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复习精要

合集下载

马哲总复习要点

马哲总复习要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遗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6)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为什么说“旧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理论主义”?答:因为他们在自然关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

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作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4.意识的来源和本质。

(30)答:意识从其起源来说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5.从哲学上讲,和谐是指什么?(44)答: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总纲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

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哲学复习重点

(9) 怎么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 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0) 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性和形式有哪些?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实践的要素: 实践主体: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实践客体: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实践手段:将主体和客体连系起来的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基本特征: A.客观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 (1)生产实践 (2)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第2节 (1) 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用主 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2)普遍性 � 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每一事物内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整个世界是由彼此相异又相联的事物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3)多样性 �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 本质联系。 �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2)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含义 是指事物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性变化或前进上升的运动 (3) 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区分新旧事物标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这种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非线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三、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其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复习资料。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2.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换言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表现为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比较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构成的变更。

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

5.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实现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展开,只有人民大众群众组成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全民共同繁荣的社会。

6. 文化自由。

文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文化自由是指个人和群体可以随意地使用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而不受任何宗教和政治势力的轻视、限制或干预。

总的来说,上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重要、常被提及的概念。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贡献。

马哲复习重点

马哲复习重点

马哲复习重点一、什么是哲学?哲学的本质: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即方法论。

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二、哲学基本问题(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两个方面的内容:1.本体论内容——本体论是侧重研究宇宙世界本源的哲学理论。

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本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本体论又称为“存在论”。

本体论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地位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物;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并由此形成哲学两大基本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个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派别。

”——恩格斯2.认识论内容——认识论所涉及的是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

认识论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关于我们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的问题。

”——恩格斯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思维方式,就是按照人的实践活动的本性及其方式去观察和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思维原则和认识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复习要点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物质结构层次——原子,它们停留在物质的个性,不能科学的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立场,从而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同时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知论和反映论立场,从而与不可知论和先验论划清了界限。

3、运动观※运动是标准一切事物和过程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着。

静止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没有进行机械运动和质变运动表现出的稳定状态。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否认绝对运动会走向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时空观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特点:三维性。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内在本质,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时空的绝对性指时空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时空观区别),时空的相对性指时空的可变性(与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区别)。

总体时空是无限的,具体时空是有限的。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一、关键术语1 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内容和关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世界观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同样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4 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的就是唯物主义。

5 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辨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

二、复习题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家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原因:第一,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第二,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第三,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

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祈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童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冇阶级性。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木观点,根木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木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血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5(1)在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祈学的娠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衿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着作《路徳维希。

费尔巴哈和徳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圭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把握第一,第二节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 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 的本原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 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3.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作用:(1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理论依据 (2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理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主要把握第二,三小节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的统一,是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也可以是 马哲的功能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批判性第一章物质与世界(重点把握第一,三节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的关系:,疋 ,疋(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维性的,而且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因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现实空间具有三维性特性。

认识时空的这些特性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首先,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实在内容。

离开特定的物质运动过程,时间就是一个无法存在、不可想象的东西,(如年、月、日等;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空间就成了空无一物、不可想象的虚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4.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5.意识的起源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割裂 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9.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10.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联系及其特点。 13.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绪论理论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 质。 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 场。 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第一章理论重点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 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以及各 自的理论形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 的伟大变革。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 质和核心。
15.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1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 意义。
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1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9.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20.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理论重点
1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1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
15.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
6.生产关系及其内容。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 系。 8.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规律的内容、表现及其 意义。 9.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10. 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1层建筑的辨 证关系。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社会基本矛盾。
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 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
11. 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要点

期末复习要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研究对象和主要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a、科学技术条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b、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嘉图与亚当.斯密。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傅立叶与圣西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把握存在的是可知论,否则是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容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指导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对其核心要点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唯物论的基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等。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定信心,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要点名词解说1、哲学的基本问题( 3)即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双方面。

本体论:思想和存在或许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来源,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以知论。

2、物质( 103)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类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拍照、反应。

3、相对静止( 111)是标记物质运动在必定条件下、必定范围内处于临时稳固和均衡状态的哲学范围。

4、规律( 120)指物质自己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联系。

5、意识( 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6、联系( 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因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限制和相互作用。

7、发展( 147)指一种特别的运动变化——行进性、上涨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往事物的消亡,新事物不断取代往事物的行进的过程。

8、矛盾( 150)指事物内部双方面之间既对峙又一致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双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挤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 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目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改。

10、质变( 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腾。

11、否认之否认( 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认,由必定阶段到否认阶段,再到否认之否认阶段,进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涨和波涛式行进的过程。

12、客观真谛( 236)第一,真谛的内容是客观的,真谛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查验真谛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 (248)是一个包含人口数目、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散布和迁徙、人口的自然改动和社会改动等各样因素的综合范围。

14、生产力( 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教学目的: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因为时代的需要,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并深刻地暴露出来。

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第一,批判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第二,批判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

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但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仍然裹足不前。

同时,自然科学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也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第一,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第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第三,注重现实,亲自参加革命实践(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五)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包括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根本特征和理论品质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四个方面作了高度的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是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讲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和哲学的概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的总的根本的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性、系统化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精神和物质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的物质、精神都是哲学的范畴。

物质是客观实在,人们可以感知,但它又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比如大到宏观的宇宙,小到微观的粒子,包括人类社会都是物质世界的内容;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比如感觉、认识、思想等。

(1)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在先,物质在后;精神决定物质。

(2)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因而主张世界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性,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因而主张世界不可认识的就是不可知论。

(3)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出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将三种有代表性的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三个方面的回答进行对照哲学派别近代唯物主义近代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状态形而上学辩证法辩证法历史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范畴(1)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本原是实物,实物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曾经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在他们的感觉中所获得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它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所谓“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生产关系也是一种物质关系。

列宁的物质定义在哲学上具有伟大意义。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2、意识范畴(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同人类一起产生,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无意识的物质向有意识的物质发展中经过了下列三个基本阶段:从无生命物质的一般反应特性到生物刺激感应性;从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3)意识的本质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上看,它是客观的。

大脑不能凭空产生意识,只有当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通过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当大脑和外界发生了联系以后,才会产生意识。

从形式上看,它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世界的摄景、模写,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

比如意识有差别性。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二是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是绝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永恒的运动着。

静止的相对性是指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①时间和空间的涵义、特点所谓时间,就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顺序性是指事物存在的过程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顺序进行的,这个顺序既不可颠倒,也不可跳跃。

持续性是指某一运动过程从开始到终止存在有多久。

时间具有一维性。

所谓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即物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伸展程度,这也就是说,物质的空间具有三维性。

第三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知识点:实践的内涵、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难点:实践的内涵、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实践的含义1、实践的概念根据经典作家对实践的论述,我们可以把实践的内涵概括为: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要素1、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2、实践的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不等于客观事物3、实践的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和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包括物质工具和思维方法两部分。

三、实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点①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的物质的活动②自觉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②处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四、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五、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一讲: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普遍联系的意义、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难点:联系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的世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本性。

三、联系的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最后,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四、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现象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大体上说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这些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直接联系是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愈是接近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它没有中介环节,而间接联系是在空间、时间和层次上间隔愈大、中间环节愈多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

运动和发展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它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而发展则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最本质的含义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