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合集下载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均匀性
总结词
均匀性是指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数字在 预期范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
VS
详细描述
随机数序列的分布应该尽可能均匀,以确 保每个数字出现的概率接近预期的概率。 如果生成的随机数在某个范围内过于集中 ,或者某些数字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 数字,那么这种随机数生成器就不具备好 的均匀性。
独立性
总结词
独立性是指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数字之间相 互独立的程度。
详细描述
独立性意味着生成的每个随机数不应该依赖 于之前生成的数字。如果生成的随机数之间 存在依赖关系,那么这种随机数生成器就不 具备好的独立性。独立性是评估随机数生成 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通常需要独立的随机数来进行各种计 算和模拟。
决策支持
在模拟和预测模型中,随 机数用于生成各种可能的 场景和结果,为决策提供 支持。
04
随机数生成器的性 能评估
周期性
总结词
周期性是指随机数生成器在经过一定数量的迭代后重复生成数字的特性。
详细描述
周期性是评估随机数生成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随机数生成器应该 有较长的周期,即能够持续生成新的随机数序列,而不是快速地重复之前的数 字。周期性越长,随机数生成器的可靠性越高。
素。
05
随机数生成器的选 择与使用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随机数生成器
伪随机数生成器
适用于需要大量随机数但不需要高度随机性的场景,如模拟、游戏 、测试等。
真随机数生成器
适用于需要高度随机性和安全性的场景,如密码学、统计学、科学 计算等。
混合随机数生成器
结合伪随机数生成器和真随机数生成器的优点,适用于对随机性和安 全性都有一定要求但不需要达到最高标准的场景。

第04讲 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第04讲 随机数的产生与检验

3.
4.
几何分布与负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指数分布)
泊松分布非常适合描述许多随机过程,且在数学上非常简单 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的值为0,1,2,…,而取各个值的 概率为:
IE 11
1.2 DES中常见的随机分布
Simulation
则称X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Poisson)分布,记为X~π(λ)
IE
12
Simulation
① 所产生的数必须服从均匀分布。至于拟合的优良程度,建议采用大样 本量的χ2检验。样本容量N可以取1000至10000之间的数。 ② 所产生的数必须是统计独立的。随机数序列中一个数的值不能影响下 一个数的值。如果随机数序列缺少独立性就可能被拒绝,但随机数序列 被接受并不能证明它的独立性。 ③ 所产生的随机数序列必须是可以重现的,这样就允许仿真试验重复进 行。 ④ 所产生的随机数序列在任何需要的长度内必须是不重复的。这在理论 上可能是做不到,但从实践目的角度讲,在很多数目之后才出现重复性 循环。这项要求已经能充分保证。随机数发生器的重复性循环出现的长 度称为它的周期。 ⑤ 随机数产生的速度必须快,因为在仿真运行中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随 机数,如果随机数发生器速度慢,就必然大大增加仿真运行的时间和费 用。 ⑥ 用于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应当占用尽可能小的存储空间,仿真模型通常 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而存储空间总是有限的,如此宝贵的资源在产生 随机数的过程中占用得越少越好。
IE 14
1.2.3 可靠性与维修性
Simulation
在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建模中,优先考虑的随机变量是系 统中部件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后的修复时间。 通常部件发生故障的时间分布和修复时间的分布用指数分 布来描述,也可以用T分布和威布尔分布。

第4讲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第4讲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P ( X = n) = 1 6
v
选取均匀随机数u,如
n −1 n <u≤ 6 6
v

XF = 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u=unifrnd(0,1,1,10000);Randnum=zeros(1,10000); for i=1:10000 if u(i)<=1/6 Randnum(i)=1; else if u(i)<=2/6 Randnum(i)=2; else if u(i)<=3/6 Randnum(i)=3; else if u(i)<=4/6 Randnum(i)=4; else if u(i)<=5/6 Randnum(i)=5; else Randnum(i)=6;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cdfplot(Randnum)
= P( X ≤ u, Y ≤ u ) = P( X ≤ u ) P(Y ≤ u )
= FX (u ) FY (u ) FN (v) = P(min{ X , Y } ≤ v) = 1 − P (min{X , Y } > v)
= 1 − P ( X > v, Y > v) = 1 − P ( X > v) P (Y > v)
由 U (0 ,1)抽取 u , −1 (u ) 计算 x = F
v
v
v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v
v
1) 离散型分布的直接抽样方法
xi < x
对于任意离散型分布: F ( x) =
∑ pi
v

4_随机数与随机变量的生成

4_随机数与随机变量的生成
重复步骤①~②,即可生成分布函数F(x)的随机变量的数列。
28
4.4.4 舍选法
反变换法、卷积法、组合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直接 面向分布函数,因而称为直接法,它们以反变换法为基础。然 而,当反变换法难于使用(例如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不存在封 闭形式等)或者效率不高时,就需要使用非直接的方法。舍选 法就是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由于具有抽样灵活、计算 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4.1 随机数的生成及其性质
• 目前,在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的方法中,一类使用最广、发
展也较快的方法是数学方法。 • 按照一定的算法(递推公式)来生成“随机”数列(也
称为随机数流)的方法。用户只需任意给定一个初始值 (或称为种子值),当调用该算法时,就可以按确定的 关系计算出下一个“随机”数。随后,以这个新生成的 “随机”数作为第二个种子值,再计算出下一个新的随 机数。多次调用该算法即可生成一个“随机”数的序列。
u
1 n
n
ui
i 1
s2
1n n 1 i1
ui u
2
于是有
Eu 1
2
Varu 1
12n
Es2 1 12
Vars2 1 180n
渐进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 1)。
11
于是统计量:
v1
u
Eu Varu
12nu 1 2
v2
s2 E s2 Var s2
180n s2 1 12
组合发生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需要产生两个或多个基础 的随机数位并执行一些辅助操作,才能得到一个随机数,因此 该方法的计算速度相对较慢一些,成本比较高
9
4.3 随机数发生器的性能检验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2009-2010年第2学期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绪论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入数据的分析仿真结果与系统方案分物流仿真软件介绍学校:武汉科技学院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工业工程071姓名:学号:参考教材•《物流系统仿真原理与应用》张晓萍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孙小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目录第1讲绪论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1.2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第2讲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要素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系统建模与仿真案例分析第3讲输入数据的分析简介原始数据的收集随机变量的识别参数估计拟合度检验第4讲随机变量的产生随机数的生成方法随机数发生器的检验随机变量的生成原理典型随机变量的生成第5讲排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到达模式服务机构排队规则队列的度量⏹排队模型的分类⏹排队系统的分析单服务台M/M/1模型多服务台M/M/c模型M/M/c和M/M/1模型比较第6讲系统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第1讲绪论1.1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能够揭示系统元素之间关系和系统特征的相关元素实体。

•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准则缩小和简化的实际系统,对这样的物理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可以近似推广到原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费用较为昂贵试验是有限制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数学模型仿真模型1952年美国成立仿真学会美国的《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2020年前世界制造业面临的6大挑战和10大关键技术中,10大关键技术的第5项是“企业建模及仿真”。

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正式提出了系统仿真的概念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企业将生产仿真研究作为研究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英特尔、戴尔、马士基等,在企业扩建和改造的前期、新产品生产的投入之前,都会运营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将要采用的生产系统进行仿真和预测,为生产系统的调度决策、生产能力预测、生产设备的合理匹配、生产线的效率提高提供量化依据,为生产系统的早日投入正常生产运行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

第4章 随机数的产生

第4章 随机数的产生

重复产生两个相同的真随机数数列。 ●真随机数只能用某些随机物理过程来产生。 ●如果采用随机物理过程来产生真随机数,理 论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实际应用时,要做出 速度很快,而又准确的随机数物理过程产生器是 非常困难的。
准随机数:
准随机数概念是来自如下的事实: 要实现严格数学意义上的随机数,在理 论上虽然可行,但在实际中却是不可行 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关键是要保证 “随机”数数列具有能产生出所需要的 结果的必要特性。

步骤3 计算D=max(D+,D-) 步骤4 对给定的显著水平α和样本大小 N, 查表确定临界值D 步骤5 若样本的统计量D大于临界值Dα, 则虚假设被拒绝。若D ≤Dα,则推断实际 分布与均分布之间未检测到差异。
例:假设产生了5个随机数:0.44,0.81, 0.14,0.05,0.93,使用科尔莫戈罗夫·斯 米尔诺夫检验其均匀性,α=0.05.
[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可以用来生成其它分 布的随机数。
[0,1]均匀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1 f ( x) 0
1
0 x 1
其他
f(x) 1
x2 1 1 E ( R) xdx 0 2 0 2
V ( R)
1 3 2 2
0
1
x
x 1 1 2 1 1 1 x dx [ E ( R)] ( ) 3 0 2 3 4 12
例如,在大多数模拟研究中,模拟 事例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而这些事例 的顺序则似乎并不重要。因而我们可以 在大多数运算中,放心地置随机性的概 念于不顾。同样,我们也可以不考虑对 某些分布均匀性的涨落程度。 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超均匀的分 布比真随机数的均匀分布更合乎实际需 要。
伪随机数:

随机数和随机变数生成

随机数和随机变数生成

随机数(Random numbers)
从[0,1] 区间上的均匀分布生成的随机变数为随机数。
随机数和随机变数的关系
在仿真软件中,各种不同分布的随机变数都是由随机数
经过某种变换得到的,因此,要得到随机变数,首先需
要生成[0,1] 区间上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14
随机数和随机变数
如何生成真正均匀分布的、独立的随机 数成为仿真软件的一个重要基础。
随机数和随机变数生成
对于随机性活动进行研究所利用的数学 工具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对于实际系统中随机活动进行研究时, 往往由于众多的随机因素使得数学描述 和分析变得十分困难,这时我们往往求 助于计算机仿真。
仿真为这类复杂的随机系统的研究提供 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手段。
2
随机变量:对于随机活动的不同结果我们可以用不同 的数值与其对应。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变量来描述随 机活动,变量按一定的概率取某个值对应于随机活动 按一定的概率取某个结果。
作出
X 1 b n /2 1 b n /2 2 b n /2 n
重复上述过程,可得二进制n为数序列X 0 ,X 1 ,X 2 … 。令,
则 , , …就是所需要的(0,1)均匀分布 随y机n 数X序i 2列n 。 y 0 y 1 y 2
25
平方取中法 ——步骤
任取一十进制正整数 确定一偶数位数n
X
x0
x1
x2


xn

P{X=Xi}
P0
P1
P2


Pn

其中 Pn0,n1,2, ,
Pn 1
记 EXXx,Pi 称为X 的平均值。
数学方差
n 1
i0

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的产生摘要本文研究了连续型随机数列的产生,先给出了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在通过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变换得到其他连续型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在v c 环境下,我们给出了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的算法,然后探讨了同余法的理论原理.通过均匀随机数产生其他分布的随机数,我们列举了几种通用算法,并讨论各个算法的优缺点,最后以正态分布为例验证高效舍选法的优势. 正文一、 随机数与伪随机数随机变量η的抽样序列12,,n ηηη ,…称为随机数列.如果随机变量η是均匀分布的,则η的抽样序列12,,n ηηη ,…称为均匀随机数列;如果随机变量η是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称其抽样序列为正态随机数列.比如在掷一枚骰子的随机试验中出现的点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该随机变量就服从离散型均匀分布,x 取值为1,2,3,4,5,6,取每个数的概率相等均为1/6.如何得到x 的随机数?通过重复进行掷骰子的试验得到的一组观测结果12,,,n x x x 就是x 的随机数.要产生取值为0,1,2,…,9的离散型均匀分布的随机数,通常的操作方法是把10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分别标上0,1,2,…,9,然后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搅拦均匀后从中摸出一球记号码1x 后放回袋中,接着仍将袋中的球搅拌均匀后从袋中再摸出一球记下号码2x 后再放回袋中,依次下去,就得到随机序列12,,,n x x x .通常称类似这种摸球的方法产生的随机数为真正的随机数.但是,当我们需要大量的随机数时,这种实际操作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不能满足模拟试验的需要,比如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做10000次掷硬币的试验,来观察出现正面的频率.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在很短时间产生大量的随机数以满足模拟的需要,那么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用类似摸球方法产生的吗?不是.计算机是用某种数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实际上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到的一串数,它们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但是它们是依照确定算法产生的,便不可能是真正的随机数,所以称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为伪随机数.在模拟计算中通常使用伪随机数.对这些伪随机数,只要通过统计检验符合一些统计要求,如均匀性、随机性等,就可以作为真正的随机数来使用,我们将称这样产生的伪随机数为随机数.在计算机上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的一般要求如下:1)产生的随机数列要有均匀性、抽样的随机性、试验的独立性和前后的一致性.2)产生的随机数列要有足够长的周期,以满足模拟实际问题的要求.3)产生随机数的速度要快,占用的内存少.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内容是丰富的,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方法,计算机通常是先产生[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再产生其他分布的随机数.二、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2.1 算法1在v c的环境下,为我们提供了库函数rand()来产生一个随机的整数.该随机数是平均在0~RAND_MAX之间平均分布的,RAND_MAX是一个常量,在VC6.0环境下是这样定义的:#define RAND_MAX 0x7fff它是一个short 型数据的最大值,如果要产生一个浮点型的随机数,可以将rand()/1000.0这样就得到一个0~32.767之间平均分布的随机浮点数.如果要使得范围大一点,那么可以通过产生几个随机数的线性组合来实现任意范围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例如要产生-1000~1000之间的精度为四位小数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可以这样来实现.先产生一个0到10000之间的随机整数.方法如下:int a = rand()%10000;然后保留四位小数产生0~1之间的随机小数:double b = (double)a/10000.0;然后通过线性组合就可以实现任意范围内的随机数的产生,要实现-1000~1000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可以这样做:double dValue =(rand()%10000)/10000.0*1000-(rand()%10000)/10000.0*1000;则dValue就是所要的值.但是,上面的式子化简后就变为:double dValue = (rand()%10000)/10.0-(rand()%10000)/10.0;这样一来,产生的随机数范围是正确的,但是精度不正确了,变成了只有一位正确的小数的随机数了,后面三位的小数都是零,显然不是我们要求的,什么原因呢,又怎么办呢.先找原因,rand()产生的随机数分辨率为32767,两个就是65534,而经过求余后分辨度还要减小为10000,两个就是20000而要求的分辨率为1000*10000*2=20000000,显然远远不够.下面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正确的结果:double a = (rand()%10000) * (rand()%1000)/10000.0;double b = (rand()%10000) * (rand()%1000)/10000.0;double dValue = a-b;则dValue就是所要求的结果.在下面的函数中可以实现产生一个在一个区间之内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精度是4位小数.double AverageRandom(double min,double max){int minInteger = (int)(min*10000);int maxInteger = (int)(max*10000);int randInteger = rand()*rand();int diffInteger = maxInteger - minInteger;int resultInteger = randInteger % diffInteger + minInteger;return resultInteger/10000.0;}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随机数的产生需要有一个随机的种子,因为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是通过递推的方法得来的,必须有一个初始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种子,如果不对随机种子进行初始化,那么计算机有一个缺省的随机种子,这样每次递推的结果就完全相同了,因此需要在每次程序运行时对随机种子进行初始化,在v c中的方法是调用srand(int)这个函数,其参数就是随机种子,但是如果给一个常量,则得到的随机序列就完全相同了,因此可以使用系统的时间来作为随机种子,因为系统时间可以保证它的随机性.调用方法是srand(GetT ickCount()),但是又不能在每次调用rand()的时候都用srand(GetT ickCount())来初始化,因为现在计算机运行时间比较快,当连续调用rand()时,系统的时间还没有更新,所以得到的随机种子在一段时间内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一般只在进行一次大批随机数产生之前进行一次随机种子的初始化.下面的代码产生了400个在-1~1之间的平均分布的随机数. double dValue[400];srand(GetTickCount());for(int i= 0;i < 400; i++){double dValue[i] = AverageRandom(-1,1);}用该方法产生的随机数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图1 400个-1~1之间平均分布的随机数2.2 算法2:用同余法产生随机数同余法简称为LCG(Linear Congruence Gener-ator),它是Lehmer 于1951年提出来的.同余法利用数论中的同余运算原理产生随机数.同余法是目前发展迅速且使用普遍的方法之一.同余法(LCG)递推公式为1()(mod )n n x ax c m -=+ (n=1,2,…), (1)其中n x ,a ,c 均为正整数.只需给定初值x.,就可以由式(1)得到整数序列{n x },对每一n x ,作变换n u =n x /m ,则{n u }(n=1,2,…)就是[0,1)上的一个序列.如果{n u }通过了统计检验,那么就可以将n u 作为[0,1)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式(1)中,若c=0,则称相应的算法为乘同余法,并称口为乘子;若c ≠0,则称相应的算法为混合同余法.同余法也称为同余发生器,其中0x 称为种子.由式(1)可以看出,对于十进制数,当取模m=10k(k 为正整数)时,求其同余式运算较简便.例如36=31236(mod102),只要对21236从右截取k=2位数,即得余数36.同理,对于二进制数,取模m=2k 时,求其同余式运算更简便了.电子计算机通常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数的.在整数尾部字长为L 位的二进制计算机上,按式(1)求以m 为模的同余式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具有的整数溢出功能.设L 为计算机的整数尾部字长,取模m=2L ,若按式(1)求同余式时,显然有11111;[()/].n n n n n n n ax c m x ax c ax c m x ax c m ax c m -----+<=++≥=+-+当时,则当时,则这里[x]是取x 的整数部分.在电子计算机上由1n x -求n x 时,可利用整数溢出原理.不进行上面的除法运算.实际上,由于计算机的整数尾部字长为L ,机器中可存放的最大整数为2L -1,而此时a 1n x -+c ≥m ≥2L -1,因此a 1n x -+c 在机器里存放时占的位数多于L 位,于是发生溢出,只能存放n x 的右后L 位.这个数值恰是模m=2L 的剩余,即n x .这就减少了除法运算,而实现了求同余式.经常取模m=2L (L 为计算机尾部字长),正是利用了溢出原理来减少除法运算.由式(1)产生的n x (n=1,2,……),到一定长度后,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周期现象,即{n x }可以由其某一子列的重复出现而构成,这种重复出现的子列的最短长度称为序列n x 的周期.由式(1)不难看出,{n x }中两个重复数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度就是它的周期,用T 代表周期.周期性表示一种规律性,它与随机性是矛盾的.因此,通常只能取{n x }的一个周期作为可用的随机序列.这样一来,为了产生足够多的随机数,就必须{n x }的周期尽可能地大.由前所述,一般取m=2L ,这就是说模m 已取到计算机能表示的数的最大数值,意即使产生的随机数列{n x }的周期达到可能的最大数值,如适当地选取参数0x ,a ,c 等,还可能使随机数列{n x }达到满周期.三、非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3.1 一般通用方法 3.1.1组合法组合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预定概率密度函数f ( x ) 表为其它一些概率密度的线性组合.而这些概率密度的随机抽样容易产生.通过这种避难就易的手段我们也许可以达到较高的输出速度和较好的性能.若分布密度函数f ( x ) 能表为如下式(2)所示的函数项级数的和,1()()i i i f x p f x ∞==∑(2)其 中1i i p ∞=∑,诸f( x )皆为概率密度函数.则依如下步骤可产生分布为f ( x )一次抽样.( 1 )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I , 使I 服从如下分布律:P ( I = i ) = p i i = 1 , 2 , 3……( 2 ) 产生服从f I ( x )的随机数0X 证明利用全概率公式,有:11()()()()()i i i i P x X x dx P Ii P x X x dx I i p f x dxf x dx∞=∞=<≤+==<≤+|===∑∑故X 服从f ( x ) 分布.我们以产生双指数(或拉普拉斯)分布的随机数为例来简单说明这种方法.双指数分布具有 概率密度函数f ( x ) = 0 . 5xe-, 如图2 :图2 双指数密度函数 f ( x ) 可表为:()0.5()0.5()l r f x f x f x =+ (3)其中()r f x 是指数分布,()l f x 是指数分布的对称分布.故产生双指数分布的抽样可按如下方法: 产生U 1 , U 2~U ( 0 , 1 ) ;若U 1 > 0 . 5 , 则令X = I n U 2,否则X = - I n U 2. 在式(2) 中, 若i →∞, 有p i → 0 ,则可用函数列{()}i i p f x 的前有限项和逼近f ( x ).这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与通常的函数逼近原理相同.只要近似的精度 ( 在某种“精度”的意义之下) 达到要求,我们就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 .使用组合法时,各f i ( x ) 的抽样应该容易产生,故选用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族{ f i ( x )}把任意连续分布表为式(2) ,乃是使用组合法的关键.3.3.2 概率密度变换法这是一种比较新的通用随机数产生方法.其主要的目的是对一般的f(x)找出较好的覆盖函数以达到较高的效率.我们知道,对某一特定的概率密度f(x),我们可以使用最优化技术找到好的覆盖函数.但对于一般情况,我们只能期望产生效率尚可的覆盖函数. H O R M A N N 用概率密度变换的方法生成一曲边梯形作为覆盖函数.其原理如下:使用一个变换函数T (x)把预定密度函数f ( x ) 变换为h ( x ) = T ( f ( x ) ) ,用一个分段线性函数l ( x )覆盖h ( x ),如图2 - 4 左图; h ( x ) 若是上凸的,则T 1-( l ( x ) )将是f ( x ) 的一个较好的覆盖函数,图3 概率密度变换法原理图这个方法在选择合适的T ( x ) ( l o g ( x ) 或1 / x a等) 后,能产生随机数包括了较多的分布类型.这个方法有较短的预处理时间,但需要较多的函数计算,不太适合硬件实现.此外,A h r e n s l用每段为常数的分段函数作为覆盖函数.L e y d o l d基于r a t i o - o f - u n i f o r m s 的方法也是一个通用算法.还有一种近似的方法,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指定分布的随机数具有相同的前四阶矩,但概率分布不一定相同.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3.2 我们的方法当前的通用算法的问题是效率不能任意提高,不够灵活. 通常产生每个所需随机数X需以较大的概率计算f ( x )等函数.我们认为在速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计算f ( x )是不利的,尤其以硬件进行函数计算是十分不利的.针对己有通用算法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基于组合法的通用算法.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三角、指数、对数等超越函数的计算,以便硬件实现.产生任意连续分布随机数的高效舍选算法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算法,可视需要使效率接近1 , 而且f ( x ) 的计算概率可任意小. 这些优点的取得是以长的预处理时间为代价的.在需要产生大量随机样本的场合( 例如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测试,可能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的仿真时间) ,本算法将有很大的优势,尽管有看法认为只有能用简单代码实现的算法才会被经常使用.3.2.1 算法原理假定预定的连续概率密度函数f ( x ) 为单峰的( 这是实际的大多数情况) ,已知其峰值点为m .一般f ( x ) 不关于x =m 对称,如图2 -5 .我们假定f ( x ) 定义在有界的区间[ a , b ] 上( 上文说过,对正态分布这类定义区间无限的情况,我们把这个区间取得足够大就可以了) . 直线X=m把f ( x ) 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分为左右两部分,我们把左右两部分各等分为K份,一共得到2 K个曲边梯形.并用2 K个矩形各自覆盖相应的曲边梯形.如图4所示( 图中各均分为四份) .R i , L i ( i = 1 , 2 , . . . , K -1 )是分点.并令R0=L=m,Lk = a,Rk= b .图4 均分f ( x ) 曲 线与X 轴所围面积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舍选法的几何意义,分别在上述 2 K 个曲边梯形内均匀投点,从而使随机点在f ( x ) 曲线与x 轴所围的整个区域中均匀分布,这样即可产生f ( x ) 的抽样X . 而在曲边梯形内均匀投点可使用简单舍选法:先在各个矩形内均匀投点,再选出落于相应曲 边梯形内的点. 这种投点法浪费的点只位于各个矩形的一角, 显然效率大大高于简单舍选法.最为重要的是:随着K 的增大,效率会不断提高.另外,只有当投点位于曲边梯形的曲边之下时, 才需计算f ( x ) ,而且计算f ( x ) 概率是随着K 的增加而减小的. 我们每次“ 按概率”随机选中一个曲 边梯形进行投点. 这需要两步完成:先选择左边还是右边,再于此边的K 个曲边梯形中选择一个.这里的概率显然就是面积,这可以从以下的推导中看出来.为清晰起见,我们先阐述随机数的产生法,而把面积的均分这个预处理过程置于随后. 3.2.2 算法推导令()mP f x dx -∞=⎰为左边面积.则左边各曲边梯形面积皆为 P / K ,右边各曲边梯形面积皆为( ( I -P ) / K . f ( x ) 可表为:12111()()()KKi i i i P P f x f x f x KK==-=+∑∑(4)诸ji f ( x ) ( j = 1 , 2 ; i = 1 , 2 . . . k ) 皆为一腰为曲边的梯形形状的概率密度函数.依如下步骤可产生分布为f ( x ) 的一次抽样:S t e p l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J ,使J 服从如下两点分布: P ( J = 1 ) = P , P ( J = 2 ) = 1 - P : S t e p 2 :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I , 使I 服从如下均匀分布律:P ( I = i ) = 1 / K , i = 1 , 2 . . . . K ; S t e p 3 : 用基本舍选法产生概率密度为f ( x ) 的随机数X . 证明利用全概率公式,有:2111211()()()(,)1(()())()Kj i KKi i i i P x X x dx P Jj P I i P x X x dx J j I i P P f x f x dxKKf x dx====<≤+===<≤+∣==-=+=∑∑∑∑故x 服从 f ( x ) 分布.下面完整地描述这个方法: S t e p l( 产生J ) :S t e p l . l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1 ;S t e p 1 . 2若U 1 < P ,则返回J = 1 , 否则返回J = 2 ; S t e p 2( 产生I ) :S t e p 2 . l 产生 [ 0 , I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2 ;S t e p 2 . 2 21;I kU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产生 ji f ( x ) 的样本需区别j = 1 与j = 2 两种情况. 图2 - 6 示出j = 2 时一 典型的ji f ( x ) , 用简单舍选法产生其抽样,覆盖函数为矩形. 首先产生一个[ 0 , R i ] 的均匀数, 如它属于[ 0 , R 1i -] 小无需再产生y 轴方向的均匀随机数,接受此均匀数即可;否则还需产生一个Y 轴方向的均匀随机数进行投点,那些落在曲边下方的点被接受,投在矩形右上角的点被舍弃.同理易得j = 1 时的产生法.图5 典型的ji f ( x ) j=2整个S t e p 3 如下: S t e p 3( 产生X ) : i f J = =1{ l o o p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U 3 , W = ( L 0 - L 1 ) U 3 + L 1 : i f W> L1i -,返回 X = W;e l s e { 产生[ O , l ] 上的均匀随机数V ; if f ( W) - f ( L 1) < ( f ( L1j - ) - f ( L 1 ) ) V 返回X = W;e l s e 舍弃W ,重复l o o p ;} } e l s e{ l o o p : 产生[ 0 , 1 ] 上的 均匀随机数U 3 , W = ( R 1 - R o ) U 3 + R o ;i f W< R 1i -,返回 X = W; e l s e {产生[ 0 , 1 ] 上的均匀随机数V ;i f f ( W) - f ( R 1) C ( f ( R 1I - ) - f ( R 1) ) V , 返回X = W; e l s e 舍弃W ,重复l o o p ;} } 均匀随机数U 2 实际上可由U 1 变换得到, U 3 可由均匀数U2变换得到. 例如从U1 产生U 2 的方法是:当J = l 时, U 1 在[ 0 , P ]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2 = U l / P ;当J = 2 时, U 1在[ P , 1]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2 = ( U 1 - P ) / ( 1 - P ) . 从U 2 产生U 3 的方法是:当I = i 时, U 2 在 [ i / K , ( i + l ) / K ]上均匀分布, 故可令U 3 = K ( U 2 - i / K ) . 这样的做法节省了均匀随机数,增加了一些乘法和除法运算.对F P G A 等并行处理的硬件来说,产生均匀随机数是便宜的,除法运算是耗费的,所以我们不提倡减少均匀数的做法. 而对有C P U 的硬件来说, 减少均匀随机数意味着减少了过程调用,也许是值得的. 再介绍预处理过程.各分点需解下列递推方程求得:从i=1开始求解,直至i = K - 1 .这些方程可事先利用软件求解. 3.2.3 算法性能分析影响随机数产生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f ( x ) 的计算,故把产生每个抽样平均计算f ( x )的次数 ( 计算概率)做为一个性能指标.另外舍选法的平均效率也作为一个性能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每产生一个随机数所需的均匀数个数.产生每个样点X 需计算f ( x ) 的平均概率P f 可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其中10i i iL L L L ---的分母是左边第i 个曲边梯形的下底长,分子是下底与上底的差,这个比值就是在此曲边梯形内投点时计算f ( x ) 的概率.10i i i R R R R ---的意义相仿.舍选法的平均效率” 可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11()()11(1)()()L R KKi i L R A i A i P P K B i K B i η===+-∑∑诸(),(),(),()L L R R A i B i A i B i 分别表示左边各曲边梯形面积、左边各矩形面积、右边各曲边梯形面积和右边各矩形面积.在不同的K 值下,计算了算法用于产生正态分布、 指数分布、 瑞利分布三种标准分布时的上述两个性能参数.各个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正态分布:2())2xf x =-指数分布:()xf x e-=瑞利分布:2()exp()48x xf x =-结果如下图6 :左图反映出概率密度函 数的计算概率P f 随K 的增大而减小, 最终趋于零,例如当K = 1 0 2 4 时, P f 已 非常小;右图反映出 舍选法的平均效率随K 的 增加而提高, 最终趋于 1 , 也就是三个均匀随机数产生一个预期的随机数.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K 值.图6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的概率3.3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下面提出了一种已知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以典型的正态分布为例来说名任意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如果一个随机数序列服从一维正态分布,那么它有有如下的概率密度函数:22()2()xf xμσ--=其中μ,σ(>0)为常数,它们分别为数学期望和均方差,如果读者对数学期望和均方差的概念还不大清楚,请查阅有关概率论的书.如果取μ =0,σ =0.2,则其曲线为图7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μ附近的概率密度大,远离μ的地方概率密度小,我们要产生的随机数要服从这种分布,就是要使产生的随机数在μ附近的概率要大,远离μ处小,怎样保证这一点呢,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在图7的大矩形中随机产生点,这些点是平均分布的,如果产生的点落在概率密度曲线的下方,则认为产生的点是符合要求的,将它们保留,如果在概率密度曲线的上方,则认为这些点不合格,将它们去处.如果随机产生了一大批在整个矩形中均匀分布的点,那么被保留下来的点的横坐标就服从了正态分布.可以设想,由于在μ处的f(x)的值比较大,理所当然的在μ附近的点个数要多,远离μ处的少,这从面积上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要产生的随机数就是这里的横坐标.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可以用程序实现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程序如下:double Normal(double x,double miu,double sigma) //概率密度函数{return 1.0/sqrt(2*PI*sigma) *exp(-1*(x-miu)*(x-miu)/(2*sigma*sigma));}double NormalRandom(double miu,double sigma,double min,double max)//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double x;double dScope;double y;do{x = AverageRandom(min,max);y = Normal(dResult, miu, sigma);dScope = AverageRandom(0, Normal(miu,miu,sigma));}while( dScope > y);return x;}参数说明:double m iu:μ,正态函数的数学期望double s igma:σ,正态函数的均方差double m in,double max,表明产生的随机数的范围用如上方法,取μ=0,σ=0.2,范围是-1~1产生400个正态随机数如图8所示:图8 μ=0,σ=0.2,范围在-1~1时的400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分布图取μ=0,σ=0.05,范围是-1~1产生400个正态随机数如图9所示:图9 μ=0,σ=0.05,范围在-1~1时的400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分布图从图8和图9的比较可以看出,σ越小,产生的随机数靠近μ的数量越多,也说明了产生的随机数靠近μ的概率越大.我们,先产生4000个在0到4之间的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取μ=0,σ=0.2,再把产生的数据的数量做个统计,画成曲线,如下图10所示:图10 μ=0,σ=0.2,范围在0~4时的4000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统计图从图10中也可以看出,在靠近2处的产生的个数多,远离2处的产生的数量少,该图的轮廓线和概率密度曲线的形状刚好吻合.也就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有了以上基础,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只要知道概率密度函数,也就不难产生任意分布的随机数,方法都是先产生一个点,然后进行取舍,落在概率密度曲线下方的点就满足要求,取其横坐标就是所要获取的随机数参考文献:[1] 肖云茹.概率统计计算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2]程兴新.曹敏.统计计算方法EM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王永德等.随机信号分析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0 0 3.[4]皇甫堪等.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内部印刷,2 0 0 2.。

(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课件

(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课件

下面是用Excel软件模拟的结果:
其中A,B,C三列是模拟三天的试验结果,例如第 一行前三列为888,表示三天均不下雨. 统计试验的结果.D,E,F列为统计结果.其中D 列表示如果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则D为1,否则D 为0,其公式为“=IF(OR(AND(A1<4,B1<4,C1 >3),AND(A1<4,B1>3,C1<4),AND(A1>3, B1<4,C1<4,1,0)))”. E1表示30次试验中恰两天下雨的次数,其公式为 “=SUM(D 1∶D 30)”,F1表示30次试验中恰有 两天下雨的频率,其公式为“=E1/30”.
1
的组数
N1,则频率NN1即
为投掷两枚骰子都是 1 点的概率的近似值
点评:1.常见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比较:
2.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时,需切实保证 操作步骤与顺序的正确性,并且注意不同型号的计 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可能会不同,具体操作可参 照其说明书. 利用抽签法产生随机数时需保证任何一个数被抽到 的机会均等.
例如,我们可以产生 0~9 之间的整数值随机数,用 0~3 表示下 雨,用 4~9 表示不下雨,这样就体现了下雨的概率为 40%,让计算 机连续产生三个这样的随机数作为一组模拟三天的下雨情况,如 021 表示三天都下雨,109 表示前两天下雨,第三天不下雨,产生一组这 样的随机数就表示做了一次试验,然后用 N 统计试验次数,用 N1 统 计数组中恰有两个在 0~3 之间的次数,则NN1为频率,由此可估计概 率.
②“从一等品零件中,随机抽取的 2 个零件直径相等”(记为事 件 B)的所有可能结果有:{A1,A4},{A1,A6},{A4,A6},{A2,A3}, {A2,A5},{A3,A5},共有 6 种.所以 概型概率的计算步骤是: (1)算出基本事件的总数 n; (2)算出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m; (3)算出事件 A 的概率 P(A)=mn.

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的产生随机数的产生1.随机数的概念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模拟随机试验,特别是一些成本高、时间长的试验,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的作用.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一般用试验的方法,如把数字标在小球上,搅拌均匀,用统计中的抽签法等抽样方法,可以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在计算器或计算机中可以应用随机函数产生某个范围的伪随机数,当作随机数来应用.3.随机模拟法(蒙特卡罗法):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并赋予每个随机数一定的意义;(2)统计代表某意义的随机数的个数M和总的随机数个数N;(3)计算频率()n Mf AN作为所求概率的近似值.要点诠释:1.对于抽签法等抽样方法试验,如果亲手做大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大大节省时间.2.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生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3. 随机数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和模拟一些试验,这样可以代替我们自己做大量重复试验,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的重要考试采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把考生分配到各个考场中.4.在区间[a,b]上的均匀随机数与整数值随机数的共同点都是等可能取值,不同点是均匀随机数可以取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实数,整数值随机数只取区间内的整数.5.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结合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求概率、面积、参数值等一系列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6.用随机模拟试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包含这个图形的规则图形作为参照,通过计算机产生某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再利用两个图形的面积之比近似等于分别落在这两个图形区域内的均匀随机点的个数之比来解决.7.利用计算机和线性变换Y=X*(b-a)+a,可以产生任意区间[a,b]上的均匀随机数.。

第4章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的生成

第4章  随机数与随机变量的生成
同理
x3 ( x1 x2 ) mod m 2 mod 8 2

u 2 x3 / m 2/8 0.25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依次取下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表: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xn1
1
2
3
5
0
5
5
2
7
1
0 0
1
1
un
0.125 0.25
77
(或者直接从5776取中取中间的两个数得77)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由上例可以看出,由于 k 取值较小,很快进 入退化状态;当 k 取值较大时,将使退化现 象延迟。 平方取中法易退化且均匀性差异显著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2. 乘积取中法随机数发生器
乘积取中法随机数发生器的其递推公式为: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例4.3 取k=2, M=3987, x0=7223,求由常数乘子
法可以得到不同的随机数。 解
M x0 22 x1 mod 10 2 10 28798101 22 mod 10 2 10 287981 .01 mod 1022 7981 287981mod 1022
u 2 x 2 / 1022 8202/ 10000 0.8202
常用的随机数发生器
依次取下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表:
n 1 28798101 7981 0. 7981 2 3 4 5 6 … … … …
Mxn1
31820247 32701374 27960831 38307096 12240090 8202 0. 8202 7013 0. 7013 9608 0. 9608 3073 0. 3073 2400 0. 2400

随机数产生原理

随机数产生原理

随机数产生原理随机数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模拟、随机化算法等领域。

那么,随机数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从随机数的定义、分类以及产生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随机数的定义。

随机数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的概率分布产生的数值,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重现性。

根据随机数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真随机数和伪随机数两种类型。

真随机数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产生的随机数,如大气噪声、放射性衰变等。

而伪随机数则是通过确定性算法产生的,其表现出的随机性是模拟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伪随机数的产生原理。

伪随机数的产生通常基于随机数发生器(Random Number Generator,简称RNG),它通过一个确定性的算法和一个种子(seed)来产生一系列看似随机的数值。

种子是随机数发生器的输入,通过不同的种子可以产生不同的随机数序列。

常见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包括线性同余发生器(Linear Congruential Generator,简称LCG)、梅森旋转算法(Mersenne Twister)等。

线性同余发生器是最简单的伪随机数发生器之一,其产生的随机数满足一定的线性递推关系。

其产生随机数的公式为,Xn+1 = (aXn + c) mod m,其中Xn为当前随机数,a、c、m为常数,mod表示取模运算。

线性同余发生器的随机性取决于参数a、c、m的选择,若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随机数序列的周期性和重现性。

梅森旋转算法是一种周期长、随机性好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它能够产生高质量的随机数序列。

梅森旋转算法的核心是一个庞大的状态数组和一系列复杂的变换操作,通过这些操作可以产生高质量的随机数序列。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伪随机数发生器外,还有一些基于物理过程的随机数发生器,如热噪声发生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等。

这些随机数发生器利用物理过程的随机性来产生真随机数,具有更高的随机性和安全性。

第4讲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第4讲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

一、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 产生均匀分布的标准算法在很多高级计算机语 言的书都可以看到。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使用者 可以自己手动编程实现。Matlab 中也提供给我们 用于产生均匀分布的各种函数。我们的重点是怎样 通过均匀分布产生服从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因此, 直接使用Matlab提供的可靠安全的标准函数,当然 不用费事了。
学习主要的随机变量抽样方法1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2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3随机数生成实例4实验作业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随机数的产生是实现mc计算的先决条件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 量抽样 实验目的
学习主要的随机变量抽样方法
实验内容
1、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2、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3、随机数生成实例 4、实验作业
随机向量的抽样方法
在用Monte Carlo等方法解应用问题时,随机 向量的抽样也是经常用到的. 若随机向量各分量相互独立,则它等价于多个 一元随机变量的抽样。
例8 生成单位正方形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 数,并画散点图。 mm=10000 xRandnum=unifrnd(0,1,1,mm); yRandnum=unifrnd(0,1,1,mm); plot(xRandnum,yRandnum,'.')
0.25
0.05
F(X4)=0.95
F(X5)=1.00
( .70 -- .95]
( .95 – 1)
随机变量生成的算法为 ①产生一个u(0,1),并令i=0; ②令i=i+1; ③若u>F(xi),转回到第②步,否则转至④;
mm=10000;Randnum=unifrnd(0,1,1,mm);xRandnum=zeros(1,mm); for ii=1:mm if Randnum(1,ii)<=0.1 xRandnum(1,ii)=10; else if Randnum(1,ii)<=0.3 xRandnum(1,ii)=20; else if Randnum(1,ii)<=0.7 xRandnum(1,ii)=30; else if Randnum(1,ii)<=0.95 xRandnum(1,ii)=40; else xRandnum(1,ii)=50; end end end end end cdfplot(xRandnum)

第4讲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4讲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量抽样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生成1行1000列21—30上离散均匀分布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生成1行1000列501—510上离散均匀分布随机
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function Random=liti42(mm) Random=unifrnd(0,1,1,mm); for i=1:mm
cdfplot(liti42(1000)), cdfplot(liti42(1000)+20), cdfplot(liti42(1000)+500)
第34页
总之 假如 X 密度函数f(x)难于抽样,而X关于Y条
件密度函数f2(x|y)以及Y分布F1(y)均易于抽样, 则X随机数能够下产生:
由Y的分布F1 y 抽取YF1,
由条件分布f2 x YF1 抽取X f2 ( x|YF1 )
能够证实由此得到Xf2 (x|YF)服从f(x) 。
第35页
❖ 定理 设随机变量U服从(0,1)上均匀分布,则 X=F-1(U)分布函数为F(x) 。
❖ 所以,要产生来自F(x)随机数,只要先产生来 自U(0,1)随机数,然后计算F-1(u) 即可。
❖ 其步骤为
由U 0,1抽取u, 计算x F 1u
第6页
v 1) 离散型分布直接抽样方法
❖ 对于任意离散型分布: F (x) pi
RandY
F
1 X
(1
(1
u
)
1 n
)
1
1 (1 u) n
生成n=20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经验分布函 数曲线。
第28页
n=20 Randnum=1-(1-unifrnd(0,1,1,10000)).^(1/n); cdfplot(Randnum)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伪随机数生成器的实现
线性同余法
线性同余法是一种常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通 过迭代计算来产生序列。它需要确定种子和一 组参数来控制生成的随机数序列。
梅森旋转演算法
梅森旋转演算法是一种高质量的伪随机数生成 器。它使用位操作和旋转运算来生成随机数序 列,具有较长的周期和良好的统计特性。
真随机数生成器的实现
的游戏乐趣和挑战,如随机胜利条件、
道具生成和敌人行为。
3
密码学
随机数在密码学中起到关键作用,用 于生成密钥、加密数据和验证身份。
数学模型
随机数在数学模型中用于模拟和预测 复杂系统的行为,如气象模型、金融 模型和生态模型。
总结
随机数的重要性
随机数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众多应用提供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安全性。
线性复杂性检测
线性复杂性检测用于检测随 机数生成器的线性复杂性, 即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 复杂性低的生成器更难预测数 生成器的周期性。长周期生 成器可以提供更长的随机序 列,减小重复和预测的可能 性。
随机数的应用案例
1
游戏设计
2
游戏设计中的随机元素可以提供更多
2.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90A. (2010). Recommendation for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Using Deterministic Random Bit Generators.
3. Bailey, D. et al. (2007). A Proposal for Truly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in Digital Hardware.
未来随机数生成器的发展方向

随机数的产生 PPT

随机数的产生 PPT
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再由频
率的稳定值估计概率,是十分费时的.对于实践中大量非
古典概型的事件概率,又缺乏相关原理和公式求解.因此,
我们设想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这些矛盾.
随机数的产生 对于某个指定范围内的整数,每次从中有放回地随机
地取出的一个数都称为随机数. 那么你有什么办法产生 1~25之间的随机数?
PRB ENTER
RAND RANDI STAT DEG
RANDI(1,25) STAT DEG
ENTER
RANDI(1,25) 3.
STAT DEG
以后反复按 数.
ENTE键R,就可以不断产生你需要的随机
同样地,我们可以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示正面朝 上,利用计算器不断地产生0~1之间的取整数值0,1两个 随机数,代替掷硬币的试验.
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2.在古典概型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如何计算?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P(A)=
.
基本事件的总数
假设我们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10 000次抛硬币的 试验,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一次一次的抛,肯定要花费 较多的时间,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法呢?
打开Excel软件,执行下面的步骤: 1.选定A1格,键入“=RANDBETWEEN(0,1)”,按 Enter键,则在此格中的数是随机产生的0或1; 2.选定A1格,按Ctrl+C快捷键,然后选定要随机产生0,1 的格,比如A2至A100,按Ctrl+V快捷键,则在A2至 A100的数均为随机产生的0或1,这样我们很快就得到了 100个随机产生的0,1,相当于做了100次随机试验;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随机数的产生》课件
局限性
伪随机数生成器受到初 始种子选择的影响,可 能会导致预测性和周期 性问题。
硬件随机数生成器
1 原理
基于物理过程(例如热 噪声、放电噪声等)生 成真正的随机数。
2 基于物理过程的硬
件随机数生成器
利用物理过程生成随机 数,但实现上存在一些 技术挑战。
3 优缺点分析
硬件随机数生成数生成器
1 原理
利用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生成真正的随机数。
2 实现方式
目前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如基于光子的实现和基于超导电子的实现。
3 优缺点分析
量子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随机数具有绝对的随机性,但技术上尚不成熟且成本较高。
随机数的应用
1 密码学
2 模拟
随机数在密码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用于生 成加密密钥和随机挑战。
式的优缺点比较
3 发展趋势及挑战
随机数生成技术仍在不
伪随机数生成器便于实
断发展,量子随机数生
现,但存在周期性问题。
成器的应用前景广阔,
硬件随机数生成器和量
但还需要克服技术难题。
子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
随机数质量更高。
《随机数的产生》PPT课件
# 随机数的产生 ## 介绍 - 什么是随机数? - 随机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 常见的随机数生成方式
伪随机数生成器
1 定义
伪随机数是通过确定性 算法生成的,看起来像 是随机生成的。
2 线性同余法
使用线性同余法生成伪 随机数序列,但它存在 周期性问题。
3 伪随机数生成器的
随机数用于模拟各种现实世界的随机事物, 如天气、股票价格等。
3 游戏
4 科学计算
游戏中的随机性让游戏更有挑战性和趣味 性,使游戏更具变化。

MATLAB中的随机数生成与抽样方法详述

MATLAB中的随机数生成与抽样方法详述

MATLAB中的随机数生成与抽样方法详述随机数生成在实际问题求解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统计学和数学建模领域。

MATLAB是一种著名的数值计算软件,具有强大的随机数生成和抽样方法。

一、随机数生成在MATLAB中,使用rand函数可以生成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rand函数生成的随机数在[0,1]区间均匀分布。

例如,生成一个1x10的随机数向量可以使用以下代码:```matlabrandom_nums = rand(1,10);```如果想生成满足某个特定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可以使用rand函数配合其他函数来实现。

例如,想生成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可以使用randn函数。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matlabnormal_nums = randn(1,10);```此外,MATLAB还提供了其他生成随机数的函数,如randi可以生成整数随机数,randperm可以生成随机排列的整数。

二、随机数种子为了能够重现实验结果,MATLAB支持设置随机数种子。

随机数种子是一个整数,通过设置相同的种子,可以使得随机数的生成结果相同。

可以使用rng函数来设置随机数种子。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matlabrng(10); % 设置随机数种子为10random_nums = rand(1,10);```在上述代码中,设置了随机数种子为10,生成了一个1x10的随机数向量。

如果再次运行相同的代码,得到的随机数向量会是相同的。

三、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是从给定的样本中选择部分样本的过程,常用于统计实验和模拟分析中。

在MATLAB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随机抽样。

1.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它保证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randperm函数实现简单随机抽样。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matlabdata = 1:100; % 原始数据sample_size = 10; % 抽样数量sample_indices = randperm(length(data), sample_size); % 随机抽样索引sample = data(sample_indices); % 抽样结果```上述代码中,data表示原始数据,sample_size表示抽样数量。

随机数与抽样模拟

随机数与抽样模拟
p(xi ) 1, p(xi ) 0 30 i



分 析

建 模



§4.3.1 二项分布
• 最简单的离散分布应该是基于可重 复的有两结果(比如成功和失败) 的相同独立试验(每次试验成功概 率相同)的分布,例如抛硬币。
• 比如用p代表得到硬币正面的概率, 那么1-p则是得到反面的概率。
• 如果知道p,这个抛硬币的试验的概 率分布也就都知道了。



• 比如“掷一次骰子得到3或者6点” 的概率是“得到3点”的概率与“得 到6点”的概率之和,即 1/6+1/6=1/3。


分 析

• 但是如果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
时这样做就不对了。
17
§4.2 概率的运算: 2.概率的加法
建 模
• 假定掷骰子时,一个事件A为“得到偶 数点”(有3种可能:2、4、6点), 另一个事件B为“得到大于或等于3点” (有4种可能:3、4、5、6点);
14




分 析

§4.2 概率的运算: 1.互补事件的概率
建 模
• 如果今天下雨的概率是10%,则 今天不下雨的概率就是90%。



• 如果你中奖的概率是0.0001,那么 不中奖的概率就是1- 0.0001=0.9999。




• 这种如果一个不出现,则另一个
分 析
肯定出现的两个事件称为互补事
分 析

•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让我们看掷两个
骰子的试验。
12
建 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Y min{ X1, X 2, , X n}的随机数
FY ( y)
1 1 FX ( y)n, RandY
F
1 X
1
(1 (1U ) n )
x, FX (x) 0,
1 x 0, x0
生成n=20的1行10000列随机数,并画经验分布 函数曲线。
FY ( y) 1 1 yn
RandY
F
1
筛选抽样
• 假设我们要从px 抽样,如果可以将 px 表示成 ,其px中 c h是x一 g个x密度函数h且 易于抽样,而 , 是常数0 ,g则x 1的c抽1样可如下进行X:
1由U 0,1抽取u,由hy抽取y,
2如果u gy,则x y,停止,
• 定理 设 的密度3如函果数u gy,,且回到1。
mm=10000 xRandnum=unifrnd(0,1,1,mm); yRandnum=unifrnd(0,1,1,mm); plot(xRandnum,yRandnum,'.')
mm=100000 xRandnum=unifrnd(0,1,1,mm); yRandnum=unifrnd(0,1,1,mm); [Y,JJ] =sort(xRandnum) plot(xRandnum(JJ),yRandnum(JJ),'.')
随机变量生成的算法为 ①产生一个u(0,1),并令i=0; ②令i=i+1; ③若u>F(xi),转回到第②步,否则转至④;
mm=10000;Randnum=unifrnd(0,1,1,mm);xRandnum=zeros(1,mm); for ii=1:mm
if Randnum(1,ii)<=0.1 xRandnum(1,ii)=10; else if Randnum(1,ii)<=0.3 xRandnum(1,ii)=20; else if Randnum(1,ii)<=0.7 xRandnum(1,ii)=30; else if Randnum(1,ii)<=0.95 xRandnum(1,ii)=40; else xRandnum(1,ii)=50; end end end end
例2设总体X的密度函数为
X
~
f
(
x)
1
e (
x
)
,
x
, 为未知参数
0,
其它
其中 >0, 生成 2, 5 1行10000列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解:由密度函数知
X 具有均值为 的指数分布
Randnum=exprnd(2,1,10000)+5
cdfplot(Randnum)
X
(1
(1
U
)
1 n
)
1
(1
U
)
1 n
n=20 Randnum=1-(1-unifrnd(0,1,1,10000)).^(1/n); cdfplot(Randnum)
例5 设密度函数为
f X (x) c0i,, x其i 它xxxi01,i 0,....,n 1
n 1 为常数
生成X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1
(b
x)
2
/([(
b
m)(b
a)]
当a x m时 当m x b时
1
当x b时
均值为(a+m+b)/3; 方差为(a2 + b2 + m2 – ab – am - bm)/18。 令 u=F(x),可解得
a (m a)(b a)u
x
( 当0 u (m a) /(b a)时)
随机数的生成及随机变 实验目的 量抽样
学习主要的随机变量抽样方法
实验内容
1、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2、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3、随机数生成实例 4、实验作业
随机数的生成
• 随机数的产生是实现MC计算的先决条件。 而大多数概率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都是基于均 匀分布U(0,1)的随机数。
• 首先,介绍服从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 生方法。
• 其次,介绍服从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 方法。以及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
• 最后,关于随机数的几点注。
一、均匀分布U(0,1)的随机数的产生
• 产生均匀分布的标准算法在很多高级计算机语 言的书都可以看到。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使用者 可以自己手动编程实现。Matlab 中也提供给我们 用于产生均匀分布的各种函数。我们的重点是怎样 通过均匀分布产生服从其他分布的随机数。因此, 直接使用Matlab提供的可靠安全的标准函数,当然 不用费事了。
m (b a)u (m a)(b m)
(当(m - a)/(b - a) u 1时)
随机向量的抽样方法
在用Monte Carlo等方法解应用问题时,随机 向量的抽样也是经常用到的.
若随机向量各分量相互独立,则它等价于多个 一元随机变量的抽样。
例8
生成单位正方形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 数,并画散点图。
二、其他各种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
• 基本方法有如下三种:

逆变换法

合成法

筛选法
逆变换法
• 设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函数为 Fx,定义
F 1y inf x : F x y,0 y 1
• 定理 设随机变量 U 服从 (0,1)上的均匀分布, 则 X F 1U 的分布函数为 Fx。
• 因此,要产生来自Fx的随机数,只要先产生 来自 U 0,1的随机数,然后计算 F 1u 即可。
概率P(x)
0.10 0.20 0.40 0.25 0.05
累积概率F(x)
F(X1)=0.10 F(X2)=0.30 F(X3)=0.70 F(X4)=0.95 F(X5)=1.00
可分配的随机数范围 ( .00 -- .10] ( .10 -- .30] ( .30 -- .70] ( .70 -- .95] ( .95 – 1)
if s(1,jj)<=1; xRandnum(1,ii)=Randnum1(1,jj); yRandnum(1,ii)=Randnum2(1,jj); ii=ii+1;
end jj=jj+1; end plot(xRandnum,yRandnum,'.')
关于随机数的几点注
• 注1 由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总是采用某个 确定的模型进行的,从理论上讲,总会有周期现 象出现的。初值确定后,所有随机数也随之确定 ,并不满足真正随机数的要求。因此通常把由数 学方法产生的随机数成为伪随机数。
end cdfplot(xRandnum)
三角分布(a,m,b)的随机变量其密度函数为
0 f (x) 2(x - a)/[(m - a)(b - a)]
1
当a x或x b时 当a x m时 当m x b时
其分布函数为
0
当x a时
F
(
x)
(x - a)2 /[(m - a)(b - a)]

其中 X , , p是x一个密p度x 函c 数hx。 g令x
和 0分别gx服 从1 c 1 和h ,则在
的条件U
• 下,Y 的条件密U度0,1为 hy
U gY
Y
pY xU gY px
三、生成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 N0,1 的随机数产生方法很多。简要介绍三种。 • 法1、 变换法(Box 和Muller 1958)
• 其步骤为

由U 0,1抽取u,
计算x F 1 u
例3 设密度函数为
f
(x;
)
1
e
x
0
x 0,
0 为常数
x0
生成Y min{ X1, X 2, , X n}的随机数
并画经验分布函数曲线。
FX
(
x)
1
e
x
,
x
0,FY
(
y)
1
e
ny
,
y0
0, x 0
0, y 0
例4 设X分布函数为F(X)
例7 生成单位正方形上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 机数,并画散点图。
mm=10000;Randnum=unifrnd(0,4,1,mm);
xRandnum=zeros(1,mm);yRandnum=zeros(1,mm);
for ii=1:mm
if Randnum(1,ii)<=1
xRandnum(1,ii)=0; yRandnum(1,ii)=Randnum(1,ii);
例9 生成单位圆内均匀分布的1行10000列随机数, 并画散点图。
mm=10000; Randnum1=unifrnd(-1,1,1,2*mm); Randnum2=unifrnd(-1,1,1,2*mm); xRandnum=zeros(1,mm);yRandnum=zeros(1,mm); s=Randnum1.^2+Randnum2.^2;ii=1;jj=1; while ii<mm
IMSL库中的函数使用
• RNSET: 种子的设定

CALL RNSET (ISEED)
• RNOPT: 产生器的类型的设定

CALL RNOPT (IOPT)
• RNUN/DRNUN: 产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CALL RNUN (NR, R)
例1生成1行1000列的1—10上离散均匀分布的随 机数;
合成法
• 合成法的应用最早见于Butlter 的书中。 • 构思如下: • 如果 X 的密度函数px 难于抽样,而 X 关于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