数方程的方法 非正定系数矩阵代数方程的方法: 系数矩阵代数方程的方法:流 场求解问题属之: 场求解问题属之:GMRES,CGS,Bi-CGSTAB,等。 5.2.4 共轭梯度法CG 1. 实施步骤 给定代数方程组
5.4 多重网格方法简介 多重网格方法简介
2/64
MOE-KLTFSE
5.1 PDMA 方法
5.1.1 二维高阶格式代数方程的系数矩阵 二维高阶格式代数方程的系数矩阵
5.1.2 PDMA算法的基本思想
5.1.3 PDMA算法的实施细节
3/64
MOE-KLTFSE
5.1 PDMA算法 5.1.1 二维高阶格式代数方程的系数矩阵 二维高阶格式代数方程的系数矩阵 对流项采用三阶格 式时代数方程为九对角 阵,每一个坐标方向上有 五个未知数; 五个未知数;如果同一个 坐标方向未知数直接求 解,另一个方向上未知数 归入源项, 归入源项,则有: 则有:
0 0
(4) 对于k=0,1….直到
r < allowed value
k
(a) 计算系数 α k = (r k , r k ) /( A p k , p k ) (b) 更新被求值 (c) 更新余量
φ
k +1
k +1
= φ +α p
k k
k
= r −α Ap k k +1 k +1 k k (d) 确定系数Beta, β = ( r , r ) /( r , r ) r
MOE-KLTFSE
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
第五章 代数方程的求解
主讲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流中心 CFD-NHT-EHT CENTER 2014年5月28日, 西安
1/64
MOE-KLTFSE
第五章目录
5.1 PDMA方法 5.2 Krylov子空间方法简介 5.3 SIP (强隐过程) 强隐过程)方法简介 方法简介
A2
2.回代过程 将式(a)对 i =M点写出: 点写出:
B2
C2
• • • •
1 2
(aE ) M = 0, (aEE ) M = 0 • • • •
M-1 M M+1 M+2
14/64
MOE-KLTFSE
φi=A iφi + 2 +Biφi +1 +Ci , i = 1, 2,3.......M φM=A MφM + 2 +BMφM +1 +CM φM = C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