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内经_病机十九条看中医临床思维方法_张珺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病机和病证是什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指肢体动摇的病证。

眩,指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的病证。

意为多种因风所致的肢体动摇,视物旋转的病证,大多属于肝的病变。

其病机是由于风性主动,风气通于肝,肝藏血,开窍于目,外合于筋。

若肝病则累及目、筋,肝风上扰则头目眩晕,视物旋转;肝病筋膜失养,则肢体动摇,抽搐。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引,即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

意为多种寒邪所致的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大多属于肾病病变。

由于寒性收引凝敛,寒气通于肾,肾主水而内寓真阳,若寒邪外袭,损伤肾阳,或阳虚寒生,则筋膜失于温煦而成“收引”之证。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气逆喘息;郁,痞闷。

膹郁,为胸闷喘息之证。

意为多种气病所致的胸闷喘息等证,大多属于肺的病变。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当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或肺气不足的均可出现上述症状。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肿,即水肿,浮肿。

满,即胀满,以脘腹痞满或腹部胀大为主证。

意为多种湿邪所致的肢体浮肿、脘腹胀满等症,大多属于脾的病变。

湿气通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若湿邪内侵,伤及于脾,或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泛滥,就会出现“肿满”之证。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疼痛。

痒,瘙痒,也有释为“疡”。

疮,指疮疡肿毒等病变。

这里的“心”主要指心属火,主血脉的特征而言。

意为多种疼痛、瘙痒、疮疡的病证,大多与心有关。

疼痛多因血脉不通所致,不通则痛,而心主血脉。

又心主火,火热亢极,热毒炽盛,熏灼肌肤,也会致痛。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解简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正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病风而致颤抖、眩晕等病,是肝的原因。

诸冷收引,皆属于肾。

凡病冷而致经脉拘急,是肾的原因。

诸气膹(fen) 郁,皆属于肺。

凡病气而致烦满郁闷,是肺的原因。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病湿而致浮肿胀满,是脾的原因。

诸热瞀(mao) 瘛(chi) ,皆属于火。

凡热病而致视物昏花、肢体抽搐,是火的原因。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疼痛、瘙痒、仺疡,是心的原因。

诸尽固泄,皆属于下。

凡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病在下焦。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患喘逆呕吐,病在上焦。

诸冷收引,皆凡病气而致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凡口噤不开、冷战、口齿叩击,是火的原因。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凡痉病,颈项强急,是湿的原因。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凡气逆上冲,是火的原因。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凡胀满腹大,是火的原因。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凡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 ,是火的原因。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凡忽然发生强直的症状,是风的原因。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凡病而有声如肠叫,在叩诊时如敲鼓声,是热的原因。

诸病胕肿疼酸恐惧,皆属于火。

凡浮肿、疼痛、酸楚、恐惧不安,是火的原因。

诸转反戾(li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凡转筋挛急,排除的水液浑浊,是热的原因。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冷。

凡排出的水液清亮、严冷,是冷的原因。

诸呕吐酸,暴住下迫,皆属于热。

凡呕吐酸水,或忽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是热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至真要大论七十四中有关病机的描叙如上。

虽说前人总结的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在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时候,用前人的这些观点往考虑,你会豁然开朗。

综合以上十九条病机于临床,可以说明如下几个种别的症状的诊断标准:一、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

关于《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理解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我们都在说发生了疾病之后要先找到原因,然后就可以对因治疗,说的就是《黄帝内经》所阐述的“病机十九条”的内容了。

找准疾病发生的机理即病机,对症治疗,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困扰,而且同时也是体现中医医生治疗疾病的能力高低的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么,《黄帝内经》阐述的病机十九条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其中的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fen)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mao)瘛(chi),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我们将这十九条病机按照五脏六腑病机、上下病机、六淫病机进行一个分类并进行详细解释。

1.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气病多化风。

肝主藏血,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有病变则木失滋养,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则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故筋脉拘急,肢体蜷缩,关节屈伸不利。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

肺病宣降失常,气壅郁于胸或上逆,则见呼吸喘息,胸中窒闷,痞塞不通。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脘腹胀满,四肢浮肿。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疡,包括痈、疽、疔、疖、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

病机十九条,法必仲景,理必内经经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百病之生。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

○何谓五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

○何谓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是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灵枢》)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周礼》)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

(《难经》)哲言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也。

从“病机十九条”探讨中医水液代谢理论

从“病机十九条”探讨中医水液代谢理论

从“病机十九条”探讨中医水液代谢理论
豆小妮;郑玉琴;张兆元;张振忠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3(20)31
【摘要】《内经》“病机十九条”中部分条文对水液代谢疾病的治疗与辨证颇具现实意义,其以五脏为纲,将病症进行归类分析的条文为水液代谢病从脏腑辨证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通过对《内经》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的研究,阐述“病机十九条”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及其独特之处,得出肺、脾、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等均来源于《内经》理论.
【总页数】3页(P111-112,114)
【作者】豆小妮;郑玉琴;张兆元;张振忠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43;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43;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北京 100043;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北京10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内经》病机十九条上下病机案例解析 [J], 明广奇;冯俊志
2.从"病机十九条"谈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J], 夏小军
3.从"病机十九条"看中医辨病机的方法和内容 [J], 王玉芳
4.病机十九条疾病脏腑归经理论临床应用研究 [J], 潘静;马威;管竞环
5.从《内经》病机十九条看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J], 张珺;沈津湛;吴元洁;王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精辟详解病机十九条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⑦也。

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⑧,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

余欲令要道↑⑨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⑩,无失气宜↑(11)。

此之谓也。

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

②玄府:汗孔。

③ 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

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

温气,即阳气。

去,消散。

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

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

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

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解析】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读《内经》病机十九条

再读《内经》病机十九条

并《 阴阳大论》 与《 素 问》 中也。要之 , 《 阴阳大论》 亦 古医经 , 终1 I X < 素问》 第七矣 。 ” 本来《 黄帝 内经》 是先秦 到战国时期 汇编性 质
的医学著作 , 运气七篇 与以前各篇 区别较大 , 其中 内容侧重于干支纪年 、 四分历法 、 天体演化理论 、 气 象物候等变化情况 , 与补人前《 素问》 之理论体系区
和 五脏 病 机 分 开来 看 , 而 且 应该 将 六 淫病 机 重视 起 来才 更 能与 “ 七篇 大论 ” 相应。
再 读 病机 十九 条
诸 胀腹 大 , 皆属 于热 。 诸 病有 声 , 鼓 之 如鼓 , 皆属 于热 。 诸 转反戾 , 水 液浑 浊 , 皆属 于热 。
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 皆属于热。 诸暴 强直 , 皆属于 风 。
之文 , 王 氏取 以 补所 亡 之 卷 … …又按 以 仲 景 《 伤 寒
病机十九条出于《 黄帝内经》 通行本 ( 宋刻二十 四卷 本 ) 之卷 第 二 十 二 , 即《 素问 ・ 至 真 要 大论 篇第 七十四》 , 该章重点论述六气变化所致疾病的症候 、 诊 断 与 治 法 等有 关 内容 , 由于这 些 内容 比较 重 要 , 所 以篇名《 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属于运气所 致疾病 的主要病机 , 其临床指导价值较大 , 受到后 世 医家极大重视 , 如元朝刘河间之《 素 问玄机原病
内部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整体观 , 补入后较 系统地侧 重 于 天 人整 体 观 , 突 出 了 自然 环境 对 人 的影 响 。病 机十九条属 于“ 七篇大论” 中讲 述 天人 关 系及 相 关 病机 的。初学病机 十九条 时只是觉得其是指导脏 腑辨证 的 , 现在看来 , 要将病机 十九条中六淫病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对应的针灸处方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对应的针灸处方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对应的针灸处方记得早年随父亲单玉堂先生学医,父亲选出《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做了标记让我认真学习,并划出一些经文让我背诵。

其中就包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

他说:“这个‘病机十九条’很实用,字字珠玑,含英咀华,中医的病机就从这里开始,辨证就从这里开始。

”在以后的长期临证中,我对此深有感触。

“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开方用药如此,针灸处方同样如此。

针灸取穴分循经取穴、辨证取穴、按时取穴三大类。

谈经络与辨证取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病机十九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涉及如何在临证中准确把握经络的病理变化规律问题。

比如,经络循行部位与其所络属脏腑功能的盛衰;经脉的顺逆起止、阴升阳降的失序或者逆乱;经脉气血运行的阻滞或络脉的瘀血(如十二经是动、所生病)等。

临床如何应对驾驭?这里有个方法、门径问题,即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序》所谓:“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针灸临床大夫尤其如此。

所以,从经络与临证结合的层面上,《素问》“病机十九条”归纳出的由博返约的辨证方法,确实能起到较顺利地过渡到临床辨证,进而执简御繁、驾驭临证的舟车之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就是根据这十九条病机,潜心玩味,探微诀奥,洞悉五运六气之常与变,演成《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力倡“六气皆从火化”,创制凉血解毒、泄热益阴诸方,对明清温病学说的形成影响深远。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博大精深的经典”,是中国医学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其中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中比较重要的篇章,也被誉为卫氏病机,它总结了卫氏学派对健康人体和病理机制的准确把握,结构严谨、观察精准、含义深刻、涵盖广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为标题,就卫氏病机的十九条的内容和实践思想进行论述,探究它们在当下医学发展中的意义,并从具体内容入手,做出一些分析,以期对大家发展学习中医药学有所帮助。

一、《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卫氏病机十九条涉及六大命理要素,即气、水、火、土、时、地,针对人体的两个面向:一是从体的外表表现来观察其内在的疾病,二是分析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防治的原因。

从时空关系来定位自身的病机,以病机为基础的辨证论治,重点指出“寒热虚实”“津液循环”和六经联动的重要常识,病机十九条就这样清晰地确立了中医关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基础。

二、探究卫氏病机十九条实践思想1、时空关系定位自身病机卫氏病机十九条指出,应从时空关系来定位自身病机,而不是根据病症单纯抓取治疗手段,具体分为一天十二时辰、七日轮回、十二月份滚桶、六经联系、五行联动以及四季规律。

“十二时辰”和“七日轮回”涉及到生理病理的概念,强调人体各种病症发生及变化的时间规律。

“六经联动”和“五行联动”从经络角度来定位病机,旨在深入观察各时节及不同脏腑之间的关系,帮助精准把握病机。

2、防治病机及其发端卫氏病机十九条提出了“防治病机及其发端”的概念,指出病机的发端在于脏腑虚实、气津不平衡、五行失调和时空因素的缺乏,具体表现为津液的缺乏过多,对寒热的敏感程度、自身精神和意志力、饮食习惯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根据每个人具体症状,采取一定的体质调节,以期防治病机及其发端。

三、卫氏病机十九条在当下医学发展中的意义虽然病机十九条距今已有数千年,但它们在当下医学发展中依然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一、《黄帝内经》原文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对原文的理解
诸湿:指的是湿邪造成的各种湿病。

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

当人体感受湿邪或体内产生湿邪时,就可能出现一系列湿病症状。

肿:指皮肤浮肿、水肿。

这是湿邪停留在体表的一种表现,由于湿邪的黏滞性,它容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在体表形成浮肿。

满:指腹部胀满。

这是湿邪停留在内脏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停留在脾胃时,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畅,从而产生胀满感。

当脾脏功能正常时,它能够有效地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保持人体的营养供给和水液代谢平衡。

然而,当脾脏功能失常时,水液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不前,进而形成湿邪。

湿邪一旦形成,就会阻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病理变化。

在体表表现为浮肿;在内脏则表现为胀满等症状。

三、中医理论解释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五脏之一,与中医五行中的土相对应。

这主要是因为脾主运化,具有将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

这种运化功能类似于大自然中土的“化”和“运”的功能,因此脾属土。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详讲!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详讲!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详讲!昨天以下文章来源于武汉庸胜堂,作者国际名中医张胜兵武汉庸胜堂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攀高峰,永不止步!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的机理和疾病传变的机理。

“病机”被前人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括”,含有疾病关键的意思。

也就是说,是疾病的规律的关键所在。

由于病机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出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作为防治疾病的依据,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

我们每治一个疾病,首先要考虑它的病因病机,有了病因病机之后,才有可能去辨证论治,所以病机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

病机理论来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指出病机的重要性,并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对病机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病机十九条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病机十九条”在《黄帝内经》的原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逆,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如果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可以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两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总归纳为两条口决:“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一、《黄帝内经》原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二、对原文的理解
膹(fèn):同贲,指气逆喘急,即呼吸急促、喘息困难的症状。

郁:拂郁,指胸部胀闷,即胸部感到满闷不适的症状。

合起来,“诸气膹郁”描述的是一系列与气机不畅、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相关的病证。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句话的意思是,多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气机方面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可以归结为肺脏的病变。

这是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且通过宣发和肃降两个功能来调节全身的气机。

当肺脏功能失常时,首先会影响到气机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与气机不畅相关的病证。

三、中医理论解释
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气体的更新。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具有宣发卫气和津液至体表、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同时也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的功能。

此外,肺还通过肃降作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轻清部分,向下向内布散至其他脏腑。

内经病机十九条思维范式的临床启示

内经病机十九条思维范式的临床启示

内经病机十九条思维范式的临床启示钱会南【摘要】内经病机十九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又有很好的辨识度,其作为病因病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执简驭繁阐述病机的范式,亦是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楷模,又是探索病机触类旁通之思维,其病机阐发范式对于后世秋燥之论的拓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启示,故仍具理论价值与临床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9)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内经;病机十九条;思维范式【作者】钱会南【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素问·至真要大论》[1]首列病机,提出病机的概念,所谓病机,指疾病的机要,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素问·至真要大论》将常见的病机概括为十九句话,其论述分析具有代表性,可谓提纲挈领,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奠定了基础。

基于病机十九条经文内容,对病机十九条思维范式进行分析,可从其病机分类的特点,以及症状描述归纳,发掘其精彩的亮点,其中不乏重要的临床启示。

病机十九条分类的方法,为我们临床病机分析,建立了一个执简驭繁的思维范式,为我们提纲挈领,从脏腑内伤、外感六气,以及病位的不同角度,多维度思考,充分把握病机奠定了基础。

从其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来看,不仅体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病机特点,同时为临床诊察与治疗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其一,对于五脏病机的阐发,提示辨别疾病的脏腑病位之思路。

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以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就是以五脏来进行疾病定位的具体描述与总结,文章内容的集中代表性阐述,也体现其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指导思想。

其二,阐释病位在上与在下的病机辨别要点。

关于部位的上与下的症状特点,如“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则从另一个侧面,提示在病机审察的时候,还要注意具体辨别疾病的具体部位之所在,有的放矢进行诊治。

浅谈《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

浅谈《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

浅谈《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摘要: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是古代先贤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病机规律,为我们临床探求病机、分析证候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如能领会其内涵,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会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病机思路发展《黄帝内经》历史悠久,涉及中医方面内容广而深,在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出自这一经典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病机十九条是将临床几种常见病症根据五脏、六气等因素归类,其内容涉及了中医辨证的各个方面,包罗了疾病的四诊,病因、鉴别诊断等内容,反映了中医的基本辨证方法。

诸多学者及临床大师对其有不同领悟。

现综述如下:1.对“病机”的认识:《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由于人体质不同,邪气性质与盛衰等因素的差异,疾病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卢红蓉[1]认为《内经》关于病机的阐述内容庞杂,与人文科学等相互渗透,证候病机相互参考、有开有阖,功能与形质兼顾等特点。

李叶[2]等人认为病机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等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结局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许建阳[3]等人认为病机的“机”有事物发展关键之处的意思。

病机应解释为疾病发展的关键点。

舒长兴[4]认为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整体观念。

如在探讨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液津失常等概念时。

二是从脏腑、经络等一系统研究疾病的探讨,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三是研究某一类疾病, 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四是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

五是研究症状的病机。

如疼痛、恶寒发热等等。

陈中清[5]等人认为明了病机能够更加彰显机体生理功能、预示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于智敏[6]认为病机层次划分要考虑三大要素:即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与规律的把握;疾病的表现纷繁复杂、变化多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证;理清思路,注意对证候属性的判断与把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一、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导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在中医理论中,痿证多与肺热叶焦、津伤失润,或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或脾胃亏虚、精微不输,或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等有关。

虽然痿证不一定都直接由上部脏腑引起,但肺热叶焦作为痿证的一个重要病机,确实与上部脏腑(尤其是肺)密切相关。

二、喘证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喘证的发生多与肺失宣降有关,而肺为华盖,居于上焦,因此喘证多责之于肺,即“上”部脏腑。

当然,喘证也可由其他脏腑病变引起,如肾不纳气等,但在此语境下,“皆属于上”更多地是强调肺在喘证中的重要性。

三、呕证
呕证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一种病证。

虽然呕证主要涉及的是中焦脾胃的功能失调,但在中医理论中,也有“胃气上逆”的说法,且肺胃之气相互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如肺气不降、肺胃不和等,也可能导致呕证的发生。

因此,“皆属于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上部脏腑(尤其是肺)的功能失调对呕证的影响。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这一观点在中医理论中强调了上部
脏腑(尤其是肺)在痿证、喘证和呕证中的重要地位。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研究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研究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研究《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理论与应用研究》导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中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重要理论,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病机十九条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机十九条理论的起源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来源于先秦时期医书《黄帝内经》的总结和归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机十九条的形成离不开中医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

古人从对疾病的观察和实践总结中发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些共同规律,从而形成了病机十九条的理论。

二、病机十九条理论的内涵病机十九条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系列规律,它包括:阴阳变化、表里关系、气血运行、营卫运行、五脏功能、病邪入侵、病邪传变、病邪归经、病因、病机、病位、病证、病情、病势、病期、病机变化、辨证、辨治以及辨病等十九个方面。

病机十九条理论通过揭示这些规律,对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病机十九条理论的应用研究1. 诊断疾病:病机十九条理论对于诊断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观察病机的变动和辨识疾病的特点,可以准确地诊断疾病,确立治疗方案。

2. 判断病情:病机十九条理论可以提供判断病情发展趋势的依据。

根据病机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持续时间和变化趋势,为护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3. 指导治疗:病机十九条理论对于中医治疗有着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病机的变化,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防止疾病发生:病机十九条理论也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

通过观察病机的变化和分析病因,可以提前发现危险信号,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结语:病机十九条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它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病机十九条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

读《黄帝内经》病机19条感悟
李秘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3(33)10
【摘要】《黄帝内经》里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针灸疗法的发明是其一大成就,其中《灵枢·百病始生》中病机十九条对针灸治疗疾病有极大的实用性指导意义。

该章节阐述了五脏、上下焦、六淫致病的病因病机,其治病章程可总结为审病因,析病位,得病机,掂病量,求病宜,精治疗六个步骤。

【总页数】2页(P1618-1619)
【关键词】针灸;《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作者】李秘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乡下人家》教学感悟 [J], 宗仁华
2.回到《黄帝内经》——读《黄帝内经(全本全注全译)》 [J], 程旺
3.以读促学读中感悟——《两只小狮子》教学感悟 [J], 宋霞
4.《黄帝内经》的生命诠释——读《黄帝内经(全本全注全译)》 [J], 程旺
5.回到《黄帝内经》——读《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黄帝内经》 [J], 程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懂病机十九条难入中医门

不懂病机十九条难入中医门

不懂病机十九条难入中医门本文来自岐黄正传病机十九条,从王冰、刘完素开始注解,历代都有中医大家研究,但都从表面文字阐发微言大义,只有先师陈功老师从原理上揭示了她的本义。

陈老师的文章,很多评审专家,只有全国政协常委、长中医阎洪臣教授读懂了。

笔者愿与同道分享,探讨中医本源和真谛。

“病机十九条”本义中医人人讲病机,却少有人知道病机是个啥,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1980年代,先师陈功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病机十九条”的规则性》,揭示了“病机十九条”的本义。

至今,说读懂了的寥寥无几,想必是茶壶装饺子,语言表达的不到位。

笔者试着再重新编排一下语言,看能不能表达得清晰明了一些。

为什么这么劳神费力呢?因为它太过重要了,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读不懂“病机十九条”,也就不知病机,也就不知道辨证论治是怎么回事儿。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此段经文共计十九条,又是谈病机的,故称“病机十九条”。

自唐·王冰错误注释以来,后人踪之,竟无一家释出其本义。

对于病机为什么是十九条而不是二十条?为什么属“火”、“热”的竟占了九条,却没有属“燥”的?为什么如此排列?此类问题本应人人能够想到,却无人解答。

“病机十九条”是“运气七篇”之一《至真要大论》中的一段,若是离开““运气学说”则无解,无论怎么发挥,都不会接近本义。

“运气学说”由“五运”和“六气”组成,“病机十九条”只讲“六气”未涉“五运”,是讲人在“六气”主客共同作用条件下的发病情况。

《内经》病机十九条辨证论治基本步骤和方法实践运用于临床的心得体会

《内经》病机十九条辨证论治基本步骤和方法实践运用于临床的心得体会

《内经》病机十九条辨证论治基本步骤和方法实践运用于临床的心得体会摘要。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花之变也。

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喷郁,皆属于肝。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慄,如丧神宁,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着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合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

帝曰:善。

”“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其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又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有热病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

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何故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洽五味属也。

夫五味入味,各归所喜,故酸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又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天有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内经》病机十九条看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张珺,沈津湛,吴元洁,王键(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01)摘要: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审证求因的构建过程,从临证的角度说,《内经》尤其是病机十九条是其集中的表现。

病机思维源于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其归纳的模式是直觉判断;运用的工具是意象思维,类象逻辑;方法是取类比象,司外揣内,以譬尽意;借助的是理性推导,注重的是病理联系,强调的是整体效应,谋求的是身心平衡———对立统一,重感觉,重表象,重时间中人的动态。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43(2014)02-0069-02*基金项目: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9165);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0367);201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0901)。

作者简介:张珺(198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疾病。

中医的基本特色是什么?当然是其核心思想和思维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审证求因的构建过程。

何谓“审证求因”?其意首见《伤寒论》。

张仲景在太阳篇中言及桂枝汤证“坏病”时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张仲景要审的是“太阳坏病”的脉证,寻求的是此坏病的病因(机),然后随证治之即辨证施治[1]。

这一类表述已经牢牢地抓住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实质,临证首抓主证,然后围绕主证展开思维。

1病机的中医内涵何谓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机要、机转,机为机要,指重要和机密的,从临证的角度说,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关键,是用审证求因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归纳出的,病机从分析临床证候群开始,是高度概括的临证抽象,它规范了相应治则、治法和方药,是理法方药的依据。

病机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所在。

它不是着眼于局部的、微观的病理变化,而是从整体宏观角度把握疾病本质的要领,病机综合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诸要素。

其运用的是“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的意象思维,中医的“取类比象”,即“观物取象”,“象以尽意”,通过将临床症状与自然界的现象相类比,推导出原因,归纳病机是感性的、直觉的、抽象的思维。

2再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病机的构成遵循上述象思维法则。

王冰在《六节藏象论》的注释中则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

”[2]其实,《至真要大论》早已经典地运用了这一象思维的方法,其所载著名的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3]即为基于象思维的病机总结。

现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条五脏病机来举例说明,经文中的痛、痒、疮是阳证疮疡的临床证候群的典型代表,阳证疮疡如痈、疽、疖、发、痤、丹毒等发病时典型表现为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化脓,整体表现为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运用意象思维的方法,与自然界的现象联系起来,是火。

按照中医的辨证施治,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于是得出火热的病机,这里的心即代表了火热这个病机,心并非是实质性的脏器,也不是主神明的脑,而是以抽象的病机存在的。

具体说,首先五行来分,心属火,从心的功能而言,《素问·痿论》曰:“心主全身之血脉。

”心具有推动血液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这与火的特性相类似。

再谈解剖,中医解剖的最大的成就是将心、肝、脾、肺、肾确立为五脏符号和五大系统,从最原始的中医解剖学来分析,在解剖过程中,看到了心是温热的鲜红的,跳动的,这是心的自然属性,按照中医的取象思维,和自然界的火最相像,所以这也是取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4.02.0269象比类,是审证求因的结果,《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藏脏,则知其所病矣。

”[3-4]心是病机概念,传统说法虽没有将心作为“心脏”讲,但也没有搞清楚这“心”是什么?大概是将其作为一个单纯的符号,一个所谓“五脏辨证”的命名,但如果把各注家对此经文的注释看作是动态病机的演变,就充满了活泼的生机和实实在在的内涵。

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以火热的程度说明痛、痒、疮:“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

”[4]痛、痒、疮看作因火热程度不同而发生,作为3种并列的证。

从疮疡病的发病过程解释病机,认为痛痒都是由于热,而疮是由于热势强大,烈火烧灼肌肉致肌肉腐烂,近和远指火热的强大和微弱,并且提到心代指火;明代张介宾《类经·十三卷》注释:“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痒皆属于心也。

然赫曦之起,其病疮疡,火邪盛也。

太阳司天,亦发为痈疡,寒水胜也。

火盛则心实,水胜则心虚,于此可见。

”文中的赫曦指炎暑炽盛貌,这样的火只能用水去浇灭,心实即实火,心虚即虚火,取类比象的解释并说到心五行属火,补充说明了痛、痒、疮与心的关系;这些注释都是基于临床的发展,都是病机的分析。

3归纳病机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所谓病机就是能够规范相应治则和方药的中医临证之抽象,其内涵就是一组相应的临床证侯群,所谓审证求因就是在分析了临床证候群三大要素的关联性之后归纳出病机的思维过程,所谓审因论治就是依据病机确立治则,依据治则选定方剂,依据方剂处方用药的临证过程即: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常被“通俗”地称为辨证施治[5]。

“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的意象思维的分析,无非是中医藏象学说精髓的体现:从对于表象的描述到对于内脏机制的说明,这就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内经》尤其是病机十九条是其集中的表现。

病机思维源于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其归纳的模式是直觉判断,运用的工具是意象思维,类象逻辑,方法是取类比象,司外揣内,以譬尽意,借助的是理性推导,注重的是病理联系,强调的是整体效应,谋求的是身心平衡———对立统一,重感觉,重表象,重时间中人的动态[6-8]。

参考文献:[1]清·柯琴.伤寒来苏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1-22.[2]王冰,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3]梁志刚,李瑞,邓成哲.从“心”理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4):370.[4]程士德.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周学平,叶放,郭立中,等.以病机为核心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18):1531.[6]张国霞,莫芳芳,张媛媛.基本病机与病症关系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12):169-170.[7]李今庸.《黄帝内经》在东方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143-146.[8]周安方.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2):35.(收稿日期2013-11-08)From ninety nine pathome chanisms of Canon of Medicine to analyzed TCM dinical thinking methodZHANG Jun,SHEN Jin-zhan,WU Yuan-jie,WANG Jian(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01,China)Abstract:The core idea of TCM clinical thinking is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pathogenesis and the build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tiolo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pathogenesis is the key of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representation to the instructions for internal mechanism,this is the core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specially the pathogenesis in Neijing,momty nine pathomechanisms was the sign of its concentration.Pathogenesis of thinking of TCM originated from the guidance of TCM Yuan holistic philosophy. The inductive pattern is intuitionistic e of tools is imagery thinking,such as logic.Method is analogy by classification.With rational deduction,it pays attention to pathology relation,emphasizes the overall effect,seeks the balance of body and mind.Key words:clinical thinking of TCM;Neijing;nineteen pathomechanisms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